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安居讲法第二十二讲
2005年 智海法师
[智海法师] [点击:2841]   [手机版]
背景色

   在娑婆世界我们的烦恼非常深重,没有财追求财,因为这些欲望让我们自己受苦受难。我们现在处在苦海无边过程中,其原因也是我们的欲望太多。所以说今天修行要对治虚妄的贪欲,要认识我们自己为贪欲造了哪些业,受了什么苦。

    我们要对治自己的嗔恨心,嗔恨心对我们的危害又是什么要了解,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修行怎么修呢?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都没有办法分辨出来,你修什么呢?所以说修行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远离嗔恨心。所以说世间人民,一切人际关系当中我们要提倡相互恭敬,相互慈爱,要对治彼此的憎恶忌妒。在财物上我们要有无相通,对于财物、能力、智慧我们要学会布施,要把自己富足的部分回向给众生,不要悭贪不舍。我们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随时随地要学会和颜悦色。所以说佛教的弟子就在和合当中修学,大众要和合。要建立起彼此的一种协调关系,良善关系,就要从我们每个人的和颜悦色当中做。不要相互违背彼此的心愿,不要搞斗争。这个世间上如果说人人都拿出烦恼来,整个世间上就是苦海了。越说越心伤,红尘世间也是这样,你说一点,他说一点,好象世间就不得了。像这个道场里一样,大家吃了饭没事,聚在一起说功德,你说一点我说一点,那这个道场就好得不得了了。如果大家都说是非,那这个道场就不是道场了。我们要学会和颜悦色,言语、态度常常要做到和气高兴、不烦恼,让我们自己内心能调和下来。今天还有居士在说你今天想骂我?你在教别人要面色和合,这就在给我们讲道理。特别是这些老居士,儿女都恭敬得不得了,在寺庙里被你小和尚呼来呵去,心里当然就不舒服了。所以世间上的人不知道这些人是因为信仰而到一起的。

    北传佛教实际上都很开放。师父看到居士们来都要起立合掌。南传佛教就不是这样的,居士来给你顶礼你要是站起来,他认为你不接受他。南传佛教的信众给师父顶礼,师父用自己的心给他回向就行了(不用起来)。在北传佛教这个师父就要遭诽谤了,他给你顶礼你不动,他会说这个师父架子好大哦。其他不信仰的人不知道佛教中哪个大,哪个小。他以世间上的观点看,你们老年人这么辛苦,他想不明白。今天你能想得清楚吗?好多居士其实还是能想通。我在家里我是老太爷老太婆了,今天到你这个寺庙来给你师父顶礼,这个和尚这么高贵,他在师父面前出言不逊,没有恭敬,外面人一看没有规矩了,是不是这样?许多地方就是这样,你在家居士就要做一种在家居士的相状。你恭敬他,我们要以恭敬心来修行。我们和颜悦色不是说世间上要怎么样,而是自己的生活需要这样,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素质。

