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点击:4391]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五十五课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对金像授记说:“你是我的代表,也是众生的供养处,将来你会大作佛事。我灭度后,我的弟子都交付于你。”从那时起,佛陀对所有的佛像作了加持。因此,见到佛像如能作真佛想,就能迅速得到与佛陀无二无别的加持。

还有一个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个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诸如此类的公案还有很多。当然,如果只是觉得佛像或佛塔太大、太小,并没有不好的看法,这样说可能也没有过失,但如果以讥讽的语气说,则有很大的过失。现在有些不信佛的人就是这样,他们经常故意对佛像挑毛病,说一些难听的语言,这些人以后一定会感受果报。

 

通过这次学习藏传净土法,每个人都要对往生极乐世界有一定的把握,要想真正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懂因果,如理取舍因果,并忏悔以前造的恶业,在此基础上再精进修持净土法。如果只是口中念佛,不注意取舍因果,念完佛又不停地造恶业,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净土。

为了让四众弟子顺利往生净土,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为了忏悔罪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再过一个多月,学院就要举行极乐法会了,希望大家都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我觉得,只要具足精进,八天时间念完三十万遍心咒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有些发心人员特别忙,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念,这样每天都念一点,到时候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至于外面的道友,也应该与学院同步举办极乐法会,如果不能举办八天,举办一天、两天或三天也可以,不仅今年如此,以后每年最好都和学院同步举办极乐法会。总之,大家要趁早对往生极乐世界有所准备。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不管是磕头、念经、听法,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如果只是空喊口号,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那绝对是不行的。也许有些人觉得学院的要求太多了,又要听课,又要修加行,遇到法会还要念很多经咒,而别的道场没有这么多压力。但我觉得这些压力是有必要的,凡夫行持善法必须要有压力,否则这些佛门的“小学生”很难主动完成作业。

很多凡夫行持善法都很懈怠,包括我也有这个毛病,所以一定要强迫自己拿出精进来。以现在的共修顶礼来说,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每天和僧众作一百多次顶礼,这一年多以来,我因为身体特别不好缺过一天,除此之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没有缺过。每当我身体不好时就给自己打气:造恶业时,你的身体如是能干,现在做善法,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

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些授记中说,如果法王的弟子能念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临终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大家一定要精进修持,如果我们生前有所准备,临终就会有往生净土的把握,否则,口头上说得再漂亮也不一定能往生。如今我为大家广传了净土法,任何人遇到此法后,如果对法王如意宝的法脉有信心,甚至对我本人有少许感恩之心,希望这个人能每年念完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关于念修阿弥陀佛心咒的具体方法,我在《入行论讲记》第八册中讲过。如果有人忘记了这些修法,课后可以自行翻阅。古代的高僧大德终生都不会忘记修法的窍诀,希望大家也不要忘记学过的这些窍诀。极乐法会快到了,以上顺便给大家交代几句。

 

下面继续从不同的侧面介绍恶语的过患。常说不吉祥语之人对圆满正等觉佛陀也会口出不逊。以前有一位名叫金西的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行业。当时有一位比丘患了痔疮,请那个医生去检查。看到污秽不堪的情景,他不愿意给比丘治疗,但国王却命令他治疗。当时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因怜爱病人也来到现场,那个医生气冲冲地说:“沙门老爷、仆女之子!你过来吧!看看声闻的肛门烂了。”本来,从众敬王[1]起,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种姓毫无过患和瑕疵,但他竟然侮辱世尊为仆女之子,以此恶业,七天之后他便口吐鲜血暴死,死后直接堕入地狱。

烦恼深重、业力现前的人的确是无所顾忌,面对什么样的对境都敢说恶语。现在有些世间人也是如此,经常对出家人说特别难听的话。有些被骂的出家人想不通:为什么他骂我?其实这没什么想不通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像本师佛陀那样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士夫了,可是连他老人家都被人侮蔑为仆女之子,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凡夫呢?所以,活在世上不可能听不到恶语。

