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8
大愿法师讲解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我们刚刚所念诵的这个偈颂非常重要,一个是皈依发心偈,再一个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了八有暇十圆满的宝贵人身,胜过摩尼宝,但是我们没有用她来求解脱,而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或者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佛门,已经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了,但是以前只是名字皈依,以前也只是从名相上面知道什么是五戒,但是如何去守持呢?她的意义是什么?不太清楚,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所以现在我们要回转过来祈求三宝加持,不忘无常,精进修法,要祈求三宝加持我们能够通达如来真实义,让我们这个八有暇十圆满的胜过摩尼宝的宝贵人身非常有意义地度过,所以我们祈请加持。
今天上午继续讲妄语戒第四。昨天讲到了最后一句:“若狂若心乱,不觉语者无犯。”这个是指妄语戒的开缘。事实上不妄语戒对于修行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守持也是很难成就。
《首楞严经》第六卷上面说:“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如果我们有犯大妄语,就可能会入爱见魔。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说自己证阿罗汉道,乃至于证菩萨果位,说这些种种都是为了“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其实目的是希望那些信众能够向自己礼拜、求忏,然后贪名闻利养。“一颠迦”,就是极恶,极恶之人,是如来所呵斥。
“我灭度后”,我(释迦如来)入涅槃以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释迦牟尼佛说:“我灭度以后,预先会付嘱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让他们来久住世间,来以种种的应化身到末法之中去救度众生,或者示现作沙门,作出家人;示现作白衣居士;示现作国王,作宰官,作种种的职业。”这个中间可见都有菩萨、阿罗汉的化现。化现是为了教化众生,不是为了贪其名闻利养,而是为了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得解脱。
“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度化众生,但是他不会说:“我是某某菩萨的化身,我是某某阿罗汉的化身。”不会这样子地去宣扬自己。“惟除命终,阴有遗付……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除了一种情况,就是这一期度众生的缘尽了,有时候为了启发众生,临走之前会显示自己的身份。但是绝对不会宣示自己的身份,然后还会去久住,基本上都是临入涅槃之前显示。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打妄语就好像一个老百姓他自己说:“我是帝王。”这个是自取诛灭,是自不量力,何况是法王之位呢?哪里可以打这个大妄语来破坏正法呢?所以这个果报就非常重。
五代十国的时候,吴越国的国王很敬仰佛法。我们透过这个公案可以知道,为什么现在以这个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就与这个公案有关联。
有一年,吴越王请问国师永明延寿大师说:“听说如果能够供一堂千僧斋,一定会有圣者来应供,这是真的吗?”
永明延寿大师就说:“这个是真的。”
吴越王听了以后就很欢喜,马上就吩咐手下要备办千僧斋。举办供斋这一天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七,这一天刚好也是永明延寿大师的寿诞。吴越王办好斋以后,就虚其上座,把正中间这个上座位子留出来,意思就是说,这个位子是请圣僧应供的。来应供的一千多位法师,大家都互相谦让,不肯坐上去。
正在大家互相谦让的时候,突然就来了一位其貌不扬,衣衫非常破破烂烂的出家人,他的特征就是耳朵很大、很长。他就不管不顾,大摇大摆地直接走上座的正中间,就坐下来了。知客师就很不高兴,“这是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和尚?”抓住他的耳朵,把他拉下来。拉下来以后,很怪了,他手一松,那位法师又坐上去了。
永明延寿大师就跟知客师说:“不要,不要再去干扰他。”
这位大耳法师就大摇大摆坐在中间应供,然后就走了。供完斋以后,吴越王就来请问国师:“国师说如果办千僧斋,一定会有圣人应供,请问今天哪一位是圣人?”
国师就告诉他:“你知道吗?耳朵大大的那位法师是定光古佛的化现。”
国王听了以后很有欢喜心,很有信心,马上就去挂单房找那位法师。那位法师刚好也坐在里面,然后国王就很欢喜去顶礼那位法师。
法师就问他:“是谁叫你来的?”
