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中观四百论
圣天菩萨 造颂 法尊法师(从藏)译颂  堪布索达吉 修订
[索达吉堪布] [点击:13179]   [手机版]
背景色

  中观四百论

  圣天菩萨 造颂

  法尊法师(从藏)译颂

  堪布索达吉 修订

  第一品 明破常执方便品

  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

  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

  为死故而生,随他行本性,

  现见是为死,非是为存活。

  汝见去时短,未来时间长,

  汝思等不等,显同怖呼唤。

  由死共他故,汝无死畏者,

  岂唯害一人,由嫉使生苦。

  老病可治故,汝无畏死者,

  后罚无可治,汝极应畏死。

  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

  复现见死者,汝何不畏死。

  由时无定故,便思我常者,

  则终有一日,死来伤害汝。

  只顾未来利,不顾生命尽,

  谁说自卖身,称汝为智者。

  何故自为质,造作诸恶业,

  汝定如智者,对我已离染。

  任谁所谓活,唯心刹那顷,

  众生不了彼,故自知极少。

  汝爱久存活,而不乐衰老,

  噫同类众生,见汝行为善。

  汝应忧自死,何忧儿孙等,

  自责而说他,岂非所应呵。

  若时未请求,自来为子女,

  彼不问自去,非是不应理。

  唯由愚痴故,不知子行相,

  此欲他去相,已用老衰表。

  如父爱其子,彼则不如是,

  世间向下行,故难生天趣。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

  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

  由离所生苦,人心速消失,

  可观由离苦,表贪不坚固。

  既知自损恼,都无少功德,

  汝自为诡诈,此亦不应理。

  如为分布苦,世间遍流转,

  于已苦众生,布苦复何为。

  若喜彼集聚,何不喜彼离,

  集聚与分离,岂非俱时有。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

  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

  刹那等诸时,定如诸怨害,

  故于彼怨害,汝都不应贪。

  恶慧怖分离,不能出家者,

  智者定应作,谁待于治罚。

  汝思作此已,后当往林间,

  若作已后弃,作彼有何德。

  若谁有此念,思我定当死,

  彼已舍贪故,于死更何畏。

  第二品 明破乐执方便品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

  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

  若人所生乐,不能大于苦,

  如是极大苦,宁犹思维小。

  世人皆趋乐,乐者实难得,

  故于此众生,众苦如随逐。

  如欲能得苦,乐岂能如欲,

  汝何重稀者,多者何不畏。

  已得安乐身,反成众苦器,

  重身与重怨,二者实相同。

  身虽久享受,不能成乐体,

  谓他胜本性,此定不应理。

  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

  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

  如如时渐进,如是苦渐增,

  故乐于此身,现见属客性。

  苦因缘众多,众病及外事,

  不见于人类,有尔许乐因。

  如乐正增长,现见即回转,

  不见苦增长,有如是回转。

  安乐俱因缘,现见可回转,

  众苦俱因缘,终无回转者。

  汝正死时去,现去及当去,

  正死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诸有情常有,饥渴等逼迫,

  逼迫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无能诸大种,和合说名生,

  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寒冷等对治,非能常时有,

  正坏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无劳而享受,地上都非有,

  说作业为乐,毕竟不应理。

  自于此后世,常应防罪恶,

  有恶趣云乐,毕竟不应理。

  诸人于乘等,安乐非恒常,

  若初无发起,彼后何增长。

  如有于金器,呕吐生欢喜,

  如是于治苦,有妄思为乐。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

  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异生不见苦,云被乐所覆,

  然能障蔽苦,其乐都非有。

  当告异生说,汝苦不离染,

  如来决定说,痴为最下者。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

  虽经久受用,境无穷尽际,

  如恶医治病,汝身劳无果。

  如有依土虫,爱土终不息,

  如是爱欲人,欲望增亦尔。

  一切诸妇女,稠密无差异,

  色亦为他用,美女汝何为。

  谁于谁悦意,以为彼生喜,

  犬等亦所共,恶慧汝何贪。

  汝得端正女,原为众人共,

  获彼汝觉奇,此奇实非有。

  具德则觉爱,相违则生嗔,

  不决定住故,前后何者实。

  愚夫起贪欲,非唯具德者,

  无因生贪者,其灭岂从因。

  若时未知他,尔时爱其夫,

  妇女如恶症,常应防外缘。

  壮年自所作,老时不乐彼,

  如何解脱者,于彼不忧恼。

