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宣隆大师传 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点击:3053]   [手机版]
背景色

宣隆大师传: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迦韦师成为具戒比丘后,继续停留在美铁拿镇(Meik-hti-lar)的耶拉寺(Yay-lai Monastery)内。在 1921-1922 年间,他回到自己的故乡,敏建镇的宣隆村作了一次短期探访。村内的乡亲父老都很想知道他成为比丘后的表现,因此,除了一般性的请他念诵「守护经文(Parittas)」与「羯磨文(Kammavācā)」外,还请他说法。他都答应了,心想:「念诵守护经文与羯磨文是与其他比丘一起做的,应该没有问题,而说法则要独个儿做,我还未准备好啊!」正想着说法的问题时,他看见一群少女正在排列着插满吉祥花的水瓶,各人给自己的水瓶划上记号,放在指定的地方等候祝福。迦韦师突然灵机一触,心想:「我将环绕这些水瓶来说法。」下面就是他的说法内容:

  人人皆有善(业)与恶(业)这两种东西,当善(业)成熟时,他们即会满面笑容,并且心想事成;当恶(业)的果报出现时,他们即会皱起眉头与烦躁不安。例如,看看那里的湖泊,如果它的筑堤破裂,周围的人会好过吗?不会的。因此,人们要修补筑堤的裂缝。如果湖泊的水很浅,人们就要把湖床挖掘深一些,好让它储多些水,那么,湖泊就十分安全实用了。

  同样道理,当人们发觉自己的运气差时,那就好像湖泊的裂缝需要修补一样。因此,如果你运气不佳,就要做些善事或功德,这样就可令自己趋吉避凶了。但是,怎么做呢?有很多方法的:你可以去听人念诵一些「守护经文(Parittas),亦可以去听人讲经说法,也可以去做」供养九佛的仪式,你可以在河岸有沙的伸展地方建造小佛龛,也可以去救护受人崇敬的菩提树,例如:找物件去支撑菩提树的下垂树枝,或去造桥与修补路面的裂缝以方便行人,亦可准备食物去供养僧团。

  所作的这些功德将会启动过去的潜伏善业而产生效果,那么做就像修补一个漏水的池塘一样。如果怀着对佛法僧三宝强烈的信念来进行这些善业,你可期望能平息 96 种疾病,并会运气好转过来的。

  你们常念:

  我归依佛(Budd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法(Dhamm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僧(Saṁg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虽然如此,也许有时你们会忘记三宝是真正的归依,只顾关注自己的妻儿,好像他们才是你们自己的真正归依。那是会经常发生的,我出家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当你以妻儿为重时,自然就会忘记三宝了。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让这种情况出现。错以妻儿为重曾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想告诉大家,我如何以妻儿为重,把他们视为自己归依的愚昧:我想女儿有好的衣着和珠宝饰物,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去赚钱给女儿买珠宝靓衫,我算是很成功,每当我带着衣着光鲜的家人旅游、参礼塔寺、参加市集或节庆等,看见女儿的耀目外貌,我便感到非常的快乐与骄傲。

  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保持在骄人状态,我必须勤苦地工作、在满布危机、毒蛇毒虫出动的深夜中工作;我要在他人的田地上耕作与收割;就因为我沉迷五欲之乐,像自己的避难所(归依)那样崇拜我的家庭,因此我不得不做所有那些苦劳。

  〔接着,他发觉村长与他的女儿也在听法的人群之中,于是,他继续说下去。〕此外,我要在村的四周以有刺的树枝来设置栅栏,要在守卫点站岗,也要在村长打锣召集时出席;所有这些任务都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为什么?全因为我是五欲乐的奴隶,以及信赖妻儿而非三宝。

  好啦!我追求的所有这些错误的避难所(归依),你们所有人都应该吸取到教训了。

  为什么会有这类错误的「避难所」(想法)呢?因为无明。

  无明令你想要或渴爱某些事物;

  当你渴爱某些事物时,你就会迷恋它们;

  接着,你会努力去取得它们;

  经过一番努力后,你自会得到它们的。

  无明是 Avijjā,

  渴爱是 Tanhā,

  迷恋或执取是 Upādāna,

  努力、有企图的造作或行是 Saṅkhāra,

  你得到的或有是 Bhava。

  当无明与渴爱互相结合时,其结果就是转生,一转生便会带来生死轮回苦。由此可见,这种轮回苦是由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以上所述都不是别人的东西,全是我的亲身体验。我们之所以要受种种苦恼,皆因我们一直受着自己的想法(1)所欺瞒。

