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
 
[宗性法师] [点击:3787]   [手机版]
背景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4)

第 4 讲

时 间:公历2009年6月20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六下午

地 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耳识,前头把眼识这部分读完了,我们在读眼识的时候就知道这一部分。我们回头再看一下,整个《瑜伽师地论》它分十七地,哪吗第一地:“五识身相应品”。 主要集中经力谈五识的,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提一下,这几天我在写《八识规矩颂》这个东西,我对这个开始在思考。当然,我们这里有些对唯识学比较熟悉,你看这个《百法》里头,它是按照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这八个识的顺序,这样子在排;包括这个《八识规矩颂》,它也是前五识,实际上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可是你注意哪个《三十颂》它不是这样的,《三十颂》前面它是倒过来的,《三十颂》开始就是“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初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它是倒回来的,这里头有内涵的,我给你提醒;你要琢磨思考。我们这个《瑜伽师地论》呢?也是从眼识开始的,但是关于这个顺序的排列呢?我建议你们看一下,将来可能找得到,太虚大师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世纪在北京的时候,北京居士林,那个时候叫北平,讲过一次《八识规矩颂》,后来有个《八识规矩颂》讲录,这个收集在太虚大师全录里头,他有点发前人未所发,他把这个《八识规矩颂》的顺序打乱了,他不按那个顺序排列来讲,也不按《百法》的顺序,也不按《三十颂》的顺序;他另外搞一套,但是你们思考一下,有道理。这个《八识规矩颂》分两部分,一个是讲染污世界,一个是讲清净世界;染污世界这一部分他是按照六,他是先讲第六识,第六识讲了,我们讲六识,我们先学过《百法》的都知道,这个六识的作用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综合判断,推理思维,这些都靠第六识的作用来完成的。对吧?他有点象房东的当总管一样,他是协调所有的东西;可是呢?你第六意识要综合判断,推理思维,有点象加工厂一样,对不对?叫综合加工厂,你总得要有人给你提供材料,这个材料从哪里来,前五识。所以,太虚大师在讲《八识规矩颂》的时候,他先把第六意识讲了,第六意识思维很活跃,他就容易觉察到,叫综合思维。可是呢?他这个综合思维从哪里来呢?靠前五识来,所以,他接到就讲前五识,不管你是第六意识的综合思维,前五识是没有综合思维的了,眼识只能对色境,耳识只能听声音;可是这个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的时候,这个意识都要去参与;他是个综合的,可是,不管你是单独的思维,还是综合的思维;如果按照我们普通的讲,说你认识这些客观的东西从哪个地方来?认识的对象嘛,第六识认识有没有对象,肯定有嘛;前五识有没有对象,也有,眼识认识的对象什么?是色境。那么你这个色境从哪个地方来的,按照我们今天这个哲学上讲,我们认识的这些叫客观世界,这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佛法说不是,你这些东西不是客观存在,是什么?都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显现的。所以,他接着就讲第八识,解决你第六意识的综合思维靠前五识来,对嘛?所以讲前五识,不管你第六识,还是前五识,你们所有思维认识的对象靠谁提供,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他接着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讲完了,这个时候有些人知道有个阿赖耶识,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显现的,那么接着就讲第七识,为什么?这个第七识就把这个东西当成我唉,不是叫我藏吗?对嘛?所以,他就接着讲第七识;讲染污世界的时候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六、五、八、七,可讲清净世界的时候又倒过来了,清净世界又不是这个顺序了,清净世界是什么?按照佛法讲:我们这个世间,山河大地,我们所面向的这些境象唉,这些真不真实呀?答:不真实。你说他不真实也不对,你说他真实还是不对;为什么?这个世界都是缘起法。你譬如:诸佛菩萨,他们来还是面对这些环境,我们凡夫还是面对的这些环境,但是圣者面对这个环境,但是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是识在起作用,诸佛菩萨这些圣者他们是智慧在起作用。所以,佛法里面讲,改变你的认识,这个最重要。所以,这个八识讲转依,转什么?就是转这个识。把这个识的作用转成智慧的作用,就解决问题了。所以,我们常常打比方:你带墨镜,你带有色眼镜,你看事情,看得清楚吗?看不清楚。那么,你把眼镜上面的颜色揭掉,这就是佛法讲的,要净化掉的。所以,这八个识要净化掉,从谁开始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最活跃的,最容易发现它;第七识不好弄的,你要把第六识逮住了,才能逮住第七识。啊,他讲清净世界的时候,说先要对付第六,第六容易找得到,第六对付完了,又对付谁呢?第七。所以,哪个六祖《坛经》讲的:“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就说的这个,要先把这两个转掉,我们先对八识要有个基本的判断。

我给它们打个比方,这前五识就相当于采购员,去把东西买回来;这个六识收货的,收货的在你们哪里叫什么?叫库管还是叫什么?也不叫,这个六识只管收起回验货的;这个七识呢?就好象搞传送的,前五识买回来了,六识验收的,七识传送的,这个传送就要出问题,送进去这个仓库是谁呀?第八识。第八识负责保管的,所以第八识是被动的,你不要看,说这些东西是八识显现的,说八识有本事,你认为他想怎能么显就怎么显,不是,它是被动的;因为别人送进来的是这个,它就干嘛呀?如实显现,它没有自主权。所以,外面买材料回来,是甚么材料拿回来的,它就如实显现;所以,那个前五识也是很被动的,知道吗?关键问题出在哪儿?这个验收的和送进库房的,这两环节容易出问题?如果验收完了,这个送的人要想起打猫心肠,它说这个东西好,我把它按住点点,去库房里就少一点了,问题出在这了。所以,你前面这个前五识,收进来的信息,第六意识综合一处理,第七识本身就是我嘛,对不对?它一传进去,那么前面的这些信息就带上有色的了,就染污,送到阿赖耶识的信息量,就是染污的信息量了。问题出在哪里?就要去查,所以,先要对付第六意识,验收对没有,第六意识搞对的;就要去查第七,哪个送东西的,他搞过来弄一弄,只要这两个不出问题,接下来其它的马上转掉。只要第六和第七不和起来送哪个染污的信息进去,是不是第八阿赖耶识自然就转掉。所以,先把第六、第七对付了,它不送哪些坏信息、送染污的信息,第八识自然就转;第八识牵动的是谁呀?前五识嘛。因为前五识在外面对的境像,都是由第八识变现的嘛,第八识一转,它就干嘛呀?它就跟着转了,这个不转都不行。所以,很多人不懂六祖讲哪个:“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你没学过教的人,你是讲不出因和果的;因在什么时候是因,果在什么时候是果。当然《八识规矩颂》谈到的嘛,六和七是在“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第七识是:“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 。都是在第一地,就是菩萨登初地,入预流;这个时候,六七就转了。“五八果上圆”呢?五识和八识要到七地以后,八识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什么叫金刚道?就是要到十地以后。所以,这个是有次第的。所以,我当时给你说:异熟识这个到什么时候才不用?要到金刚道后才不用这个名字。金刚道前这个名字都还保留的,我给你讲这个意思,就希望……。唉呀!这个《瑜伽师地论》好烦啊,我们学《百法》那么简单,学这个越搞越复杂。

