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六课
 
[无量寿经广释] [点击:2736]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二十六课

思考题

1.解释“一心恭敬信,出世胜导师,无量百千劫,不堕诸恶道。”

2.本经中阿难和弥勒菩萨的出场次序有何密义?

3.以何因缘极乐世界有胎生者和化生者?

4.请复述极乐世界胎生者的比喻。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无量寿经》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今后弘扬净土法门时一定要讲这部经典,在净土宗的各个经典中,我觉得《阿弥陀经》、《观经》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太略了,如果想让人们全面地了解净土宗的教义,最好是讲《无量寿经》。在讲《无量寿经》时,最好是依靠唐译本来讲。我以前说过,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菩提流志的译本都应该说是最好的。在其他译本中,有些译本内容特别略,没有完全开显净土宗的教义,有些译本内容虽然比较全,但是文字特别难懂。因此,从开讲《无量寿经》到现在,我始终觉得选择唐译本是正确的。

道友们今后要广弘净土法门。在座的很多道友以后肯定有弘法利生的机会,不敢说你们能给多少多少人讲经说法,最起码给十几个、几个甚至一两个人讲经说法的机会应该是有的。佛陀讲过,在两个人所能做的善法中,功德最大的就是一个人认认真真地讲法、另一个人恭恭敬敬地听法。藏地一直有讲经说法的传统,昨天我去了一趟尼众大经堂,看到经堂里到处有人在讲闻佛法,甚至在楼梯上都有人面对面坐着——一个人在讲,一个人在听。(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选择在楼梯上闻思,可能有一些密意,但我还是很随喜她们。)不过汉地在这方面却比较遗憾,人们对讲经说法一直不是很重视,大多数佛教徒只是热衷于作佛事、念佛、参禅。我希望今后这种状况能有所改变,一下子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定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要努力,能找到多少人就给多少人讲法。我们都相信佛陀的金刚语,自己应该想一想:如果能给别人讲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法,这个功德该有多大!所以,今后如果有因缘,大家就应该主动站出来讲经说法。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高贵还是卑贱、有权势还是无权势的人,最终都会放弃一切而离开人间,所以每个人活着时都不能忘记生死大事。莲池大师曾在案头书“生死事大”四字,以此作为警策。死亡到来之际,世间的一切都带不到后世,哪怕有再多钱也带不走,唯有善恶因果会如影随形般跟随自己,此时唯有佛法才能令自己获得解脱。《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中说得很清楚:“十方世界中,生者无不死,生死往来道,唯法能除灭。”意思是,在十方一切世界中,从来没有生而不死的人,唯有佛法才能灭除众生的生死轮回之苦。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精进修持佛法,这样临终的时候才有解脱的把握。

不过,一说到实修佛法,很多人往往落入轻视闻思的误区。有些人说:“净土宗只是念佛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强调闻思。”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莲池大师破斥这种观点说:“有些人说,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何必学习经典?可是如果没有看经,哪里会知道十万亿世界之外有阿弥陀佛?”实际上,从古来很多弘扬净土宗的大德看,他们都学习过很多经论,因此作为后学者,我们也应该重视闻思。

还有些人说:“禅宗只要安住就可以了,不需要闻思。”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莲池大师破斥这种观点说:“有些参禅的人说,达磨不立文字,见性则休。如果这些人内心没有真实体会,这就是不通教理的护短之说。何以故?禅宗虽然是教外别传,可是如果离教而参禅则属邪因,如果离教而悟则属邪解。”事实上,如果禅宗完全不立文字,那六祖留下这么多字的《坛经》,这又如何解释呢?而且六祖在《坛经》中也说:“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意思是不能沉没于断空或者寂止,一定要广学多闻,这样才能认识心的本性,通达诸佛的理趣。

所以,所谓净土宗不需要闻思,只是个别不爱闻思者的邪分别念,所谓禅宗不需要闻思,这也是与《坛经》的说法相违的。

现在还有些人说修密宗不需要闻思,这种说法也是不合理的。全知无垢光尊者明确地说过,在末法时代,要通达无上大圆满,首先必须广闻博学。智悲光尊者也说:“我是广闻博学以后才通达了心的奥义。”请大家想一想:像智悲光尊者那样具足宿世善缘的利根者都需要广闻博学,而我们这些被烦恼业力缠缚的凡夫却不需要闻思,这合理吗?