吴越王就说:“是我们的国师让我来请您开示的,因为国师说您是定光古佛的化现。”
这位法师就说:“弥陀饶舌。”阿弥陀佛说废话。“你的师父,你的国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化身,你不去找他开示,你找我干什么?”说完以后马上就涅槃了。
然后吴越王回头就去方丈室找他的国师。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侍者宣布国师刚刚往生。
从此以后,大家就以永明延寿大师的寿诞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所以我们在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来庆祝。
这个也就说明什么?你看佛陀在《首楞严经》上面已经悬记过了,真正的佛菩萨再来,一般是不会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同事摄来教化众生,说露自己身份以后就会立刻圆寂,立刻入涅槃。
我们看寒山、拾得也是如此,在天台山国清寺的时候,包括丰干禅师,他们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现,然后身份一暴露,马上就入涅槃了。所以一般都是这样子的,除非是佛陀预先在经典之中有授记,或者大家都非常公认的。否则的话,如果说自己是什么佛,什么菩萨的化身,基本上很多都是自吹自擂的,都是为了贪图名闻利养来打大妄语的,这样子是非常错误。
还有一类是虽然没有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化身,但是会去说其他佛弟子的过失,在五戒里面虽然没有结重罪,没有结不可忏罪,但是仍然还要非常谨慎,因为这是基础戒,居士五戒。更往上在《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的居士菩萨戒里面,都有一个说四众过。《梵网经》里面所讲的十重四十八轻,《优婆塞戒经》所讲的六重二十八轻。六重里面除了这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因为是居士菩萨戒,不妄语,还有一个是不卖酒,在居士菩萨戒里面卖酒的罪是重罪,自己饮酒的罪是轻罪,因为卖酒的话,伤害很多众生;第六个就是说四众过戒,这个也是重戒。如果口说在家、出家的菩萨,乃至于比丘、比丘尼他们的罪,说他们的过失是重罪。不管你说的是不是事实都犯,为什么呢?如果你说的是事实,是犯恶口;如果你所说的是虚妄的话,就是犯妄语了。
是不是说我们看了人家过失不可以说呢?也不是。比丘见到四众的过失,见到另外一个比丘的过失,应该是以慈悲心、以护法的心来规劝他,让他迅速改过来,这样子是没有什么过失。如果确实不听,也应该是以好心来诉之于僧团,然后帮助他改正过来。这样子就比较如法。
还有一些,如果是在家的信众,千万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不要说他这样那样,这样子是会破坏其他人对于三宝的信心,然后断其他人的法身慧命,这样子过失就比较重。当然如果你确实见到他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如法,你也可以私下地去以慈悲心、以护法心来善巧方便地规劝。总而言之看你的发心,看你的动机。
还有一个就是法师不可以对在家信众说另外法师的过失,僧事僧断,僧事僧了。你不可以说:“哎呀,某某人他犯戒了,他这样那样。”对在家人去说。这个样子是重罪,所以要非常地小心防护。
还有一种是表面上称赞他,其实是吹捧自己,这样子是犯中品可悔罪。“若为利养故,种种赞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而密以自美,犯中品可悔方便罪。”表面上说某某人这样功德,那样不错,实际上是为了吹捧自己,说人家说一长篇大论,最后说一句:“其实他还赶不上我。”这是为了自吹自擂,这样子也是有比较大的过失。
还有一种是为了贪图利养的缘故,故意诈现威仪,禅坐,经行,乃至于言语,这些在人前就举止安祥,诈现一个得成就、得道的相,心里面就希望人家都知道,都来称赞他,事实上他没有成就。这样子也是犯中品可悔方便罪。
我们昨天也提过了,四种情况下面是开缘。
