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亲友书 第一节课
 
[亲友书学习] [点击:6581]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一节课

思考题

1、《亲友书》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德?了知作者功德后,对你学习本论有哪些帮助?

2、按照古大德的要求,听法者、传法者分别应具备什么条件?你欠缺什么?今后会怎么做?

3、有些法师讲法时诙谐幽默,而有些法师则词句拙劣,假如你是听法者,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大佛陀”龙猛菩萨 撰著的《亲友书》。

这部论典,1999年我在学院传过一次;后来又于2005年,翻译了麦彭仁波切的《亲友书释·白莲鬘》;学院的各班法师也给大家传讲过。对于这个法,大多数道友都非常熟悉,也明白它的殊胜性,因此,这次应当以欢喜心来听受。

短暂的人生中,遇到摩尼宝般的佛法相当难得,我们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清净心、恭敬心,若能如此,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得到的利益会无法估量。所以在学习之前,每个人要立下坚定誓言,依靠这样的殊胜妙语,通达如来教法的真正含义,并根除贪嗔痴为主的一切烦恼。

这次学习《亲友书》,我准备从颂词上作字面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大家不要断传承,不要听了一半就半途而废,否则,生生世世会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种子。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强调,就算你有特殊情况,回来后也应该到上师那里补传承,或者我也特殊开许,通过光碟把传承接上。刚开始学一部法,务必要发愿善始善终。我也在诸佛菩萨前立誓,若没有现前一些无常,一定要把这部法传讲圆满。我们刚讲完的《入菩萨行论》,大概有两百多堂课,这个都能圆满的话,相信在三宝加持和大家发愿的因缘聚合下,这次也一定能圆满成功!

下面开始正式宣讲:

解释题目:《亲友书》

“亲友”,是指释迦教法弘扬者龙猛菩萨的亲密挚友——乐行国王。当时他们没有见面,龙猛菩萨以书信的方式为其宣说解脱道,这些窍诀集成一部论典,就取名为“亲友书”。

印度佛教史记载:为了利益更多所化众生,龙猛菩萨曾前往北俱卢洲,路上遇到一个孩童,尊者凭手纹而授记他将来会成为大国王。当北俱卢洲调化众生的事业圆满,尊者重返故土时,这名孩童已当上了国王,即是乐行国王。乐行国王迎请尊者到皇宫中受供,尊者在那里住了三年,尽心尽力地广弘佛法,饶益无量有情。离开乐行国王的皇宫后,龙猛菩萨长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后他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乐行国王传授了两大教言:一是《中观宝鬘论》,二就是这部《亲友书》。

介绍作者:龙猛菩萨

佛教历史上,龙猛菩萨是公认的登地菩萨,佛陀在《楞伽经》中亲自授记:“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意即南方碑达国 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龙猛,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教内部产生争论时,他站出来弘扬大乘中观,破除有边与无边,诠释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在《大鼓经》、《大云经》、《文殊根本续》等大乘经续中,对龙猛菩萨也有明显的授记,有些说他是一地菩萨,有些说是七地菩萨,有些甚至说获得了佛果。藏传佛教中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 ”之一,汉传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 奉为开山始祖,这样的大菩萨、大圣者,佛教徒没有一个不承认。

《大唐西域记》中说,当时龙猛菩萨令佛法越来越兴盛,魔王波旬极度不安,投生为乐行王的儿子——具力太子,为了获得王位,跟母亲商量要害死龙猛菩萨。他来到菩萨前面,说自己不幸得了一种病,非人脑不能医治,求菩萨布施自己的头颅。龙猛菩萨心想:“往昔佛陀无数次布施自己的身体,如今我遇到这样的对境,也应当满足他的心愿。”于是随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气化作利剑,把头割了下来,以此而示现圆寂。

《前行》里面也说,乐行王子向龙猛菩萨索要头颅,菩萨爽快地答应了。太子奋力挥起宝剑,可好像斩虚空一样,根本无法伤害菩萨。菩萨告诉他:“我五百世前就彻底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我曾经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宿业没有偿还,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太子依言照办,头颅当下落地,菩萨趋入寂灭,往生极乐世界。

王子担心头颅会重新复原,便将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于菩萨对地水火风已获自在,所以身体与头部变成两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时,看到并朝拜过)。不过更奇妙的是,随着岁月的递增,二者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短,等到将来两山接触之时,龙猛菩萨将重入此身体,再次弘扬大乘般若法门。

