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当代佛门人物 十九、广钦老和尚禅修谱
陈慧剑 著
[当代佛门人物] [点击:3823]   [手机版]
背景色

十九、广钦老和尚禅修谱

  前言一
  自从中国大陆由中共统治以后,毋庸讳言地,中国佛教在实质上已等于消灭。虽然今天的北京城,还残留着“中国佛教协会”,还有气无力地办一份“法音季刊”(还有赵璞初、巨赞法师维持着一个木璺般的佛教样板)在佛教理论体系上,还有吕澄、周叔迦在风烛残年,留下些研究作品;同时中共的政府也有意开放“天下名山”观光,上海玉佛寺也允许为死人做经忏,一个四川籍的高僧——中国武术专家——海灯老和尚也有意外放到美国“讲经”,但是,依然不能证明佛教在大陆得到生存和宏扬教义的保障。
  除开教义,以及教法业、不能获得“保护宗教自由”在宪法上的承诺不说,即以在佛家所谓“深有秘行”的实践派高僧大德,也在铁幕的传播工具被封锁下没有踪迹可寻了。因此,佛教的事物,在大陆上成为没有灵魂的壳。当然,我们有待于邓小平政权,甚至于接手邓小平的中共政权,能“质变”地在肉容上允许“信仰宗教自由”,而非诡谲地“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中共政府,不能在观光价位上榨取佛教的剩余价值,又要在思想地位上容忍佛教价值;否则一切的口号与政策性的文件,都无法被共产主义世界之外的人们所接受。
  自从一九四九年以的事国佛教界淹没于红潮,到一九六六年红卫兵之乱,佛教界至引在大陆上陷入历史黑暗时期,中国的“高僧传”到此也写下了“绝篇”。
  我们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人写谁呢?写“巨赞”吗?还是写被迫还俗下放劳动的镇江焦山的茗山老和尚、雪烦法师?一个比丘僧,在法难下屈辱,他底历史地位就无法被肯定了。在一九五九年前,活在江西云居的虚云和尚,与中共红潮单打独斗,彷佛儒家的熊十方、梁漱溟,与经济学家马寅初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瑰宝,可是他们终于成为“历史人物”了。
  我们写“高僧传”,继承道宣法师的法业,就不得不把中共大陆上的“高僧”割发。我没有资料可写。即使有几个样板,我们又如何了解他是怎样地一位“高僧”?
  我们“处心积虑”地坐井观天,完成了这一本书上二十位人物的活的传记,我们的能力到此为止。


