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无门直指 第二十八节 坐禅
 
[程叔彪居士] [点击:2009]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四章 云何用功
  第二十八节 坐 禅
  《楞伽经》:佛告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自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佛又告大慧: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楞伽宗通》曰:『能见自心妄想流注微细习气,如无风匝匝之波,二乘所不觉者,我一一能知,是真能见性者也。』)《楞伽经》:佛又告大慧: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不由於他,离见妄想,上上升进,入如来地,是名自觉圣智想。(《楞伽宗通》曰:佛谓,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只此一语,便为秘密藏。所谓:『自觉圣智者,觉此妄想无性之智也。』所谓:『一乘者,证此妄想无性之理也。』岂别有一法与人耶?『故行人依诸圣教,在寂静处,独坐思惟,自内智慧,观察诸位,不由他悟,离分别见,觉得妄想无性,性本自离,一觉便离,不须方便。上上升进,乃至无妄可除,无见可灭。心境如如,入如来地。是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名自觉圣智相也。』)
  六祖曰:『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大珠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动。若得如是,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从义解说:因佛子佛。)』
  永嘉曰:忘缘之後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昔以知知寂,此非无缘知。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无觉之觉,异乎木石。此是初心处,冥然绝虑,乍同死人。能所顿忘,纤缘尽净,[阗-真+臭]尔虚寂,似觉无知。无知之性,异乎木石。缘虑者,善恶二念也。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非真心。但是昏住。此二种名为病。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惺惺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此二种名为药。以寂寂治缘虑,以惺惺治昏住,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缘虑。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惺惺不寂寂,此乃缘虑。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缘虑,亦乃昏住。亦寂寂亦惺惺,非唯历历,兼复寂寂。此乃还源之妙性也。惺惺为正,寂寂为助。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次当惺惺,不致昏沉,令心历历。历历寂寂,二名一体。更不异时。乱想是病,无记亦病。寂寂是药,惺惺亦药。寂寂破乱想,惺惺治无记。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复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复还生乱想。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寂寂为助,惺惺为正。
  临济曰:有一般瞎秃子,吃饭饱了,便坐禅观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厌喧求静,是外道法。
  祖师云:你若住心观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是你如今与麽听法的人,作麽生拟修他,证他,庄严他?渠且不是修底物。若教他庄严你一切物,即庄严得。山僧说:向外无法,学人不会。即便向裏作解,便即倚壁坐。舌拄上颚,湛然不动。取此为祖门佛法,也大错。是你若取不动清静境为是。你即认他无明为郎主,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此之是也。你认他动者是,一切草木皆解动。应可是道否?所以动者是风大,不动者是地大,动与不动,俱无自性。你若向动处捉他,他向不动处立。你若向不动处捉他,他向动处立。譬如潜鱼,鼓波而自跃。大德!动与不动,是二种境。还是无依道人用动用不动。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是真正见解。又云:大德觅甚麽物?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未曾欠少。你若欲得与祖师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
