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出三藏记集 10 首楞严三昧经注序
 
[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点击:3809]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10 首楞严三昧经注序 

  未详作者
  译文
  「首楞严三昧」,用汉语来说,就是「勇猛伏定意」。说的是修行达到「十住」的人,自然行事而功德显赫,无须作为而事业成就。「勇猛伏」这个称谓的得来,是难能可贵的,是极稀少的。即使说功德盖于天下,也不足以表达「勇猛伏」这个名称。完全是忘却一切名相,才有这个名称的产生,舍弃一切称谓,才显得这个名称的稀贵。这样的名称能训释三千世界、敷陈典籍文诰,众生仰慕它而望尘莫及,深入钻研它也不明白。如果不具有神奇非凡的功德智慧,怎能符合这一名称呢?佛经中所谓的「勇猛」,实在很难达到。
  「定意」,是说断绝了仁与智等一切行迹,有与无全都忘却,处于绝对寂静状态。然而,虽然寂静,却能应对所感知的一切,以恩惠滋润众生,这何尝不是以仁慈和智慧通达于众生,以佛教的玄妙之理洞照于宇宙万有呢?寂静的佛体是不能分割的,所以《首楞严三昧经》中说:「寂静的佛体,遍游一切国土,而自身亦是一体不分的,对于法身没有任何损害。」这是说虽然感应如同流水迅速,佛身充满宇宙,又哪里是有意于所为呢?意思是说,教化者以不教化为根本,造作者以不造作为主旨,作为主旨是忘却自我,哪里是佛身的色相可以分割呢?
  如果终极的理是可以分割的,那就不是终极的理了。可以分割就有污损,有合成就有离散,而作为佛身是没有成与亏、合与散的特性。奇妙的照鉴作用如同玄风(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圆满而神应,如同太阳的光辉,普照宇宙万有。太阳的光明没有被分割,而映照在万物上却各各不同。佛身一体,却周济众生,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所以说佛身没有分割,也就没有损害。
  「首楞严」意味着:以虚寂之理为统帅而绝弃知识,弘大的宗旨在于忘却言辞,微妙的义旨贯穿于七地,外在的行迹表现于三种权便。洞察玄之又玄的终极奥妙,显示八种特有的教化途径。树立远大的目标,建立十种标准(十地)来测验修行的程度,玩味玄妙的旨趣来消除习气,随着习气的消除而体悟玄妙宗旨。不行仁慈而仁慈自然普施,不刻意洞照而洞照自然广大,所以才有陶冶化育万物,经纬天下的功德。倘若不是领悟把握了根本宗旨,深通非凡的旨趣,怎敢说已达到究竟了呢?
  僧人支道林,崇尚佛教之心与古贤相契合,神妙的领悟自然而然地产生,天资聪教明达,深悟色空之理,受启迪于往世的佛教经论,修行达到三乘之位。我时常向他请教,聆听他的高见,才疏学浅的我,把他的高见记录在经文的句下,希望将来的贤者给予订正。
  (道安的《经录》云:中平二年(公元一八六年)十二月八日,支娄迦谶译出的此经,开头省略了「如是我闻」一句,直接称「佛在王舍城灵鹫顶山中」。)