一、向人说证果等法,不言自证。
二、误说,说漏了。有一些人说得很快,本来他想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是阿修罗。”他本来是想批评自己,但是他说得很快,阿修罗没有说,说是阿罗汉,这样子说漏了、说误了,这是没有什么关系。
三、还有一种是戏笑说,故意开玩笑,对方也知道他是开玩笑。但是道宣律师就说:“戏笑说等,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乃至于戏笑说,也是有一些轻的过失。
四、狂乱坏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子的状况之下是开缘。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的佛弟子是不会犯那些大妄语,小妄语会有,说一些小小的欺骗人家的话,但是也有开缘。
小妄语开缘
在《五戒表解》上面就说,小妄语的开缘是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或为佛法而自无恶心,这样子的是一种开缘,是没有什么问题。比方说你在山上经行,有一个猎人打猎,他追赶一只野兔子,然后猎人过来询问你这个野兔跑到哪个方向去了,你故意指错一个方向,是为了救这个野兔子,这样子是菩萨发心。
绮语开缘
绮语的开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止息他人重大悲伤、忧愁、恼怒故。明明知道那个话是不真实的,但是因为对方很难过,对方很恐惧,很忧愁,所以我就方便说。第二是为了摄护他人,令信入佛法故。
民国时候有一位法师,在湖南南岳住过,在全国都有一些名气,这法师的名字与古时候的法师名字相同,也叫做道安法师,后来到台湾去了,住在台北的善导寺。他也在岐山仁瑞寺住过,也讲过法。他住世的时候,就说过一则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为守持不妄语戒而免难的公案。
民国十七年,就是公元1928年的时候,南岳祝圣寺的方丈老和尚因缘和合,应一些在家信众的请求,为在家的弟子开示五戒的意义,守持五戒的利益功德,说得很圆满,很善巧。
大家听了以后都非常地法喜充满,就纷纷请求要受五戒,很多人报名。刚好有个小偷也混在其中,看到大家都报名,他也去凑热闹,他一念善心萌发起来,他也想报名,当时他就想:“你看,受戒好是好,但是我到底能够受哪一条呢?杀、盗、邪淫,这个三条看样子我都无法受持了,我又喜欢喝酒,看来只有这个不妄语我可以勉强受持。”他就报了一个名,受一条戒,受一分五戒。受了戒以后他就很开心,然后就回家去。
也是无巧不成书,刚刚这一天,有一个家乡是南岳附近的团长,带了十个兵,挑着十担银子(是军饷),就路过家乡,想到家里面去看一看,住一晚上。给这个小偷的同伙知道了,就跑过来邀他,来叫他一起去,今天晚上一班人去偷那个军饷。
刚刚黄昏的时候,他们一班同伙就一起出发,他也是利欲熏心,也就跟着跑去。因为他没有受这个不偷盗戒,所以他也觉得好像问心无愧一样。
刚刚在半路上面就遇到他的叔叔,他叔叔就问他: “你这么晚了到哪里去?”
如果是以前,他就肯定打妄语了,编一个谎言就骗过去了,但是他今天白天刚刚受过不妄语戒,就支支吾吾不敢说。他叔叔就起疑心了:肯定没好事。——这么晚了,一大班人跑出去。就大声骂他、呵斥他,然后就把他带回家去了,不准他出去。其他同伙就继续去作案去了。
第二天早上,小偷就听到一个消息,他那些去盗饷银的同伙通通给团长的兵抓到,给团长枪毙掉了。他就因为受持了这个不妄语戒,乃至于一日一夜,就非常侥幸捡回一条命了。所以受持戒的话,应该说可以消灾免难,可以培植无量的福德智慧,这些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看《阿弥陀经》上面所说的薄拘罗尊者,他也就是因为因地的时候受持一条不杀生戒,所以就感得九十一个劫,非常漫长的时间,都是无病无痛,并且长寿。就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的这一生,他都是寿高一百六十岁,证得阿罗汉道。所以我们要能够如法地受持五戒。
五戒间的相互关系
