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总结汇报(释果成 比丘)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点击:2618]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总结汇报

◎释果成比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尊敬的上妙下祥大和尚

  诸位比丘师父、比丘尼师

  各位沙弥师、各位居士:阿弥陀佛!

  下面果成向大家汇报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中的部分情况。由于果成文笔不畅,不擅言词,且又境细而心粗。所以很难将当日的真实情景,于笔端、言语间详细准确地阐述出来,对此,果成惭愧。

  另外,由于后学出家日短,佛法不通,在汇报中难免会有与佛法不符或有出入之处,在此说明仅供参考。错误之处还望大家能够原谅,并给予指正,后学在此,先行致谢,阿弥陀佛!

  这次行脚历时十五天,起点在: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王家营子村省道206大约二十公里处。终点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王营镇安营村112国道大约720公里处,全程约六百余里。

行脚是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的,我们每天早起的时间基本上是在三点钟。每天的路程大约是四十里。每天负重行走四十里路,平时很少有如此强硬的项目练习,在没有任何过渡环节的情况下便进入了状态。实在来说,这个身体的反应也是很大的。

第一天下来,两个脚掌就感觉有些不好。第二天的情况似乎更槽了。好在随行居士拿来热水,放一些泡脚的药,晚上临休息时泡上一会确实有效果。既缓解了疼痛,又缓解了疲劳。但是,那个药的药力有些大了。除了解乏、缓解疼痛之外,我明显感觉到嘴唇发干,还有两只脚的脚跟外侧各裂开了一条口子。自身的体重,再加上背包,行走之时倍感疼痛。“雪上加霜”的是左脚跟上面一处又被鞋后帮给磨出了血,业力一时显现出来。明知这是了苦、消业障,但在还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之际,当时的忍耐也是很难过的。越是到了行脚的后期,身上的背包似乎也越来越沉重了,压得肩膀酸痛,不时地换着着力的肩膀,时而,再上下左右的晃一晃背包,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缓解。那时也希望能够停下来,歇一歇。但是路程还不够,也只得坚持着走在队伍中。事实证明人的潜在能力,在于正确方法的开发,疼痛之际,问一问,找找看:“谁在疼,哪个在痛?”问过了,也找了,奇哉!怎么会找不到呢?妙哉!虽然找不到哪个在疼痛,可这疼痛又开始起现形了。此刻,才略有发觉,有个东西是那样的狡猾,在平日里,是很难发现它的丝缕踪迹的。

  在行走中还有一段体会,把它整理出来,汇报给大家。

  那是我拿着锡杖走在队伍里,时间久了,背包带子便把胳膊勒得血脉不通,麻木了。我记得有两次麻木得很严重。我意识到了之后,并没有改变动作以缓解。当时心里作念,让手指头动一下,但是信息传不过去,指令无效,想握拳也做不到。于是又做思维,用肩膀带动胳膊会怎么样?随后肩膀便带动那只麻木的胳膊晃动,明显感觉着那手臂不是我的。

  晃着胳膊走着,突然间,使我联想到:“一个将要死亡的人,他的手与脚乃至全身都不能动了,但是那个‘心念’还在。此时有东西碰到这个已经不能动弹的身体时,那个已经作了‘光杆司令’的心念,还会不会有感觉?”想到这里,我就用锡杖头去碰触那还在麻木的手,结果是有感觉。我再用力一碰,立刻生出疼痛的感受。这使我相信有人指出的一件严重警告的事:临终乃至刚刚死亡的人,是绝对不可以去碰他的身体的。

  死亡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组成这个身体的四大,地水火风开始进入分离的状态了。其实,大家细心体会思维一下,也能领悟到心念和身体是能够分开的。由于过去深深地执著这个身体就是我,从来就没有发现过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此刻,身体的散坏,四大的分离已经令那个心念痛苦万分了。如果谁再去碰那个身体,那就不仅是雪上加霜,而是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足以让那个心念对之“恨之入骨”了。就这一念嗔恨,便会堕落恶道的。

  说到这里,不禁令我想到现代的一种现象,有一些人,在他们的亲人刚刚咽气不久,便趁着身体还未冷,关节还灵活,给亡者穿衣服。曾听世人说过一句话“但见活人遭罪,谁见死人遭殃?”类似此句的还有:“只见地下出油出水,不见地下出鬼。”他们不信六道不畏三途,凡事“眼见为凭”。有如上见解的人,已闭目者不谈。睁眼之时,有谁可曾见过自己的祖先呢?

