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释亲均 比丘尼)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点击:2609]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

◎释亲均比丘尼

五分法身,以戒为依,三无漏学,以戒为首。无一如来不具戒体;无一菩萨不修戒度;无一经典不赞戒法;无一圣贤不严戒行。持戒如地,万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论其超胜,则才沾戒品,便名人世福田。极其指归,则唯佛一人,方为圆满净戒,而我一名恶露不净的女流之辈,佛陀出世我沉沦,佛陀灭度我出世,在这末法时期竟剃度受了圆满具戒,做了比丘尼,得闻佛时正法。能在妙祥僧团的下院尼众道场——道源寺,依止上妙下融尼师修行学习梵行,多劫的夙愿,今生得以实现。真是感恩三宝的加被,恩师的慈悲不舍每一苦难众生之大愿。就是带着这感恩的心,我们进入了二〇〇七年的佛七修行。《佛遗教经》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阿弥陀佛圣号七过去了,诵地藏经七亦过去了。师父不顾主七的疲劳,带领道源寺现有三十九单出家人(比丘尼、式叉摩那、法同沙弥尼、形同沙弥尼)又在一起打戒七了。(现已连打三个七了)时值二〇〇七年元月廿十二日晚,师父带领众弟子又一次把头一个佛七的净地缩小面积,在大殿外一点点地方(只有厕所和洗漱的地方,是临时现搭的)作为洒净的范围。也就是把我们与外界完全隔绝,目的是要我们放下一切外缘,全身心投入戒七。外面的一切琐杂之事,僧团七十余人的一切一切都由师父一人承担管理。

二〇〇五年我们就开始打戒七了,更确切的说是我们从二〇〇二年就已经开始打戒七了。(那时还是式叉摩那)一个个戒七的圆满,是我们每天晚上诵一遍戒而奠定的基础。我寺不论比丘尼、式叉摩那、法同沙弥尼、形同沙弥尼、居士,每天晚上都各自在一起诵自己所受的戒,以往的戒七都是在夏安居时才进行的,这正月里就开戒七是佛菩萨的呵护,是师父持戒的严密,是我们尼众对戒的渴求感召而来。

四种戒体不同的戒相,三十九单出家人要同在大殿内精进。现在的大殿只是六间民用住宅通开而已,其中还要去掉供养佛像及供桌,还有钟鼓、大鱼子和大磬等法器所占的面积,剩下能供人来回活动的地方只有四间房子的面积了,可这难不倒有智慧的师父。师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我们集体各自默诵戒条,避免了不同戒相之间相互的干扰。(没受具戒的人,佛不允许听比丘尼戒的戒条,听之为盗,以后不得戒。)虽然《楞严经》云:“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此之大功德现在却是一个障碍,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收摄六根。每个人占有的位置只有一个蒲团的大小,在这当中,可站、可跪、可坐,只有这三种姿势才能不越界。面对这有利的地势,心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打七就是在收摄身心,以减少妄念。

尼众较大僧来说业重慧浅,所以佛陀为我们业力深重的尼众制定了三百四十八条规矩,而比丘僧只有二百五十条戒律。当戒七进入第二天晚上时,我捧着戒本哭了。伟大的佛陀啊,是您留下的这些戒条才使我们这些末世众生有了出世导航,是您的智慧制定了能让我们安住在僧团的网绳。

特别是尼众的(二篇某重罪,这些)是佛所不允许的。如果做不到这条戒,比丘尼即堕泥梨中遭受大苦,无以言喻。若能及时发露,忏悔清净,戒罪可除。犯后如遭惨杀,唯留咽喉未断,若能幸得良医及时相救,仍得重活,可这良医哪里去找呀?

又是佛陀的慈悲制定了忏罪的方法(即良医),可那需要知法懂律的二十位清净比丘僧,二十位清净的比丘尼做如法羯磨才可忏除。比丘尼八敬法的第五条“若比丘尼犯僧残,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如法忏已,戒行才能恢复。可在这个末法的年代,芸芸比丘尼中上哪找呀?整个海城、整个辽宁、整个东北、整个大陆,整个……,不敢再想。可悲的年代,可怜的比丘尼,受了佛的戒而没能行持好。

记得师父讲过:持戒清净才是好佛子。佛说有两种健儿:“一是持戒严谨不犯。二是知犯就改。”世间的医生比比皆是,什么西医、中医、保健医、按摩理疗医……,可这能忏僧残的比丘尼啊,您们在哪里?在哪里呀?

