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无量寿经 第十三课
 
[无量寿经广释] [点击:3107]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十三课

思考题

1.复述并解释闻名富贵愿。

2.解释“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福慧二庄严,乃能成正觉。”

3.复述并解释增上善根愿。

4.解释“若人无善根,不得闻是音,曾供无量佛,今得闻佛名。”

5.复述并解释得三摩地愿。

6.复述并解释随愿闻法愿。

7.复述并解释闻名不退愿。

8.复述并解释闻名得忍愿。

9.请解释三忍。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四十三、闻名富贵愿:

若我成佛,余佛土中有诸菩萨闻我名已,寿终之后若不得生豪贵家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其它佛刹中有菩萨听闻我的名号,寿终后将转生于富贵之家,如果不能生于富贵之家,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根据这条发愿,如果有人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命终之后都将转生于富贵之家。其实不仅阿弥陀佛的名号,其它佛号也有同样的作用。《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中说:“若人持佛名,世世所生处,常生富贵家,丈夫相具足。”意思是,如果有人受持此经中所说的十二位如来的名号[1],生生世世将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具足大丈夫相。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听闻佛陀的名号以外,我觉得对佛陀具有虔诚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点信心都没有,虽然听闻佛号功德非常大,但到底能不能生生世世转于富贵之家还需要分析。

其实人的出身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是富贵子弟,那他说话、做事的分量和其它人完全不同。相反,如果一个人出身于下劣之家,那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较困难,他的所作所为很难得到别人认可,即使出家或者做有意义的善事,人们也会对他持鄙视的看法。

佛经中记载:优波离尊者出身于卑劣种姓,有一次五百个释迦族子弟出家,佛陀让他们一一顶礼僧众。当顶礼到优波离时,五百释迦族人觉得:我们出身于高贵的刹帝利种姓,而优波离出身于低劣的首陀罗种姓,为什么我们要向他顶礼呢?于是他们不肯顶礼优波离。佛陀说:“在我的教法中,种姓和地位不重要,唯有戒律最重要,优波离先于你们出家,相续中有出家的戒体,所以你们必须向他顶礼。”佛陀这样说了后,他们才不情愿地向优波离顶礼。

所以,在世间高贵者和低贱者的确有很大差别。如果我是一个国王,那只要说一两句话,全国上下的人都会接受;如果我的种姓特别下劣,除非我有非常超胜的功德,一般人们都不会认可我说的话。

对修行人来说,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拥有地位、名声当然不重要,但如果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人还是需要地位、名声的。有了地位和名声,饶益众生会非常方便,只要自己说一句话,许多人都会把它当作如意宝;如果没有地位和名声,即使自己讲的教言再殊胜,别人也不一定认可。

阿弥陀佛的这条发愿也隐含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修行人应该同时具足福德和智慧。福慧二资圆满非常重要。佛经中说,没有福德仅仅希求智慧,没有智慧仅仅希求福德,这二者都是不合理的。所以大家既要学习中观、因明、大圆满等甚深的智慧法门,也要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

今年我们以修五加行为主,所以我没有传讲比较深的法,但以后还是准备传讲一些深法,否则,每天给有些年轻人讲一些基本的佛理,他们不一定会满足。当然,在学习这些深法的同时,各位也不要忘了积累福德资粮。不要像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只重视学习知识,轻视积累福德资粮。

《莲宗宝鉴》中说:“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福慧二庄严,乃能成正觉。”这个教言很有道理。如果光修福德不修智慧,每天只是做一些布施、供养,将来有可能成为挂满璎珞的大象,虽然满身璎珞很庄严,可是大象本身却很愚笨。(个别没有闻思能力的道友就是这样,他们一听到做世俗善法就特别热心,天天热衷于供花、供香等善法。)如果光修智慧不修福德,纵然获得阿罗汉果位,得到的供养也很微薄。按说阿罗汉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已经断除了我执,远离了一切烦恼,可是如果以前没有修福报,生活也会很贫穷。只有福慧二资同时圆满,才能成就无上正等觉的果位。

在世间,福慧不均的现象非常多。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些法师虽然智慧很不错,但是天天没有钱用,甚至出门连路费都没有。有些居士虽然很有钱,如果要他们做功德,随时可以拿出很多钱来,可是一点智慧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福慧平等圆满很重要。