  前言二
  中国式佛教从一九四九年转移到了台湾,然后对台湾遗留的日本式“携妻带子住寺”的佛教加以改造,便形成目前“僧尼同寺”、“僧俗同参”、“白衣说法、缁衣下座”景象的非中国、非日本的“台湾模式佛教”。即是如此,还算功不唐捐呢!
  二十五个年头,我彻尾地有心观察佛教人事,从实践与思想义理两方面成就着眼,以维护中国佛教命脉为辅助,来撰写我怕完成的人物。不分台湾与流落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我透过所能做到的来全力搜集,虽然有些高僧以坚决的态度不接受这种“无聊的文化魔障”,去抛头露面;但是如每人都这样潜沈、静默,我们的佛教史又如何写呢?
  因此,我只有“万法淮心”地来请高僧大德们慈悲了,“您能不能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绵衍而作秀一次”呢?“罪过算我承担吧!”许多比丘大德真地感动了,否则这本书也出不来了。
  三十年前连“广钦老和尚”这几个字听都没有听过,一九六一年我还在花莲的时候,初闻有这么一个老和尚,到台北后,听周子慎居士说“广钦老和尚”有点怪异,他住法华寺时与日本鬼魂有过接触,我很难相信有这回事。其实,我虽然相信佛教的轮回之说,当它真有这么回事摆在面前的时候,又怀疑我的耳朵了。
  到台北最初几年,好像有一次在善导寺的法会上,看到“广钦老和尚”坐在上面偏位,形态木讷地彷佛他不是一位主角,也不像高僧,于是,一直到一九八三年八月十四日以前,都没见过这位“方外高人”。反正,我没有“亲近”过他。
  一个几乎不识字、不会念经、不会讲佛法、不介入人际关系、没有著作、甚至连一本自我美化的小册子都没有一个每天吃一个小蕃茄的老僧、一个佛教会连理监事名额都挂不上的乡野和尚,我的注意力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
  打开中国历史上的高僧传,中国有这种高僧吗?——其实我自己也是非常实践主义的。对于光说不练的中国和尚,我依佛家戒律去尊敬他们,但是客观地奉承渲染他们我是无缘的。
  当方东美教授去世前不久,忽然有人(周子慎)告诉我,方东美教授在逝世前到土城皈依了广钦老和尚。而方东美在中国学统上他是宗儒的,但是在哲学上,却治华严,谈到佛法义理,广钦老和尚如何跟得上。可是一个人就是无法面对死亡,当死亡紧迫钉人时,他就不得不有所省悟。方东美在回光反照之后,投入广钦老和尚的法座之下,是非比寻常的。
  广钦老和尚今年九十三岁了,住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县、土城乡、了万事大吉寺内,一年到头不下山,可是到承天寺“拜山”的人却是络绎不绝。他们不是去拜山,他们在心深处,去拜那个木讷寡言、不会讲国语、不会念经、不识字的乡野老僧。
  这位九十三岁的老和尚,一如与世俗浮沈的“事业高僧”,他风雨不动安如山,有数十万信仰他的人群,一年四季到山上来瞻仰他。把他当作“佛宝”。
  在皈依他的弟子中含盖了台湾各界的上层结构人物,使得他的住锡之地——承天寺,成了台湾地区观光胜地以外的“世外奇景”。一个精神临时得到驻脚的地方,灵魂得到片刻清凉之处。见到广钦老和尚,你的螟暗的、潮湿的心,会忽然得到一丝温暖与光亮。
  由于以上的原故,我检阅了“台湾寺庙总录‘有关他的简介,江启超居士“佛教信仰的好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出版)有关他的片断,颜宗养居士“广钦老和尚云水记”等文字,加上我的道德涂说,以及去年八月我一次亲访,依纪年方式,完成此谱,留侍历史去证明。
  谱文曰: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一岁——四岁]
  生于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原籍福建惠安。
  吴姓,幼时家贫如洗。他的父母在他三四岁时,因为他的长兄娶妻无钱,将他卖到晋江李氏农家为养子。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五岁——八岁]
  师到李家之后,当时李家是在山坡地种水果维生,生活勉堪温饱。养父待他如己子,但是他幼年多病,为了中国农村的迷信,把孩子许到寺庙给菩萨或和尚做养子或当小和尚,使他免却灾难的原故,他养父母也把他带到观音亭许愿,给观世音做寄名的儿子。
  由于中国南部地区,佛寺多,有些幼儿在襁褓中便随父母上寺院拜佛上香,因此,中国许多高僧大德,竟由此一世俗因缘而踏入佛门,成就历史上伟大的宗教事业。
  他养母由于信佛而素食,因此,他七岁时就跟随养母一同素食,直到如今,成为终身茹素。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00年,九岁——十一岁]
  九岁时候,他的养母因病去世,过了两年,养父也死了。他顿成了“孤儿”,不知寄身何处;待养父母一一入土之后,李家的远亲便把他送到南洋(也许是印尼婆罗洲)做小工。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一九0三年·十二岁——十八岁]
  幼小的年纪,到了南洋之后,先在佛侨(多为福建人)的店中做童仆,平日扫地、煮饭、打杂。
  等稍大了,就与同乡一齐上山砍柴、运木维生。
  虽然在马来半岛一带每日流浪,靠做工过活,但素食生活并未动摇。

  [清·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0年,十九岁]
  有一天,在山上运木材,并在日落前集体下山,正准备搭“轻便手推车”下山,他忽然感觉不安全,并且警告同伴不要乘这辆车,但是大家不听他的。——因为他这个人很忠厚、木讷得近于傻乎乎的。谁知车滑到山腰,突然翻身落入山谷,使很多人受伤。
  事后,有人开他的玩笑说:“你既吃斋,又那么‘先知’,为什么不回老家当和尚修道?”
  谁知,他竟因这句话,大梦初醒。
  说走就走,马上整装就道,便买船回闽南泉州了。

  [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二十岁——二十五岁]
  回乡之后,经过一番交涉,就择个佛菩萨的法会日,他便投入当地历史名刹,泉州承天寺出家了。
  这座承天寺,建于五百年前,后业的弘一大师,也曾在此挂过单。寺院面积庞大,附近名胜古迹极多,寺众有五六百人。
  他这个没念过书的乡野穷小子,虽然一念之间出了家,到了几百人的大丛林里,一下了就淹没了,谁会注意一个低级农工份子出家的小沙弥呢!
  当时,他是拜在承天地方丈转尘老和尚座下弟子瑞舫法师前为徒。
  瑞舫师是一个苦行僧,但是不到四十岁就死了。因此,平时的教导责任,便由他师父的师父——转尘老和尚来料理了。
  承天寺虽然是名刹,可是这里出家人的生活却极为清苦,其实,当时中国大陆的各地佛教寺院,苦,是普遍现象,不仅寺院苦,中国民间农村,又那一个人不苦呢?如果不苦,苦到衣不蔽体,贫无扎锥,某党又如何能在这片土上生根呢?
  不但出家人苦,初出家的更苦,他们要负起寺院所有“劳动”任务,当然没有营养可言,有时会饿得眼睛发花。
  有一天苦极了,也饿极了,事情干完了;向斋堂里拥,突然被转尘老和尚叫住:“——把工具归位再用斋!”他忍不住火气来了,心里想不干这又苦又穷的和尚也罢,心一横大踏步直冲下山门,待走了不远,又回想:“我为何而来?为了这一点苦就打退堂鼓了?……”这一悟,才又转身回来,把工具归位,到老和尚面前报命,让他进斋堂吃饭。老和尚说:“吃人所不能吃的苦,做人所不能做的事,将来你就会知道其中之妙理!”
  他由于这一顿棒喝,从引更加坚苦卓绝,不再起退堕之念了。
  其实,中国佛教大丛林的作风,都是很严厉、很没有人情的。这是中国佛家“陶铸一个修道者”最基本的原则。
  他在承天地就像这样,做一个没没无闻的“苦力和尚”,直到三十五岁。整整十五年,不要说讲经主fa lun不到他,连轻微一点的殿上法事也轮不到。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太低了。

