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1796]   [手机版]
背景色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六集)  2009/6/27  台湾高雄  檔名:12-47-5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一面,我们从第三行看起,将文念一段。

  【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我们就看到此地。这一段是讲我们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要学习的,『威仪』也就是规矩,「威」是威德,「仪」是仪态。在中国古代,对于这桩事情非常重视,威仪是佛法里面讲的,我们中国也有,但是中国一般说礼仪,不讲威讲礼,礼仪。我们都知道,古时候都称中国叫礼义之邦,由此可知,对于礼仪是非常重视的,人人都要学习,都不能够违犯的。可是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到日本去还能看到一点,日本人还能保持中国古代的一点形象,也算是很难得。中国把礼仪丢掉至少有四代,我们二十年算一代,也有八十年。确实像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农村里面还有,这些礼节还有。

  在古代,史书里面常讲乱世、治世,天下大治,治乱的标准是什么?就在礼。一个是礼,一个是乐,礼是节制人的行为,用佛法讲,身口的行为,乐是调节性情,都是属于教育。我们如果细心去读历史,中国的历史是断代史,《春秋》跟《史记》我们可以说是通史,以后每个朝代有它的历史,像《汉书》、《唐书》、《宋史》,这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一个朝代政权建立,一般不会超过五年,朝廷就颁布礼乐,我们一般人生活就上轨道了。你是什么身分,行什么礼,穿什么样的礼服,在以前都是有规定的,不能乱穿衣服的。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今天讲的知识分子,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农民穿什么样的服装,工人穿什么样的服装,生意人着什么样的服装,他们都有分别的。为什么?便利于行礼。这个根源从哪里来的?是从五伦来的,你看五伦里面有一条长幼有序。长幼有序在家里面是兄弟,在社会上有长幼,年幼的要跟长辈行礼,阶位低的要向在高位的人行礼。做官的都是读书人,他们的衣服上面都绣的有花纹,叫章服,文章的章。绣的花纹是代表阶级的,从前有九品,九品中正,它绣的花纹代表阶级。颜色也是代表阶级,连帝王也不例外,帝王穿的是龙袍,以后是用黄色的,黄色的多。你看他绣的龙,龙爪子不同,皇上五个爪,叫五爪金龙。亲王,皇帝的儿子、皇帝的兄弟四个爪,就少一个;清朝,贝勒只有三个爪。看起来好像一样,你看龙的爪不一样,你就晓得他有阶级。五个爪只有一个人,皇上,只有他一个人。所以礼服很重要,现在没有了,现在士农工商没有了。

  清朝亡国之后,民国成立,社会就乱了,国家没有制礼、没有作乐。祭礼,祭天、祭山川鬼神、祭祖先,现在民间用的都是原先清朝的,民国没有颁布,不知道怎样做才好。像婚礼、丧礼、宴客,可以说整个社会乱了,这就是我们这里讲的『整六和之紊绪』,那就是我们的威仪疏忽了。乐,大概现在只有一个国歌,军队里面好像还有军乐,其它各个阶层里头也都没有。社会的乱相,怎么能够上轨道?所以在将来写历史的人,写这一段的历史叫乱世。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这段时间太长了,将近一百年。一个世纪没有颁布礼乐,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这是很大的疏忽。这桩事情,现在既然想制礼作乐,好像也没有人了,谁对这个东西有研究?没有行不行?没有就永远混乱。如果要想社会恢复到礼义之邦、和谐社会,这个是有必要的,很有必要。在中国推行了几千年,现在我们丢掉了,丢掉社会就乱了,不知道怎么样做好。丧服,这很重要的,老人过世,披麻戴孝是清朝的丧礼,民国没有,没有制礼。所以丧礼有很多人问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人信仰宗教,外国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用他们宗教的礼服,那就是外国的,中国没有礼。你能说不对吗?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对,没礼,这就难了。乐也没有,这是个麻烦事情。看什么时候政府觉悟了,来推行礼乐的教育,现在是要教育,不教育,颁布也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一定要教。

