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1841]   [手机版]
背景色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  2009/6/2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这个地方给我们讲「随缘妙用」,由浅而深,这讲到心性。『本』是自性,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是什么?这么多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没有办法肯定、具体给我们说明,可是在大乘佛法里面有,佛法里面给我们讲本体就是自性,又叫真如,也叫实际。佛经里面所用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这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名词来说?这是教学,这是艺术,这是善巧方便。佛教人不着相,什么名词都可以,不要执着,知道它是这么回事就行。为什么?执着就错,分别就错。用许多不同的名号都说一样东西,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不要执着言说相,读经不要执着文字相。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能见性;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自性就见不到,这是诸佛菩萨真实智慧。告诉我们,你看是不是『依本起末』?依自性清净圆明体,「末」是什么?依报是宇宙,正报是我们自己,我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个讲得深!确实是高等的哲学,从理论上说;从事相上说,是高等的科学。这是本随末缘,就是自性随万事万物之缘。本是体,末是相、是事,事相是生灭法,也就是无常;本是真常,是永恒的、不变的。像我们现在,我们在一起学习,用卫星电视,用因特网,你们现在不是在电视机的面前,就是在计算机屏幕的面前。我常常把这个屏幕,电视的屏幕、计算机的屏幕比喻作本;这所现出的相,相是末。你看看这个相,这个本是不是随相的缘?相剎那剎那在生灭,屏幕不生不灭,用这个很容易体会到。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技术,他也用比喻,他用镜子,我们每天都得照镜子,早晨洗脸要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也要照照镜子。镜子就好比是体,那我们人像照进去,这是末。相是幻相、是无常,有生有灭,我们面对着镜子,这个形相现前,我们离开,镜子里头就没有。所以他用这个来做比喻也行,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镜子里的形相,离开镜子,形相就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形相!我们今天用电视屏幕跟计算机屏幕就更容易体会到佛所讲的甚深的义趣,这叫随缘。

  所有一切万事万物,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自性随缘,随万法之缘。一切这些有生有灭的幻相,这些法,它的体是自性,体是不生不灭,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着了相,把体给忘掉,这就错了,只晓得随缘,那个本疏忽,不知道这个本。像一般人看电影、看电视,他就看画面,把屏幕忘掉。几个人看电视想到屏幕,屏幕不动,里面这个形相在动,屏幕不动,动中有不动?这很少人能体会到这个,这就是什么?被假相迷了。『摄末归本故妙用』,你看妙就妙在此地,就妙在现前。并不是说离开这个万事万物,另外去找一个本,找不到。妙用是什么?妙用是见性,就是说动中你见到不动,生灭里面你见到不生灭,不生灭是性,性不生不灭。

  我们再说「我」,大家执着身是我,身是什么?身是随缘,我们的自性随这个缘,这个缘在我们来讲是业报。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来的?这是个哲学问题,多少人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没有一个答案是令人满意。佛说了一句话,把答案说出来,四个字,「人生酬业」。你来干什么?你是来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积的有善德,你这一生到人间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到人间来受罪。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业因果报,这么个道理。佛在经教里讲得清楚,我们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有个业力牵引着你来投胎,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六道轮回,六道你到哪一道投胎,有个力量引导你,这个业叫引业。要知道这个业不是外面力量控制,不是的,是你自己。自己到底是哪一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你自己的嗜好,你欢喜,前面讲的乐欲不同,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欲望,这个东西引导你去投胎。投胎也不是随便,你看看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你到哪一家去投胎?这就讲缘分,你跟谁有缘。所以到投胎找到这个父母,你跟他有缘;没有缘,你看不到他。人那么多,你就找不到,你找到有缘的。这个缘,佛跟我们说,缘很复杂,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有善缘、有恶缘,有讨债、有还债,这都是属于缘。善恶是什么?报恩、报怨,报恩是善缘,报怨就是恶缘,来报仇;讨债是恶缘,还债是善缘,他来还债的,这四种缘。没有这些缘不会变成一家人,这我们要知道。现在这个世间孝顺儿孙少,什么原因?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一下就明白,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我们这一生做人,布施恩德少,想占人便宜这个念头多。想占人便宜,那你跟众生结的是不善的缘。你对人好,样样肯舍己为人,你跟人结的是善缘,将来你的儿孙多半都是报恩的、来还债的。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想坑别人、骗别人,为了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把伦理道德全部都抛弃,那你所遇到的缘都不善,这个道理要懂。这是我们人怎么来,来干什么的?