他为什么谈这么多的内容,就是要从各个角度,让你认识你的心里世界。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们学《八识规矩颂》的时候就是个轮角性的。那么现在呢?从各个角度来给你谈。那你尽量能够对你的心里活动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刚才说:关于八识的问题,太虚大师分出染污世界怎么说,清净世界怎么说,很有点启发意义,他符合我们修证路上,我们一直强调,你学佛法不能搞学术、搞研究、不是当学者,你是当行者,当修道者,那就要站在修正的立场,我认为是很有启发的。

但他这个《八识规矩颂》也没离开过这些。就是《瑜伽师地论》谈到的眼识:“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这些,所依讲的哪些东西?种子依、等无间依、俱有依这些我们都讲了嘛。当然到成佛的时候讲得更复杂,这个眼识它要生起来,需要所缘。《八识规矩颂》上讲的:“九缘八七好相邻”。说眼识生起来需要九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你看所依就讲生起的条件,必须要有生起的条件,是不是?所缘是不是前面讲过,助伴与它生起的心所,眼识多少个?那天我跟你们讲的呢?三十四个。你会背《八识规矩颂》一下子就解决了。“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你算一算是不是这么多?三十四个。就是那么多,这个脑瓜子要管用。现在虽然是人,学会像电脑一样,会处理程序,知道不?要会处理,不要学完了就往垃圾里掉。你要放在桌面上,随时要调的。所以,脑瓜子要灵光。学这个佛法很有识辨的、很有逻辑的,所以,你看它每个识都是这样的,有所依、有所缘、有助伴、还有它的作用等等的,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在谈。

前面我们是哪个谈完了呢?眼识谈完了。现在谈耳识: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

等无间依,谓意。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意及种,如前分别。

先到这里,看到这几句话很短,这几句话内容很多。因为我们讲了嘛,它每一个识都是按照这几个;你翻到前头那一页,要不停的复习,第二页,翻到没有;你看中间哪个地方:谓五识身,自性;对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你要知道每一识都是按照这五个方面在谈。那么这儿讲的:“云何耳识自性,自性就是它的特点是什么?主要说这个。它的特点是什么?谓依耳了别声。谓依耳这个耳是指的什么呢?耳根。了别声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声音。了别呢?也可当辨别讲,也可当分别讲,也可当认识讲,都可以。当然,关于唯识佛法对了别的问题呢?我鼓励你们有条件的学学藏文,学学梵文,学学巴黎文;因为这个《瑜伽师地论》有梵文本。为什么呢?这个了别的问题,这个认识的问题,我们讲这个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后面都有这个识,还有我们讲唯识后面也是这个识字。对不对?但是汉文这个识字都用一个词,都是识字。对不对?可是到了梵文本、到了藏文本,这两个词是不一样的。它在藏文的时候,认识的识和唯识的识,一个是( )(?)、一个是( )(?),它是绝对不同的。但是在汉文里,这两个字都是一样,都分不开;你懂藏文,一看区别一定是很大的;为什么呢?包括梵文,这两个的词根是不同的。一个( )(?)、一个( )(?);一个了别,一个认识,一个在藏文里是:表示的“表”。什么是表示呢?就是摆在这个地方,今天的话说就是显现给你看的。那个表的意思,就像我们今天讲的显现的意思。所以,用唯识的识就是表的这个识,就是显现。用八识的识一定是哪个了别。所以在汉文佛经里头很多字搞明白就太难了。我再你们举个例子,就刚才讲的:谓眼识自性、谓耳识自性,这个自性的问题,用在不同的地方,这个词都不同的。所以,这个汉文的字,麻烦得很。我那天跟佛学院的学生们讲:快乐的乐到处都在用,可口可乐,还是那个乐;百世可乐,还是那个乐;助人为乐,还是那个乐;知足长乐,还是那个乐;可是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几个乐好像都有快乐的意思。对吧?但是你可以琢磨,喝口水为什么都可以可乐?所以,这些东西都值得去琢磨。所以,我们学汉文佛经的问题有很大程度的,汉文的字意义伸缩性很大;不像梵文和藏文,它那个字很确定,因为我原来学过,那是韩老我们在北京的时候专门请藏文老师教我们几个学藏文。他们几个好一点,我回来什么都忘了,学了两年,很多东西都忘了,基本上的有些东西还是;那是韩老从藏文翻译到汉文来的。凡是唯识的经论都是翻译过来的,汉文里没有藏文里有的,韩老都重翻的,包括《弥勒五颂》都是全部重翻的,包括《三十论》的注解藏文都有,原本都有,所以韩老都翻过以后,韩老年龄大了怎么翻,我们就帮他校。所以,一只手拿的是汉文,一只手拿的是藏文,看他翻译的对不对;就这样子就可以把藏文学会的。所以,我建议你们有精力的、有机会的还是可以学一学,这个将来对你学习很有帮助的。但是我也没有真正的学,学完了告诉我就行了。这个营养不良,像吃饭一样,我已吃过一段了,已经消化了,营养我都吸收跑了,吃过了吐给你的。

这个了别,那个藏文里边了别、辨别、认识。这个耳识,什么叫耳识呢?你看我原来讲《百法》的时候,我是怎么给你们讲的?我讲《百法》的时候,一句话:“依耳根分辨声境的认识功能,叫什么?叫耳识”。我不是随便概括一句话的,有根据的,从哪里来?就从这儿来的“谓依耳,了别声”。六个字,一般没学习过的搞不懂。所以,我就给你再翻译,依耳根辨别声境的作用的认识功能,就命名为耳识。包括这个词,为什么叫命名?我都是真灼过的,诸位。你都不会注意,为什么?因为你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这个东西也是假的。这个东西是假的,学甚么?哪没得搞呢?我老打比方:你看脑袋卢内装的甚么东西?脑花。我们今天的书面语言:叫大脑。我们今天生物学的观点,说我们所有的认识活动从哪个地方出来的,大脑是指挥中心;早期学生物学的时候,老师给你讲脑子有左脑,还有右脑。是吗?说大脑下面,还有脑魁体,还有偏直体,一大堆;脑还可以一分为二,分得了吗?分不了。哪都是搞研究的人搞出来的,还有研究呢,说前面这里叫什么听觉神经中枢,视觉神经中枢,还有运动神经中枢,还有感觉神经中枢。这么多神经中枢,是不是你生下来脑袋都刻得有啊?你在脑刻了字,这是运动神经中枢,这是感觉神经中枢,这是视觉神经中枢,有没有?就是搞研究的人取的个名字,给安上去的,花了一亩三分地上搞研究出来的,这块叫什么?那块叫什么?实际上这个大脑是干什么?是一个统一体。所以,这个名字是命上去的,安上去,在这里我一再告诫你们,这个名相,在《唯识三十颂》怎样讲的:“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都是假说的,都是安的,都是贴上去的标签。所以,这个八识也是,叫:“命名为耳识”。