  『四威仪』,中国古时候,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位,是国家基本的一个单位,是家庭。中国的家是大家庭制度,现在也没有了,中日八年战争最大的损失是中国的家消灭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后没有了,这个非常可惜。家对于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做出最大的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个人,家是社会,从前一个小家庭,家庭人丁不旺也有几十口人,一家七、八十个人这都是人丁不旺的。普通的家庭,标准的家庭,大概都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家是个社会。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他是一家人,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你看夫妇结婚,小孩生多了,我一个同学,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我们在台湾有四百人,有一个就住在屏东,前几天来看我,带一张照片给我看。我们是三十八年到台湾来的,六十年前,在这边结婚了,两个人,现在全家我看他的照片,子孙有十二个,这么一大家。这还不算多的,我还有个朋友在台北,也是夫妻两个到台湾,现在全家有二、三十个人,你看六十年,增长多少倍。中国过去是五代同堂,第六代才分出去另外立一个家庭,五代是不分家的。从自己算起,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高祖父母五代就一百年,二十年是一代,一百年,你说他的儿孙多少,所以人丁兴旺。夫妇两个生小孩生多,多的有生十几个的,六、七个不算多,这样延续下来就有几百人。

  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规矩,那不就乱了?所以家规重要,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这几年提倡《弟子规》,就是从前大家庭人人都要遵守的,你不遵守家就乱了。《弟子规》里面是一百一十三条,这是共同要遵守的规矩,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是家庭一分子,必须要遵守。除这个之外还有规矩,那是每个家不一样的,每个家有它单独的规矩,这些多半记载在家谱里面,祖宗立的法,后世的子孙世世代代要遵守。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它是个团体,家能够治好,你就能治国,治国跟治家没有两样,只是扩大一点而已。所以齐家而后国治,家齐了,国是很好治的。不像现在,诸位要是读中国古书,你就能够体会到,古时候在社会上各种行业,哪种行业最轻松?哪一种行业是最愉快的?做官的。为什么?没事,没有案子办,社会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没有案子办。一个月有个三、五件案子就很多了,哪像现在,现在案子办不完。所以你看从前做官的人,他没事,读书、游山玩水、作文作诗,他去玩这个消遣去了;深山里面去访道,找找道长、和尚,去谈谈佛、谈谈道,他有的是时间。哪有像现在做官,现在做官好辛苦!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哪一行最辛苦?从政的人最辛苦,跟从前完全颠倒了。什么原因?就是现在因为社会动乱,没有礼乐,麻烦事情就多了。这刑事案件,我曾经在此地见过司法行政部长、司法院长赖院长,他们告诉我,台湾现在刑事案件一年超过一百五十万件,平均每天两千件,办不完!你说在从前,一个国家可能一年都不会到两千件,现在一天两千件,还得了吗?你说他多辛苦,他哪有时间。

  这些都是属于教育问题,要知道佛法是教育,你看《华严经》里面,贤首国师给我们提出这篇文章《妄尽还源》。前面三大段是讲的哲学、科学,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从这个地方往下,四、五、六三段是讲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行为很多,佛法里面把它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身体,身的造作,我们讲身业,业就是活动,得有规矩。第二个是言语,言语是口的行为,口为祸福之门,所以说话很重要。孔子教学,把言语摆在第二门,第一个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你看他多么重视,说话是学问。第三才是政事,政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技术能力,你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最后才是文艺,放到最后。这是在佛法里讲口业。第三个叫意业,意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有个标准、有个规范,你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不及。超越一点没有关系,不离谱,不及,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它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伦理。我们中国人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核心的标准,不能违背的;就像佛门里面讲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也是个核心的标准,展开来就是此地讲的,大乘八万四千,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叫八万四千细行。在我们中国,其实跟佛法这个原理是一样的,五伦是五条,五常也是五个字,四维是四条,八德是八条,你看这多简单。它展开来也是八万四千,《弟子规》就是这些东西展开,你看展开说了一百一十三条。一百一十三条里头,每一条再展开,那就叫细行,在佛法里面叫威仪,威仪是细行,原则叫戒律,从戒律里面再分出来,叫威仪。

  我们生活能懂得这些道理,能遵守这些规矩,自己心安,理就得到。为什么?心平气和生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现在一般人为什么没有智慧?你所生的是烦恼,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心为什么不清净?你没有办法安定下来,你想安定也不行,今天社会像一盆浑水一样,也就是社会里头没有制度、没有礼乐,礼乐是属于制度。我们生活在乱世,很痛苦!乱世要恢复自己的清净心非常困难,那只有远离都市,住在深山,或许还能够恢复到清净心。那是很少数的人,有这个福分,有这个缘分,才能做得到,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现在深山修行,修行难!深山里面去度假,自己住茅蓬可以。为什么?从前寺院庵堂都建筑在深山里面,远离都市,现在不行,现在开了马路,车可以上去,游客多了,把你当作观光旅游的景点,再来这些电视、网络都上去了。所以原本是个清净的兰若,现在也被污染,想修行都困难、都不容易。现前的社会,修行要能成功,他的功夫、道行肯定比古人高,古人要生活在这个世间的话,他也会退转,他也很难禁得起考验。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自求多福,除这个之外,真的是没法子。