    我们今天的修行人往往要看别人的脸色,你对我笑我就对你笑,现在是“讲生意讲条件”。他给师父们也讲这样的条件,现在的出家人也讲条件。师父叫他干什么,他说师父你给我什么东西,没有大小规矩,说话不知道谦让,这往往就是修行不到位的。国家有国法,家里有家法,庙里有庙法,大家彼此之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自己失自己位置之时,对外在就有强求的欲望就很多,失望的地方就很多。一失望自己就会起嗔恨心,烦恼心,不高兴的心。所以修行就是落实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恭敬,相互慈爱。大家好不容易到一起,有缘在一起共修佛法,不要增长彼此之间的讨厌、忌妒、憎恶,要常和颜悦色。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我们不能和颜悦色,就会结成将来的冤家对头,结起来之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伤。所以说大家看经书上,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我们平时有没有恚恨心呢,如果有,你违背我,我违反你,是违愿,面临这些违愿了,世间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呢?所以这些不如意的事常常显现,这些违愿常常显现,而我们之间难免又有斗争。有很多说出家人就不斗争了,可一跨进佛门的行业,他一看眼睛都睁大了,你三宝弟子怎么比我们在家的还厉害呢?什么地方你不是一样?在家里你夫妻之间是不是永远不吵嘴,永远都是和睦相处?很少,这是前世修得好,前世相互恭敬,修得好所以这一辈子夫妻到一起来没有更多的嗔恨心。但是好多家庭里不会不打不吵不闹,不打不吵感情相反的还不牢固。世间上人说夫妻之间很少达到这种,要修得好就有,要修得不好,两个人钻到一起难免还是有斗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斗争,你在家里两个人都是这样。在佛门当中来自于五湖四海,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文化背景不一样,社会背景不一样,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样,你在这里面难免就会发生矛盾。你心里想这样的事情并不能出现,你追求这种事情,满不了愿,所以说那是归因于我们以前福报不具足,人缘不具足,有这些矛盾斗争是很正常的。遇上违愿之后我们就会兴起斗争心,一时的嗔心能慢慢造成小恨。而这种小恨不可低估,冤冤相报没有停的时候。八苦之间就有冤憎恨苦,冤家路窄,遇到一起这些违愿经常在身边显现。我们是一种苦,一种烦恼,到最后互相害,所以这样的一些嗔恨心到了后面就是越长越厉害。所以说要越到后面来,小的嗔心要结成大的冤家对头,这是非常厉害了。

    佛教历史上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的种族当中,有个外孙是人家国家的。琉璃王的父亲当初想要娶一个释迦族的女子,他要跟释迦族和亲。以前国与国和亲就是搞好关系的。可是释迦族当时并不同意将释迦族公主嫁给他,将一个奴婢装份起来对他说是真公主。结果把假公主接回去了,生了一个小孩,就是以后的琉璃王。小的时候他走外婆家,到释迦佛他们那个国家去玩儿。释迦族的小孩都知道他是假公主的儿子,常常要骂他是下人生的。他受了气心里就发愿将来要把释迦种族杀光。等到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讲经说法,这个琉璃王也当了国王了。他就带兵到他外婆家,把以前毁谤过他的人全部杀光。释迦牟尼佛在路上拦了他三次,佛就在这个路上打坐。他一看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打不成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拦了他三次,他的心都没有去除。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他去释迦种族大开杀戒,血流成河。当时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想利用神通把释迦种族的人装到玻璃瓶送到天上去。他利用神通要装几百个人,装到天上去他就杀不了了。释迦佛说你救不了的,是以前的业造成的。这一辈子的冤家对头,是以前就结下的。琉璃王把释迦种族杀得差不多了,再把送到天上去的这些人送下来一看,没有一个活人,全部化成血水(斗争非常惨酷)。你看这个小孩小的时候,因为争斗起了这样一个心念,长大了他就要攻打外公外婆家。这些冤家对头从一点一点小的嗔恨心结下来的,所以不要忽视我们今天一时的嗔恨心,要是不注意要把彼此的嗔恨心惹起来了,将来的恨就大了。所以我们要和颜悦色,减少彼此的嗔恨心。因为我们的见解看法有差距,由这样的差距难免形成斗争。