  不贪者无乐,非愚亦无贪,

  若意常外驰,彼乐为何等。

  如汝常爱重,不能常与合,

  属我非他有,此摄持何为。

  若贪即是乐,妇女应无用,

  未曾见有说,乐是所弃舍。

  虽与妇相合,乐从馀缘生,

  非愚孰妄执,唯妇为乐因。

  贪蔽如搔癞,不见欲过失,

  离欲者则见,贪苦如癞者。

  无怙饥所迫,饥时所动作,

  贪者遇女时,动作亦如是。

  有由骄傲故,于厕亦生著,

  有者贪其妇,于他起嫉心。

  于不净起痴,起嗔较应理,

  于彼起贪爱,毕竟不应理。

  除人不净器,尚为所应呵,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

  若一切净物,后触成不净,

  智人谁能说,彼中有净性。

  有唯住秽室,无秽则不住,

  于彼不净虫,愚故生骄傲。

  随用何方便,身内不能净,

  汝应勤净内,非如是净外。

  若具污秽身,如癞非众同,

  有秽如癞者,则为众所弃。

  如人肢残缺,假鼻生欢喜,

  花等治不净,贪著亦如是。

  若处生离贪,彼不应名净,

  决定为贪因,是事都非有。

  无常与不净,苦性及无我,

  总于一事上,四性皆容有。

  第四品 明破我执方便品

  我我所骄傲,世智者谁起,

  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

  大分雇公仆,汝有何所骄,

  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

  如佣得所得,思主为施者,

  主给所应给,自矜为施主。

  余视为苦处,汝起颠倒念,

  以他事存活,汝由何生喜。

  王是护世者,亦为世所护,

  由一而生骄,余何不离骄。

  种中喜自业,存活者难得,

  若汝获不善,汝难得善趣。

  若由他使作,世说彼为愚,

  如汝随他转,更无有余者。

  要由我保护,取世间工资,

  若自作罪恶,无悲谁同彼。

  若作罪众生,非是所悲愍,

  则愚夫异生,皆非所庇护。

  自生欢喜因,随处皆非无,

  由教等为因,不能灭非福。

  若谓正防护,国王便为法,

  烦恼诸匠人,何缘不成法。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善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非愚不得王,愚人无悲愍,

  国王虽护者,无悲不住法。

  诸仙一切行,智者不全为,

  以彼诸仙中,有劣中胜故。

  往昔诸善王,护世如爱子,

  诸依诤世法,今如鹿旷野。

  若得便为害,国王无罪者,

  盗贼便害他,最初亦非有。

  若于酒等事,舍财非供养,

  阵中舍自身,岂思为供养。

  国王护世间,汝全无依怙,

  怙者自无助,谁能生欢喜。

  国王命终后,名称无少德,

  无德与屠狗,何无大名称。

  若时大权势,由自福德招,

  是则不可说,此终无权势。

  诸生活方便,世间说名种,

  故一切有情,无种姓差别。

  过去时久远,女性意动摇,

  是故刹帝利,非由种姓生。

  首陀由作业,既成刹帝利,

  首陀由作业,何非婆罗门。

  如王分权利,不能分罪恶,

  智者谁为他,自摧毁后世。

  自在所起慢,当观他有势,

  若等若增胜,善士心不起。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犹如死主声,世间皆生畏,

  如是遍智声,死主亦生畏。

  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

  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

  除心则行等,不见有福等,

  是故诸业中,唯意为主要。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菩萨初发心,胜过大地上,

  一切众生类,转轮王福德。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师长欲利他,应承事弟子,

  因彼不知利,故名为弟子。

  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

  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

  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

  倘若已失坏,都非正法器。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如善巧良医,少有不治症;

  获巧力菩萨,非所化甚少。

  若菩萨境中,有由未策励,

  堕落于恶趣,是智者所呵。

  若于他苦迫,不欲赞悲愍,

  如何于无怙,能哀愍行施。

  若有为利他,久住于世间,

  间住尚有损,况真心起嗔。

  若一切生中,常具足五通,

  于劣现劣身,此乃最难行。

  方便诸时中,久远所集福,

  如来说彼量,尚非遍智境。

  施声能显示,死法及余有,

  是故于菩萨,施声恒优美。

  若谓今行施,当感大果报,

  有所取所舍,如商贾应呵。

  若昔所作恶,有亦成非有,

  彼具善业者,无有不能办。

  大势心意者,此间亦无损,

  故彼视三有,涅槃无差别。

  若谁一切时,从心自在生,

  何因彼不成,一切世间主。

  世间亦现见,从胜出最胜,

  故不思议力,应知亦定有。

  如是甚深法,愚夫生恐惧,

  如是劣根者,怖最希有法。

  第六品 明断烦恼方便品

  由乐增长贪,由苦增长嗔,

  若乐非苦行,苦何为苦行。

  贪业能摄集,嗔业起斗争,

  痴业能增长,如风于大种。

  不会故贪苦,无助故嗔苦,

  无知故愚痴,由彼不达彼。

  如现见痰病、胆病不俱起;

  如是现见嗔,与贪不俱起。

  役贪如奴仆,不爱治彼故;