  我们染污要尽可能的避开,今天我们要晓得,染污最严重的是电视、是网络,这是最严重的染污。你在都市里,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没有一样不是染污,自己应当知道回避,闹中取静。我们自己有个小房子,可以居住的、安身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统统放弃掉。我是最好连电话都不要装,有电话就有麻烦,你心情就不能安稳。从前没有电话,日子不是也过了吗?为什么要这些东西?会省很多事情。我们有事情去找人可以,用手机,手机平常不开,人家打不进来,我有事找人的时候,我能找得到他,我不找他,没人能找到我,这个法子好。我也有个手机,我充一次电可以用一个月,一个月充一次电,你就晓得很少用,一个星期难得用一、二次。别叫人来烦我,我们才能够有清净心。没有电视,也没有计算机,什么都没有,除讲经之外,我们读经、念佛。否则的话确实是很难,经营道场现在都很难得清净心。

  昨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我们末后还有个十愿,十愿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很重要,这是在《华严经》上的,所以净宗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无量寿经》经本,你看夏莲居老居士把这部经会集成四十八章,佛法叫品,四十八品,第二品它的品题,它的题目是「德遵普贤」,你就晓得它跟《华严经》的关系。由此可知,每个修净土的人都是修「大方广佛华严」的人。在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个人也是了不起的人,虽然没出家,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有一本着作,《华严念佛三昧论》,黄念祖居士有讲记,也流通了。他告诉我们,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那我们就明白了,《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反过来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华严经》就变成净土三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末后怎样圆满的?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修净土,这学《华严》,为什么学《华严》?《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再说得贴切一点,就是说的我们自己,字字句句都是讲我们自己,没有离开本分。

  十愿展开,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总归纳起来就是这十条。这是《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条里面出生无尽,我们在前面看到三种周遍,条条是如此。第一条讲「礼敬诸佛」,我们前面跟诸位做的报告,礼乐多重要。这个地区的居民有礼有乐,那就是大治之世;礼乐没有了,就大乱之世。所以第一条礼敬诸佛。人从哪里学?先学礼、先学敬,学这两个字。对谁?对诸佛。诸佛是谁?每个众生都是诸佛,《华严经》不是说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经上常讲三世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佛那是人家修行成就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凡是明心见性的都是佛;现在修成的是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佛。这是佛在教学里的方便说,说真的呢?真的他本来就是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而且要记住,一切众生,他讲的是众生,众生什么意思?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我们人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佛经里面术语叫四大五蕴,我们这个身。四大是物质,肉身是物质,五蕴里面是精神,五蕴头一个是色,后面四个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是物质跟精神和合这个现象,人。畜生是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是!畜生也是的。我们再看花草树木,是不是众缘和合的?也是的;山河大地是不是?还是的,包括所有自然现象,全是众缘和合而生,那众生的范围可就大了,太大了。再往外扩大,包括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在我们佛法讲十法界,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

  我们前面三段就说了很多,遍法界虚空界,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一体。这个体是自性,真如、本性是一个,所以佛法常常用大海做比喻,性海,本性像大海一样,这一切众生比作什么?比作海里面的浪花,浪花水泡很多,太多了,无量无数。从哪来的?都从海水来的,它本身,本身就是海水,浪花破了就没有了,它体在,它海水成的。所以是一个自性。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知道;我们六道众生不知道,完全不知道,迷失了。四圣法界里面的人知道,像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知道。他知道怎么?他没有证得,听说,没证得。必须破一品无明,也就是无始无明破了,明心见性,那你就是证得了,你完全明了、肯定了。证得你得受用,没有证得不得受用。证得得什么受用?得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就像《华严经》上佛给我们介绍的,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说得好,跟现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些人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为什么现在不能现前?诸佛如来他能现前,我们不能现前,什么原因?他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交代明白,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种是三大类的烦恼,烦恼障碍了你的自性,自性并没有消失,自性还在,就是你迷了。