当然,所谓的广闻博学,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现在有些学者整天研究佛理,从来不用佛法返观自心,这也是不行的。不管是净土宗还是禅宗等任何宗派,我们都应该首先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行,这样闻思修相结合才是合理的。

有些人认为闻思会障碍修行。这种观点也是似是而非的:如果你闻思的是外道的邪说或者世间乱七八糟的知识,这当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如果你闻思的是佛陀的经典和高僧大德的论典,这肯定不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华智仁波切和堪布阿琼[1]的实修窍诀中都说,闭关者在座间要翻阅与所修之法相关的经论。作为闭关者,不接触世间人,放下一切琐事,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关房里摆一些经论,适当地翻阅这些经论,我想,这还不致于障碍自己的修行,这些经论毕竟是圣者的语言,圣者的语言都是智慧的结晶,智慧怎么会障碍修行呢?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三思而行。下面开始讲经。

 

在前面的经中,佛陀向阿难宣说了极乐世界菩萨的无量功德。听到这些道理后,不要说阿难那样的利根者,我们这样的人也会有所了解:原来极乐世界有这么多菩萨,这些菩萨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其实这就是闻思的作用。宣说完这些道理后,佛陀让阿难向极乐世界顶礼。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是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汝应从坐而起合掌恭敬,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彼佛名称遍满十方,彼一一方恒沙诸佛皆共称赞无碍无断。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这是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你应该从座而起,恭敬合掌,五体投地,向阿弥陀佛顶礼。阿弥陀佛的名称遍满十方,每一方都有无量恒河沙数佛陀,这些佛陀都不断地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从这段经文可知,如果有人对阿弥陀佛及其刹土没有意乐、不加赞叹,甚至持有蔑视,这只能显露自己的无知。连具有圆满功德的十方诸佛都不断地称赞阿弥陀佛及其刹土,我们这些业力深重的凡夫凭什么不称赞呢?

是时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西面合掌五体投地,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见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并供养奉事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佛及菩萨众种诸善根。

这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面朝西方合掌,五体投地,之后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想见到极乐世界的无量寿如来,我想供养承事那里的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菩萨众,种下诸多善根。

释迦牟尼佛要求阿难向西方合掌顶礼,间接也是要求后学者顶礼阿弥陀佛。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大家早上起来向西方至少磕三个头,如果愿意也可以磕一百个头,晚上睡觉前也至少磕三个头。如果你的房子太小了,不方便朝着西方磕头,那就观想阿弥陀佛磕头。这是我的希望,如果有些人身体不堪能或者实在没兴趣,那就不勉强了。

顶礼佛陀非常有必要。《佛说德护长者经》云:“一心恭敬信,出世胜导师,无量百千劫,不堕诸恶道。”意思是,如果一心敬信出世间的最胜导师,向佛陀顶礼、供养,无量百千劫都不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现在很多人经常担心:我今生造了这么多罪业,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因此,为了来世的解脱,这些人就应该经常顶礼佛陀。这种以佛陀为对境种下的善根永远不会失坏,如《大悲经》云:“若于佛所,一发信心,善根不失,何况诸余胜妙善根?”

时无量寿佛即于掌中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俱胝那由他剎。彼诸佛剎所有大小诸山,黑山、宝山、须弥卢山、迷卢山、大迷卢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丛薄园林及诸宫殿天人等物,以佛光明皆悉照见。

这个时候,无量寿佛从手掌中放出大光明[2],光明遍照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这些佛刹中的所有大小诸山——黑山、宝山、须弥卢山、迷卢山、大迷卢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以及丛林、园林、宫殿等天界人间的事物,以佛的光明悉皆照见无余。

《大宝积经》云:“如来光所照,一切须弥山,铁围金刚山,彻过无有障。”太阳、月亮的光芒不可能照到山的背后,而如来的光芒则无有任何障碍,它能彻底照过一切须弥山、铁围山、金刚山。所以依靠阿弥陀佛的光明,所有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无余明照。

譬如有人以净天眼观一寻地见诸所有,又如日光出现万物斯睹。彼诸国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悉见无量寿如来,如须弥山王照诸佛剎,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无量寿如来殊胜光明极清净故,见彼高座及诸声闻菩萨等众。

就像有人以清净天眼观看一寻之地,所有的色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又像日光出现时,一切万物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佛国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能清晰地见到无量寿如来,无量寿如来的身体犹如须弥山王一样高大庄严,无量寿佛放光照耀诸佛刹,当时诸佛的国土全部明现,如同处于一寻之内一样清晰。依靠无量寿如来的殊胜清净光明,这些众生又见到无量寿佛的高座以及极乐世界的声闻菩萨众。

