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进一步提升中国佛教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姚南强、马新满)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点击:2450]   [手机版]
背景色

《进一步提升中国佛教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新世纪的挑战和应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姚南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马新满

  主题词:中国佛教 感召力 凝聚力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新世纪中国佛教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应对作了一个初步分析。这主要包括关怀社会、关怀人生,凸现大乘理念;适应社会,和而不同,保持宗教的神圣性;应机说法,加强弘道的感染力,加强对居士团体和家庭宗教生活的指导和凝聚力;深入日常生活,拓展佛教的社会功能;加强对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加强佛团和寺院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僧伽教育;强化道风建设,提升僧众人格等七个方面。

  当今世界是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冲突纷纭的动荡不安的年代。众生求安,首先要心安,佛教慈悲,应机化导,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和谐建无量功德。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题中的“中国佛教”主要指中国内地的汉传佛教,就“力”本身而言,一般只讲加强或减弱之类,这里的所谓“提升”是指把佛教对众生的感召力、凝聚力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近现代的中国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出了人生佛教,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进而形成了人间佛教的思想,这是一次伟大的宗教改革,使佛教与时俱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故而法脉兴旺,蒸蒸日上。就内地而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佛教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新世纪新形势又对佛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佛教需要不断开拓创新。

  新世纪对佛教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世界范围而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社会心理出现了一种“复魅”的非理性思潮,而亚非发展中国家则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中国和日本也频现宗教“热”。顺应时代潮流,各大传统宗教都在自我革新,而各种新宗教也风起云涌,据统计已多达2万多个。其中也滋生出种种邪教和宗教极端势力,对社会、对传统宗教都形成了挑战,佛教也正处于这样一种时代变迁的非常时期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也蕴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就中国内地而言,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信仰佛教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众的选择,信众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寺院场所不断增多。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反过来社会对佛教的要求也更高。

  三、佛教信众的构成有向社会中、上层扩展的趋向,信众的受教育、文化程度总体上有所提高,在初步达到物质上的小康之后,信众对精神上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更高。因此对佛教信仰的需求不但在量上增长,在质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过去单纯的烧香祈福、追亡度荐发展为修持、养性等多元化的需求。

  四、佛教又面临其他宗教的竞争,这既包括外部的宗教渗透势力,也有本土的草根民间信仰的非正常宗教活动,还有其他的国内宗教组织,大家都在争夺信众和各种社会资源,这种竞争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改革开放以来,自然形成的佛教在中国五大宗教中的“第一提琴手”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总之,这是一个挑战和机会并存的时期,中国佛教既要有弘教发展的信心,也要正视前进中的不足,居安思危,要有一点前瞻的目光和紧迫感、危机感。我们觉得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关怀社会、关怀人生,凸现大乘理念

  近年来国内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界有一种新的趋向,开始更多的关注于个人的修炼,这可能是为了对治过分世俗化的偏向,也是僧侣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由此,一些僧众转向于南传、藏传佛教,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但在反对一种错误倾向时应注意防止另一错误倾向的抬头,佛教的根本宗旨应该是普度众生,而不是关起门来只求个人解脱,我们必须坚持大乘菩萨道的根本宗旨,坚持关怀社会,关爱众生,要具有一种普世利人的精神,在利他中自利,非如此则不能与倡导爱心的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抗衡,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二、适应社会,和而不同,保持宗教的神圣性

  宗教不要过多的涉政,不能要求宗教趋亦附的不断作政治表态,当然宗教在教言教,也不要对政务说三道四,这些都不利于宗教塑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也不能得到教内信众的认同。我们讲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协调、和谐的互动关系,不是求绝对的同一和保持一致,应该是和而不同,保持宗教的自身特性,对社会作出宗教的特殊贡献。宗教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正在于净心、安心、平心,由治心而辅助治世,中国传统的佛教正是在教化人心达到辅佐王化,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今天仍然如此。佛教的领袖是宗教领袖,是化俗出世的精神领袖,不要把自己下降为政治和尚。江泽民同志曾强调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宗教界人土和信教群众要遵守国家的法津、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努力挖掘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1这才是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本义。

  三、应机说法,加强弘道的感染力,加强对居士团体和家庭宗教生活的指导和凝聚力

  佛教有应机说法,随缘度化的好传统,在新形势应进一步弘扬,但同时也应吸取其他宗教的好做法,采用一些更灵活、生动的弘教方式。如基督教团契的聚会,除了一般的祷告、唱詩、查经之外尚有证道、见证、交通的形式,他们的长处在于,一是形式比较宽松,多采用一种“派对”的方式,寓教于乐。二是参与性强,每个信众都要现身说法,谈亲身体验,互相感染。三是在证道中不局限于牧师讲经,而是注重发挥“长老”的作用,如由科学家、大学教授等知识精英来讲教义,更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四是十分重视团契内部的情感交流,强调多作奉献,兄弟姐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内聚力。可以说,以上各点,我们的佛教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香头组织信众集体旅游进香,一些烧香点成为信众休闲场点等,只是在普遍性和强度上尚有差距。