  迷了的时候自性还是起作用,它那个作用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我们中国古人讲阴阳,讲道,道就是阴阳,阳面是正面,阴面是负面。我们迷了,迷了之后我们的智慧变成烦恼,所以佛家讲烦恼即菩提。体是一个,你觉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转变了,迷了的时候,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呢?德能迷了的时候就变成造业;相好呢?相好迷了之后就变成六道三途,变质了。所以生死即涅槃,涅槃是阳性的、正面的,生死是负面的。佛家常讲断烦恼,那是什么?那是个教学的方便说,不是真的。真的如果烦恼断了,智慧也就断掉,哪有这种道理?转烦恼成菩提,这就对了。断的意思你要懂,不是真的断,是转变,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恶业为善业,转染业为净业,佛家讲转变。怎么转?在你心里转,在你念头上转,念头一转外面统统都转了。所以佛法的教学,讲到最后只有一个原则、一个方向、一条路,就是转变,你得会转。

  众生成佛要怎么修法?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了了。要多长时间?给你讲老实话,是一念之间。佛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果我们现在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不就马上成佛了吗?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给我们做这个表演,在菩提树下入定,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立刻就成就。顿舍(放下是舍)顿证,同时的,真叫一剎那。唐朝时代,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诸位都知道,他也给我们表演,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一听到这个道理他就能够一下放下,一下放下立刻就证得。释迦佛距离我们太远,那是外国人,能大师是中国人,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行谊写成一本书,叫《六祖坛经》,在台湾很容易看到,流通量很广。你看看就晓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年轻,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见性。说出他体会得的境界,说了二十个字,说完之后,五祖给他印证,一点没错误,完全正确,后面就不讲了,衣钵就传给他,他为第六代祖。所以,你说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哪要这么辛苦?我们天天都在这里学习,修八万四千法门,修了一辈子,门在哪里也没找到。这什么原因?没放下。所以佛法的修学,放下就是。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是五十八年前了,我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老师告诉我佛法无比的殊胜,我明白了,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就能契入境界?我很着急。我提出这么个问题,他老人家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这样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都没说。在他的小客厅里面,磁场非常好,都静下来了。半个小时之后,他才给我说,有!我耳朵就竖起来了,有,我问的问题有答案,不是没有答案,有。我的精神就振奋起来,他又不说话了,这次差不多等了有六、七分钟,给我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听了似懂非懂,好像这不是难事,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布施就是舍!我那时候刚刚入门,方老师给我介绍不到两个月,真是什么都不懂,问也不会问,从哪里下手,布施。他老人家就告诉我,讲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对我们这个初学的人,也是真的,说高深的我们不懂。实在讲布施要布施什么?要把妄想布施掉、分别布施掉、执着布施掉,就成功了。讲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还没有离开人世间,那是教初学,我能懂,我也能做。他要讲像现在《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我就听不懂,我也不会做。学了五十八年,我也讲了五十一年,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诲,一定要懂得。

  现在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完全明了了,六道是怎么来的?执着来的。你有坚固的执着,就有坚固的六道,你把六道看淡,六道就不能拘束你;你把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执着统统放下,不再执着,连执着的念头都没有,六道就没有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好像作梦一样,你这一放下,梦醒了。《永嘉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晚上睡觉作梦,梦中有境界,醒过来就没有了,六道是如此。什么时候你放下执着,我对于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再执着,你就醒过来,六道没有了。六道没有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也就是说你入了另外一个空间维次。六道空间维次没有了,不见了,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换了频道,前面这个频道没有了,后面显现出来。四圣法界是怎么造成的?是分别造成的,你没有执着,你还有分别。有分别就有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这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讲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他没有明心见性,在十法界里最高的。但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人,刚才讲了,他对于佛所证得的这一切法的真相,他们知道,为什么?他们都是学习经教的,他都懂,没有证得。为什么没有证得?没放下。这个悟叫解悟,不是证悟,证悟才管用,解悟不行,解悟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要证,证就是真放下,放下就证得了。四圣法界里面的人比我们自在,我们这里有苦,他那里没有苦,三苦、八苦他们都没有。他们在那边就是不断要提升自己境界,也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

