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亲友书 第十一节课
 
[亲友书学习] [点击:4499]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十一节课

思考题

44、怎么样通过抉择无我,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明白这个道理,你有哪些收获?

45、五蕴的来源是什么?外道有何不同说法?请一一剖析。按照佛教的观点,对此又如何解释?

46、我们为什么不能照见无我实相?请详细分析其障碍,并以比喻进行说明。

47、有些人依止一位大德后,认为依靠上师加持,自己肯定能往生净土,从此就高枕无忧了。你对这种现象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48、要想获得真实的解脱,佛陀所指明的必经之路是什么?该怎么样修持?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智慧”中“广说正念等智慧”的第二个问题。

庚二(真实宣说具智慧之道)分二:一、别说重要之见;二、真实之道。

辛一(别说重要之见)分二:一、抉择无我;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壬一、抉择无我:

当悟经说色非我,我不具色非依存,

色亦不依我而住,如是余四蕴皆空。

关于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佛陀在《般若经》中有详细破斥,一一对应宣说得非常清楚,此处仅象征性地说明“我”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如果“我”存在,那与五蕴要么是一体,要么是他体,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既然如此,我们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以色蕴为例来观察,1)一体:色蕴可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它是众多的、无常的,与“我”的法相完全相违,与众生的执著也不相同,因此色蕴肯定不是“我”。就如《中论》所说,假如二者是一体,“我”要么有众多之过失,要么有阻碍性之过失,种种过失不一而足。(“色非我”)

2)他体:如果“我”与色蕴是他体,那么“我”具不具有色蕴呢?如果具有,就像人具有瓶子一样,那么“我”必须要先成立。可是此处的“我”是一个尚待观察的法,其本体还没有成立,如此一来,“我”具有色蕴的说法,跟石女的儿子具有宝瓶的说法没有差别,所以“我”不具有色蕴。(“我不具色”)

那么,色蕴与“我”是不是互相依靠呢?如果是“色依于我”,那“我”本体还没有成立,色蕴怎么依靠呢?我们可以说瓶子依靠柱子,但“我”尚未成立的话,色蕴想依靠“我”也不可能。(“非依存”)

如果是“我依于色”,也同样不成立,犹如说石女的儿子依靠地板一样。(“色亦不依我而住”)

后三者是从他体角度分析的。进行分析时,色蕴并不是“我”,也不是除“我”以外的他体法,因为“我”的本体没有成立,又如何与“我”是他体呢?两个有实法之间才叫他体,就像慈氏和近密两个人一样,但石女的儿子与柱子之间,绝对不能承许为他体。

因此,“我”与色蕴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依此类推,“我”与受、想、行、识这四蕴,也不是一体或者他体。五蕴各自通过四相来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如《入中论》云:“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以上述方式进行推理,可知其余四蕴也没有“我”,这就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大山”。

关于无我的道理,在座各位听得不少了,但只是听了还不行,平时要在修行中反复串习。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我”不存在,然而被无明缠缚的可怜众生,往往将不存在的假我执为实有。其实,承许究竟义中有“我”存在的人,并没有通达释迦牟尼佛甘露妙法的美味,《中论》云:“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在这个世间上,无数众生将本不存在的“我”,反而执著为实有,每天为了这个“我”而奔波,由于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一直在轮回中漂泊,还认为自己见解相当正确,并把很多人引入邪道中去。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对佛法的核心——无我法门有所了解,并经常串习这种境界。就算偶尔依靠中观或密法的见解,明白“我”不存在,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非常深重,把佛性遮蔽得严严实实,要想一直安住在无我境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做到长期串习,对无我的定解越来越稳固,那么凡是与“我”有关的烦恼,最终才可以销声匿迹。

很多人没有学空性法门时,相续中的我执特别严重,不管是对色法也好、感受也好,一旦有人侵犯自己,绝对不能容忍。可是学了中观般若方面的教言之后,现在虽然也有我执,但只是偶尔产生一些烦恼,不像以前那样特别可怕。有些大德用“春风”来比喻说,冬天狂风肆起的时候,非常凛冽、难以阻挡,可是到了春天,虽然也吹着风,但风力温暖柔和,不像寒冬腊月的狂风。