刚才阿难说想见到无量寿佛和极乐世界,结果依靠无量寿佛的加持,不仅阿难见到了无量寿佛和极乐世界的状况,无量世界的众生也都见到了。不仅佛陀时代,自古以来有很多人在修行境界中见到了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的刹土。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依靠现代的网络技术,美国或者加拿大的人都能见到我在中国讲法;依靠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加持,见到远方的佛刹当然也是可以的。

譬如大地洪水盈满,树林山河皆没不现,唯有大水。如是阿难,彼佛剎中无有他论[3]及异形类,唯除一切大声闻众一寻光明及彼菩萨摩诃萨踰缮那等百千寻光,彼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光明映蔽一切声闻及诸菩萨,令诸有情悉皆得见。

譬如大地遍满洪水,一切树林山河都隐没不现,唯有大水能见到。就像这样,阿难,阿弥陀佛的刹土没有他类众生[4]以及异类色法,除了诸大声闻发出的一寻光明和菩萨摩诃萨发出的百千踰缮那光明,但这些圣者的光明也被无量寿如来应供正等觉的光明映蔽,依靠无量寿佛的加持,一切有情都能见到佛的巍巍光明。

这段经文是在显示阿弥陀佛光明的不可思议,虽然极乐世界的声闻和菩萨也有光明,但他们的光明在阿弥陀佛的光明面前都隐没不现,就像大水淹没大地时其他事物都隐没不现一样。

彼极乐界菩萨、声闻、人天众等一切皆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极乐世界的一切菩萨、声闻、人天众也见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被比丘众围绕而宣说佛法。

本来,在极乐世界往娑婆世界看比较容易,从娑婆世界往极乐世界看则比较困难,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是见不到极乐世界的。就像在国外可以上国内的网站,而在国内却很难上国外的网站一样。不过释迦牟尼佛说法时,依靠阿弥陀佛放光加持,娑婆世界的众生也能见到极乐世界的状况。

这两段经文的文字比较难,康僧铠译本中的说法则比较好理解:“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以上的经文是围绕佛陀跟阿难的对话展开的,从下面开始则是佛陀和弥勒菩萨的对话。因为至此阿难尊者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他就像有些电影里的人物一样不知不觉消失了,接着弥勒菩萨要出场了[5]。黄念祖老居士说,一方面从此处开始弥勒菩萨成为当机众,一方面佛陀最后把这个法交付于弥勒菩萨,所以佛陀从这里开始与弥勒菩萨对话。我也想过:为什么前面是佛陀和阿难对话,而下面是佛陀和弥勒菩萨的对话呢?原因可能是和学法的次第有关:一般我们学法的次第是从小乘到大乘,阿难尊者显现上是小乘声闻比丘,所以首先通过他和佛陀的对话,让大众对此法有个基本了解,但净土法门毕竟是大乘法,所以最终还是要弥勒菩萨出场。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次序是不是有这个密义?你们也可以观察。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言:汝颇见具足清净威德庄严佛剎,及见空中树林、园苑、涌泉、池沼不耶。汝见大地乃至色究竟天于虚空中散花树林以为庄严。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犹如佛声普闻世界,是诸众鸟皆是化作非实畜生,汝见是耶。弥勒白佛言:唯然,已见。

这时佛陀告诉弥勒菩萨:你见到具有清净威德庄严的阿弥陀佛刹土没有?见到虚空中的树林、花园、喷泉、池沼等庄严没有?你见到从大地乃至色究竟天,在虚空中有散花、树林以为庄严没有?又有鹦鹉、共命鸟等众鸟住于空中发出种种妙音,犹如佛音一样普闻整个世界,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化现的,不是真正的旁生,你见到这些没有?弥勒菩萨对佛陀说:是的,已经见到了。

弥勒菩萨当然能见到极乐世界的景象,而我们这些业力深重的人就很难见到了。众生的根机不尽相同,以前阿秋法王经常问弟子:“你见到我的身体是普贤王如来的坛城没有?”有些心清净的弟子见到了,也有些人本来没有见到,却打妄语说见到了。

佛复告弥勒菩萨言:汝见此诸众生入踰缮那百千宫殿已,游行虚空无著无碍,遍诸剎土供养诸佛,及见彼有情于昼夜分念佛相续不耶。弥勒白言:唯然,尽见。

佛陀又问弥勒菩萨:你见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入于百千踰缮那宽广的宫殿,在虚空中无有阻碍地游行,以神通力遍诸佛国供养诸佛,又见到这些有情白天晚上不断地念佛没有?弥勒菩萨回答:是的,我都见到了。

