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禅坐的指引(圣严法师)
 
[禅定] [点击:5576]   [手机版]
背景色

禅坐的指引

  圣严法师

  禅是什么?从字面的意义看,禅是一种“冥想”,并用冥想的方法达到入定的境界。禅的内容,则是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的,必须亲身去体证。

  对于尚未进入禅门的人,禅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东西,也无法依靠语言文字的说明来了解它。但语言文字却能引导或指示初学者如何去亲自体验它。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谓的坐禅、行禅、立禅、卧禅。

  若身体缺少运动,生理机能便易于老化和感染病痛,而运动使生理机能由紧张到松弛,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及休息的机会。禅者的运动,讲求心念集中,气息和顺。禅者的运动本身,就是修行禅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对调身的方法,是要运动与打坐并重的。

  正统的禅坐方法,是七支坐法。所谓七支坐法是:

  1. 双足跏坐——此有二式:

  (1)如意吉祥坐——通常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于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2)不动金刚坐——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

  功效最大最快且能经久稳固的坐姿,仍系最难的双足跏坐。

  2. 背脊竖直——腿盘好之后,挺起腰杆,勿挺胸部,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颔压喉结。

  3. 手结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轻轻相接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骻部腿上。

  4. 放松两肩——将两肩肌肉放松,自觉如无肩无臂无手的状态。

  5. 舌尖微舐上颚——舌尖舐在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则缓缓咽下肚去。

  6. 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7. 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了眼睛,心易散乱,闭起了眼睛,则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疲劳,不妨闭上一会儿。

  打坐的目的,是求心境平稳,而心情与呼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不论中国的道家、密宗、天台宗与印度的瑜伽等,谈及修行禅定的次第,必定重视呼吸与气的调适问题。

  打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所以身上尽量不要戴项链、手表或眼镜等物品,最好穿宽松之衣裤,腰带放松,让身体完全无压力负担。

  任何部位甚至皮肤都要完全放松,只要有压力就会紧张,紧张便会影响神经系统,乃至于消化及分泌系统。

  身体完全放松之后,眼睛微张约二、三分眼,眼球不要用力,头脑不想任何事,脸部肌肉放松略带微笑,心里要有喜悦感,舌舐上颚、下巴内收、腰椎挺直,两个手在脐下结法界定印,左手掌上、右手掌下、双手两个大拇指相接。之后便不再注意身体,将重心放在臀部和坐垫之间,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

  先练习数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时间较长,入息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数呼吸时,只数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时候数一个数目,到了吸入的时候,仍停留在该数字上,到下一口气呼出的时候,才换下一个数目。

  数息法是在每一个出息时数一个数字,从一数到十,然后重回到一再数到十,周而复始,反复地数。

  调身、调息、调心的调,就是调整的意思。打坐时候的动作、姿势与调身有关,调息则与呼吸的出入有关。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会平静下来。心息相通,心能平静,各种胡思乱想,种种心理活动及冲动,自然也会稳定下来,是为调息、调心。

  打坐结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动,告诉自己要起坐了,身体跟着慢慢摇动,双手合掌,双手放在膝盖上,将身体做较大幅度的摇动,把每一个关节都摇动后,把腿放开,然后做全身的按摩。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经行是指在行走之中,我们的心念没有被自己的妄念及外界的环境打断。

  经行的方法是右手握虚拳,左手手掌抱住右手,置于前腰之前。慢步经行时,每一步都尽量的慢,一脚跨出,先将脚尖着地, 再慢慢将脚掌、脚跟放下,平常每跨一步,大约半个脚掌至三分之二脚掌的长度,也可视情况调整。经行时要清清楚楚地感觉每一步的跨出、着地及换脚的感觉,尤其要把注意力落定在脚尖、脚掌、脚跟着地的每一瞬间。

  一方面注意重心,一方面注意动作,注意动作的感觉从小腿到脚尖,每一个移动,都感觉得清清楚楚。此时听不到四周的声音,那跟自己无关;看不到周边的景物,景物也跟自己无关。只是专心注意两腿两脚的每一个动作。这是在锻炼心的忍耐性、稳定性和意志力。

  一般的修行人,常会三心二意,例如今天念佛,明天持咒,后天拜忏等,这样的修行必修不好。应当先把方向掌握认定后,一门深入,坚持到底。

  经行的时候,整个注意力集中在脚的移动和身体的移动,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不断地往前进。

  当我们等车、等人或搭乘巴士时,以及凡是需要站立时,便可用立姿修行,叫立禅。

  立禅的姿势,上半身与打坐相同,双手自然下垂,双手握虚拳,手指自然轻松弯曲,大拇指轻轻扣住食指和中指,不宜用力,两脚打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把重心平均放在双脚的脚掌上,此时除膝盖、小腿及脚掌,需稍微用力之外,身体其他部分,尽量地放松。

  当站立时,过五至十分钟双脚可能产生麻、僵、硬或累的感觉,可将身体重心移到一只脚上,让另一只脚休息,等重心所在的脚累了,再换到另一只脚上,双脚相互交替,但切记勿频频换脚,避免影响身心之安定。站立时,要去感觉或想象着心中的轻安及喜悦。

  打坐是要慢工出细活的,要有恒心、毅力,要保持每天定时打坐,成为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禅修的功能,有三个层次:(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人格的升华,以及智慧的开发。

  禅修除了具有健康的方法,尚须有正确的观念做指导,才能从身心平衡进步到人格的升华及智慧的开发。

  禅修的人如遇到灵体附身或异象出现时,切记要懂得处理,对善境既不贪着,对恶境亦不恐惧,便可安心自在,不受干扰。

  提醒自己要做到三种统一:(1)身心统一,(2)内外统一,(3)念念统一。

  第一步要达成身、口、意三业相应的目标,第二步要完成身心世界粉碎的程度。如何做到呢?要如禅宗有句名言所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是处理异明的最好方法。

  在禅修过程中,身心有所反应,是正常的。心理的反应是要达到宁静、和谐和安定,使情绪不易波动。

  至于身体的反应,酸、痛、麻、痒、气动等现象,均是正常的。

  修行必须先从炼心和净心做起,才能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然后把自我的执着放下,便是悟境的现前。

  打坐的基本要领,是先放松身心,才能放下身心。

  打坐的功能有三项:第一是达到身心平衡,第二是达到精神稳定,第三是达到智慧心及慈悲心的开发。

  (1)身心平衡:就是身体平衡和心理平衡,这就是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强壮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说健康。

  (2)精神稳定:精神的含义比较难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有关,它会产生无形的功能,会从有形的行为表现出来。

  (3)智慧及慈悲的开发是什么?如果有了身心统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统一的经验,精神就能统一。如果把精神和身心的执着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开发出来。这里说的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学问,而是绝对的决断力。

  禅宗的修行经验一定是非常清净的,即所谓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意思是任何反应、任何感应都要当成平常现象和幻觉幻境处理,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禅修观念。

  摘自圣严法师〈禅修方法指导〉,《圣严法师教禅坐》,法鼓文化出版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坐禅要领(铃木俊隆)
下一篇:禅心是什么(铃木俊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