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7
 
[佛学问题解答] [点击:2552]   [手机版]
背景色
  问:人类为万物之灵,对于功过恩怨有时还会颠倒,畜生愚笨至极,反而能够报怨酬德,这是为什么?
  答:恩仇报复,有可思议者,有不可思议者。明白恩怨而回报,这是可思议者;虽然不知其恩,而宿世有善缘者,见到自然心生欢喜;不知为怨,半因宿世有恶缘者,相遇之时,自然心生忿恚,这属于不可思议者。
  杀业的果报,有快有慢,如果业缘来了,不问天仙人鬼,无处可逃。
  假使未来之世,行杀生者生于人类中,被杀者生于畜牲道中,则有人类被蛇伤、犬咬、虎吞等诸事。
  行杀者生于人中,被杀者生于鬼中,则此人有疠疫、奔尸、横夭诸事。
  行杀者生于人中,被杀者生于天中,则此人有灾殃、疾病、暴亡诸事。
  行杀者生为良民,被杀者生为官吏,则杀生者的果报会有牢狱、枷锁、枉死等诸事。
  若行杀者生为军士,被杀者生为将卒,则军士易有刀伤、箭毙、阵亡诸事。
  又使行杀者生天中,被杀者生修罗中,或行杀者生修罗中,被杀者生天中,则有摇山、撼海、战斗诸事。
  世人每每遇到患难,动不动就怨天尤人,而不知道所以会有这些果报,都是有原因的。

  问:杀生之人,使得众生妻离子散,容易得绝嗣、无子孙的果报。但是养殖渔业的杀生最重,为什么他们的子嗣却特别多?
  答:世间的子女,有些是来报恩的,有些则是来讨债的。渔人为了照顾家庭,广行杀业,因为杀业所致,容易招感讨债的子女来投胎,经常会生病,然后花钱,让做父母昼夜疲劳,赚再多的钱也不够他们花用,孩子越多负担就越重。你没有看到那些猪狗鸡羊,一次都要照顾很多子女,反而是天上的神仙眷属,却没有生孩子的事,你应该思考这其中的差别。

  问:布施会得富贵,悭贪会贫穷,这不必多说。但现在许多好行布施的人,却大多是贫穷的,许多大富大贵的有钱人,却大多是悭贪吝啬的?
  答:人处逆境则思,思则善心生;顺境则乐,乐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是自然之理。何况轮回之事,互为高下。贫穷若再悭吝,后世更加贫困;富贵若广行布施,来生愈加富贵。
  《业报差别经》上记载:「若有众生,因劝布施,后还追悔,先富后贫。若有众生,因劝少施,施已欢喜,先贫后富。复有众生,先曾布施,不遇福田,流浪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乐行施。复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一行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问:有些人在还没有开始修福时,所求如意;在开始行善之时,却反而有逆境产生,这如何解释?
  答:若不是偶然,就是过去世有业,本来当受重报,因现世修福的原因,转成重报轻受。譬如一个死刑犯,本来择日要进行枪决,但还未到行刑之时,因有其它因素或证据显示,改为无期徒刑。这都是重报轻受的情形。
  

  问:就是要有现世报应,世人才会觉得害怕,如果延到下辈子才遭受到报应,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老天爷为什么不让他们赶快受到报应?
  答:报应之快慢,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招感。今生做善之人,如果过去世的罪业先来受报,不能先报应他今生的善行;恶人过去世所修的福德既然先受报,不能先报应他今生所造的恶业。如果一定要看到现世报应才相信,实在是愚夫愚妇之智。

  问:有些人都有在戒杀放生,诵经持咒,但却没看见有什么好报?
  答:报应之快慢,要看因缘是否成熟。因缘未到而求速报,就好像刚下种就望着赶紧收稻。人生在世,各种天灾人祸,或是疾病意外都是难免的,如果今生平安顺利没有什么意外发生,这就是福,你怎么知道没有福报在庇佑着你?