你不要说这个经上叫耳识?缘起的嘛、条件组合的嘛、安上去贴个标签。而且这八个识,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定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叫八个识?不搞出九个来,再分小一点搞出十个来,要不就叫一个,有没有这种叫法?有的。早期时就不叫八个识,叫意思识也好,叫意义识也好,都是一个拢统的。后来就有还有人搞出九个,后来说不行。到此为止,你不要再搞了,再搞,搞出九千个怎么办?就没法搞了,说基本上这八个识,就把基本功能概括出来了,就够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东西。

这个地方讲耳识的自性,它的自性是什么?它的自性是:“辨别声音的认识功能”。这就是它的特点,就像我们人一样,你自身长的相貌这个特点,属于男,就是你的特点、就是你的特征,就是你的自性。那么这个耳识,它是辨别声音的,这是它的特点。那个眼识呢?了别色境的,这是它的功能、它的特点。是你自己区别其它不同的事物,这个就叫:“自性”。用今天话讲,就是你的特点、特征,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彼所依有几个?俱有依、等无间依、种子依,这几个都是指的彼所依。所以,你看他这个都不科学,实际上把彼所依抬上去,把哪个俱有依、等无间依跌下来,他这个分段还是有问题,后来我给你讲包括逗号、句号打的都不对的,就把有些意思搞变了。

彼所依者有三个:俱有依、等无间依、种子依。俱有依是什么?谓耳。这个耳指什么?就是耳根。就是你这个认识功能要产生作用,一定要借助它的太极是谁?耳根嘛。就象电能一样,你这个电能要发光、发热必须通过电线、灯泡、线路,你不说我直接把灯插在电能上,它能不能发光?不知道我没搞过,你们去试一下。电是什么?能量。电能它要发光、发热,必须要通过什么?线路。所以,这个耳根,外面叫什么?耳脯;有些耳朵大一点,有些耳朵小一点;耳脯下面叫什么?耳道;耳道下面叫什么?耳膜;耳膜下面有三块骨头:捶骨、真骨、登骨往里面一传,神经往里面一传到大脑里头,对不对?那么这些都是线路,这个比喻不一定正确,总的来讲这些都是为耳识辅助作用的管道。所以,叫俱有依;它要通过它发生作用,这个俱有依,指的耳根,离了它就不行,因为这两个,为什么俱有依呢?表面上看好象是一起的,你看电能和电线,分得清楚谁是谁吗?从功能上分得清楚,但实际上它是什么东西?融为一体的。俱有:用今天的话讲,是同时存在。你看电能和电线是不是同时的?你说我今天把灯安上,明天才送电能过来,今天晚上灯亮不亮?肯定不亮。它必须同时的才会亮,对不对?俱有就是同时。

等无间依,谓意。这个意指什么?就是耳识的前一念。这个意不是指意识?叫无间灭意,叫等无间。就是眼识,认识活动一刹那一刹那生灭不停,就是说这一念眼识要生起来,要前一念眼识开导、让路。你说我不让你,看你往哪儿走。所以说必须要前一念眼识灭掉,下一念眼识才能生起来。如果说把它挡倒了,就生不起来了,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叫等无间依。

种子依,是谁呀?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实际上一切种子是对阿赖耶识的描述。知道不?就是说一切的种子都藏在哪儿的?阿赖耶识里边。眼识的种子,耳识的种子都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所以,一切种子生现行都少不了阿赖耶识。说今天阿赖耶识不营业,停业,盘存,你就搞不成,一切的潜能种子都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这里讲的是彼所依。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意及种,如前分别。

