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廿一讲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点击:3445]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廿一讲  九月十五日
 
清凉记
欲证一切种智,非完全了知道种智不可,故於一切种智之后,说道种智。
 
狮子贤义疏
颂云  诸天相应故  光作末末等  境决定遍摄  自性彼业能
 
如是云者:明道智性相应发生之成就故,如来之自性光体,照彼天等异熟身光末末无见。以此惭愧改悔暗昧,发心仰佛光明,出胜天王经,彼唯显彼由於证解发心之说也。此中所云者,是由智慧所作故,是由言语音声动耳因缘之名诠故。复次,发菩提心者,分别有五:唯依(一)种缘及俱分各各决定者一。依三乘种种行相建立参忆之所作者(二),是中(拣别)唯究法相者不摄也。以依如是等道理发业之一切士夫,是以成就无上正等圆满菩提所有究竟发心故。以此之故(三),欲贪及离,是以后瑜伽所作,而亦佛性得成之所作故。此道智性者,是依修行之所作故也。有发菩提心者(四),尽轮回所有之有情之义利能作趣入,而於烦恼性等种种一切断弃为非是者,如是所云者,是自性(私)因也。此之以下(五),依由自因所有之业务知识,於正真之现边不决定能作,有情有摄有不摄,於此般若等中颇能作方便善巧等等能作者,又是一类。
 
清凉记
如来自性光明令诸天异熟光明隐暗无见者,为令摧伏骄慢,生起惭愧,令成就生起道种智之勘能,於相续生起内证。“末末”者,光不明也。此为发心之一种,举一以概其馀。境决定者,唯是发菩提心者故。“遍摄”者,遍摄三乘,为欲成佛,皆应修道种智故。三乘建立有其密意,而法相家不作如是说。依於自宗,一切士夫,究竟皆能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故修离欲等行者,皆应修道种智。“自性”者,谓发菩提心者,尽轮回际趣入众生利益以为体性。“彼业能”者,谓具如是体性者之作业,依般若及方便善巧,於清净边际不作现证,普能摄受未摄受之有情也。
此中有五种不同行相者:一、唯依一种宗派及随行法者。二、依三乘多类法门研究,只究法相而不修行者。三、唯修行而不依教理者。四、谓烦恼即是菩提,执著烦恼不舍者。五、以一种世间事业,执为由此即可成佛者。
 
狮子贤义疏
如是所依上说五种等之名类,於道种智之品类中,一切道圆满所作之旨趣知道者,声闻道也。
 
颂云  道智之理者  谓四圣谛等  行相所缘门  声闻道应知
 
如是等云者:此苦谛(苦)中,如次安列无常、苦、空、无我等(缘),如彼之相性寂然,四种行相清净。集谛(集)者,集因、集集、集生、自性之缘性(缘)、病(行)、果、痛刺、罪之行相等等(行)。及作意贪欲,及离贪欲之所为与遮止故,或希望契入也,是名曰集。故苦与集谛,彼彼之体性,各各作意所生之相性,有彼岸及坏灭之法(灭)。而行相自性本清净,由欲贪与离贪体之自性的欺骗动风故,而此坏灭之行相本净。以此(集因)遮止坏灭自性,与病之根源(集集)及逼害行相等(集生)也。又灭谛之灭者,自性无我故,寂静及财势行相之我性隐没故。决定出离之性相性空及量不可得。异熟不可得。现在行为不可得。如是等之行相清净者也。道谛(道)之道,即发趣之能作性者,恰当须要道品,修行成办,决定开悟(亦曰离生),行相种种等自性无所缘之门,乃至道智性之品中,声闻等之道,亦是菩萨应当於彼完全了知之所作也。
四谛悉皆了知者(暖顶忍胜法),决定开悟一分或全分观证之前行俱有,是称道之名诠,乃至亦曰决定分全开悟。
 
颂云  圣者声闻道  色等即空故  空无分别暖  彼等无所缘
能成者为顶  即此常等理  住者并遮忍  十地等部中
广教亦无住  说彼胜法成  凡此故云何  诸佛法无住
 
此中所云者:色等蕴(暖)中,各各自性与空性等互为彼此,异性不可得。色等之中(顶),如前的无所缘。及如彼(忍)色等之中常常存在,又不是。非常(断)又不是也。如此所缘之理说是住止不变者(坚然)、亦遮而不许。何以故(第一),如彼如来善逝者,菩提现圆大觉,於彼诸法未经见者,如其所作之量能生,是无所缘之因故。此是於极喜地等中指示无住总教之说。如是云云,作此等行相者,以此行相如次安立四谛之所缘,决定分判所证之分全,是士夫之所作故也。
 
