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点击:2983]   [手机版]
背景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九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壬七、地品3 癸一、总名建立4 子一、标
 
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萨、如来杂立为地。
 
子二、征
 
何等为七?
 
子三、列
 
一、种性地,二、胜解行地,三、净胜意乐地,四、行正行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七、到究竟地。
 
子四、释3 丑一、出名杂地
 
如是七种菩萨地中,最后一种名为杂地。
 
丑二、配菩萨地
 
前种性住,名种性地;胜解行住,名胜解行地;极欢喜住,名净胜意乐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名行正行地;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此地菩萨堕在第三决定中故;
 
  堕在第三决定中故者:功德品说:菩萨略有三种堕于决定。何等为三?一者、安住种性堕于决定,二者、发菩提心堕于决定,三者、不虚修行堕于决定。(陵本四十六卷十一页3701)此说决定,唯取第三不虚修行,故作是说。
 
无碍解住,名决定行地;最上成满菩萨住及如来住,名到究竟地。
 
丑三、指如来地
 
如来住地,于后建立佛法品中,当广演说。
 
癸二、随释疑难2 子一、问
 
问: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
 
子二、答2 丑一、辨修习3 寅一、修习哀愍
 
答:是诸菩萨依止世间清净静虑,于胜解行地已善积集菩提资粮;于如前说百一十苦诸有情类修习哀愍,无余思惟。
 
  百一十苦诸有情类等者:百一十苦,如前供养亲近无量品说。(陵本四十四卷十一页3575)观唯是苦,修悲无量,由是说言修习哀愍,无余思惟。
 
寅二、得悲意乐
 
由此修习为因缘故,于彼色类诸有情所,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
 
寅三、心发正愿
 
由是因缘,为利恶趣诸有情故,誓居恶趣如己[1]舍宅。作是誓言:我若唯住如是处所,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亦能忍受。为除一切有情苦故,一切有情诸恶趣业,以净意乐,悉愿自身代彼领受苦异熟果。为令毕竟一切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现行故,心发正愿。
 
  以净意乐等者:于诸众生发起利益安乐意乐,善故名净,非由无漏世间清净静虑摄故。
 
丑二、明超越3 寅一、断粗重
 
彼由修习如是世间清净静虑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
 
寅二、获转依
 
由此断故,菩萨不久获得转依,于诸恶趣所有恶业毕竟不作,于诸恶趣决定不往。
 
寅三、结异名
 
齐此菩萨,说名超过一切恶趣,亦名超过胜解行地,亦名已入净胜意乐地。
 
癸三、显净治法3 子一、总标
 
如前住品所说信等能净修治诸住十法,今于此中,当知亦能净修治地。如是十法所有安立所治、能治略义次第,皆应了知。
 
子二、别释3 丑一、安立4 寅一、标
 
谓彼十种净修地法,能对治彼所对治法,故得安立。
 
  如前住品所说信等能净修治诸住十法等者:前说十法,所谓净信、悲、慈、惠舍、无有厌倦、善知诸论、善解世间、修习惭愧、坚力持性、供养如来,与此正同。然彼修治唯说地上,今于此中偏说地前,由是说义有差别。如下安立所治、能治略义次第,皆约种姓地、胜解行地为论,不通所余一切上地,由彼上地于前住品已释其相,是故略不具说。
 
寅二、征
 
何等为十?
 
寅三、释10 卯一、信
 
谓一切种全未发心,全未受持菩萨学处,是名为信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信。
 
卯二、悲
 
于诸有情有损害心,是名为悲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悲。
 
卯三、慈
 
于诸有情有瞋恚心,是名为慈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慈。
 
卯四、舍
 
于身命财有所顾恋,是名为舍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舍。
 
卯五、无倦
 
于诸有情希求报恩,见彼邪行贪着利养多有所作,是无厌倦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无倦。
 
  于诸有情希求报恩等者:由希报恩,于彼有情多有所作。或见彼邪行,而复贪着利养为因缘故,多有所作。于利他事能为障碍,令不究竟,由是说彼是无厌倦所对治法。
 
卯六、善知诸论
 
无有方便善巧加行,是善知论所对治法;对治彼故,立善知论。
 
卯七、善知世间
 
性不柔和,不于他心随顺而转,是名善知一切世间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善知一切世间。
 
卯八、惭愧
 
于修善法放逸懈怠,是名惭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惭愧。
 
卯九、坚力持性
 
于其长时种种猛利无间无断生死大苦深生怯弱,当知是名坚力持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坚力持性。
 
卯十、供养如来
 
于大师所犹豫疑惑,当知是名供养如来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供养如来。
 
寅四、结
 
如是且说所治、能治安立十法。
 
丑二、略义4 寅一、征
 
云何复名如是略义?
 
寅二、标
 
谓此十法略显二义。
 
寅三、列
 
一者、显示意乐清净,二者、显示加行清净。
 
寅四、配
 
当知前三,显示菩萨意乐清净;其余七种,显示菩萨加行清净。
 
丑三、次第3 寅一、征
 
如是十法次第云何?
 
寅二、释
 
谓诸菩萨,于大菩提先深净信。次于有苦诸有情类,发起悲愍。起悲愍时,如是誓愿:我应拔济一切有情,令其安乐,而起慈心。起慈心已,一切能舍,于身命财无所顾恋。无顾恋已,即为彼义精勤加行,无有厌倦。无厌倦已,善知诸论。善知论已,如世间转即如是知。知世间已,若自烦恼率尔现行,深生惭愧。生惭愧已,不随烦恼自在而行,便能获得坚力持性。由正获得坚力持性,于正加行能无退转,无量善法运运增长,能于如来奉献上妙正行供养、财敬供养,是故最后供养如来。
 
寅三、结
 
是名十法次第修证。
 
子三、总结
 
当知如是十种善法,于一切地能净修治。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壬八、行品2 癸一、略举四行4 子一、标
 
菩萨始从胜解行地,乃至最后到究竟地,于此一切菩萨地中,当知略有四菩萨行。
 
子二、征
 
何等为四?
 