就是刚才那几个补充说明,耳,这个指的什么东西?耳根。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耳根为什么叫四大种所造?学过《五蕴论》的就搞得清楚。你学过《五蕴论》吗?没学过。《五蕴论》就讲这个,今天我随便给你讲一下这个。四大和四大种,这两个是不同的。因为这是代表佛法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先讲四大,按佛法的立场,我们整个人生宇宙,就是这四大所构成的,也就说整个人生宇宙离不开这四种基本元素。第一个、地大:就坚韧为性。比如人,你身上哪些是坚韧的?骨头、筋络这些都是,光有骨头没有筋络是不行的。第二个、水大:是什么?血液、整个汗液都是。第三个、火大:你身上有火没有?肯定有。不是冒火的火,冒火是生嗔恨心,是一个烦恼心所。这个火你要是冒出来就麻烦了,不是哪个火。但是你们可以研究一下,人生嗔恨心是否与温度高有关系。那依你哪个理论把人弄到冰箱去,他就不生气了嘛,哪到哈尔滨去也就不生气了,哪里零下多少度了。第四个、风大:就是你的呼吸系统。佛法讲:人就是这四个元素构成的。整个世界宇宙也是地大:山、土、木这些都是。水:河流、大海、江河。火:地上有火山爆发。风:七级台风多了。都是离不开这四大原素构成的,这个是四大,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不是?但是,我们人的身体,这个四大种。佛教讲:过去出家写信,祝你四大坚固。什么东西?四大坚固,你身体好。因为你四个东西要配合,四个东西不配合你的身上要出故障。地大:说你骨头长硬了,摔一下就碎了,缺钙。骨头长多了也不行,骨质要匀分;要全是骨头,没长肉,你这个人像笔干,也不可以。水:也是要有比例的,也不能多,多了就象过去水肿。火:温度也要适中,就是这么高,高了你就要小心,高了就要隔离的,一般发高烧的都要隔离的;低了也不行。风:就是你这个呼吸系统,数呼吸;你注意修禅宗的人,开始入定以前要数呼吸的,是有道理的,呼吸要均匀,快了行不行?不行,你很累。呼吸慢了行不行呢?也不行,上气不接下气。所以这四个必须要协调,哪一个不配合,你的身体就有病。懂了不?所以,过去和尚说:身体生病不叫生病,叫四大不调。这四个家伙不协调了,不配合了。所以,过去写信:祝你四大永固。祝你身体好,你看了半天不懂,整个身体就是靠这个东西构成的。这个东西构成的时候,要注意。比如我们人身上的肌肉、骨头、筋络,这是地大。一般人对我们这些东西很爱护,唉呀!你哪个人皮肤好,你看他的肉长得好,白里又透红;唉呀!你看她长得多匀称,实际上按佛法上讲:我们看见的这些物质世界的东西,实际上他一点都不真实,你信吗?信。因为你现在是在文殊院讲的,你不得不讲是信,你讲的信可能是跟着人家说的,因为是佛说的,你内心里并没有建立彻底的斩钉截铁的这种认识;为什么?你不是证得的。是吗?我当时跟他们也讲过,好像跟你们也提到过,说最近这个科学家,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研究这个物质事件,开始说这个分子、直子、原子、中子、电子,到最后什么呢?跨克,跨克都不行了,又推翻了。最后量子物理学家研究,最近听说一个“玄论”。不知听说过没有?就是弹琴哪个玄,他比喻叫玻璃二重说,你感觉这个物质就像光波一样在蠕动,但是你用手去抓,又没有,就这么一个状态。还长得廷结实的,管你长得结实,还是缺钙的,都是一个样的。最近有个科学家,搞化学研究的,他写了一个文章。佛法对整体这个世界的判断是如幻的,所以,《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给你讲这四句话的落脚点不在哪个前头,如梦、如幻、如泡,不在这个上头啊,应在哪个地方?应在如是观上头。所以,有些人讲,这个佛法真好,一切都是虚幻的,如露如电的。这是佛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关系?你学佛法应学到如是观。你要觉得这件事情真是这个样子,还可以;我们有很多是推理得来的。所以,现在科学家写的这个,量子力学研究结果如像波光一样在蠕动,你去又没有,就等于一个影子嘛。佛法早就讲出这个东西:如梦、如幻、如泡、如露、如电。咦,他说这个结论已经靠近了。这叫比较研究,佛法结论与量子力学比较。这个文件好像送给了杨正明,杨正明说了一段话,他说:我们这个科学家,在科学这条路上不停的攀登高峰,不停的往山上爬,当你爬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宗教家早就等在哪里的。这不是我讲的,是他说的,网上都查得到的。你们不是上网吗?没网到这一条,网到没用的消息。

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你不要看到我们眼前这个世界又是硬的,又是软的,这些物质世界背后都不是这么回事。所以,量子力学搞到今天好像有点接近,其实佛陀在二千多年早就告诉你了。但是我讲这个意思,有一条不要去比谁高谁低,千万不要去比,你一比就要出问题。他说他的,你说你的,各说各的嘛。我也不要你跟到我说,但我也不跟到你说;各说各,这样子好一点;和平相处,不要去争。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佛法早就告诉你,除了《金刚经》:“如梦如幻”以外;我刚才讲的,这个四大,大家要记住,这个四大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摆在眼前的,就是你身上的肌肉、骨头、筋络,看得见不?看得见,这叫四大。他背后靠谁支撑它的,叫四大种,说四大种是因,四大是果。那么这个地大:就有地大种;水大:就有水大种,不是水肿啊!火大:就有火大的种子;风大:就有风大的种子。那么四大种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叫潜能。在西方哲学家早就说了的,说这个世界有一个隐形的世界。四大种在那个地方的呢?在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里的业力四大种内变根身,外变器界,都是由四大种变现的。最后,你看这个木头这么大一堆,用火一烧还有这么大一堆吗?没有了。因为它发生了变化,从这种形态变化成那种形态去了。所以,我们今天凡夫的世界,总是觉得这个世界真实得不得了,唉呀!这个世界太可爱了,实际上被这些假相干嘛呀?“莫将浮云遮望眼,此人正在最高朝”。你站得在高,被眼前这片云把你眼睛遮住了,什么大的?硬的?这些东西把你迷惑住,你就看不见事物真实相。

耳大,耳根,四大种所造;耳根、耳脯,属于什么?地大。对不对?它从哪里来的?地大种所造的。这个造、不是加工厂,需用造字,其实就有点像显现的意思。从原来潜能的状态,显现成显露的状态。我们原来哲学上讲的隐形的世界到了显形的世界,当显现的意思讲,不是制造;也可以说是制造,为什么?他们几个联合起来制造嘛,地、水、火、风联合起来就把人造出来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都这样子出来的。

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我们刚才讲了嘛,你耳识要发生作用,它安置在哪个地方呢?耳根上。根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扶尘根,一个是净色根;扶尘根在外看得见,净色根在内看不见,比如经络,看不见的就是净色根。

无见有对,什么意思?这里的无见,就是说耳根不能发挥看见功能的作用。是指的这个,无见有对,是指的这个。

意及种,如前分别;这个意指什么?就等无间依。哪个种子依指的是什么?阿赖耶识嘛。这个在讲眼识的时候讲过了,就不再讲了。这就是彼所依,我就讲了一大段。下面是彼所缘:

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

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喧杂声、受持演说声、论议决择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

如螺贝声至有众多声者:此中螺贝乃至俳戏叫声,十种声摄。女声、男声、风林等声,七种声摄。等言,等取丛声。明了声、不明了声,二种声摄;即了义声、不了义声。有义声、无义声,八种声摄。四圣言声,名有义声;四非圣言声,名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此亦七种声摄。下恶趣声,是名下声;中人趣声,是名中声;上天趣声,是名上声。江河等者,等取鸟声、兽声。斗诤喧杂声乃至论议决择声,六种声摄。如下自释。(陵本三卷十二页244)