  问:好生者得长寿,杀生者得短命,这是定理。但是为什么有些有好生之德的人短命,而杀生者却长寿?
  答:报应有三种。今世所为,一者今生受报,称现世报;二者来生受报,称来世报;三者多生多劫才受报,称后世报。好生却短寿,是宿世所造的孽,今生受到果报,如果因此就开始杀生,则会愈短命;好杀生却长寿,乃是宿世所修的福报,现在在享福,如果能停止杀生,则福寿会愈长。

  问:祖先若没有来,会有其余的神来接受祭拜吗?
  答:有的。在《长阿含经》上记载:「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在《优婆塞戒经》记载:「若近树林,树神受祭,若近江河泉井,江河泉井等神受祭。」
  

  问:子孙祭祀祖先,祖先们有来享用吗?还是没有?
  答:祖先若转生鬼神,子孙能以精诚感应,则来享用你们的祭拜;
  若投生在天道,已经在天上享乐故,不会来享受这人间的食物;
  祖先若在地狱、畜生或恶鬼道三途,因为受苦无尽的缘故,不能来享;
  若生在人道,已经另有六亲眷属,也不会再来享用你们的祭祀。子孙虽然极为虔诚,不过自享其福而已。

  问:做人子女慎终追远最重要莫过于祭拜祖先。如果父母生前没有吃素,却在往生后用素食祭拜他,那不是不孝顺吗?
  答:如果祖先要藉由你的祭祀才能饱餐,那一整年的祭祀也没有几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就整年饿着了?所以祭祀不过是尽人子之孝道。岂能够宰杀鸡羊,造杀业而说是尽孝心呢?
  为人子女者,生时不能尽劳尽养,只会让父母一世辛劳,死后仅以虚假的名义祭祀,连累父母承担杀业,这绝不是为人子女应有的行为。

  问:为祭拜神明而杀生,是不可以的,但为孝养父母而杀生,难道也不可以吗?
  答:为了子女者,有善归亲,有过则归己,这是为人子之道。自己不杀生,却说是为了奉养双亲而杀,就是将过错归于双亲。就好比国家法律,自己不敢犯法,就可以让父母去犯法吗?
  如果父母没有吃素,用三净肉可,或买商店的熟食。孝养父母未必一定要杀生才可以,否则就是拿有毒的酒让双亲止渴一样的意思。

  问:人寿的长短,若鬼神不能做主,应该是祷告也不会灵验。但有一些患病的人,医药都救不活,抬去求神问卜,他的病却好了,他的寿命延长就是鬼神在操纵的。所以,怎能不好好的祭拜神明呢?
  答:前此之病,鬼神所导致,后此之寿,却非鬼神所延长。寿命若未尽,不祈祷也会痊愈;性命欲终时,就算是祈祷也无效。不过那些血食邪鬼,观衅而动,乘机索食而已。愚笨的人看见祈祷后病真的痊愈了,就说这是祈祷神明而感应的;如果祈祷后病人立刻往生时,愚笨的人又会说就是没有早一点求神问卜才会如此。在《譬喻经》上面记载:「鬼神知人寿命罪福,不能生人、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挠乱之,得设祠祀耳。」

  问:凡是吃素者,祭祀可以用素食;但如果是吃肉的人,却故意用素食祭祀,就是在轻慢神明。
  答:有一句俗话说:「鹊独吞一只腐烂的老鼠,凤凰绝对不会过来夺食的。」
  问:都是神明,为什么有些血食,有些不吃荤腥。这事什么缘故?
  答:宿世为人正直,所以为神明。然而就正直中,如果是瞋心重者,必堕血食,慈悲心重的人,则不吃荤腥血食。又因宿世有布施行善,所以为神明。若不知佛法僧三宝,但修世间善事,则福报胜于智慧,必堕血食;若深信因果,懂得于佛门中广行布施,则智慧胜于福报,就不会吃有生命的食物。