  得人身之后,这一生我们生活状况不一样,聪明智慧不一样,这都不平等。这个业,这也另外一种业力,叫满业,贫富不一样,寿命长短不一样,健康状况不一样。有人一生很幸福,有人一生很受罪,这叫满业。满业是过去生中造的善、不善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引业是属于伦理,满业是属于道德,这个讲得好,把原则给我们讲出来。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重要!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中国人讲五伦,关系再多,总不出这五大类。关系要清楚,你就不会乱,社会就有秩序。关系怎么样处好?这就是道德。关系是道,五伦是道,父子有亲,父慈子孝,那是德,当父亲的要慈,做儿女的要孝,这是德。道跟德都是自性里头的,永恒不变,它是本。你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你都遵循性德,性德在中国古人讲的五伦、五常、八德,不多,把这个东西做好之后,你的人生就非常圆满,称为什么?圣人、贤人。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天上去,来生到佛国土去,你看多美满!如果违背道德的话,麻烦大了,来生到哪里?三恶道去。所以一定要晓得,人的一生时间很短暂,一百年真的是剎那之间。

  我是三十八年到台湾,今年九十八年,整整六十年。来到台湾的时候,我那一年二十三岁,今年八十三岁,六十年一剎那,一弹指,你说多快!这一生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功德?有没有善业?要没有善功,那就是作恶,一转眼之间到来生,果报自己就清楚。佛法常说,「欲知前世因」,我过去生中造的什么,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来生我会得什么样的果报,我这一生所作所为就是。你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有价值、有意义,那就是什么?舍己为人,行善积德。功德里面,最殊胜的功德是启发别人的智慧。你看看古今中外的大圣人,他们一生干哪个行业?教书。孔老夫子称为圣人,教书、教学。实际上,他真正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年。你看五年,万世师表。古今中外圣哲里面,教学时间最长的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老人家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这就是我们讲办班教学,他办班教学,办班三百多次,四十九年当中办了三百多次。规模大的,时间长的,有好几年;时间短的,也有几天的,几个月的,不定,还有三天、五天的。一生教学从来没有间断,最长的。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稣被人害死,他只教了三年。都是帮助人启发智慧,这真叫救人,救苦救难。救智慧是永恒的,救他身体,他身体有难,那是一时,你说哪个重要?所以佛法里面讲,这戒律讲得很清楚,身命不重要,杀一个人身命,这个罪很轻,不重,你看他四十九天,一转生,他又到人间来,他又变成人,换了个身体。法身慧命重要!你得人身,未必能闻到佛法。得人身难,得到人身能够遇到佛法的机会不多。你们诸位想想,今天全世界人口六十七亿,六十七亿里头有几分之几的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那你再想想,遇到佛法的这些人当中,又有几分之几遇到真的佛法?纵然遇到真的,真佛法宗派很多,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都是真的,你遇到是哪个宗派?因为各个宗派修学方法不一样,依据的经典不相同。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的传统文化疏忽了至少有五代,五代就是一个世纪,一百年。满清亡国之后,我们中国国内就没有太平过,军阀割据。刚刚统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了八年仗,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打掉,这是我们最大的损失;把中国人民族自信心打掉,对于老祖宗的东西都怀疑,看到外国人强盛,什么都是觉得外国好,一昧的去崇洋,学外国东西。外国东西是不错,表面是好看。现在我们慢慢觉悟,现在外国的价值观已经在考验,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下去,科学家提出警告,这个警告很严重:地球只有五十年的生命,也就是说,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严重的染污。现在这个染污,我们想想六十年前,我刚到台湾那个时候就非常明显。六十年前,我们看的蔬菜水果吃起来有味道;现在虽然蔬菜水果比从前漂亮,不是味道,没有以前那种鲜美,为什么?现在种植用农药、用化肥,把农作物本身破坏。再就是什么?土壤破坏,这些化学品从地底下渗透到,跟地下水结合起来之后,我们的河川被染污。所以科学家警告我们,将来干净的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个地球上再找不到干净的水,全部被化学物染污。佛在《无量寿经》上讲「饮苦食毒」,我想这句话是佛对我们现代人讲的,我们现代人喝的、吃的是毒,所以长出许许多多的怪病,病从口入,你能怪谁?怪什么?怪科学。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他是一九七0年代过世。二战结束之后,好像他还在,曾经大声疾呼,希望农耕恢复到从前,完全用人工的时代。说得很有道理。

