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
 
[吴立民居士] [点击:2835]   [手机版]
背景色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

吴立民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教音乐亦然。佛教之乐道大都与修证有关,佛教把通声音与明中阴视为小悟。实际上真通声音实相,即可证悟大觉。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曰:“夫如来说法必藉文字,文字所在六尘其体,六尘之本法佛三密即是也。平等三密遍法界而常恒,五智四身具十界而无缺。悟者号大觉,迷者名众生。众生痴暗,无由自觉,如来加持,示其归趣。归趣之本非名教不立,名教之兴非声字不成,声字分明而实相显。所谓声字实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众生本有之曼荼罗也。故大日如来说此声字实相之义,惊彼众生长眠之耳。若显若密,或内或外,所有教法谁不由此门户!”由此可见声明实相与修行证悟之内在联系与必然关系。
密教以(阿)字本不生为根本教义

佛法之理论与实践,在密教谓为教相与事相。显教之根本理论,可以“缘起性空”四字概括;其根本实践,可以“六度四摄”概括。密教则进一步,其根本教相,可以“阿()字本不生,如实知自心”二句说明,或简为“阿本不生”四字概括;其根本事相,则可以“上供下施”四字概括,因密教一切修行和修法,无不是“上供下施”也。所谓“上供下施”,即包含了“上摄下化”、“内证外教”、“自受他用”诸义在内也。

宇宙万事万物(万有)究竟从何而来?此中包括宇宙起源、地球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等等起源问题在内,为古今中外一切哲学科学所研究之根本问题。综合古今中外各家各派学说,对此问题之回答,概括言之,无非两种:一种认为宇宙万有都是由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所组成,如古哲谓为是气、是水、是火等等,今日科学家谓为是分子、原子、乃至基本粒子,已研究进入夸克层顶部。一种认为宇宙万有都是由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转化而成,如古哲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印度婆罗门教谓为大梵天所化,西方基督教谓为上帝所造,伊斯兰教谓为真主安排,乃至西哲今日谓为自然法则等等。这两种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万有来源都有一个“第一因”。但无论如何穷诘,实在没有一个真正“第一因”可得,因此佛法讲宇宙万有没有“第一因”。

正因为没有“第一因”,时间才能无始无终,空间才能无边无际。然则宇宙万有究竟从何而来、从何而生?佛法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就是“由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缘)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而存在。凡是缘生的事物,就必然具备下列三个特点:(一)缘生事物不可能离缘而存在,也就是没有脱离它的产生条件(缘)的独立自主性,这就叫无自性,佛法谓为无我。(二)缘生事物都是随缘运动着变化着的,不可能脱离它产生条件的变化而保持不变性,这就叫无永恒性,佛法谓为无常。(三)凡是缘生事物都必然随着它产生条件的规律,回归到它应该回归的地方去,也就是按照它自身规律而成、住、坏、空,生、住、异、灭和生、老、病、死,这叫做寂灭性,佛法谓为寂静。概括缘生事物这三个特点,就是佛教小乘的三法印:(一)一切无我;(二)诸法无常;(三)涅槃寂静。所以佛教特别重视“缘起偈”,也叫“缘生偈”、“法身偈”。佛教建塔造像、安藏开光,必将此偈供奉其中,视为法身舍利。偈曰:“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教发展至大乘,将无我、无常、寂灭归为空性,即无自性、无永恒性、寂灭性,均是万有实相空性之表现。故将三法印演进而为一法印,即一实相印。这一实相,就是性空。以是空性,成就万有一切。所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法不成。”但是不能执空,以为真有一个空,则又是自性不空了。所以“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人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所以“空不空”的般若实相,就是万事万物的本体,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般若。唯是般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谓为空不空。这就是佛法。佛法究为何物?从佛法本身言,若说皈依、受戒、灌顶等等是佛法,则释迦未生前,印度婆罗门教早有此等仪式。若说轮回、业力、解脱等等之名义是佛法,则佛教未诞前,印度古典籍如《吠陀》、《奥义》诸书以及印度外道早有此等名义。若说瑜伽、禅定、护摩、修法是佛法,则佛法未传前,印度宗教、学术早就有此等修行。佛法本身可说一无所有,可说没有一点东西。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佛说他一字未说。若有人说佛说法,此人即是谤佛。佛法不但一无所有,没有一点东西,就连这“一无所有”也“一无所有”,连“没有一点东西”的“没有”也没有。这“一无所有”的“一无所有”,这“没有”的没有,翻过来就是“无所不有”。这就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般若。一切外道仪式、名义、修法等等,归于般若,都变成佛法;一切佛法之修持、教化、仪轨等等,离开般若,都变成外道。如此说来,宗教根本于般若,便是佛法之宗教;哲学证入于般若,便是佛法之哲学。若论佛法本身之“一无所有”和“没有”,岂只非宗教非哲学,简直就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因为佛法本身是“不立一法,不破一法”,而又是“有法皆立,无法不破”的,是“泯四句、绝百非”的,即是“一无所有”而又是“无所不有”的,是“一贫如洗”、“一寒彻骨”而又是“华严富贵”、“重重无尽”的,是能断金刚而又是理趣实相的。说佛法是宗教可,说佛法是哲学也可,说佛法是非宗教非哲学,或者说亦宗教亦哲学也无不可。翻过来说,说佛法是宗教不对,说佛法是哲学也不对,说佛法是非宗教非哲学,或者说亦宗教亦哲学,也没什么对。此非朦胧颟顸,也非圆滑诡辩。说它唯心,它却物在;说它诡辩,它却辩证;说它神秘,它却现实;说它迷信,它却真理;说它性不确定,它却恒常如实、确定无疑;说它无质规定,它却其中有物、真实不虚;说它相对主义,它却一实中道、不落两边;说它彼岸两重,它却二世圆融、不即不离;说它唯我神我,它却众同真如、