子三、列
 
一者、波罗蜜多行,二者、菩提分法行,三者、神通行,四者、成熟有情行。
 
子四、释2 丑一、别辨四行2 寅一、辨4 卯一、波罗蜜多行2 辰一、标十种
 
前说六种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愿波罗蜜多、力波罗蜜多、智波罗蜜多,如是十种波罗蜜多,总名波罗蜜多行。
 
辰二、释后四2 巳一、第一义4 午一、方便善巧
 
如前所说十二行相方便善巧,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如前所说十二行相方便善巧者:如前菩提分品中说应知。(陵本四十五卷四页3625)
 
午二、愿
 
如前所说五种大愿,当知名愿波罗蜜多。
 
  如前所说五种大愿者:如前菩提分品中说应知。(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页3657)
 
午三、力
 
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当知名力波罗蜜多。
 
  所有十力加行清净者:力种性品说:菩萨于是内明所显正因果相如实知已,精进[2]修习,令处非处智力种性渐得清净、渐得增长。(陵本三十八卷十四页3141)又说:菩萨于是内明所显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如实知已,精勤修习,令其自业智力种性渐得清净、渐得增长。又说:菩萨或由从他得正教授,或由施他无倒教授,能令所余八力种性渐得清净、渐得增长。(陵本三十八卷二十一页3171)此应准知。
 
午四、智2 未一、释自性
 
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
 
未二、简差别
 
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慧波罗蜜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如是名为二种差别。
 
  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者:功德品说:菩萨略有四种施设建立,唯有如来及诸菩萨能正施设、能正建立,非余一切若天、若人、若诸沙门、若婆罗门,唯除闻已。何等为四?一者、法施设建立,二者、谛施设建立,三者、理施设建立,四者、乘施设建立。(陵本四十六卷十三页3707)此说于一切法如实安立,如彼应释。
 
巳二、第二义4 午一、方便善巧
 
复有异门。谓无量智,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谓无量智者:此说五种无量应知。由诸菩萨,于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故。此五无量,如功德品别释其相。(陵本四十六卷十五页3715)
 
午二、愿
 
希求后后[3]智殊胜性,当知名愿波罗蜜多。
 
午三、力
 
一切魔怨不坏道性,当知名力波罗蜜多。
 
午四、智
 
如实觉了所知境性,当知名智波罗蜜多。
 
卯二、菩提分法行
 
四念住等所有一切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四种寻思、四如实智,皆如前说,总名菩萨菩提分法行。
 
卯三、神通行
 
如前所说威力品中,菩萨所有六种神通,是名神通行。
 
卯四、成熟有情行
 
如前所说二种无量。一、所调伏界无量,二、调伏方便界无量。及成熟品中所说一切成熟有情,总名菩萨成熟有情行。
 
寅二、结
 
如是四种菩萨妙行,当知普摄一切菩萨所行善行。
 
丑二、广明施等2 寅一、释其度名
 
应知此中,施等十法,经三大劫阿僧企耶,长时修习乃圆证故;自性清净体殊胜故;
 
  自性清净体殊胜者:前说菩萨次第圆满六波罗蜜多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于彼一一波罗蜜多别释自性,应知彼体清净殊胜。
 
过余一切世间声闻、独觉善根,摄受最胜菩提果故。如是十法最极长时乃能圆证,自性最极清净殊胜,能得最极菩提妙果,是故说名波罗蜜多。
 
寅二、显建立义2 卯一、明因缘4 辰一、标
 
应知如是波罗蜜多,由三因缘次第建立。
 
辰二、征
 
何等为三?
 
辰三、列
 
一、由对治故;二、由生起故;三、由异熟果故。
 
辰四、释3 巳一、由对治3 午一、征
 
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对治故,次第建立?
 
午二、释2 未一、举前六
 
谓悭、恶行、于诸有情怨恨逼恼、懈怠、散乱、暗钝愚痴,如是六法能障菩提;施等六法能为对治,如其所应,建立六种波罗蜜多。
 
未二、摄所余
 
当知所余波罗蜜多即此所摄。
 
午三、结
 
如是名为由对治故,次第建立。
 
巳二、由生起3 午一、征
 
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生起故,次第建立?
 
午二、释
 
谓诸菩萨,先于财位无所顾恋,弃家诸欲,受净尸罗。敬重戒故,能忍他恼,不恼于他。受持净戒修习忍已,戒净无动,无间无断,于诸善品勤修加行。如是修习勤精进故,离诸放逸,能触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实了知,观见一切所知境界。
 
午三、结
 
当知是名由生起故,次第建立。
 
巳三、由异熟果3 午一、征
 
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异熟果,次第建立?
 
午二、释2 未一、外事圆满
 
谓诸菩萨于现法中,精勤修学施等善法;由是因缘,于当来世获得种种外妙珍财无不圆满,当知是施波罗蜜多因力所作。
 
未二、内事圆满3 申一、标
 
获得内五自体圆满,是余戒等波罗蜜多因力所作。
 
申二、征
 
云何内五自体圆满?
 
申三、释5 酉一、寿等殊胜
 
谓善趣摄若天若人,于余有情寿等殊胜,当知是名第一圆满。
 
酉二、性能堪忍
 
若有俱生于善加行常无厌倦,堪忍他恼,不乐恼他,当知是名第二圆满。
 
酉三、性勇相应
 
若有俱生普于一切所作事业坚固勇猛,当知是名第三圆满。
 
酉四、性薄烦恼
 
若有俱生性薄尘秽,于其自心能自在转,心有堪能于一切义速证通慧,当知是名第四圆满。
 
酉五、性具聪敏
 
若有俱生于一切义其慧广大聪敏[4]捷利,当知是名第五圆满。
 
午三、结
 
应知是名由异熟果,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次第建立。
 
卯二、唯六数2 辰一、别配三学
 
由前四种波罗蜜多资粮、自性、眷属、守护,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戒学;
 
  资粮自性眷属守护者:谓施波罗蜜多是戒资粮,戒波罗蜜多是戒自性,忍波罗蜜多是戒眷属,精进波罗蜜多是戒守护。如是次第圆满戒学应知。
 
由其静虑波罗蜜多,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心学;由其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慧学。
 
辰二、结无过增
 
过此三上,更无菩萨学道可得,是故此三普摄一切菩萨学道。由此建立波罗蜜多唯有六种,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癸二、明四应作4 子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四种所应作事,由是普摄一切所作。
 
子二、征
 
何等为四?
 
