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宣隆大师传 31、比丘尼圣弟子悦行(Paṭācārī)(开示)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点击:2191]   [手机版]
背景色

宣隆大师传:31、比丘尼圣弟子悦行(Paṭācārī)(开示)

  年轻的女众们!请留心听啊!我将要说的东西,你们大多都不会喜欢听的:

  不要渴求貌美如花,

  不要渴求富贵荣华,

  不要渴求名扬天下,

  否则,你越拥有它们,就会遇到越多问题与苦恼。

  不要纵容你的眼睛,

  不要纵容你的耳朵,

  不要纵容你的鼻子,

  不要纵容你的舌头,

  不要纵容你的身体,

  否则,它们会被你的纵容与溺爱所宠坏的。

  它们是怎么样被宠坏的?(宠坏,在这里指放纵根门之欲。)

  你若不好好地防护根门,自会出现许多烦恼的。相信你们对所求不得时出现的各式各样苦恼,都有非常多的体验吧!的确不好受啊!

  烦恼相互增生,往往祸不单行。

  有人甚至会想:「我一定在过去世做了很多恶事了。」

  「我们娇嫩的身躯隐没在无明黑暗之中,被无明的荆棘深深地刺进,它是很难被拔出来的,那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

  (注:第 24 章也有提及此偈。)

  既然你要为自己的烦恼负责,那就作好准备去忍受它们吧!

  在乔答摩佛(1)时代,有一位美少女,她的名字叫悦行,出生于富有家庭,她不但很美丽、很富有,也很出名。她放纵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之欲,结果为此而悲伤苦恼,由于她深陷悲痛之中,连衣着也忘记穿上,她神经错乱了。你们在座的人比悦行好得多,你们的心智正常,衣着也很整齐,而悦行则遭受到极大的不幸,她的丈夫高达沙(Ko Dāsa)被毒蛇咬死,她的幼子被老鹰夺走,她的长子被急流卷走,当她回到家门时,又惊闻噩耗:双亲与兄长都被塌下来的屋子压死了。

  试想想一天之内失去六位至亲的伤痛,无怪她赤条条的疯癫起来。她无法忘记自己所遇到的恶运,每次想起发生在她身上的这些可怖事件,她的疯癫就会加剧,她把身上的衣物撕碎,完全不顾赤身露体。

  她自己反思:「噢!你这蠢女子!」

  她自言自语:「你这苦命女子,一切都是你的错!你花时间装扮自己,现在美色令你遇到此悲惨状况了。」

  她一面徘徊、一面向周围的人说:「各位乡亲啊!请你们看看我的遭遇吧!我的丈夫被毒蛇咬死,我的幼子被老鹰夺走,我的长子被急流卷走,我的父母、兄长又被塌下来的屋子压死了。」

  她从一条村子走到另一条村子,由于疏忽了饮食,开始走不动了,她看来极度心碎,神情非常可怜。

  然而,她的命运开始有转机了,当佛陀在精舍以佛眼环顾世间时,突然发现了她,且认为是时候她可以获得解脱了,佛陀知道悦行过去已累积到足够的功德,只要加上一点佛力帮助,她当天便可开悟了。于是他以佛力向她散发了无量的慈悲,并庄严地生起一个愿望,令悦行前来见他、听他说法及了解法义。

  悦行来了,她摇摇欲坠地走向精舍讲堂,佛陀则在法王座上端坐着等她。在讲堂的一端,一位有智慧的善心人士给她及时的忠告:「嘿!女孩!你看来悲痛欲绝、十分可怜,看看那里,佛陀正在为大众说法,为什么不走上前面听啊?你会减轻一些痛苦的。」

  一听到“佛陀”二字,悦行就像受到激励,很想走近佛陀那里。当她向着佛陀那里走近时,讲堂另一端的人们向她大声喊道:「喂!癫女!走开!你不辨南北,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连一块披肩纱布也没有,你蓬头垢发,又没有戴花打扮,不要走来这里!快点离开!」佛陀向她喊道:「噢!悦行!来吧!我的女儿!来我这里!」只有这样,那些人才肯给她让开,令她可以走近佛陀的座前。

  在座的一些听众把披肩拿出来,给悦行遮蔽裸露的身体。

  佛陀向她说道:「悦行!你为他人那么悲伤,为什么不为自己悲伤呢?悦行!你会老、会病、

  也会死的;你不知道有老、有病、也有死吗?」

  悦行回答:「是的,尊者!有老、有病、也有死。」

  佛陀说:「如果有老、病、死,也会有所谓的不老、不病与不死的。你不怕老、病、死吗?」

  悦行回答:「是的,尊者!我害怕老、病、死。」

  佛陀说:「你若害怕老、病、死,就应该寻求那不老、不病与不死的法啊!」

  悦行回答:「尊者!我应该如何去寻求它呢?」

  佛陀说:「你若想寻求那不老、不病与不死的法,就不要爱别人,也不要爱自己。」

  悦行回答:「可是,尊者!我真的很爱我的孩子,他那么可爱,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与弯弯的睫毛,他含糊不清地说话时,真的很可爱啊!是的,尊者!他仍然是我所爱。」