  现在普遍的现象,最严重的现象,地球的温度不断在上升,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全球气候异常,气候异常带来的灾难就太大。譬如寒带气候变暖,许多动植物不能生存。今年的暖冬,我看到新闻报导上说的,中国东北的小麦收成减少百分之四十,几乎一半;全世界粮食的价格比去年长了一倍,这说明什么?说明饥荒来了,这与气候关系太大了。地球上的人要不觉悟,要不能改善,继续这样恶化下去,必定会带来粮食危机,比金融危机严重,这要命!这些事情已经浮到台面,科学家束手无策,不能解决。佛法里面有解决的办法,但是没有人相信,提起来是什么?佛法是宗教、是迷信,不合科学。不合科学能救命,符合科学是要你命,你现在要不要命?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道理,现在地球上的环境为什么这么恶劣?佛法说,所有一切现象是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这两句话太重要!境是外面境界,山河大地;内,小的,我们身体,身体是我们的境界,从心转。这就是告诉你,你要是心清净,山河大地都清净;你要是心善良,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良。那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华藏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讲得就很清楚,他们那个地方,皆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不但是善,上善!所以他没有灾难,人心好!人心清净,人心善良,纯净纯善,没有一样不美好。

  回过头来再想想我们这边,在过去我们中华大地这个地区,人心善良,为什么?教得好,中国老祖宗有智慧,懂得教育。中国立国的精神是什么?是教学。《学记》讲得很好,「建国君民」,建立一个国家,那个君当领导讲,领导全国人民,「教学为先」,什么摆在第一?教育摆在第一,这是老祖宗说的。你细心看五千年的历史,确确实实一点都不错。中国人有教学的智慧,有教学的方法,有教学的经验,有教学的成果,这个成果就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从秦始皇统一之后,一直到今天依旧是大一统,这是全世界的人佩服得不得了。欧洲罗马帝国统一欧洲是一千年,罗马帝国亡了之后,到现在再不能统一,这是个很遗憾的事情。所以汤恩比一生对中国佩服得五体投地。中国用什么统一?教育。什么教育?伦理、道德、因果。在硬件设施上,伦理,祠堂,在从前中国的社会,家家有祠堂,祠堂是教伦理的;孔庙,孔庙教道德的;城隍庙,城隍庙教因果的,道家的,你看三样东西。就这三样东西,就把社会安定。现在提倡科学,要否定迷信,不要这些东西。这东西不要,社会乱了,你用什么来治?麻烦透了。你能说老祖宗不聪明吗?我们现在舍本逐末,苦不堪言。老祖宗知道本,人世间的本就是教育;古圣先贤最伟大的事业就是从事于教育。教育教什么?教你做人,教你做个好人,好人不吃亏,你来生是节节向上提升,这就对了。你不会做好人,你做个恶人,你来世逐渐往下降,往下堕落,那就错了。人生虽然短暂,这是个上升下沈的一个交界的这一点,我们现在是立足在此地,是往上升还是往下堕落?这就在教育。

  中国的教育,现在逐渐都淡忘,没人学,也没人讲。中国的教育是从怀孕开始教起,叫胎教,这在全世界很少人知道,但是在中国非常普遍。一百年前,清朝末年,家家人还都晓得。小孩一生下来,他睁开眼睛,他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你要认为那是教小朋友念、教小朋友学的,你错了。那是父母做出来给婴儿看的,是用身教,不是言教。那真叫扎根教育,从他出生,一千天,就是三岁,从他出世到他三岁,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大人把《弟子规》统统做到,他看到,这学会。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这个话现在讲讲不通,谁相信?没有这个道理。古时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扎根教育扎得好,他三岁就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他懂事,这在外国没有。小孩上学念书,六、七岁开始上学念书,老师接着教,老师也要把《弟子规》做出来给学生看,身教是第一。然后再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法,讲给小朋友听,你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尊重兄长?这是教孝道、教悌道。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再慢慢的讲清楚、讲明白。帮助的时候,举许多古时候的例子,现在的例子,讲故事,小朋友喜欢听,讲孝悌忠信、讲礼义廉耻、讲仁爱和平,他受的是这个教育。