  原典
  首楞严三昧经①注序
  未详作者
  「首楞严三昧」②者,晋曰「勇猛伏定意」也。谓十住③之人,忘当④而功显,不为而务成。盖勇伏之名,生于希尚者耳。虽功高天下,岂系其名哉!直以忘宗而称立,遗称故名贵。训三千,数(敷)典诰,群生瞻之而弗及,钻之而莫喻,自非奇致超玄,胡可以应乎!圣录所谓勇猛者,诚哉难阶也。
  定意者,谓迹绝仁智,有无兼忘,虽复寂以应感,惠泽仓生,何尝不通以仁智,照以玄宗。所以寂者,未可得而分也。故其篇云:「悉遍诸国,亦无所分,而于法身不坏也。」谓虽从感若流,身充宇宙,岂有为之者哉!谓化者以不化为宗,作者以不作为主。为主其自忘,焉像可分哉!
  若至理之可分,斯非至极也。可分则有亏,斯成则有散。所谓为法身者,绝成亏,遗合散,灵鉴与玄风齐踪,员神与太阳俱畅,其明不分,万类殊观,法身全济,非亦宜乎!故曰不分无所坏也。
  「首楞严」者,冲风冠乎知丧,洪绪在于忘言,微旨尽于七位,外迹显乎三权。洞重玄之极奥,耀八特之化谷,揷高木之玄标,建十准以伺能,玩妙旨以调习,既习释而知玄,遗慈故慈洽,弃照而照弘也。故有陶化育物,绍以经纶,自非领略玄宗,深致奇趣,岂云究之哉!
  沙门支道林⑤者,道心冥乎上世,神悟发于天然,俊朋明彻,玄映色空,启于往数,位叙三乘。余时复畴谘⑥,豫⑦闻其一,敢以不敏,系于句末,想望来贤,助删定焉。
  (安公《经录》云:中平二年十二月八日,支谶所出其经,首略「如是我闻」,唯称「佛在王舍城灵鹫顶山中」。)⑧

  注释
  ①首楞严三昧经:简称《楞严经》,是宣说大乘禅观的经典。宣称「首楞严三昧」是达到「勇者」(十地菩萨)的禅定。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包含在这个「首楞严三昧」之中。如果能修行到此地步,就可以达到涅槃!永恒不灭。此经自东汉以来,有八种译本,现通行鸠摩罗什译本,二卷,其他皆佚。
  ②首楞严三昧:「首楞严」意译为「健相」、「勇健」、「勇伏」,「三昧」为专注一境的「定」。「首楞严三昧」,谓是诸佛和十地菩萨所得禅定,此禅定中的诸佛菩萨具有勇猛坚固之相,一切邪魔烦恼不能干扰破坏,能了知一切修行的深浅,具有一切神通。
  ③十住:亦称十地。谓菩萨修行有十个阶位。《首楞严三昧经》称,唯有进入第十地的菩萨乃能得首楞严三昧。
  ④忘当:忘却如何做为适当,即自然而然,不着意于所为。
  ⑤支道林:又名支遁,世称支公、林公。生于公元三一四年,卒于公元三六六年。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家世事佛,自幼读经,早悟佛理。二十五岁出家,讲解经论,不拘文句,于「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但受到玄学家赞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以好谈玄理闻名当世,所注《庄子·逍遥游》云:「群儒旧学莫不叹服」。支遁于佛经尤精于《般若经》,对般若空观有独自的见解,作《即色玄游论》,创般若学「即色」义,主张「色不自有,虽有而空」(物质现象不是自己形成的,所以是空)的「即色是空」论,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
  ⑥畴谘:即畴咨,语出《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后来用作访问、访求之意。
  ⑦豫:通「与」,给与。
  ⑧( )内是僧佑的注解,下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出三藏记集 11 法句经序
下一篇:出三藏记集 9 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中国最古老的佛经目录--《综理众经目录》与《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所录经典
 出三藏记集 题解 出三藏记集 1 出三藏记集序
 出三藏记集 2 四十二章经序 出三藏记集 3 安般守意经序
 出三藏记集 4 安般注序 出三藏记集 5 安般守意经序
 出三藏记集 6 阴持入经序 出三藏记集 7 人本欲生经序
 出三藏记集 8 道行经序 出三藏记集 9 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出三藏记集 11 法句经序 出三藏记集 12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出三藏记集 13 大品经序 出三藏记集 14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
 出三藏记集 15 法华宗要序 出三藏记集 16 法华经后序
 出三藏记集 17 维摩诘经序 出三藏记集 18 毘摩罗诘是(堤)经义疏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