子三、列
 
一者、为证菩提修诸善行;二者、由此为先达真实义;三者、圆证威力;四者、成熟有情。
 
子四、配
 
如是四种菩萨所作,当知是先所说四行,如其次第所为所立。是故过此,更不建立有诸余行。
 
  当知是先所说四行者:谓如前说四菩萨行。一者、波罗蜜多行,二者、菩提分法行,三者、神通行,四者、成熟有情行应知。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辛三、后建立摄3 壬一、标
 
依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
 
壬二、列
 
谓诸[5]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
 
壬三、释2 癸一、别显10 子一、诸相随好2 丑一、果摄2 寅一、列相好2 卯一、三十二相2 辰一、征
 
云何如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辰二、列
 
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是大丈夫大丈夫相。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毂辋众相无不圆满。三者、具大丈夫纤长指相。四者、足跟趺长。五者、手足细软。六者、手足网缦。七者、立手摩膝。八者、瑿泥耶腨[6]。九者、身不偻曲。十者、势峰藏密。十一者、身相圆满如诺瞿陀。十二者、常光一寻。十三者、身毛上分[7]。十四者、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者、身皮细滑,尘垢不着。十七者、于其身上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皆满。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十九者、肩善圆满。二十者、髆间充实。二十一者、身分洪直。二十二者、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二十三者、其齿无隙。二十四者、其齿鲜白。二十五者、颔如师子。二十六者、其舌广薄,若从口出,普覆面轮及发边际。二十七者、于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辞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绀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顶上现乌瑟腻沙。三十二者、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是大丈夫大丈夫相。
 
卯二、八十随好3 辰一、征
 
云何如来八十随好?
 
辰二、列2 巳一、于下身分六十随好
 
谓两手足具二十指及以节爪并[8]皆殊妙,是即名为二十随好。两手、两足表里八处,手四、足四并皆殊妙,是即名为八种随好。两踝、膝、股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两臂、肘、腕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腰、缝殊妙,各一随好。两核殊妙,为二随好。阴藏殊妙,为一随好。两臀殊妙,为二随好。臗、胪[9]、脐三并皆殊妙,各一随好。两胁、腋、乳并皆殊妙,为六随好。腹、胸、项、脊,各一随好。如是所说,除颈已上,于下身分六十随好。
 
  于下身分六十随好者:前说腰、缝殊妙,为二随好;腹、胸、项、脊,为四随好。并余所说,故成六十。
 
巳二、从头以下二十随好
 
上下齿鬘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齿*]腭殊妙,为一随好。两唇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颐善圆满,为一随好。两颊圆满善安其所,为二随好。两目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两眉殊妙,为二随好。其鼻二孔并皆殊妙,为二随好。其额殊妙,为一随好。角鬓、两耳并皆殊妙,为四随好。头发殊妙,为一随好。如是所说,从颈已上二十随好。
 
辰三、结
 
前有六十,后有二十,总合说为八十随好。
 
寅二、简差别2 卯一、辨已得等4 辰一、初获异熟
 
如是诸相及诸随好,若诸菩萨始入净胜意乐地时,已得异熟。
 
辰二、殊胜清净
 
从此已上,诸相随好,展转获得殊胜清净。
 
  已得异熟等者:相及随好,菩萨始入地时,创初获得,名得异熟。由是菩萨异熟相故,如下自说。如是相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子依身而住。菩萨若在胜解行地,始能修彼能得方便。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此应准知。
 
辰三、一切圆满
 
当知乃至坐菩提座,方乃证得其余所有四一切种妙清净等不共佛法,善净圆满。
 
  四一切种妙清净等不共佛法等者:谓一切种所依清净、一切种所缘清净、一切种心清净、一切种智清净,是名四一切种清净。等言,等取十力等不共佛法。此中义显,相好及余一切不共佛法,于佛果位,说名善净圆满。如下自说,若在如来到究竟地,当知相好善净无上故。先菩萨时亦已成就,然是下劣,故不建立。
 
辰四、下劣成就
 
若下劣者,先菩萨时亦已成就。
 
卯二、辨其资粮2 辰一、无差别
 
始从清净胜意乐地,一切所有菩提资粮无有差别,能感一切相及随好。
 
辰二、有差别2 巳一、标
 
又此一切菩提资粮略有二种,谓去菩提若远、若近。
 
巳二、释2 午一、远
 
此中远者,谓未获得诸相、随好异熟果时。
 
午二、近
 
所言近者,谓初获得诸相、随好异熟果时,或从此上,展转获得殊胜清净。
 
丑二、因摄3 寅一、出由业因2 卯一、广相似业3 辰一、标
 
又薄伽梵由所化力,为众宣说造种种业,感得如是相、随好果。
 
辰二、征
 
何以故?
 
辰三、释3 巳一、总说因缘
 
[10]化有情于其种种恶业现行深生喜乐。如是种种现行恶业是所对治,感相、随好种种善业是能对治。彼闻如是种种殊胜大果胜利,便于如是大果胜利深生爱乐;由是因缘,当离诸恶,当修诸善,是故为说。
 
巳二、别广诸相2 午一、指
 
广如诸相素怛缆说。
 
午二、列27 未一、足下善安住相
 
谓诸菩萨,于戒禁忍及惠舍中善安住故,感得足下善安住相。
 
未二、足下千辐轮相
 
于其父母种种供养,于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由往来等动转业故,感得足下千辐轮相。
 
未三、纤长指相
 
于他有情远离损害及不与取;于诸尊长先语省问,恭敬、礼拜、合掌、起迎,修和敬业;于他有情深心所喜所爱财位不令乏短;及能摧伏自憍慢故;感大丈夫纤长指相。
 
未四、足跟趺长
 
即上所说感三相业,总能感得足跟趺长,是前三相所依止故。
 
未五、手足网缦
 
由四摄事,摄诸尊长,是故感得手足网缦。
 
未六、手足细软
 
奉施尊长涂身、按摩、沐浴、衣服,是故感得手足细软。
 
未七、立手摩膝
 
修诸善法不生喜足,令诸善法展转增长,是故感得立手摩膝。
 
未八、瑿泥耶腨
 
自于正法如实摄受,令得究竟,广为他说;及正为他善作给使;是故感得瑿泥耶腨。
 
未九、身不偻曲
 
于其正法渐次等显续索转故,于身语意种种恶业皆能止息,
 
  于其正法渐次等显续索转故者:此中等显,谓遍开示。摄异门分说:遍开示者,谓无间演说,不作师拳,无所隐覆。(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2)又自觉了法已等相续起,名续索转。
 