五戒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第一个方面,你犯一条的时候,可能就会同时犯其他的戒。并且你犯这一条,以这一条作为突破口,可能会把其他的戒通通都破掉,所以一定对于每一条戒都要很谨慎地护持,受戒以后要持戒。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学这个不妄语戒,如果你犯了不妄语戒,可能也会犯第一条不杀生戒。最严重的,比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就以妄语来欺骗德国人,说日尔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最优秀的人种,犹太人是最低贱,最劣等的民族。就是他这个妄语,当时就出现一些排斥犹太人,杀害犹太人的事件,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他就没办法了,就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当时几百万的犹太人都是丧生在毒气罐里面,或者丧命在集中营里面。
同时,如果犯这个不妄语的时候,也可能会包含犯这个不偷盗戒。比方说做产品推销的,他就会故意地只讲这个产品的优点,甚至还夸大其词,但是从来就不讲它的缺点或不足的地方,因为要骗取客户来买他的产品。这个推销员有时候也想不说谎,但是如果说出来这个产品的缺点,他的产品就没有人要了,所以犯第四条也可能犯第二条。很多人事实上都有差不多相同的困境。
犯不妄语戒的同时也可能犯这个不邪淫戒。当有一个人花言巧语去对另外一个说,哎呀,你怎么怎么样,我非常喜欢你。他是在说谎,是在犯妄语。其实只是为了赢得对方的欢心,所以故意地虚情假意来说的,来骗她欢心的,事实上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跟对方上床而已。这样子事实上两条戒同时都犯了。
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这个丈夫在外面有外遇的时候,他就同时要犯不妄语,他就总是用种种的花言巧语,种种的言辞来搪塞,来欺骗他的太太。所以事实上犯一条的时候,可能会犯另一条,或者乃至于全犯掉。
犯妄语的同时,有可能也会犯这个不饮酒戒。比方说你如果预先约定一个人什么时候来会谈,当你按照预先的约定来请他会谈的时候,他可能会说: “哎呀,对不起,我今天很忙碌。”实际上他可能一点都不忙,他可能只是因为刚刚喝醉酒了,没办法跟你谈。所以事实上犯一条的时候可能会犯另一条。
并且五戒是一个整体,只要你犯其中一条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突破口,会把其他的戒都破掉。在律本上面有记载一个公案,过去佛迦叶佛时候,有一位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他一向都持戒很清净。但是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的时候,非常口渴,看到桌上面有一碗很透明的白酒,以为是水,因为很渴的缘故,一仰脖子把这一碗全部都喝下去了。这个酒性发作就失去理智,迷迷糊糊了,所以连续把其他戒都破掉了。
刚好看到邻居一只鸡跑过来,他马上就抓住杀掉它,然后就煮了,作为下酒菜,继续喝酒。这样子就杀和盗都犯了。
之后,邻居的女主人过来寻找丢失的鸡,他就说:“我没看见。”然后就犯了一个不妄语戒了。
因为醉酒的缘故失去理智,所以起淫欲念。看到邻居的妇女非常貌美,所以就犯这个不邪淫戒。
就是因为他误喝一碗酒,连续地把这个戒通通都犯掉,所以要非常谨慎。如果不谨慎,犯其中一条,可能会连带地把其他的都会破坏掉,所以我们要能够诚信,不妄语。
事实上不妄语戒是佛陀为在家佛弟子制定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怎样子跟人交往呢?基本的准则就是要不妄语。要尊重真理,要诚信,要不妄语。
并且来说,现在的人造妄语业都很普遍了,大人、小孩,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可能犯这个妄语,虽然不是犯大妄语,但是小妄语是层出不穷。古时候因为资讯工具不发达,所以妄语的传播只是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之内,所以受骗的人也不致于太多。今天不同了,今天的人类有很多的媒体:报纸,电视,电话,传真,乃至于有因特网,互联网,所以以这个作为工具,你要是打一句妄语可以欺骗全世界的人,所以这个结罪就比以前更重了。
