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贤愚经白话 檀腻羁缘品第五十二
 
[贤愚因缘经白话] [点击:4298]   [手机版]
背景色

  贤愚经白话:檀腻羁缘品第五十二

  摘要: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很倒霉,与文中檀腻羁相比呢?另外佛法讲“无常”,就是当下某种痛苦也是无常,也必会过去。

  佛在过去免除了他的种种灾难,施以珍宝,令其快乐。现在成佛后,又解除他的苦难,送给他无尽法藏财宝。---那佛只对此人慈悲,而对我不曾慈悲救渡吗?值得深思。

  “瞿昙沙门现今最为安乐,没有恶毒的妇人辱骂争斗,也没有女儿们的损恼,没有贫穷女婿们带来的烦恼愁苦,更不用操心田间成熟的谷物,也不用借用别人的耕牛,更没有丢失的忧虑。”修行乃至出家之因各不相同,知苦才能求出离。

  檀腻羁[jī龙藏(革+奇)]缘品第五十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国中有一位名叫宾头卢埵阇的婆罗门,他的妻子相貌丑恶,两眼发青,只有七个女儿没有儿子。家境向来贫寒,女儿们的婆家也都很穷。

  婆罗门的妻子(性情)恶劣,时常辱骂丈夫。女儿们更是交替着来讨要所需,一个接一个地回来口称要供给(什么东西),瞪着眼睛大哭小叫。七个女婿(也)来聚集在婆罗门家里,受丈人招待供给,丈人惟恐违背了他们的心意。田间的谷物已成熟,还没有收获,就向别人家借牛,准备去收割。

  由于没有谨慎地看守耕牛,牛在旷野中走失了。婆罗门闷坐在那里暗自思惟:“我以前造下什么罪过,辛酸痛苦的事一起到来,在家里被恶妇辱骂,被七个女儿所逼,女婿也跑来投靠,真没办法负担。又丢了别人的牛,不知去向。”他四处打听寻找,身心疲惫不堪,愁闷苦恼内心惊惧。

  恰好走到树林里,遇见佛在树下禅坐,诸根寂定,宁静安乐。当时婆罗门用手杖托住脸颊驻足观看良久,心中暗自想道:“瞿昙沙门现今最为安乐,没有恶毒的妇人辱骂争斗,也没有女儿们的损恼,没有贫穷女婿们带来的烦恼愁苦,更不用操心田间成熟的谷物,也不用借用别人的耕牛,更没有丢失的忧虑。”

  佛洞晓他的心思,就对他说:“就像你想的一样,我现在心地宁静没有任何忧患,确实没有恶妇恶语相加,也没有七个女儿让我苦恼,也没有女婿们聚集在家中,更不必为田间的熟谷担忧,也无须借用他人耕牛,也没有丢失牛的忧虑。”

  佛接着对婆罗门说:“你愿意出家吗?”婆罗门对佛说:“现在我看自己的家如同坟墓,在那些女人中生活就如与怨贼共处。世尊慈悲,让我出家,非常合我的心意。”佛说道:“善来比丘!”于是他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

  佛为他演说佛法,他当场便尽除了一切烦恼,成就阿罗汉果。阿难听到这事,感叹道:“善哉!如来的随机教导,实在难以思议,这婆罗门宿世有何善根,以至于脱离众患,得到这样的善报,仿佛一块干净的棉布容易染上颜色一般?”

  佛告诉阿难:“这婆罗门不但今日蒙受我的恩泽,脱离苦海获得安乐,在过去世也依靠我的恩泽而得以免却种种祸患,获得安乐。”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过去世时如何解救他脱离苦难呢?”佛告阿难:“仔细听,仔细听,认真思量,我会为你详细宣说。”阿难对佛说:“是的,我一定好好听。”

  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大国王名叫阿波罗提目伽(汉语:“端正”),以道德治理国家,从不冤枉百姓。当时他的国家中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檀腻羁,家中一贫如洗,食不糊口。略有一些成熟的谷物,没能处理,向别人借了牛前去收割,收割完谷物,就把牛赶去还给主人。赶到人家的门口,却忘记给牛主人交待一声便自行回去了。

