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点击:1648]   [手机版]
背景色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二集)  2012/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十六页,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疑惑佛智」。现在在这个时代,对於经论怀疑的人很多。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楞严经》,这应该不是现在人,过去的人对《楞严经》已经抱怀疑态度,说《楞严》不是佛说的。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说大乘非佛说,那《华严经》更不必说了,《华严经》在定中讲的,不相信。那这些事情,特别是现代这些专家学者,学校里这些老师、教授,他不是佛教徒,他也读佛经,读了之后就批评。过去台大有个教授,我跟他往来很多,他年龄比我大很多,现在不在了,严一平先生,教考古学的。以后他把教职辞掉了,去开书店,艺文印书馆。他们几个教授合起来开个书店,他当总经理,出版中国的古籍。我最初得到的《十三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都是他们印的。严先生批评《金刚经》,他说《金刚经》实际上很浅薄,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这是高等知识分子。

我们学佛六十一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四年,一生遇到这些事情很多很多。最猛烈的打击就是我们学习这个会集本,批评的人非常之多,我很了解。会集本有很多种,夏莲居不是第一个会集的,在他之前,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魏默深的会集本,还有节校,蕅益大师有《十善业道经》的节校本,彭际清居士有《无量寿经》的节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单单批评夏莲老的本子?夏莲老本子前面有一篇长序,梅光羲居士作的。这两位当年在世,在中国佛教里面很有名气的两位在家居士,称之为南梅北夏。梅老是江西南昌人,这南方,夏老是山东人,北方,南梅北夏。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的佛法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他称梅光羲居士为梅大士。当年这个本子传到台湾,律航法师送了几本给老师,给李老师。李老师看到,特别看到前面这篇序文,五体投地,在台中把这部经翻印。第一次翻印是照原本照相影印的,第二次是重新排版,至少印过两次。最后是有佛门里面的大德看到都是居士搞的,当然心里不是很舒服,对这个有批评。李老也是避免口舌,讲过一遍之后,就没有再讲了。

我跟诸位说过几次,这本子给我了。我一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在台北也印了三千本准备讲,向老师报告。因为老师的注解我看得懂,他只要给我一点醒,我就知道什么意思。老师就告诉我,你太年轻,如果有人提出反对,这个压力你受不了,等待机缘吧!所以我就把这本子收起来,带到美国去了。老师往生之后,我在美国的住所把这个经找到。我们怎样纪念老师?这个本子实在太好了,有承传的,不是随便的,而且会集确实依照会集的规矩,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没有改动一个字。我们在这里看黄念老的注解,你看注解,说明这段经文出自於哪一个经都介绍得很清楚,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有人说不能会集,老师没有说。那说的人至少要跟李老师平等的这种修持跟学问,我才能相信;你比不上我老师,我不相信你,我相信老师。老师他的老师是梅光羲居士,梅老跟夏老老同参,也都是做官的同僚、好朋友,一生在一起学佛。到晚年,梅光羲居士拜夏老做老师,这晚年表演这么一招给我们看,那不是普通人!慧明老和尚,当年的大德,慈舟法师最初作科判的,那是在那个时代律宗的大德。如果你们的德行修持能够超过他,你的批评我不敢说话;你没超过他,我也不敢说话,我听了怎么样?我听了无动於衷,我不受影响,我不会受动摇。

老师把这个经传给我,我知道今天我不弘扬,夏老居士的会集十年工夫白费了,念老这部注解也没有人过问了。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老师交给我,我有使命感。压力,我知道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我能够承受。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反对,我不敢反对。我说老师给我的,我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来反对它,我就是背师叛道。那这事情怎么办?这事交给韦驮菩萨去吧!我把这些资料全部供养在韦驮菩萨座下,由韦驮菩萨处理,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韦驮是贤劫千佛的总护法。