  [民国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三十五岁——四一岁]
  到这一年,他从事寺中“贱役”(挑水、煮饭、下田、扫地……)的工作,被调派为“香灯”,就是管理寺中大殿上的烧香、添油、香花水果上供、清理佛殿等工作,以及打板敲钟等等。由于有一次睡过头,慢了几分钟打板,深自忏悔,责罚自己在大殿口跪下,向几百个同道谢罪。并且从此在佛前打坐,并磨练到“不倒单”,直至今天,还坐在那张方形的椅垫上。
  他在寺中究竟修的什么道呢?根据他的平日实践与言行观察,他在寺中是修“临济禅”的,兼修“念佛”;不过自从中国宋代大慧宗杲以后,禅净趋向合流,中国所有的寺院里,凡非纯净土宗派,多半变为“念佛禅”了,就是所谓“禅净双修”。而他的念佛基础,是先于参疑情的。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四十二岁]
  在承天寺参禅念佛二十载,到此时还没有受“具足戒”,是一个老沙弥。他惟恐自己戒行不足,有愧佛恩,一直到有一次机会,到福州鼓山寺去打“佛七”,忽然境界现前。
  在鼓山打精近佛七时,有一位外国同道访问他,才透出他念佛高超的消息。
  他告诉那位道友说:“——当时,每一念,都含融在念佛声中,突然之间,身心俱脱,如入他乡异城,开眼所见,花香、鸟语、风吹、草动,一切动静语默,无非是念佛、念法、念僧。……”这种深入念佛三昧之境,延续三个月之久,未曾间断。
  他的情境,亦如“阿弥陀经”所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完全一样。
  有了这次三昧经验,他的生命中已获得了印证,于是在转尘老和尚允许之下,才到附近兴化龙山寺,受比丘戒。从此可以云水天下了。
  受戒五十三天归来之后,他便积极准备入山苦修,而转尘长老已知他的工夫有了基础,便答应他独自到泉州北郊的清源山隐居修道。
  他上山时,只准备几套换洗衣具,十多斤米,此外,身无长物。一钵一袋而已。可是清源山并非简单的山明水秀,它却是满布密林,密林中散布着疏落的村野人家。荒岭间隐藏着野兽飞禽,真正是“人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好一个人间秘境!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四十三岁——四十七岁]
  他在深山中的道场,是一个五六尺宽、七八尺深,一人仅可供容身的半倾斜山洞,洞中有磐石一块,可供打坐。
  他经历了崎岖山径,找到这样一个隐密之所来修道,来了却尘缘,经过数天,身心逐渐安静下来。过了不久,他与平日一样,在石头上打坐,忽然刮来一阵腥风,拂入鼻息,正在感觉奇怪时,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斑烂猛虎。
  他心中一震,脱口高唱“阿弥陀佛——”那老虎也没想到这一声佛号狮吼,便吓得返身落荒而逃。可是那老虎逃了不远,又回来了。这次它施施然,鼻中发出低吼,一步一步直奔他的座下。
  这时生死大事已经放下了。猛虎当前,他低声说道:“阿弥陀佛——你莫瞋!这里原是你的窝巢地?我是出家人,你让我修行,我成了道一定来度你,如果你动了瞋心,伤了人,冤冤相报,又那有了期?愿你皈依法!皈依僧!……”说罢,便一心念佛,那头老虎,看了看,是一个中年的又干又瘦的和尚,便点头摇尾,走出洞外,伏在那里,成为他的侍者了。
  △这只老虎,此后便日夕与师相伴,形同猫狗,高精尖如家人,有天,又带了它的太太和孩子来了,并且在他的座前游戏翻滚,然后,他便正式地为虎父虎妻虎子,说“三皈依”法,为“入洞弟子”。
  △虽然老虎成了法侣,但是他却要吃饭,可是在山中所备的食粮,早吃光了,由于定境越来越深,也不愿离洞他迁。但是洞外连野菜都没有,每天只能喝点山水。最后全身都浮肿起来了。对付“饥饿”,他通常用“入定”来解决,末了,终于不能再让全身空乏下去了。便试着出洞,到处寻觅山野植物果腹。
  △直到有一天,见到一群猴子在远处树下,玩耍,它们手中拿着一粒粒果子往嘴里放。好像吃得津津有味。“猴子能吃,我为何不能吃呢?”想到这里,不禁笑了。他便走到树下检起落在地上不知名的果子吃起来。猴子们见到有人加入它们,很讶异,彼此交头接耳一番,就喳喳叫起来,过了一会,看到老和尚手中的果子完了,都纷纷上树采果子,送给他吃……。
  △这种果子转为食物以后,精神竟然焕发了起来。而那些猴子,也成了他的朋友,常常上树采果子,去供养这位有道的和尚。