  牛主人虽然看到了牛,却以为婆罗门还没用完,也没有赶牛入圈,两家人都撒手不管,便丢失了那头牛。后来牛主人去要牛,他说已经归还了,互相(指责对方)欺骗冒充,于是牛主就带着檀腻羁到国王处评议偿还。刚走到外面,遇上王家牧马的公差,那御马逃走,公差就呼唤檀腻羁:‘给我拦一下马。’檀腻羁顺手捡了一块石头向马扔过去,正中马腿,当即马腿折断。公差也抓住檀腻羁,与牛主人一齐去向国王告状。

  接着又前行来到了深水边,不知道哪里可以渡过。碰见一个木匠,用嘴衔着斧子,正敛衣涉水,檀腻羁向那人问道:‘哪里可以渡过去?’木匠应声回答可以渡水的地方。一开口说话,(衔着的)斧子就掉进了水里,四处打捞也找不到。于是也抓住檀腻羁一道来见国王。

  檀腻羁被众多债主催逼赔偿,加上又饥又渴,就去路旁的酒店里讨一点白酒。酒店主人怜愍他,便给他(一些),拿到酒后,坐到床座上去喝。不料床褥下有个小孩儿正在睡觉,酒快喝完的时候,压破了(小孩的)肚子。小孩的母亲也揪住了檀腻羁,说他太没人性,无辜杀害我的孩子,一齐把他捉住。

  快要临近王宫,走到一堵墙边上,檀腻羁暗想:我实在是不幸,祸不单行,如果到国王那里,可能会拿我问罪处斩,我现在逃走,也许能逃得一命。想到这里,他就纵身跳墙。不料墙后有一位织布老人,檀腻羁正落在他身上,老人当即死亡。当时老织布工的儿子又把檀腻羁捉住,和檀腻羁的许多债主一起把他押去面见国王,(要告他)说杀了自己的父亲。

  又往前走,见到一只雉鸡住在树上,雉鸡远远发问:‘檀腻羁,你现在去哪儿呀?’檀腻羁就把前边发生的事告诉它。雉鸡说:‘你到了国王那里,请替我向国王询问:我在其他树上鸣叫的声音不动听,而在这棵树上鸣声却宛转悠扬,这是什么缘故?你如果见了国王,请为我请教。’

  又遇见一条毒蛇,蛇也问他:‘檀腻羁,你现在要去哪儿?’他就把前边发生的事告诉了蛇。蛇又说:‘你到国王那里,替我向国王询问:我每天早晨爬出洞穴时身体柔软,什么疼痛也没有。可是晚上爬回洞穴时,身体臃肿,疼得厉害,甚至很难通过洞口。’檀腻羁也接受了它的嘱托。

  接着又遇上一个妇人,妇人也问他:‘你要到哪去?’他就把前边发生的事告诉了她。妇人说:‘你到国王那里请为我向国王询问: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到丈夫家就思念父母家,回娘家住时又想念丈夫家。’檀腻羁也答应下来。

  债主们四周围绕看守着檀腻羁来到国王面前,牛的主人上前禀告国王:‘这人借了我的牛,说是用来收谷,但他不亲自交还,把我的牛搞丢了。我向他索要,却不肯赔偿我。’国王问檀腻羁:‘为什么不把牛归还主人?’檀腻羁回答:‘我家境确实贫困,田里的谷物熟了,他好心把牛借给我去收割,我用完后就把牛赶回去,归还给他。牛主人也亲眼见到,虽然我嘴上没有交代,但牛放在他家门前,我空手回家,不晓得为什么那牛竟然失踪了。’

  国王对那人说:‘你们二个都有过错,因为檀腻羁嘴上没有交代,应该截去他的舌头;因为你看到了牛却自己不收回,应该剜掉你的眼睛。’牛主人对国王说:‘‘请不要管这牛的事了,我可不愿(自己被)挖去眼睛和割断他(檀腻羁)的舌头。’于是国王就同意了他们和解。

