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二课
 
[般若摄颂释] [点击:3321]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二十二课

思考题

1.为什么依靠他者能使自己不具足讲闻因缘,这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既然如此,你对未来的闻思修行有何打算?

2.请谈谈你在学完“宣说以此为例之其余过患”与“出现魔业之原因”这两个科判后的感想与体会。

3.违缘损害的对境是什么?这有何原因?为什么有人能从违缘中解脱出来,有人则会遭受危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讲修学般若过程中的违缘,它分依靠自己的因缘和依靠他人的因缘两部分,昨天已经讲了依靠自己的因缘,今天讲依靠他人的因缘。

寅二、依于他者之因缘:

尔时希求起信已,去听闻此微妙法,

知说法师依琐事,不喜不悦而离去。

前面已经讲了,在听闻般若法时自己心里产生利养、恭敬等世间八法,不能驱开世间琐事,最终不能听受此甚深般若,这也是一种魔业。这里讲,任何一个人刚开始不愿沉溺于世间,对此般若法门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心和信心,同时对传法者也生起敬畏之心,而愿前去求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但在听了这样的微妙法后,因为他的因缘不妙,再加上魔王波旬不断制造一系列违缘,最终听法者发现说法者的上师有一些问题。就像现在有些居士所说那样:“刚开始根本没有想到,我认为这位上师很慈悲,亲近他时两天不吃饭都可以,非常舒服。可是久而久之,才发现他的言行举止不太如法。我问了某某法师和居士,他们都说有点问题,所以我现在想离开,准备舍弃他。”就像这样,后来闻法者觉得传法的上师希求世间八法而忙碌于世间琐事,根本没有将心放在甚深的般若空性上;还发现诸如此类不符合实际道理的许多过失。之后,他就不愿再亲近这位上师,于是在不喜、不悦的心情中扬长而去,不愿继续求此般若法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魔业。

《现观庄严论》也讲:在传法、接法的过程中,弟子和上师发现许多不符合实际的事情,然后互相离开、断传承,这全属魔障。虽然有些发生在上师身上,有些发生在弟子身上,但不管怎么样,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这样的众多行为都是魔业。《前行备忘录》中也说:“所谓的‘魔’并不是说张着嘴巴、瞪着眼睛的一个东西,而是能产生轮回的一切痛苦、阻碍解脱涅槃果位,略而言之,给我们身心带来危害、损恼的就是魔。”

平常世人会说:“你是不是着魔了?”意思是说,你身上是不是有附体,或者说鬼神缠身?虽然这样有障碍的魔众也有,但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心里对善法不愿希求,中间断传承而去。有些人在听闻大乘般若法门时,发现上师有问题,或者发现在别的地方还有更殊胜的功德,然后把传承全部放弃而前往其他地方。因为这些都是魔事的缘故,虽然刚开始觉得很不错,后来也不会那么如意。

《瑜伽师地论》云:“云何魔事?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著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魔众,还应从自己心中遣除,否则它在无形当中就会将善法全部断绝。大家都清楚,在《楞严经》和《华严经》中讲了许多魔事。还有一部经叫《佛说魔逆经》(也称《魔逆经》),这是竺法护翻译的。本经以大光天子提问、文殊菩萨回答等方式,宣说了很多魔事。该经篇幅不长,藏汉文《大藏经》中都有。若看过这些经论,就会知道在修行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止违缘。

的确,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过程中,需要具足很多因缘。若前世与般若的因缘不是很好,此生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力。当然,很多大德前世与般若有非常好的因缘。比如藏传佛教非常著名的高僧大德美龙多吉,他在九岁时就为别人传讲广中略三大般若,后来在读诵一百遍《般若八千颂》后恍然开悟。这么年轻就为他人传讲般若,确实让人惊讶!自古以来这样的大德非常多。在大圆满历史上,有一位传承上师叫涅玛波(即十万太阳)。他降生时,母亲梦到虚空中降下无数太阳,故而得名。在十岁时,他就能为人宣讲十七大续部。当然,他们在传讲般若等深法的过程中,肯定远离了一切魔众。《阿含经》云:“尽漏离魔缚,智慧转*轮。”的确,只要离开有漏烦恼,在传讲、学习、读诵等的过程中就会远离魔众,也能依靠智慧在众生前转大*轮。