这里就是说,耳识,我们刚才说到,耳识它所分别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声音。就是这里说的彼所缘,这个彼字指什么?耳识。它所缘的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无见有对,无见有对是什么意思?这个声音是用耳朵来听的,不是用眼睛来看的。有对:一方声音超过另一个声音,声音与声音之间就有障碍;科学的东西最好办,声音大小有分倍。对吗?分倍数量大就把其它掩盖了。实际上就是个声音,你看它跟你搞很多,螺贝声就是吹的哪个,海螺、贝壳都可以吹出声音来的;大小鼓声,敲鼓的声音;舞声:跳舞是什么声音?节奏是音乐的声音,衣服上的声音,你要用心去听;一切都是美妙的音乐;日本茶道最喜欢这一套,所以过去日本茶道有这样的诗:“微风吹幽松,静听声雨吼”。不是松树的声音,日本茶道泡的茶,是现场炉子在哪里烧的,哪个炉子隔下面火,烧的水咕咚咕咚的开,哪个声音,他说:“微风吹幽松,静听声雨豪”。他说你静下来听哪个声音与松林里发出的声音一样的美妙;你要在竹子里面去叫见声音象煮开水一样,咚咚的响,这是何等境界哟?修养。知道不?甚么东西只要用心去都有声音,中国人跳舞没有吉他,那是什么声音哟?唱戏的甩袖子都有声音,你看天女散花。歌声:是语言。诸音乐声:是制作成的。俳戏:叫什么?就是一种戏剧,俳戏有节奏,有韵律,俳戏三句为一段,一句五个字,二句七个字,三句五个字,有节奏的;就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词。念过词没有?念过,都读过的。有没有读过:“大江东去浪涛尽”;中国人读得最多的年青人经常发短信的:“古道秋风廋马”,那个也是词,那个俳戏就指这类,总的来说那个俳戏的声音就是:阴阳钝戳,节奏是指的这个。男声:男子的声音要高昂。女声:要尖尖的。风林等声:风吹树林里有没有声音?当然有啊。

明了声和不明了声:什么意思?嗯,外面是什么声音,不是很清楚,不明了;外面鸟叫声,一下就明白了,明了声。

“有义声和无义声”:就是有些话依我们佛教讲,没有多少意义;有些话包涵很多意义。什么话有意义?就是佛说的话是有意义的,世间的那些话都是让你思想开小差的。

“下中上声”:下声指的是恶趣声,指的地狱、饿鬼、傍生的声音;中趣就是人的声音;上趣就是天上的声音,那些写诗:“此去只因天上有,人间不知几回闻”。天上的?比方,天上的谁听到了?除非你到天上去过了。

还有江河等声:河流的声哗哗的,有些瀑布、大河的声音,你看那个黄河,去过黄河吗?你看个叫什么瀑布?巫河瀑布,你看那个声音;还有那个涓涓溪流。

斗诤喧杂声:多呢?你看那个斗的诤的吵的,每天去菜市场里,五块、三角,少点,不得行,那个声音就是喧杂的声音。

受持演说声:就是发表演讲的。

议论决择声:议论声就是讨论的;决择声是跟议论连在一起,不管这么多声是谁在辨别?耳识。所以,耳识的功能就这么多,甚么都知道,鸟声、汽车声,我还没作过实验,你问他这是什么声音?都是声音。有没有这样子的?可能精神病有,不过这样还要有点本事啊!不管什么好听的不好听的,在他那里就是一样的嘛;这需要智慧,你别以为,老外见我,我说不用欢迎,因为什么?不管怎样,我讲的都是好话。老外他也很高兴的,他怎么知道我说的是好话?人见了都讲好话嘛,怎么见了就骂人呢?这个人不地道。搞了这么多声音出来,下面还有对声音的分别:

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

丑二、料简

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

因执受大种声等者:地水火风名四大种。此为依因,遍生造色,得大种名。今依大种有三差别,是故建立成三种声。谓若大种内身所摄,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是名执受大种;以此为因,声现前起,名因执受大种声。若诸大种外器所摄,不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是名不执受大种;以此为因,声现前起,名因不执受大种声。若以执受不执受二种大种为因之所生声,名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如下自释。初唯内缘声者,谓如斗诤諠杂声等;次唯外缘声者,谓如风林声等;后内外缘声等者,谓如螺贝声等。

子二、后三种

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谓可意声等者:此亦唯说意识所缘,如前眼识所分别义。鼻、舌、身识三所缘相皆应准知。 这个啊,前面这几个就是对这个声音啊,就从另外不同的角度,把它做了分析。此略三种。上面说了那么多种声音,概况起来可以三大类。哪三大类呢?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你一听这个东西绕口,简单地跟你讲,因执受大种声就是人发的声音,因不执受大种声就是外面这些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发的声音。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就是人和外面这些器界同时发出的声音。就指的这个,比如人发的声音,你讲话是不是就是人发出的声音。因不执受大种声就是树发的声音。人和那些东西合作的,你比如,敲鼓、吹笛子、弹琴、吹牛,呵呵,不是,吹牛还是人做的,吹牛吹不出声音来的哈,那么为什么,它下面说了一大段,实际上,我给你把那些一理,你就懂了。那个大种啊,就是指的四大种,执受啊,谁在执受四大种啊,阿赖耶识,所以由阿赖耶识执受四大种,它变现出来的是什么?就是四大,指的什么?有情,就是指的人,懂了不?所以人发出的声音就叫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也就懂了,就像阿赖耶识不执受色身一样的,就是外面的器界,山啊、河啊、草木啊、丛林啊,它们发出的声音。因执受不执受就是两个合在一起,这个好懂了,不要说那么大一转。还有三种,初唯内缘声,内缘声指的什么?还是人发出的,次唯外缘声指的什么,外面的器世界、环境,它这里打的比方,谓如风林声等这就不是人发的声音,对吧。后内外缘声等者,就是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谓如螺贝声等。螺贝声是怎么出来的,是人去吹的嘛,就是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嘛。这个佛法啊,真的,反着说、正着说、上面说、下面说,反正倒过来倒过去给你说。还有,还可以给你分。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这是什么意思呢?可意声就是好听的,不可意声就是不好听的,俱相违声就是也说不上好听,也说不上不好听。哪些声音好听啊,哪些声音不好听啊?这天下没有绝对的可意不可意。你认为好听的,他说不好听。你认为不好听的,他说:哎呀,这个东西谁唱的啊,简直像帕瓦罗蒂一样。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嘛。这种东西,要靠意识参与进来才有的,光靠耳识是完不成的。这已经进入了意识的活动了,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所以叫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声。所以我跟你讲啊,我告诉你,我还有一个经验,再不好听的,像闹得很、吵杂的、烦得不得了,打坐,你把声音想一想,想一想,。。。。哎,这声音怎么没有了,这声音怎么还像唱歌一样好听呢,有这个感受没?我曾经有过,我赶火车,那个时候上学,没有钱呢,买火车票又没买到,但是要回去了,春节,最不好买票,后来好不容易,托个关系,把我送上火车了,上去没票,连个站的都没有,嘿嘿,没站的站哪呢?挤在一起,够惨了,那个时候站了二三十个小时,站到北京了。哎哟,那些打工的,这样、那样的,开始心里很烦,由烦躁啊,就要发火啊,什么的上来。哎呀,我想这么长时间怎么办呢?还没过西安。人站在那,就象窖萝卜一样,一个一个立着。哎,我就慢慢的,反正就不要管它了,不管外面怎么吵怎么闹,让心慢慢沉静下来,念佛也好,数呼吸也好,慢慢的心往内收,你就慢慢地感到,这些声音不是那么烦躁了,反倒还觉得这些人、这些声音挺可爱的,所以,我为什么和你说,天下没有绝对的可意、不可意,就看人的本身啊,怎么对待它。所以你们以后啊,可以做这个实验,哪怕人惹你的声音不好听,你用你内心去观,观到那个声音好听了,你说太感谢你,多伟大了。哎哟,那个人吓死掉了。