  现在讲什么?素质教育,这个重要。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关于技术能力这是其次。就是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做事,你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对于国家才有贡献。如果你这素质教育太差,伦理道德什么都不懂,做人道理什么都不懂,你学了很好的技术教育,这现在,你看现在很多大的公司想雇用人,雇不到人。每年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多少出来,人家公司不用,为什么?他懂得这个,他不会做人,自私自利,没有爱心。这些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省?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没有别的,就是教育教错了。人是教得好的,也是教得坏的,就看你怎么教法。中国五千年来都遵守着伦理道德,所以它社会安定。纵然改朝换代,中国改朝换代也很多次,二十多次,社会动乱,可是新政权一建立,五年之内颁布礼乐,社会秩序马上恢复正常,动乱的时间短。制度建立,一颁布推行起来,至少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天下太平,这是诸位研究中国历史就晓得,这本末要搞清楚。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说得更清楚一点,这是本,人生的本。你把本丢掉之后,你哪里会有快乐?你哪里有幸福?今天全世界需要这个东西。

  好像是二00一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可以说是震惊了全世界。这个世间有一种新式战争出现,恐怖战争。澳洲昆士兰大学一个和平学院,他们专门研究这些问题,校长找到我,我也参加这个学院。如何能化解冲突?现在社会冲突到处都是,你看在家庭夫妻冲突,闹离婚就是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君臣冲突,领导跟被领导冲突,老板跟员工冲突;朋友之间冲突。这个人走向社会,他能跟谁不冲突?这个冲突怎么化解?我们也研究这个冲突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冲突再提升一级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现在战争是核武生化,没有胜负的战争,是同归于尽的战争,你说多可怕,人祸!再加上天灾,天灾绝对不是天然灾害,是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不善业所感得来的,这是大问题,不是小事。所以我参加大学之后,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国际和平会议,我们把中国老祖宗这套东西在大会做报告。这是许多人从来没听说过的,中国的教育,爱的教育,中国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从哪里起来,这个理念是从「父子有亲」,父母对于儿女那种亲爱,那是真的,没有条件的,在什么时候能看得很清楚?小孩三、四个月,婴儿,为什么?他还没有受过严重的污染,他天真,你能看得到。你在这个时候,你看父母对于婴儿的爱护,婴儿虽然不能说话,你看他的表情,你看他的眼睛,你能看得出来他对父母那种爱,这是天性,这没有人教他的。所以中国人教育是从这开始。教育的目的,第一个目的,这个爱如何教他在一生当中不改变,父慈子孝,一生不改变,我们教育目的是在此地。第二个目的是这种爱怎么把它发扬光大。他爱父母,爱兄弟,爱家族,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再扩大,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所以中国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个族群是和平的族群。

  六百年前,你看那个时候郑和下西洋,这诸位在历史上看,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海军是全世界第一。七次航海走遍全世界,今天外国人承认,什么人发现美洲的?中国人。外国人发现美洲、发现澳洲都比中国人晚,中国人比他们早一百多年,至少也早五、六十年,中国人先发现的。中国人没有搞殖民地,把中国文化带过去,敦睦外交。从这里看,中国是个和平的族群。你看以后外国人到处搞殖民地,侵略别的国家民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对外国人发动过战争。所以汤恩比博士说,中国人是值得信赖的,凭什么?凭他有良好的教育。但是现在这个教育,我们近一百年疏忽了,今天全世界的麻烦来了,拯救全世界,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除了中国这一套东西之外,没有别的。汤恩比先说出来的,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汤恩比说的,英国人讲的。

  我们回头问一问,中国的东西真能解决吗?我在剑桥大学,在伦敦大学,跟他们汉学系的这些研究生、教授谈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们,因为他们是研究中国汉学,儒释道都研究。拿着这个古籍去写博士论文,我们很佩服。现在很多中国人都看不懂文言文,他们能看,不能不服。我问他,汤恩比是英国人,你们自己国家人讲的,你们相信吗?你们研究这个东西能解决问题吗?我提出问题,没有人回答。然后我又问,难道汤恩比说错了吗?大家看着我笑。我说汤恩比说的没错,但是必须把中国传统东西搞透,你才会知道,才能解决问题。实在讲,《论语》开宗明义第一章,孔子就说得很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就讲清楚。学,学的什么?就是道德,五伦是道,道是什么?自然的规律,自然运行的原则,你不能改变。伦常是自然的原则,不是哪个人发明,不是哪个人制定。父子有亲是谁制定?夫妇有别是谁制定?没人制定,自然形成,它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你要随顺。你明白、懂得了,你要把它落实,要做到。对父母尽孝道,你要做到,不是念,念了没用处;你没做到,不行。习,习就是做到,你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那你就快乐无比,今天讲是幸福美满,那个「不亦悦乎」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你真的得到,不是假的。所以你要做到。