  另外,一些外教弘道热情高涨,见缝插针,深入家庭,到处传福音、“结果子”,而有的佛教徒却片面强调“随缘”,只是消极地等客上门,弘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佛教应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加强基层居士团体的建设,加强对信众家庭宗教生活的指导。

  四、深入日常生活,拓展佛教的社会功能

  基督教中生有洗礼,死有葬礼,赞美詩中有为国求福、收成感恩、婚姻喜庆、生日寿庆、送别亲友、新屋落成、新年新春等不同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方面。

  如中国的道教的主要传统法事有:

  建房:归龙神。归龙收告,去邪镇宅。

  生育:授篆,童子篆,这是正一派的仪规,意在保佑健康。

  禳星:正月里做,融犯土煞、解厄。

  公醮:求雨祗情、求太平。

  预告:婚姻,防止触犯花煞。

  度亡、延生,这二项现在最多,此外送灶神、迎财神,祭龙王,祭淸明、冬至等等都已演变为民俗。

  一个宗教只有深人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内部,入血入肉,才能根深叶茂。中国佛教也有这方面的好传统,如留传至今的元宵节、腊八粥等都已深化为民俗,禅宗也提出过生活禅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中国佛教在生活化方面尚有不足,人们看到最多的是度亡追荐的经忏法会,当然也有观世音送子,阿弥陀佛接引归西,信众也求平安、求升学、求消灾、求发财,但佛教基本上不管婚姻,不管建房风水,不管年成丰裕,实际上也不提倡升官发财,所以就其应用面上似乎仍可进一步拓宽。

  五、加强对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的关怀

  从心理上看,病、贫、争,历来人们向往宗教的一个重要契机,从佛教来说也就是要救众生于苦难之中。由此,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关怀社会下层是佛教的题中应有之义。佛教历来也有济贫惜老的传统,至今在中国的农村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妇女群体仍是佛教的忠实信众。但无可违言的是,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浪潮中,拜金主义也影响到了宗教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光只注重老板大款,这种不良风气也侵蚀到宗教界,正如教内有人抨击为“贵族化”、“冷漠化”、“上层化”。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弊病是寺庙景点化,高额的门票和香资使贫苦信众却步,建议凡兼为旅游景点的寺庙能否专设免费的信众入口,如天主教上海佘山堂的做法。

  笔者曾接触过上海一些大庙的居士学佛班,发现其成员大都是属于白领,相比于某区的一个基督教聚会点,却有一半的信众是外来打工者,二者信众的社会阶层反差很大,这应该引起佛教界、特别是都市寺庙的注意。在当代中国的转型社会中,近80%的人口仍属于社会下层,这是宗教的最深厚的信众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任何宗教都不可避免地走问衰落。

  六、加强佛团和寺院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僧伽教育

  韦伯曾引用约翰•卫斯理的话说:“随着财富的增加,骄傲、愤怒以及各种世俗之爱也将增加……纵然宗教的形式犹在,但其精神正压迅速消逝。” 2我们国内的一些佛教团体也是如此,现在,人们虽然仍在忙忙碌碌,但那只是在追求现世的物质利益,而不是想着如何为佛增加荣耀了。尽管现在的寺院名义上有管委会,但家长制的旧习仍十分浓厚,方丈权力过大,一言堂,而下对上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令俗界都感到肉麻。一些寺院仍是师徒相传,具有子孙庙的遗迹,寺院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公开,收支混乱,人事管理任人为亲,同乡、同门观念很重。建议中国佛教界结合新的形势,重新修订淸规,加强教内的自我约朿和民主监督。在僧伽教育方面,办得好的佛学院尚不多,相当多的地区佛教教育不受重视,校舍设置简陋,资金困难,教学方式落后,课程重复混乱,教材缺乏,师资薄弱,教学管理松懈,生源不足,学生厌学,特别缺乏高层次人材的培养。教育落后,必然制约发展,于国如比,于宗教亦如此。

  七、强化道风建设,提升僧众人格

  太虚大师曾讲过“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们信仰一个宗教,往往是从接触这个宗教的信徒或教职人员开始的,教职人员的人格形象往往就成了这一宗教的形象。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初次参加某宗教聚会的外来者,在基督教称之为“望教者”,他对于所进行的仪式和宣讲的教义可能都不甚了了,但他喜欢这种气氛,喜欢这里的人,感到一见如故,真诚友爱,那么他就可能再次来参加,逐步变为“慕道者”,直至成为信徒。另外,有的庙内或寺庙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成风,也有的是庙大欺客,声色骄慢,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佛教的形象,已很难体现佛门的高洁淸净。因此加强佛教内部的道风建设,提升僧众的人格修养,已成当前中国佛教的紧迫要务。

  参考文献:
  戴康生《宗教社会学》,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戴康生《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
  左鹏《情感归属与信仰选择》,刊于《当代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五个相互的自身建设(佛心法师)
下一篇: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明法法师)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