  果然真放下,最后还要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什么?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是梦境,十法界还是个梦境。这个放下之后出现什么?一真法界出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我们这么说法,六道是染污,四圣法界是清净,这有染净,到一真法界里头,染净都没有了,那是真实的报土,它还是有相,极乐世界就是的,《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就是的。你到那个境界里面,普贤菩萨的十愿你就全看到,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的,他自自然然的,绝对没有一点做作。我们现在要学,那是有做作的,他们做作的痕迹你都看不到。你看到所有的人,他们见面那么样的谦虚、那么样的恭敬、那么样的真诚、那么样的关怀,互助合作,你全看到,那个世界多美好!一丝毫缺陷都看不到。在那个世界里面没有男女之分,但是他还是有形相,为什么?无始无明是没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

  佛经里面讲菩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讲从我们现在修行起要修行那么长,不是的,三大阿僧祇劫是成佛之后习气统统断掉要那么长的时间。习气用什么方法断?没方法,一有方法就坏了,你不又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着?他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你说他用什么方法?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没法子缩短的,就随其自然。在那个地方修行,佛经里讲无功用道,不像我们这里,十法界里面用道是你有功用的,他那是无功用道;古大德讲此处用不着力,一切顺其自然这就对了。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从比喻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叫习气,习气难断。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擦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一滴都没有,可是闻闻还有味道,那叫习气。那个味道你就没法子断,你洗也洗不掉。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三个月、放个半年,再去闻闻,没有了,那就断掉了,那叫无功用道;我们去倒它、去擦它,那是有功用的。所以,最后无明习气不好断,不理它,没事,那个习气不碍事。

  习气完全没有了,我们现在明白,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华藏世界也没有了,最后变成什么?常寂光土,常寂光是永恒存在。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自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那是常寂光净土。身土不二,身土是一不是二,虽然没有,他能生、他能现、他能变,怎么变法?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个感应,我们可以从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看到,他做这桩事情消息传到我这里来,我很欢喜,跟《华严经》讲的可以做印证。水是矿物,水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分别?有没有妄想?肯定没有。可是我们以善意对它,它有好的反应,以恶意对它,它有坏的反应,这就叫我们有心去感,它无心而应。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面现身、说法就是这个道理。你看释迦牟尼佛早成佛了,不是这一世成佛的,《梵网经》里面讲,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表演成佛是第八千次。他常常来,他是来演戏的,表演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的。这种表演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我们有心对他,他是无心的反应。他反应能现身,虽现身,虽然是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决定没有。他要起心动念不就退转了吗?他没有,他确实从常寂光里面来的,他不是从实报土里头来的。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他给我们讲经、为我们示现,他要有分别,那是随顺你们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你们的执着而执着;就像水里面现的结晶一样,它是随你们的意念所现的,不是它自己,它自己要现的话,应该都是相同的。

  江本博士这十几年的实验,他告诉我,没有两个是相同的,这什么原因?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楞严经》上讲的。我们同是一个人,我自己一个人,我前一个念头跟后一个念头不一样。虽然我对水说我很喜欢你,我爱你,它现的、回应的结晶不相同,前念跟后念不相同,因为我们前念跟后念有差别,所以它不会有相同的结晶出来。如果是常寂光里,那一定完全相同,肯定相同,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肯定相同。常寂光跟常寂光没有感应,它不起这个作用,实报土跟常寂光有感应,常寂光跟常寂光没有感应。我们现在了解这些东西,这是解悟,不是证悟。证悟,那我们的能力可大了,我们的智慧神通全部就出现。我们是解悟,对这个没有怀疑了,你看搞了五、六十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往后我们的功夫就在求证,但是这个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放下真不容易。所以我们学《华严经》,在《华严经》里面指出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决定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证得,会很快的证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非常的难得。

  在现前,我们还没有离开这个世间,没到极乐世界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普贤行愿尽心尽力的把它做到。我们做人学谦卑、学礼敬,我们对佛是怎样的礼敬,我们对所有的众生是同样的礼敬,对蚊虫蚂蚁我们也是这样的礼敬,真的跟牠们沟通了。我们在澳洲院子很大,院子里面种菜,很大的一个菜园,我在澳洲居住的房子的院子,合中国是一百七十亩,英亩是二十八个英亩。在台湾算甲,好像五个英亩是两甲,我们有十几甲地,很大的面积。种菜我们没有用化肥、没有用农药,小虫要吃怎么办?我们都称小虫称牠菩萨,牠也很高兴,我们对牠很尊重。我们种菜留一片,菜园里划一个区域,告诉牠,那个地方供养你们,小虫全到那边去吃;隔一个田埂,这边的,牠就不吃,牠留给我们。我们也种了很多果木树,果木树,那个小鸟也跟牠协调好,我们指定有几棵树供养你们的。鸟都到那边去吃,没有指定的牠都留给我们,很听话!比人好处。我们在那里已经做了十年,效果卓著。我们的菜园、果木园,放佛号、放佛门的音乐供养它们,统统能沟通。