  多少亡人是被亲人眷属送进恶道的。作为学佛人应该注意,不可误己又误人,以免日后有悔,无药可救,而悔之晚矣。再次重申:临终的人乃至刚刚死去,尽可念佛、诵经、持咒,但绝不可以嚎叫、哭泣去碰他的身体,否则亲人来世即是仇家。

  行脚,让我们对这个身体加深了认识,同时,也开始认识自己了。

  在行脚中,摄心的方法,师父规定了课程。每天至少十遍《楞严咒》,为了摄心,也为了完成任务。于是,每天刚起程的时候,我就开始诵咒。一边走一边诵。此外,还一边看着心里储存的画面和景色。突然间意识分神了,却发现口里依然在诵咒,但是却不知已诵到哪了。不加重分别时倒也还能顺口诵出,分别心加重后却卡在那里。没别的办法只得思索可能错窜的地方接头,否则继续诵完,这一遍不算十遍之内。

上宣下化上人称:“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他关系着佛教的兴衰。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此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在持诵有如此不可思议力量的《楞严神咒》时,才发现自己的业障有多么深重。对此,大家集体诵咒时,看得很清楚。

  一上午的停停走走,诵咒也在断断续续、重重复复。临近乞食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完成任务了。以后再加诵多遍,那就看各人的发心了。

  乞食,是行脚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出家人的必修课程。下面就乞食中的情况作些介绍。

  今年乞食十三次,或多或少,没有空钵的记录。此外,有两次下雨。还有一次,是穿越承德市区,乞食多有不便,所以未能乞食。乞食人员的组合,也是多次调换,以方便大家互相学习。我曾先后与比丘亲洞师、昌光师、亲顿师和亲义师为组。最后两次是与亲承沙弥一组,每一次的乞食大同小异,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例举几件典型事例,综合汇报给大家。

那一次我与亲洞师一组。我们穿着长衫,没穿海青,搭着二十五条的主衣,持钵,来到一个村子。让过公路的人家后,来到第二趟房子的前面。在一家大门口站立。这时,我听到不远处的路边有人说:“上你家了。”可能亲洞师没有注意到,向院内开始说道:“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稍等了一会,没有反应。我对亲洞师说:“人在前面那家呢。”既然主人不肯露面,我们便离开了。

下一家,大门关着,亲洞师过去敲门,念佛号也是无人回应。听亲洞师说:“院内有人站着,但是却没过来,也不吱声。”也许是害怕。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家,这次我去叫门。敲了三下门之后,我向院内问道:“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不一会听到院内有声音。我向后稍退了一些。女主人将大门打开,我目光下垂,合起掌来,对她说:“我们是过路的出家人,路过这里,乞些素食有没有?”女主人听完后,又用她的话重复了一遍我们的来意。我们给予确定,然后女主人回院了。

不一会,端着一碗大米饭出来。我对她说:“请你用勺子或是匙,把这碗米饭平均分给我们两个。”她听后便又转身回去拿工具了。女主人的年纪似乎不大,恐怕盛饭时多有不便。于是我把门边的石块指给亲洞师看。当女主人再次出来时,我对她说:“我们把钵放到石块你再分吧。”亲洞师先过去,把钵放到石块上后,起身退到后面。接着我也把钵放上去,石块不太大,也不是很平。我放下钵后又试了试钵座是否稳当。还没有起身女主人便走过来给打饭。我赶紧后退,然后起身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有两句话这样说:“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或许,这位女主人就是这种心底无私的直性爽快人吧。而出家人是要回避的,一则自她清净,二则免遭世人讥嫌。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女主人,拿饭出来给我们,旁边还有一位男人,我对女主人说:“因为我们是出家人,……还是请他来给我们打饭吧。”女主人笑出了声。她把饭交给了那位男众,说道:“还有这么多说头啊。”从她的语气中,我感觉到她这是对我们认可,对出家清净僧众的称叹。在简单回向后,我与亲洞师向下一家走去。

  “孝敬老人”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百好孝为先。”凡事“孝”字当头。如果有人对父母不敬,则会人人唾弃,很少有人愿意与其往来。在人们的指责与口水中,他会直不起腰,终日不敢出门的。可见中国人对老人的尊敬与重视。记得曾有这样一段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犯了过错,他的母亲就用手杖打他。他却哭了起来,母亲很是奇怪,便问他为什么哭?这个儿子回答说:“从前犯过错,挨打时会觉得疼痛,而今日挨打却没有昔日那般疼痛,想必是母亲年老力衰的缘故。”他为母亲的衰老而伤心哭泣,从此可见,古人孝敬父母,非为一般。

