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简体版首页 | 阿含部 | 本缘部 | 般若部 | 法华部·华严部 | 宝积部·涅槃部 | 大集部 | 经集部 | 密教部 | 律部 | 释经论部·毗昙部
中观部·瑜伽部 | 论集部 | 经疏部 | 律疏部·论疏部 | 诸宗部 | 史传部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 古逸部·疑似部 | 全文检索 | 链接
 
  No. 2835
  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
  沙門大照居士慧光集釋
  夫大道融心顯實一理。前後賢聖唯趣此門。悟者三界唯心。不悟隨眠□□□乘宗定對相顯。真了悟者知諸法寂然因緣立事假合成名。不了者著名住字取想奔耶。若欲攝妄歸真染淨平等者。要須注意觀心。本覺自現。意觀有力。仍不出意念到彼岸。常入甚深禪定。久習不已。自然事是皆畢。若觀處有事漸漸向真。縱放身心虛豁其壞。起作恒寂不像而照。任運三昧溫道育德。資成法。身返悟心源無妨無礙。體若虛空名無邊三昧。心無出入名無寂三昧。於一切有處淨無求名不思議三昧。三昧不昧不從緣起名法性三昧。一切學者但求其解不求自證。若欲修習大乘者。不解安心定知悟失。時有居士。俗性李名惠光。是雍州長安人也。法名大照。不顧榮利。志求菩提。前事安闍梨。後事會和尚。皆已親承口決蜜授教旨。至於精義妙理達本窮源。出有入無圓融自在。居士乃禪思餘暇歎此群迷。遂顯事理幽門。諮呈妙義開斯法要。可謂涉海之舟船直往菩提。斯言信矣。庶將未悟者願令得悟。未安者願令得安。未解脫者願令解脫
  居士問曰。佛法幽玄凡人不惻。文字浩汗意義難知。請問禪師法要暫辭方便。直往直言不棄俗流。幸無祕密 大照禪師答。善哉善哉觀汝所問。菩薩根基似欲純熟。吾長身四十有五。入道已來二十有餘。未曾有人問斯意義。汝有何事復決何疑。直問直說不假煩言 問曰。夫欲入道者當修何法看何法證何法求何法悟何法得何法而趣菩提 答曰。一法不看亦無有求。一法不證亦無有後。一法不悟亦無道可修。即是菩提 問曰。弟子無始世來流浪生死。與理相違。乍聞頓說冥漠不知。神識昏昏莫知所在。由若醉人未能星悟。伏願下接群迷賜垂少問。方便會真 問曰。云何真性 答曰。不起心常無相清淨 問曰。云何自性 答曰。見聞覺知四大及一切法等各有自性 問曰。自性從何而生 答曰。從妄心生 又問曰。云何離自性 答曰。心不起即離 問曰。云何是道。云何是理。云何是心 答曰。心是道。心是理。則是心心外無理。理外無心。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照能明名之心。心理平等名之佛心。得此理者不見生死。凡聖無異。境智無二。理事俱融。染淨一如。如理真照。無非是道。自他俱離。一切行一時行。亦無前後亦無中間。縛解自在。稱之道 問曰。云何順正理人 答曰。心不起常無相順 問曰。云何順道 答曰。直心不著一切即順 問曰。云何是妄 答曰。不識自心是妄 問曰。云何是顛倒 答曰。若起種種境界是顛倒 問曰。何者是自心。何者是妄心 答曰。若行分別是妄心。不分別是自心 問曰。分別心及不分別心從何而生 答。分別心從顛倒生。不分別心從正智生 問曰。分別心及與不別心俱從何生 答曰。無我生處 問曰。既生處云何稱有顛倒稱有正智 答。若不識自心即行種種顛倒 若識自心即是正智 問曰。今言識與不識俱從何而生 答。若識從悟生。若不識從妄想生問曰。一切眾生總在妄想。為復亦在正智 答曰。一切眾生無在正智。實無妄想 問曰。我今現在妄相云何稱有正智 答曰。汝本來實無妄想。今稱妄想。即如人食莨蕩子於空中覓針。如此虛空實無有針 問曰。本來既無妄。今一切行人斷何物而求道乎 答曰。不斷一物亦無道可求 問曰。既無道可求。無物可斷。云何世尊經文說斷妄想 答曰。世尊實不遣斷妄想。若斷妄想者即不離妄想一切眾生妄有所得妄有所斷妄見有妄想法。世尊隨眾生意說假立妄想法。世尊實不說一字妄想法。譬如艮鑿對病說藥。若無有病即不說藥 問曰。既是世尊不說妄想法。其妄想何誰造作 答曰。眾生自造作。正智即無 問曰。云何不造正智。偏造作妄想答曰。不識正智即有妄想。若識妄想 問曰。既有正智。