  可是永远吃果子,到了冬天又怎么解决呢,果子会落光啊。有一回,他从附近山边挖出一块大树薯,有五六斤重,非常珍惜它。每一餐只吃一小片,然后把它“埋入地下”,再回来活埋“定中”。一上座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第二天又重新开始,再去把“树薯”挖起,再削一小片入腹,就这样挖挖吃吃,一块大树薯(反正没名字,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吃了好几年。那块树薯不死也不老。
  从此,他断绝人间烟火。后来成为台湾的“水果师”,这是最初的因地。
  △有一天,他正在洞中打坐,山后不远忽然传来一阵惊叫。他慌忙出洞察看一下,哇噻!原来是几个打柴的野老,站在山上指着山路下方几只老虎嚷嚷。他告诉那群柴夫,不要害怕,要他们下来。但是他们不敢下来,但也不再叫了,全瞪着眼看他——“老和尚怎么不怕虎呢?”他们全那样惊魂散胆地看着他。他恍然大悟,原来老虎竟在他的面前,他不怕,但是如何叫那群野老也不怕呢?
  他转头对老虎说:“你看你们前生造孽,瞋心太重,生得这付凶相,怕死人!快走吧!去!”他这么一赶,几只老虎若有所悟地走了,柴夫们下山之后,把他们的经过传过泉州城。他从此又增加了一个“伏虎和尚”的诨号。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四十八岁——五十三岁]
  修道山中,不免经常与柴夫、猎户为邻。他们在路上相遇总会打一声招呼,问一个好。但是有一段时间,柴夫们很久没有见到他,很奇怪,有个柴夫就攀山翻岩,到他山洞来探视。
  进入洞中一看,他正在闭目静坐,没有打扰,便悄悄地走了。过几天,又不见他的踪迹,这个人再去洞中瞧瞧,他还原封不动坐在那里,感觉不对,就下山到承天寺去报告转尘老和尚,此时他们都已知道他是承天寺入山的禅和子了。
  老和尚就说:“他在入定!”也没有表示什么,柴夫没头没脑,便走了。当然,他们不相信一个人能不吃不睡多少天而不死。大家一肚子狐疑,又跑到山上洞中,叫他,他不应,摸摸鼻孔,没气了。死了?有人匆忙奔向承天寺报信,到这时,延时费日,已有三个多月时间了。转尘老和尚这才深怕他真的死了,但又不敢断定他是否还中定中,为了安全,一面派人上山准备木柴,为他火葬,同时与当时在“永春弘法”的弘一大师连络。弘一大师接信后,即刻托人带人阻止火化,候他来看过再定。[案:弘一大蚰在民国二十八年以前未到过永春,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他第一次人永春篷壶山中普济寺静修,到二十九年十月九日离开永春,弘公在永春住了五百七十二天,并未离开永春。等弘公出山,住在晋江檀林乡福林寺,体力很差,世缘将近,到民国三十年十一月曾至泉州,直到三十一年九月四日圆寂,似乎没有这段记录。因为弘公身体不好,不知在时间上那一个记错,据估计,可能是弘一大师年谱等资料未收,此事可供查证的,有星加坡广义法师与菲律宾传贯法师、圆拙法师,当时均在泉州。]
  弘一大师回泉州后,到承天寺与转尘老和尚上山,到洞中一看,他仍在定中,安祥静穆,弘公赞欢地说:“他的定力,虽古来大德亦少有!”便在他的耳边弹指三下,然后与转尘老和尚走出洞外,一同顺山右右级上登瑞藏岩——广钦老和尚的法师,宏仁老和尚的茅篷去了;宏老与广钦和尚相约在山中苦修,一在山后岩中念佛,一在山前洞中参禅。
  弘一大师一行到了瑞藏岩,尚未暇寒暄,他已在洞中出定,来到后山向弘公及转老、宏仁老顶礼候安了。
  这一定一百二十天的公案,惊动了泉州一带的佛门。从此次久定之后,更加努力向上参究,只到有个入处。这位乡野比丘穴居荒山十三个年头。
  在山中修道生活,几乎与一切物器绝缘。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五十四岁]
  在古洞修道过程中,经过那次四个月的入定之后,对生死公案已一切明了,此时居山也是多馀,于是在这年夏初下山,回到老庙~承天寺。~~一个衣衫褴褛、篷首垢面的山野僧,顿然落足红法佛寺,引起一阵骚动。
  白天,他依然劳动作活,为常住分劳解优,晚间冥钟苍鸣以后,便在大殿门内左侧入座,如一尊古罗汉,盎然再来。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五十五岁]
  这一年端午节的第二天,永春的林觉非居士到承天寺来,他与广老是初识。他到承天寺是要去台湾,顺便来承天地动态访名刹的,因此得缘拜识老和尚。广老告诉他说:“你到台湾,务必要来信呢!台湾佛教受到日本住寺娶妻生子的影响,已经僧俗不分了。~我与台湾有缘,也要到台湾兴建道场。……”林居士当下应允到台湾后即刻来信连络。林在泉州住了十多天,也就在这归依了广钦老和尚,并且发心终身护法。