  敬嗔如事主,爱敬治彼故。

  初时愚痴生,中间起嗔恚,

  末后生贪欲,每日三时起。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人于无益亲,岂非特应离。

  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

  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

  嗔恚极坚固,定恶作大罪,

  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

  常好歌舞等,舍受者洁净,

  现见有贪人,有如是等相。

  佛教有贪者,衣食及住处,

  一切离善妙,常依师长住。

  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

  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

  说不悦意声,能净昔作恶,

  愚蒙不善士,不乐自清净。

  所闻不悦意,自性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如对毁骂者,则说应治罚,

  如是对赞者,何不说供养。

  汝不说可呵,若余亦知者,

  不应嗔说者,况嗔不实说。

  从诸恶劣人,非仅出恶语,

  恶人发恶语,实属于少分。

  损害于他人,于自无少德,

  汝重无德嗔,唯属于妄执。

  若忍无劬劳,能得大福德,

  若于忍作障,有谁愚同彼。

  特对强力者,嗔恚则不起,

  嗔唯陵羸弱,汝何敬重彼。

  若于嗔处忍,能生诸修德,

  于德处云畏,汝唯是愚夫。

  谁灭尽侮毁,而生于他世,

  与其自作恶,受侮尤善哉。

  若谁能真知,内识住等相,

  有此智慧者,烦恼终不住。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

  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

  虽住此世间,现见如赛跑。

  汝于三有中,非能随愿往,

  随他转无畏,岂成有慧者。

  未来无边际,常时为异生,

  如汝过去世,理应勿复尔。

  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

  以是说生死,非有边无边。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

  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地上恶异熟,故意为损恼,

  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

  若识不正住,世说为颠狂;

  则住三有者,智谁说非狂。

  现见行等苦,违时则消失,

  以是具慧者,发心尽诸业。

  若时随一果,初因不可见,

  一果见多因,谁能不生畏。

  既非一切果,决定能成办,

  所办一定灭,为彼何自害。

  业由功所造,作已无功灭,

  虽如是而汝,于业不离染。

  过去则无乐,未来亦非有,

  现在亦行性,汝劳竟何为。

  智者畏天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

  有情无慢少,有慢则无悲,

  从明至明者,故说极难得。

  弃舍此境已,要求得境界,

  如是颠倒法,何因许为正。

  福果为财富,常须防护他,

  若常防他者,如何为我所。

  世间诸规律,随彼行名法,

  是故较于法,世间力尤强。

  境由善可爱,彼境亦为恶,

  舍彼成吉祥,修彼复何为。

  谁不用教敕,彼则不需法,

  谁求得教敕,是众中愚人。

  由见未来果,汝贪爱法者,

  见贪未来边,岂不畏何为。

  如佣人修福,全同为工资,

  若尚不乐善,何能作不善。

  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

  彼等极明显,能趣于胜位。

  若谁于生死,诸境皆不喜,

  则彼于此间,都无可爱乐。

  第八品 净治弟子品

  如对不顺人,爱念不久住,

  如是知众过,爱念不久存。

  有者于彼贪,有者对彼嗔,

  有者于彼愚,故无可贪义。

  若无有分别,则无有贪等,

  智者谁执着,真义谓分别。

  任谁与他人,都无同系缚,

  若与他同系,分离则非理。

  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

  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能仁说何法,增长至解脱,

  若谁不重彼,显然非智者。

  非不空观空,谓我得涅槃,

  如来说邪见,不能得涅槃。

  何经说世间,彼即说流转;

  何经说胜义,彼即说还灭。

  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为,

  若实有所作,此法非能灭。

  若汝贪自品,不喜他品者,

  不能趣涅槃,二行不寂灭。

  无作得涅槃,有作招后有,

  涅槃无碍念,易得余非易。

  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

  如于自家室,难出此三有。

  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

  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

  为下根说施,为中根说戒,

  为上说寂灭,常应修上者。

  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

  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为乐天趣者,如来说爱法,

  为求解脱者,呵彼况余事。

  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

  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

  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有无及二俱,亦说二俱非,

  由病增上故,宁非皆成药。

  真见得胜位,略见生善趣,

  智者常发心,思维内体性。

  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

  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

  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得。

  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

  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如见种有终,然彼非有始,

  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第九品 破常品

  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

  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

  无有时方物,有性非缘生;

  故无时方物,有性而常住。

  非无因有性,有因即非常,

  故无因欲成,真见说非有。

  见所作无常,谓非作常住,

  既见无常有,应言常性无。

  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

  智者依世间,亦不见此义。

  非唯一有分,遍诸一切分,

  故知一一分,各别有有分。

  若法体实有,卷舒用可得;