  然而今时社会中,经常眼见耳闻违逆、虐待老人的事例与案件,屡见不鲜。令人对优良传统的衰败而忧伤痛心。法律越是健全,越是显示了人类道德的衰败。传统德育教育的废除,这是中国人的悲哀,苦头还在后面呢。记得曾听说过这样的一桩事,有一个地区流行一种风气,老人必须得给年轻人盖房子。若是老人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年轻人迎娶之日,老人必须自动让出房子给年轻人住。此地区风气如此,老人们也是无可奈何。据说那个地区是个旱涝不保的穷地方。这也正常,如此风气、人品,善神远离不护,岂有风调雨顺之理。

  讲述乞食中两家老人对我们的反应。有一家,两位老人在院子里。我与他们打过招呼,说明来意。老妇人拄着手杖,行动不便。男主人虽然上了年纪,腿脚还可以。走到大门口对我们说:“当家的不在家,去干活了,就我们两个人。”听了老人的话,我们并没有离开,只是目光下垂,默默的站着。老人见我们没有离开的意思,就又重复着他的话:“当家的不在家,去干活了……”老人这样说,想必自有他的苦衷,也许是怕做错了事,惹儿子的一家人不高兴吧。已经交出了权的老人,我们也不好难为他。片刻过后,我们向他合掌念佛,便转身离开了。在不同的地方,一位行动迟缓的老妇人开门出来,听完我们的来意后,又仔细的端详了一会,才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不行啊!”

下一家,亲洞师去叫门,应声出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亲洞师向他说明来意。男主人稍想了一会,才转身回院。不一会又从院里走出来。我站在亲洞师后面,此刻,听到亲洞师说:“我们不要钱。”虽然,我没有看到什么,听到这话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也站出来,对男主人说:“出家人是不允许拿钱的。”我们的话他应该听得很清楚。但是他却仍然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去卖店,买点东西吧。”也许,他是以为我们在跟他说客套话吧,于是我们再一次表态:“我们不要钱”,“出家人是不允许拿钱的”。我们的话,就像定身的咒语一样。他手里拿着钱,非常尴尬的站在那里,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

旁边还有一位村民,他亲眼目睹了这一真实过程。对于我们不要钱,多数人不信,当亲眼看到我们坚决拒收金钱时,多为诧异。人们的身心受到震撼,其中的表现各有不同。行脚四年了,人们的诧异与震撼,我已经习惯了。见男主人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与亲洞师对望了一眼。然后,我们对男主人说:“那好吧。”然后向他合掌念佛,转身离去。耳畔还传来了男主人的一句话:“你们也挺难的。”我知道这个话发自他的内心。

  又经过几家,大门都上着锁。又来到一家,女主人先是给钱,当我们告诉她不要钱时,她也显得有些疑惑。但是,当她确定我们不是在跟她说客套话时,不容她不相信。当今时代确实有看钱如粪土的,那就是出家人。后来女主人回屋取出一袋月饼,我先请她看一看月饼的配料里有没有鸡蛋。她看着包装袋上的说明,念了好几样,最后肯定的说:“没有鸡蛋。”我们这才收下。简单回向后转身离开。

随着过斋时间的临近,我们来到了最后一家,因为这家院套有个拐弯,我们便推开大门进入院内,过了拐弯,在房子前面我们站住。我向屋内问道:“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屋里的女主人闻声出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男孩,待走近些,我合起掌对女主人说:“阿弥陀佛,我们是过路的出家人。路过这里,乞些素食,有没有?”女主人听后,略微想了想,便进屋了。这家的小狗“汪汪”的叫着。那个小男孩呵斥小狗说:“别叫了。”小主人发话还真管用,小狗不再叫了。

过了一会,女主人进屋还没有出来。我们就站在原地,倒也没什么。可那个小男孩有些沉不住气了,向屋内催促说:“你快点呀。”屋内怎样回应我没太注意,倒是那个小男孩,他穿着背心,在他的胸口中间明显有一条顺下去的刀疤。看着他,我问道:“你几岁?”他回答说:“七岁。”我又问:“七岁应该上学了吧?”他“嗯”了一声,然后说:“我动手术了,每次放学回来都累得不行”。我相信他的话,他有这个感受。