至於中峰禅师《三时系念法事》,确实是有人谈到不是中峰禅师作的。这些年来我提倡把它当作一次法会圆满的大回向,冥阳两利。这个本子也是会集本,会集本太多了,说不尽。那经可不可以学、可不可以传?世尊给了我们一个原则,佛说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种是佛说的。第二种,佛弟子说的,阿罗汉、菩萨们说的。这都是佛认可的,没问题。第三种,仙人说的。第四种,诸天说的。第五种,化人说的。有这么多。在中国,惠能大师,这是佛门弟子,《六祖坛经》那就是佛弟子说的,也能够称之为经,没人反对。佛给我们说了个原则,让我们怎么辨别,这就是法印。小乘有三法印,大乘有一法印,就好比是佛的法印盖在上面,那就是佛认可的。

我早年曾经在大专佛学讲座开讲《太上感应篇》,道教的。当时有个法师,也很有名气的,现在不在了,叫我过去,质问我,你参加大专佛学讲座,对这些学生讲经,哪一部经不好讲,你怎么去讲外道的?我说我没讲外道的。那《感应篇》不是外道的?我说你说这个,这个佛的法印印在上面。什么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你承不承认它是法印?我说《感应篇》符合,字字句句都符合,那就是这个印印在上面了。他一句话不说,掉头走了。有这个法印,我们这范围就广了,所有宗教经典我们都来看,看看符不符合这法印。符合大乘的,那就是大乘经,符合小乘的三法印,那就是小乘经。学东西要活学活用,我们才得到真实利益。

佛教我们破执著、破分别、破无明,也就是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你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你本来是佛,为什么不能成佛,搞成这个样子?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三样东西都有,你是六道凡夫,道道地地的。三种里面,如果能够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就成佛了。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经上讲得很多。

学佛,最重要的好老师!你得跟著好的老师,你才会有成就。这些大德,他们的承传都是高人。李老师学过密、学过禅。黄念老的禅跟虚云老和尚学的,密也是有两个很有名的上师,他自己是金刚阿闍黎,从禅、从密最后回归到净土。晚年,注解完成之后,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两个人,我很清楚,就是为这部大经来的。大经五种原译本,初学的人学习都有困难,因为五种原译本内容差别很大。少一种,佛所讲的意思不圆满,五种都读很麻烦。你们诸位看看,五种原译本都在,我还印了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你自己去看,九种本子都好,依任何一种都能成就,你喜欢依哪一种,你就用哪一种,没有限制的。各人根性不相同,一种法门契一类根机,度一类众生。念佛法门普度一切众生,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稀有难逢。

最重要的,经用意何在?第一个作用,帮助我们破迷起信。你看这么一大段经文不都讲这桩事情吗?帮助我们建立信心。第二个作用,你契入境界之后,经给你做证明。你悟入的境界,你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跟经上所说是不是一样?一样,真的不是假的。那不一样?不一样是魔现的,不是真的。经就这么两个作用,一个是印证,一个是起信。我们从这部经,对西方确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想发愿求生,目的达到了。这个目的九种本子都有,所以说我们对九种本子作平等观。为什么要会集?是便利一类有情众生。那我的根性不行,我读古人这个译本有困难,夏老这一会集,我看起来很舒服。原译本里很艰涩、深的地方,他都会得浅,一看就懂,一点都不难,读了之后法喜充满,它适合我的根机。我并不排斥其他的本子,不可以!那是有罪过的,不可以毁谤。因为都能帮助众生建立信心;修行契入境界之后,都能帮助你印证你的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两种作用要知道。

三法印要清楚,这是总的指导原则。所以人问的时候,你说这个经不好,不好能帮助我起信心,我真信了,我真发心了,目的达到了。真信了,经要不要念?不需要了,一句佛号念到底。眼前摆的很多例子,锅漏匠的例子大家都熟悉。锅漏匠不认识字,虽然出家了,一天经都没听过,念佛堂一天也没有去过。一剃了头,就自己住小庙,一个人住。师父就教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你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将来一定有好处。他老实,他也不问好处,有没有什么好处不问,他说行,我就听你的话,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因为在乡下,那时候没交通工具都走路,到谛闲法师那里报信,一个来回三天,这老和尚回来替他办后事,看他还站在那里。老和尚对他赞叹这两句话,你们听听感觉是什么味道?老和尚称赞他,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你成就了,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这个称赞还得了!如果你把这个经告诉他,这个经是有问题、那个经有问题的时候,他决定不能往生。把人家一生往生的机会掐断了,这是什么因果?这是断众生法身慧命,这个事怎么敢做!

