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瑜伽师地论 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点击:6409]   [手机版]
背景色

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译文

如此已经说完修所成地。

什么是声闻地?一切声闻地如何呢?嗢柁南略语说:

假若简略来说这声闻地,即种性等数取趣,如理所应地那样安立世间和出世间。这声闻地简略来说有三种含义,即种性、趣入和出离想地,这就被说为声闻地。

什么是种性地呢?嗢柁南略语说:

假若简略来说一切种性地,应当知道,就是自性、安立、诸相和数取趣。

说的是声闻乘觉悟的种性的本来性质、声闻乘觉悟种性的概念建立、具有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所有的种种相状、具有声闻乘觉悟种性的种种人。如是种种的一切,总略言之、名为种性地。

什么是声闻乘觉悟种子本性?指处在具有觉悟种性的人,有声闻乘觉悟的种子,由於现在已具有声闻乘觉悟种子,便安然不退地处在具有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的境地,如果遇上妙好的机缘,种子就具有生发获得觉悟的功能,就具有生发觉悟证得涅槃的力量,最终使人能够实现涅槃。问:此种性的名称还有什么不同的叫法?答:有的称作种子,有的称作界,有的称作性,这些都是对种性的不同称呼。问:现在这种性,以什么作为它的体?答:它附寄在所依托的识体中,使安处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具有种种相状,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处统摄,从无始以来辗转传下来,是由已存在的事理现象得来的,於是对它拟立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即所说的种性、种子、界、性,这就通称作种性。

什么是声闻乘觉悟种性的概念建立?指应当用这样的话问:现在这种性是应当说成细,还是说成粗?应当回答说:细。为什么这样说呢?由於这种子作为本性的还未生发成果,作为後习积的也未能生发成果,所以称名为细。如果种子作为本性的已生发成果,作为後习积的也生发成果,这时的种性无论种子还是结果,都称名为粗。

问:如此种性应当说成落生成一种处相连续流转,还是落生成六种处相连续流转?答:应当说成落生成一种处相连续流转。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种子法不是一种相而是多种相,并且多种相都各自随所依托的处所即六处相续流转,可以见出那每个种子相都各自存在连续流转;然这声闻乘觉悟种子不是在六处各有不同的相状,而是种子性处在具有觉悟涅槃人的声闻乘境地,它体现在六处总体上是特别妙好的,它是从无始以来辗转传下来的,是由已存在的事理现象得来的;有这样的想见和用一定语言加以表述,就说成是种性、种子、界、性,所以应当说成落生成一种处相连续流转。

问:处在有觉悟种性的人具有涅槃的法性,这处在有觉悟种性的具有涅槃法性的人是什么因缘使他具涅槃法性,然而从前时期以来长期流转变化不能实现涅槃?答:由於四种因缘使他不能实现涅槃。是哪四种?第一、因生在边鄙荒蛮的佛徒圣贤都没有去过的地方;第二、因贪恋富贵享受,看不到生活的过咎祸患,不思出离生死苦;第三、因受外道影响生邪见作恶行;第四、虽然遇有圣贤说法,但因愚钝无知、瘖癋残疾存在接受障碍,仍摆脱不了烦恼。……如此称作四种因缘。由於有这些因缘,人虽然具有涅槃法性也不能实现涅槃。他们如果正遇上诸佛出世,听受诸佛宣讲的正法,能够依循诸佛讲授劝说的法义,没有那些阻碍涅槃的因缘,这时善根才能成熟,渐渐依次进步直到实现涅槃。不具有涅槃法性的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止息无涅槃性,他们遇不遇诸佛出世,在一切种类终究都不能获得涅槃。

问:哪些称作涅槃法机缘,然而由於阙少部分、由於完全没有、由於没有遇上就不能实现涅槃?答:有二种涅槃法机缘。哪二种呢?第一、胜机缘,第二、劣机缘。什么是胜机缘?指的是听到别人宣讲胜妙的四圣谛法的言教音声以及从自己内心发起合乎真理的精神活动。什么是劣机缘?说到这劣机缘有许多种,指自己所具有的人身条件、环境条件都很好,因而有利涅槃,能引导自己涅槃或引导他人涅槃的诸佛法教机缘都存在,对听闻正法出家修行产生信解爱乐,真正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律不退失,修习守护六根使他们不受污染的律仪,知晓长养身心的物质、精神食粮的量度,在初夜时分、後夜时分恒常勤奋修习,在晚上来回走动或原地坐禅使内心警动不惛净修心意的修法,任何行为举措都保持正纯的理智,乐意远离杂居人众和优越生活条件到寺庙或人迹罕至地居住修习,净修内心清净远离各种盖阻内心脱欲的烦恼,渐渐依次修习四种静虑的定法。……