  问:假如父母有病,看病、吃药都没有效,又不能去求神问卜,难道就这样束手无策吗?
  答:每一个人的生死自有定数,天地尚且无可奈何的事,何况是鬼神呢?杀生祭拜只是增加自己杀生的业报。如果在医药无效之下,真要为父母求福、求寿,当鲜花素斋,供养佛菩萨,讽诵《药师经》。如果听信邪说,一定要杀生来求寿,万万不可相信。

  问:当我们在向神明祈祷,或是求子、延寿,乃至求取功名富贵,如果没有祭祀牲礼,似乎显不出心中的诚意。
  答:天地神明皆有好生之德。如果使众生失去自己的孩子,自己却拿来求子;或是减他人寿命以求寿,伤害他人的性命以求名利,这无论如何都是天理不容,自己也应该不忍心才对。
  有些人本来命中有子,反而因为杀生而绝后;本来应当延寿,因杀生而减寿;本来有名利富贵,却因杀生而折福,这些都是未可知的事。如果只看眼前,随顺风俗,杀生求子、求寿,只有将来受苦的份。

  问:如果是为了特别准备招待宾客才杀生,应该要戒;万一是亲朋好友忽然来访,我来不及准备素食,只好去菜市场买杀好的,这样可以吗?
  答:既然你已经开始持戒杀这条戒律,像这种招待客人的食物,平时就应该准备;等到客人来了,才担心没有食物招待,这就是平时不重视生命的原因。愿云禅师有一首偈颂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喜欢大鱼大肉宴客者,应该将这首偈颂书写在平时看得到的地方,来提醒自己。

  问:婚丧喜庆宴客互相比奢靡已经成为现今的礼俗,就算我想改变这种大鱼大肉的宴客方式,也是孤掌难鸣,又有什么办法呢?
  答:既然不能移风易俗,改变现代人的礼俗,你何不独善其身呢?就算其它人都不能戒杀护生,我一样可以坚持自己戒杀护生的理念,这才是大丈夫的行为,否则以为随顺世人的杀业才是正确的行为,就是妇人之仁。

  问:通常宴客时,若光是素食蔬果,太过于轻慢招呼,一定要有山珍美食宴客才够体面。如果为了戒杀之事,而怠慢轻朋好友,恐怕也不对吧!
  答:如果你所请客的人是良善之人,必定喜爱你戒杀护生,你用素斋招待,他一定不会怪你怠慢;如果这人怪你招待不周,则必定是贪图口腹之小人,就算怠慢他也没什么不可。甘愿造下杀业重罪而去奉承他人之口,我是不会做这种愚痴的事。

  问:如果看见有人杀生,虽然我曾发过救度众生的誓愿,但没有能力解救牠时,怎么办?
  答:默持一切神咒,或称佛菩萨的名号,或代其发忏悔心、出世心,则被杀害的物命,自然能感受到利益。

  问:佛教说:「有生命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或六亲眷属。」这有何证据?
  答:六道众生,无量劫来,轮回不已。若以一劫论,其数无量,你怎能说目前一切,与我们无关呢?我们投到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轮回中的一环,今生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业,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道上的伴侣。
  你如果能做如是想,就会不忍心再去杀害生命。

  问:就算不是欠我命债的人,我杀害牠,固然有罪;如果是欠我命债的人,我杀害牠,一往一来,杀报就算了结,难道也有错吗?
  答:你没有看到路上相互殴打的人,两人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脚,谁也不想被多打一下。你曾看见两个打架的人,能够自动停手不打,还能心平气和吗?菩萨对于未来世的因果业报,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就算遇到怨仇之事,也不会报复的。

  问:世间物命,大多是互相欠债互相偿还,牠今天被我杀就是在偿还我的债,杀了又有何罪?
  答:杀生还命债,理所当然,但有对受杀果与不对受杀果之分别。对受杀果者,前世他虽然曾经杀我,今生相遇,成为畜生被我杀,就算是偿还债务。不对受杀果者,就是前世这人虽然曾经被他所杀,今生杀人者转为畜生偿还前世杀人的业报,但也不一定是偿还给你啊!。

  现代人婚丧喜庆宴客之时,往往牲肴数品,一盘肉中,却有无数的生命,难道你敢保证这些被杀害的生命都是来还你债,甘心被杀的吗?要知道!收取前世别人所欠我们的债,恐怕千中难以收回一二,然而现在就开始借债于来生者,却是比比皆是。想到这里,你的良心难道不会害怕吗?

