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别传
 
[谛闲法师] [点击:4601]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谛公老法师别传

嗣法门人宝静谨述

师讳上古下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县人。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皆早故。丧葬如礼。幼具夙慧。尝从舅氏佐理药业。旁习岐黄。未几即悟药但医病。不能医命之理。飘然有出尘想。清光绪三年。时才二十岁耳。遂发愿遁入临海县白云山。就成道祖剃发。而兄不之许。迫令还家。越二岁。兄殁。复入山。廿四。始受具于天台国清寺。由是冬参夏学。精进不已。亲炙敏曦晓柔大海理诸耆宿。尤以敏曦法师。最为相得。曾列法华讲筵。未及终卷。已领一心三观。一境三谛之妙旨。覆讲小座。同列震惊。敏公叹为法门龙象。年二十八岁。遂升大座于古杭六通寺。演讲妙法莲华经。至方便品开佛知见时。忽焉深入禅定。默不一言。继而出定。辩才无碍。答难析疑。如瓶泻千里。云迭万重。卷舒自在。莫之能御。而毕生精血。亦自此耗矣。 师以代佛宏扬。引为己责。深虑慧多定少。难免障道。乃于是年讲毕。先掩关于天台国清寺。潜心精研诸大乘经。为 师一生教在法华。行在楞严之本。翌年。端融祖为上海龙华寺方丈。命 师出关相助。任库房事。旋由祖付法。为天台第四十三世。年三十二。受龙华请。再讲法华。期满。即往金山参究。光绪二十六年。又掩关于温州头陀山妙智寺。年四十六。第三度出关。法缘由是成熟。若夫行持则日诵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圆觉经。观经之余。必念佛万数千声。以为常课。每逢朔望。加诵梵网经菩萨大戒。未尝稍间。又打生死佛七数次。期取证。参拜舍利百二十日。礼佛塔八万四千。为了脱之备。此 师之真参实究。笃于自行也。至宏法利生。乃 师之誓愿。自二十八岁。迄七十五岁。凡四十七年。百数十会。约部则有法华楞严。弥陀。梵网。圆觉。仁王般若。金刚般若。观无量寿佛。普贤行愿品。盂兰盆诸经。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大乘止观。宝王三昧。始终心要。十不二门教观纲宗。四教仪集注。净土十要。相宗八要诸论。以及水忏梁皇诸忏法。彻悟省庵诸语录。约处则有浙江之杭州。绍兴。永嘉。台州。宁波。嘉兴。江苏之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如。安徽之芜湖。直隶之北京。山东之青岛。以及关外大连哈尔滨各地。而学校之专门教授。会社之临时讲演。不与焉。 师以妙悟圆音。婆心苦口。阐发山家秘要。指示缁素邪迷。开合广而不离乎宗。警策多而不觉其尽。尘说剎说炽然说。而会其旨归。说说无说。心法佛法众生法。而穷夫底蕴。法法皆法。故每讲必欢跃满座。既闻即勇猛不退。不但晚近希有。四明之后。盖第一人也。 师大悲心切。又恐摄机未。更不惮烦。由口而笔。自撰则有大佛顶首楞严序指味疏。圆觉经讲义。普贤行愿品辑要疏。金刚经新疏。观经疏钞演义。始终心要略解。普门品讲义。二玄略本。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八识规矩颂讲义。水忏申义疏。弟子结集则有圆觉经讲义亲闻记。大乘止观述记。教观纲宗讲录。皇忏随闻录。始终心要解略钞。十大愿王讲义。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诸作。而序跋偈联。函牍简札之散见各篇者。尤指不深屈。纵或陈义太高。难期雅俗共赏。然朴实无华。全是布帛粟菽。圆融有味。莫非酥酪醍醐。或一尘不着。虽终身受用而靡穷。或万行具彰。欲丝毫作为而不得。诚了义之了义。圆乘之圆乘。论者赞为藕益复生。岂虚语哉。此 师之沥肝吐胆。勇于化他也。 师于世间名闻利养。淡焉若忘。而心佛之心。言佛之言。行佛之行。苟有所感。几几无一不应。本不愿为住持也。然光绪十六年。 师年三十三。因迎养披剃师入山退隐。首住持于慈西师子庵。光绪二十九年。 