非局自体;说它灵魂有神,它却缘起性空、否认造物;说它胜义有,它又自性空;说它毕竟空,它又方便有。如此不可究竟,无第一因,才正是佛法之真实,才正是佛法之圆满,才正是佛法之具足。这就是“空不空”的般若和般若的“空不空”。

密教之旨趣,可一言以蔽之者,即《大日经》:“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之语是也。《大疏》释之云:“如上所明第一甚深微妙之法,乃至非一切智人则不能解者,此法从何处得耶?即是行者自心耳。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证知,是名成菩提,其实不由他悟、不从他得。”梵语所谓菩提,为佛果之义。“如实知自心”之句,即佛果内容之解说也,虽寥寥一语,而包含之深义无量无边。试进而研求自心究为何状,《大疏》又自释之云:“若见本不生际者,即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又云:“觉自心本来不生,即是成佛。”佛果之功德穷高极深,非言思所能疑议,兹乃谓成佛之道,不外于觉知自心,而一研求自心之实相为何,又不外于本不生之理,故知所谓本不生者,诚密教之根本原理,一切教相事相所依以成立者也。《大日经》三十六品,无非具说此理而已。《大日经》卷二云:“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

字为梵语母韵之第一字,其音为开口之声,普通发声之时,皆以阿字之音为基础。凡一开口,即有此音,故此字为众音之母,而能发生一切字,亦犹本不生之教义,为一切教义之根本也。

阿字本不生者,谓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不灭之义。盖自显教言之,宇宙万有,无非自因缘生起者,缘生之物,皆无自性,无自性故,本自空寂,故曰缘起性空。密教以为万有虽从因缘而生,其因缘又复从因缘而生,如是推求其因缘之因缘,辗转无穷,卒不能寻出万有之第一原因,于是不得不谓万有为无始本有之存在。既无始者,亦无有终,是万有皆远离因缘造作,而本来不生不灭也,是为阿字本不生之理。这也就是说,一切法从众缘生,此众缘又从众缘生,辗转从缘,谁为其本?如是观察,则知本不生是万法之本,犹如闻一切语言时即是闻阿字声,如是见一切法生时,即见本不生际,若见本不生际,即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故毗卢遮那唯以此一字为真言也。

夫一切字音之发生于阿字也,盖由本来阿字音中固有之,非本无而今始有也。宇宙之真理亦然,任何因缘生灭之事物,其当体皆即本不生,亦如任何枝末之字声中,而皆含有母音阿字也。