即合有妄想。云何說稱無妄想 答曰。眾生實無妄想。亦無正智。二俱不可得 問曰。既二俱不可得。即合無有凡夫亦無聖人 答曰。亦有凡亦有聖。汝自不識 問曰。何者是凡何者是聖 答曰。汝若分別即是凡夫。若也不分別即是聖 問曰。分別是凡。不分別是聖。如小嬰兒長頭不分別。可是聖人乎 答曰。作此見解大是愚夫。准如嬰兒幼稚不識好惡。由如癡人不識尊卑。豈得是不分別會。須於真如理中常行分別心得無分別智 問曰。作勿生即是不分別智 答曰。汝且看處看淨心看心起處。即須覺知心從本已來清淨。不被外緣所染。事須了了見。因緣性不可得。即知因緣亦空亦非空者。即是世間所有森羅萬像君臣父母人義禮信。此即是世間法不壞。是故經文不壞世法而入涅槃。若壞世法即是凡夫流浪生死。其世間因緣法各各無主。假緣和合體性皆空。畢境不可得。若見如是理者。即名見性是也。即於分別中得無分別智。常行分別而不分別。此是不壞世法。是故經云。分別諸結相入第一義而不動。是以能覺之者即動而起寂也 又問曰。維摩經云。常求無念實想智惠。於世間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間法求之無厭。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惠引道於眾生。此義云何 答曰。此義者即是三世諸佛妙。即證者乃智非心所惻問曰。既常求無念實想者。緣何事。諸經即說布施持戒人天之福。豈不是有念法耶。因何得不同而有差別。令一切學人孤疑不信 答曰。汝莫不信。汝不解事。佛說布施持戒人天之福者。為眾生多在妄想。佛無量善巧方便。隨眾生意說妄想法。誘引令趣大乘門。汝今不信。即為引經來證也。法華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大乘為本。又說云。十方佛土中准有一乘法。且以假名字引道於眾生。終不以小乘濟渡於眾生。又說云。勿親近小乘三藏學者。又說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又諸法無行經云。若人分別戒。是即無有戒。若見有戒者。是即為失戒。據此而言。明知佛說究竟門非說人無福。只是引眾生令入佛惠。過去現在聖人說心得自在心得解脫心得聖人者。此是三世諸佛大印破汝疑也 問曰。諸佛若說一乘。教化諸眾生故。如今總得悟。何須更說惑亂眾生。豈不得罪過也 答曰。汝莫起此意。諸佛大慈悲故。所為眾生落三惡道者眾。所以聞方便門為說六波羅蜜。波羅蜜者。布施持戒忍褥。行此三事得離三惡道人天來往。精進禪定智惠。行此三事得離生死苦。當來成佛 問曰。過去諸佛說三乘。為當現在諸佛說三乘 答曰。過去現在未來說佛總說 問曰。以何義理而得知耶 答曰。法華經云。若且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明知過去諸佛並說三乘引道於眾生令入於一乘 問曰。何者是一乘 答曰。心是一乘 問曰。心云何知是一乘 答曰。可見心空無所有。即是一乘 問曰。了見心空無所有是一乘者得聖耶 答曰。得聖 又問曰。有凡耶答曰。亦有凡 問曰。凡與聖有異無異 答曰。並無異也。若悟朝凡暮聖。不悟即六道受生 問曰。今言悟時何物 答曰。悟心 問曰。凡心聖心是一是二 答曰。是一 云何是一 答曰。了見性清淨從本以來無染無著。即知是一 問曰。何誰知無染無著 答曰。心知無染 問曰。心云何知無染 答曰。三世諸佛說心無形體畢竟不可得。是以得知無染 問曰。既無形體。如何得知無染 答曰。只為無形體。故知無染。若有相貌處所還有染 問曰。前言說心。未審心總有幾心 答曰。汝若悟一心不可得。汝若不悟即有若干種心不可知數也 問曰。是凡心。何者是聖心 答曰。汝若取相是凡心。離相即是聖心 問曰。取相心及不取相心請示其要 答曰。一切修道者若見來去心即是長矩心。見好惡。見憎愛。見嗔喜。見邪正。見凡聖。見自在不自在。見涅槃。見解脫。見不解脫。見佛菩薩。見究竟不究竟。見知解不知解。見精進。見禪定。見智惠等者。並是凡夫妄想心也 問曰。如何是聖人心 答曰。不起一念亦不見一物。即是聖人心也 問曰。禪師得聖人心耶 答曰。我亦無得 問曰。既是無得何有知耶 答曰。我今亦無得亦無知。是故經云。