  我们的这个业报身实在是太脆弱了。冷不得,热不得,还会生病。疼痛起来,令人难以忍受。谁有病,谁难受,自己知道。曾听过这样的一段往事:曾经有一个小孩子,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带着一种病,他全身的骨头非常脆弱,轻轻一碰,骨头就折断了。应该也花费了很多财力,但是也没有治好。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料他,这个小孩子终日在痛苦中煎熬着,痛到了什么程度,有一次他对爷爷奶奶说:“我不想活了,我想死。”一个小孩子,他可曾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若不是疼痛到了难以忍受的极处,谁会愿求一死呢?当时他的爷爷奶奶的感受,恐怕“心”都要碎了。他们宁愿自己承受痛苦的折磨,愿意代替孙儿受苦,哪怕去死。可事实上代替不了,他们除了安慰鼓励以外,也只能流泪了。

  后来,小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大家都很照顾他,他也表现得很坚强。

  说到这里,不禁令人想到:如果是一个作了许多坏事的人,得了这个病。大家会说:“这是报应。”可是一个小孩子,他得罪谁了,要遭受如此这般的病苦折磨。众人心里不忍,悲痛之际,恐怕会有人给老天戴帽子,纵然不是“天妒英才。”也将类似于“老天不慈悲,闭目不看可怜人”了。对此,也恐怕只有懂因果的学佛人,才能说句公道话。尽管人们谁也不忍看到亲人承受病魔的侵扰。但是,这是因果,自作还要自承当的,绝不能用个人的感情来揣摩、评论的。

  大家责怪老天,这是相信有老天。那么,又何以独信有老天,而排斥因果报应一事呢?

让我们再回到乞食,那个小男孩那里。小男孩并没有把我们看做陌生人,反倒好像是曾经很熟悉却又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似的,向我们诉说着他的病苦。我刚想问他:“动手术的时候有没有痛得哭了?”此时女主人已从屋里走出来。因此中止了与小男孩心理上的沟通。女主人来到我们跟前,她的手里端着一只中号的铝盆。因为女主人的装束有些不妥,过来盛饭多有不便,于是我请小男孩搬来一片瓦。我们把钵放在瓦片上。女主人才过去给盛饭。真的不少,亲洞师的钵内,基本达到饱合状态。我也大半钵了。

此外女主人又用水瓢盛了两个大咸菜疙瘩拿过来,刚要给我们,却被亲洞师叫住了。亲洞师说:“让小男孩把咸菜拿给我们吧。”我领会了亲洞师的用意,女主人应允,小男孩则更是欢喜能够做这件事。他的小手与那两个咸菜疙瘩相比似乎小了一些,手劲也差了一些,好像还真费了一些力气,才把两个咸菜拿起来全都放进了我的钵里。把钵盖放上去,还高出一些来,这一次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满钵了。收好钵后,我告诉女主人:“一会我们在公路那边不远处的道边过斋,可以让小孩子去看一看。”此时,小男孩在旁边问了一句:“大人也可以去吗?”我回答说:“可以。”已临近过斋的时间了,不便多言,我们合掌念佛刚刚转身,听到女主人说了一句:“你们都是好人呢。”

  我本想让小男孩见见师父,但是一直到我们过完斋上路时,也没有看到他们。我觉得有些遗憾,也许就是这个因缘吧。听马居士说,在我们走后,有一位女众去过那里。听着马居士的描述,我知道是那位女主人。马居士把剩下的很多米饭全都给了她。布施的利益,远的不说,当时她便得到了比她付出更多的米饭。这也算是一件因果的现世报吧。但我觉得,这只是开始,大的利益还在后面。

  在乞食中,人们的反应表现真的不一样。有一位老妇人,看到我们后,先是站了一会,然后才走过来,当得知我们是出家人时,老妇人说:“我看着跟别人不一样嘛。”不久,年老的男主人也走出来,两位老人请我们进院,被我们谢绝了。随后,他们端出来两碗饭,又取出两只碗和两双筷子,却发现我们让把饭倒进钵里。老妇人问:“不在这里吃啊?”看着两位老人当时的样子,我想,如果我们真的在他家门口或院子里吃饭,他们一定会请我们进屋,然后还会煮很多好吃的东西来给我们的。也许,他们是出于同情;也许,在我们面前,他们把自己当成了长辈;也或许,好人都这样,愿意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一位老妇人,当我们穿着长衫,搭着主衣出现在她面前时,老妇人也是先站了一会,面无表情的注视着,随后走近一些。她问道:“你们怎么穿成这样?”我告诉她:“这是出家人的衣服。”老妇人还问了一句:“咋还出家了呢?”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们沉默不语。还有一位年轻的女众,当她打开大门看清楚我们后,惊慌得叫着,脱口问了一句。接着,本能的后退,关上大门,并迅速得将门闩插上,还传出来上锁的声音。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我心里有种难说难喻的感受。在大门前略站了一会,待心情缓和一下后才离去。毕竟只有很少的人才有如此的反应。更多的人们则对我们表示出了同情与尊重。其中,也不乏令人思考、让人回味的经历。