  马倌又说:‘这人无理,打断了我的马腿。’国王就对檀腻羁说:‘这是王家的马,你为什么擅自打断它的腿?’檀腻羁跪着对国王说:‘债主押着我从路上走来,这人招呼我,让我拦住御马。这马跑得正急,难以驾驭,我顺手就拾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没料到却把马腿打断了,我并不是故意的。’国王就对马倌说:‘是你招呼他,应该割去你的舌头;他打伤了马,应该砍掉他的手。’马倌启禀国王:‘我还是自己赔偿马吧,请不要动刑。’两人也和解了。

  又有木匠上前说道:‘檀腻羁弄丢了我的斧子。’国王就问:‘你为什么又弄丢了他的斧子?’檀腻羁跪着回禀国王:‘我问他何处可以渡河,他便回答我,结果嘴里衔着的斧子就掉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了,实在不是故意的。’国王对木匠说:‘因为他招呼你,应该割断他的舌头;而拿东西的正当方法是用手,你却用嘴叼着,以致斧子掉进水里,应该打落你的两颗门牙。’木工听了这话就对国王说:‘我宁可不要斧子了,请不要做这样的处罚。’两人也和解了。

  酒家主妇又扯着檀腻羁向国王告状。国王就问檀腻羁:‘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杀害人家的孩子?’檀腻羁说:‘债主们逼迫我,我又饥又渴,就向她家讨了少许酒,坐在床座上喝,不曾想到被褥下躺着一个小孩,等我喝完酒,小孩已经死了,并非我故意加害,恳请大王体察实情宽恕我。’

  国王就对那母亲说:‘你家开店卖酒,客人杂乱众多,为什么把睡着的儿子放在众人常坐的地方,又(全部)盖起来(一点)不漏?你们两个人都有过错,你孩子死了,就让檀腻羁作你的丈夫,直到你有了儿子,才放他离开。’那妇人磕头说:‘我孩子已经死了,希望让我们和解,我才不要这穷酸的婆罗门来作我丈夫。’于是檀腻羁和这妇人也和解了。

  织布工的儿子又上前对国王说:‘此人狠毒凶残,踩死了我的父亲。’国王问话:‘你为什么平白无故踩死人家的父亲?’檀腻羁回答:‘众位债主逼迫着我,我很害怕,翻墙想要逃跑,正好摔在他父亲身上,确实不是故意的。’国王对织布工的儿子说:‘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你父亲死了,就让檀腻羁作你的父亲。’那人回禀国王:‘我父亲已经死了,我绝不用这婆罗门来作我父亲,希望允许我们和解。’国王便同意了。

  这时檀腻羁的官司全都了结了,无限欣喜,所以依然留在国王面前。见到两个妇女为争夺一个儿子,来请国王裁决。国王聪慧机敏,通过智慧观察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对两个母亲说:‘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却有两个母亲要认领他。现在让你们两人各自拉住孩子的一只手,谁能把孩子拉过去,孩子就是她的。’那不是生母的女人对孩子不知怜惜,使尽全力拉扯,不在乎会伤害到孩子;生母对孩子十分慈悯爱护,不忍心用力拉扯。

  国王(于是)审察出了真假,就对用力拉扯孩子的女人说:‘这确实不是你的孩子,为什么你要强行谋取别人的孩子?现在在国王面前,老实交代是怎么一回事。’那妇人向国王自首道:‘我实在是脑筋糊涂,认错了人家的孩子。’国王宽厚开明,施恩饶恕了这妇人。孩子归其生母,让她们一一离去。

  接着又有两人为争夺一块白布而在国王面前争执不休,国王又凭着机智像上一个案件一样做了裁决。这时檀腻羁对国王说:‘那些债主带我来见您时,在道路旁遇到一条毒蛇,它再三恳求我来请教国王:不知是什么原因,它从洞穴中出来时身体柔软灵便,返回洞穴时身体阻碍痛苦,自己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国王告诉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它从洞穴中爬出来时没有任何烦恼,心情柔和,身子也是一样;蛇在外边被鸟兽等事端触恼,瞋恨心炽盛,身体就变得粗大,所以进入洞穴时,就被洞口阻碍难以通过。你可以告诉它:如果你在穴外时,护持自心不生瞋恨,就像刚出洞穴时一样,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痛苦了。’