师年四十六。因法兄授公嘱托。重起弘规。二度住持于永嘉头陀寺。翌岁为请龙藏。奉旨传戒。年五十三。受式师请。三度住持于绍兴戒珠寺。复兼上海龙华寺住持。民国纪元。 师年五十五。受鄞县知事沈公之延请。固辞不获。最后住持于宁波观宗寺。为中兴之始祖。盖观宗寺。原乃延庆寺之观堂旧址。创设于宋元丰中四明五世孙介然法师。按照观无量寿佛经。修观行法。于延庆寺东北隅隙地。架屋六十余楹。中有宝阁。环以十六观室。命名为十六观堂。既而兴废靡常。至清干嘉间重修殿宇。增建僧寮。方独立门庭。别设方丈。无如僧侣徒骛酬应。殿堂渐就荒芜。四明道场。不绝如缕。自 师受任住持。仰体四明大师遗意。以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改称观宗讲寺。募集巨金。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念佛参禅藏经诸堂阁。严订规约。利益十方。由是规模焕然。蔚为东南名剎。 师又不愿结纳权要以玷道行也。然民国四年。日人订约。要求加入传教自由一条。时前大总统袁。为地方民教计。不允所请。佥议自兴佛教。先从畿辅。创立第一大乘讲习会。举 师为主讲。飞电敦促。 师时年五十有八。垂垂老矣。为维护国权。发扬大法。振锡北上。开演楞严。自名公巨卿。各国公使。蒙藏喇嘛。以及都人信善。莫不欢跃赴会。争先恐后。无虑数十万指。颂祷之声。震动天地。内务部长朱公。拟订寺庙管理条例。悉以咨 师而行。前大总统袁黎二公。先后颁题宏阐南宗。阐扬台宗匾额二方。饬地方官。敬谨悬之寺中。以志景仰。诚大法东流。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事也。尤可特书者。筹备帝制。举国风靡。 师具慧眼。但云僧人惟知奉持佛法。不知有君主民主。超然象外。迄未尝以当局眷注之隆。一言劝进。是足证我 师定慧之宏深。非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者。所能望其项背也。民国十年秋。浙江省督军卢公。省长张公。坐镇东南。目击时局陵夷。人心日下。仰 师道德学问。再三敦请。为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于海潮寺。军政长官。地方绅耆。莫不争趋法席肃聆圆音庄严恭敬无美勿具亦末劫空前绝后之大法会也。欧风东渐。学校如林。大都竞异立奇。灌输知识。故其结果。无非推翻礼教。蔑弃纲常。权衡利害。得不偿失。从未有专门指授最上乘之佛学。以扫荡外道。演畅宗风者。我 师悯物应机。毅然负荷。初于清宣统二年。就南京僧师范学校监督。招集各省英俊笃实之僧徒。分班讲解。开我国佛教史中古未有之新纪元。未几光复军兴。不得已而中止。迨住持观宗。设研究社为本寺常年习教之所。民国八年。受蒯若木。叶誉虎二居士请。增设观宗学舍。自任主讲。网罗具有根柢之高材僧众。授以台宗大小诸部。为全国寺院。造就法师之地。十七年合并。改为宏法研究学社。维持至今。经费虽绌。规制亦简。然我国南北各行省。振铎竖拂。宏宗演教。得以缵述坠绪。阐发妙玄者如虚。常惺。戒莲。禅定。可端。根慧。妙真。授松。诸法师。皆学社学员。受 师之法乳也。虽然。教网张矣。而人天诸界。根器利钝。不啻万别千差。苟非大开方便之门。何堪普济一切众生。于是出家之曾获亲闻者。付法授记。则有英参。炳瑞。楚泉。摩尘。善权。允祥。志恒。瑞生。天曦等二十余人。披剃授戒。则有显培。显寿。显慈。显奇。显昙。显荫。显中等若干人。在家之男女善信皈依者。则有徐蔚如。王一亭。蒋竹庄。江味农。潘对凫。馨航。黄涵之。施省之。李斐然。朱子谦。李云书。袁克文。等十万余人。或自辟门庭。或精究教乘。或一心念佛。或往生西方。或外护佛法。或流通经典。或热诚善举。莫不仰承师志。自利利人。作浊世之明灯。为中流之舟筏。言乎事业。则完全兴造者。观宗本寺之外。有天台之万年寺。杭州之梵天寺。永嘉白象寺之宝塔。以及放生之解脱池。戒杀之功德林。修缮重兴者。有温州之头陀寺。绍兴之戒珠寺。黄岩之常寂寺。海门之西方寺。雁山之灵岩寺。以及各省天灾之募款放赈。公益之解囊捐助。难以枚举。言乎灵感。则光绪三十三年。上海龙华寺将讲楞严之先一日。观音殿香灯。梦见文殊菩萨。率领眷属数百千人。腾云而至。宣统三年。苏州玄墓山圣天寺。