极乐世界的有情日日夜夜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除了行持善法以外,从来不做散乱、聊天等不如法的事情。而娑婆世界的众生恰恰相反,有意义的事情从来不做,每天要么以聊天、吃饭混日子,要么做无意义的坏事。一说到别人的过失,眼睛睁得大大的,身体非常不错,心情也很好;一说到功德和善法,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马上就要打瞌睡,哪怕听一堂课也痛苦得像马上要圆寂一样。尤其很多嘴巴会说的恶人经常聚在一起诽谤三宝。不过这些人总有一天会感受果报的,但那时就没必要怨天尤人了,因为一切祸患都是自招的。古人早就说过:“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佛复告言:汝见他化自在天与极乐诸人受用资具有差别不。弥勒白言:我不见彼有少差别。

佛陀又问弥勒菩萨:你见到他化自在天人跟极乐世界的有情在受用资具方面有差别没有?弥勒菩萨说:我没有看见二者有少许差别。

虽然弥勒菩萨说没有差别,但我觉得:二者只是在能够幻化一切受用以及随心所欲享用方面没有差别,而在有漏无漏方面应该是有差别的,否则,一般的欲界天人要跟极乐世界有情完全相同,这恐怕不太可能。

佛告弥勒:汝见极乐世界人住胎不。弥勒白言:世尊,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入百由旬若五百由旬宫殿之内游戏欢乐,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加趺坐自然化生。

佛陀问弥勒菩萨:你看见极乐世界有人住于胎中没有?弥勒菩萨说:世尊,就像三十三天、夜摩天的天人入于百由旬乃至五百由旬的宫殿内游戏作乐,我见到极乐世界住胎者犹如三十三天或者夜摩天的天人处于宫殿中,又见到极乐世界有众生在莲花中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大家要明白:极乐世界大多数是化生,但也有一些人是胎生的,并且极乐世界的胎生是莲花胎,不是人间的母胎。

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彼国众生有胎生者化生者。

这时弥勒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以何因缘极乐世界的众生有胎生者和化生者?

有些人向法师提了无数个问题,法师来不及回答,马上又问下一个问题。弥勒菩萨也是这样,对世尊说见到极乐世界的状况后,还没有等世尊说话,马上就开始问世尊。

佛告弥勒:若有众生堕于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众生堕于疑悔而积集善根,虽然他们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6],可是对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作是在作善根,但是一直产生怀疑:我这样念佛、观佛、积资、净障、发愿,到底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真的不可思议吗?),以此因缘,他们将会在五百岁住在莲花宫殿中,不能见到阿弥陀佛,也不能听到佛陀说法[7],不能见到菩萨以及声闻众。

阿弥陀佛除了讲经说法,不可能整天做聊天等散乱的事情,所以,如果因为疑悔而导致往生以后不能闻佛说法,那就失去大意义了。不过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是这样写的:某上师问某人:你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没有?某人说:见到了。上师问:阿弥陀佛在那干什么?那个人说:阿弥陀佛也经常喝茶、喝咖啡。这个作者肯定搞错了,阿弥陀佛不可能是这样。还有一个弘扬人间佛教的法师说:“藏传佛教的第一座寺院是桑耶寺,其实桑耶寺是一所学校,校长就是莲花生大士……”有时候看起来,把佛法讲得太世俗化也很难听。

当然我们要明白:虽然怀疑者往生后会住于莲花苞中,不能见到佛、菩萨、声闻众,但他们不像蜜蜂被包在花蕊里面一样痛苦,极乐世界的莲花苞非常广大,里面各种受用应有尽有。

若有众生断除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信己[8]善根,此人于莲华内结加趺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国有人来至,而此菩萨亦复如是,余国发心来生极乐,见无量寿佛奉事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

如果有众生断除疑悔而积累资粮,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相信自己的善根(心中有这样的定解:我这样修持善法,肯定会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肯定存在,极乐世界肯定存在),此人就会在莲花中结跏趺坐,忽然间就能化生,一瞬间就会出生。就像有人从其他国家来到此地,这些菩萨也是如此,他们在其他国家发心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承事、供养阿弥陀佛及菩萨声闻众。

没有疑悔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很方便:他们在莲花中忽然降生,一生下来身体就圆满具足,不像娑婆世界的众生一样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慢慢成长;而且一到极乐世界就可以面见、供养如来,不像娑婆世界有些人一样一直见不到上师。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藏地,可是等了好几个月都见不到上师,最后特别生气:怎么连见都见不到,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话我干脆走了,本来想给他供养,现在供养其他人算了!