制戒因缘
这个不妄语戒的制戒因缘是怎样的呢?《十诵律》上面说,佛陀成道以后第六年的时候。这个说法不同,我们昨天已经说过了,有一些说法是佛陀成道以后十二年中,弟子们都很清净;有一些说法是佛陀成道以后五年之内,弟子们很清净。这个里面就是采那个五年之内,弟子们很清净。
成道以后第六年的时候,有五百位比丘跟随释迦佛到毗舍离城去做结夏安居。但是不巧,那一年就发生大饥荒,很多人饿死掉了,白骨遍地,所以佛陀就集合比丘大众说:“现在如果我们集中起来托钵,来结夏安居,可能会很有困难,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分散去安居好了。一个方面是让居士们能够减轻负担,另一个方面,各位修行也不致于挨饿,所以三个月以后我们再集中,再来解夏,解夏自恣,这样子就好了。”所以大众就分散了。
三个月期满,众比丘又回到毗舍离来解夏自恣的时候,大多数的比丘都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缘故,都面黄肌瘦,衣衫破烂,破旧。但是有少数的比丘不同,不单单是没有瘦,还胖了,容光焕发。佛陀就一一地询问他们安居的情况,那些面黄肌瘦的比丘就回答说: “哎呀,正是值遇饥荒的时候,居士们自己都没得吃,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来分给我们呢?我们个个都得不到充分的食物,所以都很瘦。”
但是那些容光焕发的比丘就洋洋得意地说:“我们一开始也是得不到供养,得不到食物,后来我们为了获得信众的供养,得到好的食品,我们就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好办法,其实是犯戒的。“我们在信众面前互相地赞叹,互相地吹捧,说上人法。这个说:‘哎呀,你看,他是已经成就初果、二果、三果了。’对方又说:‘哎呀,你看,那个人是已经成就阿罗汉道了。’或者‘他已经是得到四禅八定了。’互相吹捧。那些信众知道以后,心里面就想:‘哎呀,好不容易能够遇到这些证得圣果的比丘来到我们村里面,以前那些没有证果的凡夫僧就见多了,这些证圣果的比丘我们很难见到,如果我们供养他们能够获得无量的福报。’”所以就把他珍藏很久的、仅有的一点食物全部都拿出来给这些比丘吃。平时不单单是不给自己的父母、亲友,自己也是一直都舍不得吃,一直放在那里面,现在都毫不吝啬拿出来供养这些自称已经证果的比丘。其实都是凡夫僧,所以他们都吃得很肥胖。
佛陀就呵斥他们说:“你们这些愚痴的比丘,竟然把佛法当做骗取衣食的工具,为了利养的缘故,竟然谎称自己的修行如何地高妙,境界如何地好。你们这些都是盗人饮食的贼,是世上最可恶、最可厌的盗贼。”所以佛陀就给比丘们制定了这个不妄语戒,这是制戒的因缘。
犯妄语的种类
犯妄语戒的种类,依轻重来说也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大妄语;(二)、小妄语;(三)、心妄语,没有说出来,心里面已经想打妄语,想欺骗人家了。
最严重的是大妄语,这个大妄语是不通忏悔,罪很重,因为它坏灭正法,它令众生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一)、大妄语又可以分为三类,1、大妄语逆罪;2、大妄语重罪;3、大妄语轻罪。
1、破正法——大妄语逆罪
大妄语逆罪,就是破正法,将正法毁灭。当然了,这个正法是真理,是常恒如此的,是常住不变迁的,是不会被毁灭的,但是,这个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为什么也说它可以破坏呢?虽然正法是真理常恒如是,但是没有佛陀出现于世来给我们开示,我们是不明白的,我们是迷迷糊糊的,现在你让众生退失对三宝的信心,这样子的话,大家对于佛陀的开示就不信受了,所以就难以解脱了,从这个层面来说破正法。所以打大妄语的结果就是直接地破坏正法,这个罪业所以是极重的,称为大妄语逆罪,五逆之罪一样,非常非常重。
这种大妄语逆罪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有两种是教内自己犯的,有一种是外道所犯的。