吾人见闻所及,凡宇宙间之纷纭万态、变化无常者,皆现象界之事也。其不生不灭之实在本体究何在乎?显教以真如为万法之本体,其所谓真如者,究属于离言无相之空理;密教以为宇宙现象,不外空理之活动显现者。大凡一物存在,必有其体,既有体性,自必有其相状与作用,此体相用三者,本来具足不离,非有本末能所之关系,任举其一,而他二者已具其中。现象之外无实在,自实在的方面见之,所谓现而不转不变也。此为密教特有之教理,此其所以为“即事而真”也,又即“现象即实在”之说也。

汉传佛教(显教)以念诵唱赞来修行

汉传佛教《朝暮课诵》,是佛寺中每日必持的修行功课,也是汉传佛教佛事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仪轨。它是在汉传佛教发展的历史中,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一些高僧大德,通过自己的传承实证以撰集、修订、充实而逐渐定型,并成为十方丛林法定的必修课。它是汉传佛教中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较为完整如法的修持仪轨,主要是为佛寺僧团集体修持用的。这个课本在“缘起性空”的理论与“上供下施”的实践结合上把僧人的修持纳入了日常的生活和日常的法事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仪轨修持、早晚念诵、六时禅观,再配合参禅、念佛、诵经、听讲、修法等等其它法门的修持,不断增加闻思修行,不断加持戒定慧力,不断清除贪嗔痴障,不断熏修八识种子,日积月累,念兹在兹,功夫逐步深入,层次逐步提高,境界逐步实证,渐修顿悟,改造身心,便可逐步做到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弘法利生,自觉觉他,圆满功德,成就悉地。所以它能历千年而传承至今,特别是在北宋以后,唐密两部大法失传,但其中重要的陀罗尼,也赖课诵本(当然还应包括《瑜伽焰口本》等)而广为流传至今。所以对这部《朝暮课诵》本,不但要视同法宝,殷勤尊重它,而且更要奉如法轨,如法修持它。

修持《朝暮课诵》,如同修学密法一样,六大无碍,四曼不离,三密加持。要把身口意三业转成身口意三密相应。三密之中,能代表身口意三密于一密之中的就是口密。所以对课诵,也就是俗称“唱念”,要用修三密特别要注意用修口密的方法去修持它。礼佛唱赞,象征自己虔诚意识及恭敬心情升华到了极点,随之身体就会跟着起相应的变化。密教《大日经义释》说:“一一歌咏,皆是真言,一一舞戏,无非实印。”精诚的理念,至情的升华,就是佛化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庄严境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曾说一偈:“天龙夜叉鸠盘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就是说菩萨行愿,修普贤行,就要通达三界六道、天龙八部一切众生的语言而向他们说法。这就靠修口密,修陀罗尼。《普贤行愿品》偈中又说:“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佛法讲佛与众生平等,佛性不二,就是觉迷境界不同。佛之所以觉,因为无我,三业清净,如语业,就是“一切如来语清净”。众生之所以迷,就是我执,三业不净,如语业,就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随着我执心念的转动,不断制造口业。“谁个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口之为祸大矣,可不慎欤?要修到口业真的纯善尽美——“一切如来语清净”,是要下功夫的。平常动念说话,就要清净。禅宗祖师就有这样的说法:“悟道与否,听声即知。”语业有无功德,听声可以知道。凡是佛语,一定清净。佛经上说佛之说法,是迦陵频伽之音。迦陵频伽名曰妙声鸟、美音鸟,相传此鸟本出雪山,在殻中即能鸣,其音美妙和雅,听者无厌。此鸟在西方极乐世界常鸣,不断说法。《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那罗(音乐天神)无能及者。”佛的声音,美妙和谐,使人听了生欢喜心,生恭敬心,生精进心,生菩提心,一听便得甚深正法的利乐。“一音具众音声海”,佛的一言一行皆能摄和全体法界,所以一言出自能与众生各种不同的言语相契,这是一音具足一切音的微妙,也是佛经常说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之一。佛因其口业已断了所有言谈可能犯的过失,凡有言谈,皆本实在,以本实在,能够自然在现象界中成为现实。所以佛语是如语、实语,就是真言。“一音具足一切义,一义含摄一切音”,由此也可体会一点“一言具众音声海”和“以音声作佛事”的道理了。因为世界上众生的语言根本道理是相通的,若能从口密中悟得一切宇宙生命的本源与所有声音的基本发生结构,是可以证得其中一些规律的。儒家孔门弟子公冶长就懂鸟语,现在也有些懂鸟语、默音甚至天籁之人,这已是事实。