于疾病者卑屈瞻侍,给施良药,病力羸顿能正策举,饮食知量,于诸欲中曾不低下,是故感得身不偻曲。
 
  于诸欲中曾不低下者:谓于诸欲不生贪故,不为诸欲所制伏故。
 
未十、势峰藏密
 
于被他[11]摈无依有情,以法以正慈悲摄受,修习惭愧,施他衣服,是故感得势峰藏密。
 
未十一、身相圆满如诺瞿陀
 
于身语意能自防禁,于自摄受及诸饮食皆善知量,施病医药,于不平等事业摄受及不平等所受用中皆不随转,于界互违能令随顺,是故感得身相圆满如诺瞿陀。
 
未十二、身毛上分
 
由业感得立手摩膝,即能感得身毛上分。
 
未十三、毛绀青色螺文右旋
 
自善观察,亲近明智,能思微义,尊所居处能净修治,敷举沐浴。唯一住故,依一友[12]故,入微义故,草叶等秽能蠲除故,又能除去客尘垢故,感身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
 
  唯一住故等者:闻所成地中说:善法可爱生展转住。谓于善法不放逸者,于现法中乃至能得般涅槃故,于后法中往善趣故,多有所作。(陵本十三卷二十二页[13]1160)即依此义,名唯一住。一种佛教所应知处所建立故,此释前说自善观察。依止善友,不依恶友,名依一友,此释前说亲近明智。审谛思惟如其所闻、如所究达诸法道理,名入微义,此释前说能思微义。草座、叶座及余敷具,由能修治,名能蠲除草叶等秽及客尘垢。谓由数数翻举蠲除彼秽,及由沐浴去彼尘垢故,此释前说尊所居处能净修治,敷举沐浴。
 
未十四、身皮金色常光一寻
 
能施悦意发喜饮食、骑乘、衣服、庄严具等资身什物,离诸忿恚,是故感得身皮金色、常光一寻。
 
未十五、身皮细滑尘垢不着
 
由此业感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当知即此复能感得身皮细滑,尘垢不着。
 
未十六、于其身上七处皆满
 
以其广多上妙清净肴馔饮食,惠施大众皆令充足,由此感得于其身上七处皆满。
 
未十七、其身上半如师子王
 
于诸有情随所生起如法所作,能为上首而作助伴,离于我慢,无诸犷悷,能为有情遮止无利,安立有利,由此感得其身上半如师子王。于一切事禀性勇决,如师子故。
 
未十八、肩善圆满髆间充实
 
即由此业,当知复感肩善圆满、髆间充实。
 
未十九、身分洪直
 
由此业感纤长指相,复即感得身分洪直。
 
未二十、具四十齿齐平无隙
 
远离一切破坏亲友离间语言,若诸有情已乖离者,能令和合,由此感得具四十齿皆悉齐平,其齿无隙。
 
未二十一、其齿鲜白
 
修欲界慈,思惟法义,由此感得其齿鲜白。
 
  修欲界慈者:谓修慈无量定对治瞋恚,此对治已,出离欲界,是故说言修欲界慈。
 
未二十二、颔如师子
 
若诸有情有所希冀[14],随其所乐,正舍珍财,由此感得颔如师子。
 
未二十三、于诸味中得最上味
 
视诸有情犹如己[15]子,爱念救护,净信哀愍,给施医药澄净无秽,由此感得于诸味中得最上味。施法味故,尝法味故,能净修治变坏味故。
 
  施法味故等者:此施法味,释前爱念救护,为彼说法,令得义利故。此尝法味,释前净信哀愍,令于圣教生净信故。此能净修治变坏味,释前给施医药澄净无秽,谓以此法究竟能治内心病故。言变坏味者,义显烦恼令心变坏,为变坏苦之所逼触故。
 
未二十四、顶现乌瑟腻沙舌覆面轮
 
于离杀等五种学处,能自受护,亦劝他受。
 
  于离杀等五种学处等者:声闻地说: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一者、不能故思杀害诸众生命,二者、不能不与而取,三者、不能行非梵行习淫欲法,四者、不能知而妄语,五者、不能贮蓄受用诸欲资具。(陵本三十四卷二十六页2813)此亦名为永断五支。此五处所,名离杀等五种学处。受谓摄受,护谓防护。决择分中说有摄受律仪、防护律仪,差别应知。(陵本五十三卷四页4219)
 
修悲心故,于大法受能正行故,由此感得其顶上现乌瑟腻沙、其舌广薄普覆面轮。
 
  修悲心故等者:此修悲心,释前于离杀等五种学处。由修悲心,远离损害有情诸邪行故。菩萨发心,能为无上菩提根本,亦是大悲之所等流,名大法受。共自他利,名能正行,此释前说能自受护,亦劝他受。
 
未二十五、音若频迦声如天鼓
 
常修谛语、爱语、时语,及以法语,由是因缘,得大梵音,言辞哀雅能悦众意,譬[16]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
 
未二十六、其目绀青睫如牛王
 
普于世间恒常修习慈心悲哀,如父如母[17],由此感得其目绀青、睫如牛王。
 
未二十七、毫相光白螺文右旋
 
于有德者如实赞叹称扬其美,由此感得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
 
巳三、结由净戒2 午一、总感一切
 
如是一切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无有差别,当知皆用净戒为因而能感得。何以故?若诸菩萨毁犯净戒,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况能感大丈夫相。
 
午二、说摄顶相
 
当知此中,其顶上现乌瑟腻沙,及以如来无见顶相,合立一种大丈夫相。离此更无别可得故。如是且说能感相似三十二相种种业因广建立已。
 
卯二、略说善修2 辰一、别辨相3 巳一、标
 
复次,略说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所有四种善修事业,当知能感一切相好。
 
  四种善修事业者:谓诸菩萨,于六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作、无罪修作,是名四种善修事业。如分品释应知。(陵本四十七卷六页3749)
 