  此定从他生,故成所生果。

  若离所生果,无有能生因,

  是故能生因,皆成所生果。

  诸法必变异,方作余生因,

  如是变异因,岂得名常住。

  若本无今有;自然常为因,

  既许有自然,因则为妄立。

  云何依常性,而起于无常,

  因果相不同,世所未曾见。

  若一分是因,余分非因者,

  即应成种种,种种故非常。

  在因微圆相,于果则非有,

  是故诸极微,非遍体和合。

  于一极微处,既不许有余,

  是故亦不应,许因果等量。

  微若有东方,必有东方分,

  极微若有分,如何是极微。

  要取前舍后,方得说为行,

  此二若是无,行者应非有。

  若法无初分,无中分后分,

  是法无所现,由何者能见。

  若果能坏因,是则因非常,

  或是处有因,彼处即无果。

  不见有诸法,常而是有对,

  故极微是常,诸佛未曾说。

  离缚所缚因,若有余解脱,

  彼都无所生,故不名解脱。

  究竟涅槃时,无蕴亦无我,

  不见涅槃者,依何有涅槃。

  离爱解脱时,有思有何德,

  若无思有我,便同无所有。

  若解脱有我,则容有思种,

  无我则于有,思维亦非有。

  诸脱离苦人,定非由他有,

  是故应称说,我一切永尽。

  宁在世间求,非求于胜义,

  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

  第十品 破我品

  内我实非男、非女非非二,

  但由无智故,谓我为丈夫。

  若诸大种中,无男女非二,

  云何诸大种,有男等相生。

  汝我余非我,故我无定相,

  岂不于无常,妄分别为我。

  我即同于身,生生有变易,

  故离身有我,常住理不然。

  若法无触对,则无有动摇,

  是故身作业,非命者能造。

  我常非所害,岂烦修护因,

  谁恐食金刚,执仗防众蠹。

  若有宿生念,便谓我为常,

  即见昔时痕,身亦应常住。

  若我与思合,转成思念者,

  思亦应非思,故我非常住。

  我与乐等合,种种如乐等,

  故应如乐等,理不应是常。

  若谓我思常,缘助成邪执,

  如言火常住,则不缘薪等。

  物不如作用,至灭而有动,

  故有我无思,其理不成就。

  余方起思界,别处见于思,

  如铁链熔销,我体一变坏。

  思如意量小,我似虚空大,

  唯应观自相,则不见于思。

  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

  彼于彼自体,言障不应理。

  若德是作者,毕竟无有思,

  则彼与狂乱,应全无差别。

  若德能善解,造舍等诸物,

  而下知受用,非理宁过此。

  有动作无常,虚通无动作,

  无用同无性,何不欣无我。

  或观我周遍,或见量同身,

  或执如极微,智者达非有。

  常法非可恼,无恼宁解脱,

  是故计我常,证解脱非理。

  我若实有性,不应思无我,

  定知真实者,趣解脱应虚。

  若解脱时有,前亦应非无,

  无杂时所见,说彼为真性。

  若无常即断,今何有草等,

  此理若真实,应皆无愚痴。

  设有所执我,现见色等行,

  唯从他缘生,从他缘住灭。

  如缘成芽等,缘成种等生,

  故无常诸法,皆无常所起。

  以法从缘生,故体而无断;

  以法从缘灭,故体亦非常。

  第十一品 破时品

  瓶等在未来,即非有过现,

  未来过现有,便是未来无。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

  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去。

  法若在未来,现有未来相,

  应即为现在,如何名未来。

  未来过去有,现有复何无,

  若一切时有,何缘彼无常。

  过去若过去,如何成过去,

  过去不过去,如何成过去。

  未来若有生,如何非现在;

  未来若无生,如何非常住。

  若未来无生,坏故非常者,

  过去既无坏,如何谓为常。

  过去与现在,皆不成无常,

  除斯二趣外,第三亦非有。

  若后生诸行,先已有定性,

  说有定性人,应非是邪执。

  若法因缘生,即非先有体,

  先有而生者,生已复应生。

  若见未来有,何不见无法,

  既现有未来,应不说为远。

  未来法若有,修戒等唐捐;

  若少有所为,果则非先有。

  诸行既无常,果则非恒有;

  若有初有后,世共许非常。

  应非勤解脱,解脱无未来,

  是则无贪者,应亦起贪惑。

  若执果先有,造宫舍严具,

  柱等则唐捐,果先无亦尔。

  诸法有转变,意亦不能缘,

  虽尔无智人,妄计有现在。

  无常何有住,住无有何体,

  初若有住者,后应无变衰。

  譬如无一识,能了于二义;

  如是无一义,二识所能知。

  时若有余住,住则不成识;

  无住住无故,后灭亦非有。

  法与无常异,法则非无常;

  法与无常一,法应非有住。

  无常初即劣,住力定应强;

  此二复何缘,后见成颠倒。

  若遍诸法体,无常力非劣,

  应都无有住,或一切皆常。

  无常若恒有,住相应常无;

  或彼法先常,后乃非常住。

  若法无常俱,而定有住者,

  无常相应妄,或住相应虚。

  已见法不现,非后能生心,

  故唯虚妄念,缘虚妄境生。

  第十二品 破见品

  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

  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弃舍,

  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观现尚有妄,知后定为虚,

  诸依彼法行,被诳终无已。

  智者自涅槃,是能作难作,

  愚夫逢善导,而无随趣心。

  不知无怖畏,遍知亦复然,

  定由少分知,而生于怖畏。

  生死顺流法,愚夫常习行,

  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诸有愚痴人,障他真实见,

  无由生善趣,如何证涅槃。

  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

  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愚宁起我执,非说无我理,

  一者向恶趣,胜者趣涅槃。

  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

  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愚闻空法名,皆生大怖畏,

  岂见大力者,怯弱不生畏。

  诸佛虽无心,说摧他论法,

  而他论自坏,如野火焚薪。

  诸有悟正法,定不乐邪宗,

  故我见此法,如同能灭门。

  若知佛所说,真空无我理,

  有亦无所欣,无亦无所怖。

  见诸外道众,为多无义因;

  乐正法有情,谁不深悲愍。

  婆罗门离系,如来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细。

  婆罗门所宗,多令行诳诈;

  离系外道法,多分顺愚痴。

  恭敬婆罗门,为诵诸明故;