所以对於任何不同的法门,我们只有赞叹,学善财童子。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的法门各个不同,善财都是礼赞、欢喜,明白了,他不学。他礼敬、赞叹,他不学,为什么?他学了净土,学了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谁告诉他的?吉祥云比丘告诉他的。这个是什么?五十三参第一参,先入为主。后面为什么要学?学了是为接引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要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法门。你要知道,接引最要紧的意义是什么?帮助他生起信心,信自己、信佛、信老师、信这个修学的法门,然后真学真干,他就成功了。这个道理重要!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会受人动摇了。他们来谈论经典,的确这个功过优劣,我们笑笑而已,我们没有资格参与。这不是普通人的事情,这大善知识的事情。但是大善知识在一起,心都清净的,万法皆空,一尘不染,他圆融了,没有一法不圆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圆融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人家入那个境界,入不二法门,我们在这里还分二、分三,把心愈分愈乱,愈分信心就愈降低,到最后信心完全没有了,把念佛的功夫全毁掉,这就上了大当。所以记住,万缘放下,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切经都放下。我今年八十六岁了,还搞什么?死期快到了。我不念别的,现在跟印光大师一样,天天念这个死字,把这个死字挂在墙壁上,每天看它。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想到极乐世界。那到极乐世界,就一句佛号,我就守住一句佛号。我用的是印祖念佛的方法,心里头计数,一到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个方法好,杂念进不去,妄想进不去,能够让清净心现前。

经教统统放下了,你叫我现在去教学,我精神体力不足了。所以为了这部经,我跟大家做证明,这部经确确实实能帮助现前这个时代,能帮助世尊末法往后九千年。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决定是真的,决定是实在的。我今天一切经放下了,天天读的经就这一本。看参考资料,就看黄念老这个注解、集注,它是集注,也是会集的,这个注解是从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里面会集而成的。经是会集本,注也是会集本,我跟大家分享也是会集的,我还常常用近代科学家讲的,引用经句,也是会集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让我们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理解,真正发心老实念佛,功德就圆满了。三藏十二部,年轻人可以去悟,为什么?他有时间,他还能学,我不需要了。一句阿弥陀佛,行了,不要搞得太多、太杂了。

「三法印」,第一个是「诸行无常印」。第二个是「诸法无我印」。行,行有迁流的意思。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相似相续,这就是迁流的意思。所以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无常。你看,一秒钟,我们依照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这诸行无常。第二个诸法无我。法,有为法、无为法都包括在里头。行是有为法,也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诸法无我,这个法通无为法,有为、无为全在里头。无我!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体,它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所看到的实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是什么?刹那生灭。这个现代科学家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三个「涅槃寂净印」。涅槃,梵语,翻作中国的意思就是灭,苦集灭道里头的灭谛。灭什么?灭烦恼,灭生死。烦恼是生死的因,生死是烦恼的果,这两者俱不可得,所以统统要放下,这是小乘经最高的境界。

「智度论二十二曰」,说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现在我们对这个很清楚。「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大乘中说的「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跟小乘涅槃讲的完全相同。玄义第八卷说,「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有这个意思,那就是佛说的。为什么?佛承认,佛的法印印上的。「修之得道」,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你一定会成就。没有这三法印,那是魔说,跟这个不合,这就是魔说。大乘经只有一法印,「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大乘经什么?说一切法的真相,实就是真实,不是讲假的,完全给你讲真的。讲真的,那就是确实是宇宙之间的奥秘。这现在的,现在学术里面,就是属於最高的科学跟最高的哲学,探讨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你统统都明了了,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世出世间一切问题自然能解决。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迷在里头;了解事实真相,你全悟了,不迷了。所以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明了,就不会被外面境界迷惑。