所以亲均呼吁新受戒和戒行清净的比丘尼师父们自尊自爱自护吧!不为自己,就是为了给受伤害的比丘尼做个好良医,发起慈悲心,如法持戒吧!多少垂危的病人在戒法的死亡线上挣扎,呼叫……,一个公民需要爱国,一个出家人则需要在爱国的基础上爱教,更要爱僧团的每一个法兄弟,看见过左手受伤了,而右手无动于衷的吗?一串串的泪水淌入我的嘴里,咸咸的,于是我想到了大海。

“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戒海深旷无涯,比丘尼如能净心持戒,便得涅槃之妙宝,明了戒海能生道品,大海虽容纳百川而独不容死尸。为免被戒海的圣风吹弃岸边,亲均仰乞十方诸佛,菩萨三世良师加被,永远在戒的海洋里畅游。虚老临终一个戒字不正是在说这吗?由于平时师父每天让我们诵一遍戒,所以戒条不算生疏。没有什么白天、黑夜,大家二六时中一遍一遍的读诵着戒文。看着师兄弟们的法喜充满,我好欣慰,心里想:师父呀,您没有白付出,因为我们这些芥种般的小比丘尼心里都知道要精进办道,要了脱,要找回圆满的自性。

四分戒是声闻戒,然而正是这一个个小小威仪在事相上锻炼我们。师父曾告诉我们面对小戒应起大恐怖,所谓泰山是一粒粒微尘积聚而成,沧海是一滴一滴涓流积聚而成,戒法也是这样的,懂一条就要严守,只有这样道业才能有所成就。经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一条条小戒无不显示佛陀的慈悲。起床、搭衣、走路、站立、过斋……点点滴滴,真是悲心切切啊!

出家人啊就是从这点滴做起,具足威仪,持戒无犯,才能让世俗人敬行而生畏。因为世人不知佛行,只有看我们这些佛弟子的行持来依偎佛。我们更不能做那食狮子肉的狮子身中虫。因为有人曾说:“今日佛教不需要外力的摧残,本身就会归于自然淘汰。”佛法的延续啊,不能断在我们手中,佛陀的微妙正法是由出家人行持的,法赖僧传嘛!”

因为是自己默默的读诵,不用考虑速度,减少了妄念。因为白天,晚上无有休息时间,四天下来,身体略感疲倦。不知是哪种业力现前,晚上看不清戒本上的字,于是想趴在桌子上少憩片刻,也趁此休息一下视力,放逸的心态占有了整个身心,一会儿便睡着了。朦胧中记忆那是午夜十一点多一点,自觉在一点至五点之间醒来无数次,但又很快进入昏沉状态,没能精进。也就是这六个小时我才读了一遍戒,而平时只要三四十分钟,多么悬殊的对比呀!等到我完全恢复清醒时,才觉得大好时光被我无情的又一次挥霍掉了。

“不空过每一分钟,不说一句无用话。”的声音浮现在眼前,内疚的泪水又一次充塞我的脸庞,于此同时,想起佛陀在讲经时,阿那律尊者在打瞌睡时佛陀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毛骨悚然的我端身正坐,不敢再放逸,直至午斋时,心还是不能平静下来。一钵装的是千家饭啊!信施的供养我怎么去消啊!因为自己犯了不应该有的错误,导致我直到现在还是胆战心惊,因为自己知道了错处,过完斋只用了三分钟就洗漱完毕,包括刷牙、洗钵巾等系列之事。在佛前忏悔并求佛力加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切只有默默的忏悔,因为我现在禁语。一遍遍的读诵如同一次次的见佛尊容,全身心的投入,使我的心很快便静了下来。

可就在此时,从式叉摩那那边传来一种声音,从那声音可以辨出是有人站着,戒本从手中掉下来所发出的,一下子我的心好像停止跳动似的,就连手指尖都觉得凉了。忏悔啊!这发生的事情看似平常,却不是偶然发生的。为什么这声音单在我静下来时发生呢?请往道上会吧,如果我未曾惊扰任何一个众生,能让一位式叉摩那师父把我惊吓到这种程度吗?忏悔被我惊扰的有形无形的众生,我愿意把这读诵戒的功德回向给你们,让我们的罪业消除,互相助道,共证菩提。

佛法就是慈悲,圆融有胜于任何一种外道。三个七的连续,有位尼师业力现前生病了,要是在平时有僧医,有如意寮,可这是在七里,又是戒七,而且又这么严的规定,真不知道这位尼师咋闯过这一关。善观察、关心体贴我们一切的师父发现了,及时安排了打点滴等系列之事,正像上妙下祥师父开示的“持戒不是执著,执著不是持戒。”

