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中国佛教史话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
 
[中国佛教史话] [点击:2439]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四

方之

  释僧旻(467—527),南朝梁代的义学高僧。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俗家姓孙,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后裔。他幼时孤苦,七岁从释僧回出家,住虎丘西山寺(在今江苏苏州),天资聪慧,记忆超群,从师受学五经①,一闻能记。刘宋时代的吏部郎张辩问他:“沙弥何姓?家在何处?”僧旻答曰:“贫道姓释,家于此山。”②张辩听了,大为惊讶,小小年纪,竟自称“贫道”。有张绪者,见而叹曰:“松柏虽小,已有凌云之气”③。从此僧旻开始小有名气。年十三,随师僧回移居白马寺,寺僧多以转读(诵经)唱导为业,而僧旻则风韵轻远,不学那些。十六岁时,僧回逝世,他深感悲伤,办完丧事之后,移居庄严寺。他安贫好学,不计得失,经过一番努力,对九部④五时⑤之教,了如指掌,以前在学习中的疑难,无不洞达。从此他名振遐迩。他的学识,受到齐竟陵王萧子良的敬重。齐尚书令王俭⑥请释僧宗讲《涅槃经》,僧旻在座听讲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僧宗解答。王俭将他比拟东晋时代的佛教思想家竺道生。并说僧 的才华,超过了道生。萧子良请释僧柔和释会次二人讲《成实论》,听讲的人很多,僧旻因为年轻,坐在末席,他亦就《成实论》发表白己的议论,听者无不倾服。主讲人慧次叹曰:“后生可畏,斯言信矣”⑧。当时的僧旻年仅二十六岁。齐永明十年(492),僧旻开始在兴福寺讲《成实论》,名重当时的老一辈法师们竞相下坐。闻风而来听讲者不计其数,“希风慕德”的人,“不远万里”而来⑨。他高谈阔论,通达古今。所以当时人们称赞他讲的好,说他;“析剖磬隐,通古无例,条贯始终,受者易悟”⑩。他每次开讲,听讲的人多达千余。
   齐亡梁兴之后,僧旻又受到梁武帝(萧衍)的敬重,并请他为“家僧”,四事11由王室供养。又请他在“慧轮殿”讲《胜 经》,武帝亲自到场听讲。武帝选定才华出众的僧俗三十人会集上定林寺,分类抄写一切经、论,共80卷,诏由僧旻审定。
   梁天监十一年(512)春,僧旻患病。后虽康复,但记忆减退,语言迟钝,僧旻说他“自登座讲说己二十年,如见此病,例无平复,讲事尽矣”12。如是他就修饰住房,隔立佛堂,日夜礼忏。其后不久,吴郡太守张充、吴兴(今属浙江)太守谢览上表梁武帝邀请僧旻到二郡弘法,武帝允准,并派船护送。《续高僧传》卷五说“二郡迎候舟楫满川,京师(今南京)学士云随雾合”。一路上的地方官员,无不郊迎。晋陵(今江苏常州)太守蔡撙迎接时叹曰:“昔仲尼素王13于周,今旻公素王于梁矣”14。他把僧旻与孔子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僧旻在当时的声望之高。
   梁天监十八年(519)梁武帝下诏在庄严寺举行讲经法会,主讲者五人,按年龄大小排先后次序,僧旻年龄最小,排在最后。但是轮到他讲时,听众最多,以致讲堂内容纳不下。执事僧上禀梁武帝,武帝命拆除门窗,扩大听众席位。即是如此,仍感地方狭小。其后僧旻又在简静寺讲《十地经》,原有讲堂五间,再加盖临时房屋五间,连成一体,但开讲之日,寺内听讲者仍甚拥挤。
   梁普通元年(520)以后,僧旻旧病复发,乃回虎丘,不再见客。梁普通五年(524),武帝下诏要他移居开善寺,他遵诏启程,但途中病情加剧,临时暂住庄严寺就医。梁普通八年(527)卒,终年61年。
   僧旻出家于宋,有名于齐,到了梁代,则成为著名的高僧和梁代三大家之一。他儒释兼通,学识渊博,是“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15的人物。关于他的著述,唐道宣《大唐内典录》载有《经抄》八十八卷。《续高僧传》卷五亦说他有论疏(包括《成实论义疏》十卷)、杂集等百余卷行世,已不存。

  注释:
   ①五经:儒家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
   ②③⑧⑨⑩12 14 15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五《释僧旻传》。
   ④九部:按佛经文体和内容分为九类,又称小乘九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义。(详见丁福保编《佛学大词典》)。 ⑤五时:将佛说法分为五个时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详见丁福保编《佛学大词典》)。
   ⑥王俭(452—434),字仲宝,临沂(今属山东)人,南齐作家,目录学家,曾佐齐高帝(萧道成)即位,任侍中、尚书令、镇军将军等职。
   ⑦竺道生(355—434),东晋时高僧、佛教思想家。
   11四事:出家人基本生活用品,即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13有王之德,不必在王之位,故称素王,如孔子。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俊朗英秀的释法云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的关系

 《中国佛教史概说》讲纲 在中国佛教史上,法显西行求法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是谁?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
 倓虚法师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杨曾文)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宋道发)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五章 中国佛教史学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说一切有部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王邦维)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李富华) 论金乔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佛教史话 首传戒法的昙柯迦罗 中国佛教史话 首创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
 中国佛教史话 帛法祖兄弟的不幸遭遇 中国佛教史话 华夏第一尼
 中国佛教史话 东晋时代的南方佛教 中国佛教史话 玄学化的僧人支道林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