  古人讲做学问的次第,简单明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是「笃行」,老老实实真干。如果没有后面这一条,你只有前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你只有这四条,后头没去做,不能把学的东西落实到生活上,那是什么?那叫儒学。他们研究中国东西,我说你们在搞儒学,你们研究佛的经典就是搞佛学、道学,你们搞这个,把它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与你的思想、生活、行为不发生关系,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就给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虽然搞这个儒释道,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你们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将来也成为汉学家,也能成为名教授,我说你不可能像我这么快乐。为什么?我说我学的跟你们恰恰相反,怎么相反?你看,你们学儒学,我学儒,两个字颠倒一下,现在都写横的,从这边看儒学;从这边看,中国老的,从右面看的学儒。学儒,要学得跟孔子一样,跟孟子一样,学佛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学道要跟老庄一样,真有受用,真解决问题。你要是颠倒,现在写法都从左面看,左面看是什么?儒学、道学、佛学,你不能解决问题。我跟他们谈话的时间不算长,很有启示,很有一点启发。学一个字,做一个字,要把这个字做到:我学到孝,把孝做出来;我学到忠,把忠做出来;学到仁,把仁做出来,仁者爱人;学到义,把义做出来,什么叫义?做事情合情、合理、合法,就叫义;违背了情理法,不义。所以本末要搞清楚,这句教给我们摄末归本,末是事,事里头有理,相里头有性。你从相见性,从事见到理,你就对了,你才能够成圣、成贤、成佛、成仙,道教成仙。我们再往下看:

  【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

  这几句话说得好!『法』是讲一切法,宇宙之间万事万法,一切法没有分齐。这个『分齐』就像我们现在讲分类,是一个意思,一类一类的。一类一类是人分出来的;法没有,法是平等的,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起必同时』,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大乘教里面讲,整个宇宙从哪来?一时顿现。这个话讲得很深,《还源观》从前面一直学过来的人,你就明白,它就讲这个道理,宇宙从哪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一时顿现,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没有先后。现在科学家才发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给我们讲,时间、空间是不相应行法,是个抽象概念,没有事实。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一时顿现。所以我们要记住,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那段话非常精彩。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一般凡人心里起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面,佛问他,有几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这一般人问不出来。相就是相分,阿赖耶的相分;识就是阿赖耶的见分,念就是阿赖耶的业相,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振动,就是起心动念,这是业相。起心动念它就有相分出来,相分是什么?物质现象出现。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叫阿赖耶的见分,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业相就是念头,佛问的是这个事情。弥勒菩萨回答的,「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多少念?这种微细的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把它算出来,中国人叫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微细的念头。「念念成形」,每个念头都有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个形里面都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三细相里面的见分。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是三细相里面的相分,境界相。这个三细相谁看到?大乘经里面佛说,八地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所以佛一问,马上就答出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时间上通常讲是用秒做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大概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兆再乘四,一秒钟,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

  现在科学家也很有味道,他们也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没佛讲得这么清楚。他也用电影胶带做比喻,我讲经的时候通常也用这个,这是十六厘米的电影片子。我们晓得它是静态的,一格,弥勒菩萨讲的一念就是一格;这一格它是静态的,不是个动态的,它是静态的,这我们一定要清楚。它在放映机里面,放映出来的时候,是一秒钟二十四格,就是一秒钟它才二十四张,二十四格,这一秒钟。我们在银幕上看,好像看到它是一个活动的,其实它不动。不动就是本,动就是末;末在动,本没动。你要从动里面看出不动,你就开悟了,你就明白,就摄末归本。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多少张?电影一秒钟放二十四张,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阿赖耶里头这个速度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你能知道这是假的吗?这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怎么现的?那一念叫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所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什么时候?用秒讲的时候,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之一秒,就那个同时。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念头太微细,不可执持,你能够抓到它?抓不到,它太快。实在讲,一秒钟,我们就讲电影,电影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我们已经都找不到,被银幕骗了,以为是真的。这才把宇宙,宇宙怎么发生的?这都是科学,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谁看到?八地以上菩萨都能看到,只怪你功夫不够,你的妄念太多,所以你看不到。