唱念是八万四千法门中一种很柔软温和的修炼方法,这软法门修得好,一字音中即能“一言具众音声海”。在烦恼痛苦时,放开一唱,就会得解脱,就会体会音声海确是既微密又美妙的解脱法门。《楞严经》的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就是实证。宇宙音声无限,我们耳根听力有限,然而我们这个自性的观音之功能是无限的。我们可能通过唱念、持咒,震发我们身体的三脉七轮,打通中脉,透过法界。《行愿品》又说:“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这就是音声海法门的延展。它可以帮助我们由粗身粗心进入细身细心、微细身微细心,甚至最微细身最微细心。心声心音就是音声转念,或者念转音声,当下即是,当体即在,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以音声透法界,也可以法界透音声。音声即是念,念动声动,“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唵阿吽”就能通一切音声海。普贤王如来有如幻三昧的修法,在音声海的境界中,在中空的境界中,能起无限威力,能作无量事业。佛法认为这种特异功能,是众生自性本具的功能,潜在人体而未发挥罢了,所以要“朝暮课诵”,念兹在兹,如影如响,真实不虚。

要修口密,修好唱念,要做好基本功。除口业要常常保持清净外,在唱念方面,要学用声明,要真正理解“声字实相义”,要真正学好正确的唱念方法,要懂得“以音声作佛事”的道理。练好基本功,才能深明法义、深得法益、深享法乐,也才能以音声作佛事,自利利他,法喜充满。《大唐西域记》讲的就是学声明念唱之事。然而声明一道,在中国历史上就未尝全传,其全传较多者,多在密教陀罗尼中。唐密失传,声明之学就仅存于东密、藏密的内明之中了。世间所传,悉昙而外,着述家偶有所说,语焉不详,且多谬失,声明之不明,盖已久矣!学者因无所依据而不得不陷于迷离恍惚之中。中国六经,《乐经》在秦之后失传。后儒偏重义理,对七音律吕之学,虽亦有深入者,但不普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偏重文字、忽略音声有关。早在宋朝,大史学家郑樵就已明察声明之不明,为中国文化学术之一大缺陷,故在其所着《通志》的《六书略》、《七音略》及《乐略》中,曾再三致意焉。其有言曰:“梵人(指印度)长于音,所得从闻入,故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昔三摩提(即三摩地,意谓禅定),尽从闻中入’,有目根功惠少耳根功惠之说。华人长于文,所得从见入,故天下以识字人为贤智,不识字人为愚庸。”实际文字、声音都是法界实相,都是宇宙人间之信息。华人偏重文字,故道家多用符箓(符箓也是一种信息);印人重声音,故佛家多用陀罗尼。郑樵谓:“天地之大,其用在坎离;人之为灵,其用在耳目。……圣人制律,所以导耳之聪;制字,所以扩目之明。耳目根于心,聪明发于外,上智下愚,自此分矣。”又谓:“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虽七音一呼而聚,四声不召自来,此其粗浅者耳。至于纽蹑杳冥、盘旋寥廓,非心乐洞融天籁、通乎造化者,不能造其阃宇。”儒家尚知音声通乎造化,以之制律作乐,岂有以通音为小悟之佛徒,而不知唱念之法以音声作佛事者乎?