我们依靠闻思修行,可以逐渐减少我执,若真正通达无我之理,则称为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所谓的菩萨,又名勇识者,意即心特别坚强的人。在什么面前坚强呢?并不是遇到怨敌时非常勇敢,拿着宝剑刺入他的心脏,而是执著实有法产生烦恼时,能用无我的境界来消除实执,摧毁自相续中的我见。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关键要看他的我执是否比较少?是否经常不起烦恼?如果他天天愁眉苦脸,跟这个发脾气、跟那个吵架,不一定是真正的菩萨。尽管菩萨也可以显现忿怒相,但他内心是寂静调柔的,悲心、菩提心如如不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我教言是佛教中最殊胜、最深奥的,福报不够的人遇到这样的法门很容易退失。包括学习《入行论·智慧品》的有些居士,由于没有积累资粮,听闻空性法门时往往半途而废,怎么听也听不懂,最后充满失落感而退出。所以,能不能接受般若法门,与自己的根基和福报有密切关系,假如你前世没有承事诸如来、供养十方善逝和上师、积累殊胜资粮,今生遇到空性法门,恐怕会生起邪见或者退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最终修行不能善始善终。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般若法门,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自相续稍微与正道脱离,就要祈祷上师三宝,忏悔无始以来的罪障,一定不能离开无我空性。有相、有执著的任何法门,你求得再多也比不上空性法门,这方面的教言以后会给大家传讲。

壬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众生执著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五蕴,由于把五蕴执著为“我”,从而漂泊在六道中无有出期。所以,我们要观察一下:五蕴的本体存不存在?如果本体不存在,那有什么必要去执著它呢?

当知蕴非随意生,非时节及自性生,

非体自在非无因,乃由无明业爱生。

大家一定要观察五蕴,因为它与我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执著五蕴,只不过有些人不知道而已。那么,五蕴的来源是什么呢?

内外道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些外道认为,五蕴是随意而生,偶尔从“我”中产生,偶尔从自性中产生,偶尔从地水火风空中产生,或者像有些教派声称,由上帝或其他万物所生。这些说法都不合理,蕴并非从这些事物中产生,否则,柱子或石头随随便便就可以产生五蕴了。五蕴不是随心所欲就能产生的,必须要借助众生相续中的特定因缘,因此,随意而生的说法不成立。

还有外道认为,犹如春天可产生万物一样,五蕴从常有的时节中产生。这种说法也不对,正如《四百论》中所观察的,时节的实体根本不成立,除了万物的相续改变以外,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时间 。退一步说,即使时节是常有,常有的法中怎么会产生无常的五蕴呢?因此,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数论外道认为,神我和自性是实有的,喜忧暗三德平衡时是神我,不平衡时自性产生其他二十三谛法,五蕴就包括在二十三谛法中。这也不合理,如果说自性的本体实有不变,那怎么会出生形形色色、能变动的万法?常法中现前无常的各种变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有外道认为,五蕴从自之本体“我”中产生。破斥方法也跟前面的推理完全一样:如果说它的本体是常有,常法中不可能产生无常法;如果说本体是无常,这又不符合他们自宗的观点。

大自在天派、梵天派、遍入天派等认为,一切万物由天神来制造。这种说法也无法成立,如果五蕴是天神所生,那是他们有意而造,还是无意而造?若是有意而造,天神就不自在了,因为被欲望所牵引;若是无意而造,那他就不是万物的主宰了,因为他无法控制万物的产生。

顺世外道(现世美)认为,一切都是无因生。这更不符合道理,无因生是所有外道中最低劣的见解,假如无因可以产生万法,就会有万法随时随地都应该出现,或者随时随地都不应该出现等诸多过失。