有觉悟种性的人通由这些机缘的依次修行,再不断地转化为更胜的、转化为更强大的、转化为更上品的,修集各种机缘,从自己所具有的人身、环境条件都很好开始,到最後修习四种静虑的定法,获得内心的清净无染,没有各种瑕疵污秽,远离各种随起的烦恼,品质正直能不断进步,保持这种境界,一切动乱不存。如果再获得依赖四圣谛进步的机缘,使自己能完全知晓人生一切都是苦,永远断除人生集起的一切烦恼,修道获得解脱的涅槃真理圣果,修习别人讲授劝说的解脱生死痛苦的正道,就会有如此进步的可能、长进的力量,发动生起合乎真理的内心精神活动,形成趣入无余依涅槃过程及首先应该具有的正确知见观念,由此知见智慧在现前观想所要知见的境界时就能符合真实,得到圆满解脱,在无余依涅槃境界上获得涅槃。应当知晓这过程中从产生正确知见观念开始,求得圆满解脱,在无余依涅槃境界上获得涅槃,这就称作修习集成涅槃法种性所必须的种种无漏智慧。从自己具有人身、环境条件都很好直到最後修习四静虑定法,应当知晓这称作修习集成劣机缘;如依赖别的圣贤授教劝说的关於四圣谛的言教使自己更上进,能发动生起合乎真理的内心精神活动,应当知晓这称作修习集成胜机缘。

如此称为声闻乘觉悟种性的概念建立。

什么是具有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所有的种种相状?指与一切没有涅槃法性的人的种种相状相违悖的种种相状,应当知晓就称作具有声闻乘觉悟种性安然不退的人所有的种种相状。问:哪些称作没有涅槃法性的人的种种相状,由於形成了这些相状,应当知晓就称作没有涅槃法性的人?答:没有涅槃法性的人有许多相状,我现在将说说那些相状中的少部分,说那些人最初不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的没有涅槃法性的人,执迷阿赖耶本体识是内心自我,於是其他一切种类的知见观念也就随顺这种执迷束缚;一切杂染烦恼依赖这执迷,形成无量的厚积现象而不能拔除;这一切长久地追逐人心,至终坚固不解,依附人连续流转,一切佛都不能救度,这称作第一种不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的无觉悟种性相状。……指那些人或者由於身体、或者由於语言、或者由於心意很少作善行;一切都为了希求各种享受条件的获有,或者求得将来特好的后有身,或者求得财宝,或者求得特贵重的所有财宝,这称作第六种不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的无觉悟种性相状。如此等类型有众多的相状,由於形成了这些相状,那些人就堕落在不能涅槃的法性范畴里。

什么是处在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安然不动的人?指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的人,有的只是处在具有种性状态而没有进入趣向涅槃的过程,也没有脱离生死痛苦;有的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安然不退,也已进入趣向涅槃的过程,但没有脱离生死痛苦;有的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安然不退,也进入趣向涅槃的过程和脱离了生死痛苦;有的信、定、慧等根性软劣,有的信、定、慧等根性中等,有的信、定、慧等根性锐利;有的对可爱乐事物贪恋不已,有的对与己不利的人、事愤恨不已,有的对一切事理愚昧不明;有的生在边鄙荒蛮、佛徒圣贤不到的地方,有的生在盛地、佛徒圣贤常到的地方;有的放纵逸荡修行不专,或者修行专心没有放纵逸荡;有的存在不善的邪行,有的没有邪行;有的存在修行的种种障碍,有的不存在修行的种种障碍;有的加力修行迟而离涅槃远,有的加力修行速而离涅槃近;有的未能获得最後身,有的已经获得最後身;有的未生清净圣道脱离烦恼,有的已生清净圣道脱离烦恼。……这些就称作具备声闻乘觉悟种性安然不动的人的种种差别。为了将他们度到涅槃彼岸,诸佛世尊出现到世间,对没有进入趣向涅槃过程的人,使他们进入趣向涅槃过程;对没有获得最後

身的人,使他们获得最後身;对没有生清净圣道脱离烦恼的人,使他们生圣道脱离烦恼,对他们传播弘扬佛法圣道,为他们制订建立修学正法的系统内容和方法。

  原典

  本地分中声闻地①第十三

  初瑜伽处种性地②品第一

如是已说修所成地。

云何声闻地?一切声闻地总嗢柁南曰:

若略说此地,性等数取趣③,

如应而安立④,世间出世间。

此地略有三,谓种性趣入⑤,

及出离想地⑥,是说为声闻。

云何种性地?嗢柁南曰:

若略说一切,种性地应知,

谓自性安立,诸相⑦数取趣。

谓若种性自性、若种性安立、若住种性者所有诸相、若住种性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种性地。