那一次我与亲义师一组去乞食,遇到一位信佛的女众。最初并不知道她信佛,她在院子里听到敲门声和念佛声后,打开大门走出来。我告诉她:“出家人,乞食。”她显得非常高兴,笑着说:“我给你们回去拿饼。”说完回屋,很快的便从屋里出来,不见拿饼,却端着两碗汤来到我们面前。她说:“是素油做的。”当时的天气很暖和,不知为什么她的手却在颤抖。我有点担心那碗会落到地上。忽然,我发现这汤里的物质有些不对劲,心中起疑。于是我问她:“这是不是鸡蛋?”她非常确定地说:“是。”

过去也曾听说过“稻香吃鱼”、“南泉斩猫”的公案。但作为我们这两个出家不久的新学比丘来说,实在没有那个胆量与魄力,将这素油的鸡蛋汤或鸭蛋、鹅蛋做的汤列入素食之内的。于是我告诉她:“这个汤我们是不可以收的。”她见我们不要,只好又端回去。再次出来时,端着一只盘子,里面有一些薄饼。我没有问是什么油,她也没说。她用筷子把饼分给我们后,她又说:“我再给你们拿两个馒头去。”许是怕我们会走吧,又嘱咐说:“你们稍等一下。”说完,拿着盘子一转身,刚要往院走,却又停住了,往周围迅速地看了几眼,然后把盘子往地上一放,转身小跑着进了旁边的胡同,往后面去了。我猜测着她是进村里去了。此刻她家大门开着,屋门应该也没有锁。还有满院的东西,全都放下了,她对我们看来也够放心的了。

  我们就在大门口站着,这家的小狗与我们保持着三步左右的距离,盯着我们断断续续地叫着。旁边的亲义师给它念三皈依,我则念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忽然,我想到了地藏王菩萨身边的“地听”。于是,我便念起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念过几声之后,小狗的叫声缓慢下来,也不再一直盯着我们,开始向左右看,也开始走动了。后来竟然走到我们脚下用鼻子嗅了嗅,然后又跑开,开始它的自由活动了。过了一会,女主人回来了,每只手上各拿着两个馒头,笑着把馒头放到我们的钵里。看她高兴的样子,我随口问道:“你是不是也信佛?”她回答了一声:“啊。”我又问了一句:“这附近有没有寺院?”她说:“没有。”我没再多问,合掌念佛离开了。

  出家人行脚,诸佛菩萨护念,龙天欢喜。在行脚途中发生过的一幕幕,看似平常,却又不能让人忽略与轻视。

  进入河北省境内。经过一个村庄,名曰:坝底。当时已临近乞食的时间,师父领着我们下了公路,在距离村头不远处放下背包,准备就在这里乞食了。因为时间略早些,就在原地略停留一会,我看到在不远处有一位穿著邋遢的女人正在注视着我们。在路边我们还看到了铺盖。但是,那被褥铺盖已经很油腻很脏了,似乎也很久没有拆洗过了,那女人就在距离我们大约三十米的地方看着。看样子,她可能是个乞丐。

  乞食的时间到了。我们搭上二十五条的主衣,托着钵排着队伍进入坝底村。常听人言:“出家人乞食,是给世人种福田。”既然大家都这样讲,想必自有道理。如果有人对我说:“果成,你去乞食,为世人做福田了。”如果说,不允许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是会多加一句的:“那是因为我现了出家比丘相。”否则若从修行功夫上来说,只能令我惭愧地无地自容了。所以对我而言:“能为世福田者,盖由相故。”

不久,大家带着收获陆续往回走。因为有的组队走得较远些,还没有回来,先回来的便坐下来等。就在等待的时候,从不远处过来一位老人,他头上戴着草帽,穿着也应该算是很随便,走到随行的曲居士身边,大声地问着:“你们是干啥的?”他的口齿不是很清晰,但是基本上也能听得出来。曲居士像商量小孩子似的说:“你走吧。”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转过身还是看着我们。过了一会,只见曲居士劝着陪着他从我们面前走过。刚过去没几步的距离,突然他大笑着回头说了一句:“一帮老和尚啊。”看他的样子,似乎真的很开心。我觉得真是愧对这句话了。