那个医生只是说了一句恶语,死后便堕入地狱,可见恶语的过患有多么大。《正法念处经》中说:“恶口第一恶,说已到地狱。”《法华经》中说:“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因此,今后道友们说话要特别注意,对任何人都要尽量说爱语、善语,否则,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修行的功德,那即便只是骂别人一句,也可能会在百千万年中感受地狱的痛苦。

除了佛陀以外,菩萨也是严厉的对境,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恶语,很可能伤害很多菩萨,这将感受顺现世受业等极为严重的果报。在僧人、居士甚至不学佛的人群中都可能有菩萨,如果以这些为对境进行谩骂,那果报是相当严重的。现在有的人觉得会骂人很了不起,经常在网络等媒体上对大众说粗言恶语,这也许暂时会赢得一些愚人的赞叹,但说者很可能即生就遭受报应。

下面我们看几则感受顺现世受业的公案。

从前,汉地的一位大智者造了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途中他突然对僧众说:“你们快逃避吧!我好像要感受业果了。”话刚说完,他的双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另,北齐的相州有位道秀比丘,他少年出家,精进修学佛法,座下弟子云集。道秀有位道友名叫慧懿,他的名声、财富、修证都超过道秀。后来道秀心怀嫉妒,百般诽谤慧懿,并把慧懿比喻成毒蛇,甚至产生了杀他的恶念。一天,道秀业力现前,突然变成了二三丈长的蟒蛇,同时从旁边的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迎接簇拥着它远去。

可见,当业力成熟时,人在即生就会变成动物。现在也有此类的事。2003年,辽宁省辽阳市发生了一件“人变蛇”的奇闻。当地有个人从小喜欢打蛇、吃蛇,自从一年前他打死一条蛇并吃了蛇肉后,他的身体逐渐变成黑紫色,全身毛发脱落,体表长满鳞片,他的妻子每天都要给他刮鳞,而且他每天要在水里泡一会儿才舒服。整个人基本上成了一条大蛇了。人们对他的遭遇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被蛇仙附体了,有人说他得了皮肤病,实际上这应该是恶业果报现前所致。

话说回来,千万不要把僧众和高僧大德比喻成动物,否则果报极为严重。现在此类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出家人互相取外号,有些居士念佛时特别精进,念完佛却以各种恶名相称。这些人大多是因为不懂因果而造下口业。我以前也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因为不懂佛法,自己给很多同学取了外号,最后他们的真名没人叫,反而外号成了真名。出家后,尤其是听法王讲了《百业经》以后,我才认识到以前造的口业太可怕了,从那以后就发誓再也不说恶语,而且也经常忏悔,在管理僧众的这些年中,自己说话也非常小心。希望在座的各位注意自己的语言,否则也可能造下很多恶业,甚至不经意开玩笑时都可能造下恶业。

在出家人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显现上都有功德,有些老迈的比丘或者年幼的沙弥看上去很一般,但对他们也不能侮辱谩骂,否则果报也是非常严重的。

以前,舍卫国有一头野牛,它在去饮水的路上不幸陷入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到后,把它从淤泥里拽出来,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干净,并为它宣说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的三句法要,之后便离去了。那头野牛对舍利子尊者生起了信心,并在信心的状态中死去了。(今后我们放生时不要什么经都不念,把动物一放就离开,要像舍利子尊者那样念一些经文。可以念四法印的法语,或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经偈,也可以念一些有加持力的佛号和咒语。)

在这个公案里,连小乘行人对众生都有悲心,可是有些大乘行人连一点悲心都没有。昨天晚上,经堂里来了一只小狗,一个道友很粗暴地抓住它,那只小狗疼得不停地惨叫,可是他一点都不在乎,根本不把它当做众生,也不觉得它有痛苦的感受,像扔东西一样把它扔到经堂外面。平时那个道友经常拿着转经轮闭目念观音心咒,我觉得他修行很不错,可是见到他昨天的行为,我觉得他缺乏最基本的悲心。如果连悲心都没有,那就像一位四川老和尚说的那样,“连慈悲心都没有,修啥子金刚橛呦?”这样的人修什么法都很困难。