大家也清楚,有些修行人自从皈依佛门或出家以来一直很顺利,不管是自己闻思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没有任何阻碍或违缘,心情也很快乐。其实,这就是他们善于保护自己、解除魔众束缚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方便法。在世间,若人懂得医药,就会经常调节身体,比如服用该服的药、治疗该治的病,这样身体就会健康。作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肯定会有种种内外魔的干扰,故大家一定要经常勉励、鞭策自己,还应反观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不如法,并及时改正。

若在接受甚深法的过程中断传承,看上师的过失,或因生不起信心而离开,这就是魔王波旬最高兴的事。所以大家在听受任何深法时,传承必须圆满,否则就会像上师如意宝所讲那样:“因为即生中在阿赖耶上种下了非常不好的种子,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圆满的法。”这次我们通过光盘等为大家传讲《般若摄颂》,希望大家一定要圆满传承;在此过程中,还应认真对待,千万不要三心二意,随便应付。因为,当我们对法和上师越来越恭敬时,上师和佛法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心,自己的境界也会提升得越来越快。如果行为不太如法,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和智慧。在学校中,若学生非常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就会学得很不错。如果天天与老师顶嘴,甚至反抗,那就不可能学得很成功。在佛教中,在传法者、佛法和听受者之间,也存在着甚深的缘起,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毁坏缘起,而应以恭敬心、欢喜心和精进心来听受每一个非常难得的甘露妙法。

丑四、宣说以此为例之其余过患:

是时出现此魔业,彼时扰乱众比丘,

不令受持此般若,余多违缘亦屡现。

这里讲,在听受或传授此甚深般若法门等时,会出现这样的魔业。那是什么呢?在听闻、缮写、传讲、供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等时,魔王波旬心里极不舒服、特别憎恨,它会以种种方式扰乱比丘的心,不让他们如理如实受持此般若。其他讲义也说:既然它能扰乱佛陀弟子中修行境界最好的比丘众,那沙弥、居士等就更不用说了。而且,此经没有讲述到的种种魔障和违缘也会出现,就像以前很多上师讲的一样:在听受等的过程中,有时候让你身体不好、产生疾病,有时候出现亲朋好友死了、生活条件不具足、房子塌了等情况,致使不能圆满受持此法。一位住在城市中的人对我说:“我每次去听《般若摄颂》时车都会坏,这是什么原因?”我说:“这是魔王波旬不高兴,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听其他法开车去很容易,但听《般若摄颂》要么车坏了、要么车堵了。可见,在听闻般若的过程中很多违缘都会出现。

总而言之,在听闻、缮写此般若法门等时,导致对善法不能行持,而恶法却不断增长的障碍全是魔业。《虚空藏请问经》中说:“善男子,令行不善法,舍弃善法,皆是魔业。”讲得很清楚,凡是让人行持恶业、舍弃善法,这样的行为通通是魔业。所以,不管是道友还是其他人,只要制造违缘不让你闻思修行,这都是魔业。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不要闻思,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表面上看来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只是魔业。前两天我看了一张光盘,一位法师对闻思特别排斥,他一直说闻思、听法不合理,但自己还要讲演佛法。可能只有他讲的才可以听,其他人讲的都不能听,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也不太清楚。现在这个社会,有些人对修行特别排斥,有些人对闻思特别排斥,这都不合理。虽然我不敢说完全是魔业,因为有些上师有甚深密意;但若自己都不明白佛法,甚至相续中还有嫉妒心和耽著弟子等不好的念头,那不要说大乘佛教徒,连有德行的高尚世间人也不会这样。