云何种性?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有种子法⑧,由现有故,安住种性补特伽罗⑨,若遇胜缘,便有堪任,便有势力,於其涅槃能得能证。问:此种性名有何差别?答:或名种子,或名为界,或名为性,是名差别。问:今此种性,以何为体?答:附在所依,有如是相,六处所摄⑩,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⑾,於此立有差之名,所谓种性、种子、界、性,是名种性。

云何种性安立?谓应问言:今此种性为当言细,为当言麤⑿?应答言:细。何以故?由此种子未能与果,未习成果⒀,故名为细。若已与果,已习成果,尔时种性若种、若果,俱说名麤。

问:如是种性当言堕一相续,堕多相续⒁?答:当言堕一相续。所以者何?若法异相俱有而转,见彼各别种种相续,种种流转;如是种子非於六处有别异相,即於如是种类分位⒂,六处殊胜⒃,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有如是想及以言说,谓为种性、种子、界、性,是故当言堕一相续。

问:若住种性补特伽罗有涅槃法,此住种性有涅槃法补特伽罗何因缘故有涅槃法,而前际来长时流转不般涅槃?答:四因缘故不般涅槃。何等为四?一生无暇故,二放逸过故,三邪解行故,四有障过故。……如是名为四种因缘。由此因缘故,虽有般涅槃法而不般涅槃。彼若值遇诸佛出世,听闻正法,获得随顺教授教诫,无彼因缘⒄,尔时方能善根成熟,渐次乃至得般涅槃。无涅槃法补待伽罗住决定聚⒅,彼若遇缘若不遇缘,徧一切种毕竟不能得般涅槃。

问:何等名为涅槃法缘,而言阙故、无故、不会遇故,不般涅槃?答:有二种缘。何等为二?一胜,二劣。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云何劣缘⒆?谓此劣缘乃有多种,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⒇、若正知而住(21)、若乐远离(22)、若清净诸盖(23)、若依三摩地。……

彼由如是渐次修行,後後转胜、转增、转上,修集诸缘,初自圆满,依三摩地以为最後,得如是心清净鲜白(24),无诸瑕秽,离随烦恼,质直堪能(25),安住无动。若复获得依四圣谛为令徧知(26)、永断(27)、作证(28)、修习他音教授教诫(29),便有如是堪能势力发生如理所引作意,及彼为先所有正见(30),由此便能於四圣谛入真现观,圆满解脱,於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当知此中始从正见,圆满解脱,於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种性真实修集(31)。从自圆满乃至最後依三摩地,当知是名修集劣缘;若依四谛法教增上所有教授教诫他音,若如正理所引作意,当知足名修集胜缘。

如是名为种性安立。

云何住种性者所有诸相?谓与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32),当知即名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诸相。问:何等名为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所有诸相,成就彼故,应知说名无涅槃法补特伽罗?答: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有众多相,我今当说彼相少分。谓彼最初不住种性无涅槃法补特伽罗阿赖耶爱,徧一切种皆悉随缚(33);附属所依,成无量法不可倾拔(34);久远随逐,毕竟坚固,依附相续,一切诸佛所不能救,是名第一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谓彼少有所作善业,或由於身、或语、或意;一切皆为希求诸有,或求当来殊胜後有,或求财宝,或求殊胜所有财宝,是名第六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如是等类有众多相,成就彼故,堕在不般涅槃法数。

云何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或有唯住种性而未趣人,亦未出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人而末出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人及已出离;或有软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35);或有贪行(36),或有瞋行,或有痴行;或生无暇,或生有暇;或有纵逸,或无纵逸;或有邪行,或无邪行;或有障碍,或无障碍;或远(37),或近;或未成熟(38),或已成熟;或未清净(39),或已清净。……如是名为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差别。为度彼故,诸佛世尊出现於世,谓若未趣人,令其趣人;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未清净,令其清净,转正*轮,制立学处(40)。

  注释

  ①声闻地:听受佛的言教成就解脱的境界。本地内容即本论的卷二十一至卷三十四的前半部分。本地内容共分为四瑜伽处,第一瑜伽处又分为三品:<种性地品> 、<趣入地品> 、〈出离地品〉。本注译仅选了第一瑜伽处三品中的主要内容,基本上代表了本论关於声闻地的理论。

  ②种性地:种子本性的境地。此处种性地特指具有声闻乘本性的种子的境地。种性,各种子的不同本性。种性论是唯识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宗派攻击的主要对象。

  ③性等数取趣:即种性、趣入、出离想地等数取趣。数取趣,意即反复辗转在六趣(六道)中受取苦未能出离;此语的梵语即补特伽罗(Pudgala) ,补(Pu)即数,特伽(dga)即取,罗(la)即趣。数取趣是新译,旧译为人或众生。性等数取趣即人的性等。