  我在那边住的时候,盖了一栋房子,新房子里面四个宿舍,四间。房子盖好之后我搬进去住,到第二天,洗手间里面很多蚂蚁,这是新房子,牠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多?我洗手间就不能用了。我就跟蚂蚁说,我说蚂蚁菩萨,我早晨起来要用洗手间,希望你们在半个小时之内,你从哪里进来,还从哪里出去。半个小时之后,我到外面去散步,半个小时后回来,一只蚂蚁都没有了,听话!有一次我在中国大陆,晚上我要做晚课,念经做晚课,蚊子很多。我就跟蚊子菩萨讲,我说我现在做晚课,你可不能扰乱我,我做晚课欢迎你们听。结果有三、四十只蚊子就钉在墙上不动,我的晚课做完了,牠也还不动,我就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还有十几只。牠不扰乱我,跟我一起做晚课,我做晚课回向给牠。所以礼敬重要,从内心里面牠感受到,我相信牠会感受到,我们对牠礼遇,牠对我们的回应也非常之好,这是对动物。对植物也一样,你看我们种的菜园、种的果木树,我们对树礼敬。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树木高度有一个人的高,有一个人高就有树神,我们得尊重它。不是树成了神,是有灵依这个树,他就住在这个地方,好像他把它当作房子一样,他依这个住。几百年的老树,千年的古树,他要住在那里不走的话,我们一般讲他成精,精灵。所以精灵是真的,草木的精灵。小草也有,也有灵住在里面,那个灵就像小孩一样,我听的有同修告诉我,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菜园,对于树木花草我们都礼敬。

  整个大自然,我们前面读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大师给我们举例子,一微尘,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是物质里面最小的,现在科学名词叫基本粒子夸克,大概是属于这类的,它都有见闻觉知。所以,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物质现象里面有精神,精神现象里有物质,它分不开。这个说法跟法相宗讲阿赖耶的意思是一样,阿赖耶识里头三细相,称为阿赖耶。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藏识,藏是含藏,它藏什么?整个宇宙的信息都藏在里面。我想现在科学家讲的,或者是我们贤首国师在这里面讲的微尘,一尘,那一尘我相信就是阿赖耶,就是佛经里讲的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种现相,第一个是业相,业就是动,振动,振动才发生的现象,第一个是业相;第二个是转相,转相也叫做见分;第三个是境界相,也叫做相分。相分就是物质现象,见分就是精神现象,所以自性里本来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不生不灭。物质里头都有见闻觉知,由此可知,遍法界虚空界它是个有机体,它不是死东西,一粒尘沙都有见闻觉知。我跟江本博士见过好多次面,我去参观他的实验室,我告诉他,我说现在水你实验出来,它有见闻觉知,在佛经里面讲,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统统有见闻觉知。现在他们也扩大领域在实验,实验确实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从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能了解。

  所以佛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这个诸佛就是包括遍法界虚空界,不单指有情,《华严经》上还有句话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动物,无情是植物跟矿物,包括自然现象。在佛法里面,你看就用两个字就概括了,诸佛,所以诸佛范围多大。我们的礼敬也是遍法界虚空界,这些年我们常说「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我们从礼敬着手。礼敬非常重要,不能小看它,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形式,没有必要,那错了;这个形式是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不这么做。今天大家疏忽掉了,所以才有这么多灾难,你要细心想想,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会有风灾、会有地震、会有海啸,为什么?我们对他们不尊敬。他们没有成佛,既没有成佛,他也有贪瞋痴慢,我们敬他他欢喜,我们不敬他他怨恨,怨恨他就报复。我们今天科技发达,用机械化的耕种,用化肥、农药,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他报复你,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如果礼敬不是这么重要,诸佛如来为什么把它摆在第一条?在中国,佛教没到中国来,古圣先贤也把这个摆在第一条。你看《礼记》的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礼是什么?礼的意思就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叫礼。在佛法里面他了解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所以礼敬要遍法界,诸佛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能够失礼,都不能够失敬,礼敬两个字太重要了,这大根大本。我们要想修行成佛,这两个字做不到,那就决定成不了佛,我们不可以不这么做法。我们对人行礼,深深九十度鞠躬礼,人家问你,你为什么这样?我想作佛,你就直接了当告诉他,我想作佛,所以我就这样做,你不想作佛,所以你不会做。