如果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不仅未来生生世世不会转于贫穷之家,甚至今生就能很快脱离贫穷。现在我们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因此有些贫穷的佛友已经有了转变命运的机会。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有一则公案:波斯匿王的王妃胜鬘夫人(也叫末利夫人)以前是一个贫穷的婢女,有一次她看到佛陀托钵化缘,内心生起极大的信心,于是将自己的饮食供养佛陀,并发愿:愿我舍弃奴婢之身,永离贫苦,获大富贵!后来她在一个花园里采花时,正值波斯匿王打猎归来,胜鬘非常善巧地承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对她产生了欢喜心,便把她带回王宫并封为第一夫人。

依靠佛陀的加持,在短暂的时间里胜鬘的命运就完全改变了。所以,当我们遇到殊胜的福田时,如果能够好好供养、祈祷,即生的一切痛苦都能遣除,而且以后不管转生到什么地方都会成为具足福报之人,再不需要仰求别人。

佛陀的金刚语永远不会欺骗我们,因此,如果有人想生生世世拥有财富圆满、相貌端严、地位高贵等世间的圆满,就应该虔诚祈祷阿弥陀佛。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否则,单单依靠自己的努力,想拥有这些圆满是很困难的。在短暂的人生里,有些人即使拼命赚到了一些钱,可是最后钱财还是会留在人间,一分一厘也带不走,也许后世还会成为一贫如洗的穷光蛋。

现在政府非常关心民生问题,一直提倡建设小康社会,其实我觉得要永远解决贫困问题,就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要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今后大家要尽量在别人耳边念诵佛号,这样他们生生世世都能财富圆满,无勤具足世间的荣华富贵。

我们要认识到:一方面佛陀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一方面自己有一颗清净的心,当内外两方面的因缘具足之后,就能积累广大的资粮,有了足够的资粮,福报就会现前。凡事有因必有果,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对于阿弥陀佛的大愿,大家首先要有虔诚的信心和正确的见解,之后要以这样的信心和见解持诵佛号。在持诵佛号的同时,还要观想阿弥陀佛因地发愿的经历,并思维这些发愿的内容。这样的话,以不可思议的缘起力,很多人的生活应该有好转的机会。

现在有些老板买一块地皮搞房地产,结果一夜之间暴富,完全脱离了原来的窘况,从此以后得意洋洋地过着奢侈的生活。既然依靠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些人都能现前世间的福报,那么依靠佛陀的愿力和自己的信心,转变自己的命运肯定没有问题。

要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关键是要对佛陀的发愿有清净的信心。如果偶尔产生一些怀疑和邪念,一方面要马上忏悔,一方面要通过跟有智慧的人辩论来遣除怀疑和邪念。如果你道理上辩不过对方,再不跟随对方就是愚者了。因明中讲得很清楚,如果无法从道理上辩过对方,那只有跟随对方的观点,这才是智者的选择,否则就是愚蠢之人。

四十四、增上善根愿:

若我成佛,余佛剎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若不应时修菩萨行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具诸善根,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其它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听闻我的名号后,当时就能行持广大的菩萨行,生起清净心欢喜心,获得平等住(即安住诸法实相),具足一切善根,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这条发愿的内容很重要。虽然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善根,但是如果没有苏醒种性和善根,还是会长久漂泊于轮回中。就像种子虽然埋在地下,但是如果没有通过灌溉使之发芽,就不可能开花、结果一样。所以,众生很需要依靠听闻佛号来苏醒种性和善根。

有些人虽然也在修持善法,可是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时间一长善根就慢慢退失了,连保持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迅速增上了。其实,学佛的人应该迅速增上自己的善根。学生在读书时,如果成绩一直没有进步,反而不断下降,老师肯定会批评他;同样,如果学佛的人善根一直没有增上,反而不断退失,也会遭到诸佛菩萨的呵斥。

很多学佛的人刚开始都有一种热心,可是时间久了就分出差别了:有些人的善根逐渐没有了;有些人的善根则不断增长;还有些人以菩提心、无我智慧摄持,令自己的善根高速增长。大家应该成为后两种人,想方设法令相续中的善根日益增上。