巳二、释4 午一、决定修作
 
谓于此中决定修作,能感足下善安住相。
 
午二、委悉修作
 
委悉修作,能感足下千辐轮相、立手摩膝、手足网缦、身皮细滑、于其身上七处皆满、肩善圆满、髆[18]间充实、身分洪直、其舌广薄。
 
午三、恒常修作
 
恒常修作,感纤长指、足跟趺长、身不偻曲、其身圆满如诺瞿陀、其齿无隙。
 
午四、无罪修作2 未一、标
 
无罪修作,能感余相。
 
未二、释8 申一、于诸有情无损加行
 
当知此中,于诸有情无损加行,由此能感手足细软、身皮细滑。
 
申二、于善加行次第应时
 
于诸善中次第加行、应时加行,由此感得瑿泥耶腨。
 
申三、欢喜净心现行诸善
 
深生欢喜,极光净心现行诸善,由此感得常光一寻、身皮金色、其齿鲜白、眉间白毫。
 
申四、无依修善覆藏己德
 
不依称誉声颂修善,覆藏己[19]德,由此能感势峰藏密。
 
申五、所修善根回向菩提
 
所修善根回向菩提,由此感得身毛上分[20]、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于诸味中得最上味、其顶上现乌瑟腻沙。
 
申六、修善无厌无劣加行
 
修善无厌无劣加行,由此感得其身上分如师子王、颔如师子。
 
申七、利诸有情平等瞻视
 
于诸有情,以利益心平等瞻视,得齿齐平、目绀青色、睫如牛王。
 
申八、于下劣善不生喜足
 
于下劣善不生喜足,起胜加行,由此因缘,得大梵音,言辞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
 
巳三、结
 
如是四种善修事业,能得菩萨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殊胜清净。
 
辰二、总建立3 巳一、依地辨5 午一、种性地
 
当知如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随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子依身而住。
 
午二、胜解行地
 
菩萨若在胜解行地,始能修彼能得方便。
 
午三、净意乐地
 
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
 
午四、诸余上地
 
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
 
午五、如来地
 
若在如来到究竟地,当知相好善净无上。
 
巳二、明废立
 
如是诸相是有色故,劣中胜品诸有情类易了知故,虽有一切不共佛法皆得名为大丈夫相,唯立此为大丈夫相。
 
巳三、释得名
 
又即如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由所依性能任[21]持故,由极殊妙令端严故,说名随好。
 
寅二、料简福聚2 卯一、略举能感6 辰一、一毛孔处
 
又于此中以要言之,一切有情福聚量等尔所福聚,能感如来一毛孔处。
 
  一切有情福聚量等尔所福聚者:感人天生一切有情自体福德因缘,是名一切有情福聚。今说如有情量所有福聚,名彼量等尔所福聚。
 
辰二、一种随好
 
乃至一切所有毛孔随入福聚尔所福聚,能感如来一种随好。
 
  一切所有毛孔随入福聚者:此中毛孔,谓于如来。前说一切有情福聚,能感如来一毛孔处,今即以彼有情福聚,增说乃至如来一切所有毛孔,是名随入福聚。
 
辰三、一丈夫相
 
乃至一切所有随好随入福聚,增至百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相中一相。
 
辰四、眉间白毫
 
乃至一切所有诸相随入福聚,除白毫相、乌瑟腻沙,增至千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眉间白毫。
 
辰五、无见顶相
 
乃至白毫随入福聚,增至百千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其顶上现乌瑟腻沙无见顶相。
 
辰六、大法螺相
 
乃至白毫随入福聚,增至俱胝百千倍数尔所福聚,能感如来诸相、随好所不摄余大法螺相。由此法螺随如来欲发大音声,普能遍告无边无际诸世界中所化有情。
 
卯二、总显圆满
 
如是无量福德资粮修证圆满,能感如来不可思议、无上无等、遍一切种最极圆满所摄自体。
 
寅三、释名无量3 卯一、标
 
又此能感诸相、随好无量善业,当知略由三因缘故,说名无量。
 
卯二、释3 辰一、时无量
 
谓经于三无数大劫,无间修习乃圆证故,名时无量。
 
辰二、意乐无量
 
于诸有情无量利益安乐意乐增上缘力所集成故,名为妙善意乐无量。
 
辰三、品无量
 
无量善业差别品类所集成故,名品无量。
 
卯三、结
 
故言无量福德资粮修习圆证,能起[22]如来诸相、随好。
 
子二、四一切种清净3 丑一、征
 
云何如来四一切种清净?
 
丑二、列
 
一者、一切种所依清净,二者、一切种所缘清净,三者、一切种心清净,四者、一切种智清净。
 
丑三、释4 寅一、所依清净
 
云何一切种所依清净?谓一切烦恼品粗重并诸习气,于自所依无余永灭;又于自体,如自所欲取住舍中自在而转;是名一切种所依清净。
 
寅二、所缘清净
 
云何一切种所缘清净?谓于种种若化、若变、若所显现一切所缘皆自在转,是名一切种所缘清净。
 
  若化若变若所显现者:若化、若变,此说神境智通所缘。若所显现,此说所余一切智通所缘应知。
 
寅三、心清净
 
云何一切种心清净?谓如前说一切心粗重永灭离故,又于心中一切种善根皆积集故,是名一切种心清净。
 
寅四、智清净
 
云何一切种智清净?谓如前说一切无明品粗重永灭离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智无障碍、智自在转,是名一切种智清净。
 
子三、十力4 丑一、征
 
云何如来十力?
 