  愍念离系者,由自苦其身。

  如苦业所感,不成为正法,

  如是生非法,是世异熟故。

  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

  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

  世人耽自宗,如爱本生地,

  于能灭彼因,汝何能生欣。

  有智求胜德,亦爱他真理,

  日轮于地上,有目皆共睹。

  第十三品 破根境品

  若见瓶色时,非能见一切,

  见真者谁说,瓶为可现见。

  诸有胜慧人,随前所说义,

  于香味及触,一切类应遮。

  若由见色故,便言见一切,

  由不见余故,色应名不见。

  即唯于瓶色,亦非现见性,

  以彼有彼分,此分中分故。

  极微分有无,应审谛思察,

  引不成为证,义终不可成。

  一切成分色,复成为有分,

  故言说文字,此中亦非有。

  离显色有形,云何取形色,

  即显取显色,何故不由身。

  如离于色外,不见于色因,

  若如是二体,何故眼不取。

  见地名为坚,是身根所取,

  以是唯触中,乃可说名地。

  由所见生故,此瓶无少德,

  故如所见生,其有性非有。

  眼等皆大造,何眼见非余,

  故业果难思,牟尼真实说。

  智缘未有故,智非在见先,

  居后智唐捐,同时见无用。

  眼若行至境,色远见应迟,

  何不亦分明,照极远近色。

  若见色眼行,其行则无德,

  或名所欲见,言定则成妄。

  若不往而观,应见一切色,

  眼既无行动,无远亦无障。

  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

  何故此眼根,不见于眼性。

  眼中无有识,识中亦无见,

  色中二俱无,彼何能见色。

  若声说而行,何不成说者,

  若不说而行,何缘生彼解。

  若至耳取声,声初由何取,

  声非单独至,如何能单取。

  声乃至未闻,应非是声性;

  无声后成声,此定不应理。

  心若离诸根,去亦应无用,

  设如是命者,应常无有心。

  令心妄取尘,依先见如焰,

  妄立诸法义,是想蕴应知。

  眼色等为缘,如幻生诸识,

  若执为实有,幻喻不应成。

  世间诸所有,无不皆难测,

  根境理同然,智者何惊异。

  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

  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

  第十四品 破边执品

  若有任何法,都不依他成,

  可说为实有,然彼皆非有。

  非一色即瓶,非异瓶具色,

  非依瓶有色,非有瓶依色。

  若见二相异,谓离瓶有同,

  非尔是则同,何不异于瓶。

  若一不名瓶,瓶应不名一,

  此具非相等,由此亦非一。

  若色遍于实,色实得大名,

  敌论若非他,应申自宗义。

  非由于能相,能成其所相,

  此中异数等,实性亦非有。

  离别相无瓶,故瓶体非一,

  一一非瓶故,瓶体亦非多。

  非无有触体,与有触体合,

  故色等诸法,不可合为瓶。

  色是瓶一分,故色体非瓶,

  有分既为无,一分如何有。

  一切色等性,色等相无差,

  唯一类是瓶,余非有何理。

  若色异味等,不异于瓶等,

  无彼等自无,如何不异色。

  瓶等既无因,体应不成果,

  故若异色等,瓶等定为无。

  若瓶由因生,因复从他成,

  自体尚不成,如何能生他。

  色等和合时,终不成香等,

  故和合一体,应如瓶等无。

  如离于色等,瓶体实为无,

  色体亦应然,离风等非有。

  暖即是火性,非暖如何烧,

  故薪体为无,离此火非有。

  余暖杂成故,如何不成火,

  若余不成暖,不可说彼有。

  若火微无薪,应离薪有火,

  火微有薪者,则无一极微。

  审观诸法时,无一体实有,

  无体既非有,多体亦应无。

  若法更无余,汝谓为一体,

  诸法皆三性,故一体为无。

  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

  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

  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

  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

  若有从缘成,彼即无自在:

  此皆无自在,是故我非有。

  诸法若无果,皆无有和合,

  为果而和合,圣见彼无合。

  识为诸有种,境是识所行,

  见境无我时,诸有种皆灭。

  第十五品 破有为相品

  最后无而生,既无何能生;

