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宣隆大师传 36、宣隆大师所传授的禅修方法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点击:2601]   [手机版]
背景色

宣隆大师传:36、宣隆大师所传授的禅修方法

  宣隆大师问:各位善信!在生死中飘流,你们觉得沮丧、凄凉吗?

  弟子们回答:的确是啊!大师!

  宣隆大师问:既然如是沮丧、烦恼,你们想不想拥有快乐?

  弟子们回答:是的,大师!我们极之想拥有快乐。

  宣隆大师跟着开示:若想拥有快乐,一定要杀死你们的父母,杀死两位国王,还要杀死外六贼与内六贼(1)。请留意!因父母对你们有莫大的好处,只杀父母一次是不够的,要杀足四次才行。在此必须要知:

  我所说的父母是指「渴爱」与「我慢」;

  两位国王是指「有见」与「无见」两种邪恶见解;

  外六贼指「六尘(六境)」而内六贼则指「六根」。

  (有关上段的开示,请参考《南传法句经》第 294 句(2)的内容。)

  现在,请依下述方法进行:

  首先向佛陀致敬,然后受持戒律,并要宣称:为了在此禅修期间能达致涅槃,愿意奉献自己的身心(五蕴)给佛陀。〔此外,亦可宣称:为了在此禅修期间能达致涅槃,愿意奉献自己的身心(五蕴)给已故的宣隆大师。 接着,〕向三界众生散发你的慈心,以及你所累积到及即将获得的功德。

  不要规定你的禅修时间,能坐多久就坐多久。采用的坐姿,要能久坐亦无需移动。控制心意安住于禅修对象,不令散乱。你的禅修对象是出息与入息,用鼻孔呼吸,紧闭双目有助心不散乱;呼吸时要强劲些,这样做有助稳定心意,除了作刻意呼吸的心念外,不可让任何别的念头闯入。当气息接触到鼻孔的末端时,你将会觉察到那个接触,要专注于那个对接触的觉察;「接触(contact)、」「觉察(awareness)、」 与「专注(mindfulness)」三者要同时发生。

  这样地做着禅修时,你的眼不会看任何东西,你的耳不会听任何东西,你的鼻不会嗅任何东西,你的口不想吃任何东西,你的身体也不想去其它地方;于是,你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就得到很好的守护了。换言之,防护五根的戒律 ── 根律仪(Indriya Saṁvara Sīla)便可成就了。这个成就可不小啊!根律仪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与克制五根,防止贪瞋痴在心内生起。要防护得妥,非练习禅修不可。

  在连串不放逸的修习后,心得到很好的教养,不再任意跟随念想(fancies),只安住于鼻孔末端。接着,一堆堆像珍珠、星星、月亮、太阳、……等五彩缤纷、色彩斑驳、熟悉的与不熟悉的大小东西,会在你周围相继出现;它们有很大的误导性,令你以为是禅修的进境,实际上,它们会成为禅修的障碍,甚至被人指为是开悟的敌人。你要训练自心,令它安住于原先的禅修对象(3)上。这奇特的经验,大多数禅修者都会遇到的。

  成就此能力时,即能防护自心,不令散乱,安住于鼻孔末端,专注着接触和触觉时,就相当于杀死了那外六贼(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或六境)。

  若能持续练习,你会觉察到冷、热、僵硬和各式各样的疼痛感觉。当某个特别感觉出现时,禅修者即要觉察到它。如果是冷的感觉,就要觉察到冷,并要专注着对冷的那个觉察;那么,当心能完全集中时,冷感觉与对那冷感觉的觉察就会一起同时消失;如果它是一个热的感觉,那热的感觉与对那热感觉的觉察也会一起同时消失的;(若出现的是其它僵硬或疼痛感觉,也应作如是的修习。)但热的感觉不会在冷的感觉后面逗留,同样,冷的感觉也不会在热的感觉后面逗留;每次发生的事件(指每个感觉的出现)都是一个相当独立和独特的事件,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色。这些感觉会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出现,你不该注意它出现在身体上的那个特别地方,各种感觉都是会随其本性出现的,你只需持续地在感觉出现时即如实地觉察到它即可。这种与专注紧密结合之觉察就是所称的「三法印智(Sammasana Ñāṇa)。」