的确,在行持善法时经常会有违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我们也不能认为修行不会成功。汉传佛教的禅宗也讲:在修行越来越好时,魔众会越来越突出。但在此时,我们也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也即一定要以精进和智慧来超越它们。其实驱逐魔众最根本的就是智慧,就像断法里面所讲的一样,通过观空性或抉择为空性来断除,或用悲心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可怜魔众,以此方式让魔众消失。有些经典中也讲:魔众越来越猖狂时,说明修行已经有所成就。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古人的教言说:“法深之时黑魔亦猖獗”。的确,在佛法越来越深时,黑魔或恶魔会越来越猖狂,它们会以种种方式引诱你的心,但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不能怯弱。可见,修行中一点魔障都没有也不一定很好。《宝王念佛三昧直指》云:“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意思是说,我们修行不能像有些人所说那样:让我平平安安,不要有任何魔众,不要有任何违缘,一定要顺利修行;如果修行一点违缘都没有,那誓言或志愿就不一定很坚定。其实,正是因为有魔众危害的原因,行持善法才能得以成功。看过高僧大德的传记或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也是越过众多磨难才得以成就的。

在这里大家一定要了知,凡是对自己行持善法制造违缘的就是魔。《大毗婆沙论》云:“以诸烦恼害善法,故说名为魔。”《涅槃经》亦云:“系著者名为魔缚。”这里的“系著”是指耽执任何一件事,或者说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将善法中断、不能如理如实地行持,而这就被魔束缚住了。有时候个别道友说:“我今天心脏特别痛,是不是被魔抓着了?”或“我今天心里很烦,是不是魔在加持?”从广义上也可以这么说。

对真正修行人来讲,在心脏特别痛时,他会修得越来越精进:啊!我会不会马上死去,要赶快念经、修行。如果善法越来越增上,那就将魔转为道用了。《上师心滴》也讲:在魔王波旬制造违缘时,一旦我们发现或认识它,魔众就会自我惭愧而远远离去。就像在盗贼偷盗时,如果主人没有发现,他就会偷很多财物;一旦发现就会害怕,因为他毕竟是盗贼不是强盗。所以,只要我们用智慧、悲心,或以正知正念来经常观察,就可以防止魔众。在接受《般若摄颂》的过程中,大家也应以智慧来面对,这极为重要!

子二、出现魔业之原因:

有人已得无价宝,稀有恒时害亦多,

如是如来胜般若,法宝难得害亦多。

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法越来越深或越来越殊胜时,魔众会越来越猖狂?我觉得法深时应该遣除魔众,不应该魔众增上。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在世间当中,有些人已经得到特别昂贵的无上之宝,因为它极为罕见、非常不容易得到,所以很多人都想拥有,于是他们只有时时刻刻保护,否则危害就越来越多。有些人在银行里取了一万块钱,特别害怕、东看西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认为这特别珍贵,很多人都会害他。有一位居士给我说:“我取了五千块钱,差点吓死了,路上一直到处看。”所以,不管是钱财还是珠宝,珍贵的话,危害就比较大。现在有些有钱的人,所住房子的门都用好几层铁皮来做,窗户也装上防护栏。如果是一位没有钱或没有如意宝的人,对这些就不会在乎。这也说明,财物越来越昂贵,危害就越来越多。

同样的道理,因为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所有法中是至高无上的珍宝,所以福德不圆满的人就会遭受种种邪魔外道的损害,或被洗劫一空、不能领受。《左传》引用周谚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则春秋时代的典故说明:没有璧玉这种珍宝,就不会有别人对他的攻击,一旦拥有,就会遭致别人的危害。同样,在拥有甚深难得的佛法如意宝——般若法门时,也会如此。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完璧归赵》,这个秦国和赵国的故事也能说明这样的道理。