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即是菩提薩埵 問曰。此理究竟屬誰 答曰。一物不屬。若有所屬。即生死輪迴。若無所屬。畢竟常住 問曰。一切眾生皆以八識而轉不得自在。云何是八識 答曰。所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賴耶是也。所言識者。以了別為義。如眼與色相應之時意識於中分別。或時計好。或時計惡。隨彼所計便有相生即薰於第七末那之識。承此薰故遂即執取。轉薰於第八識。所已積聚諸業種子得名為藏。眼識既然。諸識亦爾。一切眾生業受報者。先將藏識展轉成因作未來三業。所已因因想乘果果不絕。終還六道受生死苦。是以未能了心者即被八識惑亂也。所言此八識者。謂本有以云為因。藉現在緣而起。造作因緣和合。還欲生未來之因。今欲斷除不令生者。當正觀之時了眼識從何而得。為從色得。為從眼得。為從心得。若從心得。盲人有心。云何不能生。於眼識。若死人有眼。云何不能分別於色。若從色得。色即頑礙無知。如此眾緣不能獨辨了心之時乃知。眼見色時眼因緣空。眼緣既空。即是色空。若了此三事體空即無分別。以無分別故意識分別而無分別。七識欲執而無所執。八識藏中更無薰習。雜染種子以無種子。更不愛生死。湛然常住。不為生之所生滅之所滅 問曰。佛有三身從何而得 答曰。佛三身者從八識而得。由轉八識得成四智。就此四智束成三身。此乃從因至果。有此三身差別 問曰。云何義故而得知耶 答曰。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此五識以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成所作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七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問曰。此四智者有何義故而作是說 答曰。用前五識亦云五根。其五根者即惠門照觸前境而無妄染。所以將此五識以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者亦云意根。是智門當須懃覺。覺云便淨。與法相應。真俗齊觀成就智惠。轉意成惠。惠照能明。識無分別。轉智成。是名成所作智 第七末那識者。更無執取自然無憎無愛。以無憎愛故一切法悉皆平等。故云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藏中即空。雜染種子悉皆清淨。猶如明鏡懸在於空。一切萬像悉皆中現。而此明鏡終不作念言。我能現像。像亦不言。我從鏡生。無能無所。故說此智名為大圓鏡智 問曰。四智既爾。云何三身 答曰。大圓鏡智以為法身。平等性智以為報身。成所作智及妙觀察智以為化身 又問曰。以何知之而作是說 答曰。據今時現在而言。具定一切無漏功德圓滿義足。猶如世間明鏡現眾面像而無分別。故說此知以為法身。妄心既盡。平等性成萬行成就。以為報身。六根無染廣度眾生。自離離他。令他同解而修因。故以化身 問曰。一切眾生令欲求佛。三身之中先修何身 答曰。經云。所說從平等法身流出報身。從此報身流出化身。從此化身流出三藏等教十二部經。以是義故先修法身。言法身者所為妙有妙無中道正觀。若悟此理即是法身。以見法身即知自身心從無始世來常違法故。既見法以即須懃。懃用意無間自然清淨。順於如故久如不以。如心既成。是為報佛。所以法身本有報身修行。化身者。經云。現種種身名化身 問曰。佛三身既爾。云何是三寶 答曰。佛三身者亦云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 問曰。三寶即有幾種 答曰。若具釋而言。有三種三寶 問曰。云何名三 答曰。一體三寶。別相三寶。住持三寶 問曰。云何一體三寶 答曰。真心體覺性清淨。名為佛寶圓滿義足具有恒沙功用。名為法寶。功用之義一體一味。名為僧寶 問曰。云何別相三寶 答曰。別相者即此自身。名為佛寶。亦能隨機授藥自欲修行。名為法寶。四大五蔭和合不相違。皆名為僧寶 問曰。何名住持三寶 答曰。住持者。所謂善能扶上接下事事清平。名為佛寶。隨意言說聞者歡喜。名為法寶。在於眾中萬行不違善巧方便能和一切不相諍論。