  佛法,它不需要仪器,它完全用心灵,让心定下来、静下来,净极光通达。这个禅定是有级别的,从小定,我们世间人所得到的禅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小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真正修成,六道你见到,见到,你不会说它是迷信,为什么?你亲自看到,你有这个定功你就看到。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空间维次,科学家承认。黄念祖学科学的,他告诉我,科学家确实证实世界上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没有限制,没有限量,叫无量无边。我们学佛的人了解,空间维次是怎样产生?是从分别执着里头产生的。如果我们把分别执着统统断了,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你才能看到宇宙的真相,佛经的术语叫「诸法实相」,你才能看透。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夫,你就看不透。现在科学家他是用仪器,用仪器来探测,发现许多宇宙的奥秘,实在讲,佛法都讲得很清楚。所以科学进步对佛法有好处,把佛所讲的东西都证实,证实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奥秘他们还没有办法。所以希望科学再提升、再进步。能不能达到佛的这个标准?达不到。为什么达不到?因为他没有离开心意识。也就是说,他没有能够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达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怎么搞,他都有限度。要突破这个限制,那你就得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才真正能够达到,透彻的了解。所以佛法的修学、佛法的成就,在不在乎要多读一些经书?不需要,要用什么、想方法来修行?也不需要,给你讲老实话,放下就是。

  大乘教里讲得清楚,放下执着,你就成阿罗汉。为什么?六道就是因为执着才有的,执着没有,六道就没有,是假的,就像作梦一样,你从梦中醒过来。六道是个梦,永嘉禅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你醒过来,醒过来之后,六道就没有了。大千世界就是讲六道,它是一场梦。梦中梦,六道是梦中梦,梦里醒起来,醒起来还在作梦,不是真正醒过来,从梦里头醒过来,「刚才做一场梦」,还在梦中,为什么?十法界在梦中,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在梦中。再怎么?再把分别放下,把起心动念放下,他真醒过来,那是什么?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看到十法界、六道、三途这个相,就像看电影一样,是什么相?是一个相似相续相,电影里面放的是相续,一张一张都是相续,绝对没有两张是相同的,两张相同的才叫相续相;它不相同,叫相似相续相,这是真相,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清楚之后有什么好处?心定了,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重要!得是什么?得是大彻大悟,你把一切宇宙人生真相全搞清楚、搞明白,那多快乐!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你自己能做得了主。能做得了主的,那叫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找到了,你把真我找到,这个身是假我,这不是真我。所以你执着假我为真我,你的亏吃大了,你的苦可受多了,你生生世世在受苦受难,问题根源就在此地。你找到真我,你成佛,你自在,你快乐,叫法喜充满,喜乐无边,那怎么会一样。所以你就晓得佛法多么殊胜,遇到真是幸运。世界上这么多人,遇到的人不多,我们是其中一个,非常幸运。可是遇到怎么样?要真学,要真干,要学佛,不能搞佛学,搞佛学,那你是白过这一生,空过了。我们一定要学佛,要学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这就能真正得受用。所以讲起必同时。

  『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真理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我们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真理是本善,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都不善,为什么?对立。真理是不二的,不碍万法。我们前面学过,三种周遍里面第二种讲「出生无尽」,变化莫测,它不妨碍。这个道理也很难懂,你看宇宙之间的变化,千变万化,说千说万都太小,无量无边的变化。从小,讲到微生物,讲到细菌;大,讲到整个宇宙、整个太空,没有停过,一秒钟都没停过。现在我们知道,弥勒菩萨讲的这个念,这个念不是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没停过,都在变化,这是出生无尽,这很难讲,也很难懂。我就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你看万花筒,我这里有一个万花筒,万花筒这么一点点大,很简单,里面三片玻璃,放一点纸片,不同的颜色,剪成碎片放这里,你从这边看,你看它变成的图案。你去转动,你转一天,你要是做试验的话,把每个图案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你转一天,你那个图片可以把一个房间统统都挂满,就这么一点点,你绝对找不到两张相同的。经上讲出生无尽跟万花筒的道理一样,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我们用万花筒来作证明,它不是假的,真的出生无尽。所以它不妨碍,丝毫不妨碍,为什么?它不是真的。真的,它就会产生妨碍,它不是真的,相都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它不冲突,真不妨碍妄,妄也不妨碍真,妄也不妨碍妄,这事事无碍。清凉大师讲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妨碍。妨碍,我们今天讲妨碍太多,到处冲突,到处妨碍,妨碍从哪里生的?是从你的分别执着里头生的。你要把分别执着放下,障碍就没有,你想想看对不对?分别执着是个妄念,哪是真的!

