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简体版首页 | 阿含部 | 本缘部 | 般若部 | 法华部·华严部 | 宝积部·涅槃部 | 大集部 | 经集部 | 密教部 | 律部 | 释经论部·毗昙部
中观部·瑜伽部 | 论集部 | 经疏部 | 律疏部·论疏部 | 诸宗部 | 史传部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 古逸部·疑似部 | 全文检索 | 链接
 
  No. 2790
  律雜抄
  律一卷雜抄 律一卷雜抄 律策一卷 問。比丘是何義 答。□□□□
  □□□□□有三種義□□□□怖魔。三能破煩惱故名比丘
  □□□□□ 答□□□比丘。二相似比丘。三自稱比丘。四乞求比丘。五割截衣比丘。六破結使比丘。七善來比丘。八羯磨比丘
  □□□□□種 答。依四分律有四種。一善來。二三歸。三八敬。四羯磨
  □□□刑有幾種 答依俱舍論有五種。一命終捨戒。二斷善根捨。三二形捨捨。五度捨戒。四作法捨
  □。羯磨有幾種。復是何義 答。羯磨有三種。一單白羯磨。二白二羯磨。三白四羯磨。所言義有是辨事義。然辨前法事故名辨事義也
  問。羯磨所為事有幾種 答。總束為三種。一情道事為受戒等。二非常事為結界等。三情非情事為乞杖離衣等
  問。比丘所食藥總有幾種 答。有其四種。一時藥。二非時藥。三七日藥。四盡形藥
  問。戒與律毘尼波羅提木叉有何差別 答。戒者防非止惡。若不造惡故名為戒。律者法也。非法無以齋戒儀伏。是會意形聲釋也。故名為律。毘尼者名調伏義能調身三等業。木叉者此名解脫。解脫一切諸縛名為解脫
  問。何名五毘尼者 答。一謂戒由序。二制比丘戒。三重制比丘尼戒本。四修多羅。謂諸軌度。五隨順修多羅增一比尼等
  問。律儀有幾種 答。有四種。一淨慮律儀。是色界尸羅。二無漏律儀。為無漏人身中所起尸羅是。三斷律義。為斷煩惱名斷律義。四別解脫律儀。為欲界尸羅別防非名解脫律儀
  問。略說戒有幾種。緩急如何 答有三種。一羯磨說戒。二對首說戒。三心念說戒。然略說戒有三五十五種。七種從緩向急。有七略。從急向緩有十五種略也
  問。安居有幾種 答。有四種。一忘成安居。二及界安居。三對首安居。四心念託緣。慮淨名安。處名居
  問。安居是何義 答。九旬修道標心。此住故曰安居。又有三義故。一無事遊行妨修道業故。二為損傷物命違慈道故。三為除招世譏嫌故
  問。自恣有幾種 答。有三種。一羯磨自恣。二對首自恣。三心念自恣。又有三種。一時自恣。二增益自恣。三滅劫自恣
  問。自恣是何義 答。為迷已過恣他舉見聞疑罪。故名為自恣義也
  問。何名四分律。主名何 答。四者數也。梵本四夾。復云四。誦方成故名四分。即五分十誦義亦如是。大僧戒本初分。尼戒已下為二分。安居楗度已下為二。一分房舍揵度已下為四分。故名為四分律。律主名曇無德。此翻為護法
  問。二十部小乘。此律何部所攝 上座犢子。答。法密部所攝。大眾一說說出世雞胤多聞說假制多西山北山上座轉多雪山一切犢子法上賢胄正量密林化地法藏飲光經量
  問。如來成道後幾年制戒 答。如來成道後十二年前。為諸比丘過失尟。略制禁戒。此則利根也。十二年後終至涅槃。為諸比丘繁多。廣制禁戒。此鈍根也
  問。受具足戒具幾因緣 答。具六因緣。一受戒人身無十三難緣。二年滿二十。三衣鉢具足。四三師數如法清淨。五在結戒內不得別眾勢分相及。六一白三羯磨前後方便言辭具足。又准摩夷經有十種受戒。比丘有五種。一上法。二善來。三法語。四敕聽。五羯磨。尼亦有種。一上法。二善來。三師法。四遣使。五羯磨。合為十種
  問。律以何為宗。以何體 答。以戒為宗。又說不同。依東塔疏以戒為宗。律以何為體。答。合是語業為體。任意取捨。答。十二處中以法為體。若依經部以不相應為體。依有部以色為體。俱是法處攝
  問。律之所防三業之中。何不防意地 答。所防戒不同別解脫戒。次是色法但防身口。故所防心者定道戒。故得防心。又問。聲聞力劣不防意地故。但身口業故
  問。十三同篇。何故九初便犯四諫方成 答。諸犯戒緣不同。有倚傍者須僧設諫。故四戒倚傍相似須僧設諫。九戒無倚傍。作即便犯故。不須諫故
  問。污家犯何罪耶 答。為違僧諫得殘罪。直作未諫結罪不同。自摘花等得提罪。污家惡行等得吉罪
  問。污家戒諫何事 答。所諫之語是傍僧言有愛有恚。是故僧殘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大全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无量香光]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51La
· 诸法从因起 · 如来说其因 · 大沙门如实 · 亦说彼还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