龙猛菩萨的殊胜教言,大家有机会学习,确确实实非常有福报。现在邪说层出不穷,邪恶势力也十分强大,在暗无天日的世间上,我们得到人身、值遇佛法,并能听闻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应值得珍惜。

《亲友书》是龙猛菩萨给乐行王的教言。汉传佛教的经典中,乐行王又名禅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亲友书》就被义净法师翻译出来了,义净在翻译之前曾说:这些窍诀十分殊胜,可惜汉地多不了解,故将之翻译出来,希望能顺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译本给大家作过解释,但以藏文来对照,许多词句比较难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后来宋朝译师也翻译了两个译本,现收录于《大藏经·论集部》中,因而在汉传佛教中,《亲友书》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然自唐朝到现在,从汉地历史上看,人们对这部论典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像《阿弥陀经》、《金刚经》那样人尽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发愿力,弘扬《亲友书》的因缘已经成熟,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今后若有机缘,也应全力以赴在不同层次的佛教团体中弘扬。本论所宣讲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对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间乱七八糟的学问,并没有什么价值,最有价值的就是圣者的金刚妙语,它可让众生根深蒂固的烦恼逐渐瓦解,有殊胜威力和不共加持!

圣者龙树菩萨所著的《亲友书》分四:一、名义;二、译礼;三、论义;四、尾义。

甲一、名义:

梵语:色哲达累卡

藏语:西波张耶

汉语:亲友书

《亲友书》是未直接会面而以书信方式对国王的教诫。类似的传法方式,在佛教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教王经》、《妙臂请问经》、《龙王请问经》等经典,以及《致弟子书》等论典,都是对佛教有不共诚信的印度国王,通过不同因缘所获得的佛陀教言。

表面上《亲友书》是作者对乐行王的教言,但实际上,也是我们后学者要学习的内容。在藏传佛教中,宁玛派、格鲁派、噶举派、觉囊派、萨迦派等各教各派对此相当重视,希望通过这次讲解,汉传佛教中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等教派的佛教徒,也能认识到它的殊胜性,认认真真地学习。

大圣者的教言,如果一直失传下去,真的特别可惜。世间的高楼大厦倒塌了,并没有什么遗憾,名人、明星离开人间,也不一定有很大损失,但非常殊胜的论典,若没有把它的传承继续下去,这才是最最可惜的。以前藏传佛教中,就有个别珍贵教法断了传承,所以后来没办法弘扬。

这一部《亲友书》,对众生肯定有利,能否真正得以弘扬,关键看我们的发心、我们的能力。弘扬它的责任,不仅在出家人身上,包括在家人也有。有些人认为,弘法利生是大法师、大住持的事情,对我一个小小的僧人或小小的居士来讲,简直是望尘莫及。这种想法不对。大家一定要想到:“我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弘扬真正的教法,令众生的相续得以转变,趋向善法。”应该有这样的发心!

甲二、译礼:

顶礼文殊童子!

按藏文字面解释,远离一切过患称之为“文”;具足自他二利功德叫做“殊”;形象恒常稳固、永不衰老,始终是16岁的妙龄童子,即为“童子”;在文殊师利童子前,上等者以见解顶礼,中等者以修行顶礼,下等者以三门恭敬顶礼,这就是“顶礼”。译师为使翻译善始善终,不遇到违缘、具足一切顺缘,从而安立这个顶礼句,依此也可了知《亲友书》属于对法藏(论典),这是遵循王敕钦定 。

之所以顶礼文殊菩萨,因为他是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中观庄严论释》说过,哪怕一瞬间忆念文殊教言,也能遣除相续中的无明黑暗。文殊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平时应该多祈祷,念诵他的咒语和仪轨。经典中说,念文殊菩萨的名号或心咒,超过持诵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

《未生怨王除罪经》 中专门讲过,释迦牟尼佛最初也得受过文殊菩萨的法恩。有一次佛陀在灵鹫山说法,文殊菩萨携二十五位菩萨从须弥山来到佛陀跟前。当时两百天子对大乘退失信心,准备发小乘声闻缘觉之心,佛陀为了救护他们,化现出一位施主,对佛陀供养一钵斋饭。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忽然说:“你钵盂里的饭分我一点吧,不给的话,说明你不报故恩。”

舍利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佛陀还要对文殊菩萨报恩。佛陀为了遣除舍利子等声闻罗汉的怀疑,也为了使两百天子对大乘重生正信,于是示现神通,将那钵饭扔到地下,没入地后越过恒河沙数世界,到了光明王如来的刹土,钵悬浮在虚空中。佛陀让舍利子去捡钵,舍利子依靠罗汉的神变,经过一万个刹土也没发现钵的踪影,于是无功而返。佛陀又派其他罗汉去找钵,结果他们用尽了神通仍徒劳无获。