    所以或时心诤,有所恚怒。总的归根结底一个嗔心就可以包含,所以贪嗔痴损伤我们内心,也损伤人际关系。所以这一点点的嗔恨心在我们内心里,不要让它形成种子。我们对别人的不高兴之心不要留在内心里面,长此以往嗔恨心增加起来了不得了。以前看了一个故事,两个朋友他们一起去海滩,发生不愉快了,这个朋友批评他,话说得很恶毒。于是他就到沙滩,拿一根木棍写在沙滩上写,某年某月某人骂我。海水一冲上来,这个字没有了,他也出了气了。慢慢地这个人生病了,这个同修帮助他,他非常感动。于是他就找石头刻上某年某月某人怎么帮助我了。朋友就问他为什么我让你烦恼你写在沙滩上,我对你的好处你要刻在石头上。他说因为石头上不轻易磨灭,我要在心里永远记住你的好处,这是教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教你不起心动念很难,要叫你不起心动念,除非你是石头。你那些不高兴过了就算了,不要记在心里面。当面情绪来的时候,彼此之间发发脾气没有关系,下来之后要忏悔。非要叫你不起心动念不可能,我们现在凡夫修行很不具足,难免就会产生这些不高兴心。这些不高兴心很快要让它过去,要忘记。如果你把不高兴牢记在心里面,那就是让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由于你有恚怒心就很难了。要把嗔恨心在少的时候就对治下去,发火正当在火头上的时候,九牛二虎也拉不过来。不要让嗔恨心发展到极限,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很难对治。我们的心念就是这样,因为起心动念都在起惑。我们学佛法是对治我执,时时刻刻都在对治自我的执着。我们吃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朝别人的嘴里塞呢?各人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众生有我的执着,但是佛法要对治这种执着,我们在平时是不是真的对治了呢?平时吃饭的时候朝自己嘴里塞就是在助长我执。我们平时说吃饭为大众而吃饭,人家说你说假话,不求实际,你怎么不朝别人嘴里塞呢?从发心上来说是菩萨发心,但是从力量上来说呢,连自己都度不了,你还能度别人吗?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少给别人造一些烦恼,对别人是不是一种帮助呢?心态不一样,这样你吃饭每一口饭不会增长执着。

    常断一切恶,当他内心有这种的时候,他念念之间不会增长自我的执着。念念之间在对治自我的执着,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修行,念念都在增加自我的执着,念念增加。为什么说我们今天明心见性这么艰难呢?因为以前你这种执着增加得太长久了,你做这种事情太长久,太习惯了,而你今天明心见性的功夫仅是刚开始而已。你对佛法非常陌生,所以日常的生活过程当中,我们常是增加执着。吃饭的时候你不懂佛理,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执着。世间上你看着馒头好吃一点的,你都会先去抓那个馒头,那就是增长你的执着心。上大殿的时候,天热啊,我要占最有利的地位,我要站在风扇面前,也在增加我执。所以在生活过程当中,如果你不懂佛法,哪里不增加烦恼呢?佛法就是把这种道理学会之后,要在自己行动坐卧、起心动念来对治这种东西,只要自己有一点差错马上纠正,要发菩提心成办自己的道业。我能帮助别人就帮助,我说法他能听,我就给他讲,他不听我就少讲,要时时刻刻把这样的功夫用起来。时时刻刻都在警惕自己,要对治嗔恨心,不如理心。每一天都不会增加贪嗔痴慢疑。每一天在长养善根,你能做到这样吗?当你修行要这样办的时候要有警惕心了

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看到在佛门当中怎么这样?他心里很不平,不进入佛教的时候还有神秘感,一进入寺庙之后,跟自己想的怎么是两回事呢?道心就慢慢开始退了。他不知道了断自心的烦恼,希望整个世界都能清净,这样修学就很好了,除非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违缘当中当你方法对了,就能锻炼出来。你越想锻炼他,你吼他,骂他批评他,不行,你想帮助他不行。他不是法器,他的心老是在外面游荡。他总是在报怨外面,这种报怨心特别要警惕,小小的报怨心就拉开我们的距离了。你们两个有报怨心了,没有说,你们的距离就会逐渐增加,所以说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你要说话稍微刻薄一点,他说话比你更厉害。心情感心情,不愉快的心。两个人之间把不愉快心增加到很浓烈的时候,你想降一点很不容易。一旦嗔恨心起来,说话就不留余地了,平时的关系放到一边去了。我只知道他在伤我的心让我流血,心里只有眼前的一个。所以说他说一句话让我不高兴,我要说两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越走越远。如果你走下坡路,没有大智慧你是很难扭转这种局面的。当你掌握好市场,有经济有智慧就走入良性循环,生意越做越好做。你进入恶性循环想跳出来不容易。一个和尚刚进入圣水寺就很懒惰,所有的人认为他是懒惰和尚了,他不懒惰都不行。当他稍微勤快一点,人家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个懒鬼也勤快起来了。你要形成第一印象了你很难转化过来,你再想跳出来很艰难。我们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是社会性的动物,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有一种制约。你要是换一个地方,你要建立一个好的印象,对你的发展很有利。你连装也不会装,你以后想改正大家对你的看法很艰难。所以世间上的事情是相互制约的。好的事情成就好事,好得就越来越厉害。恶的事情成就恶事,恶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厉害。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并不是所有的因果都会马上显现,因为世间上的人所接触到的只是一方面,所以你说善人有善报,世间上的人却认为不是这样。