通过以上各种观察,可知五蕴的产生没有一个主宰者,也不是无缘无故而生的,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按照佛教观点,万法在胜义中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而在世俗中,蕴是由无明、业、爱等相互联合产生的。(前段时间有些道友在讲考时,把这方面的因缘分析得比较清楚。)这种蕴聚假合不是自性实有的“我”,月称论师也说:“经说依止诸蕴立,故唯蕴聚非是我。”因缘聚合的时候,“我”和五蕴可以现前,而一旦因缘不具足,由于胜义中一切皆空,世俗中无因也就不能起现,《入行论》亦云:“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

因此,大家要清楚,五蕴并不是像外道承认的由常法所造,而是以十二缘起所产生的。就像没有损害的种子埋在土中,经过灌溉、施肥,苗芽可以萌发。同样,被无明覆盖的业,通过爱的滋润之后,众生的五蕴也可以现前,这就是十二缘起。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细致阐述了十二缘起,它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环,《中论》也有这方面的教言,如颂云:“众生痴所覆,为后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随行入六趣。”意思是说,众生因无明愚痴所覆,为后世造下善业、不善业、不动业,以此缘故,随业入于六趣,像水车一样在轮回中不停流转。

一切万法均依因缘而生,这种因缘可分为外因缘和内因缘,外因缘就如同种子可以产生苗芽,内因缘则是十二缘起,依靠因缘聚合,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方得以形成。这个道理非常甚深,没有智慧的人根本无法了知。有些人认为色法是无因生,有些人认为是常因生,这些说法都不合理,除了因缘聚合的假象以外,根本没有实有的本体。因此,龙猛菩萨说:“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认为无因而产生色法,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只要是具有智慧的人,就不应该耽著这些本体无实的色法。

大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对色法从来没有剖析过,每天被各种色法所左右,非常可怜。佛说万法远离一切戏论、皆是空性,可很多人对这个道理无法了解,因此,大家有机会的话,应该多看一些般若空性的教言。《维摩诘经》云:“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引用第一世顿珠法王的教言说:“眼前的虚空,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如果我们有一定的境界,不管眼前出现什么显现,人也好、器世界也好,应始终处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样一来,别人对你百般挖苦或者不悦意的对境现前,你的心也不会随之动摇。”

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但如果经常这样串习,跟没学过这种甚深法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听过般若法门的人面对事情时,对自己的耽著、对事物的耽著,跟没有听过般若法门的人完全不同。如果对一切万法没有贪执,就像在梦中做事一样,只是在众生面前随缘行事,那么,你就是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

辛二(真实之道)分三:一、宣说道之违品——三结;二、道之顺缘——精进;三、修学道之本体——三学。

壬一、宣说道之违品——三结:

通达无我有三大违缘,我们就是因为有这三个障碍,以至于无法如理如实通达无我境界。这三个障碍是什么呢?

理应了知戒禁取,萨迦耶见及怀疑,

结缚有中此三者,阻塞解脱城市门。

我们不能通达虚空般远离戏论的无我空性,天天执著一个“我”,不能享受无我的快乐,讲课时好像处于无我的状态中,大家都很开心,似乎回去也不用吃饭了,可过一会儿遇到不悦意的对境,强大的“我”又冒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病根”没有断。每个凡夫人都有三大烦恼,又叫三种“结”,很多论典说,“结”就是烦恼、束缚之意。这三种结若没有断除,我们不可能照见无我实相。

那么,这三种结是哪三种呢?

一、戒禁取见:是指见解受外道的影响,把不符合佛法、没有功德的非戒,执取为正确而受持。比如外道认为自己生生世世与动物有关,今生中就把动物当作母亲,或者学狗吃不净粪,或者依止火瑜伽或风瑜伽,或者通过沐浴来清净业障……以颠倒邪执妄受无义痛苦,无法获得解脱正道。

当今社会,邪说邪见层出不穷,无不遍及,各种气功、功法也相当多。作为一个修行人,除了秉持佛陀言教以外,其他奇奇怪怪的见解和行为,最好不要去行持。现在很多邪行此起彼伏,今天出现一个、明天出现一个,有些人觉得很新鲜,就忙不迭地趋之若鹜。很多佛教徒头脑比较简单,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实际上这些不可能让你得到解脱,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证悟无我的一大违缘。