又复声者,好,你看。又复声者,我还没讲完,这个声音还可以怎么说,谓鸣,什么叫鸣呢:鸟叫。叫鸣。音,这个声和音是不一样的哦,声音,听我讲话这个叫声,音啊是屋子里面回荡的这个叫音,所以我们叫空谷回音,听过这个成语没有哦。你看那些大峡谷里面,你说话,一个人讲,你刚讲完,哎哟,整个那个峡谷里面那个声音在回荡,那个就是音。词,那就是词章的,吼,那个声音啊,吼什么吼。就是大声地,但是再吼没有那个狮子吼。表彰语等这些都是属于声音。所以到这个地方为止,前面都是讲的声音的,分类,从不同角度来给你谈这个声音,有的是从声音的种类,有的是从声音发出的地方,有的是从声音的感受程度,对吧,从各个角度来。

下面,是耳所行,这是耳是指的什么?(耳根),耳境界呢?耳根面对的境界。耳识所行这个就是指的耳识啦,耳识境界,这个指的也是耳识了,耳识所缘,这个指的也是耳识了,同时还有意识参与。我告诉你哈,我不知道当时和你们讲过没有。这个跟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生起的时候,意识参与的,这个意识叫什么意识,五俱意识。一定要记住,意识啊,由于他的活动很多,要分几类,简单地分,分两大类,一个就是五俱意识,一个是独头意识,所谓五俱意识是什么呢?就是跟着眼耳鼻舌身一起参与活动的。叫五俱。五嘛,就是指的眼耳鼻舌身,俱就是同时,跟五识同时产生活动的那部分功能,叫五俱意识。还有一类叫独头意识,就是单独活动的,这单独活动的独头意识分几类,分三类,一个是梦位独头意识,你做梦的时候有没有意识活动啊,有,眼耳鼻舌身都停止了,可是你做梦的时候,还在里面做什么呀?还在腾云驾雾,还在吃张凉粉,都有,这个很好玩,但是全部是意识的活动,那个叫梦位独头意识,还有叫定中独头意识,定位,正在入定的时候,前五识停止了,意识还有的,这叫定中独头意识,还有就是散位意识。散位就是散乱的散,散,分散的散,就是你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没事在一个人在那发愣、发呆。哎哟,这个人发起呆来很可怕的,我到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我看路边有很多小亭子,我搞不懂,像我们路边的小亭子是干嘛的啊?汽车招呼站。哎,我说你们的汽车招呼站怎么建得那么漂亮,他说我这个不是,我说是什么,他说叫发呆亭。哈哈,我说还有这玩意儿啊!他说印度尼西亚的人啊,那些男孩子不上班的,都是女人上班供养这些男的,干嘛,要发愿去印度尼西亚了吗?那个地方多好,哈哈。结果那些男孩天天没事干,干嘛,就在那修个亭子,让他们去发呆。我从那里路过,真看见有两个在那里发呆的,我看那个眼光啊,麻烦死了。你说它有活动吗?有意识活动没有?有,他在那抽烟也好,喝茶也好,想入非非的,一会天上,一会地下,这个时候,他前五识都没有活动,就是那个第六意识在活动,这叫散位独头意识,所以一般来讲啊,但有些地方啊,是把这个散位和乱位分开的,实际上这两个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些地方是把这个独头意识分了四类,就是梦位、定中、散位、乱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分三类就可以了。就梦位独头、定中独头,还有呢散乱独头,它实际上是一类意识。所以,你看这个意,我跟你讲啊,只有这个意识可以这么分的,其它的都不可以。其它的认识都简单的说,唯独这个意识,麻烦。所以我老跟他们讲,这个意识在《西游记》里面就是孙悟空,你知道吧,可以上天,可以入地,一会儿十万八千里,比喻这个意识你管不住,它还善变呢。猪八戒是哪个识呢?沙和尚肯定是前五识,干活的吗,唐僧肯定是第八识了,猪八戒就肯定是末那识了,好吃懒做,有什么东西都要我先吃了,我嘛,他都离不开。所以,你看他为什么不要搞五个呢?不搞师徒五个,要师徒四人呢,你看《西游记》里全是有佛法的呢。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人就是白骨一堆吗,你修白骨观嘛。是不是,打了三道也没打垮。都是白骨精哦,我们都是白骨精。人人都是白骨精呢!是不是,还有那个盘丝洞,你看那个蜘蛛牵线线缠住的是谁啊,就是你自己嘛,作茧自缚啊,所以那个四大名著里头,我跟你讲,佛教色彩最浓的就是这个《西游记》和《红楼梦》,在红楼梦里全是禅宗的东西,看你怎么读。你看,开始打开就是“茫茫大地,一片空白”,在先就给你讲一切都是空的,早就给你把结局写好了,人人都是这样的,那这又扯远了哈,这里面说意识的活动很是活跃,。。。所以刚才我给你们介绍,意识,我们过去讲分这么几种,好,下面这个地方,就把它的所缘说完了,就是它的声音这部分说完了。

下面,“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什么意思呢,它的助伴,相应心所跟谁一样?眼识。多少个?唵?三十四,哪三十四?什么什么?我说了很多遍了,“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这一下就背住了,讲课讲了这么多盘还没背住哦,前五识都是这么多。“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一加是三十四。及业,那个业是什么?就是它的作业,它也像眼识,有几种作业啊?翻到那个第六页,“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眼识有六种作用,耳识呢?也同样有这六种作用,那么这个地方,就省略了,不再说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把耳识说完了。下面说什么?鼻识。

庚三、鼻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鼻

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3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 香。

癸三、结

如是等类,有众多香。

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香者:此显五种香摄。谓根香、茎香、叶香、华香、果香,如下意地说。(陵本三卷十三页246)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齅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庚四、舌识摄4 辛一、自性