  第二个「称赞如来」,你看这里换了字,称赞用如来,礼敬用诸佛,这个意思不一样。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是的,但是意思不相同。说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就不一样。在相上讲,我们要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心,决定没有分别;但是称赞如来,这里头就有分别。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要称赞,不像诸佛一样,诸佛是平等的。性德是什么?我们讲最浅的,在《华严经》上讲,它这里举四种性德,第一个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它讲这个,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它讲这个,这是最大的纲领。我们现在学习,要契合现前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程度。我们中国人,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这么几个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与这些字相应,称赞,跟这些事情相违,不称赞。譬如他不孝顺父母,不忠于他的工作,言语不守信用,我们不称赞,对他要不要有礼貌?要有礼貌。礼是不能少的,不称赞他。在佛法里面,基本的,与性德相应的,三皈、五戒、十善,这个能够奉行、遵守,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应当要赞叹的。所以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赞叹,不赞叹也不要把别人的不好放在心上,那你就错了。

  我们常常提醒同学,我们要修清净心。学净土宗,《无量寿经》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依靠,《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就把修行的纲领给我们提出来,「清净、平等、觉」,这是修行的纲领,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就是佛在华严上讲的智慧德相,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现在如来德相变质、不见了,要怎样恢复?你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觉而不迷,就恢复了。所以这都是性德,清净平等觉。我们就要记住,要修清净心,决定不能被染污,什么东西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你不清净了。还有个最严重的染污,看别人的不是,把别人的过失完全放在自己的清净心里头,心不清净,心坏掉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应该怎么样?应该常常看别人的好处,不要看别人的坏处。别人的坏处我们不说,更不能放在心上,要修自己纯净纯善的心,这就好,这就跟如来相应,才能长我们的德行,长智慧。

  平等心很重要,平等心是决定不能有贡高我慢的念头。你觉得别人都不如我,你的平等心没有了,要知道平等心是佛心。佛在经教里面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是怎么形成的?是心变现的。当然业因很复杂,不是那么单纯,在复杂的业因里面,哪个业因是最重要的?第一个,佛给我们说出来。佛是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缘觉是十二因缘心,阿罗汉是四谛心,诸天是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是慈悲喜舍,人道是五戒心,饿鬼是贪心,地狱是瞋恚心,畜生是愚痴心。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什么心,将来你自己就到哪一道去。如果我们念念都不离开六度,你走的是菩萨道;念念是平等心,你走的是佛道,这个重要。念念是贪心,麻烦大了,贪心是鬼道,你走的是鬼道;念念是瞋恨、是嫉妒,那是地狱道,麻烦可大了。所以,道是自己造的,果报不能怨恨任何一个人,自作自受,没有人替你安排,都是自作自受,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在善财五十三参看到善财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识,他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怎样行菩萨道,怎样行佛道。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是修行成就的,不是念经成就的,也不是念佛成就的,讲经也不能成就,行出来的,你要去做到才行,这个很重要。古圣先贤、诸佛菩萨,他教人是把行都摆在第一。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笃行,你看讲学习五个科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最后是笃行,如果没有行,前面学的都没用处。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学,学佛的叫佛学,儒学、道学,这个不管用,没有办法帮助你向上提升。要怎样?学佛、学儒、学道,肯定帮助你提升,这个学就是笃行。真正有笃行的人,一定是往上提升,提升的快慢,与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与学不学也有关系,不大。像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学过,他是个樵夫,不认识字,他一开悟,世出世间法全通了,你去问他,他都能解答,他都能讲得很圆满,智慧开了,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是照见,你们念《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你心不清净,不起照的作用,心清净,它就起照的作用。心不清净要学,心清净了不需要,这个道理一定要明了,清净平等觉是太重要了。称赞人好,专门看别人的好处。人在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他也有缺点,坏人他也有好处,称赞别人的好处,把别人不好处忘得干干净净,不放在心上,这不但提升自己,而且广结人缘,你的人际关系一定非常好。所以这个要懂。