二、萨迦耶见:是将自身五蕴颠倒视为“我”,本来“我”不存在,却认为“我”真实存在。《中阿含经》 、《大毗婆沙论》 等中,萨迦耶见又名为身见。除了圣者以外,凡夫人都有这种邪执:“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感受,这是我的执著……”

三、怀疑:对道果之法疑团重重,不相信依靠修行之道能得圣者之果,经常寻思:“我修持佛法、学习中观,到底能不能获得佛果啊?”“佛陀究竟存不存在?三宝的加持会不会无欺现前?”……这样产生各种怀疑,也是证悟无我的一种违缘。

以上三者叫做三种结。《入中论》云:“生于如来家族中 ,断除一切三种结。”获得一地菩萨果位以后,就完全断除了戒禁取见、萨迦耶见、怀疑这三种结。一地菩萨不可能生邪见,也不可能行持外道的无义行为,《涅槃经》等大小乘经典都讲得了,获得须陀洹果位(小乘初果)时,已经断除了三种结,一地菩萨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我们凡夫人没有摧毁身见、怀疑、戒禁取见的种子,有时产生这些烦恼也情有可原。你生起一点怀疑时,没有必要特别伤心:“哎哟,我今天对三宝起怀疑了,我没有希望了!”凡夫人的根基跟圣者相差悬殊,有怀疑、有身见也是正常的,但大的身见和大的疑惑,对解脱还是很有障碍。

《俱舍论》讲过,这三种结可比喻为不愿意前往目的地、迷路、对路途有疑虑。比如一个人前往拉萨,如果根本不想去,就不可能到达拉萨;如果去的途中迷路了,本该去拉萨,结果到了成都,那也到不了目的地;如果你对路途产生怀疑,认为这条路可能到不了拉萨,也无法抵达终点。同样,我们证悟人无我也有三种障碍,如果身见很重,根本不愿证悟空性,连《智慧品》都不听,肯定跟空性没有缘分;如果你虽然听了空性,却误入歧途,趋入外道的断空邪空中,也不能获得解脱;如果你对空性能得解脱心存怀疑,那绝不可能证悟空性。

这三种结是修行的大障碍,我们要想断除,离不开世间和出世间正见。如果对佛道生起无比正信,知道外道见解对自己没有用,以这种心态修无我见,那肯定有希望。有些道友的修行很正,对无我法门极有信心,几乎没有邪知邪见,旁边人说一些正法以外的话题,他根本没有兴趣听,这确实与自己的福分有关系,也与证悟无我的缘分有关系。

经常听有居士抱怨:“这些特别深的法语,什么三种结啊,四种障碍啊,我根本搞不懂!”其实你应该搞得懂,乐行国王毕竟也是在家人,一个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处理,他应该比你更繁忙,但龙猛菩萨仍要他断除三种结,因为这三种结若没断除,在家人也不能得到解脱。如同一个人被三道绳子捆起来,不解开这些绳子就不能获得自由,我们凡夫人也被三道“绳子”——对善法常起怀疑、我执特别重、邪见特别厉害——捆得紧紧的,所以应想尽办法解开束缚。这一点,大家虽然没得到圣者果位,但在平时的修行中,应该也能感觉到佛法的殊胜性。

壬二、道之顺缘——精进:

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

具足广闻戒定者,应当精勤修四谛。

证悟空性的解脱,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精勤,不可能仅靠他人帮助,就让你毫不费力地出离轮回。虽然有些论典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和威力,可以让弟子往生净土,但这也要看你是否具有强烈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纵然佛陀亲临也无济于事,所以还是要靠自己。

释迦牟尼佛曾对弟子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佛陀在度化众生时,并不是把众生直接抛到清净刹土,而是宣说三宝、四谛、无我的法门,教给他们解脱方法,至于能否解脱,则依赖于各自缘分。上师也同样如此,为你如实传讲佛法中取舍的道理、因果的道理,并教诫你要精勤修行,但如果你实在不听,上师也没有其他办法。其实,世间的老师也是这样,本来他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智慧,可是学生若实在不争气,老师也无计可施,每天要打他骂他,老师也会生厌烦心的。所以,成就要靠自己的勤奋,对于特别懒惰的人,金刚道友可以暂时帮忙,但完全依靠别人让你解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龙猛菩萨劝国王一定好好地修行,不要认为自己是国王,上师就会把自己带到极乐世界。

