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福慧双修
 
[惟因法师] [点击:3422]   [手机版]
背景色
福慧双修    
惟因
 
    佛教徒之间往来书信或节日庆喜,往往互相祝愿:“福慧双增”!如此良好祝愿,乃人之常情。但仔细思量,口头上祝福几句,是否会满足心愿呢?依理而言,决无此事。要想增福增慧,必须躬行实践。佛经上常讲“闻、思、修”,“信、解、行、证”,这修行的“修”字,行持的“行”字,最为吃紧,不能忽视。譬如想吃果子,就要浇水施肥栽培果树,否则便成空想。所谓“修”也好,“行”也好,无非就是修福修慧。因此,同初学佛法的人谈谈福慧双修这个问题,也许不是没有意义。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几个人,各人的回答不一样。浅说深说,各有各的道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甲说:我自幼喜欢做善事,见人有困难,尽力帮助,替人挑水、破柴、补衣裳、搞卫生;路上见有香蕉皮,怕滑倒人,自动拾起。自认为这是修福的事情,应该去做,也乐意去做。及至成年,对于修桥补路,财物布施,均不敢后人。我觉得修福就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二者的功德是一样的。后来听法师开示说,我这样做是好的。但不能满足,更不可骄傲,要继续多做善事,利益更多的人,切勿得少为足。而且做了善事不可执滞,要回向无上菩提,把所修之福,施与一切众生,不贪求个人享受。
 
    乙说:“修福还要修慧。修福,学大行普贤菩萨;修慧,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怎样修慧呢?《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既是因定发慧,那么礼佛、念佛、诵经、静坐等修行法门,只要专一其心,断除妄想,都可以智慧。比如礼佛时,身、口、意三业清凈,心住一境,能礼拟礼性空寂,无人相,无我相,心无碍,智慧即现。念佛时,意志集中,正念现前,勤行精进,达到一心不乱,工夫纯熟,不着静境,不厌闹市,处处是凈土,直心是道场,便能顿开佛慧。读诵经典,依文解义,明白佛理,深入经藏,如理作意,由文字般若证到实相般若。静坐思维,参究禅理,以般若之力,返照回光,返闻闻自性,于相而离相,于空不着空,无我无人,冥心合道。终日修智慧,不见有智慧可修,不即不离。在发挥妙用时,智如泉涌,好似无底深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是修行的极则。要达此境界是不容易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信及得,行得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还要知道,智慧不是别人给的,别人只能指点提醒,行持则靠自己的努力,日久功深,必然见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乃至生产技术上的革新和发明创造,都是智慧的具体运用与表现。
 
    修习智慧还要善于集思广益。个人的智慧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智慧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但因妄想执着所障,故不能显现,不会运用,所以要有正思维,正知见,在正确轨道上思考,不能胡思乱想,否则便入岐途。智慧与假聪明不同。损人利已,就是假聪明,其结果是自己受害。这种假聪明实是愚痴,不算智慧。因此,修习智慧的人还要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对自己不利的事固然不做,对别人不利的事更不应该做。有智慧的人还能及时修正错误,从善如流;没有智慧的人,文过饰非,小错不改,结果弄成大错。学佛的人,不可不慎!
丙说:我们要福慧双修。佛陀福足慧足,称两足尊。修福,包括从事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资生事业,勤奋劳动,积极工作,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修慧,要求明心见性,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我们学佛的人的终级目的。修福不修慧,或修慧不修福,都有偏差,都不圆满。只有福慧双修,解决生活问题,使生活安定,才能用功修道。丛林里有“*轮未转,食轮先转”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增加生产,对人类多做贡献,便是最大的修福;反之,浪费粮食和财物,就是最大的折福。种瓜得瓜,合符实际,岂能充饥?总之,我们求福,就是种福、修福、培福、积福,不要享福;要惜福、增福、添福、多做善事,造福人民,切不可做折福、损福的恶事。须知积福难,损福易。如果消耗大,增添小,那就不合算。所以要发长远心,栽培善良,日积月累,多劫修行,就能证得菩提,圆成佛果。
 
    丁说:般若即智慧,佛经赞叹般若,六度中把般若列在重要位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若无般若,即等于盲,拿布施来讲,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行布施,能如是,则其功德不可思量。因为住相布施则有分别,若有分别便有所企求,有所贪着;有企求有贪着,布施功德中有限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般若作指导。所以在六度中般若是统帅。佛教把智慧当作人的生命来看待,称为慧命,可见智慧是何等的重要。
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需略加指明。有些人以为有智慧就遇事能占便宜,不会吃亏。其实不然。有智慧的人,在一定的情况下,宁肯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众利益,决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所以有“大智若愚”的说法。
 
    上述这些道理说起来都很浅显,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希望学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把这些浅近的道理当做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时策励,处处实行,以期福慧增长,道业克成。
 
 
 原载《法音》1982年第一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解行相应
下一篇:修行漫谈

 第一章 福慧双修 壹 龙天推出 壹肆 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得圆满(达真堪布) 福慧双修了生死
 人生要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了生死 黄莲集 存养篇 二 福慧双修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4 福慧双修 怎么福慧双修呢?(究遵)
 精进福慧双修 依正不二 福慧双修
 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游有维)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请问如何福慧双修?拿字纸来包东西更是普遍,这会受报折福吗? 福慧双修
 如何福慧双修? 维摩经六讲 第二讲《维摩经》与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