藏传佛教(密教)以口密持咒来修行

关于神秘咒语的问题,这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实,也是人类迄今尚未探明的奥秘,是一个“音声之谜”。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神秘古国,为埃及、印度、中国,在他们的古文化中,都认为咒语与原始的语言、文字一样,是文化的重心。因为咒语早在语言文字之前,但人类因为有了实用的语言文字的进步之后,对于声音的研究,除了应用在文字语言的结构以外,便把有关声音的神秘部分,推之于巫术或宗教。现在人类有系统的咒语,就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密教里。印度的传统文化,一直重视声音的奥秘,婆罗门教衍分出来的弥曼差学派,就极力宣扬“声常住论”。佛教也非常重视声音,不但要通内明,而且要能通五明,其中首要的就是声明。人类文化虽然有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成就,但对于声音的神秘功能,至今还没有弄出一个所以然,更不要说穷其究竟了。古今中外所有声音之学,也大都是为了语言文字的应用而加以研究,并未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加以探讨。就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上,虽然对于“声学”、“光学”已有很深的研究,甚至可以追求银河系统的音波作用,但研究的目标,也还没有完全转到声音与宇宙万有生命关系的功能。现在人类已经知道宇宙间有许多声音存在,如同有许多光存在一样,可是人的耳目有限,无法看到听到。现在已经在追寻宇宙的“暗物质”了,但限于人在“粗身粗心”阶段,一时还无法弄得明白。所以老子也说:“大音希声”。透过有形声音的作用与功能,在人类的知识范围内,尚且知之不多,甚至无知,更何况还有无形像可得的心声心音的神秘呢!正因为如此,所以光想通过梵文、藏文,或者梵语、藏语来了解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梵文密咒的神秘,那是很不够的,因为其奥秘并不单纯在语言文字上。口密——声音的奥妙,如同身密、意密一样,密在汝边,密在汝身。那就是声音有关人体奥秘的问题,声音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源问题,特别是声音与人体气脉的关系问题,按佛法的道理来说,那就要靠亲修实证来解决。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转理趣妙*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也好,持咒也好,随时都要坚持梵行——持戒、修定、证慧,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以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华严世界。

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说:“内外风气才发必响,名曰声也。响必由声,声则响之本也。响发不虚,必表物名号,曰字也。名必招体,名之实相。声、字、实相,三种区别名义。又四大相触、音响必应,名曰声也。五音、八音、七例、八转,皆悉待声起,声之诠名必由文字,文字之起本之六尘。”故颂曰:“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尘悉文字,法身是实相。”

从密教念诵咒语的修习方法来讲,它是利用一种特别的音符,震动身体内部的气脉,使它发生生命的潜能,变为超越惯有现象界中的作用,而进入神妙的领域,乃至可以启发人体特异功能和高度智慧。所以东密密法中,如金(金刚界)、胎(胎藏界)两部,便有各自不同的咒语,使修学者为不同的目的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因为密教咒语的声音秘密,它的最大重心,就是声音与人体气脉的关系,现在科学还无法解释,它是一种超越宇宙物理的奥秘作用。据佛教的说法,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方可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总之,声音的奥秘是人类未知的领域,声音与人体的关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就修行来说,要明白声音的念诵对人体功能的作用。

佛法认为密咒或者咒语,是一种清净语,包含无量意义,无法翻译完全,所以只译音而不能译义。勉强译义,反而会弄错了,甚至造成过失。过去显教丛林和禅门课诵中每逢初一、十五还念《普庵咒》。普庵祖师便是南宋时得道的一位大祖师,他悟道之后,说出普庵咒,声音非常和谐好听,这是要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做到。佛菩萨说咒,犹如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与众生联络通讯的电台,自由收发信息。咒语就是信号密码,发出之后,必然会收到,必然会反馈。讲起来是有点神奇,佛教认为这种能力是来自语业清净的功德。由于众生的业力不同、意乐不同,音声海也就不同。要“随诸众生意乐音”,就要通达一切语言,要通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技巧明,乃至一切科学技术,才能语言清净、辩才无碍,“一一流佛辩才海”。要语言清净,就要喉轮打开,语言自然清净。反过来,语音真正清净,喉轮自然打开。这两件事是互为因果,一而二、二而一的。佛学认为,要了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一音可说三藏十二部的法门,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转理趣妙*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持咒也好,日常作事也好,随时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满无碍的华严世界。

现在科学还难解释,为何未来一切劫的事,一念之间都能知道?那真是不可思议。依显教的说法,成佛须三大阿僧祗劫;现在一念顿悟,即超三大阿僧祗劫,这与修音声海法门的关系极大。李长者(通玄)云:“七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这是时间与空间融化在定慧的境界中,融化在音声海的境界中,只此一念可以转化时空,一念之间超越了这个地球成住坏空的历史,自我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就是“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这是由音声转念的修法,音声即是念,念动声动,“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当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因为普贤如来的根本咒通一切音声海。普贤如来有如幻三昧的修法,在中空的境界中,在音声海的境界中,能起无限威力,能作无量事业。佛法认为这种特异功能,是众生自性本具,潜在人体而未发挥罢了。