随着“南无千叶台上卢舍那佛、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的声音,我们又进入了菩萨戒七,菩萨戒有区别于四分戒,六祖大师云:“心地无非自性戒。”此菩萨戒即是自性戒,心地大戒。如果能持此自性清净之光明金刚宝戒,便能运载自他,同入涅槃城。菩萨戒的戒相更微妙,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心地无非,而我的心却是无无非,口中熟练的读着戒条,心中却妄念纷飞,甚至孩童时的事情都在眼前晃动,仿佛昨日刚刚发生。

当某师读到“一花百亿国”时,(菩萨戒七只有受了菩萨戒的人参加,所以允许出声)我的贪吃业力又现前了,竟然听着是什么“地瓜摆一桌”,最不能容忍的是竟然顺着此思路看到一个桌子的四角摆着不同的用地瓜精细做出的什么地瓜丝、地瓜角、烤地瓜和用地瓜做的米饭,中间是一盘我最喜欢吃的咸菜。天人因贪吃地上的地肥而不能起飞,我因各种贪欲而来娑婆,可今时在这清净的道场内却还是放不下贪吃的欲望,真是枉作比丘尼,自责的烦恼又涌上了心头,自责的烦恼又把我考输了。过一会儿,想起师父曾开示我说过,这是反尘,闯过这一过渡期,把心平静下来才是功夫。哎,“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读着读着,我好像明白了菩萨戒条是把我们的心量放大,慈悲包容一切万物。“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都是菩萨所不应做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还有什么争论?没有争论了,处处随顺别人,我执不就立即放下了吗?我执破了,无明不就随之烟消云散了吗?那不就……,感恩,真的是感恩佛陀的慈悲,能让我在这个戒七里见到以往自己的过错,不明是非之处,枉费了师父的谆谆教导。

亲均再次顶礼十方三世一切三宝,阿弥陀佛!戒法难闻我已闻,所以我要学习戒律,严持戒律,弘扬戒律。仰乞三宝悲心加护,让我堪作如来法器,续佛慧命,让每个人都感到佛陀的平等慈悲。虽然这些戒条、戒相暂时我学的不明白,理解的不深,但我愿意加倍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明了我佛真实法意。看一看《梵网经》传入我国的不易,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居然能有法可依,有道源寺这块净土安住修行,还有什么理由放不下身心一心学戒,持戒修行?

在这个戒七里有两天晚上停电了,这下某居士供养的充电照明灯可派上用场了。三四个人同用一盏充电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精进读诵着戒本。一盏盏灯下的比丘尼没有因灯光弱而放逸,因这光比凿壁偷光的光强多了,满足啊!古人能在远古时代那种条件下破迷开悟,我在这舒适安逸的环境里没有完全尽心尽力,惭愧啊惭愧!

佛制戒的十大利益:

1、摄取于僧。2、令僧欢喜。3、令僧安乐。4、未信者令信。5、已信者令增长。6、难调者令调顺。7、惭愧者得安乐。8、断现在有漏。9断未来有漏。10、令正法久住。

和这菩萨戒七、四分戒七相比,师父要求得更严了,就连过斋都不离开大殿,确切的说,除了斋后的洗漱和上厕所需要出大殿外,别无任何事情及理由能妨碍读诵戒。亲均在这里向师父忏悔,忏悔自己不灭的盖空中楼阁心,总是想到外面的戒律院熏修更高层次的戒法。其实一个人必须爱国爱教,而更爱的应该是僧团,不管任何理由都应该依教奉行,因为这里的法乳已经够我修的了,不要高谈阔论了。

佛教法是行出来的,身教胜于言教啊,愿师父常为我们开这样的戒七,因为在这戒七里我懂得了以前恍惚的早就应懂的一切。是戒七挖掘了我内心的毛病习气,一遍遍的读诵戒条正是往八识田里灌注佛法大戒,有了今日的播种,不愁他日的收割,愿佛陀的正法幢在这清凉的土地早日竖起。

愿一切真实沙门早日妙解我佛真实法意!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释亲船 比丘尼)
下一篇:二〇〇七年打戒七的体会(释华性 比丘尼)

 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二〇〇七年二时头陀行脚乞食体会(释亲洞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总结汇报(释果成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
 二〇〇七年学习二时头陀行脚体会(释亲指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亲悲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亲空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释亲藏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体会(释亲昌 比丘) 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释亲惟 比丘)
 二〇〇七年求戒影录略述(释果成 比丘) 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
 二〇〇七年行脚体会(释传弥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报告(释传弘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传道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头陀行脚乞食感想(释亲仁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日记(释亲应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打戒七的体会(释华性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戒七体会(释亲船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听后感(释传悟 式叉尼)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