送走了这位老人之后,没过多久,一辆面包车也拐弯进了这片空地。缓慢地从我们面前开过,来到曲居士和刘洪伟居士面前。面包车停住了,来人没有下车,就在车内向他们了解情况。有一句话我听得很清楚,来人问:“有什么活动吗?”我的心一紧,不知这个人是什么来头。此时听到居士回答:“没有。”后面的问答听不清也记不清了。我不禁想到,这一问,应该是法.轮.功的后遗症。到后来我注意到,从车里递出几瓶纯净水来。然后,面包车开走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是派出所的一位警官看到了我们,过来了解一下情况。至于警官送纯净水给我们,我想他是看到了我们行走时的情况很辛苦。同时,也伴有认同与支持的含意在其中吧。

僧众都回来后,开始过斋。一切都很正常。过完斋后,大家洗漱,准备再走一程。就在我们刷牙漱口的时候,有一只螳螂在亲显师父的背包盖上产起子来。这是意料不到的事情。大家只得在原位休息等待,谁也不敢惊扰它。这一等就是很长时间,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我发现那位乞丐女人还在不远处看着我们。在我们面前又多了一位穿着也是很不齐整的乞丐男人。他的腰间还别着一把破旧的锯。他们看着我们,也看着过斋的居士,迟迟不肯离去。

过了一会,我到师父那里给香炉点香。师父说:“问问小马,有没有饭菜,给他们一些。”我走过去,把师父的话告诉马居士,然后又回到师父那里看着。只见马居士向那男人招了几次手。他明白了,略带胆怯的走了过去。马居士回身找塑料袋。那男人伸着头,还略欠身,踮脚往那锅里看了几眼,然后又将身站好,背着手等待着。马居士用一只大的塑料袋装了一些食物交给他。我们不知道这两个乞丐是不是一家的。正在猜测时,只见他转身向那女人招手,那女人看到后便走过来,那女人接过男乞丐手中的食物后,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转身走了。那男人并没有离开,马居士又给他拿了一些粽子,他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其实要说起来,做乞丐也挺自在。只要能把面子拉下来绷住了,便可以“日间悠游百家饭,夜宿街头小巷中,三九海南春犹在,避暑承德万千松。”如果那些终日忙碌的人们能够看到乞丐生活的自由与逍遥,或许他们也会脱口道出一句“只羡乞丐,不羡仙。”

  梵语“比丘”,译成汉语应具备三义:“怖魔”、“破恶”、“乞士”。今言乞士。乞士者,上乞佛法,开发智慧;下乞饮食,以养身命。

  乞丐,但乞食物延续身命即可,无人问津,智慧多少,能除烦恼否。而乞士除了乞食物,维持身命以外,还需勤乞佛法,开发无漏智慧,了生死,普度众生。自然能令魔怖畏,破邪显正,三义具足。出家比丘怀揣大道,堪做帝王,天人之师,乞食活命,如乞丐无异。过去的高僧大德,真是:高上九霄,低入幽谷,上下都到了极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烦恼、生死,你奈我何。正所谓: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悠哉!游哉!悠悠哉!

  不知何时,那两个自由人走开了。却回头再说那只螳螂,在亲显师父的背包盖上产了很多子。我想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亲显师父平时就喜欢帮助人,很少看到他能闲下来,平时的放生活动更是积极地组织参与。亲显师父的慈与悲,令那只螳螂有了安全感,才选择亲显师父的背包。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或许也有这些原因吧。终于结束了,螳螂从背包上面下来,令人惊异的是,那只螳螂刚下来,原本立着的背包便倒了下来。我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亲显师父用剪刀把背包盖剪了一个洞,把这些螳螂子妥善的保护起来。不久,大家背上包上路了。

  这段经过看似平常,似乎又不平常,或许大家能够从中体悟出什么来。

  这次行脚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与警察的缘分深,先后大约十次与他们接触。在这里也不一一叙说,例举几段汇报给大家。

  农历八月十八在内蒙境内,一上午的时间里就有两次警察的盘问。第一次是派出所的警官。当时我们正在往前走,忽然前面的人停住了。压班的师父告诉我们:“站好队,别乱动。”我往前看了看,是警察前来询问,停留了好一会,队伍又出发了。

临近乞食的时候,师父去看地方了,我们就坐在路边等候着。这时,一行大约四人的警察开车来到了。他们下车后,一边向我们走过来,一边问着。有的说:“谁是你们的领导?”也有的问:“谁是头?”有一位警官拿着微型摄像机,对着我们拍摄。我们还是坐在原地没有动。行脚四年来,对于警务人员的光临指导,已不再陌生了。此时刘洪伟居士迎了上去,与他们交涉,介绍着我们的情况。

