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无门直指 第九节 大事因缘
 
[程叔彪居士] [点击:2320]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九节 大事因缘
  《大般涅槃经》载:『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六祖坛经》:法达大师问六祖:『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为略说经中义理。』六祖曰:『法达!法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祖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祖曰:『止。此经原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於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於相离相,於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佛之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开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更何用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於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侫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见。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祖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法达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後善扬,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
  佛果曰:『佛祖设教,唯务明心达本。况人人具足,各各圆成。但以迷妄,背此本心。流转诸趣,枉受轮回。而其根本,初无增减。诸佛以一大事因缘而出,盖为此也。祖师以单传密印而来,亦以此也。若是宿昔蕴大根利智,便能於脚跟下直下承当。不从他得,了然自悟。廊澈灵明,广大虚寂。从无始来亦未尝间断。清净无为妙圆真心。不为诸尘作对,不与万法为侣。常如十日并照。离见超情,截却生死净幻,如金刚王坚固不动,乃谓之即心即佛。更不外求,唯了自性,顿时与佛祖契合。到无疑之地。把得住,作得主,可不是径截大解脱耶?探究此事,要透生死,岂是小缘?应当猛利诚志信重。如救头然。始有少分相应。』(须知个事,必须证会,不属意识领解。)
  高峰曰:『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留下一言半句,唯务众生,超越三界,断生死流。故云: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若论此一大事,如马前相扑。又如电光影裏穿针相似。无你思量解会处;无你计较分别处。所以道:此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是故世尊於灵山会上,临末梢头,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尽底掀翻。虽有百万众围绕,承当者唯迦叶一人而已。信知此事决非草草。若要的实明证,须开特达怀,发丈夫志,将从前恶知恶解,奇言妙句,禅道佛法,尽平生眼裏所见的,耳裏所闻的,莫顾危亡得失,人我是非,到与不到,澈与不澈,发大忿怒,奋金刚利刃,如斩一握丝,一斩一切断。「一断之後,更不相续。」直得胸次中空劳劳地,虚豁豁地,荡荡然无丝毫许滞碍,更无一法可当情,与初生无异。吃茶不知茶;吃饭不知饭;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情识顿净,计较都忘。恰如个有气的死人相似。又如泥塑木雕的相似。到这里,蓦然脚蹉手跌,心花顿发,洞照十方,如杲日丽天,又如明镜当台,不越一念,顿成正觉。非惟明此一大事,从上若佛若祖,一切差别因缘,悉皆透顶透底。佛法世法,打成一片。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洒洒落落,干干净净,做一个无为无事,出格真道人也。恁么出世一番。方曰:不负平生参学之志愿耳。若是此念轻微,志不猛利。[毯-炎+畏][毯-炎+畏][毯-炎+崔][毯-炎+崔],魍魍魉魉。今日也恁么,明日也恁麽。设使三十年,二十年用功,一如水浸石头相似。看看逗到腊月三十日,十个有五双懡罗而去。致令晚学初机,不生敬慕。似这般的汉,到高峰门下,打杀万万千千,有甚么罪过!今日我之一众,莫不皆是俊鹰快鹞,如龙如虎。举一明三,目机铢两。岂肯作这般体态,兀兀度时?然虽如是,正恁么时,毕竟唤甚麽作一大事?若也道得,与汝三十拄杖。若道不得,亦与三十拄杖。何故?卓拄杖一下。云:高峰门下,赏罚分明。』大慧曰:『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既离见闻觉知外,却唤什麽作法?到这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除非亲证亲悟,方可见得。若实证悟的人,拈起一丝毫头,尽大地一时明得。今时不但禅和子,便是士大夫聪明灵利,博极群书的人,个个有两般病。(一)若不着意,便是忘怀。忘怀则堕在黑山下鬼窟里,教中谓之「昏沉。」(二)着意则心识纷飞,一念续一念,前念未止,後念相续,教中谓之「掉举。」不知有人人脚跟下不沉不掉的一段大事因缘。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未有世界,先有此段大事因缘。世界坏时,此段大事因缘,不曾动着丝毫头。往往士大夫多是掉举,而今诸方有一般默照邪禅,见士大夫为尘劳所障,方寸不宁怗。便教他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将这个(方便用来)休歇人。你道:(学人)还休歇得麽?殊不知这个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後的不死,如何休歇得?此风往年福建极盛。妙喜绍兴初入闽时,便力排之,谓之断佛慧命。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彼中有个士人郑尚明,极聪明,教乘也理会得,道藏亦理会得,儒教则故是也。一日,持一片香来妙喜室中,怒气可掬,声色俱厉曰:『昂有一片香未烧在,欲与和尚理会一件事。只如默然无言,是法门中第一等休歇处,和尚肆意诋诃。昂心疑和尚不到这田地,所以信不及。且如释迦老子在摩竭提国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岂不是佛默然?毗耶离城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末後维摩诘无语,文殊赞善,岂不是菩萨默然?须菩提在岩中宴坐,无言无说,岂不是声闻默然?天帝释见须菩提在岩中宴坐,乃雨花供养,亦无言说,岂不是凡夫默然?达摩游梁历魏,少林冷坐九年,岂不是祖师默然?