  问:世间物命,大多是互相欠债互相偿还,牠今天被我杀就是在偿还我的债,杀了又有何罪?
  答:杀生还命债,理所当然,但有对受杀果与不对受杀果之分别。对受杀果者,前世他虽然曾经杀我,今生相遇,成为畜生被我杀,就算是偿还债务。不对受杀果者,就是前世这人虽然曾经被他所杀,今生杀人者转为畜生偿还前世杀人的业报,但也不一定是偿还给你啊!。
  现代人婚丧喜庆宴客之时,往往牲肴数品,一盘肉中,却有无数的生命,难道你敢保证这些被杀害的生命都是来还你债,甘心被杀的吗?要知道!收取前世别人所欠我们的债,恐怕千中难以收回一二,然而现在就开始借债于来生者,却是比比皆是。想到这里,你的良心难道不会害怕吗?

  问:我们杀鸡宰羊,这是势所难逃。我就算不杀,也会被其它的人来杀,那还不是一样被杀?
  答:众生被杀的业报就算是逃不掉,难道自己即将要犯下的杀业之罪不能逃吗?因为众生逃不掉而杀牠,将来与这逃不掉的众生一样会遭受逃不掉的罪报。你不想想,这物命前生就是有着这种「被杀是逃不掉」的错误知见,以致今日自己也逃不掉。

  问:禽兽畜生千千万万,我们所救有限,怎么放生放得完?
  答: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人皆好生而恶杀,我们力行放生,长养慈悲,己合乎天心而且诸佛欢喜。要知道救一物命,如救一佛子,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物命!

  问:我一向是抱持「无可无不可,非戒杀非不戒杀」,只要是无心,不是有心就好了。
  答:无心而能戒杀的人,功德固然不少;然而无心杀害众生的命,罪也不轻。就好比歹徒抢劫邻居,子弹却误打死你,你能原谅歹徒是无心的吗?

  问:行善以这颗心为主,只要心地善良,何必戒杀呢?
  答:你所谓的善心,只是为满足口腹之欲,却使众生受到无比的伤害与痛苦。无论任何食物一入咽喉,都变成粪秽脓血。天下的凶心毒心,莫过于这种人。请问这种人的善心在哪里?恐怕轮回在三恶道中,尽是嘴上贪图口腹之欲之人所谓的「善心」吧!

  问:如果小动物已经受受伤了,放生牠也未必能活,又何必浪费钱财去救牠呢?
  答:物命既然受了伤,就已经很可怜了,如果因为你的救济而让牠可以存活下来,这岂不是功德一件!倘若我们救了牠之后,牠仍然不能生存下来,那也是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之中,更胜于死在人类的炉火煎熬中。就好比在监狱中的囚犯,明知其无罪而将被释放,怎能够因为他身体憔悴虚弱,不但不赶快治疗他,反而让他死得更痛苦呢?

  问:如果将动物放生,又被人抓去了,那又如何?
  答:捕捉是捕捉人的事,放生是放生人的事。例如医生可以替人治病,但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死;例如在饥荒之年煮粥赈灾,并不能保证以后这些饥饿的人都不会再遇到饥饿;又例如工程师建设大楼,并不能保证大楼永远不会坏掉一样。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一样,怎么只有对放生这件事感到怀疑呢?无奈现在的人只有对名利之事会勤奋的追求,而毫无顾虑。而对于当前就可做的善事,却徘徊不前,千方百计的找理由不做,难怪娑婆世界会这样苦了!