比什么都重要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个要真正承认,果然承认了,一切经要不要没关系,不重要了。你们争论,你们去争论去,我不参入、不搅和在里头。我跟诸位讲过很多次,这个是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讲乡下阿公阿婆老实念佛,他们年岁大了,一天到晚就是一串念珠,阿弥陀佛念到底。痴痴呆呆,你问他什么话,也不知道听到没听到,他总是笑咪咪对著你,一声一声佛号灌到你耳朵里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什么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别的话。你称赞他,阿弥陀佛,你骂他也阿弥陀佛,什么都是阿弥陀佛。这种人将来往生,我肯定他们都是生实报庄严土,而且是上三辈往生,为什么?暗合道妙。他对经教懂不懂?不懂,可能一生没有听过经,可能里面很多不认识字。

倓虚老和尚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早年,哈尔滨极乐寺刚刚建成的时候,传戒,传一次大戒。请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那住持就是倓虚法师,当家师是定西。有一个出家人到这个道场来,来做义工。老法师问他,你能做什么?他愿意看护病人。传戒,那个时候是五十三天,有些伤风感冒需要人照顾的,他专门照顾病人,很好,留了他。住了十几天之后,他来告假,他说他要走了。倓老有涵养,那你要走就走,没说什么话。定西法师就非常不满意,把他教训了一顿,你一个出家人到这里来讨单,要到这做义工,怎么这个戒子还没有进堂,你就想走了。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紧张起来了,几时?不出十天,请求老和尚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柴,准备火化。这当然,老和尚同意了。这个难得,不容易。这一次开戒,有人在这个地方预知时至往生,这好事情。到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他说老和尚,我明天就走了。这就赶紧替他预备后事,到第二天真走了。修无师在家的时候做泥水匠,也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出家之后,在寺庙里头做苦工,修苦行,别人不愿意做的全他做,无怨无悔,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这说明什么?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就成就了。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很多,这个重要!别人提出这些问题,有同学来送给我看,我哪有时间去计较这些,我要计较这些的话,我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就没有了。我看到之后就叫他们,你们把这些资料送给韦驮菩萨,请韦驮菩萨处理。自己想都不要想,没这回事情,好好的把佛念下去,这个重要。不过有一桩事情,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人送往生,就是助念,用三时系念,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过去这个三时系念是怎么做的?是一个大的活动,办讲座,讲座圆满的那一天,因为听经当中有很多有缘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他们来听经。经圆满之后,做一堂三时系念佛事,冥阳两利,做为大回向,是这个意思。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

至於怎么样送往生,印光法师说得很多。净土宗里头还有两个小册子,早年的《饬终津梁》,文言文写的,文字比较深,后来有人把它用白话文写出来,叫做《饬终须知》,那个就是送往生的。我在美国那个时候,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重要地方我用红笔把它画起来,以后有人印出来了。我那是做什么?是交给我弟弟,我母亲往生的时候要依照这个去做。我把这一本书寄给我弟弟,好像大概一个多月之后,我母亲往生就用上了。往生的时候,送往生就一句佛号,连开示都不能讲。讲开示是什么时候?这个人还没走,告诉大家,他看到什么人来了,家亲眷属,都是老朋友,来了,这个时候提醒他,只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才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一概都不要理会。开示就讲这一句,不讲别的。如果看到别的菩萨、别的佛,提醒他,不能跟他去,一定认定了阿弥陀佛才跟他走,没有二话可说。说其他的都叫打闲岔,都让他分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临终关键的时候,那就是一心专念。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是一定要记住的。

三时系念不是送往生的,三时系念是属於超度佛事,但是冥阳都超度。你看里面的开示说得多好、多精彩,我们用三法印、一法印都可以印证它。所以这一样东西,在今天这个时代值得提倡。果然我们能够依教奉行,确实能够化解灾难,个人少病少恼,居住的地方少灾少难,学习的人愈多愈好。

净宗一定要记住,听经为主,念佛为主。道场,我们这几年来极力提倡宗教要回归到教学,免得人家说我们搞迷信。寺院庵堂是学校,讲经的法师多,叫分座讲经。每一个讲堂都开课,喜欢听什么经,就跟著这一个法师,你就专听他的。每一天讲经不中断,这样佛法就能兴旺起来;不讲经,佛法决定不能兴旺,而且愈演愈烈,都是往错误的方向去走,非常可惜。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都是怀疑,没有智慧。

