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三)
 
[菩萨本行经白话] [点击:1846]   [手机版]
背景色
菩萨本行经白话:公案(十三)

【白话】

  (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这样的经法,讲法时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竹园,尼波寺院。忧连村落有一眼泉水,里面住了一条毒龙名叫酸陀梨,(性情)很是凶恶,施降冰雹霜冻,损坏五谷令庄稼不能成熟,人民因此饥饿。

  当时有位婆罗门,念诵咒语降伏了毒龙,令它不再施降雹霜,(因此)五谷得以成熟,丰收持续数年。渐渐地这位婆罗门(变得)老迈,术数咒语力不从心。那时有位年轻力壮的婆罗门,术数咒语通利流畅,放声念诵咒语,(天空乌)云便消散而去,使不再有冰雹霜冻。五谷成熟丰收,百姓(皆大)欢喜,对婆罗门说:“就在这里住下来吧,大家一起供养,不让你缺少(什么)”。婆罗门说:“可以。”就在那里住下。(大家)经常一起给与婆罗门供养,不令他(衣食等)有什么短缺。

  自从佛陀来到这个国家到处演说经法后,百姓无论长幼都接受佛的道法教化,得到道果的人非常多。所有的龙、鬼神都作善行,不再造恶祸害。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价格低廉,大家不再供给婆罗门(生活)所需。婆罗门前去索要,那些人反而又唾骂他,也不给他(东西)。

  当时婆罗门心里生起恼怒:“ (你们)承蒙我的恩德力才得到衣食丰足,现在反倒耍弄我!”(于是婆罗门)想要消灭人民,毁灭国土,便问人道:“心里所求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别人对他说道:“供养饭食给佛陀四位尊贵的弟子,一定能如愿得到你心里想要的。”

  这时婆罗门立即安排饭食,请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四位尊者。(婆罗门)供饭给这四位尊者,真诚地顶礼,祈求心中所愿:“我今天以这样供养的福德,希望让我作大力毒龙毁灭这个国家,一定要满足我的这个心愿。”这时舍利弗用修道天眼观察他求什么样的愿望,得知婆罗门心中所念的是想变成毒龙要毁灭这个国家。

  这时舍利弗对婆罗门说道:“不要发这种愿,(供养福德)用来化作龙蛇等有害的凶恶之身(干什么呢)?如果你想作转轮圣王,或者帝释天王、魔王、梵王都可以得到,因此(转成)这样的凶恶之身不是个好愿望啊!”这时婆罗门回复舍利弗说:“我长久以来希求这一愿望,(只)想要得到这个愿望,不求其它的愿。”当时婆罗门抬起手,五指立即有水流出。这时舍利弗见婆罗门意愿坚决,显现出了这样的证据,(只好)沉默不再说什么。

  那时婆罗门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儿子,都发愿作龙。死后转为龙身,具有很大的神通力量,极为恶毒。(他们)杀了酸陀梨龙,抢占了它的住处,就(作法)施放风雨,大降冰雹和寒霜,把庄稼破坏得只剩下草秸秆。于是就称这龙为阿波罗利,妻子被叫做比寿尼,龙有两个儿子,同样都叫玑鄯尼。人们(由于)饥饿而死的很多,加上又有瘟疫,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时阿阇世王前往到佛所在的地方,头面顶礼后,直身而跪禀告佛陀:“我国境内的百姓被这恶龙和散布瘟疫的鬼神所害,死者不计其数。希望世尊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希望您拯救保护(他们),驱除灾害。”佛立即答应了。那时世尊在第二天早晨,穿好衣服手拿钵盂,到城里化缘乞食,到了龙泉吃完后洗钵,洗钵的水倒在泉中。龙非常嗔恨恼怒,立即腾出水面,喷吐毒气并向佛喷火,佛的身体冒出水来将火灭了;(龙)又从天降下大冰雹,(却)在空中变成天花;(龙)又从天降下大石头,(却))化成珍奇的饰品;(龙继续)从天降下刀剑,(却又)化成了七宝。

  (龙)化现出罗刹,佛又化现出毗沙门王,罗刹就消失了;龙又化作大象,象鼻卷持着利剑,佛就化成大狮子王,大象就消失了;(龙)刚变回龙身,佛又化为金翅鸟王,龙就(只好)急忙逃走。(总而言之龙已)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伤害到佛,迅速地躲入泉中。密迹力士举起金刚杵击打山峰,山体崩塌一半,落到泉中,龙想要逃走,只得向外出,佛将泉水都化成大火,龙急着想向外冲出来逃走。