    这年六月七日,林居士来寺向他辞行,打点赴台。临分别时,师说:“林居士啊!这次万一你走不成,要再来晤谈呀!”

  林心里想,怎么会不能成行呢?也没有在意;等到他上船后,刚出海便遭到了台风,只好再转回泉州。林居士一下船,便直扑承天寺;此时广老正站在大殿外平台上相候,林见到广老,便说:“师父,我果真又回来啦!”
  “是嘛!我想你会再回来的!”说罢哈哈大笑。
  由于林居士急于到台湾,第二天告诉广老:“师父!我心急如箭,不知那天才走得成呢?”
  “——如果二十号晚间上船,二十一号出海,二十二号就到台湾了!”
  到二十日中午,林居士果然得到船务公司的通知,当天晚上可以上船,因此他又到承天寺向师父辞行。
  林觉非居士(现仍住台北三张犂,已七十五岁左右)到达台湾之后,便捎信与广老连络,直到次年,在林的安排下,广老也到了台湾。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五十六岁——六十一岁]
  这一年六月(农历五月十五日下午)中,广钦老和尚与原籍基隆市的普观法师(已圆寂,原基隆佛教讲堂住持,笔者见过),连袂由厦门乘英轮到达台湾基隆。初到台湾,他住在新店空军公墓下面一间日式平房里。同时计划着建立一所道场。
  三十七年春,在新店街后面石壁上,开凿一间小寺,定名“广明岩”。
  又过了一年,该是三十八年初,他又在台北万华八甲町(今西宁南路尾一带),兼理一个道场,便是法华寺,日本人已走光了。广老受到信徒的支持,有一天,到法华寺挂单;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座寺院“不干净”。日本僧遗留的法华寺,四周颓墙断壁,寺内还有防空洞,杂草丛生,状颇萧条。
  广老初挂单的那个晚上,他的皈依弟子,现在板桥的江启超居士问他:“师父!听说这个寺里有日本鬼魂扰人啦,不是闹着玩的,师父小心点啊!”
  “阿超,你不必躭心,师父阳冥两渡,没关系啦,鬼和人是一样的嘛!”
  “师父!我们今晚可没人来陪你老人家呢。”
  “免!留师父一个人清静。这里草本很多,正合我的下怀啦。”
  俗家弟子们都走了。留下广老和尚一个人坐在法华寺那个高高的大殿内一侧。
  也许那些年轻人已知道广老在泉州那一段奇怪的事迹。
  第二天清早很多人就来看新闻了。江启超居士,从板桥赶来,一头札进大殿,一看师父意兴消闲地坐在那儿,就说:“昨晚过得好吧?——有鬼无?”
  “有。”师父笑着说:“起先他们出现很多白骨堆成的山丘,师父就告诉他们,不要一总来。只来一位代表就好。话刚说完,就有代表来了。~~一个没头、没手、没脚的冬瓜状死尸体摇过来了。”
  “同时,看到它穿着黑白相间花纹长袍,彷佛出家人的长衫,腰上围一条黑色的腰带,两只‘脚边’,飘着两条人字形的黑带。——是空手道什么的招式吧!
  “那时,我就去告诉那个鬼魂代表说:‘——师父已知道你们的甘苦啦。明天起,我就吩咐弟子在这里建法会超度你们,一个月一回。你照这番话去转告他们。要多念阿弥陀佛,求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
  “就这样,那个亡魂代表就隐没了。”
  不知道是不是一群顽皮的徒弟考试师父的工力。这一天白天,广钦老和尚交代他们弟子在寺四周找有没有日本人遗物?果不出其然,大殿后面一个防空洞内找出很多箱日本人的骨灰。随后他们为这些骨灰建一座临时性砖造海会塔,收容起来,又为那群亡魂念经烧香超度一番。
  这是三十八年上半年,广老在这里,所建的一座来台后除广明岩之外初步安住的道场。后来每次法会什么的,都有两百多人参加。
  现在的西宁南路近桂林路口,法华寺大殿还没有改建,依然是老样子,但是大殿左右,全是违章建筑。而当年四周的荒凉景色,已被高楼大厦与市声所代替。
  到这年十月间,广老在广明岩的庭中,与弟子谈话,看到岩下不远有一位仪表不俗的青年比丘,带着六七个在家女弟子向上走,要到岩上借用这个小道场说法。广老忽然对身边的江居士说:“那位法师有一点危险!……”江居士倒看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是两年过后,大家已经证实,这位青年法师因到日本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而就此不归,在异邦还俗落籍了。
  三十九年,广老仍在广明岩改建的“广明寺”,同时又在同地建“广照寺”,但规模都很小。
  到民国四十年,他在附近石壁上,施工雕刻阿弥陀佛像(现在凡经台北市罗斯福路到新店去,向左侧山边看,那尊佛像便是),但是在广老手上,佛像还剩下最后面部工程,他却离开了新店。(到四十一年,此一圣像在皈依弟子李文启居士手上完成。)
  广老离开新店,是四十年冬,目的又想隐居,这次找的地方是土城乡成福山上,发现一个深广各有两丈多的日月洞。因为洞口向东,晨夕初升的太阳和月亮,都从这里照进来,因此命名。他初进洞之日,有一股泉水从洞中石缝涌出,沿山流下,他但自建一个小池蓄水,供日常饮用。
  这年春天,他扩大了日月洞范围,在洞前建造木屋,供地藏菩萨和一间厨房。又在上方建茅篷,与当时的出家弟子传波、传意、传觉同住。