丑二、列
 
一者、处非处智力,二者、自业智力,三者、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胜劣智力,五者、种种胜解智力,六者、种种界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随念智力,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尽智力。
 
丑三、指
 
如是十种如来智力,当知广如十力经说。
 
丑四、释2 寅一、别显2 卯一、释名如来
 
当知此中,诸有所言、所说、所宣,一切如实皆无虚妄,故名如来。
 
卯二、释其十力10 辰一、处非处智力2 巳一、别释名2 午一、辨处非处2 未一、处
 
净不净果非不平等,如实转因,是名为处,亦名建立、亦名为依、亦名为起。
 
  净不净果非不平等如实转因者:净不净业能感净不净果,如是因果非不平等。即以此因为依处故,如实智生,由是说言如实转因。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如实了知,能正宣说,名处智力。
 
未二、非处
 
净不净果不平等因,与上相违,是名非处。
 
  净不净果不平等因等者:若执非因以为是因,是名不平等因。即以此因为依处故,颠倒智生,不如实转,由是说言与上相违。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此非处如实了知,能正宣说,名非处智力。
 
午二、明智力性2 未一、智4 申一、标如实
 
远离一切增上慢智,说名如实。
 
申二、释离慢
 
若一切智、若无滞智、若清净智,当知说名远离一切增上慢智。
 
  若一切智等者: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暂作意时,遍于一切无碍速疾无滞智转。不由数数作意思惟,依一作意遍了知故,名无滞智。一切烦恼并诸习气毕竟断故,名清净智。义如菩提品说。(陵本三十八卷一页3099)
 
申三、指诸句
 
如是一切智等诸句,当知如前最极无上菩提品记[23]
 
申四、释次第
 
数之次第最居其首,故名第一。
 
未二、力
 
以无上故,
 
  以无上故者:义显于大众中正狮子吼,故名无上,此即初义释名为力。
 
与一切种饶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应故,毕竟胜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说名为力。
 
  与一切种饶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应故者:饶益有情有十一相,名一切种。如戒品饶益有情戒说应知。
 
巳二、总显义2 午一、释众德5 未一、名大涅槃
 
摄受如实圆证因故,如其所欲皆能现行自在转故,说名成就最上涅槃。以无上故,说名为大。
 
  摄受如实圆证因故等者:决择分说:若圣弟子将入无余涅槃界时,所有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陵本五十一卷十八页4131)如来涅槃,当知不尔。一切善法种子不被损害,是名摄受如实圆证之因;及能转得内缘自在,名如所欲自在而转;如是说名成就最上涅槃。以无上故,名大涅槃。
 
未二、名仙尊位
 
八支圣道所证得故,远离一切灾患畏故,名仙尊位。
 
未三、名自知
 
能自了知自所证故,说名自知。
 
未四、名转梵轮
 
既自证已,由哀愍心,广为有情等开示故,名转梵轮。何以故?谓诸如来有是增语,说名为梵,亦名[24]寂静、亦名清凉。最初能转,从此已后余复为余,如是展转梵所推运,周旋一切有情众中,故名梵轮。
 
未五、名师子吼
 
自显堕在最上施设无上[25]大师圆满摄故;能说彼道对治一切余邪道故;于道怨敌异论现前无怯弱故;为欲胜伏一切他论,宣扬广大无上论故;名大众中正师子吼。
 
午二、明略摄2 未一、第一义
 
以要言之,当知此中,显发、辩了、施设、开示自利行满,利他行满,自利利他圆满不共。
 
  以要言之等者:此中结显前说三种略义。自利行满,结显经说成就最上涅槃。利他行满,结显经说能转梵轮。自利利他圆满不共,结显经说于大众中正师子吼。
 
未二、第二义
 
复有异门。此中略义,谓所应得[26]胜方便。此胜方便,一切众会随所乐欲,或天或人一切皆从我所获得此胜方便。如病除愈,当知此显自知已得大安隐处。如彼疾病除愈方便,当知此显转于梵轮。如遮一切邪医,自称显己[27]决定能愈众疾,当知此显于大众中正师子吼。
 
  复有异门等者:此中更显三种略义,名有异门。究竟自义所应证法,名所应得。能得彼法决定胜道,名胜方便。此胜方便皆由如来现等觉已,能正宣说,令圣弟子一切正士,皆乘此法而得出离,由是说言一切皆从我所获得。如是总显前说三种略义。下更分别,如文可悉。此中自知已得大安隐处,即前所说成就最上涅槃应知。
 
辰二、自业智力2 巳一、别辨业7 午一、时分摄
 
若有诸业已作、已增、已灭,名为过去。若有诸业非是已作、已增、已灭,亦非正作,而是当作,名为未来。若有诸业非是已作、已增、已灭,而是正作、正造、正为,名为现在。
 
午二、品类摄
 
如是诸业品类差别复有三种。所谓身业、语业、意业。
 
午三、分位加行摄2 未一、分位
 
法受分别复有四种,如前广说。谓有法受得现世乐,后苦异熟,乃至广说。
 
未二、加行
 
又此诸业现法当来有益无益加行差别,如应当知。
 
  法受分别等者:谓有法受,现在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苦,于当来世受乐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乐,于当来世受乐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苦,于当来世受苦异熟;如是名为四种法受。由此诸业,或有此世能为利益,非于他世;或有他世能为利益,非于此世;或有此世及于他世俱为利益;或有此世及于他世俱非利益;如是名为四种加行差别。义如自他利品中说应知。(陵本三十五卷十九页2890)
 
午四、方所摄
 
若所造业依此方所,是名为处。
 
午五、依处摄
 
若所造业以有情数、非有情数为所依事,是名为事。
 
午六、因缘摄
 
若所造业以不善根、或以善根为因缘起,是名为因。
 
午七、过患功德摄
 
若所造业感爱非爱过失功德相应诸果,是名异熟。
 
巳二、结略义
 
如是略说一切时分、一切品类、一切分位加行差别、一切方所、一切依处、一切因缘、一切过患及与功德。于此一切种类差别,皆如实知,是名如来自业智力。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如是略说一切时分等者:前说过去、未来、现在,是名一切时分。身语意业,是名一切品类。法受分别,及与诸业加行差别,是名一切分位加行差别。余易了知。
 
辰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2 巳一、说静虑等2 午一、别释种类2 未一、静虑解脱
 
有四静虑、有八解脱,即由如是静虑、解脱,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随所乐事皆能成办。
 
未二、等持等至3 申一、标名
 
若随彼彼色类差别三摩地相而入定时,当知说名等持、等至。
 
  若随彼彼色类差别三摩地相等者:谓随彼彼有色有情差别,定心所起诸所缘相,即此所说三摩地相,由是说名等持、等至。谓如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是此所说等持差别。又如八胜处三摩钵底及十遍处三摩钵底一分,是此所说等至差别。如是一切有色诸定,皆此等持、等至所摄应知。
 
申二、引教
 
如说世尊随此色类三摩地相而入定时,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说法,但闻其声,都无所见,乃至广说。
 