阿逸多,汝观殊胜智者,彼因广慧力故受彼化生,于莲花中结加趺坐。汝观下劣之辈,于五百岁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知菩萨威仪法则,不能修习诸功德故,无因奉事无量寿佛,是诸人等皆为昔缘疑悔所致。

阿逸多[9],你看那些殊胜的智者,他们因为具足广大的智慧力而感得殊胜化生,在莲花中结跏趺坐。你看那些下劣之辈,他们于五百岁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声闻众,不知道菩萨的威仪法则,不能修习诸功德,没有因缘承事无量寿佛,这些人都是因为往昔产生疑悔所致。

看看疑惑者的果报,大家应该尽量遣除疑惑。在《净土教言》中,麦彭仁波切以大量的教证理证遣除了对净土法门的疑惑。在《净土十疑论》中,智者大师也宣说了很多遣除疑惑的教言。有时间大家要学习这些教言。

下面佛陀以比喻来描述这些疑惑者的身心状况。

譬如剎帝利王其子犯法,幽之内宫处以花观,层楼绮殿妙饰奇珍,宝帐金床重敷茵褥,名花布地烧大宝香,服御所资悉皆丰备,而以阎浮金锁系其两足。

比如刹帝利王的王子违犯了王法,被国王幽禁在内宫和美花严饰的楼观中,宫中有奇珍异宝装饰的层楼华殿,以珍宝为帐黄金为床,床上铺有层层褥垫,而且以名花布地,到处烧着大宝香,一切衣服、车马等资具没有不圆满的,但是以瞻部洲纯金做成的锁系住王子双足。

世间也有比较高级的监狱。我去监狱讲过法,一般的盗窃犯、杀人犯住的是一种监狱,而县级以上干部住另一种监狱,里面的待遇是比较不错的。关押王子的监狱也是如此,住在里面也非常舒服。可是王子双脚被金锁锁着,没有活动的自由,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

佛告弥勒:于意云何,彼王子心宁乐此不。答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常思解脱,求诸亲识、居士、宰官、长者、近臣,王之太子虽希出离终不从心,乃至剎帝利王心生欢喜方得解脱。

佛陀问弥勒菩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王子难道喜欢呆在里面吗?弥勒菩萨回答:不喜欢,世尊,王子被幽禁时恒常思维怎样从中解脱,经常恳求诸亲人、居士、宰官、长者以及国王的近臣,虽然他想尽办法从狱中出去,可是始终不能如愿,只有刹帝利王心生欢喜时才能获得解脱。

虽然极乐世界的莲花苞里面没有世间监狱的种种痛苦,但是跟莲花苞外面的菩萨比起来,莲花苞中的菩萨在佛法方面的很多希求不能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呆在莲花苞里也是一种痛苦。如果世间人住在这种莲花苞里,他可能觉得:反正这里有吃有穿,不需要自己烧菜做饭,想吃什么马上就会现前,呆在这里还是很快乐的,不要说呆五百年,即使呆一千年都行。可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对佛法的意乐特别强,如果让他们一直呆在莲花苞里,见不到佛陀,听不到佛法,心里肯定比较着急,就像被关在内宫的王子一样,虽然生活过得很好,而内心却不快乐。在学习净土法门的过程中,希望大家一方面了解极乐世界的各种功德庄严,同时也应该了解极乐世界的这些特殊情况。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堪布阿琼:1879-1941,宁玛巴近代著名大德。

[2] 阿弥陀佛身体各处都能放光示现神变,如《极乐愿文》云:“法身无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观音,复化百俱胝观音;左手放光化度母,复化百俱胝度母;心间放光化莲师,复化百俱胝莲师,顶礼法身阿弥陀。”

[3] 其他译本无此说,“他论”疑为“他伦”,即其他种类的众生。

[4] 除了阿弥陀佛幻化的鸟儿。

[5] 康僧铠译本的说法有所不同:“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也就是说阿难当时还在。

[6] 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希求这些智慧就是希求佛果。

[7]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于五百年中,虽具乐受用,听闻佛语声,然花不绽放。”而这里说在莲花里不闻法,可能是深广的法门听不到,而一般的法门可以听到。

[8] 原文为“已”。

[9] 意为无能胜,即弥勒菩萨。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无量寿经 第二十五课
下一篇:无量寿经 第二十七课

 观无量寿经 解题 无量寿经 解题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八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七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五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三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二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一课 无量寿经 第二十课
 无量寿经 第十九课 无量寿经 第十八课
 无量寿经 第十七课 无量寿经 第十六课
 无量寿经 第十五课 无量寿经 第十四课
 无量寿经 第十三课 无量寿经 第十二课
 无量寿经 第十一课 无量寿经 第十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