有些人自己不修行,一直依赖上师——“我的上师很了不起,我不用学法、不用修加行,什么都不用,天天睡懒觉就可以。我想上师的时候,就祈祷一两声,上师的智慧眼一直关注着我,哪怕我睡懒觉,可能也看着我吧!”你对上师有这么信心,当然非常好,可是若自己一点都不学,天天散乱懈怠、做非法事,你的上师再怎么伟大,可能也没有办法。

因此,我们务必要精勤修行。修行的时候,先要对显密教法广闻博学,具备一定的智慧,同时,受一分以上的清净戒律,心要专注法义。具备戒定慧三学以后,应该进一步修持四谛:首先“当知苦谛”,了知世间各种各样的痛苦;然后“当断集谛”,明白苦谛的来源是集谛,对此应当断除;那用什么方式来断除呢?“依止道谛”,用道谛来断;断了之后,最终是“现前灭谛”。《瑜伽师地论》以重病、病因、病愈、良药四者 ,分别比喻苦、集、灭、道四谛。譬如,医生要治疗一个重病人(苦),先应知道他的病因(集),知道之后应病予药(道),吃药过后便可渐愈(灭)。因此,《涅槃经》说:“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假如真能现见四谛,就可以斩断生死轮回的相续。

修持四谛真的非常殊胜,有关经典里说,有漏法中,集谛为因,苦谛为果;无漏法中,道谛是因,灭谛是果 。如果你一点都不勤修,完全依赖佛陀让自己解脱,这是很困难的。当然,倘若对佛陀没有信心,想依靠佛力来往生更不可能。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天王虽然降下雨水,但种子若已烧焦,则不可能出生苗芽。同样,尽管许多佛陀已经出世,并转了*轮,可是对佛没信心、没兴趣的人,根本得不到善法解脱,只能漂泊在轮回中不断受苦。

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要靠自己,不要一味地靠别人,“我的上师非常了不起,我的道友非常了不起,我现在不用听课啦!”不听课对我们没什么损失,但对你而言,不听课就不知道佛法,不知道佛法就不知轮回痛苦,不知轮回痛苦就不会想从中解脱,既然连解脱的念头都没有,那算什么修行人呢?有些人认为自己上师了不起,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以前在果法期的时候,独觉依靠身体显示神变,可以让有缘众生获得解脱,但如今是末法时期,善知识一定要通过讲经说法,弟子将佛法的道理反反复复串习,断除烦恼才能解脱,次第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懂,没有通达解脱依赖于自己的道理,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壬三(修学道之本体——三学)分二:一、总说三学;二、别说慧学。

癸一、总说三学:

理当恒常勤修学,殊胜戒律及慧定,

二百五十余分戒,真实摄此三学中。

修道的本体是戒定慧三学,它包括佛教的所有内容,因此小乘也讲三学,大乘也讲三学,只不过有些内容不同而已,实际上它的大体意思没什么差别。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学习殊胜三学。为什么叫“殊胜”呢?因为外道与世间道没有这种教言,清华大学也好、哈佛大学也好,任何高等学府中都得不到三学教义,因此,它是极其殊胜、无与伦比的知识。

我经常这样想:你们可以说有非常深厚的福分,否则在末法时代,不可能遇到如此殊胜的大乘法门。所以,大家应当经常勤修此戒定慧三学——“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根本,“禅定”是令心安住于佛所传下来的法义中,通达万法取舍就是“智慧”。

龙猛菩萨告诫乐行国王:你应该具足这三学,因为出家比丘253条戒律完全可归摄于此三学中。毕竟乐行国王的王妃也多,日常琐事也多,不一定有出家的机会,但只要好好地行持三学,出家功德也可以间接包括在这当中。

