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四十二章经 源流
 
[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点击:3891]   [手机版]
背景色

源流  

  佛教之东渐,乃是经过中土及天竺、西域诸国僧人涉冒流沙、跋山淌水才将这一博大精深的教理逐渐介绍、移植、扎根过来的。自此以往,以西域为中介,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东方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开始了正面的交锋。那么,其结果将会如何?佛教置于新的文化背景会否患上水上不服症而消声遁迹——抑或,向来注重夷夏之辨的中国传统文化会否患上消化下良症而拒佛陀于千里之外?
  所幸的是,两种情形都没有彻底发生;同时,两种情形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作用。从而也就产生了汉魏佛法初传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情形。
  《四十二章经》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部汉译佛典,便集中体现了佛法初传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面貌。
  <四十二章经序>虽较经文为晚出,但很好地表现出当时中国各个阶层,包括本土佛教界的佛陀观。在<经序>中,佛教的传入本身就以传统的帝王感梦形式出现,且对佛陀的描述带有明显的两汉之际黄老道术和神仟家者流的痕迹。<经序>言:「佛轻举能飞,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同黄老、神仟家对神仟真人的描述极为类似。同时,在明帝和傅毅的问答中,直呼佛陀为「神」,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佛教也是流行于世的各种道术之一种,而意识下到它是同传统文化全然不同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对于阿罗汉的描述也是如此:「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在印度佛教中,阿罗汉的本义为杀烦恼贼、受人天供养、脱生死轮回之意,而在《四十二章经》中也成了神仟的一种。
  这种视佛法为道术之一的思想,在《四十二章经》中往往直言表现,通篇皆言学佛修行为「为道」、「行道」、「学道」。现今通行本依旧沿用旧语,但绝不会有人再做其初译时那样的理解了。
  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本为印度佛教的根本教义。因「诸法无我」,故无报应之主体。而《四十二章经》对六道轮回仅第三十六章言「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而外,第十三章言「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这里的「魂灵」实为中土「灵魂下死」的魂灵,故后言「生死所趣向」。第十七章虽言「无我」,但细考基百,其言则在四大为空,人生短暂如幻。如是,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在此成为本土的善恶鬼神报应。此种误解根深蒂固,至梁武帝时终于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神灭、神不灭之争。实质上,当时的梁武帝及其门下均是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神观念所辩,只是不自知打着佛法旗号而已。
  《四十二章经》一个突出的思想和显著的特徵就是去欲除奢、鼓励梵行。此中特别突出了爱欲之为愚痴之祸根。经首言小乘四果,次言沙门特徵,只因当时汉人尚未有出家者,故未引起社会特大的关注,却被时人看做是达清净无为的有效手段。至若去欲除奢,则须戒律、禅定两行。从《四十二章经》始,汉地始知沙门有二百五十戒,而优婆塞之五戒经中已明言。至东晋道安时,始知戒法不止二百五十条。《四十二章经》的译出,已经为后世戒律的翻译提供了前提条件。至于禅定,《四十二章经》尚无此词,但经文中多处的「行道」、「为道」似禅定之早译。做为佛法修行特征之一的「禅定」在早期予以介绍,恐怕才合乎情理。
  仁慈乐施,在《四十二章经》中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第二章言:「去世资财,乞求取足」,第六章言:「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第八章言:「为道务博爱,博哀施。德莫大施。」更有第九章专言行施福报。由此,即有楚王英设优婆塞、沙门之盛馔,汉末笮融每逢浴佛,设酒饭布于路,经数十里,任人就食,足见其施饭规模之大。此为中国饭僧之制的最初流行,由此知在汉代布施功德首在施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种施食同黄老、浮屠共祭一样,笮融之布施乃用酒食,是同佛理相违的。
  《四十二章经》另一格外引人注目之处是第九章,在比较各种布施福报之后,经言「饭辟支佛百亿,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矣,二亲最神也。」不独诸《阿含》中无与此相应的文字及思想,而且印度佛教也很少有此类思想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至江北刻经处本,虽历经增改,后半段文字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独成一章(十二尊亲显孝章)。这说明佛经在翻译的初期,不仅受当时黄老、道家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传统儒学的影响,并且随历史的前行,这种影响愈益深刻——似乎在佛法初传之日,就已经暗示了中国佛教将走向同儒道合流的道路。
  本经注疏甚早,当于唐代宗之前就有,早已亡佚。明显的例证在第五章「吾以四等慈护济之」一句。察《一切经音义》及诸释教辞典,均言慈、悲、喜、舍为「四等」,又称「四无量心」,而无「四等慈」一条,宋真宗注本和各版本均依之。因真宗注本和怀素草书手写本经文相同,书于代宗年间,而「慈」字必为注疏掺入无疑,故言最早的注疏在唐代宗之前就曾有过,只是注疏年代和注疏者以及注疏所用版本均无从考证。
  本经注疏者较多,现存的有:《四十二章经御注》一卷,宋真宗皇帝注。《四十二章经注》一卷,明守遂注、了童补注。《四十二章经解》一卷,明智旭著。《四十二章经指南》一卷,明道霈述。《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清续法述。近人则有丁福保《四十二章经笺注》、宣化上人《四十二章经浅释》等。
  此外,还有依汉文转译成别种(国)文字的《四十二章经》: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年)敕依《明藏》本转译为满、蒙、藏文,连同汉文本合印,称「四体合璧本」。日文译本有山上曹源译《四十二章经》(日本《国译大藏经》经部第十一),高岛宽我译《现代意译四十二章经》(《现代意译佛教圣典丛书》第六)等。一八七一年有英人的译本,一八七八年法国校印了汉、蒙、藏文的《四十二章经》。一九○六年日本人铃木大拙又出版英译本,一九四七年伦敦出版了《四十二章经》同其他两经的合译本。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四十二章经 解说
下一篇:四十二章经(四)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解题
 为什么四十二章经被先翻译出来? 漫画《四十二章经》导读
 解读《四十二章经》(阿莲) 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讲录 序 题解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一章 出家证果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二章 断欲绝证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三章 割爱去贪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四章 善恶并明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五章 转重令轻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六章 忍恶无瞋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七章 恶还本身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八章 尘唾自污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九章 返本会道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章 喜施获福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