    世间上的因果相互影响的非常多,事实上也在相互影响。要能够知道,不要限制于现前。我们现在做了恶事,那种大的结果没有立即显现。当我们的善心开始起来,那种善的报应还没有显现。随时随地要从小处着眼,修行人要从小事着眼,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今天有一个不愉快的念头很快要对治它,善恶报应是因果不虚,你造了恶因就会结恶果,从道理上来讲一定要这样的。所以佛法当中有一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什么意思?菩萨做了这种因,而没显现这种果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些不好的念头他不会起。众生非要等到结果出来,他还不认帐,这就是众生和菩萨的区别。当报应还没来前,他就不会认知这种因果报应,不信因果。所以众生只有当这种结果显现的时候他才知道害怕。因为你不知道就不堕地狱吗?不会的。所以你这一辈子不学就会导致无知,无知会导致恶法重重,将来堕落恶道,不因为你不知道而不堕落,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学习。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因果关系要好好地想一想,虽然说我们现在内心里自然这种嗔恨心起来了,哪怕非常微小。虽不即时。应急相破。为什么呢?因为因果。往往在世间上是冤家路窄,时时刻刻都可能相遇。在唯识的因果就叫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以前起心动念的种子,我心里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不好的念头起来了,你走出山门,刚好就因为你今天想这样的事情,外面就给你显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能见所见,在世间上如影随形一样。今天你正在说他,他就显现了。同样我们心里面不敢想的,当你正在想这种事情的时候,刚好来了。一般的老百姓仅以为是偶然,巧合,其实不是。而是你心里怎么样想,外在就怎么样显现,是自然的。你出去就喜欢这个人,那个人,他就来了,考验你。这种事情太多了,那叫种子生现行。表面上看外来的东西,其实不是外来,而是从自己业当中自然显现在的。现行又能熏习种子。你喜欢女人的时候,外面刚好出现你喜欢的这个人。你心里一喜欢的时候,他就朝内心里再给你把种子生长。所以你要进入善的循环,上道了得法了修行非常容易。你要修成习惯了,上道了,哪怕是睡觉吃喝拉撒他的道业都在增长,他习惯于修行不习惯于作恶。他修行得法了,修成习惯了,你想叫他做一件坏事,他都非常烦恼。他说我不习惯于整别人,他受不起良心的折磨。那些坏人,你叫他做一点善事也很难。我们从恨生恨,从怨生怨,这样辗转无尽。我们听到这种道理之后,我们应该小心一点,想办法要破除这些嗔恨心。否则,把这种怨恨心弄成非常强烈的恚怒心,斗争起来精力非常旺盛,要做善事他却没有精神了。当你恚怒心生起来了,他的精力好得很,他声音大得很,叫他念经的时候他没有声音,讲经说法的时候讲不出来,他的声音哪里去了?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这个时候冤家对头就和我们从生至死,没有一个时间离开过,现在你好象不觉得,当你起心动念不对了,以前的冤家对头就会乘虚而入,他时时刻刻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有嗔恨心的业种之后,这种冤家对头就和你一起的,为什么你结了怨了,冤家对头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左右,时时刻刻因为嗔恨心,时时刻刻想害你。所以我们听到之后,你没有危机感吗?我们还不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吗?我们要谨慎,不要增加斗争心,彼此间的不高兴心理要学会忘记,在将来我们自己受苦无穷。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我们嗔恨心为因,将来要受许多的苦。这一段给我们说明假如我们这一辈子造恶,将来堕入恶道是没人能替代的。人在世间爱欲,我们自己的情爱和贪欲,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烦恼的根本,也是我们受苦受难的根本。所以你这一辈子想去挣钱当官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要从这里来,要从根本的因果上来,明了我们受苦的原因何在。人在爱欲之中,我们的情爱和贪欲就是让我们受苦的根本,就是让我们烦恼的根本,是我们造业的根本,是我们在生死当中轮回不已的根本。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沉于情爱和欲望当中,很难跳出。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渴望情爱?为什么?我们怕孤独,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不会安慰自己。他要找一个人来管自己,陪自己说话。我们把自己的苦乐往往放到外面的人,把幸福的根本放在身外的钱财,没有放在对治我们内心的贪爱和情欲。所以一般的众生不能明心,不能达道,原因就是不明了这层因果。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是不从外来的,所以说一个幸福的人他要成就一种幸福的心态,这很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要成就这种学佛的心态。你起心动念都是用世间上的思维方式,那你修行就是表面,不能明心。内心不知道怎么修行,所以我们沉溺于情爱,往往就是向外寻觅。由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把道路走错了,所以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他生死无穷,轮回无穷。在生死流转过程中,生是孤生来,死也是独自而去。哪怕你世间上眷属满堂,有谁能代替你呢?没有。所以说那叫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不管你现在交多少的好朋友,你还是独自承担,没有人能帮你承担的。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你在生做了善事恶事,要显现出一定的结果。你要不相信这种因果,可以马上体验。这种因果不是要等到将来多久之后才能知道。当你嗔恨心一起来,你还没有把人家伤害到,你自己心里面就火烧火烤了。这种过程就是因果,起心动念,开言吐语是有结果的,没有结果你怎么能让人家不高兴呢。在生的时候做了善事,就趣之于乐,善就是利益,显现于我们身心世界非常高兴。当我们自己做了恶事,烦恼事情,损伤了别人就有结果。因为我们在生的时候做善做恶,由于这种善恶的力量把我们运到苦乐之地。在这种过程当中,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我们自己承受,所以说自己要好自为之。你看你做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人能代替,只有我们自己承担,要知道这种道理。