的确,就像这里所讲的一样,甚深之法的违缘非常多。根据历史记载,布玛莫札从印度金刚座将大圆满法带到藏地来时,因为印度人将其视为国宝,所以也造了种种违缘。到了藏地后,为了不让法传开也种种毁谤。布玛莫札在对国王和大臣传授教言后,前往并安住在汉地的五台山。汉地的《楞严经》也是同样,因为《楞严经》讲了很多“入三摩提,永无魔事”的方法,还宣讲了一些大小乘乃至密宗遣除魔众的窍诀,所以很多邪魔外道非常嗔恨。大家都清楚,有些历史上说,玄奘法师在印度呆了十七年也未得到这部经,甚至连名称都没听到。在这之前,就有人告诉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说:你发明的三止三观的修法跟《楞严经》的修法非常近似。于是大师很想得到这部经。为了获得此经,大师在天台山上建造了拜经台,一拜就是十八年。但大师并未获得此经。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印度有一位叫般剌密帝的高僧,经过三次努力才将《楞严经》带到中国。前两次被海关制止没有成功,最后一次他把经文写在羊皮上,然后将自己的胳膊剖开放在里面,等伤口愈合后才来到中国,并在广州作了翻译。但在弘扬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说这部经是假经,包括近代的梁启超等。

但宣化上人等大德说:《楞严经》是真经!其实,《楞严经》在藏文《大藏经》中也有。看过藏传佛教相关历史的人都知道,本经九品和十品在前弘期就有翻译,这在布敦大师的《大藏经目录》中有记载。到了后弘期,章嘉国师劝请一些译师将此经完全翻译成了藏文。从藏汉文记载的此经内容来看,完全可知本经绝对不是假经。

一般来讲,在佛法越来越深时,魔众或人就会在中间故意制造违缘,他们也因此积累无边恶业。其实,一般凡夫人通过学术研究,根本观察不出经的真假。现在有些人特别过分,本来自己的智慧在佛教中非常孤陋寡闻,但因自己在世间有研究生、博士生、学者之类的名称,就自认为是智者而信口胡言。实际上,在现在这个时代,戴几个博士帽并不是很困难。有些人什么学问都没有,搞各种关系将博士论文写出来,还通过了论文答辩,最后也得到了博士名称。得到学位后,很多人都生起傲慢心,觉得自己很有名气,什么事情都精通无碍。其实并不是这样。

有时候名称对人有很大的障碍。以前我给藏族喇嘛传法时,有一位喇嘛很谦虚,因为我给他传过一些法,所以他平时看见我都很恭敬。但他得到堪布学位的第二天,见到我就不再恭敬了。好像在获得堪布学位后,身体马上变得僵直。虽然在弘法利生方面需要名声或名称,但若一旦拥有就变成另外一种人,那就不应该。所以,现在有些傲慢者以自己的分别念来观察特别甚深的空性法义,或对其他甚深经典进行辨别,这特别需要注意!

其实,在汉地《楞严经》流传到现在,很多人都懂得了其中的意义。古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又作‘人’)间糟粕书”的说法。意思是说,自从看了《楞严经》后,世间的糟粕书再也不用看了。的确,当我们真正了解里面所讲非常甚深的空性意义等大乘教义后,对世间的情感、打仗、企业等方面的书,就不一定再愿意看。尤其对佛法有信心、对众生有悲心的前世有因缘者,在看了这样的经典或论典后,对世间的种种杂书就不会再有兴趣。

这里已经讲了,在修持这样的般若法门时,肯定会有违缘,而且违缘还会很多。从高僧大德的历史中也看得出来,虽然他们的境界很高,但显现上也有违缘。比如志公禅师入狱,达摩祖师六次遭人下毒,二祖砍头而死……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在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魔众会兴高采烈地对行者制造违缘,这也是一般的规律。在修学般若的过程中,有人问:“我病多,什么都不顺,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这里已经说明。还有人认为:“既然般若波罗蜜多是最甚深的法,那就不应该有违缘。为什么我今天头痛、明天肚子痛、后天心情不舒服?要不要我离开这个道场,要不要我放弃对它的闻思修行?”如果放弃,魔王就会很高兴,但这根本不可取!