嗯,好,你看前面那个只要讲完了,这个鼻识就好讲了,下面学舌识也就好懂了。都交代清楚了。“云何鼻识自性?”就是鼻识的特点,它的自身相貌是什么呢?“谓依鼻,了别香。”就是依鼻根识别什么?味道啊?气味。这个味字不同哦,那个舌识、头也是味,那是真正的味道,这个是什么?气味,识别气味的认识功能。命名为什么?鼻识。鼻所依者,什么?俱有依,谓鼻。指的鼻根。“等无间依,谓意。”指的什么?就是指的前一念鼻识,对不对?种子依呢?就是指的阿赖耶识里面鼻识自身的种子。“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那个鼻是什么?鼻根,对吧,“谓四大种所造”,前面已经讲过,你就好懂了。鼻识所依净色根。那个鼻,除了外面两个鼻洞洞以外,里面还有鼻粘膜,再往里头还有什么?反正这里面很复杂啊,这些都属于净色根范畴,无见有对,它有障碍,但是它没有像眼睛一样见的功能。“意及种子,如前分别。”这个意就是指的什么?无间灭意,种子就是指的阿赖耶识。“彼所缘者,谓香”,就是指的那个气味,“无见有对”,比如这个香味,我眼睛看看就知道它香了,有没有?嗯?除非你是观音菩萨,六根可以互用。你人都不行的,气味不是用来看的,干嘛的呢?闻。不对,闻的也不对,嗅的也不对,闻字是耳朵听呢,但是我们平常都说:“你闻一下这是什么味道?”这个闻字是什么意思?那个闻字怎么写?我们平常都说:“你闻一下这是啥子味道?”那个闻字是怎么写,那不是听吗?怎么是闻呢?看来,老百姓还是知道六根可以互用的。哈哈哈,可能是不是从这儿来的哦,是从耳根圆通来的哦,那个《楞严经》有二十五位菩萨吗,二十五圆通嘛,包括那个香严童子,当然这个说远了,当然你可以思考一下。

说哪儿?“彼所缘者谓香”就是指的那个气味,那个鼻识来嗅的,那么那个香啊,无见有对,这个不是用眼睛来看的,是用鼻子来嗅的,有对,那个香就有障碍,有臭的就没香的,有香的就没臭的。“此复多种”,有很多种。好香,就是你感觉到比较舒适一点,恶香,就是你感觉到比较讨厌一点、平等香,就是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讨厌,鼻所齅知,你鼻子所嗅的,根指什么?树根、草根,是吧;茎,树干,对吧;华,开的那个花嘛,叶,就是那个树叶子。、果实这些都有香味,都有气味。那些果实有没有味道啊,闻一下,有果实的清香。今天打广告的都是,卖饮料的,卖化妆品的都是给你打的这一套。你觉得这个是天然的,赶快去买。我告诉你,那都是蒙你的,今天卖东西都是卖的概念,he(骗)谁啊,he(骗)老百姓不懂。现在卖房子的也是卖概念嘛,你听嘛。给你起个名字,让你听得:哎呀,这个地方是张果老住的地方,我要去买。呵呵。它就弄个这些概念就把你骗进去了。所以,人哪,这些众生啊,一天到晚就上这些当呢,你知道不,但是佛菩萨是随遇而安,管你哪个地方,都是我住的地方。

如是等类,有众多香。这些香很多。下面又。“又香者,谓鼻所闻”,这个鼻是什么?这儿也是鼻所闻呢。“鼻所取、鼻所齅等差别之名。”这是指什么?鼻根、鼻识来分别、辨别所对境的。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所缘、意识境界。这个就跟刚才那个一样的;“助伴及业,如前应知。”就跟那个眼识、耳识一样,下面就看那个舌识啊。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舌

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苦、酢、辛、甘、咸、淡、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

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者:此显所缘三种差别。非可意非不可意,名舍处所。于此处所不生贪恚,住无记故。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噉、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嗯,好,这个是舌,舌头。实际上这个都不用讲了,读一遍都懂了,这里面那一句你不懂的?嗯?有没有,哪一句不懂的,说,说了我们就往下说,反正是读了。这个很好懂,所以你也别觉得这个《瑜伽师地论》好神秘,好神秘得不得了,你慢慢读进来了,哎,觉得这里面很有意思,很热闹。你慢慢读就读进来了。这可能就那句“若舍处所”,那个可能不好懂。那个,严格意义上讲,他打标点有问题。“谓苦、酢、辛、甘、咸、淡”应该打逗号,懂了不,“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逗号,应该这样打。前面是明显的什么酸啊、甜啊、苦啊、淡啊,就是很明显的味道,下面就是可意、不可意,就是刚才讲的,你感觉好的,感觉不好的,若舍处所就是指的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的味道。那个下面有解释嘛。“。非可意非不可意,名舍处所。于此处所不生贪恚,住无记故。”,因为它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对那好的味道啊,“给我再来一碗”,就要生贪,对不对,那不好的味道。他端到就说:“那个啥子东西哦,拿开,煮得这么难吃。”是吧,他就要生嗔恨,对吧,无记的呢,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无记就不生贪恚,情绪平淡。有这样的味道没有哦,好像很少。你平常吃饭的时候,你去体会一下,什么东西也不是可意也不是非可意的,你去体会一下哦。要么就是:哎呀,好吃;哎呀,今天味道不错,今天手艺好。要么就是:哎,今天咋个手艺回潮了呢。都这样的时候多,我觉得可意不可意的时候,我觉得蛮少的。所以这个好懂。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噉、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有些味道啊,是尝的,有些光尝还不行的,噉,噉是什么?舐是下面那个。吮就是喝稀饭,吮嘛,就是喝了。这个噉啊,那个读的叫:“日啖荔枝三百只,不辞长做岭南人”,那个啖就是吃的意思,其它的,你都好懂了。身识,身识里面有点名堂。

庚五、身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身

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多种

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痒、闷、黏、疲、息、软、怯 、勇,如是等类,有众多触。

地水火风乃至怯勇者:此中所触,初四大种是实有性;所余造色轻性、重性,乃至怯、勇,当知即于大种分位假施设有。下决择分广释其相。(陵本五十四卷八页4316)