清凉记
已说道种智之所依,於道种智中,应圆满一切道,故说声闻道。苦谛依次於无常、苦、空、无我等相寂静,有四行相。集谛因、集、生、缘之体性,病、果、痛、罪之诸相,如云厌离心、离欲行、为灭故趣入。苦集谛各各厌离等相究竟,及坏灭之有法相之体性,离欲自性之动摇及坏灭之相,灭之自性坏灭,病及逼恼诸相。灭谛中灭之自性无我、静、妙相之自性阿练若,离相之空、无相、无愿、无作等行相。道谛中道、理、行、出之诸行相。由自性无所缘之门,於道种智中,是声闻道,菩萨应完全了知。
完全了知四谛,必先修四加行。说声闻道后,即说声闻道之四加行。色等蕴各各自体与空互不相异为暖,色等如前无所缘为顶,如是遮止於色等住非常非无常相为忍。何故说如来现证圆满大觉已,於诸法无所见?以彼为量之士夫不缘虑故,以此理由相应,广说极喜地等无住是为胜法。如其次第,於谛之所缘生起顺决择分。
 
狮子贤义疏
於声闻中上首之趣入者,称为缘觉道之名,种性积集深厚故。如彼声闻诸业中,如其圣者之差别云何者,亦此如其彼道。但凡必须吸入者,迎入之接取力强时快,殊胜契入成就之性也。
 
颂云 自体生证故  他教未趣寻  麟角喻智生  现证甚深名
 
如是颂云:经云声闻等者,由他之教,随众视文而自证菩提之成就。或由他体之名诠,及俱有之法之教示,而能发生善根趣入之能作性也。诸缘觉者,先所闻等,现时所作,於他之教未有视文之主性,而自现证菩提之成就。是何故耶?如是缘觉等中,於佛示教之主要所作者,特能独具殊胜趣入之性是也。是故彼於声音名句教法之门,乃至听闻等分别之智,善巧习练能作证解。如是等者,自体所得之智慧等自性之心,能不须声音教法之指示也。而彼自行观他(平等慧心力故),於十善等事(调伏),亦自能作趣入。以此之故,彼等所证非智慧性,而是殊胜契入之性也。
又如其未闻之法明解接收之主要者是何?欢悦迎取是也。
 
颂云  云何调伏证  证义相云何  如是彼彼等  无声彼彼成
 
如是云者:於此行相未精通,於此行相未观察,颂词无教授,於此名声行相泛滥依文(错乱极多)。又复能作斗乱,相续传演。乃至云彼菩萨不须佛教名诠法义之转教传习,而谓由自定愿之完成也。
此中云者:与佛相似故,故称自觉性之住类(有自味故而非大觉),由先教愿等心力故,故此世无声而成。但须如何吸映往世之体,是何行相,如其听闻乐欲,如彼行相所知事义,依彼彼行相之上,如印显现成就,所谓无声之教者以此。施教法者之声义如彼名诠所作之法,听者了知之行相,最极深印。以此发生如是作用是也。有如此殊胜趣入之名称,乃至殊胜道等(领受者)特能独有之圣者,是故义立独觉之道。
 
颂云 境事分别断  而未断能执  麟角所依道  之道摄应知
 
如是云者:独觉之道,此中所说云何?言彼唯独真实修行(明於觉证),於外物如何引诱因缘出生,而能不碍修行者。所执能执之事,行相分别,如其位次,断与未断,自能觉了。乘之所摄所依之法体,殊胜特具了知之圣者。或是具足法证之菩萨智见,能作所作之道,非只一切行相之了知者也。如是云者,是独觉之道也应知。
决定判别彼缘觉所得证解之分与全者,如其所说,道生决定(之境相)
 
颂云  决择法无违  且证空成暖  顶与色等法  增益影亦断
内外色皆空  色等无执忍  色等生灭等  相皆无法胜
 
此所云者:於色等诸法合集安立而生决择彼法之性,与空性不违(成暖)。色等诸法依於胜义相影,及增语等义亦断(顶)。自性即是空之故,於内外色等空性亦悉无执(忍)。色等生灭无等所作(行相亦无)之行相皆无等(胜法)。如其次第,依四谛所缘中,决定分判开悟之分及全之生住者是也。
 
清凉记
声闻道之后,应说缘觉道。声闻等观待他教而自证觉,亦以有言说之法教他令趣入善道。独觉等由先已厚积闻思修等种子,故现生不待他教而自证独觉菩提,不须佛菩萨等教示,是与声闻等不同者一。声闻以语言说法,闻者能了达说者之智力;缘觉则以自证之智力,不依语言说法,能令他人入於善法,而其智慧无人能了达者,是与声闻不共者二。缘觉有二类,出於无佛之世者,名麟角喻独觉;出於声闻部类中者,名部行独觉。二者皆利根声闻。由迎取力强,专注一心精进修行,故成道迅速,成为利根。若得法未成,亦积成深厚种子,故转生不待他教而能自证。然所证必与法相符合。由往昔僧中习见僧众行仪,故威仪事相与老比丘无异。由其心不异缘,百折不回,故於任何境界皆能修行。如密祖为人补鞋,出卖正法眼藏,仍不碍修行也。云何无言而说法耶?无寻伺则无言说,故言说即是散动,能扰乱身心相续。因此菩萨发愿,愿成佛时离言而说法。於独觉分位与成佛相似,亦由愿等力,虽无言说,若谁欲闻何义以何相而问,即於其识上能如其相显现其义,故能无言而说法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二讲
下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讲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目录 例言 引言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一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五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六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八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九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一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四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五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八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九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二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三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