  「显应无非一际」,这是讲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没有感,自性就没有应。没有应的时候不能说它无,显应的时候不能说它有。惠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隐,就是没有起心动念,本自具足,你不能说它没有。一起心动念,「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你不能说它有。为什么?万法是无常的,万法是个生灭法。所以诸法实相是什么?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才真正明了。有无二边,你都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那就叫妙用。你执着有、执着无,都错了,你会生烦恼,生什么?会生对立的念头,矛盾的念头、冲突的念头,会生这些东西;会生贪瞋痴慢,会生出自私自利,全错了。所以了解真相之后,你可以受用,你尽情去享受,心里怎么样?痕迹都不落,这叫妙用。我们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在现象里头总是想控制它,总是想占有它,完全错了,叫自寻烦恼,那个作用就不妙,带给你烦、恼;逐步逐步向上提升,麻烦就更大,烦恼再提升,怨、恨;到最后就得要爆发,爆发就是发脾气,那你就大错特错,完全不了解事实真相。后面还有一小段文:

  【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

  这几句话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菩萨的境界,你看这境界多美、多可爱。在哪里?就在现实,觉悟了就是。这讲什么?起用,用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真的像此地讲的『波腾鼎沸』,像大海。佛常常把大海比喻作自性。大海里面的波涛汹涌,大浪波涛汹涌。『全真体以运行』,真体是什么?真体是自性,就比喻这水,海水,统统是在海水,它在那里运行,波涛壮观。从体上讲,从水讲,水它不动的,它为什么会动?风吹了,它动。风是什么?起心动念。那要不起心、不动念,你看本来是水,本来水干净,没有污染,不动,风平浪静。最大的浪,他这里形容,讲得好,要知道,起心动念是微波,我们凡夫根本看不到;分别是大浪,执着是波涛,波涛汹涌,执着。谁在那里动?统统是自性,就是水,都是水。不起波浪是水,起了波浪还是水,到汹涌波涛还是水。要知道,水原本的相是清净不动。所以从体上来说。前面讲用,用就是我们今天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起用。体什么?体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过,从来也没有被染污过。

  『举随缘而会寂』,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知道什么?知道这个大浪、小浪、波涛都是幻相,不是它自体的真相。就从幻相上,看到它的清净寂灭相。一个波涛起来,落下来,没有风,它就平静。这是教我们从现象上去见性体,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我们今天的心不明,所以见不了性,见不了事实真相。心为什么不明?心被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心不静,动,动是什么?念头,妄念,妄念是动,像波浪一样,前念灭了后念又生。平常不觉得,如果想静下来,我们念佛止静,时间很短,不过十几分钟,这十几分钟就坐不住,念头就发现,好多念头。所以有人说,「法师,我不打坐没事,没有念头;我一打坐,怎么念头那么多?」其实不打坐的时候就那么多,没发现;一打坐的时候才发现怎么这么多;不是打坐的时候妄念就很多、不打坐就没有,哪有这种话!想静下来的时候发现,妄念这么多,那就是风动。佛在经典上说「境界风动」,就是指这个。

  你的心在动,你的念头在动,那个动一下,那叫心有所念,那个动一下,佛问弥勒菩萨,弥勒给你一分析,那个一下里面微细的动,你看看,一秒钟的时候,一弹指,弥勒菩萨讲弹指好,弹指比一秒还短,我们一秒钟的四分之一。你看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像我们电影胶卷一样,三百二十兆张,一张一张的三百二十兆张,一弹指就过去,不是一秒钟。这就是心有所念。我们讲一个念头,这一弹指,一弹指有这么多念,有这么多的相分,有这么多的见分,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在哪里?就在这里。阿赖耶不是真的,一觉悟之后,他不动了,起心动念没有了,阿赖耶就没有了,阿赖耶回归到自性。阿赖耶的体就是真如自性。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常讲,阿赖耶是半真半妄,迷的时候它是妄,觉悟的时候它就是真,觉悟的时候它回归自性,它就是自性。起心动念,就是那个极微细,弥勒菩萨讲的那一念,阿赖耶就现前。有那么一念的话,阿赖耶就现前。一弹指是讲它的相续相,真的是念念相续,什么时候真的要断掉,断掉整个世界就没有了。就好像我们看电影,一下中断,中断没有了,看到什么?银幕上一片白光,大光明藏现前。大光明藏是自性,是自性的本体,这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我们什么时候能在波涛汹涌的时候看出清净不动的水面,你能看出这个就见性。