    善恶变化。在我们这一辈子当中,一个人做善事,心念无常,可以有这种善恶变化。你现在做了善事,力量不具足,发心不猛烈,那这种结果还不一定马上显前。但是这种结果一定在等着你。殃福异处。将来你这一辈子行善积恶,对你将来有很大的影响。当你这一辈子守持五戒,那福报就等着你。你今天做了坏事情了,将来天灾人祸,三恶道就等着你。虽然因果不在同一个时间显现,但是一定在那里等着你,所以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过去就给你准备好了,所以说你今天无穷尽地奔赴于将来。你现在做善事,人家会预算的就知道,其实是骗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这一辈子做善事恶事做得多少,你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在等着我。你修行怎么样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行为的结果你一点不知道,那你就没有智慧,太粗心。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说出去会有什么结果,待人处事方式方法不对有什么结果。所以我们说学习佛法要深信因果,要听说因果的道理。要怎么信?要学十善业,十恶业。没学过你怎么知道呢。你信因果信什么呢?你这一辈子你做的善恶是有因果,看哪些先成熟,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善恶业没有放过你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谁代替你,只有你自己去偿还报应。咱们学佛的,不要说你有高妙的思想。就是你现在所学的,你能平心静气就不错了。能真实知道自己的以前有什么因果,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你就不会怪周围的人这个要害你,那个要整你。现在大家不配合只能说明你没有智慧,服不了众。你这种因果不具足,所以在现实过程中,在寺庙中你当个方丈和尚,你庙里的人不配合你,时常要调你的长短,从细的看有现在的具体理由,你可以指责他,但从过去的行为上来说是自我的不圆满,显现在世间,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一个道场当中每一个人要加强福报的一种修行。你今天不加强福报的修行将来你住寺庙照样是这样,怪自己的福报。今天我们受到的一切你不要躲避,要有警觉心,要认识到这些很不简单,你现在所受到的一切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释迦牟尼佛就可以给你授记,你将来什么时间成佛能度化多少人。那些开了悟的善知识就可以给你说你的法缘在什么地方。人家知道你所做的业行了,人家能看到,他们能给你指出来你的因缘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就不能看到,这种结果往往不是你今天做了今天就受报。三世因果往往因果有一种时间差,在时间差当中,众生没有看到,往往就会发生。我们将来的苦乐,是我们做的善恶决定的。善恶祸福都是自己独自承担,我们现在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父母死后在哪里去了。世间上的人看不到这种情形。再孝顺的儿女,你死后他也看不到你的父母在哪里,所以说远到他所莫能见者。生离死别是我们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在生的时候爱别离苦,自己死了以后呢,你这一辈子再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他能照顾你吗?看都看不到了。这些事情果报,如影随形,可以避免得了吗?所以不要我们没见到就说没有。我们要极早想方设法行善,所以这一段的道理非常深刻。