  《圆明国师坐禅用心记》曰:夫坐禅者,直令开明心地,安住本分,是名露本来面目,亦名现本地风光。身心俱脱落,坐卧同远离。故不思善,不思恶,能超凡越圣,透过迷悟之论量。离却生佛之边际。休息万事,放下诸缘,这个阿谁,不曾知名。欲虑虑绝,欲言言穷。如痴如兀,山高海深,坐断乾坤,全身独露。没量大人,如大死人。何处有尘埃?何物作遮障?色空未分,境智何立?从来共住,历劫无名。三祖大师且名为心。古人云:『妄息寂生,寂生智现,智现真见。』『欲尽妄心,休思善恶。一切放舍,心无思,身无事,是第一用心也。』衣不足,食不足,睡眠不足,是名三不足。大小食後,暂经少时,乃堪可坐。凡坐禅时,不可靠倚墙壁禅椅及屏幛等。又莫当风烈处打坐。凡坐时,身或热或寒,或重或轻,或如惊觉,皆息不调。调息之法,暂开张口,长息则任长,短息则任短,渐渐调之。心若或沉或浮,或朦或利,或室外通见,或身中通见,或见佛身,或见菩萨,或起知见,或通利经论,如是等种种奇特异相,悉是念息不调之病。若有病时,安心於两趺而坐。心若昏沉时,安心於发际眉间。心若散乱时,安心於鼻端丹田。居常坐时,安心於左掌中。坐久时,虽不必安心,心自不散乱也。大佛事,大营造,虽为善事,坐禅人不可修之。不得好说法教化,散心乱念,从是而起。不得好乐多众,贪求弟子。不得多行多学,极明极暗,极寒极热。乃至游人戏女处,并莫打坐。观无常不可忘,是励探道心也。坐褥须厚敷,道场须清洁。誓断烦恼,誓证菩提。只管打坐,一切不为。或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结跏法者,先以右足置左腿上,再以左足置右腿上,宽系衣物,可令齐整。须以右手安左足上,再以左手安右手上。两手大指相接近,拄指对头,当对脐安,正身端坐。不得左侧右倾,前躬後仰。耳与肩,鼻与脐,必须相对,舌拄上腭,息从鼻通,唇齿相着,眼须正开,不张不微,如是调身已。次气安息,所谓开口吐气,一两息也。次须坐定,摇身七八度,自粗至细,兀兀端坐。於此,思量个不思量底,如何思量?谓:『非思量。』此乃坐禅要法也。直须破断烦恼,亲证菩提。若欲定起,先两手仰安两膝之上,摇身七八度。自细至粗,开口吐气,伸两手撩地,轻轻起坐,徐徐行步,须顺转顺行。坐中若昏睡来,常应摇身或张目。又安心於顶上发际眉间。犹未醒时,引手拭目或摩身。犹未醒时,起座经行。犹未醒时,或濯目冷顶。或诵菩萨戒序。种种方便,勿令睡眠。心若散乱时,安心於鼻端丹田,数出入息。犹未休时,须一则公案,提撕举觉。谓是何物,恁麽来。狗子无佛性。云门须弥山。赵州柏树子等。没滋味句,是其所应也。犹未休时,向一息截断,两眼永闭端的。打坐工夫,或问胞胎未生,不起一念以前之消息,二空忽生,散心必歇。起定之后,不思量而现威仪时,现成即公案。不回互而成修证时,公案即现成。朕兆以前之消息,空劫那畔之因缘。佛佛祖祖是灵机枢要,唯此一事也。直须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至祷!至祷!
  东山崇曰:若做工夫,须要日日打算,时时检点,自转鼓起来至二更,看那裏是不得力处,那裏是打失处,那裏是不打失处。若如此做将去,定有到家时节。有一般办道之人,经不看,佛不礼,才上蒲团,便打瞌睡。及至醒来,又胡思乱想。才下禅床,便与人打杂交。若如此办道,至弥勒下生,也未有入手的时节。须是猛着精彩,提起一个无字,昼三夜三,与他撕挨。不可坐在无字甲裏,又不可执在蒲团上死坐,须要活弄。杂念纷飞起时,千万不可与他厮斗,搏斗转急,多有人在这裏不识进退,解免不下,成疯成癫,坏了一生。须向纷飞起时,轻轻放下,打一个转身,下地行一遭,再上床,开两眼,捏双拳,竖起脊梁,依前拄起,便觉清凉。如一锅汤,搀下一杓冷水相似。但如此做工夫,(参究参话头。)日久月深,自有到家时节。工夫未得入手,莫生烦恼,恐烦恼魔入心。才觉省力,不可生欢喜,恐欢喜魔入心。种种病痛,言之不尽。众中有老成兄弟辨道者,千万时时请益。若无,将祖师做工夫的言语看一遍,如亲见(祖师)相似。(祖意机前荐,凡情当下空。)
  笑岩曰:凡初心为生死极切者,莫不投入道场,或三年五年,或提『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或因甚道『无?』或菩萨弥陀等,独专一念,排遣昏沉。其间或有绝念守空,或捺心习定。捺心者,即按捺意识不行,名为习定,实非真定也。或坐几年禅,或闭几年关,或燃指燃香,或啖麸啖菜,乃至饿七水斋。此等若唤作学道做工夫,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蓦地撞着孟浪善知识前来请益,如此颟颟顸顸,囫圃吞枣。更先许他只管恁麽行三十年二十年,猛然冷灰豆爆,待因缘熟,龙天推出,方可为人。大家妄妄相传,情情相继,袭为实法,人皆安之。所以个个胡乱,一生到头,只这么合杀了也。又:余前见齿老高僧,举他平生用心作工夫云:初只唯顾一念,才觉杂想,念起即止,就须本念。如是念久,精熟成片,从前杂念思想,不甚侵扰,昏沉亦薄。後则连这一念亦止。或有时潮,有时不潮。若止息不潮时,心中长如一池清水,无余波浪。设或流动,暂然复旧。昏沉亦有节,欲斩则斩。若任之,则点头眨眼,便是一觉。自後寻常动静,长若凝云湛沼,虚虚淡淡。或时静久,不尔之间,自身忽空,不见一物。初得觉来,身心轻安。自喜自贵,或现偈句,用时便有。若有人事烦扰,便不能得。老朽如是,今已三十余年矣。人少知者,纵尝说似人,人皆不究等语。众兄弟!此老止此,更不复见人求进,自持点胸,凡有年少者来相看,辍便开示,矜逞本怀。似此等工夫,岂只今伏牛山禅和子不能得到,乃至天下海岳,为命作工夫,羡求此者如毛,实到此者如角。苟不纯实久久,歇却一切攀缘浮想之心,寒灰灰,大忘世地一回重,一切粗重於自己分上,如冰与火不相关系,乌能得到与麽田地?虽然,据教中喻为夹冰之鱼,重石压草,呵为黑山鬼窟,永不见佛性。复名痴海,一沉此中,逃出无期。宗门叱为静沉死水,滞此难活。若此人因看经返觉,或师友激破,或夙有弘愿大志,忖知是过,发愤将前宝重奇特处,尽情摆脱,寻真正明眼师匠,受苦辛,耐寒暑,禁曲折,唯期大悟澈证。若机稍迟钝,终身依附莫退,直得大悟一回,方好参堂入室,禁得钳锤,大其心志,必欲曲尽师蕴,更力进一步,挥却师见,正眼豁开。直教老和尚无处讨巴鼻,如他从上黄檗仰山岩头风穴等。真可谓:『见遇於师,方堪传授。』众兄弟!若得体贴担荷鼻祖单传之旨,舍此而谁?於中更有一个,姑待别时,请珍重!』