那头牛死后,转生为舍卫城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因为往昔的业力,他天生体态如牛,长有两个咽喉,还能像牛一样反刍食物[2]。长大之后,他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就是人们共称的“牛主尊者”。为什么牛主尊者会这样呢?原来,在迦叶佛的时候,他曾是一位博通三藏的出家人,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迈的比丘在慢悠悠地进餐,就讥讽地说:“你就像老牛反刍一样。”后来他得知那位老比丘是具功德的圣者,便在老比丘面前诚心忏悔。因为忏悔,他没有堕入地狱,但以恶口的余业而于五百世转生为牛,在此生成为最后有者时也是体态如牛[3]

《百业经》里也有一则类似的公案。以前舍卫国有两头大牛角斗,一头牛的肚子被剖开,身负重伤。佛陀观知度化这头牛的因缘成熟了,便来到它的身边,把它的伤口包扎好,并为它宣说了佛法。这头牛在对世尊的欢喜心中死去了。它死后转生为舍卫城中一个商主的儿子,七岁时出家为僧,通过精进修持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对七岁的孩子获得阿罗汉果感到很稀奇,便问世尊为何如此。佛说:“这位七岁的沙弥就是以前那头受伤的牛的转世,因为我为它宣说佛法,而且它也对我生起欢喜心,所以它死后转生为人,并在我的教法中断除了一切烦恼。”诸比丘又问:“这位沙弥前世为什么会变成牛呢?”佛说:“这是他往昔的业力。迦叶佛出世时,僧团中有一位供水的执事比丘。一次,一位阿罗汉比丘无意中碰掉了他手中的水瓶,他不高兴地说:‘你就像牛一样不看路,竟然碰掉我的水瓶!’后来他知道对方是圣者,便诚恳地向对方忏悔,但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

在这两个公案里,都是因为对圣者说一句恶语,结果在许多世转生为牛,可见因果有多么可怕。在我们身边,不知道谁是圣者,所以以后大家说话一定要小心,否则很可能在许多世中感受恶趣的果报。藏地的有些父母经常骂孩子:“该吃的东西赶快吃完,为什么你像老牛反刍一样慢腾腾地吃?”如果这些孩子中有圣者,父母也很可能五百世变成牛。前几天有几个居士住在智在师家里,我问:“智在师对你们怎么样?”他们说:“挺好的,智在师吃生莴笋不蘸酱,就像小兔子一样‘唰唰’地吃。”我想:如果智在师是圣者,这些居士也很可能五百世变成小兔子吧。

在说了恶语后,如果没有及时忏悔,一定会堕入三恶趣,如佛经云:“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从恶趣出来后,还要感受往昔的余业。有些人常以牛、猪、狗、猴子、兔子、懒虫等比喻人,这些人今后不能再这样了,否则,说别人一句,自己要多少辈子在恶趣受苦啊!以前法王也要求弟子不要互相取恶名。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道理,甚至根本不把说恶语当做恶业,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很多人明白这些道理,今后尽量断除此种恶行。

我们继续看这方面的公案。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沙弥执事员,一次,很多比丘对他说:“你将少许清油中炒过的锅巴放在臼器里捣碎,然后给我们。”由于那位沙弥事务繁忙,于是说:“诸位上座,我现在有点忙,稍等片刻我再供养。”那些比丘们大发雷霆地说:“如果我们可以接触杵臼的话,应该把你放在臼器里面捣碎。”以此恶业,那些比丘堕入地狱变成形似杵臼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曾向僧众示现过这些众生的形体,并讲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4]