  问:如果自己操刀杀鱼宰鸭,固然是有害慈悲心。如果我把要宰杀的生命拿去教屠夫宰杀,然后我再带回家,这样也不失仁心吧。
  答:如果请人代杀,就是嫁祸于别人,可以不遭受杀生的业报,那么就好像受到鞭打或遭到枪击的死刑犯,就应该怨恨执刑者或鞭打他的人意思是一样的。如果以为因你的指使而被杀的动物就不会怨恨于你,那么你是自欺欺人。

  问:鸡、狗、牛、羊都会因为怕死而哀号,所以会让人不忍心杀牠们。但是水族类的动物不会哭叫,怎么可能都不杀呢?
  答:动物有各种大小的不同形体,但是心性并没有不同。不论是杀了体型高大的人或是杀了小婴儿,所犯下的罪是一样的。如果因为体型小就可以杀,那么人的体型不是比牛更小,这样不就应该杀人而不该杀牛吗?如果因为不会发出声音就说牠不会痛,那么聋哑的人被杀又是如何呢?

  问:牛可以耕田,狗能够守夜,所以应该对他们同情。但是猪、羊没有用处,不吃的话有什么用途呢?
  答:劝人爱护生命、不杀生,是因为对众生有慈悲心,并不是看他们有没有用途来分别。因为对人类有用才不吃,是一种自私的想法!更何况蜥蜴、蝙蝠、蝎子、蜘蛛、蟑螂对人类都没有用途,为什么不去吃呢?

  问:以杀生为职业的人,其生活都仰赖它,如果劝他们改行,岂不是断绝他们的生路吗?只爱动物而不爱人,真令人不能接受!
  答:以杀生为职业的人,就好像以有毒的肉来充饥一样。虽然暂时得到民生资源,但是以后他们必须要受百千万年的苦报,而难有结束的一天啊!正因为对他们慈爱,才劝他们改行。如果认为这样是断他们的生路,只是一种小人之见而已。

  问:既然天地厌恶杀生,应当使血肉的味道都变成难闻的恶臭,那么普天之下,人人自然不会杀生了,这样不是很好吗?
  答:动物的血肉,原本就是恶臭难闻的,世间的人却当成美味!其原因有二:第一是由于动物的业力果报所致。动物的业力,因为还未解脱,所以其色身自然就变成美味,以引诱人类来宰杀。第二是由于人类的业力果报所致。人类的业力,因为还未解脱,所以舌头自然就贪爱肥美的食物,到处造业。如果这些业力消除了,自然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譬如有人前世是猫,因此就会常常想要捕鼠;有人前世是鹤,就会常常想要吃蛇。转世为人之后,不再执着这二种动物,变成一种身体的形相或嗜好,身体形相不同,是从业力而起的;业力不同,则是从心而起的。天无法使人的心改为善,又如何能使其改变,而感到味道是臭的呢?

  问:天下的动物、昆虫等众生,种类很多,如果人人都不杀生,那么他们将会日渐繁殖,愈来愈多,将来这世间不就变成动物的天下了吗?
  答:蚯蚓、虫、鸟等生物,是人所不吃的,难道有看见他们充满了天下吗?何况世间的动物种类这么多,正是因为杀生太多,冤冤相报的因果所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够不杀生,那么转世为动物的业力逐渐减少,则天下的人必定会愈来愈兴盛。
  楚国时代不捕抓青蛙,蛙类反而减少;蜀汉时代不吃螃蟹,螃蟹也自然的减少了,这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而且你还没有戒杀,就先担心动物太多会充满于世间,这不就和还没有下田耕种,就先担心粮食太多,会使天下的人吃太饱一样吗?

  问:那么天下为什么不禁止人屠杀呢?
  答:自古以来的名言「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说明杀生是违背天理的,所以才有杀生的业报。但仍无法禁止每一个人杀生,就像无法禁止虎、豹、蚊、虫杀生一样。
  

  问:天地是孕育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之灵。天下的众生,本来就是用来滋养人类的,如果禁止宰杀的话,不是违逆天道吗?
  答:既然我们知道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怎么不知万物是天地的子女呢?在子女之中,如果强大的欺负弱小,富贵的欺负贫贱,父母怎么会高兴呢?如果认为吃肉是天地为了滋养我们,而虎、豹、蚊、虫吃人类的血肉,那么天地间生出人类也是为了滋养牠们吗?

