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贤愚经白话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贤愚因缘经白话] [点击:3126]   [手机版]
背景色

  贤愚经白话: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摘要:佛法中,戒律称为无上菩提之本,是长养善根,迈向解脱的基础。唯有真正认识到持戒对生命的作用,才能调动持戒的自觉性。

  守持佛戒有无量功德: 第一、持净戒能令三宝住世。第二、持戒功德殊胜“犹如万物依于地,一切功德依于戒”,善法的功德,因为受持戒律,都能增长。第三、持益毁损。《地持论》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第四、明了定慧是戒所生。第五、戒德高胜,是无为法,是五分法身香。能够显了不生不灭的法身本体。第六、持戒即是大施。它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第七、坚持净戒,增上往生净土品位。《观无量寿佛经》云,持戒念佛往生起码是中品上生。第八、受持戒律,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白话】

  受持戒法的人,应当认真护持禁戒,宁可舍弃身命,也无论如何不要破戒。为什么呢?因为戒是入道的最初基础,是断除烦恼的妙道,是通往涅槃安乐的坦途。

  如果守持净戒,计算其功德则无量无边。譬如大海无量无边一样,戒也是这样。犹如大海中有许多阿修罗、鼋龟、水性摩竭鱼等庞大众生居住,戒海也是这样,有许多三乘的伟大众生居住;

  譬如大海中有许多金、银、琉璃等宝物,戒海也是这样,出生许多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众多禅定三昧等等功德宝;犹如大海以金刚为底,以金刚山围绕,四大江河流注到其中,而海水既不增多也不减少,戒海也是这样,它以律藏为底,以论藏山围绕,四阿含河流注到其中,(依然)湛然不变,不增不减。

  为什么四大河流不断注入,大海却不增不减呢?因为下面阿鼻地狱的猛火上冲大海,海水因此蒸发,所以不增加;大江大河一直流入的缘故,所以也不减少。佛法中的戒海,由于不放逸所以不增加,由于具有功德所以不减少。所以应当知道,能够持戒的人功德很多。

  佛陀涅槃后,当时在安陀国中有一位乞食比丘,他喜欢独自在静处安住,具足威仪。乞食比丘受到佛的赞叹,不同于住在僧团中的比丘。为什么呢?因为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蓄积累财物,次第挨家挨户地乞食,随地露天安坐,日中一食仅有三衣,这些行为都是值得尊敬和崇尚的。

  而住在僧团中的比丘,往往欲望很多无有满足的时候,积聚、存储,财物,贪得无厌又吝啬小气,嫉妒(他人),耽著己方,所以不能够获得大名声。那个乞食比丘德行淳厚,证得沙门圣果,具有三明六通,住于八种解脱,威仪安详肃穆,声名流传很广。

  当时安陀国有一位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喜欢布施,修习善法,名声遍布国内。于是,他恭请那位乞食比丘终身接受供养。

  供养的福报根据因地的不同情况,感受也就不同:倘若请僧众到家中供养,则妨碍他们修道,而且一路上有寒热劳累的辛苦,所以后来受报时报时要费心思,出外寻求才能得到;倘若前往僧众那里承侍供养,以后享受福报时,便可自然坐享其成。这位优婆塞信心淳厚,因此置办了各种色香俱全的美味佳肴,派人给那位比丘送去,天天都这样。

  沙门有四种情况,是好是坏难以明晓,就好像庵摩罗果的生熟难以判断一样。有的比丘威仪安详肃穆,步伐缓慢,目不斜视,可是内心具足贪欲、瞋恚、愚痴,破损戒律行持非法,如同庵摩罗果,外熟内生;

  有的比丘外表行为粗放马虎,不注意仪态,然而内心具足沙门的德行以及禅定、智慧,如同庵摩罗果内熟外生;有的比丘外在行为粗鲁强横,破损戒律造作恶业,内心也具有粗大的贪欲、瞋恚、愚痴、悭贪、嫉妒等烦恼,如同庵摩罗果内外俱生;有的比丘威仪安详谨慎,认真持戒守护三门,内心也具足沙门的德行以及戒、定、慧、解脱等,如同庵摩罗果内外俱熟。