癸二、三种

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硬、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这个身识啊,它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这五个啊,其它的自性啊、所依啊、助伴、作业啊,我都不大讲了,因为前面都讲过,我着重谈谈所缘的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我要谈呢。你看看啊,“此复多种。”你看,它就举了那么多。但是,你看那个解释,“地水火风乃至怯勇者:此中所触,”,触是个什么东西哦,唵,就是感觉嘛。这个身根指的什么?就是这个皮下组织,全身都是,布满整个全身,有很多感觉神经末梢,都算是这个身根。那么这里面它讲了:“此中所触,初四大种是实有性”。前面这个地水火风四大种造的就是四大,就是我们面前的身体啊,我们所对的物质啊,都是这个四大,对不对,后面的所有东西都是在这个四大种所造的四大上面分位假施设有,明白了吧。就是你那个轻的也好、重的也好、柔的也好、所谓滑、冷、暖、闷都是在这个上面所产生的感觉、差别而已。明白了不,所以,你感觉说:“哎呀,那个东西好重。”什么叫重啊,这都是感觉,真正到了圣者那,他对你那些什么轻啊、重啊,这些感觉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过去读那个《鸠摩罗什传》,你不要说那个:“哎哟,那不可思议。”鸠摩罗什六岁的时候,他到那个庙子里面去,他把那个宝鼎,很大,他走去的时候,他不知道那个东西多重,他走去就把它抱起来了。其它人说:“哎哟,那小孩是神童哦,那么重他都抱起来“,他一听好重啊,他有那个重的感觉一起来,真重了,落下去了,又抱不起来了。所以过去有个公案就讲:举鼎悟唯心。这轻和重,唯识里面心里面的触觉,是感觉,包括冷、暖、滑。但是特别是那个触觉啊,对我们人来讲啊,我们大部分烦恼、贪念就是这个触觉起来的,但是你要记住啊,这个触啊,是识的活动的结果,不是我们那个遍行心所的触心所。触心所跟这个是有差别的。遍行心所的那个触是心所有法,是根、境、识大家结合在一起,叫触。而这个地方的触完全是识的结果了,认识的结果了,什么冷的、暖的、滑的、涩的、轻的、重的,它已经是个结果了,为什么我讲这个很重要呢,我们人的大部分烦恼,贪念,都是因为这触觉而起,你比如坐椅子,哎呀,这个梆硬,我换个pa活的,为什么,细软的就是舒服啊,睡床都一样的,这个枕头不行,你锻炼啊,你回去锻炼试一下,这都是触觉,会生贪念的,哪怕两个人,比如你们在家人,两个人牵个手,你摸他的手像个棒棒一样:“拿开哦,咋个没抹润滑剂,”你要摸到那个手很柔软的就喜欢多摸两下,这都容易生触觉,这都是触觉嘛,按佛法讲呢。但是这些东西啊,凡夫众生是处理不好的,他有分别,所以他容易生贪念啊。所以我们大部分前面讲除了眼睛对的色,耳呢,声,鼻呢,香,舌呢,味,这些东西啊。你说:“我大不了眼睛闭着不看,耳朵不听,我鼻子不闻,捏着,我嘴巴不吃东西,”但是你每天,你站在那有感觉不?啊,站在那,你觉得,哎呀,这个地还挺好的哦,哎呀,这个风还不错,你是不可阻挡的,它随时都在你身边,随时都给你制造这种感觉,可是,你要是把握不好啊,就容易随烦恼而转,这里我还给跟你提:“病、老、死都是感觉。”你注意到,你看这儿写的呢,它把这儿,老、病、死都是放在触觉里面的,感觉里面的,刚才讲了嘛,什么是死啊,四大分离,你感觉到四大分离了,所以为什么说预知时至很容易,你不要觉得好难,真正有修行的人,他四大要分离,他马上有异常反应,说个不好听的话,那个青蛙都知道要地震的嘛,没什么了不起,那人也是啊,要死之前,是体内大地震。人要死之前,很痛苦了,四大分散,所以预知时至是一种下意识的感觉。就是一种感觉。所以他死的时候没痛苦,四大不合了吗,它还不是一种感觉啊,是吧,就是病。老,四大的功能衰竭了嘛,那就是老,所以这些都是一种感觉,各位要记住,没有真正的老,没有真正的病,没有真正的死,这都是感觉而已,是吧。有真正的老吗,有的人一百岁了还说:“我挺年轻。”这都是各人的看法,所以这个地方啊,我给你们提出来,你包括怯、勇,勇敢、担心、害怕,这些都是一种感觉、触觉而起来的,所以你不要把它当真,这是要给你特别提出来的,大家要引起思考和重视。所以在这个触觉里头,由于我们这个身根啊,很发达。因为你的眼耳鼻舌啊毕竟是有限的,这个器官,可是这个身根啊,它遍布全身都是,随时都有触觉,你摸到碗有触觉,拿到筷子有触觉,穿上衣服有触觉,有没有哦,都有,躺在床上有触觉,坐在凳子上有触觉,你没有哪一刻离开过这个触觉,最活跃,其它那些东西啊,在我们生活里面,虽然也天天碰到,但是它毕竟不是二十四小时不离,唯独这个触觉啊,在时间上来讲啊,它经常伴随着我们,经常干扰你,所以修行啊,你就在这个地方来观照,不要去想:“哎哟,这个地方好啊,我多站一会,哎呀,这里面有空调,我多呆一会。”冷嘛,舒服嘛。 这也是贪呢,你别以为哦,这些微细的心念,按照佛法来讲,就要用智慧来觉照,冬天就在床上,“哎呀,这被子暖和,多躺一会,“这都是,所以这个学佛法啊,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就会照破。因为这个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所以你要把这个触觉堪破。能够照破,你修行就一大进步,你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牵挂、阻扰你。所以这个是身识所对的境界。下面呢,对这五识讲完了,那么下面呢做了一些补充,这些补充里面很有内容的,念一下。

己二、总显相应2 庚一、料简识生2 辛一、生因缘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简不生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

癸二、显得生

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 ,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虽眼不坏至应知亦尔者:此中诸义,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五页204)

辛二、生随转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初三心3 子一、标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

子二、列

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

子三、释

初是眼识,二在意识。

癸二、后二心2 子一、染净心

决定心后方有染净。

子二、等流心

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由眼识生三心可得至应知亦尔者:眼识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耳识生,或五识中随一识生。若不散乱,必定意识中第二决定心生。此中且约意识生无散乱为论,是故说言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初一剎那名率尔心,此是眼识;次二剎那名寻求心及决定心。当知若意识生,或时散乱,则不定尔。显非决定,置可得言。由彼意识起寻求心及决定心,随尔所时分别境界,此后乃有染污或善法生,由是此言决定心后方有染净。即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于眼识中,染污及善法生,是故此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然彼眼识善不善转,唯由意识分别所引,是故此言不由自分别力。自唯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无分别故;即此剎那,名染净心。从此以后,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即此剎那,名等流心。如眼识生,余识亦尔。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10)

庚二、喻所依等2 辛一、如行旅喻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

辛二、如居家喻

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应观五识所依等者:此中为显五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

 修禅与学习《瑜伽师地论》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瑜伽师地论》札记一 《瑜伽师地论》札记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