  檀腻羁又对国王说:‘路上曾遇见一个女人,央求我请问国王:她在丈夫家里思念父母家,倘若在父母家又会思念丈夫家,不知什么原因会这样。’国王又告诉他:‘你可以(这样)转告她:因为你心地不正,在父母家时又有了外遇,你在丈夫家时就想念在父母家的情人;等到与情人相会感到厌倦后,又思念自己的丈夫,所以才会这样。你可以对她说:你如果能护持自心,舍弃邪行、恪守妇道就不会有这样的苦恼。’

  檀腻羁又对国王说:‘路边的树上有一只雉鸡,央求我请教国王:‘我在其他树上鸣叫声不动听,就在这株树上,叫声却婉转优美,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缘故。’国王告诉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棵树下面藏有一釜黄金,所以在这树上叫声特别美妙;其他地方没有藏金,所以在其他树上叫声就大为逊色。’

  国王对檀腻羁说:‘你的许多过失我已经为你开解,你家困苦,一贫如洗,那棵树下的一釜黄金,应归我所有,现在把它送给你。你可以把它挖出来。’檀腻羁按照国王的指示一一告诉了女人、蛇和鸟,又挖出了那釜黄金,经商务农,需要的东西再不缺少,于是变成了富翁,一辈子幸福快乐。”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那位阿波罗提目佉国王,并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婆罗门檀腻羁,就是现在的婆罗门宾头卢埵阇。我在过去免除了他的种种灾难,施以珍宝,令其快乐。现在我成佛后,又解除他的苦难,送给他无尽法藏财宝。”尊者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地奉行。

  附原经文:

  檀腻羁[龙藏(革+奇)]缘品第五十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内。有婆罗门名宾头卢埵阇。其妇丑恶。两目复青。纯有七女。无有男儿。家自贫困。诸女亦穷。

  妇性弊恶。恒骂其夫。女等更互来求所须。比来称给。瞋目涕哭。其七女夫。臻集其舍。承待供给。恐失其意。田有熟谷。未见践治。从他借牛。将往践之。

  守牛不谨。于泽亡失。时婆罗门。坐自思惟。我种何罪。酸毒兼至。内为恶妇所骂。七女所切。女夫来集。无以承当。复失他牛。不知所在。广行推觅。形疲心劳。愁闷恼悸。

  偶到林中。值见如来坐于树下。诸根寂定。静然安乐。时婆罗门。以杖拄颊。久住观之。便生此念。瞿昙沙门。今最安乐。无有恶妇骂詈斗诤。诸女熬恼。贫女夫等。烦损愁苦。又复无有田中熟谷。不借他牛。无有失忧。

  佛知其心。便语之曰。如汝所念。如我今者。静无众患。实无恶妇咒诅骂詈。无有七女熬恼于我。亦无女夫竞集我家。亦复不忧田中熟谷。不借他牛。无有亡忧。

  佛告之曰。欲出家不。即白佛言。如我今者观家如冢。妇女众缘。如处怨贼。世尊慈愍。听出家者。甚适鄙愿。佛即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

  佛为说法。即于坐处诸垢永尽。成阿罗汉。阿难闻之。叹言善哉。如来权导实难思议。此婆罗门。宿种何庆得离众患。获兹善利。犹如净氎易染为色。

  佛告阿难。此婆罗门。非但今日蒙我恩泽离苦获安。过去世时。亦赖我恩。得免众厄。复获安快。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时。云何免救令其脱苦。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阿难白佛。诺当善听。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阿僧祇劫。有大国王。名阿波罗提目伽。治以道化。不枉人民。时王国中。有婆罗门。名檀腻羁。家理空贫。食不充口。少有熟谷。不能治之。从他借牛。将往践治。践谷已竟。驱牛还主。驱到他门。忘不属付。于是还归。