修密教口密,要持咒,念诵真言。念诵得法至为重要,念诵得法可通气脉入音声海。一般来说,念诵方法要点有三,即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这三项如能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震开,一下便能进入音声海三昧中。“唵阿吽”三字明是普贤如来根本咒,它通括一切咒。念诵“唵阿吽”三字也好,念诵其它密咒也好,念诵的声音与华严字母及身心的气脉都有关系。能如法念,一口气顺着下来,有助气机畅顺,贯通中脉;念诵不如法,气就外散,乃至断了气,就不易震开气脉。念诵正确得法,上下七轮的气脉都能振动到,抑扬顿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节拍自然顺畅,而重点在于声音随着气机自然在体内任运转动,该高则高,该低则低,三部音轮回周流,声音保持一样,但是音调可以不同,随气自然而转。如“唵”字音转到头部发出来,“阿”字音在喉部,气下降到脐轮则是“吽”字音,“吽”字音震动脐轮,此音屈低,然后气再接着自然上冲至顶轮。顶轮有时会发胀,此时要把觉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这些都要靠智慧,知时知量,善加调整。持密咒要懂华严字母,其中转音的道理,与气脉的修持大有关系。佛教梵唱确是一个修行法门,不单是供人娱乐的音乐。以前丛林住众多,为求方便,古德乃将佛法的音韵统一整编,配上法器,藉供大家一起熏修,后来逐渐演变成音乐性质,忽略了它实际的修行功用。华严字母一字转了四个音,以“有”字为例,拉长音时还是“有”字音,“有”字转音可以,但不能加上花腔,转成别的字音。因为转成别的字音虽好唱也好听,但已形同一般音乐,在生理上不合气脉原理,而心理上也失去梵唱那种恭敬赞叹的情操。心一散乱,所有唱念修行的利益都要大打折扣,这一点极为重要。华严字母每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阶,而平上去入中又有各之四音。练习纯熟的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而唱,循以悟道,乃至方便度人,大有作为,妙不可言。关键是要念诵得法,就是要作到心气、声气、身心三合的境界,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心一境性”,才能发生实效。

念诵的方法,也是持咒的方法,一般来讲,有开口念诵、莲花念诵、金刚念诵、瑜伽念诵。这四种方法,一般来说也可以说是四个层次,但各有其独立的特殊功用,不可执着。

开口念诵首要调气,调气就是调心。调气念诵,就要声气合一。从喉轮到顶轮这一部分的气脉很难通,要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地出声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一开口念诵,没有妄念妄想,自然身气专一,而且身心皆空,感到与法界同体。开口念诵眼宜睁开,与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为的是使内心气脉打开,那么心轮、顶轮、大乐轮等整个气脉就会逐步打开。开口念要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念时要回转来听自己的声音,不是听别人的,念到速度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即心气慢慢自然向内合一,嘴巴自然不动,唇齿微动或不动,而只由舌根弹动了。

开口念诵中有莲花念诵。莲花念诵是观自心月轮上或自己舌心上有莲花,莲花上有白螺贝,从螺贝中发出妙音,产生念诵。莲花念诵一般是开口,唱赞也同样可用莲花观想唱赞。深入一步,闭口念诵也可以莲花念诵。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就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镜,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

唱诵也是开口念诵之一种。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拉长,在这音的平上去入音节内舌头去弹动。调子虽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异。入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沉,吸进气内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求,心气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观并不难。唱诵修好了,气息深长微细,睡时无呼吸声,这就是龟息。佛教梵唱不仅是清净的音乐,要懂华严字母,要通声明,而且是修炼身心的法门。修炼得法,一开口就梵音清净,人一听妄想杂念就没有了。能修到如此境界,这种软修法门的唱念就功德无量了。这软修法门的方便力,要同时与华严字母的咒音配合研究,再以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修法,回转过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内闻心声,达到“入流忘河”的境界,再进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会发生种种感应和种种成就。

金刚念诵也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地念,音声气脉都在身体里面念,犹如一身千百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全部身心都投进去了,成为金刚诵。因为人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就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金刚诵就是心气脉震开,完全融合在一片音声海里,然后转为光海,即由气、声而光。