子三(宣说违缘损害与否之因)分二:一、宣说出现违缘之对境;二、由违缘中受到佛陀护佑。

丑一、宣说出现违缘之对境:

新入乘之浅慧者,未得稀有此珍宝,

为造违缘恶魔喜。

刚刚进入大乘佛教的初学者,由于他们智慧浅薄、精进不足,再加上他们以前没有得过这样甚深、稀有的法宝——般若波罗蜜多,也未心领神会、通达意义,魔王波旬就能找到机会制造违缘,而且在制造违缘时它们也非常高兴。就像豺狼,虽然它对大的牛不敢惹,但看见弱小的动物时,就会特别高兴地去捕捉。

一般来讲,对未入佛门的人或没有修学过空性法门的人,魔王波旬也不会理;对修行境界很好,也即精进和智慧都很不错,尤其对空性有一定证悟、对众生有广大无边悲心的人,魔王波旬也不会找。而往往稍有精进,但是今天精进、明天不精进,这样的中等人魔众就会经常对他们制造违缘。(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很害怕。)《摩诃止观》中讲(1):在行持六度时被违品所染,则为魔所使。比如布施为求果报,持戒想求利养,安忍是害怕他人,精进为求名闻,禅定昧于鬼法,智慧为分别见网所缚。若是这样的人,魔王就有危害的机会。

《大智度论》云:能夺命者是名为魔(2)。命有两种,一是身命、二是慧命。而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能夺走它们,故为四魔。既然魔能通过不同方式夺走身慧二命,那我们就要用禅定和智慧来摧毁它们。《大智度论》云:“我以智慧箭,修定智慧力,摧破汝魔军,如坏瓶没水。”所以,以前不太精进的,或智慧不太高的,一旦觉得违缘特别多时,就要入于三摩地当中,或以智慧将万法抉择为空性。很多上师的窍诀都讲:所有的魔都是我执引生,而我执也由非理作意引发。正因为千千万万魔众归根结底就是我执在作怪,所以只要断除我执,或以空性见解来剖析,它们自然而然就会销声匿迹。所以这里说,恶魔最容易毁坏的对境,就是那些新入乘之浅慧者,也即对般若空性没有深入领悟、了解,也未对众生生起真实大悲心的人,经常会遭受恶魔的损害。

丑二(由违缘中受到佛陀护佑)分二:一、真实宣说;二、以比喻说明。

寅一、真实宣说:

十方佛陀行摄持。

有些人这样想:如果是前面所讲那样,那刚开始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人就会经常遭受魔众的危害,因为初学者根本不可能通达般若空性;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从魔口中解脱出来,也不可能获得一地菩萨等更高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担心:我是不是被魔已经束缚住了?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学般若的人,佛陀最重视、最庇护!

比如说,在世间有一些拥有珍宝的弱小者,如果他们所在的国家非常好,国王、大臣等人就会经常保护他们,不可能随随便便让强盗把他们的财宝全部抢光。同样的道理,因为十方世界所有以无碍慧眼通达一切万法的佛陀都把般若视为珍宝,所以他们都会保护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行者。通过保护,这些人就能离开魔的境界。可见,行持般若者跟其他人完全不相同,一旦出现魔众危害,只要认真祈祷,佛陀就会以无碍的智慧垂念,并立即现前在他面前,此时所有魔众都会远离。

麦彭仁波切解释此偈说:观修般若法门的人,因为前世福德因缘不同,以及今生对般若等佛法和佛陀的信心有差别,有些人能获得佛陀的加持而远离一切魔缘,有些人则不一定能得到佛陀的加持而离开魔众的危害。所以,在修学般若乃至从事其他修行的过程中,在祈祷诸佛菩萨遣除违缘时,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个教言。