  牛主虽见。谓用未竟。复不收摄。二家详弃。遂失其牛。后往从索。言已还汝。共相欺冐。尔时牛主。将檀腻羁。诣王责牛。适出到外。值见王家牧马之人。时马逸走。唤檀腻羁为我遮马。时檀腻羁。下手得石。持用掷之。偶值马脚。当手即折。马吏复捉。亦共诣王。

  次复前行。到深水边。不知渡处。值一木工。口衔斵斤。褰衣垂越。时檀腻羁。问彼人曰。何处可渡。彼人应声答渡处所。其口已开。斵斤堕水。求觅不得复来捉之。共将诣王。

  时檀腻羁。为诸债主。所见催逼。加复饥渴便于道次。从沽酒家。乞少白酒。酒家怜愍。即便匃与。得他酒已。上床饮之。不意被下有小儿卧。饮酒比竟压令腹溃。尔时儿母。复捉不放。汝之无道。枉杀我儿。并共持著。

  将诣王宫。到一墙边。内自思惟。我之不幸。众过横集。若至王所。傥能杀我。我今逃之。或可得脱。作是念已。自掷趒墙。不意墙后。有织老公。身堕其上。老公即死。时织公儿。复捉得之。便与众人。共将诣王。云杀我父。

  次复前行。见有一雉。住在树上。遥问之曰。汝檀腻羁。今欲那去。即以上缘向雉说之。雉复报言。汝到彼所。为我白王。我在余树。鸣声不快。若在此树。鸣声哀好。何缘乃尔。汝可语王。为我问之。

  次见毒蛇。蛇复问之。汝檀腻羁。今欲何至。即以上事。具向蛇说。蛇复报言。汝到王所。为我白王。我常晨朝。初出穴时。身体柔软。无有众痛。暮还入时。身粗强痛。碍孔难前。时檀腻羁。亦受其嘱。

  复见母人。而问之言。汝欲何趣。复以上事。尽向说之。母人报曰。汝到王所。为我白王。不知何故。我向夫家。思父母舍。父母舍住。思念夫家。亦受其嘱。

  时诸债主。咸共围守。将至王所。尔时牛主。前白王言。此檀腻羁从我借牛云用践谷。不还见付失我牛去。我从索牛。不肯偿我。王问之曰。何不还牛。檀腻羁曰。我实贫困。熟谷在田。彼有恩意。以牛借我。我用践讫。驱还归主。主亦见之。虽不口付。牛在其门。我空归家。不知彼牛竟云何失。

  王语彼人。卿等二人。俱为不是。由檀腻羁口不付汝。当截其舌。由卿见牛不自收摄。当挑汝眼。彼人白王。请弃此牛。不乐剜眼截他舌也。即听和解。

  马吏复言。彼之无道。折我马脚。王便为问檀腻羁言。此王家马。汝何以輙打折其脚。跪白王言。债主将我。从道而来。彼人唤我。令遮王马。马奔叵御。下手得石捉而掷之。误折马脚。非故尔也。王语马吏。由汝唤他。当截汝舌。由彼打马。当截其手。马吏白王。自当备马。勿得行刑。各共和解。

  木工复前云。檀腻羁。失我斵斤。王即问言。汝复何以失他斵斤。跪白王言。我问渡处。彼便答我。口中斵斤。失堕渠水。求觅不得。实不故尔。王语木工。由汝唤故。当截其舌。担物之法。礼当用手。由卿口衔致使堕水。今当打汝前两齿折。木工闻是。前白王言。宁弃斵斤。莫行此罚。各共和解。

  时酒家母。复牵白王。王问檀腻羁。何以乃尔枉杀他儿。跪白王言。债主逼我。加复饥渴。彼乞少酒。上床饮之。不意被下有卧小儿。饮酒已讫。儿已命终。非臣所乐。唯愿大王。当见恕察。