须菩提对弥勒菩萨说:“您是十地菩萨、佛之补处,您屈尊去找,应该找得到吧?”弥勒菩萨说:“我也有困难。要找此钵,须入不共的三摩地,而这种三摩地,只有文殊菩萨才有,你去求求他吧!”须菩提又跑去求文殊菩萨:“您可不可以去找佛陀的钵盂?”于是文殊菩萨示现微妙神通,右手一直伸出去,一边发光一边越过下方无量世界……依靠佛陀和文殊菩萨的加持,在场眷属皆看得清清楚楚。最后到了光明王如来的刹土,大放光明,现出千百瑞象。

此刹土的菩萨均感稀有,纷纷到光明王如来前询问。如来说:“此乃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众生,让他的眷属文殊菩萨所示现的神变。”这个时候很多眷属祈求:“我们也想看一看娑婆世界!”光明王如来就加持他们,如愿看到了娑婆世界。有一个叫光吉祥的菩萨(光英菩萨),看到娑婆世界的污浊情景后,忍不住哭了起来,觉得释迦牟尼佛和众菩萨就像如意宝落进泥坑里一样可惜。光明王如来说:“你不要这样认为!我们佛土十劫中精进修禅的善根,不如娑婆世界一晌午修慈心的功德大。”(娑婆世界表面上看来,人人长得难看、穿得不好,烦恼也特别多,到处充斥的都是五欲六尘,肮脏不堪。然而这里可以修厌离心、菩提心,其功德远远超过清净刹土。上师如意宝讲《八大菩萨传》时也说过,娑婆世界还是有一些优越性的。)

下面的过程,我就简单地讲吧:文殊菩萨把钵盂拿回来之后,大家都叹为稀有,认为文殊菩萨很了不起。这时舍利子的怀疑还没有遣除,佛陀就告诉他:“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神通功德力,离不开文殊菩萨过去所赐的法恩。久远以前,无敌幢如来(莫能胜幢如来)出世转*轮,有位比丘叫智幢(慧王),他到城市里化缘时,得到一些饮食。有一个商主之子叫无垢军(离垢臂),他看见智幢比丘钵盂里的斋饭,特别想吃,就跑过来要。智幢比丘给了他,但他一直不肯走,跟着比丘来到如来面前。比丘又给他一些斋饭,让他供养如来,以他的善根力,如来及眷属们享用后,七天内饭食如故毫无损减,无垢军踊跃欢喜,遂生起善心。当时的智幢比丘,即是文殊菩萨;当时的无垢军,即是现在的我。”

释迦牟尼佛通过文殊菩萨的因缘,遇到了无敌幢如来,然后开始发愿,现在已经成佛,所以文殊菩萨很有恩德。佛陀接受供养时,文殊菩萨跟佛陀要一点,就是因为他前世当比丘时,不但给那个小孩吃的,还让他发愿,以至于现在有这么大的“官”。开玩笑,不能这么说吧!总之,祈祷文殊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家要时常念诵文殊心咒。

甲三(论义)分三:一、初善首义;二、中善论义;三、末善尾义。

乙一(初善首义)分二:一、以立誓句劝勉闻者;二、以谦虚方式教诫理当听受。

丙一、以立誓句劝勉闻者:

为令堪德善妙者,希福我依佛尊说,

稍许集成圣梵音,汝当恭敬而谛听!

龙猛菩萨对乐行王以呼唤的语气说:被人称为堪当听闻甚深佛法的法器呀,你善妙的心希求解脱、福德、智慧、悲心、信心等功德,为了使你的发愿圆满成功,我将具有六十种梵音、超越外道乃至十地菩萨的佛陀所演说的善妙经典,结集成这些偈颂,你理当洗耳恭听。(不要认为是大国王就了不起,听受佛法还摆架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以非常清净的心来恭敬谛听。)

虽然从世间的角度讲,国王是人中之王,高高在上,但从佛法的角度讲,龙猛菩萨传授教言时,国王应毕恭毕敬地听受,不要有傲慢心,否则,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同样,你们知识分子、有地位的人在听受佛法时,也一定要遣除傲慢心。为什么传法者有一个高高的法座?并不是他这个人很了不起,而是他所传授的法至高无上,我们对法义要有尊敬心、恭敬心。