  那位乞食比丘内外都完美无缺,就像上述最后一种情况一样。他德行圆满,所以十分受人敬重。当时国中有一个长者,信敬三宝。他有一个儿子,长者心想:“我打算让他出家,应当寻求一位良师来托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亲近善知识就能增长善法,亲近恶知识便生起恶法。

  譬如风的本性虽然空无所有,但如果从旃檀林或瞻葡林吹来,风中便有妙香;如果经过粪秽粪便或腐尸吹来,风便带有臭味。又好像干净的衣服放在香箱中,拿出来便是香的;如果放在恶臭处,衣服就随着变臭。

  亲近善友,那么善法就会日日增盛;亲近恶友,那么恶法则会增长。因此我现在应当把儿子托付给这位尊者,让他出家。”想定便去见比丘,说道:“我如今想让这个儿子出家,恳请大德慈悲接受,加以度化。如果不接受的话,便领他回家。”当时(这位)比丘用道眼观察,发现这孩子出家后,能够守持净戒,增长佛法,就接受了他,将其度为沙弥。

  当时那位优婆塞有一个亲近友善亲密的居士朋友,请优婆塞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全家的奴婢次日到家中做客。在出门的那天清晨优婆塞想道:“今天要去赴会,应当留谁来看家呢?如果我强行分派留下一人,就会耽误他得不到应得的那份供养。如果有自愿留守的,那样我赴会回来后一定以别的方式给予回报。”

  优婆塞的女儿就对父亲说:“请父母带着奴婢们放心去应请吧,我可以留下来看家。”她的父亲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现在你留下来看家,这和我或者你母亲没什么区别。我们就不必担心家里会受什么损失了。”

  于是全家都受请赴会去了。女儿便关紧门窗,一人呆在家里。优婆塞那一天匆匆忙忙,忘记了送食物。当时尊者心想:“时间快过了,世间人杂事繁多,也许忘记了派人送食物。如今我何不派人去取?”

  于是告诉沙弥:“你去取食物。要好好摄持威仪,像佛所说的那样:到村中乞食,不要萌生贪恋,如蜜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你今天也应这样,到施主家中取食,需要收摄六根根,切莫贪恋色声香味触。若能守持戒律,一定能够修成道果。

  像提婆达多虽然会背诵很多经教,但由于造恶毁坏戒律,结果堕入阿鼻地狱;像瞿迦利,由于诽谤大德而破戒,也堕入地狱;而周利槃特虽然只持诵一偈,却由于持守戒律的缘故,证得阿罗汉果。

  还有戒律是趋入涅槃的大门、获得快乐的正因。例如婆罗门的规矩中,有设三四个月的长斋,恭请智慧高明、守持戒律、行持梵行的众婆罗门。由于是有选择性而不是普遍全都邀请,所以用仇留做成印,盖在被请者的手腕上。

  有个婆罗门虽然会诵经,但品性不清廉,由于贪恋蜂蜜的甜味,便把印信全部舔尽了。次日来到会场,需呈上印信才能入座,这个梵志没有印信想进去。主事者问:‘你有印信吗?’他答道:‘我有,因为蜜甜的缘故舔光了。’主事者对他说:‘那你现在应该已经满足了。’于是不能与会。

  这人由于贪恋一点甜味,失去了四个月中的香甜美味以及所有布施的财物、各种珍宝。你今天也是一样,不要贪恋小事,毁坏净戒之印,从而失去人间天上的五欲美味以及无漏三十七品、涅槃安乐等无量法宝。你切莫毁破三世诸佛的戒律,污染三宝和父母师长。”