现在很多人认为杀生、偷盗、邪淫是恶业,而认为说恶语不是恶业,所以经常口出不逊:“我宰了你”、“我砍了你”,甚至开玩笑时也经常说恶语,其实说这种恶语的果报比地水火风的灾害还严重。《正法念处经》中说:“刀火毒等恶,此恶非大恶,若人恶口说,此恶是大恶。”《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中也说:“当知恶骂甚于猛火。而此猛火但焚七珍之财,但焚世间资玩等物;恶口猛火能烧七圣之财,能烧出世一切功德。”

刚才公案中的比丘们成为形如杵臼的众生,这就是恶语果报的明证。在其他佛经中有许多类似的公案。多看这些公案能促使我们如理行持,可惜的是,有些人虽然看了这方面的公案,却认为这只是佛教的传说,根本没有拿来对照自己的身心,这样看公案是不行的。

从前,有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他一向以博学多才而自居,一次他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就像牧童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成为牧童。大家想一想,仅仅说一句“你们像牧童”,居然招致了这样的果报,可见恶语果报之惨厉。

《毗奈耶经》中还提到,迦叶佛时代有一位三藏法师,他善于调解他人的诤论。一次,两位比丘发生矛盾,到那位三藏法师面前请求调解。三藏法师想:如果僧众平息不了他们的诤论,我再出面平息就会获得更大的名声。所以他要他们到僧众前请求调停。没想到,僧众成功地平息了两位比丘的诤论,三藏法师为此很不高兴,辱骂僧众道:“这些僧众断事的方法就像牧牛的方法一样。”以此恶语因缘,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牧牛人。

按说三藏法师是懂因果的,但可能是业力现前吧,居然会辱骂僧众这么严厉的对境。现在也有些业力现前的人经常骂出家人。我家乡有一个老乡,他和某寺院的出家人有私人恩怨,于是他骂那些出家人是“(索达吉)堪布喂的一群猪(因为我经常给那所寺院的出家人提供生活费和斋饭)”。我心里想:他说的话那么可怕,不要说来世感受果报,也许即生中就会成熟果报吧。果然,前一段时间他骑马时摔断了一条腿。

《极乐愿文大疏》中记载:一位年轻的比丘看到另一位比丘跳过河,他随口说:“你就像猴子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这种情况也很容易发生,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在蹦跳时,很可能会说出同样的话。

《贤愚经》中也有一个以恶口转为猴子的公案:舍卫国有个叫师质的施主,一次他迎请佛陀和僧众应供。佛陀和僧众回来时在一个泉水边休息,这时一只猕猴过来向阿难要钵盂,阿难怕它打破钵盂,不想给它。佛陀说:“不要担忧,马上给它。”阿难把钵盂递给猕猴,猕猴拿着钵盂走进森林,在钵盂里盛满蜂蜜,回来恭敬供养佛陀。佛陀说:“把不干净的东西去掉。”猕猴便把蜜中的蜂虫拣去。佛陀又说:“在里面加一点水。”猕猴便在蜜中加了些水,然后又供养佛陀。佛陀接受了蜂蜜,并将蜂蜜分给僧众享用。猕猴见后高兴地跳跃起舞,结果掉进旁边的一个大坑里摔死了。因为对佛生起欢喜心以及供养佛陀和僧众之力,猕猴死后转生为师质的儿子,而且当他降生时,家中的器皿自然充满蜂蜜。父母觉得非常稀有,便为他取名蜜胜。蜜胜长大后,向父母请求出家,父母也同意了,于是他成为世尊座下的一位弟子。

蜜胜的父母比较开明,不像有些道友的父母那样顽固。我听说有些道友已经出家六七年了,还不敢告诉父母,一直骗他们说自己在外地工作。有一位道友来到学院出家,告诉父母之后,父母虽然勉强同意了,可是他们总是觉得孩子不能就这样“消失”。他们要求他戴上假发,再举办一场假婚礼,算是对亲朋好友有个交代。那位道友问我这样行不行,我对他说:“这实在有点残忍,不敢说。”