申三、结义
 
如是如来随欲显示彼彼事义,或共世间、不共世间,随此色类三摩地相而入定时,速疾能办。
 
午二、显无过增
 
当知此中,即由静虑、解脱势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于心,随所乐事一切成办。齐此名为修静虑者一切所作,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如来于此静虑所作一切种类,皆如实知,是故唯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巳二、说得彼智2 午一、别辨相3 未一、于未得得2 申一、举杂染
 
又若略说此静虑等有二杂染。一者、为得所未得中障碍杂染,谓无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诸盖随一现行。二者、已得所应得中自地杂染,谓烦恼缠及以随眠。
 
申二、例清净
 
如是清净复有四种。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如是清净复有四种等者:前二杂染有四差别,如文可知。今说清净与彼相违,亦有四种,故作是说。
 
未二、于彼假名
 
又即如是诸静虑等种种引发假立名字,随其色类如应安立,是名建立。
 
  种种引发假立名字者:谓由种种假立名字,能正引发诸静虑等故。
 
未三、于彼增进边际
 
又即如是诸静虑等具证得已,后更胜进修习圆满,得随所欲、得无艰难、得无梗涩,是名清净。
 
午二、结略义
 
如来于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于所得中,若劣、若胜、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进边际,如是一切皆如实知,故说如来普于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得无上智。
 
  如其未得等者:此中未得,结显前说障碍杂染。于所得中,若劣,结显前说自地杂染;若胜,结显前说四种清净。余易可知。
 
辰四、根胜劣智力
 
如所成熟修证圆满,信等五根成软中上,当知是名诸根胜劣。
 
  如所成熟等者:应可成熟补特伽罗,名所成熟。成熟品说:住声闻种姓,于声闻乘应可成熟。住独觉种姓,于独觉乘应可成熟。住佛种姓,于无上乘应可成熟。(陵本三十七卷二十页3076)今说如其声闻、独觉及佛种姓,信等五根有软中上三种差别,依此建立诸根胜劣。
 
辰五、种种胜解智力
 
若从他信以为其先,或观诸法以为其先,成软中上爱乐印解,当知是名种种胜解。
 
辰六、种种界智力
 
若广建立种种种性,或诸声闻所有种性,或诸独觉所有种性,或诸如来所有种性,或有种种不定种性,或贪等行差别道理,乃至有情八十千行,当知此中名种种界。
 
辰七、遍趣行智力2 巳一、释名3 午一、第一义
 
若即如是诸趣入门随顺正行,如贪行者修不净观,如声闻地已广宣说。当知此等名遍趣行。
 
午二、第二义
 
复有异门。谓趣一切五趣之行,当知此等名遍趣行。
 
午三、第三义
 
复有异门。谓依种种党类差别,更互相违,各各异见、异欲诤论、互相违背诸外道类,即诸沙门、或婆罗门所有诸行;或余一切品类差别此世他世无罪趣行;当知此等名遍趣行。
 
巳二、指说
 
如迦罗摩经等广说。
 
  或余一切品类差别等者:此说三乘圣道趣涅槃行,名为此世他世无罪趣行。望前外道沙门、或婆罗门,名余一切品类差别,此是内法凡圣补特伽罗摄故。显扬论说:遍趣行智力,谓于一切相乘出离差别中无碍智性。(显扬论四卷八页31,499a)与此义同。
 
辰八、宿住随念智力2 巳一、标
 
若于种种有情众中,谓于东方南西北方,种种名字假设安立品类差别。
 
  若于种种有情众中等者:诸有情众有六十二,如意地说。(陵本二卷十八页169)是名种种。于此有情诸方名字施设有异,是名假设安立品类差别。
 
随先过去所有自体八言说句差别类中,随念六种略所行行,有无量种宿住随念。
 
巳二、释2 午一、别辨相3 未一、言说行相2 申一、八言说句2 酉一、征
 
何等名为八言说句?
 
酉二、列
 
谓如是名、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苦乐差别、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
 
  如是长寿等者:此中三种,皆是寿量差别略行所摄。有情寿量种种非一,由此说言如是长寿。有情年齿或少、或中、或老,住有差别,由此说言如是久住。若阿罗汉、若诸有学,于现法中定般涅槃;若诸异生住最后有;由此说言如是所有寿量边际。义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页4178)
 
申二、六种略行2 酉一、征
 
何等名为随言说句六种略行?
 
酉二、列
 
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剎帝利等色类差别,三者、父母差别,四者、饮食方轨,五者、兴盛衰损,六者、寿量差别。
 
未二、差别标说6 申一、呼召假名
 
由诸世间依凭如是八言说句、六种略行,于自于他起言起说:此是我名,此是彼名。
 
申二、色类差别
 
我是剎帝利,彼是剎帝利。我是婆罗门、吠舍、戍达罗,彼是婆罗门、吠舍、戍达罗。
 
申三、父母差别
 
此是我母,此是彼母。如说其母,父亦如是。
 
申四、饮食方轨
 
我食如是色类饮食,所谓酪、浆、羹、饭、糜等。彼食如是色类饮食,乃至广说。
 
申五、兴盛衰损
 
我有如是色类兴衰差别而转,彼有如是色类兴衰差别而转。
 
申六、寿量差别
 
我住如是色类年齿,所谓或少、或中、或老。彼住如是色类年齿,乃至广说。
 
未三、随念边际
 
唯有尔所随先过去所有自体八言说句差别类中六种略行,过此无有余言说句及以略行。是故唯于如是品类发起随念,更无有增。
 
午二、结略义
 
即于此中,若言说行所有行相,若言说句所有标说,及即于此随起忆念,是故说言并相、并说皆能随念。
 
  若言说行所有行相等者:前说六种略所行行,名言说行所有行相。依言说句起言起说,名言说句所有标说。
 
辰九、死生智力2 巳一、出能见3 午一、名天眼
 
此中静虑说名天住[28]。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摄受故,名为天眼。
 
  此中静虑说名天住等者:声闻地说:言天住者,谓诸静虑、诸无色住。(陵本三十四卷二十五页2809)今于此中释名天眼,唯取静虑名为天住,为显此眼依静虑起,是静虑果,复为静虑所摄受故。
 