  沙弥接受教言,顶礼师足而去,来到施主家,敲响大门。女子问:“是谁?”他答道:“我是沙弥,给师父取食物。”女子心中欢喜,心想:“我的愿望实现了。”马上给他开门。

  这个女子长得十分端正,容貌绝妙,年方十六岁。她当时欲火中烧,在沙弥面前做出种种妖媚姿态,摇晃肩膀,自顾其影,现出一副情欲强烈的样子。沙弥见了想道:“这个女子是患有风病、癫狂病、羊痫病吗?这个女子是不是被贪欲烦恼所驱使,想毁坏我的清净梵行呢?”于是严紧地摄持威仪,面色一点不改变。

  这时,女子就五体投地,对沙弥说:“我经常渴望的事,今天时机已经到了。我总想对你有所表白,只是没有时机。想来你对我也一直有心思吧,应当满足我的愿望。我家中有很多珍宝、金、银仓库,就像毗沙门天宫中的宝藏一样,但是没有主人。请你屈尊做这个家里的主人,我就做你的妻子,对你供奉听你使唤。希望千万不要拒绝,满足我的愿望吧!”

  沙弥心想:“我有什么罪过,遭遇这样的恶缘?今天我宁愿舍弃性命,也不能破毁三世诸佛所制定的禁戒。过去有位比丘误入淫女家中,宁可跳入火坑,也不肯犯下淫行。又有一些比丘被强盗劫持,用草绑起来,遭受风吹日晒、虫子咬食,但因为护戒的缘故,始终没有断草而去;还有一位比丘虽然见到鹅吞下了施主的珠宝,但为了守持戒律、慈心护生的缘故,甘愿忍受施主的怀疑和毒打也不肯说出。

  又例如海船损坏之际,下座比丘因为守戒的缘故把浮板让给上座比丘,自己没海而死……难道说只有这些人才是佛的弟子,能守持禁戒,而我不是佛弟子不能持戒吗?难道说如来世尊仅仅是他们的本师,而不是我的导师吗?

  譬如胡麻和着瞻葡花榨油,油也带有瞻葡的香味;如果和着臭花,油也随之变臭。我如今已经遇到善知识,为什么今天要造恶业呢?我宁愿舍弃生命,也绝不能破戒玷污佛法僧和父母师长。”

  他又思惟:“我如果逃奔的话,这位少女欲心炽盛,定会不顾惭愧地追到外边拉扯、抓住我,并妄加诽谤。被街上人看见,仍然免不掉污辱。看来我今天只有在这里舍弃性命了!”

  于是沙弥假意说道:“你关紧门窗,我先到一个房间中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之后才能顺从你。”女子就关上门,沙弥走入房中,关上门窗,找到一把剃刀,心中非常欢喜。

  于是脱掉衣服,放在架上,双手合掌面向拘尸那城佛涅槃的地方跪下,立下誓愿说道:“我今天不是舍弃佛法僧众,不是舍弃和尚阿阇梨,也不是舍戒。正是为了持戒,我舍弃生命,希望来世投生,还能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断尽烦恼成就道果。”

   

  随即刎颈而死,血流如注,染红了身体。当时那女子奇怪他为何迟迟不出,走近门探看,见到门没开,喊也不回答,便想办法打开了门。结果看见沙弥已死,吓得面无人色,欲心顿时熄灭,又惭愧又懊恼。她自己拔头发,抓破面孔,在地上打滚,悲伤地哭泣流泪,昏死过去。

  她父亲等人赴会回来,敲门喊她,女儿默然不应。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派人跳进去开门察看,结果见到女儿这等模样,问道:“你为什么这样?有人侵犯、凌辱你了吗?”

  女儿默默无语,心想:“我现在如果说实话,实在太羞愧了。但如果说沙弥污辱我,就诽谤了善人,将堕入地狱感受无量罪苦。我不应该欺骗说谎。”就如实说道:“我在这里独自看家时,沙弥前来为师父取食物。我欲心炽盛诱挠沙弥,希望他能够顺从我。但他守戒不动心,想个办法一人进入屋内,自己舍弃了性命。我竟想用肮脏的身体毁坏他清净法器,造下这样的罪业,所以我很难过。”

  父亲听了女儿的话,心中并不吃惊,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烦恼就是这样的本性。于是告诉女儿:“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你不必忧伤恐惧。”随即走入房内,看见沙弥的身体都被血给染红了,像栴檀木一样。便上前行礼,赞叹道:“善哉!你竟然能舍弃性命来护持佛戒!”