修定与念诵,一般都容易犯两种毛病。一种是散乱,就是攀缘不止,由甲想到乙,由乙想到丙,由东事想到西事,由南地想到北地,念头不易集中。一种是昏沉,就是昏昏欲睡,沈沈不起,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甚至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是严重的昏沉。很多畜生,尤其是低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沉中、在睡眠中、在冬眠状态中。天气冷打坐,觉得很清净,很舒服,那是细昏沉,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气候太热也会昏沉,只想睡眠。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天气冷的昏沉是内敛的,天气热的昏沉是外耗的。对付昏沉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做法好像差不多,实则有别。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提神冲上来,气势就不同了。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声音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所以常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一口气一口气地金刚念诵,如同炼九节风(藏密修炼气脉的一种功法)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炼,很有奇效,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会阴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都在发乐,最后没有身体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这时念速等同光速,念速比光速还快,没有进程,当下成办,不假方便,自然感应。

瑜伽念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内闻),眼根回转来(内视),身心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其中也同时修慧,也就是参禅合一,即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融化身心。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都摄六根,净念相续。

正常念诵是正常发音,瑜伽念诵是声自内发。瑜伽念诵,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里头震动,发生动摇现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应收放自如、恰到好处。人的念头一般跟随人的受阴(身体所受种种感觉)走,所以它才会动。如果念头不跟感觉跑,这个身体坐在那里,就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没有了,由气而声而光,发光了。等于一个虚架子,一层很薄的烟雾一样包着身体,内外都是光明,都是气,哪里会动!不动了,我不理会你这个受阴,不管酸也好,麻也好,胀也好,舒服也好,都不管。你觉得舒服,一耽溺这个享受的滋味,你就会被受阴所困,色受想行识五蕴就不能解脱。所以修定要舍,千万不要被受阴困住。话说回来,因为常人一般不易得定,气脉不能通,不能解脱色声,所以修禅定要你先得喜得乐。先发起乐,再得喜,那也是为了打破受阴,是打破身中业力的一个转机。这是以楔出楔的道理,拿这个钉子去除那个钉子,最后再把它拔掉。所以修定要不执着,要能舍。

真言密咒多从吸气时默念,呼气时不念,这是异于常人念诵法的。在念诵时也多与观想结合,有缘形、缘声等说,克立大师在《密宗道次第论》中对此有详透说明。藏密的口密在持三字明

“嗡阿吽”三字明是藏密主教金刚总持即普贤如来的根本咒,代表佛的三密。“嗡”字代表佛的身密,“阿”字代表佛的口密,“吽”字代表佛的意密。普贤如来即是“普现”,普遍现前,意译妙密,普贤就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不存在之意。三字明正是充满人类宇宙的根本法音。

梵文(唵)、藏文(嗡)字:它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是佛部的声密。

在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即脑部的声音。修持藏密定功时,是人体中之气转向脑部所发之声。内闻时,它的声音与自己所听到的心脏与血脉流动的声音相近。修藏密定功,必须懂得“嗡”字发音的机括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念此字音,可使头部发汗,不药而愈。

可以说,嗡是中脉音,是梵穴轮音;是天部音,是佛部声密;表示佛的身密。

梵文藏文(阿)字:它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是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开口音,同时是世间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声音。它具有无边无际的功能,是密宗阿部的开口音,是莲花部的声密。

人出母胎,呱呱坠地,开口第一声就是“阿”音。小儿说话,最初就呼父母,无论中国人喊爸爸妈妈,英语系喊father、mother,都是“阿”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日本东密,以“阿字本不生”,概括金胎不二两部大法,包括全部曼荼罗,其尊重可知。盖阿字本不生,应如实知自心,自心为息,“阿”即息之本声。

在人体而言,它是心脏内部即心部的声音。修持藏密定功时,是人体中之血转向心

部化而为气所发之声,也是气转而至喉所发之声。内闻时为无声之声,开口即声。修藏密定功,懂得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五脉轮结,同时也可以清理脏腑之间各种宿疾,修习久之,可体会内脏气脉震动之效果。

可以说,阿是心音,是喉息轮音;是人部音,是莲花部声密;表示佛的口密。

梵文、藏文(吽)字:它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是物理世间地部的声音。它具有无限无量的生发功能,是金刚部的声密。