  问: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答: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译成中文是能仁,牟尼的意思是寂静。

  问:佛陀和世尊是谁?
  答:每一尊佛成佛,都拥有十种尊称的名号,所以佛陀与世尊是对释迦牟尼佛尊称中的两种。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汉历记载三千年前)佛陀出生于北印度,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佛陀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中华民族的大德们,对佛入涅槃的纪念日,即是用这个纪年。历史记载佛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逐渐的与民俗、文化融合为一。

  问:什么是佛?
  答:学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佛,佛译成中文是觉悟、智慧。佛教传入中国的经典,是由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当时古字里有「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的「佛」字相同,释迦牟尼佛当时是人间王子,通过学道后成佛,所以在「弗」字旁加个立人边。所以「佛」字是佛陀专用字,是古大德们所新造的一个字,显示出古大德们的聪明智慧。
  
  佛和我们一样是人类,不是神仙、不是神明,是透过努力修行觉悟的人,证悟后成为佛。如果我们遵照佛的教导去实践,也可以成佛,佛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与佛是平等没有差别的,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可以成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但是由于凡夫众生迷惑颠倒自不觉悟,如能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舍离执着、妄想,凡夫众生都可以成佛。

  问:什么是法?
  答: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叫做「法」。佛法即佛教的义理、真理,这是它的基本意思。在应用方面,法的意思非常广泛,它可以指一般的规则、法则,或品德、品格;在认识论,它可以指本性、属性、性质、特质,凡意识所能思及的,都可以说是法。
  所以「佛法」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佛法无量无边,所觉的事物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就是我们的本能,所以佛法是使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根本大法。

  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是指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对不同空间的生物,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内涵包括无边无尽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将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目的在于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所以佛教它不是宗教,是教学、是多元文化的教育。

  问:对释迦牟尼佛为何称「本师」?
  答:在日常生活中有教学的互动,才有师生的称呼。而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意思是指根本的老师,因为佛的教育是佛所创办,他是第一位创始人。而「弟子」是中国古文化中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可以知道,学佛者与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问:何为菩萨?学佛的人与其关系是什么?
  答:菩萨,译成中文是「觉有情」,菩是菩提,萨是萨陲,印度梵语是菩提萨陲,中国人则简译成菩萨。佛门里清楚说明,学佛的人与佛是师生关系,而与菩萨则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学佛是佛现在的学生,所以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

  问:和尚是什么意思?
  答:和尚是印度话,译成中文是亲教师,就是亲自指导我们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若不是直接指导我们,就通称为法师,这好比学校里有很多的老师,但没帮我们上过课,没有指导过我们的教师。

  问:阿阇梨是什么意思?
  答:阿阇梨又译为阿遮利耶,中文译为教授或轨范正行,是代表和尚教学的法师,他的言行可以矫正弟子行为,做为学习的榜样、模范。

  问:什么是一神教?
  答: 一神教,是指只尊崇一个神的宗教。比如天主教:「上帝爱世人,世人爱上帝」。又如伊斯兰教,只信奉真主阿拉:「阿拉确实是慈悲的」。

  问:什么是多神教?
  答:多神,是指信奉多种神的教派,称为多神教。如信奉天神、财神、山神、门神等多种神。现在的印度教过去称为婆罗门教,信奉的神有九十六种之多,即属多神教。

  问:什么叫外道?
  答:不看自心,心外求法,称为外道。外道并不是贬义,也不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而是指心外求法的人。佛教称内学,内学就是教你看住自心,着重内心的修养、内心的觉悟。一切唯心所造,遇到事情不能怨天尤人,不可心外求法,凡是不看自心、心外求法的都称为外道。

  问:何为因果?何为业报?
  答: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是指一切身心的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力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因是业,果就是报。因果又称业因果报,或称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6
下一篇: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8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6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5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4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3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2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1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20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9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8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7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6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5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4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3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2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1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0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9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8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6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