  无论你看见什么,你的视觉都会受错误的想法所笼罩,这种错误的想法要被消除,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

  佛陀教导无常,但世人相信是常的,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苦,但世人相信是乐,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非我,但世人相信是我,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不净与丑陋(Asubha),但世人相信是洁净与美丽(Subha),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就这样,错误的想法欺骗世人,令世人受着无尽的苦恼。

  这种欺骗必须以佛陀所教的四念住(2)来消除不可。这四念住就是:

  (一)身念住(Kāy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洁净与美丽的错误想法;

  (二)受念住(Vedan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快乐的错误想法;

  (三)心念住(Citt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常的错误想法;

  (四)法念住(Dhamm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我的错误想法。

  当有东西接触你的身体根门(感觉器官)时,你会觉察到那个接触,如果你专注着那个触觉,所有上述的四个念住都会出现。怎么会如此的呢?是这样的:

  - 专注着纯粹的触觉是身念住,接触是 Phasa,它会令感觉(Vedanā)生起。

  - 当你专注着那个感觉时即是受念住。

  - 专注着那纯粹的觉察是心念住。

  - 在五盖(Nīvaraṇas)已被消除的情况下专注心的性质即是法念住。

  你只须不断地修习这四个念住,即可渐渐清除你的疑虑与错误想法。到时你会明白:

  - 无常确实是无常(Anicca is truly Anicca,Impermanence),

  - 苦确实是苦(Dukkha is truly Dukkha,Suffering),

  - 非我确实是非我(Anatta is truly Anatta,Not-self),

  - 不净确实是不净(Asubha is truly Asubha,Ugliness)。

  当你能如实地了解事物时,你就不再是一个内心充满虚荣思想、整天忙着令自己看来比现实好一点的有虚荣感的人;这种虚荣感与错误的自负感觉,实际上都是出于无明。

  当你千方百计地赚取别人口袋里的钱时,你会觉得自己十分聪明伶俐,这种自负与虚荣的错误感觉只会将我们送往苦界(Apāya,指四恶道)之中。请紧记!错误的骄傲感觉是由于无明,错误的自负感觉只会导致我们堕落苦界之中。

  当我明白到信赖家庭与妻儿只会堕落苦界时,我即改变初衷,转为信赖(归依)三宝:

  我归依佛(Budd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法(Dhamm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僧(Saṁg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由于信赖(归依)佛法僧,我现在不用作劳苦的工作了,我不用耕作、不用收割、不用出席村长的打锣召唤,就让村长那里的铜锣响个不停吧!那不是为我而响的,就算那个铜锣被打至破烂,我也不关心了。我现在已成为比丘,有佛法庇护,噢!真清凉啊!我真的感到快乐!我没有储藏谷物,不用担心会受火灾破坏;我没有家庭关系,不用担心有家人前来责骂、骚扰、哭诉、反对、皱眉或生气;我真的感到安宁、快乐与幸福,所谓「涅槃是一切苦恼的止息。」对!回想过去,我的人生确实有巨大的改变。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10、雪儿与山天的请求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8、沙弥时回答熟悉经藏的郎仑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宣隆大师传 1、礼敬三宝
 宣隆大师传 2、礼敬大师 宣隆大师传 3、前言
 宣隆大师传 4、缅甸文原著 序言 宣隆大师传 5、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宣隆大师传 6、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7、沙弥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预言的解答
 宣隆大师传 8、沙弥时回答熟悉经藏的郎仑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0、雪儿与山天的请求
 宣隆大师传 11、雪儿在望燕坡峡谷为迦韦大师兴建寺院 宣隆大师传 12、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3、在尼明达拉山上进行结界仪式 宣隆大师传 14、回答觉遍大师有关「七清净」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5、回答法遍安大师的第二次提问 宣隆大师传 16、回答四位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7、回答唐达镇僧团领袖、最高大哲士唐达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8、宣隆古创寺(迦韦大师定居之处)的缘起
 宣隆大师传 19、《转*轮经》(南传相应部 SN56.11 经)(开.. 宣隆大师传 20、浅谈《发趣论》(Paṭṭh..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