『不了佛智』,我们看注解。「昙鸾师《略论》云:不了佛智者,谓不能信了」,信是相信,了是明了,不能深信,不能明了,「佛一切种智」。不了,所以才起疑。「此一句,总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圣学最忌讳的就是怀疑,不像科学,科学怀疑没有问题,怀疑能发现问题。圣学它是圆满的,它是称性的,一怀疑就坏了,一怀疑就走偏了、就走岔了。要用什么样去学?真心去学,真心离念。什么叫真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真心,用真心就见性了。见性,见到佛性;用闻性去闻、去听,听到声性,色受想行识不叫尘,不叫六尘,都是自性,明心见性,这是真正回归自性,见性成佛。

所以佛法修学跟世间不一样,用世间方法来学佛法,佛法变成世间法。尤其是斤斤计较这些经论,把我们宝贵的精力时间全部浪费了,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心、平等心、觉心,都得不到。这五个字是学佛三个成就,最小的成就是清净,中等的成就是平等,高等的成就是觉悟,分配在阿罗汉、菩萨、佛陀这三个人身上。净宗是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的方法,净宗的觉悟不在现前,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跳板,往生极乐世界,再进一步明心见性。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想见性,做不到,不得已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保证你见性成佛,这就太难得了。所以往生就等於成佛,你说这还得了!我们往下看。

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净影、法位、元晓诸师均同上之说」,他们的说法都相同,都是「以不了佛智一句为总。余四为别」。下面大乘广智,这个『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了佛智这一句是总。「《净影疏》云: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总。不思等别。佛智渊深,余不能测」,这是先把名词解释出来。佛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实在讲,人人都有,个个不无,只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虽有,它不起作用,问题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起作用?大乘教上常讲,三大类的烦恼把它障碍了。第一类的烦恼是无明烦恼,名字起得好,为什么?智慧是明的,本来是明的,现在不明了,叫无明。无明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常说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明就是一念不觉。本来是觉,这一念不觉了,这个问题很深,很不好懂,《楞严经》上有很长的一段文字说这桩事情。到最后,佛用「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桩事来做比喻。因为一念不觉它没有原因,什么缘故都没有,突然的会发生这个事情,这个比喻我们容易懂。

我这个年龄,念小学的时候,正是中日战争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小学五、六年级(就是高年级的)就有军训,跟日本人打仗,小孩就受军事训练。政府派的有军官,在学校里担任教官,教军训的。这普通时间没有的,抗战是非常时期。那军训每一天要演习的就是紧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三分钟,服装整齐,要到操场去排队。这个时候,一念不觉来了,你就会看到,也许是我们自己,也许看到同学。你看他服装穿得很整齐,慌慌张张,到处问人,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到处去找,找不到。人家告诉他,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是真的戴在头上。什么时候戴在头上他忘掉了,那就是一念不觉。没有理由,吓得一身冷汗,人家一点,原来摸真在,这就是迷了。这迷是什么?多半都是紧张,过分紧张,出这个现象。佛用这个做比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无明。一念就是不觉,不觉就是一念,没有原因,突然起来的。

那成佛了,完全觉了,还会不会再有一念不觉?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问的。释迦牟尼佛说,不会了。世尊比喻,譬如黄金,在金矿里面它是不觉,经过冶炼,提炼成为纯金,它不会再变成金矿。这就是告诉我们,真正成佛之后,不会再迷了。不但真正成佛不会迷,真正成阿罗汉就不会再迷了。阿罗汉觉悟虽然没有圆满,他逐渐,有快有慢,各人的缘不相同,最后都会达到圆满。也就是说,他只会往前进,不会往后退,纵然有退,他退有个点,不会退得很多,再加功用行,他又上去了。