《净土论》中说:若常念佛闻法,则能不生恶念、善根增上,此人常见佛陀,临终能得佛接引。我们确实需要增长善根,也需要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诸位一定要以虔诚的信心祈祷上师三宝,这样上师三宝的加持才能融入自心,才能增上自己的善根。(在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时,一个人的表情也会有所改变。我在讲《金刚七句祈祷文释》时说过,如果猛厉祈祷莲师后有强烈的感受,这说明莲师的加持融入了自身。)

从表面上看,世间的歌曲和出世间的佛号都是一种声音,好像没什么太大差别。如果要在二者中做一个选择,有些人不一定选择听佛号,他们可能愿意听乱七八糟的世间歌曲。但实际上,歌曲和佛号的差别太大了,它们能在人的相续中熏入不同的种子,就像庄稼的种子跟杂草的种子一样,以后所产生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在这方面,大家要有辨别的智慧。

《圣大解脱经》中说:“若人无善根,不得闻是音,曾供无量佛,今得闻佛名。”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厚的善根,那他根本听不到佛号,只有往昔曾经供养无量恒河沙数佛陀,如今才有机会听到佛陀的名号。大家应该记住这个教证,以后听到佛号时应该有欢喜心。

这个世间有佛号的声音,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福分。如果在十字路口放一个念佛机,让很多人听到念佛的声音,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意义。在汉地某些寺院或者旅游景点,个别有心人经常放佛号和佛乐,很多游客虽然没有信心,但听到后也在阿赖耶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

作为学佛的人,大家应该以各种方法令善根不断增上,这样自己的解脱才有希望。否则,今年是一年级水平,明年还是一年级水平,永远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增上善根的具体方法很多,有时候可以念佛,有时候可以诵经,有时候可以修加行,有时候可以观想。法王如意宝说过,众生的根机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念经,每天拿着厚厚的经书念;有人对辩论有兴趣;有人对发心有兴趣。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包括意乐、福报及能力)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令相续中的善根不断增上,这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才是有利的。如果我们什么善法都不愿意做,前途肯定是漆黑一片。这个道理就像世间的学生一样,如果一个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学习,天天干坏事,以后很可能变成囚犯,甚至连生活都成问题。(从有些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基本上也看得出他们将来是快乐还是痛苦。)当然在座很多人都不错,对行持善法特别有意乐,如果大家能以各种方便让善根不断增上,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有困难。

四十五、得三摩地愿:

若我成佛,他方菩萨闻我名已,皆得平等三摩地门[2],住是定中常供无量无等诸佛,乃至菩提终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萨听闻我的名号后,都能获得平等三摩地,安住于这种禅定中经常供养无量无数如来,乃至菩提终不退转,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此处说“乃至菩提终不退转”,我希望道友们行持善法时也要有长远心。现在有些人在一个上师那里得一点法,然后信心退了,到另一个上师那里住几天,然后信心又退了,这就是凡夫人的可怜之处。当然,每个人的因缘不同,米拉日巴刚开始在绒敦拉嘎上师那里听大圆满没有证悟,后来在玛尔巴上师那里依靠大手印证悟了,现在也许有这种人。可是有些人舍弃的绒敦拉嘎那样的上师也太多了,今天到这个道场听听课,明天到那个地方修修法。我经常称这种人为“新闻记者”,他们所有的道场都采访过,在所有的法师面前都得过法。(不过有些人在某法师面前听了法,还不承认对方是自己的上师,这也是不懂佛法的表现。)其实这样换来换去很不好。我们不敢说生生世世,也不敢说多少万年、多少万劫,但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一心一意学修一个法门,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实际上,每个法门都能让人获得解脱,但如果自己不好好修持,那不管换多少个法门都不会得到利益。

《悲华经》中说,往生极乐世界者会获得遍至三昧,以三昧力常见十方无量诸佛,乃至菩提终不退转。不退转确实非常重要。个别佛教徒现在是这样,十年前是这样,十五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前还是这样,好像性格和修法一直没变过,其实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稳重。不过,可能是因为诸行无常吧,很多人的信心和精进经常变化。