  [民国四十二年,公元一九五三年,六十二岁~~六十九岁]
  在山顶又建一茅篷自住。
  偶有一天深夜,一条大蛇游到座前,师为此蛇授三皈依。后来,山下邻长的儿子,在路边草丛看到一条大蛇,要用棍子打死,师在山上听到喧嚷声,急下山来告诉他们:“这条大蟒蛇已皈依三宝了,不要杀害啊。”大家才散去。
  在民国四十二年,台湾各地,甚至佛教界,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个道行高深的老僧。
  在日月洞,住到民国四十四年春天。这一段时间,板桥的女弟子在土城(现在承天寺)半山买了一块地,供养广老。这座山,俗名“火山”,原是一片竹木。广老由小路走入林内,砍了一些竹子,削成三尺长,用铁丝捆好,造成筏状,离地两三尺高,把它架在竹根上,他便在竹筏上长时打坐。后来又辟地搭瓦舍一间,供佛像,另建草棚,作为馀舍。
  四十五年,师回新店广照寺,到四十七年底,再回土城火山。
  到民国四十九年,在火山坡建造大殿(原名三圣殿,现该大殿已改建成新殿,已于去年落成),从此,命此道场为“承天寺”,以纪念他的祖寺——泉州承天寺。并将火山,改名“清源山”,用怀自己修道十三年的泉州北郊清源山。

  [民国五十年,公元一九六一年·七十岁——七十四岁]
  这一年,继续在寺兴建屋舍。
  五十一年扩建旧殿~三圣殿。
  五十三年,受林觉非、江启超等信众之约,远赴花莲、台中一带宏教。并在台中清水山上南寮兴建“广龙寺”。因为几个月没有回山,承天寺的监院(当家和尚)藉口已“三请方丈回寺而不归”,便将寺中所有存款按职务等级瓜分,各自分飞。
  这一年底,广老和尚回家承天寺,又重整旧业,建造山门、方丈室。
  根据广钦老和尚的修道行径,由他的弟子透露,他在日月洞及承天寺大约十年之间,有三次长时间的“入走”纪录,可能每次入于三昧都在一周以上。众口相传,加上老和尚人不食熟食,每天一个小蕃匣,又不倒单,而且经常坐在林中露修道,他的特立异行,才惊动遐迩。而皈依他的各届人士,多如过江之节,络释于承天寺山道,拜山的出家人和大专学生,男女弟子,无一日无之。
  老和尚,本性本讷,又不会讲经说法,也不为人念经,他只是身教,以及机锋式的契机开示,已使国内朝野,对他的禅定以及“先见之明”,深感惊异了。因此,来请求一言以定吉凶、终生、行止的信男信女,比丘、比丘尼就不知多少了。
  事实上,老和尚的一言惊醒梦中人的棒喝,是罄竹难书的。

  [民国五十五年,公元一九六六年,七十五岁——九十岁]
  从民国五十五年到民国七十年,老和尚在色身上已进入老境,也就决定不了下山了。这个道场也日益扩建而唐皇宏伟了。
  从三圣殿改建目前已完工的大殿、祖堂、弥陀殿,都是焕然一新。其实,老和尚他根本不管事,他只管接受新旧两代的“问难”。运动员也经常打佛七。
  这十五六年生活,老和尚很平静,山上经常有大批海内外,佛教各色人等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请益。
  我们不要小看这位没读过书,“没有文化”的念佛禅和子,他的言行除了“秘行难知”那一部份以外,在整个佛家思想的解释上,是无懈可击、而且是高人一着的。有许多高级知识份子、佛教知名高僧也要拜倒座下的。——这就是一个悟道者在人生荒地上开辟的新境界。他在世俗的世界里,已没有障碍。
  下面有几条记录,可供人们反省:

  △他的寺里,被徒弟席卷财物,留下空屋而去。广老一笑了之。但在俗人而言,(1)是告状追查法办。(2)是证明那个“悟道”的老和尚无能,留不住一个和尚徒弟,从此对他失去信仰心。对那个逃走的和尚(当然还俗),老和尚怎么说:“——好人要变,坏人也要变。我应该惭愧,德能不足,无法感化他们改变气质,又何必怨他。我们不该以瞋恨对瞋恨!”
  △有一个禅学著于世的高级知识份子,自诩境界很高,到山上来“印证”一番。
  一清早,闯进老和尚禅房,不发一言,扑通坐将下来。老和尚微微掀开眼帘一看,又垂下眉帘,默默无言。过了很久。那教授级禅者说:“老和尚!你看我这是第几禅?”
  “我看不出来。”
  “听说你禅定工夫很高~我已到四禅,您为何看不出来?”
  “我三餐饭后,无暇。”和尚说,然后伸手拿过一团卫生红,嘴巴转动了几下。转头问:“它跟我讲话,你注意到没有?”
  听者摸不着天际,铩羽而退。