  这时世尊踩踏在龙的头顶上,龙无法逃走,才被降伏了。龙直身跪着对佛说:“世尊,今天特别地被(您)暴虐啊!”佛对龙说:“为什么心怀恶毒,为众生带来痛苦烦恼呢 ?”龙就头面顶礼佛足(后),直身跪着对佛说:“恳请您放过我,世尊的敕令我一定接受奉行。”佛就对龙说:“你应当受持五戒,成为优婆塞。”龙和它夫人、孩子全都受了五戒成为了优婆塞,慈心行持善法,不再施降霜雹,(从此这个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附原经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忧连聚落有一泉水。中有毒龙名曰酸陀梨。甚大凶恶。放于雹霜。伤破五谷令不成熟。人民饥饿。

  时有婆罗门。咒龙伏之令不雹霜。五谷熟成经有年载。此婆罗门。遂便老耄咒术不行。尔时有壮婆罗门。咒术流利 举声诵咒。云便解散令不雹霜。五谷丰熟 人民欢喜。语婆罗门 在此住止。当共供给。令不乏少。婆罗门言。可。便住于彼 常共合歛输婆罗门。不使有乏。

  自佛来入国广说经法。人民大小咸受道化得道甚多。诸龙鬼神皆悉为善不作恶害。风雨时节五谷丰贱。更不供给婆罗门所须。婆罗门往从索之。诸人民辈 逆更唾骂 而不与之。

  时婆罗门心起嗔恚。蒙我恩力而得饱满。反更调我。欲得破灭人民国土。便问人言。求心所愿云何得之。人语之言。饭佛四尊弟子。必得从愿如心所欲。

  时婆罗门即设饭食。请大迦叶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饭是四尊至心作礼求心所愿。我今持此所作福德。愿使我作大力毒龙破灭此国。必当使我得此所愿。时舍利弗道眼观之求何等愿。知婆罗门心中所念愿作毒龙欲灭此国。

  时舍利弗语婆罗门。莫作此愿 用作龙蛇害恶身为。若欲作转轮圣王。若天帝释魔王梵王尽皆可得。用此恶身不好愿为。时婆罗门答舍利弗言。久求此愿。适欲得此不用余愿。时婆罗门举手 五指水即流出。时舍利弗见其意坚固。证现如此。默然而止。

  时婆罗门及妇二儿俱愿作龙。死受龙身 有大神力 至为毒恶。便杀酸陀梨龙 夺其处住。便放风雨 大堕雹霜。伤杀五谷唯有草秸。因名其龙阿波罗利。妇名比寿尼。龙有二子。一名玑鄯尼。人民饥饿死者甚多。加复疫病死者无数。

  时阿阇世王往至佛所。头面作礼长跪白佛。国界人民为恶龙疫鬼所见伤害。死者无数。唯愿世尊大慈大悲怜愍一切。唯见救护攘却灾害。佛即可之。尔时世尊明日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诣于龙泉食讫洗钵。洗钵之水注于泉中。龙大嗔恚即便出水。吐于毒气吐火向佛。佛身出水灭之。复雨大雹。在于虚空。化成天花。复雨大石。化成琦饰。复雨刀剑。化成七宝。

  化现罗刹。佛复化现毗沙门王。罗刹便灭。龙复化作大象鼻捉利剑。佛即化作大师子王。象便灭去。适作龙像。佛复化作金翅鸟王。龙便突走。尽其神力不能害佛。突入泉中。密迹力士举金刚杵打山。山坏半堕泉中。欲走来出。佛化泉水尽成大火。急欲突走。

  于是世尊蹈龙顶上。龙不得去。龙乃降伏。长跪白佛言。世尊。今日特见苦酷。佛告龙曰。何以怀恶苦恼众生。龙便头面作礼稽首佛足。长跪白佛言。愿见放舍。世尊所敕我当奉受。佛告龙曰。当受五戒为优婆塞。龙及妻子尽受五戒为优婆塞。慈心行善不更霜雹。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四)
下一篇: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二)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一)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二)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三)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四)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五)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六)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七)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八)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九)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一)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二)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四)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五)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六)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七)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八)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十九)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二十)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二十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