这条发愿中讲到,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后,菩萨会获得平等三摩地,在这种禅定中可以供养十方诸佛,并且供养永远不会退转。现在个别施主不是这样,他们的供养经常退转。以前我遇到过一个施主,他说:“我打算永远供养你们学院,今年先供养一百万,如果我的生意好,明年供养二百万,后年供养三百万,大后年供养四百万,十年后供养一千万。”我当时想:这种话以前也听过,明年他的心肯定会变,不管怎么样,今年供养一百万就可以了。结果我的“授记”比较准,第二年他果然没有消息了。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众生确实需要听闻佛陀的名号,不然承诺过的事情一直变。不过我们也不怪众生,凡夫的特性就是如此,只要他们多少能种一点善根就很不错了。

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讲了很多听闻佛号的功德。到目前为止,在座诸位不止一次听闻佛号,已经听闻很多次佛号了,等这部经讲完,听闻的次数就更多了,所以大家确实很有福报。其实不要说人类,能听闻佛号的恶趣众生也是很有福报的。《华严经》中说:“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就生命的真实意义而言,是成为经常听闻佛号的牦牛,还是成为从来不闻佛号的有钱有势之人?我们宁可选择成为前者。

如今我们有幸遇到佛法、听闻佛号,这个时候也不要忘了与自己有缘的众生。有些道友的家人亲戚由于善根不足、为罪业所障,今生不一定能真正信佛,但我们可以通过在他们耳边念诵佛号令其种下善根。这样,他们来世善根萌发时就能获得平等三摩地,安住于此禅定供养诸佛菩萨,最终自然具足一切福报。

四十六、随愿闻法愿:

若我成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国中菩萨随他们的志愿,想听什么法都能自然听闻,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极乐世界的菩萨听法非常方便,不论小乘、大乘,不论显宗、密宗,不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3],也不论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4],任何法门都能自在听闻。不仅如此,他们也可以在任何佛菩萨面前听法。不管想在东南西北的哪位如来面前听法,甚至想在恒河沙世界以外的某位如来面前听法,都能当下听到。

听闻佛法非常重要,因为解脱的关键是通过闻法懂得佛法的意义,然后以佛法调伏自己的心,断除一切实执。可惜的是,在娑婆世界经常听闻不到佛法。现在大城市里人多得不得了,有些城市动辄有几百万、上千万人,市场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就像一个大蚂蚁窝一样。有时候我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都很害怕:怎么这里有这么多众生?可是,在这么多人当中真正听闻佛法的有多少?几乎没有。

在娑婆世界,首先有闻法意乐的人很少,其次很难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最后寻找具足法相的善知识也很不容易。从汉地的历史看,古代有法显、玄奘等人去印度求法,近代有能海、法尊等人去西藏求法,虽然外出求法的人不少,但真正求得正法的人却不多。当然,不一定所有求到法的人都有历史记载,有些默默无闻的人确实求得了正法,不仅自己获得了解脱,还度化了无量众生。但从总体上看,这样的人为数不多。所以在娑婆世界闻法确实很难,正如《妙法莲华经》所说的那样:“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精进求法,不要得少为足。以前的高僧大德看了成百上千的经论,现在有些人看了一两本书就认为通达一切法门了,这是非常可笑的。

身为末法时代的众生,能够值遇佛法是很不容易的。《佛祖统纪》中说,末法时代人类寿命先减至十岁,然后又增至四十九岁,此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这两部经典先灭,随后其它经典依次灭,最后《无量寿经》再住世一百年后灭。虽然从了义的观点讲,佛陀无有涅槃,佛法也无有灭尽,但是在迷乱众生面前,佛法还是会隐没的。比如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藏地的戒律传承基本上断了。在文革期间,在藏地连一句佛号都听不到,一尊佛像都见不到,一个拿念珠和转经轮的人都没有。当众生的共业成熟时,佛教如意宝也会变成这样。所以大家应该珍惜学佛的因缘。