有些人不管有什么样的地位财富,遇到佛法时相当恭敬,看起来都不可思议;有些人稍微有一点名气或成就,在很多上师面前非常傲慢,这是不合理的。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寺院,那里的僧众、住持、活佛对我比较恭敬。传授佛法的时候,我的法座稍微高一点,但两位活佛在我两边也有高高的法座,听法时他们在法座上面对僧众。这个法传圆满之后,有位跟我去的法师说:“他们俩的态度不符合佛法教义,坐在那里就像你的两个‘耳环’一样。”的确,想听法的话,就应该坐在听法的行列中,在那里像“摆佛像”一样,也不是特别庄严。

无论汉地还是藏地,这种现象都比较常见。有些人在寺院里位置比较高,如果当着别人的面对传法者特别恭敬,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尊严。虽然我也能理解,但在上师面前听法,最好还是恭恭敬敬,不要带很多很多的弟子,拿很高很高的法座,又要听法又要摆架子,这种行为没有必要。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闻法时都要懂规矩。有些教授在听法时,虽然很想听,但对最基本的恭敬心不太懂,一定要坐在比传法者还高的沙发上,让传法者趴在底下给他传佛法,这种规矩有史以来没有。所以听法者一定要注意,不能有这种傲慢心!

真正的求法者,应像《中观四百论》所讲的“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一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心要正直,不能贪执自方、嗔恨他方,要有公平正直的心态;第二、具足一定的智慧,能分析辨别善说恶说,不被他人所转;第三、对真义有希求之心,对真理有向往之心,若没有这样的意乐,不可能无缘无故去闻受正法。这三条是闻法者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很多高僧大德又补充了两条:第一、对佛法和上师必须有恭敬;第二、听受佛法时一定要专心致志。闻法者理应具足这些条件,否则,如来的教言虽然很殊胜,可是你的行为不如法,再殊胜的教言也不能接受。

对于传法者,同样也有一些要求。古大德云:“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传法者若对佛经望文生义、依文错解,实则冤枉了三世诸佛,因此,传法需要有传承,懂得一些佛经。很多大德对传法者有几点要求:第一、正直无倒,心要公正,不能贪执自宗、嗔恨他宗,以不平等的眼光毁谤别人;第二、说法明了,无论是佛经的内容还是论典的意义,一定要吐字清晰,表达恰当;第三、不错乱法义,比如了义、不了义,你想当然地理解为:了义是我了解的意义,不了义是我不能了解的意义,这样意思就已经错乱了;第四、不求名闻利养,传法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让他们尽量有一点受益,而不是通过讲法获得收入和名声;第五、善解意乐,能够了解闻法者的兴趣,如果他们想听中观,你却滔滔不绝讲小乘经典,就算讲了半天,别人也不愿意接受。因此,作为一个善知识,对听受者的意乐要基本了解。在弘法利生的时候,这些教言是离不开的。

龙猛菩萨给乐行王的教言中,首先让他知道自己堪为法器。当然,乐行王那么有福报的人,与龙猛菩萨又是好朋友,肯定堪为大乘法器。在座很多人也认为自己是大乘法器,但你有没有刚才所讲的那些条件呢?作为修行人,智慧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有信心,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母,如果没有信心,学佛不一定深入。以前德格有一个上师,他80多岁还在讲经说法,他经常教诫大家:“所谓的佛法并不在口头上,而是在内心中。内心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这样的教言非常非常难得,希望大家对听法一定要有信心。

佛陀在《涅槃经》中讲了获得涅槃的四个近取因:“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维,四者如法修行。”里面包括了所有的道次第:首先要依止很好的上师或者道友,否则根本没办法趋入佛教;然后,不听法肯定不行,听一两部就满足了也不行,应该长期地听受佛法;光是听闻还不够,所听的法义要反反复复思维,前两天我给大家念《入行论释·善说海》传承时,始终觉得虽然已经讲完了,但很多人可能都忘了,忘了就太可惜了,大家应该再三去思维,不要学完就再也不看了,里面的珍贵教言你听的时候可能擦肩而过,没有领会,现在如果再看,必定有另一番体会,所以对法义一定要思维;思维之后,还应该在实际中修行,不然的话,遇到生老病死或者烦恼涌现时,不一定有力量对治。大家对修行次第大致都明白,但只是明白还不行,一定要念念不忘,精进修持!