  佛陀解释道:「你爱他是因为不了解真相,如果你了解真相,将不会爱他、也不会爱自己的。

  因为无知你才会渴望这样、渴望那样。如果你渴望某事物,那事物便会成为你的一种执取或迷恋,当你执取或迷恋着它时,你就会作出相应的身口意行动去追求那件事物,如果你作出相应的行动去追求那件事物,你将会得到它,一旦得到它后,你就要背负诸种苦恼了。

  无知是无明(Avijjā),你的渴望是渴爱(Tanhā),执取或迷恋是取(Upādāna),有企图的身口意行动是行(Saṅkhāra),你会得到的东西是有(Bhava)。

  当无明与渴爱一起合作时,你就会转生(Jāti),转生是会充满痛苦的,你一定要准备好面对转生后的诸种不良后果(指老、病、忧、悲、恼、苦、绝望、死等等)。刚才你经历着可怕的苦恼,疏忽了衣着与饮食,在村落间徘徊走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那是因为你深爱着自己的丈夫高达沙。

  为什么你会爱他呢?那是因为你不明真相,如果你不是无知,你是不会爱他的,如果你并不爱他,就不会遭受那些痛苦了。你受了许多痛苦,疏忽饮食,心碎欲裂,为什么?就因为你不明真相,如果你不是无知,你是不会爱他的。悦行!你的想法(Saññā)(2)一直欺骗着你,你说你爱他,其实是你的想法令你觉得爱他。想法是怎么样欺骗你的?

  事实上,世间一切皆是无常的(Anicca) 是想法令你以为事物是恒常不变的,(Nicca)。

  事实上,世间一切皆是苦的或不可意的(Dukkha),是想法令你以为事物是乐的或可意的(Sukha)。

  事实上,世间一切皆非我(不是我)、也无实质(Anatta),是想法令你以为事物是我、我的、或有实质的(Atta)。

  事实上,世间一切皆是不净的、丑陋的(Asubha),是想法令你以为事物是洁净的、美丽的(Subha)。

  由此可知,你见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错觉,是想法导致你这么想的一些东西。这些对事物的错觉必须被矫正过来!」

  悦行问:「可是,尊者!我该怎样做才好?」

  佛陀回答:「你要修习四念住(3),这种修习可消除那些错觉。你必须保持不断的专注(留意觉察),例如:专注你的呼吸。在吸气时,你要觉察到空气正在接触着鼻孔,在呼气时,也要觉察到空气正在接触着鼻孔。当你这样地专注着呼吸时,你就在实践着四念住了。让我说清楚一点四念住的实践方法:

  留意觉察(或觉知)接触即是身念住(Kāyā-nupassanā);

  留意觉察感觉(可意的或是不可意的),即是受念住(Vedanā-nupassanā);

  留意觉察触觉的性质即是心念住(Cittā- nupassanā)(4);

  不让贪瞋等烦恼进入内心,只单纯地留意觉察着身心现象的当下情况,觉察着它们按其自然方式的生灭变化,即是法念住(Dhammā-nupassanā)。

  当四念住得到充分的发展时:

  身念住将会消除认为身体是洁净美丽的(Subha)错觉,

  受念住将会消除认为感受是可意的(Sukha)错觉,

  心念住将会消除认为事物是常的(Nicca)错觉,

  法念住将会消除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自存的、有实体的我(Atta)之错觉。」

  悦行留心观察内在的悲痛,近乎瞬息间即见到法光(the light of Dhamma)。

  她大声地叫喊:「尊者!我看到(明白)了!我看到(明白)了!先前有些人对我说:『喂!癫女!走开!你不辨南北,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连一块披肩纱布也没有,你蓬头垢发,又没有戴花打扮,不要走来这里!快点离开!』可是,现在我知道得很清楚,原来不知道的是他们!尊者!我知道自己衣着端庄,我有布披肩,头上戴有三朵鲜花,我已了解事物,你说过:『你见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错觉,是想法导致你这么想的一些东西。这些对事物之错觉必须被更正过来。』现在,尊者!我已经通过修习四念住消除了错误的观念,我已如实地了解事物了。」

  佛陀明白悦行所说的意思,为了利益与会大众,佛陀故意问她:「悦行!你看到(明白)什么?」

  悦行回答:「尊者!我知道自己会老、会病、也会死。正见出现后,我知道正见(Vijjā-ñāṇā)的六个方面,它们是:

  一切事物皆是无常的(Anicca),以前错误的「常见」消失了;