尤其边地众生很难有学佛的因缘。有些生活在海边的人造恶业特别严重,每天早上吃的是螺蛳鱼虾,中午吃的又是这些,晚上吃的还是这些,三顿饭都离不开杀生;而造善法一点都没有,一辈子连一句佛号都没念过。在座有些道友的亲人也是如此,我们在这里听经闻法,过着行持佛法的生活,而他们日日夜夜造恶业。这些众生确实很可怜,他们既不懂前生后世存在之理,也不懂善恶因果的利害关系,生活处于盲目的状态,跟旁生没有什么差别。在《格言宝藏论》中,对这些世间众生有很多形象的描述。

我们既然有幸遇到了佛法,就不能像这些世间凡愚一样,每个人都应该发愿:依靠阿弥陀佛的名号,愿我生生世世具足世间正见,生生世世不离佛法的光明!如果平时经常这样发愿,解脱就有希望了。

四十七、闻名不退愿:

若我证得无上菩提,余佛剎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证得无上菩提,其它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听闻我的名号后,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皆不退转,如果有退转者,我就不取正觉果位[5]

不仅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发愿往生他的极乐世界,也能于无上菩提道不退转。如《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听闻佛号有极大意义,善根深厚者即生就能获得不退转果位,业力深重者也能在相续中播下不退转的种子[6]。《十住毗婆沙论》云:“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意思是,如果有人想很快获得不退转地,就一定要以恭敬心持诵如来的名号。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也引用许多教证说明,只要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不会从大菩提道中退转。

不退转对于修行人很重要。现在有些人修行进进退退:身体心情好时很有进步,各方面都特别精进,很早就起床用功,甚至自己都觉得:我是不是太精进了,解脱应该没问题了吧?可是过了一两天,身体心情不好时又退步了。其实身体不好还不要紧,心情不好才是最麻烦的。如果心情不好,不管吃药、吃饭、吃水果都不管用,修行状况一直会不妙。

如果有些人修行始终不能进步,我建议他们多祈祷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等佛菩萨。密宗里有金刚橛、马头明王等忿怒本尊,也可以祈祷这些忿怒本尊。只要自己能诚心祈祷,一定会有奇妙的效果——心中的烦恼马上会消失,身上的痛苦也会马上消失,自己会成为闻思修行精进、对弘法利生有用的人才。

祈祷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经常祈祷三宝,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成为好修行人是很困难的。以前法王如意宝去一所寺院传法,寺院方面迎接的人说路很近,可是我们晚上走了好几个小时还没到。法王当时是骑着马去的,刚开始我们扶着法王,后来我们实在太累了,于是那所寺院的两个人就一个在前面牵马、一个在后面扶着法王。那天晚上只有一点月光,后面的人不时提醒前面的人“你要注意啊”,前面的人虽然口中一直说“没问题”,但实际上问题还是挺严重的,他一会儿绊一跤,一会儿摔在地上。凡夫人也是这样,虽然口中说“我一定要精进”、“我一定要努力”,但自己的能力毕竟很微弱,要真正做到精进、努力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经常祈祷三宝,自己的修行才会顺利圆满。也许有些前世的定业在今生一定会成熟,自己再怎么祈祷也无法逆转,但依靠三宝的加持也会重报轻受。

四十八、闻名得忍愿:

若我成佛,余佛国中所有菩萨若闻我名,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将来成佛,其它佛国中的所有菩萨如果听闻我的名号,当下就能获得第一二三忍,并在诸佛法中现证不退转,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如今阿弥陀佛的发愿已经实现了,所以听到其名号的菩萨就能获得三忍。什么是三忍?一是音响忍,《华严经》中说:“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音声忍?闻诸佛所说之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这是一地到三地的境界;二是柔顺忍,《华严经》中说:“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顺忍?谓于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这是四地到七地的境界;三是无生法忍,《华严经》中说:“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也就是说完全通达万法远离四边八戏[7]之理,这是八地到十地的境界。

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后,能够于佛法现证不退转。我们现在根本做不到于佛法不退转:今天境界很不错,可是明天就退了,一点痕迹都不剩;过了两天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境界,不久又以各种因缘退失了。实际上,所有的退转都是凡夫的分别念导致的。净土法门就是一种令人不退转的法门,古来的很多大德都依靠这个法门现前了不退转的果位,所以想不退转的人应该好好修持净土法门。