不久,师父看地方回来了,走过去询问情况。那位摄像的警官停止了拍摄。偶尔听到有人说:“派出所的警官,已经看过证件了。”随后那位摄像的警官用手机与一个人通话。我觉得他是与派出所的警官联系,以核实我们的情况。随后不久,一位年轻的警官说道:“每年都有一些穿着这样衣服的出家人(警察所指的衣服应该是长衫)他们有的说是少林寺的,也有五台山的,来这里向人要钱,多达数万。他们也有戒牒……”

警官在那里越说越气愤,声音也很大,说:“也给你们脸上抹黑呀”,这个话很重啊。后来,年轻的警官意识到了什么,语气缓和下来,他说他们接到领导的指示。此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核实我们的身份,二是如果有需要他们愿意提供帮助。又讲了几句话之后,他们上车离开了。

  对此,我们感谢那位领导的关心,也感谢那些警备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另几次的接触,有的看过证件后便离开了,也有不分真假一概驱赶的例子不愿叙说。在河北省境内某县的一位公安局长,他却是身着便装,由一位居士引荐,来向师父虚心请教的。就现代的一些现象提出疑问。师父为他耐心讲解。这是一位年轻的局长,他看到我们的补丁衣服,显得很好奇,我结缘给他一部《楞严经》,还有上人的浅释,另还有一些法宝。他也算有善根,欢喜的接受了。这次与警官对话从头到尾都是在缓和友好的气氛里开始与结束的。

  再说一说,最后的一次。这一次,是阵容最大,出兵最多,警力最强的一次。他们是河北省丰宁县刑警队的警官。

这次的相遇发生在行脚即将结束的最后一个小时里。当时大约是早晨七点半钟。我们走了几程后,在路边的空地上歇歇脚,天气很冷。我与几位师兄弟,靠着背包,打坐取暖。师父与几位师兄弟在队伍的末端站着,商量回寺院的一些事情。忽然有一辆写有“警察”字样的轿车在路边停住了。我口里念道:“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真的很灵验。话音落下,又停下来一辆轿车。紧跟着,一辆面包车也停下来。车门一开,迅速地下来几位年轻人。他们下车后,有一位穿皮夹克的年轻人向我们这边跑过来。可能是怕我们会跑掉,谁跑就追谁。当看到我们根本没动地方后,他也站住了,只是警觉地看着。有几位穿警服的警官走到师父那边后,开始大声的问话,似乎对我们的情况有些了解。他知道我们有车随行,还知道车数不对。

回忆一下,我们似乎有些线索,当天的凌晨时分。我们背包从山上下来。刚上公路,我看到有一辆车逆向停在路边,还开着车灯。当时,我以为是居士的车。后来感觉有些不对劲,我听到有人问了一句:“喂,干什么的?”我们没有回答,后面的刘居士告诉他:“出家人。”从这里看,我们下山的情况,问话的人应该看得很清楚。在这里指出一点,我们这么多人,在夜幕中,他敢单枪匹马的过来询问,这个人的胆量也不小。天亮后警察便到了。能迅速调动丰宁县刑警队,集合这么多人,这个举报者也应该是个有头有面的人物吧!

  有师父在,我们自然放心。于是,任凭嗓门大的怎么喧哗,我们只是坐在原地,偶尔看上几眼。随后,我便用手搓着有些发凉的腿,

  过了一会,师父像散步似的走过来,有一位警官在师父侧面,略靠后一些,陪着师父散步。听到师父问:“我们又没犯法,凭什么检查我们?”警官说:“我们有这个权力。”师父站住了说:“过路的人多了,你们都检查?”警官也站住了,说道:“你看我们的证件,我看你们的证件。”师父又继续散步了。警官陪着随行。师父说:“我们能随便看你的证件吗?你要看我们的证件,我们才能看你的证件。”当时的这段对话我不太明白。后来听师父说:警官未看我们的手续之前,随行居士先把警官的证件给查看了一下,那位陪着师父的警官,有些素质,言谈举止也有些分寸,态度也不错。面对师父的问话,倒也从容不迫,确实有些定力。