  当觉察身体感觉的修习已成为习惯(你的第二天性)时,你的集中力(定力)已发展至一高水平,足可令你把捉到身内生起的心理过程,换言之,你将领悟到名色(身心)现象,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迁流不息的转变过程。你若能奋发推进五力 ── 信、精进、念、定、慧,你的集中力(定力)将会更为大大增强。

  结果,将有光辉在体内生起,让你看到自己身体的翻版,全身会在你面前展现,你会看到内脏的活动,时而有生肉分开、瘀肿、水泡爆发,时而有珠状物体流出或像雨点般洒下来。

  到时,你的集中力(定力)会变得坚强,由于熟悉身体感觉的生灭现象,「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将会生起,感觉不再是一种想法(4)之知(概念上的知识),而是一种内观智慧之知(非概念性的如实知识)。到此阶段,你将看到毛孔有细小的火花喷出,像打火机擦出的火花一样,你将可以「分别智(discriminate knowledge)」亲身体验到心、心所与色(肉体)等法的生灭真相。

  接着,你了解到,实际上只有名色(身心)的综合体,并无所谓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而且,你会明白到,旧概念如人、天神、梵天等皆是盲目的世俗人境界,体验真相后,一切皆是名称而已。当一个人能如是地了悟时,他对三宝将会深信不疑。到此地步,禅修者已杀死那内六贼(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并开始消除有见与无见(5)的工作,但此时还未能完全把它们根除。

  在这里,对感觉维持着觉察之坚定专注力(念住力)是「戒(Sīla),提供光芒(light)之稳」固集中力是「定(Samādhi),辨识到名色(由心、心所与色所构成)的实相之能力是「慧」(Paññā)。于是,戒定慧三学便得以成就。不过,此阶段的智慧仍只是世俗谛的层次。」

  宣隆大师所述的七清净(6)

  当禅修者用心留意观察着感觉时,他正全面地防护着六根,所以他有「戒清净(Sīla Visuddhi)。」

  当时他的心正安住(固定)于感觉上,这就相当于「心清净(Cittā Visuddhi)。当有戒清净」与心清净时,禅修者便能如实地看到真相,那即是说,他能看到毛孔有细小的火花喷射出来,像打火机(lighter)擦出的火花一样,跟着他了解到自己没有手、脚或身体,只有名色(身心)的综合现象而已,那意味着他具有「见清净(Diṭṭhi Visuddhi)。」

  获得见清净后,他再无疑惑,对佛法僧三宝亦会坚信不疑。无疑惑即是「除疑清净(Kaṅkhā-vitaraṇa Visuddhi)。」

  当禅修者能对感觉由概念上的知识转为如实的知识(7)时,他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光辉从身上散发出来,极之清纯,且伴随着深度的满足与安宁。不要贪恋此经验,若迷执此奇妙经验,那表示你已陷入那「十种内观智(8)的危害(9)」之中了,事实上,此经历亦只有在长期的禅修奋进后始得。此迷执称为「欲贪(Nikanti),是较为隐晦、微细的那种欲贪。」

  当你能舍弃它们时,心将会更为稳定;接着,在意根出现的觉知,令你能毫不动摇地觉知到强烈的感觉,也能敏锐地觉察到非常微弱的感觉;你自知内心不浮不沉、对缘生缘灭的现象能平等看待,不迎不拒。那就是「行舍智(Saṇkhārupekkhā Ñāṇa)。」

  包括「遍作或预作(Parikamma),」「近行(Upacāra)」和「随顺(Anuloma)」等三个剎那心的「行舍智」把隐蔽的烦恼消除。随即「(更改)种姓(Gotrabhū)」剎那心指向涅槃,那时,禅修者一定要依 (更改)「种姓」剎那心的讯息令自己倾向涅槃;就在那刻, (Magga ñāṇa)道智即会生起,把所有潜伏的烦恼消灭。此消灭就是消灭上述的那两位国王,即是有见(SassataDiṭṭthi)与无见(Uccheda Diṭṭhi)。至于喻为父母的渴爱(Taṇhā)与我慢(Māna),由于他们与每个人的生命有着如此深厚和密切的关联,必须被杀四次始得。做与不做,悉随尊便。

