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中国佛教史话 玄学化的僧人支道林
 
[中国佛教史话] [点击:3021]   [手机版]
背景色
玄学化的僧人支道林——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七
  
方之

  在中国的魏晋时期,老庄玄学盛极一时,许多社会名流,皆崇尚清淡。当时的佛教,特别是般若思想传来还不久,因与老庄思想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所以有些佛教徒就借用老庄思想来解释或阐明般若学的义理。如竺法雅、支道林、于法开、于法兰、于道邃等都是当时玄学化的名僧,有名的清淡家。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支道林。
   支道林(314—365),又名支遁,著名的般若学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俗家姓关。梁《高僧传》卷四说他“幼有神理,聪明秀彻。”他家世信佛,因而得以“早悟非常之理”。曾隐居余杭山,研究和思考《道行般若》的义理。二十五岁出家,善于讲说,重义理而轻章句。当时谢安①听说此事,认为他这样作无妨,并将他的宣讲比做九方堙相马,“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②。据说支道林曾与刘系之等人谈论《庄子·逍遥》篇,有人说:“各适性以为逍遥”。支道林听了,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③。他为了阐明自己对“逍遥”的理解,特为《逍遥》篇作注。当时“群儒旧学,莫不叹服”④。后来他回吴地,建支山寺。不久又到剡山(今浙江嵊县),立寺行道,从其受学者有一百多人。
   在他去剡山路过会稽(今浙江绍兴)时,曾与王羲之晤见交谈。晚年到石城山又立栖光寺,他“宴坐山门,游心禅苑,木食涧饮,浪志无生”⑤;并以大部分时间从事著述。他“追踪马鸣,蹑影龙树,义应法本,不违实相”⑥。晋哀帝即位后(362),两度派人请他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住东安寺,讲《道行般若》,受到普遍的敬重。他在建康住了三年,上书请求回山,哀帝许可,并厚赐。太和元年(366)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支道林因为是名僧,又精通庄老,与当时的社会名流交往甚密。据梁《高僧传》卷四说,他交往的社会名流有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郄超、孙绰、王羲之等。特别是王羲之,初闻支道林对庄子有研究,不甚相信。他以为一个和尚,是研究佛学的,如何能对《庄子》有深的研究?所以支道林赴剡山路过会稽时,他前往拜访,目的是想看看支道林的风度,并以试探的口气问:“《逍遥》篇可得闻乎?”支道林知道他的用意,便作数千言,标揭《逍遥》篇的新义,才藻惊绝,这才使王羲之心服口服。他“披矜解带,流连不能己”(梁《高僧传》卷四)。这就是说他敬佩支道林的才华,舍不得离开,并请他住灵嘉寺,离自己的住处较近,便于交往。
   支道林对《庄子》标新意,《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有记载说:“《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拨理于郭、向⑦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将冯大常共语,因及《逍遥》,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郭、向)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支道林是出家佛子,研究佛学是他应作的本分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般若经》有研究。但是他的般若思想带有浓厚的老、庄色彩。如他所著《大小品对比要抄序》(《出三藏记集》卷八)中说:“其为经也,至无穹豁,廓然无物者也。无物于物,固能齐于物;无智于智,固能运于智。是故夷三脱⑧于重玄,齐万物于空同,明诸神之始,尽群灵之本无,登十住⑨之妙阶,趋无生之径路。何者耶?赖其至无,故能为用”。这一段文字的语言和思想,都是老,庄玄学的风格。由此可以证明支道林是以玄学的观点来理解《般若》的。这是因为佛学传入不久,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如此,就无法弘扬传译过来的《般若经》。他这样做,其他研究佛学、特别是研究般若学的人,也都是这样做。
   又支道林谈本无,但在当时般若学形成的“六家七宗”中,他是“即色宗”的倡导者。他说:“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⑩。这就是他的“即色论”思想。
   支道林的著作,本来不少,但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已佚失。其名称大致如下:
   《安般注》、《四禅注》、《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释即色本无义》、《辩三乘论》、《释蒙论》、《大小品对比要抄》、《本业略例》等(11)
   据传支道林原有《文集》十卷行世,《隋书·经籍志》说是八卷,《唐书·艺文志》仍作十卷。但到了清初的《读书敏求记》和《述古堂书目》就说只有两卷了。他的著作佚失,实在可惜!
  
   注释:
   ①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陈郡夏阳(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晋孝武帝时任宰相。
   ②九方堙,春秋时人,善相马,伯乐称他能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例子·说符》)。
   ③梁《高僧传》卷四《支遁传》。
   ④同前书。
   ⑤同前书。
   ⑥同前书。
   ⑦“郭”为郭子玄,又名郭象。“向”为向子期,又名向秀。二人皆为《庄子·逍遥》篇的注释者。
   ⑧“三脱”,意为三解脱,即自性解脱、智慧解脱、方便解脱。或为空、无相、无愿三解脱(参阅郭朋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页三五九脚注)。
   ⑨十住又称十地。入理般若名为住。十住是:(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⑩《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支遁集·妙观章》。
   11《中国佛教》二,页二八。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法显西行求法的成就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话 东晋时代的南方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讲纲 在中国佛教史上,法显西行求法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是谁?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
 倓虚法师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杨曾文)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宋道发)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五章 中国佛教史学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说一切有部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王邦维)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李富华) 论金乔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佛教史话 首传戒法的昙柯迦罗 中国佛教史话 首创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 中国佛教史话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
 中国佛教史话 帛法祖兄弟的不幸遭遇 中国佛教史话 华夏第一尼
 中国佛教史话 东晋时代的南方佛教 中国佛教史话 法显西行求法的成就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