鲁祖见僧面壁,岂不是宗师默然?和尚却因什么,力排默然以为邪非?』妙喜曰: 『尚明!问得我也是,待我与你说,我若说不行,却烧一炷香,礼你三拜。我若说得行,却受你烧香礼拜我也。不与你说释迦老子及先德言句。我即就你屋裏说,所谓借婆帔子拜婆年。』乃问:『你曾读《庄子》麽?』曰:『是何不读?』妙喜曰:『庄子云:言而足,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终日言而尽物。道(与)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义有所极。我也不曾看郭象解并诸家注解。只据我杜撰说破你这默然。岂不见孔夫子一日大惊小怪曰:参乎!我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大家才闻个「唯」字,便来这裏恶口,却云:这一「唯」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致君於尧舜之上,成家立国,出将入相。以至启手足时,不出这一「唯。」且喜没交涉!殊不知这个道理,便是曾子言而足,孔子言而足。其徒不会,却问曰:何谓也?曾子见他理会不得,却向第二头答他话,谓夫子之道,不可无言。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要之,道与物至极处,不在言语上,不在默然处,「言」也载不得,「默」也载不得。公子所说:尚不契庄子之意。何况契释迦老子,达摩大师意耶?你要理会得庄子非方非默,义有所极么?便是云门大师拈起扇子云:扇子脖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倾盆。你若会得云门这个说话,便是庄子说的,曾子说的,孔子说的一般。』渠遂不作声。妙喜曰:『你虽不语,心实未服在。然古人决定不在默然处,明矣。你适来举释迦掩室,维摩诘默然。且看旧时有个座主唤作肇法师,把那无言说处说出来与人云:「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天帝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这个道理与神忽然相撞着,不觉到说不及处。虽然不语,其声如雷。故曰:「岂曰无辩。盖辩所不能言也。」这裏世间聪明辩才用一点不得,到得恁麽田地,方始是放舍身命处。这般境界,须是当人自证自悟始得。所以《华严经》云:「如来宫殿无有边,自然觉者处其中。」此是从上诸圣大解脱法门,无边无量,无得无失,无默无语,无去无来。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法法尔。只为众生根性狭劣,不到三教圣人境界,所以分彼分此,殊不知境界如此广大。去向黑山下鬼窟裏默然坐地,故先圣诃为解脱深坑。是可怖畏之处。以神通眼观之,则是刀山剑树,镬汤炉炭裏坐地一般。坐主家向不坐在默处,况祖师门下客。却道:才开口,便落今时,且喜没交涉。』尚明不觉作礼。
  大洪恩与张无尽友善。无尽尝以书问三教大要。曰:『《清凉疏》第三卷西域邪见,不出四见。此方儒道,亦不出四见。如庄老计自然,为因能生万物,即是邪因。《易》曰:太极生两仪。太极为因,亦是邪因。若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今疑老子自然与西天外道自然不同。何以言之?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则常,有徼则已入其道矣。谓之邪因。岂有说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乃破阴阳变易之道为邪因。拨去不测之神。岂有说乎?望纸後批示,以断疑网。』恩答曰:『西域外道,宗派多途。(读者:於此可看《成唯识论》卷一并读述记等,当悉。)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而已。谓:有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盖不即一心为道,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诸法是心,则心随见(成)异(法),故名邪见。如谓之有,有则有无。如渭之无,无则无有。有「无」则「有见」竟生。无「有」则「无见」斯起。若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亦犹是也。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自心。无以明自心,则不能知正道矣。故《经》云: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见即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於诸见,如是乃见佛。以此论之,邪正异途,正由见(与)悟殊,致故也。故清凉以庄老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易》谓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为道。以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物,则是邪因。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尝试论之,夫三界唯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无。非无,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四执既亡,百非斯遣。则自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俱是假名矣。至若谓:太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阴阳不测是谓:无方之神。虽圣人设教,示悟多方,然见异一心,宁非四见。何以明之?盖虚无为道,道则是无。若自然,若太极。若一阴一阳为道,道则是有。常无常有,则是亦无亦有。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先儒或谓:妙。万物谓之神。则非物物。则亦是无。故西天诸大论师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唯心为正宗。盖以心为宗,则诸见自亡,言虽或异,未足以为异也。心外有法,则诸见竟生,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也。虽然,儒道圣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良以未即明指一心,为万法之宗。虽或言之,犹不论也。如西天外道,皆大权菩萨示化之所施为,横生诸见,曲尽异端,以明佛法是为正道。此其所以为圣人之道,顺逆皆宗。非思议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缘昔真宗未至,孔子且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然知权之为权,未必知权也。知权之为实,斯知权矣。是亦周孔老庄设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缘之所成始所成终也。(於此须知大洪恩的时代。)然则三教一心,同途异辙。