这个大乘经读多的时候,你就全明白了。无明障碍我们,让我们不觉,很难断,因为它太微细了,我们找都找不到它;分别就比较容易,我们有这个概念;执著,这是更重的烦恼,日常生活当中,统统受它们的支配,自己不自由,做不了主。就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搞这些,这些都属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放下了,放下不是事,放下是心,心里头执著这个念头断掉了,这就真放下了,这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也有浅深次第不同,小乘经上告诉我们四果四向,总分八个阶段,慢慢的一步一步去学。我们初学,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初果向,我向著这个方向走,但是没走到。如果走到了,走到就证初果,那真的就登堂入室。证初果,叫圣人,初果向还是凡夫。初果就是圣人,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里头第一个身见,知道身不是我,把这一个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身是我。第二个边见,边见今天讲的对立,这个概念没有了,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能够和谐相处,所以六和敬他能做到,六和敬的基础就是不对立,对立就不和了。六和,凡夫做不到,证得初果的人能做到。证初果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也能证果,在家也可以证四果罗汉,这个与出家在家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放下有关系,真放得下,不再计较了。再成见放下,没有成见就没有争论,真正能够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众生,言教是补助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德行,身教。别人看到你很好,向你请教,你是怎么修的?这才用言语教他。他不问,不说。我们自己做得很好,样样都如法,让他看。看了,他一定会来找你,向你学习,这个时候你教他。他不找你,没这个必要。你找他,他不肯学,他不愿意学,这里头就有过失,这种过失佛菩萨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说法一定要有启请的,没有启请不说。凡夫不知道启请,菩萨知道,代我们启请。佛跟菩萨说法,我们在旁边听,沾光了。那这种问,叫利益有情问。菩萨知不知道?知道,明知故问。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用。譬如,外地来了初学的到这来看我,像我们看老师,老师有很多好的教诲,他们问不出来,那我们趁这个机会就可以向老师提问题;提问题,老师讲解,大家听,他都懂了。为什么一尊佛成佛,千佛拥护?这个千不是数字,就是很多佛都跟他一起示现在同时同处,帮助他教化。如果没有这么多人问,佛怎么能说这么多经,那经都是问出来的。无问自说的太少了,《弥陀经》是无问自说,《观无量寿佛经》跟《无量寿经》都不是无问自说的。所以什么?帮助老师教学,那个帮助老师教学的是老师的学生,实际上,他早就成佛了,他不成佛,他问不出来。所以这是在表演,让这些初学真正得利益,问的人功德无量无边。

阿难在这一会当中,这是他发问问出来的。释迦牟尼佛示现,什么示现?念佛。念佛,又得到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加持,所以这个身体、身相特别庄严,从来没有过。阿难请教,世尊今天示现这样庄严,当然心情很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你今天的心好到极处了,才会有这种表示。那佛就为他说出这部经典,讲出西方极乐世界。佛在那里念阿弥陀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心想就得弥陀威神加持,而且也得到一切诸佛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的,你只要跟阿弥陀佛沾了边,一切诸佛都护持你、都加持你,原因在这里。那佛这一说,就说出这部大经,这部大经你说度多少人?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结果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讲的人功德无量,问的人功德也无量。

底下说,佛智渊深,余不能测。佛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深广没有边际,成佛才知道,等觉菩萨都不知道。等觉菩萨没契入法性,在净土就非常明显,净土成佛是常寂光。什么人住常寂光?等觉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一分习气断掉了,他就入常寂光。那换句话说,这个无明习气没有别的障碍,就是障碍他回归常寂光。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之后,大乘经里面称他作妙觉,等觉上面叫妙觉,再上面没有了,妙觉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

那说正等正觉,在《华严》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正等正觉,没有无上。妙觉是无上,无上不住在实报土,实在讲,实报土不见了,没有了。实报土是怎么现的?是无始无明习气现的。这习气一断,这个境界没有了,像作梦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什么境界?常寂光。身、土都不见了,完全跟光,跟这个寂光,清净寂灭这个佛光融成一体。《华严》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身没有了,全部都融入常寂光。我们自己将来证到这个境界,也是融入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佛跟我们感应道交,我们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身。是不是从极乐世界十万亿国土到这儿来?不是的,就在现前。为什么?佛身就在现前,现不现都在现前,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常寂光,只是自己不知道。