  ④如应而安立:指人的性等关系如理所应当的那样加以建立。

  ⑤趣入:具有菩提种性的人听受了圣教进入了般涅槃的过程。趣入地,趋入般涅槃的境地。

  ⑥出离想地:即出离地,意即趣离欲的境地。此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由世间道趣离欲,局限在三界内;二是由出世道趣离欲,可超出三界外。

  ⑦诸相:具有声闻乘菩提种性的人所现出的种种相状。

  ⑧有种子法:具有声闻乘菩提的种子。意地中说:「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 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声闻乘种性的人,不阙声闻菩提种子。

  ⑨安住种性补特伽罗:人具有菩提种子,种子没有变异坏失。

  ⑩有如是相,六处所摄:有如此安住种性补特伽罗的种种相状,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处统摄。

  ⑾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意即有般涅槃法菩提种子的人才有安住种性相,没有般涅槃法菩提种子的人即使熏习也没有此种性相。

  ⑿今此种性为当言细,为当言麤:种子性难以现见,即潜在状,称为细;已经现见,呈显性状,称为粗。

  ⒀未能舆果,未习成果:种子因未能生发成果,未能将熏习的种因生发成果。般涅槃菩提种子有二种,一种是本性的存在,一种是熏习的存在。未能与果是相对本性种性而言的,未习成果是相对熏习所成的种性而言的。

  ⒁堕一相续,堕多相续:落生成一种处相连续流转,还是落生成多种处相连续流转,因为前文讲到六处所摄,所以才提种性是依六处多相相续还是依一处一相相续的问题。此处堕一相续,即堕一意处。堕,落,由上及下、由理及事、由因及果称为堕。

  ⒂种类分位:种性处在般涅槃法补特伽罗类声闻分位。种类分位,意即种性的类别和位别。

  ⒃六处殊胜:作为安住种性位的人,他的六处总体都是特殊优越的。

  ⒄无彼因缘:没有那使得有般涅槃而不能般涅槃的生无暇等四种因缘。

  ⒅住决定聚: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始终不能止息。此处说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无论如何都不能般涅槃。本论的这一思想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大乘精神相悖,所以遭到其他宗派的严厉批评。

  ⒆劣缘:此处的劣等缘仍属於般涅槃法缘,只是相对於胜缘要差些。

  ⒇悎寤瑜伽:在晚上通过来回走动或原地坐禅使内心警动不惛,乃净修心意的方法。悎,厂幺音皓,心警动。

  (21)正知而住:任何行为举措都保持正知,即正纯的理智。

  (22)乐远离:乐意远离杂居人众和优越生活条件,到寺庙或人迹罕至地居修。

  (23)清净诸盖:净修内心,清离诸种盖阻内心脱欲的烦恼。诸盖,指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

  (24)心清净鲜白:依三摩地修至第四静虑,内心清净无染。

  (25)质直堪能:品质正直不近诳谄,能承受加行(能不断修习进步)。

  (26)徧知:偏知苦谛。即完全知晓人生一切都是苦。

  (27)永断:永远断除集谛所说的人生集起的一切烦恼。

  (28)作证:修道获得解脱的涅槃真理圣果。即灭谛。

  (29)修习他音教授教诫:修习别人讲授劝说的解脱生死痛苦的正道。即道谛。

  (30)为先所有正见:意即进入无余依涅槃必须从正见开始。

  (31)真实修集:对无漏智慧(获得真实的智慧)的修集。

  (32)谓舆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这是佛家常用的否定式表述法,意即与一切无涅槃法人诸相对应相悖的诸相就是住种性的人所有的诸相。

  (33)徧一切种皆悉随缚:由於将阿赖耶执迷为内自我,其他一切种类的见地都被这执迷束缚。於是又有了我、我所见。

  (34)附属所依,成无量法不可倾拔:一切杂染烦恼依托阿赖耶爱,形成无量的厚积现象而不能拔除。

  (35)或有輭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信、定、慧等各种根性无能加行也无势力,难以通达法义,证获真实,即輭根补特伽罗;信、定、慧等各种根性运转迟缓为中根补特伽罗;信、定、慧等诸根性能承受加行,有发挥的大势力,能通达一切法义,速证真实,为利根补特伽罗。

  (36)贪行:即贪行补特伽罗,对可爱乐事物有强烈长时贪恋。

  (37)远:即远补特伽罗,因加行努力迟或不充分,离涅槃远。加行及时、充分离涅槃近,即近补特伽罗。

  (38)未成熟:即未成熟补特伽罗,未获得最后身。

  (39)未清净:即未清净补特伽罗,未生圣道未离烦恼。

  (40)转正*轮,制立学处:传播弘扬佛法圣道,制订建立修学正法的系统内容和方式。*轮,Dharma-Cakra,将佛法喻为转轮王轮宝,利益来生,破除邪说。正法,Saddharma,佛法正道,主要指四圣谛、八正道。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 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修所成地第十二

 修禅与学习《瑜伽师地论》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解题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