a、教内自己犯的,第一种是在《佛说法灭尽经》上面说,末法时期,有人就混进佛门,穿僧衣、吃佛门饭,但是身在佛门心在俗,他们对于学习教理、参禅打坐、念佛用功毫无兴趣,但是会去爱慕追求荣华富贵,会热衷于世间的名与利。这个都还不是最可怕,这个只是他自己感恶报,堕地狱而已。
更可怕的是什么?他们为了名闻利养的缘故,会破坏佛陀的正法。这种人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学习,也不会去依据圣言量去说法,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思,凡夫的妄想心来随意地开口乱说佛法,曲解佛意。这个就是直接地破坏正法,所以罪业最重。因为在家的信众刚刚接触佛法,他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哪个是乱说的,所以听到他那么讲,想想以为是真的,先入为主,然后这样子就直接破坏正法了。所以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呵斥说,这种人外形上面是比丘,实际上是佛门的第一大贼,称为“贼住比丘”。
经典上面有记载,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跑到佛面前来,洋洋得意地对佛说:“世尊,您老人家住世的时候,我们斗不过您,但是佛陀示现入涅槃以后,尤其是在末法时期,我就要穿佛的衣、吃佛的饭,破坏佛的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就忧愁落泪。在《正法灭尽经》上面也有这个说法。所以这种状况是属于大妄语逆罪,这个是教内自己所犯的。
b、还有一种就是说四众过罪,一个比丘见到另一个比丘犯了过失,他不是以慈悲心去劝他迅速改过来,而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逢人便说。这样子的话,让其他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正知、正见、正信,然后就诽谤僧团,诽谤三宝,轻慢三宝,轻慢出家人,这样子就很糟糕了。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就完全有过失不可以规劝,不是这个意思。比丘见到另一个比丘犯过失,应该以慈悲心劝他迅速改过来。如果劝谏还没有改,应该是以好心来诉诸僧团帮助他,这样子是可以。
如果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见人就说其他出家人的过失,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为了自赞毁他,实际上就是破坏世俗之人、尤其是那些不信佛法的人对三宝的信心,会让他们诽谤整个的僧团,会让他们对出家人都轻慢起来,会让他们对三宝失去恭敬心。事实上就会堵塞那些人得解脱的路,本来他们如果没有遇到这种违缘,可能会发心学佛,求解脱,会走向解脱之道,会恭敬三宝种福田,但是因为有这一些恶人犯大妄语的缘故,就断灭掉那些世俗人的慧命了。这个就称为瞎人天眼目,极恶无比了,所以这个结罪自然就非常大。
所以《梵网经古迹记》上面甚至说,如果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以烦恼心来说出家人的过失,这个罪比出佛身血的罪还要严重。因为“出佛身血,不能障道。说僧过者,坏多人信,生彼烦恼,障圣道故”。你出佛身血,佛陀已经成就了,你不能够障道,但是你要是说僧人的过失,很多人听了你说以后,无论是真是假,他们都会退失掉。因为他不知道整个的三宝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佛陀的开示是多么地智慧无量,能够转烦恼为菩提。他一开始没有了解,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听你那么说,从此以后他就不信三宝,甚至于诽谤三宝了,所以生起烦恼心来,障碍圣道,障碍他们得解脱的路。这样子的话,这个过失是由这个不分场合,以烦恼心来说僧过失的人引起的,所以这个罪就是非常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上面就说:“不向未受具人说比丘罪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也就是说比丘不应该向居士说另外出家人的过失,如果说的话,就是破法身。我们看前面说过,佛说:“我有二身:一者生身,二者戒身。”你要坏生身的舍利塔,过失当然很重,但是更重的是坏佛的戒身,戒身就是法身。如果是向白衣说比丘的过失,那么会让白衣对佛法没有信敬心,这样子过失很重。