有些人想:既然莲花生大士、释迦牟尼佛是万能的,他们具有无碍智慧,那我们在修学过程中祈祷,为什么不立即加持每一个人,平等遣除一切违缘?虽然从总体上看,莲师和佛陀对所有众生确实会以无碍的神通力无偏加被,但要获得加持也要有因缘。一是前世的因缘,即前世与他们的因缘及所造业有关系,二是今生对他们是否有虔诚的信心。如果因缘具足,绝对遣除一切魔境,毫无疑问。如果前世杀生,即生必须还债,或者自己的信心也是马马虎虎,那即使我们口头上祈祷莲师或佛陀,想马上获得加持、遣除魔障,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世间的国家领导,虽然他们有能力释放被判刑的人,但这也与罪刑轻重及本人的关系有关。所以不能一口咬定:如果你不能救他们,就说明你这位领导没有能力;既然有能力,那为什么不救所有犯人?而祈祷诸佛菩萨和护法神加持,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希望大家能对《般若摄颂释》中所讲到的圣者金刚语言好好思考,在懂得此理后,就不会说“诸佛菩萨没有加持”,也不会说“既然诸佛菩萨有加持,那为什么不把这个世界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这样的因缘关系。

寅二、以比喻说明:

如患病母有多子,悉皆伤心服侍彼,

如是十方世界佛,亦念佛母微妙智。

这里以比喻说明,为什么佛陀会这样保护行持般若者。比如说,有一位母亲有很多孩子(不是现在政策的独生子,就像以前有些母亲那样,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孩子),当她患非常严重的疾病时,她的孩子都会很伤心,也会经常惦记、关心、保护着她。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世间当中母亲恩德最大。《大智度论》云:“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般舟三昧为父。”为什么佛陀最重视般若呢?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无论是菩萨还是佛陀,他们的境界得以增上乃至达到究竟,全都依靠般若空性。所以,一旦所受持的般若波罗蜜多,以及以供养、弘扬等方式来受持此法的人,遭到世间人和非人以及魔众的损害,十方诸佛菩萨就会护念、加持。就像母亲生病时,除了极个别不孝之子以外,所有孩子都会特别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

所以,如果有人摧毁、毁谤般若,虽然佛陀没有嗔心,但以缘起显现力这个人也会遭受种种不悦意之事。在世间中这样的事经常出现,有人以嗔恨心故意烧毁般若或毁坏其他佛经,最终都口吐鲜血而死,或遭致其他种种厄运。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诸佛菩萨不像我们凡夫人一样:因为你对我的母亲损害,所以我要报仇。虽然不会这样,但诸佛菩萨有无碍的智慧和神通,所以凡是保护般若法门的人,今生来世都能获得快乐,包括护法神都会赞叹,让他的修行境界越来越增上。一旦对般若不恭敬,或者对宣说、修行般若的上师或道友毁谤、制造违缘,那诸佛菩萨就会惩罚他。

可见,在世间中般若法门非常值得恭敬。所以在有机缘时,自己就应天天念诵。如果天天念诵的时间没有,也应把般若法本好好包在包经布中,放在干净的地方,哪怕一天磕一个头、点一支香,也非常有意义。如果这样也不能,那就要在心里想:般若法门是一切诸佛的来源,它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加持!我在没有时间时,经常会把法本放在自己的头上敲几下,然后闭着眼好好祈祷,之后又放在佛台上。我觉得大家都应向我学习,但这比较难听。

好,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摩诃止观》云:“起于魔檀为有报故,持于魔戒要利养故,行于魔忍为畏他故,

习魔精进求名闻故,得于魔禅昧于鬼法,乐于魔慧分别见网。”

(2)《大智度论》云:“魔秦言能夺命者。”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一课
下一篇: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三课

 般若摄颂释讲记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六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五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四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三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二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一课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九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八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七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六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五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四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三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二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一课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三课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课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九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