   

  当时国法规定,如果有沙门在白衣家里死去,应当罚以一千金钱充公。于是这位优婆塞便将一千金钱装在铜盘上,带到王宫禀告道:“大王,我有罚金应当缴纳给您,希望您能接受。”国王答道:“你在我国中,敬信三宝,忠诚正直,恪守正道,言行无违。能这样做的只有你一人,有什么罪过需要缴纳罚金呢?”

  优婆塞便详细陈述了上述事情,批评自己的女儿,赞叹沙弥持戒的功德。国王听过这事,心中极为震惊,更加笃信佛法,对他说:“沙弥为了护戒而自己舍弃生命,你并没有过错,怎么需要惩罚呢!拿着回家去吧。我现在想亲自到你家去供养那位沙弥。”于是敲响金鼓,把此事通告国人,前呼后拥地来到优婆塞家。

  国王亲自入内,看见沙弥的身体像栴檀木一样红,便上前行礼,赞叹他的功德。然后用各种宝物装饰一辆高大的车子,将死去的沙弥运到一块平坦的地方,堆积众多香木进行火化、供养。

  同时将那个女子打扮得绝世无双,安置在明显的高处,让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能看见。对众人宣说道:“这个女子长得绝妙无比,如此美丽,没有离欲的凡夫人谁能无有染有染污心呢?可是这个沙弥虽然没有得道,却能以生死凡夫之身奉守戒律舍弃生命,真是太奇特、太少见了。”

  国王随即派人恭请他的师父,让他广泛地给大众演说微妙佛法。当时,所有与会者耳闻目睹此事之后,有的请求出家守持净戒,有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无不欢喜,恭敬地奉行

  附原经文: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经文】

  持戒之人。护禁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何以故。戒为入道之初基。尽漏之妙趣。涅槃安乐之平途。

  若持净戒。计其功德。无量无边。譬如大海无量无边。戒亦如是。犹如大海多有阿修罗鼋龟水性摩竭鱼等大众生居。戒海亦尔。多有三乘大众生居。

  譬如大海多诸金银瑠[同“琉”]琉璃等宝。戒海亦尔。多出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诸禅三昧如是等宝。犹如大海。金刚为底。金刚山围。四江大河。流注其中。不增不减。戒海亦尔。毗尼为底。阿毗昙山。以为围绕。四阿含河。流注入中。湛然常尔。不增不减。

  海何以故。注入不增不减。下阿鼻火。上冲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流入故。以故不减。佛法戒海。不放逸故不增。具功德故不减。是故当知。能持戒者。其德甚多。

  佛涅槃后。安陀国土。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威仪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赞叹。非住众者。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畜积聚。次第乞食。随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

  在僧比丘。多欲无厌。积贮储畜。贪求恡[ 同“吝”]惜。吝惜。嫉妒爱著着。。以故不能得大名闻。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备。具沙门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脱。威仪庠序。名闻流布。

  时安陀国。有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遍国邑。即请是乞食比丘。终身供养。

  供养之福。随因受报。若请众僧。就舍供养。则妨废行道。道路寒暑劳勤。后受报时。要劳思虑。出行求遂。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养。后得受福报。。便坐受自然。是优婆塞。信心淳厚。办具种种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

  沙门四种好恶难明。如庵罗果生熟难知。或有比丘。威仪庠序。徐行谛视。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如庵罗果外熟内生。

  或有比丘。外行粗踈[同“疏”]。不慎仪式。而内具足沙门德行禅定智慧。如庵罗果内熟外生。或有比丘。威仪粗犷粗。破戒造恶。内亦具有贪欲恚痴法悭贪嫉妒。如庵罗果内外俱生。或有比丘。威仪详审。持戒自守。而内具足沙门德行戒定慧解。如庵罗果内外俱熟。