事实上这个就包括几个方面了:一个方面是比丘不可以向白衣说其他比丘的过失,应该以慈悲心去规劝当事人,所谓的僧事僧断,僧事僧了。我也希望我们的在家信众不要去打听法师们之间的事情,不要去传话,说这个法师这样,那个法师那样,讲来讲去,自己造了大恶业还不知道。如果是居士,或者是因为见到,或者是因为听到,或者是因为怀疑,怀疑某一个出家人有什么过失,可以以一个善的心,以一个护持三宝的心,以一个维护整个三宝形象,这样子的一个心来私下地去婉转规劝,或者以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向僧团提一些善意的建议,这样子就不会破坏大众、世俗人对三宝的信心。这个样子是比较如法了。
所以这两类都是教内打大妄语,而破坏正法。所以你不要认为这个五戒,好像念一念不妄语就行了。事实上有时候犯了你还不知道,这个就很严重。
所以教内如果自己打大妄语来破坏正法,对佛教的打击是最大的。为什么?最怕的是从自身内部腐烂起来,内部起斗诤,这个就很糟糕了。所以祖师大德就称呼这两类人是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c、教外的那些附佛的外道,颠倒教义,自造经论,自吹自擂,根本上不会佛法,乱说一气来蛊惑人。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迷惑大众,来达到他或者是敛财,或者是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子也是大妄语逆罪。
附佛外道很多了。你看,原来那个*轮功李洪志是邪教,当时也是迷惑了很多人,据说有几千万人,这个就很糟糕。一开始出来说他是气功师,后面说他是阿罗汉,然后又是菩萨,又是佛陀,然后比释迦牟尼佛还要高明,这个就很糟糕了。当时还有极少数的佛弟子都没有正知正见,放弃学佛法,修正法,跑去学什么*轮功,这个就是非常愚痴,没有智慧。
还有比方说美国的卢胜彦,也是附佛外道。
原来台湾一个比丘尼叫做清海无,自称为清海无上师。本来是个越南比丘尼,到台湾农禅寺跟圣严法师学过禅法,也没有什么成就。后来她就跑到喜马拉雅山附近的一个小国家,锡克国,学锡克教。学锡克教以后,她又说见到光,又听到声音,然后又回台湾来骗人。到处写书,什么即刻开悟的钥匙,很能够迷惑人,“哎呀,你看,她说即刻开悟了。”这个就很糟糕。而且她确实有一点邪法,你要跟她坐在一起,她跟你面对面印心,她的眼睛看到你的眼睛,然后她这个魔力就透过你的眼睛进入到你的心里面,从此以后你就被她迷惑,没有正知正见了。这个很糟糕了,我所知道大陆都有人修她的法。
台湾有个宋七力就是这样子的。是个在家人,也是打大妄语,他根本就不懂佛法,乱说。然后另外找一个跟他差不多相像的人,两个人演双簧戏,在外面自吹自擂,说他有分身法,后来警方把两个人都抓起来,就知道原来是两个人演双簧戏。这个很糟糕了,破坏佛法。这一类还比较容易识破,但是教内这个就很难搞,很难识破了。
还有一个台湾的萧平实,这个我们已经破斥过多次了,也是附佛外道。
还有印度有一个叫做奥修的人,那个人也是有一点小聪明,是印度大学里面的教授,他什么都会一点,然后乱说,也说佛法,也说道教,也说印度教。
这一类法说非法,非法说法,都是犯了大妄语的逆罪,过失是最重最重。
2、说过人法——大妄语重罪
犯大妄语的第二类是说过人法,也就是说上人法,大妄语的重罪。《十诵律》上面说:“比丘未得道,自说言得道。”比丘本来没有得道,没有成就圣贤果位,自己自吹自擂说:“我成就了。”“天人中大贼,极恶破戒人,是痴人身坏,当堕地狱中。”极恶破戒人,破这个不妄语戒,这个是未证言证。
还有一些情况是说,虽然没有说自己,但是就好像制戒因缘一样,互相标榜,互相吹捧,几个人在一起,故意互相来吹捧。明明知道都是假的,甲就说乙已经证得圣果了,已经证得果位了,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于四果了,乙又说甲是圣人,为了求得那些信众,或者其他人的恭敬供养,实际上都不是圣贤,这个也是犯大妄语的重罪。