丙二(以谦虚方式教诫理当听受)分二:一、以词句而谦虚;二、以意义而谦虚。

丁一、以词句而谦虚:

佛像纵然以木雕,无论如何智者供,

如是我诗虽拙劣,依妙法说勿轻蔑。

龙猛菩萨以比喻说:纵然是木头雕刻的佛像(大乘经典说第一尊佛像就是木雕的),无论檀香木、沉香木,还是烂木、朽木,甚至泥巴做的、纸上画的、石头刻的,不管它的质量如何、造型是否标准,只要是佛像,智者都会恭敬顶戴、顶礼膜拜。

作为一个佛教徒,哪怕在瓦片上、白纸上、泥土上看到佛像,也会马上去顶礼,把它放到干净地方。不仅是佛教徒,有智慧的世间人看到佛像也不敢踩,因为它毕竟是佛的代表身像。供养佛陀的身像,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圆觉经》云:“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佛陀灭度之后,人们若造佛像,对其存有感恩心或信心,经常去忆念,跟佛陀在世没什么差别。

所以我平时与别人结缘时,经常送一些释迦牟尼佛像,因为这样的殊胜身像很难遇到,哪怕以邪见看一眼,也有无上的功德。经中云:“若以一华,散虚空中,供十方佛,乃至毕苦,其福无尽。”有人若以恭敬心,在十方诸佛前撒一朵花供养,此功德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也不会穷尽。《华严经》亦云:“见闻供养佛善根,无量福德递相增。”因此对于佛陀的身像,智者一定会恭敬的。这是龙猛菩萨的比喻。

同样的道理,龙猛菩萨谦虚地说:我所造的《亲友书》,词句上虽然拙劣晦涩,没有华丽的辞藻,不像马鸣论师赞佛功德的《三十四本生传》、善自在王阐述佛陀因地的《如意藤树》,在印度诗学中那么出名。但依靠佛陀所宣说的妙法,乐行国王你也不要认为它一无是处,随随便便毁谤、放弃。

这种谦虚的美德,许多圣者都具备,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其实,如果圣者的词句不美,我们凡夫人的词句就更不用说了。各位一定要明白,即便一个法师讲法时用词不太优美,但只要以善妙的心、没有名闻利养的心宣说妙法,我们就应该以恭敬心、欢喜心来欣然接受。因为他依靠的是佛法,是佛陀所宣讲的教言,不管从谁的口中讲出,都是无价之宝。麦彭仁波切的教言中有一个《老狗吐金》,他谦虚地将自己喻为老狗,说他口里吐出的是黄金般的佛法。

其实我的汉语水平也不高,表达得也不好,有时候说出的道理,实在让大家笑话。但我所讲的法全是佛陀传下来的殊胜教言,通过不通顺、层次不分明的语言来跟大家交流,倘若你们能对佛法生起正知正见,那也是有意义的,对我的评价和看法倒不重要。我之所以给别人大胆地开示,并不是因为自己如何了不起,这种念头连梦中也没有产生过,别人不了解尚且情有可原,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

你们很多人听闻佛法,不要因为听了多少时日,就已经满足了,同时也不能随意轻毁,一定要有恭敬心。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需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份罪业,增一份福慧。”没有恭敬心,佛法是得不到的。在听闻佛法的行列中,一个人是否能得到利益,从他的行为和神情也看得出来。假如他的行为非常如法,上课时恭敬谛听,那么佛法对他肯定有利;如果摆出傲慢的样子,讲最殊胜的法时,他也觉得索然无味,那傲慢的铁球上不可能住留功德的水珠。(对特别傲慢的人,我平时喜欢点名考他,有些人连最简单的东西都不懂,行为却“超过”了所有的人。)一个人听法和不听法,从行为上可以一目了然。且不说长达几十年,仅仅是一两个月听闻佛法,他的相续和行为也会有明显转变。

因此,听受佛法的过程中,要对上师三宝有一种景仰心、恭敬心,内心中深深地明白:我们水泡般的不净身体,能遇到如意宝般的正法,这个机会极其难得,千万不能错过,一定要得到解脱窍诀而离开丑恶的轮回,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亲友书 第二节课
下一篇:亲友书

 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二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五堂课 亲友书 第二节课
 亲友书 第三节课 亲友书 第四节课
 亲友书 第五节课 亲友书 第六节课
 亲友书 第七节课 亲友书 第八节课
 亲友书 第九节课 亲友书 第十节课
 亲友书 第十一节课 亲友书 第十二节课
 亲友书 第十三节课 亲友书 第十四节课
 亲友书 第十五节课 亲友书 第十六节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