  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所以为业所追,由于业力的逼迫,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业,自然就随业受报。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个时间空间很长远黑暗。在深远而昏暗的生死道上,当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很多时间你不明白。但在业力当中就会显现一种业报。生死之道太危险了。在生离死别当中呢,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一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千年修来见一面。今天能在一起安住三个月,听经闻法,在一个寺庙里呆在一起,这个因缘不是一天两天修来的。我们相遇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分开的时间非常多。一旦分别开了,他随业受报,跑到哪里去了。你再发心我下一辈子再找你,不容易找到。有一个老汉的老伴死掉了,他就跑到寺庙里去扫地,扫了一年两年,什么佛法也没学,就是扫地。有一天他梦见他的老伴来了,穿得非常庄严,她说她做了善事,到天上享福了。他说你扫地也很有功德,你将来也能生到天上和我在一起。他扫地就更加用心很欢喜,很用力。以前扫一点点,一听了他老伴说的话,他把全寺庙的地都扫了。经过一年之后,他的老伴又给他说现在你的地位比我高了,你欢喜心清净寺庙,你将来上生的天道比我的还要高。我现在只能看到你,将来你的结果比我好,咱们两个不能在一起了。人要讲平等,照样我们今天是这样。今天我们在一起的,虽然长相各有美丑,说不定你的钱财多一点。他的少一点,大概都差不多,大家才能集聚在这一个究竟当中,人以群分。所以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因为你修的福报不一样,善恶不一样,道路不同。随业受报,你怎么见得到呢,见不到,大家能相遇在一起实在不容易。说这一段的意思是什么,大限到来,各自随业受报。生死路上我们相遇的时间并不多,要珍惜我们在一起,要相互恭敬,不要整人害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打我我打你,这种短暂相遇,你将来结的冤家对头再聚集在一起就是矛盾斗争,相互伤害。所以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相遇的时间,所有的人际关系要珍惜,要落实到当下,修行要修这个,这是贪心嗔恨心的相状。

  何不弃众事。各曼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把这些道理讲过之后,这一段劝我们把嗔恨心虚妄心抛掉,把贪心抛掉。趁我们现在还健康,我们应该努力来修行善法,断除恶法,在善法当中发愿修行,度化自己的烦恼,帮助众生共同进步,将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起成佛,共成佛道。这种结果是佛劝导我们,后面反问你现在还有什么心呢?为什么不来修行不皈依三宝呢?为什么还要彼此之间互相伤害呢,这中间有什么快乐吗?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快乐吗?欲望生死道中非常危险,要及时发出离心,趁现在还年轻,能精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修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安居讲法第二十三讲
下一篇:安居讲法第二十一讲

 安居讲法第一讲 安居讲法第二讲
 安居讲法第三讲 安居讲法第四讲
 安居讲法第五讲 安居讲法第六讲
 安居讲法第七讲 安居讲法第八讲
 安居讲法第九讲 安居讲法第十讲
 安居讲法第十一讲 安居讲法第十二讲
 安居讲法第十三讲 安居讲法第十四讲
 安居讲法第十五讲 安居讲法第十六讲
 安居讲法第十七讲 安居讲法第十八讲
 安居讲法第十九讲 安居讲法第二十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