3、欺世盗名——大妄语轻罪
第三类是欺世盗名,这是大妄语的轻罪。因为沽名钓誉的缘故而去欺世盗名,这属于大妄语的轻罪。比方说,初学佛的人,他稍微有一点进步,自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他在一个虚荣心的驱使之下,见人他就夸耀:“哎呀,我持戒很清净,已经能够得禅定了,已经是通达三藏,我念佛就见到阿弥陀佛了,我看到佛放光,我已经到达一心不乱了。”实际上都没有做到,他自己沽名钓誉的缘故,这样子来说。自我就开始膨胀起来,一分就夸大作十分,夸大自己的进步,故作神秘,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装神弄鬼。这样子都是没有正知正见。
所以这个三类,无论是犯了破坏正法的大妄语逆罪,还是犯了说过人法这个大妄语的重罪。说过人法就是说上人法,说过人法就是超过普通人能力的这些圣贤法。有一些律上面是说上人法:“上”就是断除的意思;“人”就是凡夫;“法”就是欲界的五盖:掉悔、昏沉,掉悔盖、昏沉盖就障定学,因为掉悔、因为昏沉,不能得禅定;因为贪盖、嗔恚盖就障碍戒学,让他持戒不能清净;因为疑法的盖,盖覆,障碍慧学,不能开发智慧。这些自己说自己已经断除了凡夫的五盖,已经成就圣贤果位,所以这个是说上人法。乃至于犯了欺世盗名的大妄语的轻罪。
无论是大妄语逆罪、重罪,还是轻罪,罪业都是比较重。但是逆罪是最重,因为这个三类对众生的危害性非常大。
危害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a、导致众生对佛法的功用产生错误的知见。
我们知道佛法的功用是什么?最根本的不是那些神通,放光动地,而是让我们显发本有的智慧。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用佛法的智慧来转化内心深处的烦恼,让自己欢喜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间,如优波罗花,世出世间都很圆满,在世间不会造恶业,在出世间能够得解脱。这样子是要运用佛法的智慧,所以这个就可见怎么样?要学智慧是最关键的,不是为了去求一个什么外在的东西,或者去求一个什么神通。所以可见修行方法可以从师父那里学得来,但是解脱的路还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但是那些打大妄语的人,他就利用有一些人的那种贪欲心,急功近利的心,投机取巧、想走捷径的心,然后故意以妄语来诱惑他说,我有什么超人的能力,能够帮你干什么干什么,让人家神魂颠倒,让人家迷惑。这样子就扰乱了社会秩序,可以说是祸国殃民,并且会让人家退失对三宝的信心,所以这样子过失很大。
b、曲解佛法,就造成世间人对佛法的误解。他根本就不懂佛法,坐上去乱说一气,那些没有正知正见的人就给他骗了。正如一个高明的医生开出药方来,吃下去就能够医好病一样。同样的,我们真正地学习正法,能够治我们的烦恼病,能够得解脱,如果你遇到的是那些庸医,他不学无术,根本上不懂,他给你乱开药方,就会伤害众生的生命。
同样的,有一些人不懂佛法,篡改佛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惑乱真理,就会让听的那些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就得不到正确的修行方法,他们所听到的不是纯正的佛法,而是影子佛法,影子一样,没有真实义,而是他自己改头换面的假佛法。这样子就很糟糕,是严重地障碍了众生得解脱的路,断送了很多众生的法身慧命,让他们的法身慧命显发不出来。
c、打大妄语的人被揭穿以后,自己身败名裂,这个不在话下了。更严重的是那些被欺骗的人,他们知道真相以后,大多数都会产生一种心态就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所以从此以后就会远离正法,甚至于诽谤正法。断人的法身慧命,直接威胁到正法久住,所以说是祸患无穷,是过失极重,苦报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