  三峰藏曰:『若是打扫禅堂,闭门杜路,三茶六饭,闲闲地养一队瞌睡汉,把一个念佛的是谁?本来面目与本性,今日也合,明日也合,只要呆呆冷坐,坐到身心俱不见了,即便欢喜,便赞叹是好工夫。便道:此是行到,不是说到,将冬瓜印子一印印定。弄一队野狐精贡高我慢,遍历人间,大肆口舌,云是某宗师印下的。又有一辈,单单炼了机锋快利。又有的隐隐傍着教理,如生盲人依着棒。各各自高,我强他弱。殊不知上代祖师开示工夫,无恁麽格则。「须知此事不用安排,只是去不得底处拼命疑去,久久不懈,以悟为期。悟後方知,从刹那际三昧入手。」(相续也大难。)复於服勤边,(执持服勤,)温研积稔而成者也。(让师悟後得到六祖印证,遂执勤十五载。)又:「坐禅不看话头,(不起疑情之谓也。)谓之枯木禅,忘怀禅,若静念中以昭昭灵灵为自己者,谓之默照禅,皆邪禅也。至若作止作观,惺寂相倾,观理观事,虽天台正脉,及如来正禅,而犹假借识神用事,(何以故?)所照即境(故。)所以命根难断,不能透脱。多落四禅八定,及生五十种阴魔。以其认识神故也。」又:「参禅人不得遣昏迷,若遣昏迷,则转斗转多,精力疲倦,於心力极微细处,不得发越,笼罩杀人,极是祸事。昔高峰三年不倒身,立死限学禅,日夜打坐,终日滚在昏迷中,愈遣愈疲,话头转不亲切。虽是赵州无字,难起疑情,未必不与昏沉有心作对所致。古人云:须终夜大睡一觉,此岂误人语哉!」』
  虚云大师曰:『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裏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坐禅,都是为我等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坐禅先要晓得善调身,身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结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後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亦不要弯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尤其不要靠背,否则,会吐血的。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燥时,宜万缘放下,工夫也放下来。休息几分钟,渐会舒服。然後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成性燥易怒。甚或发狂着魔。初发心用功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工夫如何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这「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的,明明谛谛的,不落昏沉,不落掉举,何愁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瞠开眼睛,把腰稍为提一提,则精神自会起来。这时候,把话头不要太松和太细,太细则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则只知一片清静,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竿头进步。否则即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则妄想容易袭进。妄想一起,则掉举难伏。所以在此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才能使工夫得力,才能使动静一如。又在坐时,切不要把这话头向上提,上提则头便会昏。又不要横在胸裏,如横胸裏,则胸裏会痛。也不要向下贯,向下贯则肚胀,便会落於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的把这「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的照顾好。照到得力时,则命根自会顿断。这一法,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时刻在用心。现在说一譬喻,修行好似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否则,任你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这个方法,就是要有一支火煝和一把火刀。火煝按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击,则石上的火,就会落在火煝上,火煝马上就能取出火来。这是一定的方法。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故要借这一句话头,做为敲火刀。