物质世界,天上雷鸣,地下地震,都是“吽”音。藏密特重“吽”音,以“吽”音通一切音,表五方佛之心。观想“吽”字,可转五烦恼成光明五智。

在人体而言,它是肚脐内部即丹田的声音。修持藏密定功时,乃气转至丹田脐轮所发之声。内闻时为雷鸣或地震之声。修藏密定功,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可以震开脉结,促进新陈代谢,启发新的生机,最少也可达到健康长寿的结果。

可以说,“吽”是丹田音,是脐轮音;是地部音,是金刚部声密;表示佛的意密。

修持藏密,如修大圆满法,其前期的功法次第是:七支坐、九节风、金刚诵、宝瓶气、拙火定。其中金刚诵就是藏密的六妙门。六妙门又分为两部分,即四息法和三字观。四息法就是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这是修密乘金刚诵的四种方便。在四息法的基础上修三字观,即观想“嗡阿吽”三字为进气、住气、出气,即出息、入息、住息都变成“嗡阿吽”三字,以通解遍身脉结之气,这就是藏密六妙门的还息和净息。修持功法,需要师父口授。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变身为咒音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明载释迦牟尼佛说:“我灭度之后,分布舍利已,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此咒即大日金轮种子(bhrum)之一字。《白宝口抄·金轮法》云:“此字(梵bha,ra,u,ma)四字合成也。……《大妙甘露经》云:‘修三摩地,当于自心观部噜吽(三合)而成佛顶轮王,形量尽虚空法界无有边际,迥然清净,得成佛身,无有生死,不转肉身,得无漏果。’此文四字功能也。边际,字也。清净离尘垢故,字也。生死不转肉身,字义。得无漏果,字,损灭生死得果故也。”《白宝口抄》又引文泉房云:“师口云,纳三身之相好也,隐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色身为此咒也。他受用身,隐八万四千相好为此咒。自受用身、理智法身,隐无量无边之相海为此咒也。结胜身三味耶印,诵字印自身五处,圆满五智即自身同虚空法界身。五智即三身也。故金轮法纳三身之舍利,轮法纳三身舍利之法习也云云。”

《白宝口抄·金轮法》释金轮一字咒又云:“同口云,此一字是身口意三密合字也。亦是(梵on,bhrum,kha)三字合成字也。此三字即三密,三密即三身也。故此一字者含彼三密三身功德字也。”“口云,付释迦金轮此字习舍利一体也。

《末法经》云:‘我灭度之后,分布舍利已,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此咒者字也。或云,付此字有二种,是也。字大日金轮种子,字体字故也。释迦金轮种子,字体字故也。”又《觉禅钞》云:“

大日法身也,释迦应身也。”由此可知,在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上刻大日金轮曼,覆盖在释迦舍利上,正是以大日法身来相印释迦佛应身,以大日金轮来相印释迦金轮(佛舍利),以显示两部大日、两尊佛顶于无边法界,清净离垢,不转肉身得无漏果之金轮大法也。

为庄严法门寺地宫,余设计地宫顶部安大日金轮曼荼罗,顶部中心即一字金轮咒字。因释迦牟尼佛为度娑婆众生了脱生死这一大事因缘而在人间示现八相成道。释迦佛应身,同常人一样是四大和合、五蕴俱全的肉身,但佛修禅定,修四念处,其色蕴因观身(四大)不净而净,成为法身德,四大合成金刚体,碎金刚体为舍利;其受蕴因观受是苦而乐,其想蕴因观想无我而我,其行蕴因观行无常而常,受想行蕴成为解脱德;其识蕴因戒定慧而转识成智,成为般若德。所以般若、解脱、法身是涅槃三德相,成为三德秘藏;而常、乐、我、净是涅槃四德性,成为常寂法光。佛涅槃后分舍利已,法身变为一字,有无量光,如天鼓雷音,此光此音皆从佛顶放光而出,故有特大威力,加持众生成就各种特异功德。如临终念佛,心若散乱,诵此一字咒,依靠此咒光音加持,能助行者令住正念,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故颂赞曰:

庄严金刚宫,供养法界雄。

生老病死了,常乐我净空。

三德秘藏伊,一字金轮吽。

顶供心眼应,光天化日虹。

《法音》2000年第2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中国佛教文化的“三世”与二十一世纪的十大工作
下一篇: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