究竟道宗,本无言说。非维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解脱长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六祖曰: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宗镜录》载:肇法师穷起妄之由,立本际品云:夫本际者,一切众生无碍涅槃之性。何为忽有如是妄心及种种颠倒?但为一念迷心。此一念者,从一而起。又此一者,从不思议起,不思议者,即无所起。故《经》云:道始生一。一者谓:无为。一生二,二谓:妄心。乃至三生万法也。既缘无为而有心。复缘有心而有色。故《经》云:种种心色。是以心生万虑,色起万端。和合业缘,遂成三界种子。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晦堂曰:放行则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把住则窈窈冥冥,其中有精。云盖山志元大师因潭州道士道正表闻马王,乞志元大师论议。王请志元师上殿,相见茶罢。志元就王乞剑。握剑问道正曰:『你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道正茫然,即礼拜忏悔。志元谓王曰:『还识此人否?』王曰:『识。』志元曰:『是谁?』王曰:『道正。』志元曰:『不是。其道若正,合对得山僧。只是个无主孤魂。』)
  又:紫阳真人《悟真篇》後序曰: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大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乎患者,莫若体乎至道!欲体乎至道,莫若明乎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殊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焉能伤,虎兕焉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背,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尔!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证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後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着,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篇末歌颂见性之法。即所谓:无为妙觉之道也。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後若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余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小之见,亦非余之咎矣!《性地颂》曰: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我家。《无罪福颂》曰: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不曾坐。修善不成功德,造恶原无罪过。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做。死後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见佛便见心颂》:见佛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圆通颂》曰: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佛同。《戒定慧解》曰: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中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言之,庶资 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澈。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或戒之为体,则定慧为其用。定之为体,则戒慧为其用。慧之为体,则戒定为其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采珠歌曰: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总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无障碍。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泊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诸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佛。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裏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吼,不似野狐论生灭。
  (抄文者言:本书到此,因原笔录者看见紫阳真人乃道家名称,凡皈依三宝者,不再皈外道,乌可书其著文?实在他没有知道张紫阳先是归道,後於佛法开悟。姑补齐原文,并志其事。)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无门直指 序文 目录 无门直指 第一节 正法眼藏
 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直指 第三节 本分
 无门直指 第四节 在什麽处 无门直指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麽交涉
 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无门直指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 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无门直指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 无门直指 第十四节 良久
 无门直指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 无门直指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
 无门直指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 无门直指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 无门直指 第二十节 圆裹十方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