  △一位留居海外的法师来访:
  “我在国外每次遇到台风、地震,经我主法祈求以后,地震和台风都会转向、消失了。”
  老和尚说:“我不能。”
  越年,又来访:
  “老和尚!我现在什么(灵验)都没有了。”
  “我每天吃饭、睡觉、散步。”老和尚说。
  那位法师要走时,说:“请老和尚到海外来普照普照。”
  “你到我就到。”老和尚说。
  那位法师以为老和尚要暗示神通。不见老和尚来,非常纳闷。
  再来时,问:“您不是说我到你就到么?怎么许久不见你来呢?”
  “~你来了,把我的话带回去,我已经到了,又何必执着身相?”老和尚说。

  △一位坐关很多年的莲宗法师来访:
  “~我修三昧多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和尚开示。”
  “你已修三昧几十年,应该你为我开示。”老和尚说:“我未修三昧,无法言说。”
  法师又说:“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年如何?”
  “我们闭关,不和百心闭,还是身闭?若是心闭,这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若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净闭六根,修心不是入地狱。……”
  法师郝然,不知其所。

  △老和尚平常教导人,非常干净利落。
  有人问:“如何念佛?”
  老和尚有一喻:
  “——你们看,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有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什么?它在和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为自己的小虫,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道,要学螟蛉,专心一志,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日日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日后工夫深处,自然成佛。”
  又问:
  “念佛,心如散乱,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入六字佛号就对了!”
  又问:“您看带业可以往生吗?”
  答:“带业不能往生。古德所言‘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心愿往生极生极乐世界,临终时,如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如念力大于业力,就决定往生。”

  △老和尚平常示人:
  “学佛践道,初出家者,应该先修一段苦行,也即是应该粗花淡饭,躬身劳动,不论是挑水、搬砖、种菜、洗柴、烧水……都自己来,作苦工,智慧就容易开显。初入门者,要把心安住,最好一心念阿弥陀佛。”
  “难道做苦工就是修苦行吗?”
  “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

  [民国七十一年,公元一九八二年,九十一岁]
  最近两三年老和尚常常跟弟子们说:
  “我这壳子要破了,住不得了,要走了。……”
  弟子们说:“师父,你走不得。你一走,我们就没人疼了。”
  老和尚在两三年前现了一次“病相”,彷佛“要走”的样子,又咳嗽,又哼哼的。
  弟子们说:“师父,我们大殿还没盖起来,你就要起,也未免——”
  “好啦!等大殿盖好我再走啦!……”
  于是承天寺那座大殿盖了好几年,总是盖不好。老和尚也就没有走。但是大殿在去年秋天终于盖起来了。弟子又慌了,于是又献计,再盖一座“讲堂”,五层一千坪的;后年再筹备比丘大戒,反正拖着老和尚不让他走。

  [民国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九十二岁]
  这一年,仍住锡台湾省台北县土城乡承天寺,同时准备兴建“讲堂”一栋。
  八月十四日上午,作者有缘与颜宗养居士乘车同赴承天寺拜谒这位当代高僧,并与他合拍照片多帧。我握着好柔软的一双苍老的手,好慈切、好温暖。因为我不会台语,老和尚不说国语,我心中没有问题,他也不答疑难。我看到他时,彷佛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在寺中午斋后,我们下山回台北。

  [民国七十三年,公元一九八四年·九十三岁]
  今年老和尚是九十三岁,看来彷佛像一尊风干了的罗汉像,终日坐在特制的大座椅上,也像一株古松,每天为拜山者说法,与参访者寒暄。
  同年,受到侍者传闻比丘尼的恳请,于三月间迳赴高雄县六龟乡宝来村,驻锡正在动工的“妙通寺”。
  此后,便常驻妙通寺,很少到土城承天寺来。
  这一年中,妙通寺工程进展顺利而迅速,规模也相当宏伟。但是因为是位处于“山林”的佛寺,没有都市的繁华,只有假日才有许多仰慕的信徒,到这里来参访高僧。
  老和尚有一项心愿,就是当“妙通寺”落成之后,准备在这里传授一次“三坛大戒”,戒期圆满之后,他便要拍拍世间的灰尘,悄悄地走了!可是他没有对任何人明白地宣布;但是许多弟子却有“预感”。