  第三个「广修供养」,重要!广修供养这是普遍的,别人有需要的我们一定帮助他。学着尊重别人,这也都属于供养,学着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早年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过世了,我跟他的时候他六十五岁,好像他是六十八岁过世的。我学佛的基础都是他老人家教的。他告诉我,人都贪财,能贪得到吗?贪不到。怎样才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说你要如理如法的求,没有得不到。你看人求成佛都能得到,求发个财不是鸡毛蒜皮小事吗?哪有得不到的,所以你要懂方法。人命中有财,财从哪来的?财布施来的。过去生中布施得很多,他命里财库满满的,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赚钱,他财源源源不断进来。他布施的时候很痛快、很欢喜,这一生当中赚钱一点都不操心,钱自己就进来了。布施的时候有后悔,布施得很勉强,财还是得来,得来要很辛苦才赚到。为什么?你布施出去的时候辛苦,所以你赚钱也很辛苦。老师告诉我这个道理,真的。前世我们没有广修财供养,财布施,这一生生活条件里面关于财这一门就比较稍微缺乏。能不能叫它提升?能,你在现有的基础上广修供养,愈施愈多。我们去照做,果然不错,真有效果,真的是愈施愈多。多了怎样?多了一定要把它施出去,不要把它积在这个地方,积在这个地方会生病。财,中国人讲通货,它要流通,像水一样,流通是活水,源源不断。你把它截住、堵住,它就变成死水,死水就变成臭水沟,那个麻烦就大了,不是长病就有灾祸。所以财不可以积,积的时候麻烦很大,一定要赶快把它施掉,不要怕没有,愈施愈多。这是发财的秘诀,佛门里头有,学佛的人他不会用。我是章嘉大师教给我之后,我就学,因为命里头没有财,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自己寿命很短。大概只修了一点法布施,还有一点小聪明智慧,这对学佛有帮助,对老师知道恭敬,知道尊师重道,所以老师特别照顾,告诉我要认真修三种布施,我就真干。

  法布施,讲经说法是法布施,印经、流通法物这属于法布施。在早年的时候是相当困难,寺庙里面有提倡印经书、印善书的,大家来募捐来凑钱,我们有多少凑多少,认真去做,以后真的愈施愈多。我们没法子想到,现在居然我们送《大藏经》,这是佛门最大的一套书,居然差不多可以送到一万套,这哪里能想到?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我那个时候怎么做?每个月都要送一点钱到医院里面去做医药费,帮助穷苦的人,布施一点医药费。这个工作我是长年都在做,没有中断。我现在移民在澳洲,我在澳洲住的那个城市叫图文巴,图文巴有个公立的医院,我每年送十二万,就是一个月一万,我是一年送一次十二万,医药费,帮助贫苦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基督教办的临终关怀中心,做得很好,虽然是基督教,他们很开明,临终的时候你愿意用什么宗教仪式都可以,这个太难得了。所以我也帮助他们的经费,也是一年十二万,年年都给他,这属于无畏布施。在泰国,泰国政府建个僧伽医院,我也帮助他们。还有些天主教,他们有些修女常常到非洲去看这些病患,他们有个医疗的队伍,我也送医药费。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帮助自己健康长寿。我的寿命以前人家讲四十五岁,我现在都八十三岁了,我也没有求长寿,不求,什么都不求。我也不求财,我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也不求长寿,随其自然,这样你的心才会清净。活一天读一天经、念一天佛、讲一天经,讲经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修学的心得。所以,广修供养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求必应。佛菩萨不会说假话,句句是真实,你只要依教奉行,准得好处,这个好处是你意想不到的。

  这三条修了,都不错,第四条就非常重要,「忏除业障」。业障是我们修行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不能轻视,不但障碍你证果,也障碍你开悟,你说麻不麻烦!业障是什么?太多了,佛把它分成三大类,叫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业是造作,你跟烦恼相应那就障道,不但障道,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障碍你的运气,障碍你一切好的果报,你说这多麻烦,所以必须忏除。最近这一年多,我听说大陆有位刘善人,他在讲病,人生病不需要医药,他给你讲,病就能讲好。这桩事情我早年听说,但是没有留意,应该在二十多年前。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国,是台湾万国道德会,他们在洛杉矶开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我是以顾问的身分随着团到美国去的。所以跟万国道德会就有这么一个关系。万国道德会王凤仪先生发明这种治疗的方法,非常有效,现在这个刘先生是他的传人,应该是好几代的传人。王凤仪先生是清朝末年的人,清末民初,非常有效果。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忏除业障,业障除了,什么病都没有。十几二十年的病,医药都没有效,苦不堪言,听他一说,你明白了,真正忏悔,病马上就好。这个例子很多,我看我们下一堂,我把这个给大家来介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七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