午二、名极净
 
是极圆满、是善清净静虑果故,名极清净。
 
午三、名超人2 未一、于修得
 
于其人中,所有名字皆不相似,是故说言超过于人。
 
  于其人中所有名字等者:谓于人中说名肉眼,彼所行境有明、无障,乃可现前。天眼不尔,有障、无障、若明、若闇、若近、若远皆可现前,由是说言皆不相似。
 
未二、于生得
 
欲界天中亦有生得,名相似转清净天眼,人中亦无。
 
  欲界天中亦有生得等者:此说欲界天中亦有天眼,然是生得,非静虑果,是故名相似转清净天眼。为显此亦超过于人,是故说言人中亦无。当知是义非此所说,非是如来天眼摄故。
 
巳二、明所见2 午一、于死生时
 
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住在中有,名为生时。
 
午二、于中有相3 未一、恶色好色别
 
趣黑暗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阴暗夜,故名恶色。趣明白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及婆罗痆斯极鲜白衣,故名好色。
 
未二、下劣胜妙别
 
诸恶色者,说名为劣;诸好色者,说名为妙。
 
未三、恶趣善趣别2 申一、总标能往
 
诸下劣者,名往恶趣;诸胜妙者,名往善趣。
 
申二、别释其相2 酉一、恶趣摄2 戌一、辨种种2 亥一、若由此生2 天一、明作业2 地一、由坏戒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说名成就诸身语意三种恶行。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等者:所受先坏,是名坏戒。由贪瞋痴为因缘故,能起身语不善业思,名彼等起。成就十种不善业道,名身语意三种恶行。
 
地二、由坏见2 玄一、标二种
 
有二邪见。谓坏见者所成邪见,诽谤一切;及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诽谤贤圣。如是皆名谤贤圣者。
 
  有二邪见等者:此说邪见业道有二差别。如有一类大乘恶取空者,名坏见者所成邪见。又如外道空见论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名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如是二种差别应知。
 
玄二、显等起
 
由邪见故,计着邪因及以邪果;由此为缘,造作邪业。造邪业故,所有法受或现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现受苦,于当来世受苦[29]异熟。是故复说起诸邪见业法受因。
 
  起诸邪见业法受因者:谓起邪见、造作邪业及现法受,能为当来苦异熟因故。
 
天二、结因缘
 
彼虽成就其余所有种种善法,而但由此往于恶趣,是故说言由此因缘。
 
亥二、若得生已受苦恼等2 天一、明得生缘2 地一、名身坏
 
名色二种更互乖离,故名身坏。
 
地二、名极死
 
一切死中,如是死者最极下劣,故名极死。
 
  一切死中等者:谓善心死、不善心死、无记心死,名一切死。即于此中,不善心死者,将命终时,见乱色相,极重苦受逼迫于身,是故说名最极下劣。义如意地中说。(陵本一卷十四页70)
 
天二、明受诸苦3 地一、标体性
 
为欲开示那落迦想,是故说言堕险恶趣。为欲开示自性体事,是故复须说那落迦。
 
地二、释名字
 
由非法行、不平等行往趣于彼,故名为险。于此趣中,触诸苦触,长时种种猛利无间受诸苦恼平等出现,故名恶趣。堕下分故,大深坑故,难救拔故,甚可悲故,极下贱故,以大绮言常悲怨故,说名为堕。
 
地三、明说意
 
由能发起上品厌离,是故唯说堕那落迦。
 
  以大绮言常悲怨故者:谓由苦所逼恼,常发言音哀吟悲冤,名常悲怨。如是言音不能引义,故名绮言。
 
戌二、结略义
 
当知此中,若由此生、若得生已,受诸苦恼;若受苦已,复起所余自业所作种种众苦,如是一切由此诸想之所显示。
 
  若由此生等者:前说邪见、业及法受,名由此生。堕险恶趣,受苦异熟,名得生已,受诸苦恼。于恶趣中,触诸苦触,长时种种猛利无间受诸苦恼平等出现,名受苦已,复起所余自业所作种种众苦。如是一切黑品因果等相,皆由前说诸差别名之所显示。
 
酉二、善趣摄2 戌一、例相违
 
与上相违,随其所应一切白品,皆当了知。
 
戌二、辨差别
 
此差别者,善行为先所有诸趣,名为善趣。受极乐故,名乐世界。
 
辰十、漏尽智力3 巳一、出所能治
 
一切诸漏所有随眠无余永断,逮得能治胜无漏心、胜无漏慧,是其最胜增上心摄、增上慧摄。由漏尽故,说名无漏心、慧解脱。
 
巳二、明自内证
 
即此心、慧二种解脱,于最后有,说名内证第六神通,由依见道及依修道内所证故。
 
巳三、正能觉他2 午一、释
 
既自证已,如实了知,随其所欲能为他说,是故说言于现法中自证通慧,具足开觉,我生尽等诸句差别。
 
午二、指
 
广说如后摄异门分,应知其相。
 
  我生尽等诸句差别者: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诸句差别。如摄异门分有二种释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七页6325)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九
 


[1] 「己」,陵本作「已」。
[2] 編按:「精進」,卷三十八原文作「精勤」。
[3] 「後後」,磧砂作「後後地」。
[4] 「敏」,磧砂作「愍」。
[5] 磧砂無「諸」字。
[6] 「腨」,大正作「踹」。
[7] 「分」,大正作「靡」。
[8] 「并」,磧砂作「普」。
[9] 「臚」,磧砂作「矑」。
[10] 「所」,磧砂作「中」。
[11] 「他」,磧砂作「訶」。
[12] 「友」,磧砂、大正作「支」。
[13] 「二十二頁」,披尋記原作「十二頁」。
[14] 「冀」,陵本作「異」。
[15] 「己」,陵本作「已」。
[16] 磧砂無「譬」字。
[17] 「如父如母」,磧砂作「猶如父母」。
[18] 「髆」,大正作「膊」。
[19] 「己」,陵本作「已」。
[20] 「分」,大正作「靡」。
[21] 「任」,磧砂作「住」。
[22] 「起」,磧砂作「超」。
[23] 「記」,大正作「說」。
[24] 「亦名」,大正作「名為」。
[25] 磧砂無「施設無上」四字。
[26] 「得」,大正作「得得」。
[27] 「己」,大正、陵本作「已」。
[28] 「住」,磧砂作「依」。
[29] 「於當來世受苦」,磧砂此句重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八

 修禅与学习《瑜伽师地论》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解题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6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5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