  彼乞食比丘。内外具足。亦复如是。德行满故。人所宗敬。尔时国中。有一长者。信敬三宝。有一男儿。心自思惟。欲令出家。当求善师而付託之。所以尔者。近善知识则增善法。近恶知识便起恶法。

  譬如风性虽空,由栴檀林,若瞻葡林吹香而来。风有妙香。若经粪秽臭尸而来。其风便臭。又如净衣置之香箧。出衣衣香。若置臭处。衣亦随臭。

  亲近善友则善日隆。亲附恶友则恶增长。是故我今。当以此儿与此尊者令其出家。念已即往。白比丘言。我此一子。今使出家。唯愿大德。哀纳济度。若不能受。当将还家。尔时比丘。以道眼观。此人出家。能持净戒。增长佛法。即便受之。度为沙弥。

  时优婆塞。有一亲善居士。请优婆塞及其妻子合家奴婢。明日客会。时优婆塞。晨朝念言。今当就会。谁后守舍。我若强力。课留一人。所应得分。我则负他。若有自能开意住者。我于会还。当别投报。

  优婆塞女。即白父言。唯愿父母。从诸僮使。但行应请。我堪后守。其父喜曰。甚善甚善。今汝住守。与我汝母。正等无异。于家损益。心无疑虑。

  于是合家。悉往受请。女便牢闭门户。独住家内。时优婆塞。是日忽忽。忘不送食。尔时尊者心自念言。日时向晚。俗人多事。或能忘不送食。我今宁可遣人迎不。

  即告沙弥。汝往取食。善摄威仪。如佛所说。入村乞食。莫生贪著。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汝今亦尔。至家取食。收摄根门。莫贪色声香味触也。若持禁戒。必能取道。

  如提婆达多。虽多诵经。以造恶毁戒。堕阿鼻狱。如瞿迦利。诽谤破戒。亦入地狱。周利槃特。虽诵一偈。以持戒故。得阿罗汉。

  又戒即为入涅槃门。受快乐因。譬如婆罗门法。若设长斋。三月四月。请诸高明持戒梵行诸婆罗门。以拣择请。不得普故。仇留为封印请者怨。

  一婆罗门。虽复诵经。性不清廉。贪蜜甜故。舐封都尽。明至会所。呈封乃入次。是梵志。无印欲入。典事语言。汝有印不。答言我有。以甜故舐尽。语言。汝今如是以足。便不得前。

  复贪小甜。失四月中甘香美味。及竟哒嚫种种珍宝。汝今如是。莫贪小事破净戒印。失人天中五欲美味,及诸无漏三十七品,涅槃安乐无量法宝。汝莫毁破三世佛戒。污染三宝父母师僧。

  沙弥受教。礼足而去。往到其家。打门作声。女问是谁。答言沙弥。为师迎食。女心欢喜。我愿遂矣。即与开门。

  是女端正。容貌殊妙。年始十六。淫欲火烧。于沙弥前。作诸妖媚。摇眉顾影。深现欲相。沙弥见已念言。此女为有风病、癫狂病、羊癎,病耶。是女将无欲结所使,欲娆毁我清净行耶。坚摄威仪。颜色不变。

  时女即便五体投地。白沙弥言。我常愿者。今已时至。我恒于汝。欲有所陈。未得静便。想汝于我。亦常有心。当与我愿。我此舍中。多有珍宝金银仓库。如毗沙门天宫宝藏。而无有主。汝可屈意为此舍主。我为汝妇。供给使令。必莫见违。满我所愿。

  沙弥心念。我有何罪。遇此恶缘。我今宁当舍此身命。不可毁破三世诸佛所制禁戒。昔日比丘。至淫女家。宁投火坑。不犯于欲。又诸比丘。贼所劫夺。以草系缚。风吹日曝。诸虫唼食。以护戒故。不绝草去。如鹅吞珠。比丘虽见。以持戒故。极苦不说。