  王告母人。汝舍酤酒。众客猥多。何以卧儿置于坐处。覆令不现。汝今二人。俱有过罪。汝儿已死。以檀腻羁。与汝作壻。令还有儿。乃放使去。尔时母人。便叩头曰。我儿已死。听各和解。我不用此饿婆罗门用作夫也。于是各了。自得和解。

  时织工儿。复前白王。此人狂暴。蹑杀我公。王问言曰。汝以何故。枉杀他父。檀腻羁曰。众债逼我。我甚惶怖。趒墙逃走。偶堕其上。实非所乐。王语彼人。二俱不是。卿父已死。以檀腻羁。与汝作公。其人白王。父已死了。我终不用此婆罗门以为父也。听各共解。王便听之。

  时檀腻羁。身事都了。欣踊无量。故在王前。见二母人。共诤一儿。诣王相言。时王明黠。以智权计。语二母人。今唯一儿。二母名之。听汝二人。各挽一手。谁能得者。即是其子。其非母者。于儿无慈。尽力顿牵。不恐伤损。所生母者。于儿慈深。随从爱护。不忍抴挽。

  王监[同“鉴”]真伪。语出力者。实非汝子。强谋他儿。今于王前。道汝事实。即向王首。我审虚妄。枉名他儿。大王聪圣。幸恕虚过。儿还其母。各尔放去。

  复有二人。共诤白氎。诣王纷纭。王复以智。如上断之。时檀腻羁。便白王言。此诸债主。将我来时。于彼道边。有一毒蛇。殷勤倩我。寄意白王。不知何故。从穴出时。柔软便易。还入穴时。妨碍苦痛。我不自知何缘有是。

  王答之言。所以然者。从穴出时。无有众恼。心情和柔。身亦如是。蛇由在外。鸟兽诸事。触娆其身。瞋恚隆盛。身便粗大。是以入时。碍穴难前。卿可语之。若汝在外。持心不瞋。如初出时则无此患。

  复白王言。道见女人。倩我白王。我在夫家。念父母舍。若在父舍。复念夫家。不知所以。何缘乃尔。王复答言。卿可语之。由汝邪心。于父母舍更畜傍壻[同“婿”]。汝在夫家念彼傍人。至彼小厌。还念正壻。是以尔耳。卿可语之。汝若持心。舍邪就正则无此患。

  又白王言。道边树上。见有一雉。倩我白王。我在余树。鸣声不好。若在此树。鸣声哀和。不知其故何缘如是。王告彼人。所以尔者。由彼树下有大釜金。是以于上。鸣声哀好。余处无金。是以住上。音声不好。

  王告檀腻羁。卿之多过。吾已释汝。汝家贫穷困苦理极。树下釜金。应是我有。就用与汝。卿到可掘取。奉受用王教。一一答报。掘取彼金。贸易田业。一切所须。皆无乏少。便为富人。尽世快乐。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阿波罗提目佉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尔时婆罗门檀腻羁者。今婆罗门宾头卢埵阇是。我往昔时。免其众厄。施以珍宝。令其快乐。吾今成佛。复拔彼苦。施以无尽法藏宝财。尊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贤愚经白话 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
下一篇:贤愚经白话 贫女难陀品第五十三

 贤愚经白话 沙弥均提缘品第六十九 贤愚经白话 汪水中虫缘品第六十八
 贤愚经白话 优波毱提缘品第六十七 贤愚经白话 婆世踬缘品第六十六
 贤愚经白话 苏曼女十子缘品第六十五 贤愚经白话 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
 贤愚经白话 佛始起慈心缘品第六十三 贤愚经白话 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品第六十二
 贤愚经白话 坚誓师子缘品第六十一 贤愚经白话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缘品第六十
 贤愚经白话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五十九 贤愚经白话 二鹦鹉闻四谛缘品第五十八
 贤愚经白话 波婆梨缘品第五十七 贤愚经白话 象护缘品第五十六
 贤愚经白话 檀弥离缘品第五十五 贤愚经白话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五十四
 贤愚经白话 贫女难陀品第五十三 贤愚经白话 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
 贤愚经白话 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五十 贤愚经白话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