  有则本来生,故有岂能生。

  果若能违因,先无不应理,

  果立因无用,先有亦不成。

  此时非有生,彼时亦无生,

  此彼时无生,何时当有生。

  如生于自性,生义既为无,

  于他性亦然,生义何成有。

  初中后三位,生前定不成,

  二二既为无,一一如何有。

  非离于他性,唯从自性生,

  故从自他俱,其生定非有。

  前后及同时,二俱不可说,

  是故生与瓶,同时生非有。

  若前生故者,前生不成旧,

  若谓后生者,后生亦不成。

  如现在诸法,不从现世起,

  非从未来生,亦非从过去。

  生既无所来,灭亦无所往,

  如是则三有,如何非如幻。

  生住灭三相,同时有不成,

  前后亦为无,如何当有生。

  若生等诸相,复有一切相,

  故灭应如生,住亦应如灭。

  所相异能相,何为体非常,

  或者彼四法,皆无有自体。

  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

  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

  有不成有法,有不成无法,

  无不成有法,无不成无法。

  生时谓半生,故生时不生,

  或则应一切,皆我为生时。

  作为生时体,则不成生时,

  不作生时体,亦不成生时。

  若二时中间,无无中间者,

  则无有生时,彼有中间故。

  由于生时灭,乃有生时生,

  是故应可见,有余生时体。

  若至已生位,理必无生时,

  已生有生时,云何从彼起。

  未至已生位,若立为生时,

  何不谓无瓶,未生无别故。

  生时体未圆,异于未生位,

  是亦异已生,故应未生生。

  若说言生时,先无后乃有,

  此亦未生生,未生何能生。

  体圆说名有,未作说为无,

  若尚无生时,说何为生时。

  若时离其因,无别所成果。

  尔时生与灭,理皆不可成。

  第十六品 教诫弟子品

  由少因缘故,疑空谓不空,

  依前诸品中,理教应重遣。

  能所说若有,空理则为无,

  诸法假缘成,故三事非有。

  若唯说空过,不空义即成,

  不空过已明,空义应先立。

  诸欲坏他宗,必应成己义,

  何乐谈他失,而无立己宗。

  若观察即无,彼不成为宗,

  则一性等三,亦皆非宗义。

  许瓶为现见,空因非有能,

  余宗所说因,此无余容有。

  既无有不空,空复从何起,

  如无所治品,能治云何成。

  若许有宗者,无宗即成宗,

  无宗若非有,有宗应不成。

  若诸法皆空,如何火名暖,

  暖火亦非有,如前已俱遣。

  若谓法实有,遮彼说为空,

  应四论皆真,见何过而舍。

  乃至极微体,都无如何生,

  佛亦未许无,故彼不应理。

  若真离有无,何缘言俗有,

  汝本宗亦尔,致难复何为。

  诸法无体性,不应有差别,

  诸物上共见,彼即无差别。

  无故于他宗,不能答难者,

  他因破自宗,何故不自立。

  说破因易得,是世俗虚言,

  汝何缘不能,遮破真空义。

  有名诠法有,谓法实非无,

  无名表法无,法实应非有。

  由名解法有,遂谓法非无,

  因名知法无,应信法非有。

  若由世间说,皆世间有者,

  诸法有自性,何成世间有。

  谤诸法为无,可堕于无见,

  唯蠲诸妄执,如何说堕无。

  由无有性故,无性亦非有,

  有性既非有,无性依何立。

  有因证法空,法空应不立,

  宗因无异故,因体实为无。

  谓空喻别有,例诸法非空,

  唯有喻应成,内我同乌黑。

  若法本性有,见空有何德,

  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说一有一无,非真亦非俗,

  是故不能说,此有彼非有。

  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

  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

  二规教言论

  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忆念何者能开启,二规智慧宝藏门,

  一切诸佛慧藏者,文殊勇士护汝众。

  于此世间应赞处,即谓圣天及世德,

  犹如磁石吸铁屑,诸君若欲得彼二,

  则于此说善教言,当阅并思彼等义,

  思已对此起深信,如理行持彼之义。

  世上行为总分二,高尚及与卑劣行,

  高尚之道现来乐,卑劣之道现来苦。

  下品高尚世间规,上品高尚圣者道,

  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

  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

  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

  此等士夫之次第,虽无他人作分析,

  然将世间高尚行,分为上中下三品。

  此等世众爱安乐,恒时唯有求自利,

  除圣者之诸士夫,无有其余之所求。

  然由前世业所感,有人获得胜财福,

  有人不幸病所缠,呜呼当观众苦乐。

  无食空腹之痛苦,即是无誉之意苦,

  何人若有名誉德,彼前财食如泉涌。

  是故凡自知事始,悉为美名而奔走,

  哎呀美名虽悦意,然愈追逐愈远离。

  彼之理由此宣说,往昔福报浅薄故,

  犹如汉茶过滤器,留住垢秽漏精华。

  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

  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鲜廉寡耻且轻视,今生来世之因果,

  言谈发誓难足信,见证智者心生厌。

  颠倒利害随意行,得势诸天亦役使,

  失势恭敬怨敌故,守神战神皆不悦。

  不敬三宝信心微,彼于人前及人后,

  为事先后不同故,护法诸天意生厌。

  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

  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剌痛,

  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净池,虽求百千天龙尊,

  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

  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

  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

  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

  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

  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须说。

  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

  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须说。