师父把毛祁派出所开的介绍信拿给警官。警官看着介绍信。用手机拨通了毛祁派出所的电话。警官先做自我介绍,说明自己是:河北丰宁的刑警。然后问:“有没有一个大悲寺?”得到回答后,警官又问起介绍信的事。接电话的人可能说是不知道,要等上班以后,才能知道是谁给办理的。警官又问了上班的时间,大约还要等二十分钟。警官不再问什么了,关掉了手机。这时又有一位穿警服的警官走过来。随后跟过来的是亲空师。只见他手里拿着笔和本。来到这位警官身边,很有礼貌地向他咨询道:“请问你们的投诉电话是多少?”我听完愣了一下,随后明白了。警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在态度上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个咨询,警官支吾着,搪塞不说。在一旁的亲行师父说:“把他的警号记下来。”亲空师回答:“已经记下来了。”

在双方交涉期间,警方有几个人看到了我们的方便铲放在地上。有一位便衣走过去拿起一把。另有几个人也走过去要拿另一把。可能他们看到大铲后便想到《西游记》里的沙僧,《水浒》中的鲁智深,以及武侠小说里的侠义武僧。有一位便衣拿起大铲后,还摆出了一个架式。见他们如此,我赶快阻止说:“请你们把大铲放下,那是我们的法器。”旁边的师兄弟也一起呵令他们放下大铲。有一个人把大铲放下,我说了声“谢谢。”没想到这个人冲我走过来追问道:“这是你们的什么?”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这是我们的法器。”有一个人从大铲上迈步走过去。当时我有些恼火,真想跟他理论一番。火头撞了几次,又压了下来。念头一转,估计也是说不明白了。刘居士走过去,向他们把方便铲要下来,收走了。

随后不久,我看到又有一位警官把那位陪师父散步的警官叫到一边,虽然我不会看警衔,但我看到他肩头上有几杠和星。觉得他应该是一位领导级的长官。再看看那位长官的神态,我心里似乎亮了一下,知道事情快结束了。果然如此,过了不久,还是先前那位警官,又陪着师父往回散步,还有几位警官在后面跟着。此时,警官们对我们除了投以好奇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出什么了。后来听那位警官很客气地说:“打扰你们了。”随后,警官们往公路上走,准备上车。就在这时,又听到有人说:“这车不是一个地方的”。这是实情,三辆随行车,三个地方的牌照。北京的、天津的、还有辽宁的。

  有居士答道:“出家人什么也没有,这车是学佛的居士给他们用的。”一位居士的司机恰巧听到,他说了一句:“我是开车的,我们老板信佛。”

  警官们各自回到车上,有师兄弟看到一位警官在车内向我们敬礼。警车开走了,在目光的极处失去了踪影。

  头陀行的真正内涵,我无法说清楚,还是让我们多用心去感受吧。在行脚中,很多人看到我们后,都会不由自主的脱口说道:“这帮人,干啥的,做什么的。”这是大人们通常的反应。而有很多小朋友,见到我们后,非常高兴地向我们打招呼,一字一句天真而幼稚的大声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个个争先恐后的,惟恐比别人声音小,凭着这份善根,他们必定会获得无量觉悟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我们是少林寺的,还请我们就在这演。演什么呢?我们能演的,就是他们所看到的!

  在这里,试着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有很多人把出家僧人与跑江湖、打把势、卖艺的联系到一起呢?

  这不能不说是佛陀教育的悲哀,也是值得每一个出家人静下心来深深思虑的一桩事情。

  最后向大家汇报的是:这次行脚,师父的脚伤似乎比往年要轻很多。在行走中有几次,我们这些年轻人要小跑起来才能跟得上师父。看到师父如此的精神状态,这令我们很是欣慰。

  好,这次总结报告就到这里。

  由于果成无知少学,粗心大意,所叙述之事难免与当事人的本意有所出入。甚至相反,在这里向他们忏悔!

  另外,因为果成有很多严重的习气、毛病,在行脚中以及日常修行中给师父以及大众师父们带来很多烦恼,麻烦与不便,果成在这里向师父及大众师父们忏悔。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在修行的道路上继续给予帮助。

  最后祝愿大家:心想事成,早证佛果。

  惭愧新学比丘:释果成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

  阿弥陀佛!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二〇〇七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
下一篇:兴道相师(五篇)——二○○七年学习二时头陀体会(释亲融 比丘)

 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二〇〇七年二时头陀行脚乞食体会(释亲洞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 二〇〇七年学习二时头陀行脚体会(释亲指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亲悲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亲空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释亲藏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体会(释亲昌 比丘)
 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释亲惟 比丘) 二〇〇七年求戒影录略述(释果成 比丘)
 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体会(释传弥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报告(释传弘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传道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头陀行脚乞食感想(释亲仁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日记(释亲应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打戒七的体会(释华性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释亲均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释亲船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听后感(释传悟 式叉尼)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