那在实报土里面,实报土的那个体、那个形相是从常寂光现的,变现的,所以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刚才讲了,那叫梦中境界。有,不是没有,他不变,寿命很长。我们用圆教来说,从初住到等觉,要多长的时间无明习气自然就没有了?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说我们现在念佛成佛,不是的,这不算,证得圆教初住那一天起,三个阿僧只劫。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这个境界里头叫无功用道,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为什么?你一用力,你就下坠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实报土里头没有起心动念,只有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有起心动念。习气是什么?众生有感,你自然有应,这是习气应,应,没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是凡夫。连法身菩萨都不起心不动念了,寂光里头的妙觉如来怎么会起心动念。

你真正把这个搞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原来智慧本事不是学来的,一切是你自家本有的,妙不可言!本有的为什么失掉了?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它不现前了。不是没有了,它在,你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它就现前,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那我们今天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看作宝,非常喜欢,天天让它在起作用,不肯舍弃它,这错就错在这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这桩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里讲的五种智慧,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叫不思议智。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言不可称」,没法子说。众多,多至什么程度?一般人常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众多。佛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世出世间极其隐密的事情他都晓得。极微之微,这是极其隐密,阿罗汉、菩萨都不知道,阿罗汉的天眼、菩萨的天眼看不到。极微之微,就是今天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小到什么程度?微中子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起来,体积等於一个电子。肉眼看不见,天眼看不见,三贤位的菩萨看不见,十地,一地到七地看不见,到第八地才看见,虽看见,不是很清楚。到等觉、妙觉才真正彻底搞清楚了。从这些地方看,佛教不是科学吗?

今天科学家发现了,微中子发现了,物质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可是物质是念头变现的,念头这个事情,科学家开始发现,真相没清楚。这个意念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意念?这没有搞清楚。所以科学还有发展的空间,等到他把阿赖耶全部搞清楚了,科学就达到最高峰了,再没有东西被他发现了,宇宙间的奥秘统统揭穿了。那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科学家见不到性,就是说常寂光他见不到。为什么?科学家必须要有东西、要有现象,研究他有个对象。自性没对象,自性就是常寂光,佛经上也叫它做大光明藏,都说这桩事情。因为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科学、哲学对它一筹莫展。如何能接触到它?佛说唯证方知。仪器能观察,还是有东西看的,有现象;没有现象,你怎么看法?所以它离开现象,这叫无为法,有现象就是有为法。有为法,科学全能达到,无为法一点办法都没有。无为法要用禅定,要用内功,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一丝毫都没有,连习气都没有,就见到了。

见到,你就融入了,这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六祖惠能大师入这个境界,你看他的五句话,虽然简单,其味无穷。第一个说,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任何染污,为什么?染不上。它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怎么染?它不生不灭,它本自具足,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能现,什么都能变,它什么念头都没有,但是没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问它,它全知道。能生万法,众生有感它现相,你希望见什么样的身,它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妙!不是随自己,它自己没有意思,现相完全随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众生想什么相,它就现什么相,想个蚂蚁,它就现蚂蚁相;想个蚊虫,就现蚊虫相;想佛,就现佛相。它没有意思,它是照见,像一面镜子一样,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真妙!

这是性德,一定要相信自己,大乘经上讲的全是自己,没有一个字是讲心外之法。心外没法,法外没心,说明心跟法交融了。法从哪里来?心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这真妙!我们没法子解释。能跟所不是一个,能是能,所是所,这个我们好懂,是我们凡夫境界。能跟所是一不是二,我们就不懂了。所以在体上说,叫真空,在所现的相上讲,叫妙有,真空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它又融在一起去了。这样逐渐逐渐把我们的迷破掉了,一层一层像剥那个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剥到里面完全是空的,你才恍然大悟,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所以不可称,它太多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不可称。