我们现在对这取火法子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是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着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也。又:坐禅中遭遇的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只要你不去执着他,便碍不得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遇着或见着什么恶境界,也不要管他,不要害怕。就是看见什么好境界,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禅学讲话》载:静坐调心的见解,曹洞临济两派不同。曹洞是『思量个不思量的。不思量的如何思量?非思量。即坐禅之要求也。』思量是有心,不思量是无心。偏於一方时,有心既成病,无心也成病。现在不涉於有心思量,也不沉於无心不思量。以超脱了散乱与昏沉的当体,名曰:『思量个不思量的。』用最适切的话来说:即『非思量』是。坐禅的当体,既离造作之念,又非无心不思的状态,是思量而不思量。所以,这非思量的『非。』不是否定意,而是指坐禅上的正念。『就是非思虑的意义,非思虑便是解脱。』以此为坐禅上的正念,正思惟。说到『非思量的思量』时,『便是脱体现成地离迷悟,越凡圣,念念悉正,心心皆非染污之心行。』所以,道元禅师说:『直须破烦恼,而可亲证菩提。』在坐禅仪中说:『若得此意,则如龙得水,如虎靠山。当知正法现前,昏散先扑落。』於是在这裏发生坐禅与悟,有如何关系的问题来。在曹洞宗说:『正传之坐禅,不可求悟於坐禅之外』。缘坐禅的真境界,是在於不思量的正念。若正念相续,虽行住坐卧,动止威仪,亦不暂离,即可说是大悟的人。道元谓:『非可测知,以坐禅是悟门之事。悟者只管打坐。』故正传之坐禅,不是待悟之坐禅。为坐禅的当体,即是作佛,行佛受用三昧。坐禅的当体,就是坐佛作佛。故说坐禅之外无悟。这是曹洞宗的立场。(解脱长者:简单一句说法,就是於坐的时候『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过仅照这样只管打坐,那就成仅仅一个百尺竿头稳坐的人。按诸曹洞宗原旨,实不过初步而已。)『临济宗则说坐禅,是为要达到佛的境涯的一种方法。不是坐禅即成佛。就说:为依坐禅,先行身体的调整,次则超诸有无二见,而体验第一义本性——真如或法身的发动。选择公案(话头。)用作打破禅关牢门的铁锤。截断烦恼及文字上种种葛藤的利斧。俾得调心见性。在绝对境位上得个自由转身。』(解脱长者:这二种坐的说法并不冲突,要看各人的根器利钝而已。)『盖禅是穷究着根本的善恶种子的心,再试着超越这种子的心而飞跃於一切的真识。把有无凡圣迷悟等的概念一切抛下,而入於「无」的三昧。(此无即赵州无。)触着了发动的妙机,真如识自然自内发动起来,即是触着自己本具圆满的佛性。』而学说上所研究的真如性,遂实现于自己主观之内。(遂体证了不可说示。)
  智隍大师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六祖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曰:汝在此作什么?隍曰:入定。策曰: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为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曰: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曰:我师曹溪六祖。隍曰:六祖以何为禅定?策曰: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隍闻是说,迳谒六祖。祖问曰: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祖曰: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二十九节 话头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

 无门直指 序文 目录 无门直指 第一节 正法眼藏
 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直指 第三节 本分
 无门直指 第四节 在什麽处 无门直指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麽交涉
 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无门直指 第九节 大事因缘
 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无门直指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
 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无门直指 第十三节 本来面目
 无门直指 第十四节 良久 无门直指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
 无门直指 第十六节 内里抽牵 无门直指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
 无门直指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