开讲楞严时。适旱魃为患。禾苗半槁。 师为祈雨。即油然作云。大沛甘霖。农民额手称庆。民国七年。北京讲圆觉(未毕)。城隍白公。及周将军。先后降坛。请 师授戒说法。有显感利冥录行世。言乎性行。则供养丰而自奉啬。威仪肃而待人宽。所得香仪礼物。若四时饼饵瓜果。大都转交库房。为斋供佛祖宾客不时之需。余亦公诸同嗜。未尝独自享用。现金则遇有功德。虽掷巨万。而不稍悭吝。私人乏用告贷。亦必慨然给与。即令受绐而不以介怀。故其应人接物。坦率圆融。一一出以即空即假即中之妙观。如春风之嘘拂太空。蔼然可爱。设或荡检逾闲。自弃于佛法大海。则不问缁白。丝毫不容宽假。又如秋霜之摧毁百卉。肃然可畏。非大彻大悟。担荷如来者。曷克臻此。此 师之自行化他。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也。 师躯干清瘦。精力尚强。是以坐禅历十小时之久。而安隐不疲。听讲至数千人之众。而分明如故。惟胃肠略弱。消化较迟。居恒语人。谓人生六十。设有疾病。应作无常观。一心念佛。期早往生。客岁自春至夏。在上海玉佛寺。讲楞严经。凡四阅月。未曾倩人代座一次。听众万余指。亦从来所未有。讲毕。复应无锡居士之请。为讲省庵祖师劝发菩提心文。然后返甬。预定苏州灵鹫寺及宁波育王寺。再讲观无量寿佛经。不意返驾数日。精神疲乏。无力践约。乃婉言谢却。息心休养。每日惟佛是念。惟净土是归。虽无若何痛苦。而精神日衰。自知不久。函电催促宝静回寺。迨二十一年夏历五月十九日。即将本寺全权付托。命为住持。仍兼宏法研究社主讲。是日 师升座付法。矍铄异常。孰知越二三日。即复疲软如初。延至七月初二日午前。忽向西合掌。良久。云佛来接引。老人将从此辞。旋唤侍者用香汤沐浴更衣。续索楮笔写偈云。我今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写毕。又嘱本寺全体僧众。齐集大殿念佛。迎请佛至。 师即手指颐使。趺坐莲龛。至午后一时三刻。目张而视。视而复闭。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含笑。坐化而逝。面作金色。光洁莹净。顶中暖气如火。逾时不散。全寺缁素。叹为希有瑞象。 师生于清咸丰八年正月初六日丑时。圆寂于民国廿一年国历八月三日。即古历七月初二日未时。世寿七十有五。僧腊五十五。定古历十月十六日。入塔于慈溪五磊山之旁。宝静于诸弟子中。承事最浅。凡所见闻。自多挂漏。况密行隐德。本权实。惟 师自知。庸驽如宝静。安能测高深于万一哉。

谛公老法师遗述语录

传天台教观第四十四世弘法沙门宝 静辑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论说
下一篇: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六波罗蜜法门

 谛闲大师遗集 卷首 谛闲大师遗集 总目次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观经疏钞演义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二编 大乘止观述记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教观纲宗讲录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大师遗集 第四编 慈悲道场梁皇宝忏随闻录
 谛闲大师遗集 第四编 慈悲三昧水忏申义疏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八识规矩颂讲义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妙法莲华经五重玄义辑略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重玄义辑略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六波罗蜜法门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