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汉地的父母都不支持子女出家。世间人的人生观和出家人不同,他们认为,人活着要么是为了财富,要么是为了婚姻,要么是为了事业,这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出家的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根本不支持子女出家。在这方面,藏地比汉地要好得多,藏地如果谁家有出家人,父母都觉得很光荣,与人说话时都把“我儿子出家了”、“我女儿出家了”挂在嘴边。可是在汉地,父母根本不敢提起子女出家的事,如果有人问起:“你孩子到哪去了?”父母都特别不好意思。我想,这可能是汉地众生的共业所致,如果很多人的父母能理解出家的意义和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他们肯定不至于如此。

其实,出家人的生活非常清净快乐,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惨。昨天我家来了两个领导,他们在我家坐了一会儿,一个领导感慨地说:“其实你们出家人过的还是很好的,好像没有什么担忧和痛苦吧?”我说:“还可以吧。”他说:“唉,我家里有很多烦心的事,工作上也有很多烦心的事,每天都特别紧张,在你这里坐一会儿感觉都很舒服。”他们在我家里喝了一杯茶就走了。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世间人虽然有钱财、有地位、有势力,可是活得并没有出家人快乐。

通过出家与在家的对比,也可以说明一个道理:物质享受很难带来真正的快乐,快乐唯一取决于自心。换句话说,心是快乐的根本。这个道理很深奥,甚至有些学佛的人也很难理解。今天有一个居士打电话说:“最近我特别痛苦。”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很想好好地打坐,可是已经一个多月了,我的腿一直盘不起来。”我劝他:“即使你腿盘得再好,死的时候也没有用,还是好好调心吧。”这个居士可能不太懂佛法,虽然盘腿打坐是修道的助缘,但毕竟是外在的行为,相对而言,调心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能调伏自心,对生生世世都有极大的利益。而外在的形象并不重要,我们也不是气功师,身体的姿势摆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现在很多佛教徒都是如此,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却把注意力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这不是很好。

回到刚才的公案。蜜胜出家后精进修行,不久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问佛陀:“为何蜜胜出家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你们应该记得,以前我们遇到过一只猕猴,由于它当时对我生起信心,并以欢喜心供养蜂蜜,因此因缘,它死后转生为商主之子并且出家证果。”(可见,如果遇到殊胜的对境,仅仅作一次供养也会获得殊胜的果报。)又有比丘问佛:“蜜胜以何因缘成为猕猴?”佛说:“在迦叶佛时,一位少年比丘见到一位僧人跳过水沟,他随口说:‘这个人的动作像个猕猴’,后来他得知那是一位阿罗汉,于是向对方发露忏悔,但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猕猴。”

今天讲的公案都非常可靠,它们大多出自佛经和论典,我只是将其作了归纳宣说。学习这些公案后,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了,今后千万不要再说恶语。如果自己以前说过恶语,要好好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精进忏悔,这些罪业也有清净的机会。在这方面,我也要提醒一些老师。前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位老师上课时把学生比喻成牛、猪等动物,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就造了许多恶业。很多老师上课时也常说此类恶语,虽然他们教课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可是自己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没必要,所以这些老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1] 众敬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王,是释迦族的祖先。

[2] 牛是一种反刍动物,白天吃草存在胃里,晚上把半消化的草返到嘴里再次咀嚼,然后重新吞咽。牛主尊者的生理结构像牛,吃完饭后也要进行反刍。因此佛陀在非时食的学处中规定,除了像牛主尊者那样因宿业而有两个喉咙之外,其他比丘吃完饭后不能重新吞咽食物。

[3] 此公案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杂事卷》里有详述。

[4] 此公案在《大乘集菩萨学论》中有记载。在此公案中,比丘们需要沙弥帮忙做事,这是由于按别解脱戒的要求,比丘不能接触火、做饭,而对沙弥的要求没这么严,所以沙弥可以帮比丘做一些特殊的事。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四课
下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藏传净土法》思考题 第89~104节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四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三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八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七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四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三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八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