出家和在家的区别,主要是以戒律来划分,在家人要守持五戒,而比丘有4个他胜罪、13个僧残罪、120个堕罪、4个向彼悔、112个恶作罪,共有253条出家戒,比丘尼还有更多戒条。这些戒条是受比丘戒的人必须遵守的,可是乐行国王只要认认真真地行持三学,出家人的戒条就可以间接包括在这里面,而且大乘菩萨戒的根本戒和支分戒也间接包括在这里面。

现在有些居士非常虔诚,昨天我在一个地方遇到一位居士,他从18岁开始天天念度母,现在六十几岁了,从来没有间断过。《二十一度母颂》比较长,但他念好几百万遍了,然后让我回向。他学佛的时间非常久,可是从来不厌烦,经常受八关斋戒,居士戒也一直没有毁坏过,虔诚的信心从来没有改变,纵然遭受十年浩劫等违缘,他仍一直默默地修学。当然,出家人中也有特别精进的人。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具足三学的一切学处。

癸二(别说慧学)分二:一、说明出离染污品之理;二、说明善入清净品之理。

子一(说明出离染污品之理)分二:一、厌离此生之方法;二、厌离一切轮回之方法。

丑一(厌离此生之方法)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自在忆念所属身,如来所示一捷径,

彼当策励勤守护,丧失正念诸法亡。

“自在”是对乐行国王的称呼。作者说:自在大王啊,身念处的修法是佛陀为希求解脱者指明的唯一必经之路。倘若不懂得身念处,不可能获得真实的解脱。佛陀在经中言:“能清净一切众生、能超离不悦痛苦、能辨别如理之法、能现前涅槃之唯一途径,即此身念处也。”我们认识苦谛能清净一切众生,断除集谛能超越一切不悦痛苦,依止道谛能辨别如理之法,证悟灭谛能现前涅槃,而修持这四谛的究竟窍诀,就是身念处。

身念处的观想方法非常多,你可以观想身体的来源是父母不净种子;身体的结构是36种不净物组成;身体的本性是吃下再清净的食物,也能加工成臭秽的不净粪。所以贪执身体没有任何意义,一想到身体的种种丑陋,就没必要天天忙着打扮、保养了。可如果忘失这种正念,任何善法功德都将毁于一旦。凡夫人对身体的执著非常强,若能将它看作是空性的、无我的、虚假的,修行会自然而然增长,但若对身体特别看重,家里买很多大大的镜子,门口放一个,洗手间放一个,卧室也放一个,天天在镜子面前照来照去,这样的话,所有的修行时间都耽误了。

《瑜伽师地论》说:“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所谓的正念,就是经常不忘教授,如果忘记佛陀在经典中的教授,一味耽著自己的身体,最终不可能证悟空性。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对身体时时剖析,哪怕走路时,也要看着自己的手指想:“虽然我今天执著它,但终有一天会抛弃它,抛弃时它就不是我的东西了,所以贪著身体没什么可信的。就像乞丐捡到一件破烂衣服,坏了也不会伤心,同样,假如我对身体没有很大执著,把它看作一件暂时借用的工具,就算我得了癌症也不会痛苦。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始终把身体当作如意宝那样保护,一旦出现损害,我肯定接受不了,修行也会以此而毁坏!”

大家理当护持这样的正念,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执著身体。阿底峡尊者一生有三大窍决:一是时时刻刻观自心;二是长期修持菩提心;三就是不忘正知正念。我们也应不忘正知正念,常以正知正念观察身体,不要跟没有学过佛的人一样,对自己的身体万分耽著,出现一点点病痛,或者别人说你身体难看,就开始伤心不已。我们要认清身体的本质,只有这样,相续中的烦恼才能得以泯灭!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亲友书 第十二节课
下一篇:亲友书 第十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二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
 龙树亲友书 第五堂课 亲友书 第一节课
 亲友书 第二节课 亲友书 第三节课
 亲友书 第四节课 亲友书 第五节课
 亲友书 第六节课 亲友书 第七节课
 亲友书 第八节课 亲友书 第九节课
 亲友书 第十节课 亲友书 第十二节课
 亲友书 第十三节课 亲友书 第十四节课
 亲友书 第十五节课 亲友书 第十六节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