名為僧寶 問曰。云何稱之為寶 答曰。此第一義者不在內外亦無中間。無有秤量無直無價。即喻而言。名三寶。若也有價不名為寶。故說如意無價寶珠是也 問曰。老經云。佛道為而無不為。此義云何 答曰。佛道本自無為。眾生起我見如須彌。而則有為。此義非意所知非心所惻。證者了知。但能有功。一時大悟 問曰。經云一切法皆從此經出 答曰。經者心也。心能表一切。行人修習圓照無礙。無上正道因是發明。諸佛如來始則自修。終則化物無法不□。故云皆從此經出 問曰。經云荷擔如來此義云何 答曰。汝但反照於性。不住於常。反悟無身。誰受荷負。深達般若廣為人說。是即荷負正法擔運勝義。令諸眾生成就功德。故云荷擔如來 問曰。經云。如來度眾生。此義云何 答曰。汝自了眾生正性本來清淨。六根起相。煩惱病生。觀生本空。有何可度。是故若言如來度者。即著我人眾生受者 問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者。此義如何 答曰。金剛者是色心。般若者清淨也。波羅者彼岸也。密者到也 又問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答曰。汝心若起有去有來。即有為法皆是不安之相。汝心不起即無來無去即無為法。無為法中動不動俱離。是即常住。故稱如如不動 問曰。溫室經云。具其七物洗浴眾僧獲福無量。其福意義請為表示 答曰。經云。所說者實不虛也。汝若具七物洗浴者。即須內外相應德福無量。汝離燒炭火溫淨水清灰操豆楊枝蘇膏內衣等七物先浴者。若常弄心性縱放貪嗔。呵打是非令他聲淚俱下。即是出佛身血。常行三塗業。如此洗浴者猶如洗塹。泥盡應休。但身心清淨不起貪嗔。自然平等即離分別。已分別水洗。卻一切塵垢或足清淨 問曰。此三毒之心若為對治。成就六波羅蜜 答曰。汝須心勇猛精進對三毒發其三誓願。誓斷一切惡。對於嗔毒。誓修一切善。對於癡毒。誓一切眾生。對於貪毒。以能斷能修著。會於心三毒。制成三聚淨戒。次明下心者。即便對於五蔭發五種下心者。一誓觀一切眾生作賢聖想自身作凡夫想。二者誓觀一切眾生作國王想自身作百姓想。三者誓觀一切眾生作師僧想自身作弟子想。四者誓觀一切眾生作父母於自身作男女想。五者誓觀一切眾生作曹主想自身作奴婢想。六波羅蜜者亦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對其六六根清淨。六道不生內外無著自然布施。即攝檀波羅蜜。善惡平等俱不可得。即攝尸波羅蜜。境智和會違害永盡。即攝忍辱波羅蜜。大寂不動萬行自然。攝精進波羅蜜。繁興妙寂法身自現。攝禪波羅蜜。妙寂開明無有變異究竟常住不著一切。攝般若波羅蜜。是名六波羅蜜。梵言波羅蜜。漢言達彼岸也 問曰。俗流向來問答皆是量起心生惱亂。禪師布施歡喜不有小疑。未敢由意。恐致勞煩 禪師答。汝若無疑不須強問。法無得答問。即有法高下。無問無答是法平等。若廣求見解。即失本道。亦與汝心中作所知障。令汝心起破□。若也實有疑滯。即須懃問。皆是證真 問曰。楞伽經云。遠離覺所覺。此義云何 答曰。覺念不生其心安泰 問曰。弟子雖是俗人。心識早已入道。曰文今聞師說皆是正真無上菩提。誓願志成心無退轉。頓斷世緣心神六識併在無所。一心專念渴仰。聲淚俱下。不能自止。領解暫愧不勝悲泣。五內當惟心中痛切自恨。多劫已來迷此真理。不因禪師悲愍。蒼生無由可悟。故云。大解脫論。作此論者。若合聖意。一切眾生同露此福。若也不合聖意。願罪消滅如有非人不可傳之。恐將傍毀破法之慧。若有實覺福重之人。傳□□與悕惜大道之法。不可輕示。不得翻喜諍論。唯是默心。自知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大乘開心顯解脫論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大全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无量香光]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 诸法从因起 · 如来说其因 · 大沙门如实 · 亦说彼还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