  [民国七十四年·公元一九八五年·九十四岁]
  占地十甲以上妙通寺工程,建筑物部份——包括大殿、寮房、山门,都一一完工了。环境也整理得井然有序了。寺里的住持由传闻法师担任,老和尚只是静静地等待“世缘”一一地清了。
  在这一年七月间,妙通寺已奉老和尚命,草拟一份“传戒通启”,发到佛教界各杂志期刊。
  传戒的时间是:
  出家戒:国历十一月十三日(农历十月二日)开堂,国历十二月十四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日)圆满,共三十二天。
  在家戒:国历十二月八日(农历十月二十七日)开堂,国历十二月十四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日)圆满,共计七天。
  得戒和尚是广钦长老。
  说戒和尚是白对长老。
  羯摩和尚是道源长老。
  教授和尚是演培法师。
  开堂和尚是净心法师。
  ***
  当戒坛启事发出之后,海内外佛教徒纷纷报名传戒,包括出家和在家两众“求戒弟子”达二千五百人。是台湾近三十年来最盛大的一次“法事”。
  戒期圆满之后,全体戒弟子又在高雄市托钵一天,所得功德金台币一百馀万元,全部用以救济苦难同胞。

  [民国七十五年·公元一九八六年·九十五岁]
  戒期圆满了,老和尚彷佛世间尘缘与法缘俱了。便于二月四日(农历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台北土城承天寺,当天信徒蜂拥而来。
  二十九日,老和尚不再接见信众。
  三十日出现病容,拒绝饮食、医药。同时嘱咐弟子助念佛号,表示要“往生西方世界”。但经全寺弟子请求,再延期住世。
  老和尚便于二月九日(农历七十五年正月初一日),由传闻师等侍奉,专车返回高雄县六龟妙通寺。
  二月十日(农历正月初二日),老和尚气息渐渐微弱。到二月十一日(初三日),体力竟然大见恢复,并且自行走动。午后又招呼徒众,并敲打木□教导念佛声凋,俟后与大家随缘谈话,自由自在,若无其事。
  二月十二日(初四日)唤侍者(妙通寺住持)传闻比丘尼,命传闻师伫立大殿前,面向太阳注目。传闻师遵照行事,但莫明所以,历二小时。
  此时老和尚表情严肃地交代传闻师:“——以后领众修行,当如今天面对太阳,一路走几光明大道,不可稍有偏失。”
  开示过后,又恢复往日慈悲的模样,一无异状,彷佛健康如常。
  二月十三日(初五日),老和尚饮下四杯牛乳,全寺弟子非常高兴,以为师父已恢复饮食,必然是继续在“世间”住下去了。
  当时传闻师因念老和尚身体酸痛,乘他老身体恢复之际,便悄悄地离寺,迳去高雄购买较舒适的躺椅,以供老和尚使用。另外两位随身弟子传净、传缘二位比丘尼,也因为山间早晚清寒,离寺到台中取自用衣物。
  但其他人等仍在寺中念佛。
  老和尚随身弟子离去之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告诉大家说:“——没来也没去,来去么没歹事!”便寂然而逝。当时是中华民国七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农历正月五日)下午二时三十分。圆寂于平日坐禅的大坐椅上。
  老和尚圆定之后,消息一经传出,全台湾佛教界,震惊万分,全省各地信众万馀人,星夜赶到妙通寺来瞻仰遗容,并念佛回向。
  此后,便于二月二十八日(农历元月二十日)礼请水里莲因寺忏云法师代老和尚封龛。
  三月六日(农历元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时在妙通寺举行“告别式”(传供人典);参加最后一次“送别”达数万人,使这一座小小的山地宝来村,途为之塞。车辆绵延六七公里之长。
  当时为老和尚“举火”的是八十二高龄的中国佛教会长白圣长老,茶毘之后,到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七日清晨检拾舍利时,得各色晶莹舍利如珠如豆的大型一百二十馀粒,小舍利及舍利花达数千粒。
  有许多在家弟子,为了想为师父留下点纪念,便在火化炉内外,随后摸索,有很多人都检到不少小小的舍利子。
  这一代高僧、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没有讲过一天经的佛门大德,就此了却尘缘,并曾预言,再来乘愿,应化地点,是中国的广西。
  “——来日再见吧!善良的人们!……”

  [原文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二日完稿。民国七十二年长以下直到圆寂,于民国七十五年七月七日增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当代佛门人物 二十、李雪卢老师山水图
下一篇:当代佛门人物 十八、无名比丘尼随访录

 当代佛门人物 前记 当代佛门人物 一、当代佛教思想家印顺大师
 当代佛门人物 二、会性法师与大藏会阅 当代佛门人物 三、莲因寺亲闻记
 当代佛门人物 四、宣化长老西来记 当代佛门人物 五、煮云法师与佛七道场
 当代佛门人物 六、竺摩上人南天记 当代佛门人物 七、光华遍大千——龙潭常照禅师栖隐记
 当代佛门人物 八、出家生涯六十年 当代佛门人物 九、圣严法师学记
 当代佛门人物 十、不变随缘一衲僧——悟明上人云水记 当代佛门人物 十一、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
 当代佛门人物 十二、岁月悠悠六十年 当代佛门人物 十三、默如长老自叙传
 当代佛门人物 十四、演培法师自叙传 当代佛门人物 十五、普净上师行愿年表
 当代佛门人物 十六、六六幻痕尘影 当代佛门人物 十七、瑞今上人南传记
 当代佛门人物 十八、无名比丘尼随访录 当代佛门人物 二十、李雪卢老师山水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