「於诸法门,知之穷尽,名为广智」。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极大的,叫大而无外,他知道;小而无内,他也知道。这是六道凡夫做不到,四圣法界也做不到,实报庄严土里面,位次低的法身菩萨也做不到,为什么他要说八地以上?小而无尽,重重无尽,这个境界不好体会。贤首国师在宫廷里面讲这一段东西的时候,这皇上纳闷,无法体会。贤首国师请皇上在大殿门口建一个八角亭,当然很快就建好。八角亭每一面,有八方,八面,每一面放一面镜子,那时候镜子是铜镜,上面天花板上一面镜子,下面地底下铺的也是一面镜子,这一共十面。建好了,贤首国师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站,他到这一看,一看到自己的身体无量无边,没有穷尽,他明白了,没有边际。这是让他能体会到,体会到是彷佛,不是真实。真实要亲证,那是定功,很深的定功。佛给我们说,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没底。这个相,幻相,两面镜子对照能显示出来,你看不到底。但是你要记住,不论大小、不论久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可别执著它,执著它就错了。

佛在经上没有说极微之微这个东西是真的,没说。现在物质现象是假的被科学家揭穿了,下面一个就是精神现象,就是念头,念头也不是真的。念头能变,万物所变,所以科学家提出这个概念是正确的,这个概念就是佛讲的境随心转,科学家提出这新的概念是「以心控物」,用念头来控制物质。这就是把物质现象搞清楚之后,发现物质的基础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所以提出以心控物。以心控物,也就是说,我们用意念能够改变世界,用意念能够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第一个就是健康,我们身体疾病不需要医药,用念头能把身体健康恢复。所有的病毒、所有的感染与意念有关系,所以佛菩萨不生病,为什么?他没有邪念,他没有不善的念头。经典上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不善的念头,对我们五脏六腑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都有,你的五脏一定有问题,你的五官也有问题。五官是什么?眼耳鼻舌身,一定有病态,五脏有病毒。如果反过来,贪瞋痴慢疑这五个统统断掉了,你的病毒立刻就消失了,自然消失了,你身心毛病都没有了,就恢复健康。这个道理现在科学家承认,那就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他所说的是真的。这对身体,现在功夫做的对身体,不但身体,外面环境能转变。

日本江本胜博士在东京做了一次实验,他找了三百多个人,大概有三百五十多人,请了一位老和尚,九十多岁的老和尚,带领大家在日本琵琶湖。琵琶湖是内海,很大一个海湾,这个湾水里头不流,死水,二十多年来水很脏,染污很严重,气味很难闻。他们在这做实验,这三百多个人在一个小时这个时间里,把一切念头放下,大家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说一句话,「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你看,就这一句话,「湖水干净了,我爱你」。老和尚带头,三百多个人,这样念了一个小时。到第三天,湖水真的干净了,难闻的气味没有了,他有照片给我们做证明。这样保持了半年。江本来告诉我,我就给他说,我说最好你们每三个月去做一次,那水不就常年都保持了吗?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去做。真的,不是假的。

於是科学家提出来,应对地球的灾难太简单了,只要我们把贪瞋痴慢疑断掉,地球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为什么?贪心感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海啸,江河泛滥,贪婪感得的;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气候不正常,与发脾气有关系。咱们什么事情都不要发脾气,这个灾难就没有了。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现在出现了,山崩下来,地突然掉下去了,山崩地陷是怀疑。对人身体来讲,怀疑就是没有自信,你的免疫系统丧失了,你很容易感染疾病,就是你没有抵抗力了。不怀疑就是有抵抗力,你不容易感染疾病。你看看,这五种不正常的心态感染著山河大地,不是自然灾难,科学家知道是人意念所感应的。

「位分高出,名无等伦最上胜智」,佛的位分,地位太高了,在等觉菩萨之上。所以,名这种智慧叫无等,没有人跟他相等。无伦,伦也是同等。无等、无伦、最上,再没有超过他的殊胜的智慧,这都是赞叹佛的智慧。所以不了佛智,这一句话是总说,后面四句都是这一句话的别说。从这个四句我们就知道,佛的智慧不可思议。

「唐海东元晓师」,唐朝在中国留学的,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日本跟韩国许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元晓师是个很杰出的人,他把佛法传到韩国去了。「更於余之四句,配当四智。如《宗要》云」,他配什么?配在阿赖耶转识成智,这四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他把这个配在这四智上了,行,也能讲得通。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著学这一段集注。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一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