《法事赞》中说:“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很多凡夫人因为心不稳定,所以在五浊恶世修行很容易退转,如果这些人能一心念佛、祈祷佛,依靠自己的信心力和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将来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时自己的信心、悲心、正见就再也不会退转了。

虽然很多人都害怕退转,可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人退转,从此以后就在人群中过着世俗的生活。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的修行退了,他再也不会跟自己的法师、道友联系,因为他已经没有勇气了,就像花谢了就再没办法开一样。在一些居士团体中,个别人原来修行很不错,后来信心有所退失,从此他们再也不参与居士的团体;在一些出家团体中,个别人原来戒律和见解很清净,后来修行出了一些问题,从此他们远离出家的团体,跟在家人一起生活。总之,在娑婆世界退转的人太多了,而不退转的人则太少了。

一两年的学佛好像谁都可以,但长期的学佛则很少有人能做到。菩提学会的学员经常有一些变动,每当看到新的负责人和学员,我就有这样的感慨:唉,又是一个新面孔,众生的心真的是不稳!当然,有些退出去的人不需要再学习了,他们已经有了阿罗汉和大菩萨的境界,所以可以自由自在地远走高飞了,我们只有在地上看着空中远去的身影随喜了,不过,真有这种境界的人可能不多吧。

希望大家不要离开学佛的团体,也希望大家修行不要退转,这不是什么好事。为什么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一直发愿令众生不退转?就是因为众生很容易退转。所以每个人在这方面都应该小心谨慎。

以上讲完了四十八愿,这些金刚语有极大的加持,道友们今后要经常念诵这些大愿。这样的念诵就是一种殊胜的善法。作为凡夫人,一天二十四小时身语意完全专注于善法很困难,但最起码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行持一些善法。比如,现在我们每天上课时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善法。(这也是集体学习的力量,如果我们每天没有上课,不可能这么多的人一起念《普贤行愿品》。)凡夫人有个毛病:一提到做善事,就认为是一种压力;而不做善事时,在床上靠一靠,说一些无聊话,吃一点东西,十几、二十几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每天都在无意义中度过。因此,希望大家振作起来,在精进行持善法中度过每一天。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此经云:东方去此佛剎有十不可说诸佛剎亿百千微尘等,过诸佛剎有一佛土,名曰解脱主世界。彼世界内有一佛,名曰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随心欲行逍遥在处说法。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诽谤三宝,及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履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而彼佛世界中有菩萨名无比,无障碍王如来授彼菩萨记当得成佛,号豪相日月光明华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毘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剎相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东方复有佛名曰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南方有佛名曰辩才璎珞思念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西方有佛名曰无垢月相王名称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北方有佛名曰华庄严作光明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东南方有佛名曰作灯明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西南方有佛名曰宝上相名称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西北方有佛名曰无畏观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东北方有佛名曰无畏无怯毛孔不竖名称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下方有佛名曰师子奋迅根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上方有佛名曰金光威王相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告弥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称此十二诸佛名号之时,经于十日当修忏悔一切诸罪,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随喜劝请,一切诸佛久住于世,以诸善根回向法界,是时即得灭一切诸罪,得净一切业障,即得具足成就庄严一切佛土,成就具足无畏,复得具足庄严身相,复得具足菩萨眷属围绕,复得具足无量陀罗尼,复得具足无量三昧,复得具足如意佛剎庄严,亦得具足无量善知识,速得成就如上所说不增不减,在于烦恼中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报,亦得财宝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种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属围绕。

[2] 康僧铠译本中是:“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3] 密宗从总体上可分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4] 按宁玛派自宗观点,无上瑜伽部可分为三类: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

[5]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中说,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也能于菩提道不退转。

[6] 即暂时先成熟往昔的罪业,等到感受往昔的异熟果报后,才能获得不退转果位。

[7] 四边: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八戏:生、灭、常、断、一、异、来、去。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无量寿经 第十二课
下一篇:无量寿经 第十四课

 观无量寿经 解题 无量寿经 解题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八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七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六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五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三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二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一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课 无量寿经 第十九课
 无量寿经 第十八课 无量寿经 第十七课
 无量寿经 第十六课 无量寿经 第十五课
 无量寿经 第十四课 无量寿经 第十二课
 无量寿经 第十一课 无量寿经 第十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