  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

  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

  于天却难保密故,成就天尊誓为主。

  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

  是故一切护神众,居堡即为自身心,

  当扫不净恶行尘,陈设善行之供品。

  其后虽未常祈求,自然聚会诸天神,

  犹如大海集海鸥,或如莲园聚蜜蜂。

  何人若有神所护,则彼以其独自力,

  堪与成千上万众,所有力量相匹敌。

  若天垂手予提携,自亦登上善行梯,

  则彼真实能享受,利乐誉之无量殿。

  追逐福德不得之,因彼福德胜妙树,

  稳固不移挺拔于,高尚行为之园中。

  浊时众生福德浅,是故智者极罕见,

  虽劝行持高尚行,实则秉持极难为。

  古人大德之二规,众人对此不重视,

  甚多恶劣众生中,高尚之行难明显。

  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

  如是行持则自己,自然获得咸圆满。

  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

  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

  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心发放施,

  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

  所谓妙慧即智慧,即是无误取舍者,

  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

  彼亦取舍一切事,须先详细而观察,

  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

  或由年龄未成熟,或是孤陋寡闻者,

  自己往昔所作事,亦有众多自所笑。

  是故于诸善恶事,见多识广极为要,

  尤其大国大政规,广见多闻亦为要。

  一旦胸怀极宽广,具有广大见识时,

  方能位列正人中,是故广见极为要。

  由此具有智慧者,考虑长远之利益,

  平时目光极远大,发起广大殊胜心。

  狭慧目光短浅者,成办自他之诸事,

  虽为精勤果极小,犹如孩童造土房。

  或多自己能了知,若不了知问智者,

  当阅智者诸论典,思维愚智之差别。

  如此行持则智慧,自然而然愈增长,

  若其智慧愈增长,高尚行为亦随增,

  高尚行为愈增上,一切福德如泉涌,

  其后年月日时中,自己获得大进益。

  于此世间万物中,更无如己之爱重,

  若不思维己过德,则与禽兽有何异?

  乃至营商诸琐事,亦需问他及自察,

  一生所取所舍事,不问不察岂非蠢?

  无过之士虽少见,若于过失知为过,

  则能断彼所作故,将成犹如离云月。

  圆满诸德虽罕见,若于功德生欣乐,

  且于彼德常串习,则将成为具德者。

  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

  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

  修习功德越增上,如是过失越减灭,

  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无长进。

  若自相续增学问,昔过己者成同等,

  昔同等者居其上,最终获得极无上。

  若自相续增过失,犹如陡山之流水,

  彼等下堕势难挡,向上牵引无可奈。

  是故凡欲利自者,应当恒时精进行,

  断除自续之过失,增上极大之功德。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当欢喜诸正士,

  及与正士之论典,恒常精进而修行。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

  若无稳重之圣德,则如水面之涟漪。

  若具稳重虽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身体稳重如狮子,不受蔑视大威严,

  语言庄重如仙人,众所信任且欢喜,

  性情稳重如珍宝,降临自他之所欲。

  身体若不稳重者,如牛落角遭众欺,

  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

  性情若不稳重者,如风吹叶飘无定。

  若具无误取舍慧,安住稳重之善道,

  则能扎下殊胜之,世规如意妙树根。

  以何名为有愧者?即于下等恶劣事,

  极生忧愁厌烦心,此乃二规之妙衣。

  若于众多士夫中,遍身沾染不净物,

  裸体行走非为耻,然此无愧真羞耻。

  不净以水可洗净,裸体著衣可严饰,

  无愧沐浴不得净,著上妙衣亦不美。

  利济恩人不报恩,作害仇人不追踪,

  心头茫然无所措,此等即是无愧者。

  虽受恶语不顾忌,有利之语不愿闻,

  善妙德行无希求,此等亦是无愧者。

  泄露极为隐密语,令诸信赖者灰心,

  虽成应供亦不思,此等亦是无愧者。

  虽闻善理及善语,于此不起欢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识,此等亦是无愧者。

  亲近劣种恶行友,愚人群中欢欣游,

  背弃世法二规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白昼饮酒赌博等,沉迷损害名誉法,

  夜间唯作不净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无义琐事耗时日,且造种种不善业,

  对此不知自惭愧,此等亦是无愧者。

  现见圣教正规时,既不生起喜乐心,

  亦无希求追随心,此等亦是无愧者。

  总之取舍一切事,无有定准而行持,

  脱离世法二规矩,即谓愚笨无愧者。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

  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复此心具惭愧者,终不远离世法二,

  殊胜善妙之规道,恒常行持不放逸。

  何以名为不放逸?如人危居悬崖上,

  如是自护自身心,恒时郑重谨慎者。

  孩童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为放逸所迷住。

  贪等愚痴所惑众,沉溺恐怖轮回泥,

  若尚未止贪痴心,则成卑劣入恶道。

  拥有宝座伞幡等,然而放荡不羁者,

  刹那堕入险恶处,如遭魔王铁钩牵。

  妙龄少女僧人敌,贿赂国王堪布敌,

  守护劣眷主人敌,此等怨敌毁诸众。

  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

  我等陷于病魔等,甚多逆缘围困故,

  犹如风中之残烛,无有少许可依赖,

  何故不思当来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一切高贵终堕落,一切荣华终衰竭,

  一切美妙终丑陋,有为诸法岂未见?