  「举随缘」,随缘是万事万象,能生万法,在万法里面你体会到清净寂灭的自性,这是真功夫。我们读这篇文字好像不难,实际做功夫真不容易。《华严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方法、境界是究竟圆满的性德,我们应当要知道。知道有好处,好处在哪里?我们这一生学习的方向目标正确,我就定在这里。我这一生勇猛精进,向着究竟圆满的佛果去迈进,你会把其它东西都放下,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种缘分、机缘不是随时可以得来的。佛在经教上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遇到这个之后,你把它舍弃,搞别的,那叫真可惜,你真错了。我们就得认真学习,认真修行,不拘形式,就是章嘉大师讲的,一个看破,一个放下。看破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放下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对了。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个人出来做代表,这五十三个人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各个都是,就在他本位上入华严境界。所以前面讲「法无分齐,起必同时」,没有分别。无论哪个行业,会了,会了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你到哪里找都找不到,问题是你会不会。

  下面这个比喻也好,『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曦光」是早晨刚刚出来的太阳,遍照十方世界。要怎样遍照?「无心」才能遍照,没有分别。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我们常讲,「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无心,它就是。无心是什么?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这个爱心就是遍宇宙。如果有分别就不行,就有障碍,有执着就更小。我们中国的文字,老祖宗发明的智能的符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个字你不认识,你也不知道它怎么念法,看它那个样子,你懂得它的意思,妙!所以它是智能的符号。你看思想,这讲到思想,思是什么?你的心上有了分别,你看田字一格一格的,不是分别吗?有了分别就是思。想是什么?想,你心里头已经着相,着相是执着。心里头有个相。心里头你能够把相拿掉,把那个格子拿掉,那就是没有思、没有想,那叫真心,真心现前。无心,就是那个心,「而朗十方」。所以现在人讲思想,糟糕!思就是分别,想就是执着。有思就有十法界,有想就有六道轮回,糟不糟糕?我们老祖宗造这个符号造得多好,心本来是干干净净的,一加上这个东西麻烦了。

  底下一个比喻,『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这举镜子。我们面对着镜子,或者是外面这个境界对着镜子,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不动而呈万像」,这镜子不动,呈现外面所有境界相,都隐现在那其中。这是比喻什么?比喻我们自己的心,心要端正,心里面没有东西,心就灵,所有境界都在你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心一动,心像镜子一样、像水一样,清净的,所以叫照见。你们常常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不是照见,我们是用什么见?我们用思见、用想见。问题碰到,让我想想,让我研究研究,一研究糟糕了,照就没有了。你起了分别,起了执着,真相就见不到。所以你要是用真心,用真心不能用思想,思想是妄心,妄心肯定有错误,有偏差。可是人非得要去研究研究、想想,我们大家来讨论讨论,愈讨论愈糟糕。今天世界、社会这么乱,怎么来的?就是大家在一起讨论来的。大家都不讨论,世界、天下太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最后这几句教我们怎么用心,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永远保持清净心,事情一来,一问你,立刻就对答,为什么?你照见,不起副作用。你一用思、一用想,思就起波浪,想就染污,这个水是脏水又起波浪,它照不见,它怎么能照得清楚?如何能保持我们的心不动,这就是定。如何能保持这个心不被染污,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平等就是不动。《无量寿经》讲「清净平等觉」,那是真心,觉就是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

  【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大用无方」,没有边际。我们常讲,广没有边际,深没有底,这是真心,这真叫妙用。有两句话,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大用无方。《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有知,你就有所不知。有知是什么?你心动。思想是有知,所以有所不知;禅定是无知,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无所不知。这个道理我们细心去体会,认真去学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四德,今天我们把第一个德,第一个随缘妙用无方德就学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