  一切事物皆是苦的、不可意的(Dukkha),以前错误的「乐见」消失了;

  每个人自称的「我」皆是「非我(Anatta),」「我」没有实质的存在,以前错误的「我见」消失了。

  我也知道:

  (1) 消除苦因之法(Dhamma);

  (2) 要被消除的法;

  (3) 寂灭;

  消除苦因的法是道智(Magga- ñāṇā);

  要被消除的法是苦因 ── 渴爱(Tanhā);

  停止生灭现象的法是寂灭(Nirodha)」。

  佛陀又问她:「悦行!你说有衣着在身,你从哪里得到的?」

  悦行回答:「胜莲华佛(5)曾对我说:『我的女儿!当你在乔答摩佛时代转生时,你会确保自己严守五戒的,就像你会衣着端庄一样。』现在我会严守五戒,就像衣着端庄一样。」

  佛陀再问她:「那么,披肩的布又是什么东西?」

  悦行回答:「尊者!胜莲华佛曾对我说:『我的女儿!当你在乔答摩佛时代转生时,你会确保自己严守八关斋戒(6),就像你会经常有布披肩一样。』因此,现在我会定期坚守八关斋戒,就像我会经常以布披肩一样。其他女士的披肩布可能有珠宝饰钮,但要经常清洗,也会被他人抢掠;可是,我的八关斋戒披肩布是不会遭人掠取的,也不须经常清洗,此外,它更会令我清凉、安详与满足。」

  佛陀继续问她:「那么,你戴在头上的花又是什么?」

  悦行回答:「尊者!在胜莲华佛时,我头上戴有三朵鲜花,胜莲华佛曾对我说:『我的女儿!当你在乔答摩佛时代转生时,你的头会戴上三朵鲜花的。』因此,现在我头上经常戴着三朵鲜花,那意味:我会一直归依三宝,我会经常念诵:

  我归依佛(7);

  我归依法(8);

  我归依僧(9)。

  我会永远以三宝为我的归依。」

  佛陀向她说:「悦行!那还未够!要进一步精进才好。」

  于是,悦行奋力精进禅修,依次逐步证得更高的道智,最后证得阿罗汉道(Arahatta magga)与阿罗汉果(Arahatta phala)。她随即了解下述诸法:

  1. 能见之法与被见之法;

  2. 能知之法与被知之法;

  3. 能消除应被消除之法与被消除之法;

  4. 寂灭之法。

  能见之法是法眼(the Eye of Dhamma);

  所见之法是四圣谛(the four Ariya Truths);

  能知之法是道智(Magga ñāṇa);

  所知之法是四圣谛(the four Ariya Truths);

  能消除应被消除之法是道智(Magga ñāṇa);

  被消除之法是渴爱苦因(Craving, the cause of Dukkha);

  寂灭之法是苦灭谛(the Truth of Cessation or Nirodha)。

  那就是悦行之所见所知。

  当她洞悉真谛之后,她对任何东西、事物再没有渴爱;

  当她已摆脱渴爱、不再受渴爱所束缚时,她不会迷恋、执着或牵挂任何事物;

  当她不再迷恋、执着或牵挂任何事物时,她不会企图去追求任何渴爱的事物;

  当她不再企图去追求任何事物时,她便不会再转生;而转生的终止即是终极的安宁。

  人们渴爱事物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真相;

  当他们渴爱事物时,就会变得迷恋、执着与牵挂更加多的事物;

  当他们迷恋、执着与牵挂事物时,他们就会企图去追求那些事物;

  当他们这么地企图时,他们最终都会得到所追求的事物;

  当他们得到那些事物时,他们就会在三界或六道之生死轮回中转生;

  当他们得到新的生命时,他们就要作好准备去忍受即将来临的诸种苦恼了。

  〔有关悦行的开示到此完毕〕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32、老妇被不孝子媳们遗弃(开示)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30、在家妇女都会清楚知道的五件事(开示)

 宣隆大师传 宣隆大师传 1、礼敬三宝
 宣隆大师传 2、礼敬大师 宣隆大师传 3、前言
 宣隆大师传 4、缅甸文原著 序言 宣隆大师传 5、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宣隆大师传 6、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7、沙弥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预言的解答
 宣隆大师传 8、沙弥时回答熟悉经藏的郎仑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宣隆大师传 10、雪儿与山天的请求 宣隆大师传 11、雪儿在望燕坡峡谷为迦韦大师兴建寺院
 宣隆大师传 12、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3、在尼明达拉山上进行结界仪式
 宣隆大师传 14、回答觉遍大师有关「七清净」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5、回答法遍安大师的第二次提问
 宣隆大师传 16、回答四位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7、回答唐达镇僧团领袖、最高大哲士唐达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8、宣隆古创寺(迦韦大师定居之处)的缘起 宣隆大师传 19、《转*轮经》(南传相应部 SN56.11 经)(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