  自当反省深思维,设使如今未谨慎,

  则己不知自过失,他人劝说亦难知。

  相遇种种外境时,自心如犬无主见,

  讥笑浅薄之人时,尚自以为得赞颂。

  如物过秤知轻重,如是二规衡量时,

  以彼所显之成绩,推知众人之贤劣。

  有些愚痴浅学者,自其出生至衰亡,

  犹如一日所经历,一生碌碌无作为。

  博学智者每日间,行持法财欲解脱,

  彼等圆满四德故,最终获得大成果。

  无义抑或失义者,皆从放逸而生故,

  智者日日时时中,以不放逸而行事。

  聪明智慧未究竟,聪明邪慧狡猾因,

  诡计多端假精灵,此乃放逸之过失。

  纵然胸怀宽广者,性情疏懒事不成,

  如无利害海底石,此乃放逸之过失。

  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

  随心所欲乱身心,此乃放逸之过失。

  虽无舍财布施心,不擅掌管自财食,

  非空似空禁行者,此乃放逸之过失,

  慈悲心续未究竟,任诸怨敌恣意行,

  众前坦露自本性,此乃放逸之过失。

  未证诸法如幻相,身语行为不约束,

  故受众人之呵责,此乃放逸之过失。

  未生厌世出离心,性情孤僻不合群,

  自他诸现视如敌,此乃放逸之过失。

  彼违时境之正量,种种行为之过患,

  皆由未经细观察,放逸之因所出生。

  倘若行为已偏袒,不能圆满士夫义,

  谨慎密护诸威仪,犹如日月不著空。

  言行举止之定准,当依无欺如来教,

  及与具相善知识,复此亦依自净心。

  此三之外诸他语,均为种种分别染,

  亲人抑或非亲人,听从彼等有何用?

  谨慎筹划未来事,纵使失败亦无悔,

  事前细致作观察,无悔而住极为要。

  如是无悔欢喜心,悦意无垢之月影,

  由不放逸海中现,故当恒依谨慎行。

  公平正直天人道,虚伪狡诈邪魔道,

  趣入天道住天门,趣入魔道住魔门。

  郑重取舍苦乐时,自己如何他亦尔,

  如是直士获富乐,狡者与此皆相违。

  贤者善行不赞颂,劣者恶行不呵斥,

  恩重如山不在乎,慈爱如母无稍忆,

  前时所作无反省,现时善恶无辨别,

  如是混淆不清者,此乃非正狡诈相。

  宁与直士结怨仇,彼于己事尚有利,

  不与狡者交亲友,饶益彼等反遭害。

  直士正行护他人,情谊绵长如江河,

  狡者交友为私欲,虽予慈爱终成怨。

  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顺利抵天界,

  直士作事极稳妥,直士国王亦胜任。

  所谓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胜,

  清净世规之精要,勿须饶舌赞叹之。

  何人事前所承诺,终无变更誓坚定,

  若坚誓愿获自利,他众亦信此人语。

  以善观察所承诺,坏劫之际亦不舍,

  背弃誓愿应生畏,违背国政尚不惧。

  不顾发誓或自语,彼者犹如筛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华,仅依此理亦可知。

  此人远离诸天众,如同枯树无凉荫,

  如是不得诸财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若人誓愿愈坚定,则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为可信者,则天与德亦会集。

  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

  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须说?

  劣者爱惜自生命,智者珍视自誓愿,

  劣者背弃誓愿时,智者对此感希有!

  智者宁可舍生命,而不背弃自誓愿,

  劣者对此虽生奇,不思守誓之胜德。

  故当断除劣相续,恒住正士之相续,

  所谓坚守誓愿德,是诸世间之庄严。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济之恩人,

  了知其恩并报恩,此为高尚行为门。

  何人不辨利与害,亦无相应回报心,

  故除一切圣者外,谁愿于他作害利。

  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

  行为不应随顺他,更无何人愿见彼。

  一切殊胜直士者,虽受微利报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则定具足余胜德。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即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

  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

  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

  若于具德之三宝,以及苦集灭道谛,

  无欺因果之法则,生起信解谓信心。

  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能除诸衰损,信心即为如意宝,

  若具殊胜之正信,则必成就诸所欲。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彼具无量之胜德,故当恒时起敬信。

  一切黑业白业果,始终不虚并成熟,

  是故凡若自爱者,取舍业果当细致。

  现今即是业世界,此后乃为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时,应播善法之种子。

  当观众生异苦乐,彼等之因皆为业,

  此乃佛陀之善说,何人不思彼业果?

  若于三宝及四谛,生起坚定信解心,

  嗨呀则彼终获得,殊胜贤妙之福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若因,

  布施今生与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

  布施长寿名誉盛,布施增德增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然诸士夫恐耗财,

  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傍生,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如是具慧稳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

  公平正直誓坚定,了知报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广布施,则于一切今来世,

  寿命长久无疾病,悦意安宁具财富,

  众人恭敬获赞颂,福禄增上威德高,

  超胜四方兴事业,势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乐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

  荣誉犹如天鼓声,遍满于此世间中。

  如是一切天与德,普愿诸众皆获之,

  以此等起所触动,造此简言易解规。

  我于胜者与佛子,及诸正士之善说,

  精通之故善宣说,如同空谷之回音。

  然由无始恶串习,染污自之相续故,

  高尚行为极鲜少,仅只仰慕善妙行。

  若诸众生能行持,殊胜善妙高尚行,

  于此极为随喜故,愿令他众入此道。

  如是自心生悲心,具慧尊者亦劝请,

  故于人规论典中,稍作摄略而宣说。

  以此善根愿诸众,无勤趣入此妙道,

  圆满十种功德相,获得天德诸庄严。

  此论乃由欢喜行持无垢高尚妙规及具胜缘功德者,嘉靠公确之劝请,嘉祥杰布让当(麦彭仁波切)造于宗萨扎西拉哲处。增吉祥,善哉!善哉!善哉!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一九九八年二月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金刚经释
下一篇:三主要道论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九)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八)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七)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五)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四)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三)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二)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一)
 中观四百论讲记(六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九)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八)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七)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五)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四)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三)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二)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