  如海船坏。下坐比丘。以守戒故。授板上座。没海而死。如是诸人。独佛弟子。能持禁戒。我非弟子。不能持也。如来世尊。独为彼师。非我师耶。

  如瞻葡华并胡麻压。油如瞻葡香。若合臭华。油亦随臭。我今已得遇善知识。云何今日。当造恶法。宁舍身命。终不破戒污佛法僧父母师长。又复思惟。我若逃突。女欲心盛。舍于惭愧。走外牵捉。及诽谤我。街陌人见。不离污辱。我今定当于此舍命。

  方便语言。牢闭门户。我入一房。作所应作。尔乃相就。女即闭门。沙弥入房。开橝门户。得一剃刀。心甚欢喜。脱身衣服。置于架上。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众僧。不舍和尚阿阇梨。亦不舍戒。正为持戒。舍此身命。愿所在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尽漏成道。

  即刎颈死。血流滂沛。污染身体。时女怪迟。趣户看之。见户不开。唤无应声。方便开户。见其已死。失本容色。欲心寻息。惭结懊恼。自搣头发。分裂面目。宛转灰土之中。悲吁泣泪。迷闷断绝。

  其父会还。打门唤女。女默不应。父怪其情。使人踰入开门开门视之。见女如是。即问女言。汝何以尔。有人侵汝污辱汝耶。

  汝默不答。心自思惟。我今若以实对。甚可惭愧。若言沙弥毁辱我者。则谤良善。当堕地狱受罪无极。不应欺诳。即以实答。我此独守。沙弥来至。为师索食。我欲心盛。求娆沙弥。冀从我心。而彼守戒。心不改易。方便入房。自舍身命。以我秽形。欲坏净器。罪舋[ 舋xìn]若斯。故我不乐。

  父闻女言。心无惊惧。何以故。知结使法尔故。即告女言。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汝莫忧惧。即入房内。见沙弥身。血皆污赤。如栴檀杌。即前作礼。赞言善哉。护持佛戒。能舍身命。

  时彼国法。若有沙门白衣舍死。当罚金钱一千入官。时优婆塞。以一千金钱置铜案上。戴至王宫。白言大王。我有罚讁。应入于王。愿王受之。王言。汝于我国。敬信三宝。忠正守道。言行无违。唯汝一人。当有何过而输罚耶。

  时优婆塞。具陈上缘。自毁其女。赞叹沙弥持戒功德。王闻情事。心惊悚然。笃信增隆。而告之言。沙弥护戒。自舍身命。汝无辜咎。那得有罚。但持还舍。吾今躬欲自至汝家。供养沙弥。即击金鼓。宣令国人。前后导从。往到其家。

  王自入内。见沙弥身。如赤栴檀。前为作礼。赞其功德。以种种宝。庄严高车。载死沙弥。至平坦地。积众香木。阇毗供养。

  严饰是女。极世之殊。置高显处。普使时会一切皆见。语众人言。是女殊妙。容晖乃尔。未离欲者。谁无染心。而此沙弥。既未得道。以生死身。奉戒舍命。甚奇希有。

  王即遣人。往命其师。广为大众。说微妙法。时会一切。见闻是事。有求出家持净戒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贤愚经白话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缘品第十八
下一篇:贤愚经白话 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

 贤愚经白话 沙弥均提缘品第六十九 贤愚经白话 汪水中虫缘品第六十八
 贤愚经白话 优波毱提缘品第六十七 贤愚经白话 婆世踬缘品第六十六
 贤愚经白话 苏曼女十子缘品第六十五 贤愚经白话 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
 贤愚经白话 佛始起慈心缘品第六十三 贤愚经白话 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品第六十二
 贤愚经白话 坚誓师子缘品第六十一 贤愚经白话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缘品第六十
 贤愚经白话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五十九 贤愚经白话 二鹦鹉闻四谛缘品第五十八
 贤愚经白话 波婆梨缘品第五十七 贤愚经白话 象护缘品第五十六
 贤愚经白话 檀弥离缘品第五十五 贤愚经白话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贤愚经白话 贫女难陀品第五十三 贤愚经白话 檀腻羁缘品第五十二
 贤愚经白话 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 贤愚经白话 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五十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