  让我说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大病初愈的人(故事)

  假设有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他很想吃点肉补身,可惜身无分文,于是他走到河边碰碰运气。不多久,他看到一只大龟在河边走动,于是便走上前想捉牠回家,然后大吃一餐,可是,他大病初愈的身子仍然很虚弱,气力不及大龟,最后,竟被大龟拖着走向河心,他被拖入水中,越走越深,到水深及口时,他被迫要放手了,于是有些丢脸地向大龟说:「喂!龟老兄!今次我放过你,将来我不幸被你捉到时,记得要放过我十次啊!」说话间,就把大龟放走了。

  这故事显示了我一些弟子们的誓言。当弟子们前来热诚地禅修,我们都很想他们能够坚持到底,然而,对于那些未能坚持到底的弟子们,我们唯有让他们回家,就像上述那位无力捉住大龟的人。

  看到众生在生死海中不断浮沉漂荡,我们必会尽力拯救的,例如:我们会伸出援手、抛出绳索、救生圈或竹竿等,好让他们捉住,然后拉他们到安全之境。如果漂荡的人无心把它们捉住或抓紧,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唯有让他们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吧!

  让我讲多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吃象脚(故事)

  有两位生活潦倒的朋友,他们正在旅途之中,身上一个钱也没有,肚饿时,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互相慰藉:

  朋友甲首先说:「这里有些咖哩鸡,请拿来吃吧!」

  朋友乙回答:「啊!好香,很好吃啊!」

  朋友甲继续说:「这里还有些咖哩猪肉,请拿来吃吧!」

  朋友乙回答:「美味极了!」

  跟着,角色转换了。

  朋友乙说:「这里有只咖哩象脚,请拿来吃吧!」

  朋友甲回答:「啊!很好吃!还有甚么?快些拿来!」

  朋友乙提醒甲说:「喂!老友!你还未吃完我给你的东西啊!」

  「记得我说吗?那是一只巨大的象脚呀!」

  像上述两位朋友的故事一样,我给你们吃的是一只巨大的象脚 ── 接触(Touch)、觉察(Awareness)与专注(Mindfulness),三者必须要同步。如果你能令三者同时发生,你将可洞悉有为法(因缘所生法)的三个根本特性 ── 无常(Anicca) 苦、 (Dukkha)与非我(Anatta);换言之,你即可成就「三法印智(Sammasana Ñāṇa)。这种内观智,正是佛陀与其圣弟子们」所有的正常心态。

  因此,我给你们的忠告是:当我献上那样的一大块肉给你们享用时,请不要藉词回避,应用力咀嚼之、品尝之、食用之,对你们会有真实利益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37、云雀的故事(开示)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35、善与不善(开示)

 宣隆大师传 宣隆大师传 1、礼敬三宝
 宣隆大师传 2、礼敬大师 宣隆大师传 3、前言
 宣隆大师传 4、缅甸文原著 序言 宣隆大师传 5、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宣隆大师传 6、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7、沙弥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预言的解答
 宣隆大师传 8、沙弥时回答熟悉经藏的郎仑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宣隆大师传 10、雪儿与山天的请求 宣隆大师传 11、雪儿在望燕坡峡谷为迦韦大师兴建寺院
 宣隆大师传 12、回答熟悉经藏的法遍安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3、在尼明达拉山上进行结界仪式
 宣隆大师传 14、回答觉遍大师有关「七清净」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5、回答法遍安大师的第二次提问
 宣隆大师传 16、回答四位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7、回答唐达镇僧团领袖、最高大哲士唐达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18、宣隆古创寺(迦韦大师定居之处)的缘起 宣隆大师传 19、《转*轮经》(南传相应部 SN56.11 经)(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