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点击:2105]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梁乃崇教授

看完《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现」这部分,我有一个感觉:我讲的「能知和被知」,《楞严经》经文已经通通概括了,只是相对于我所讲的「能知与被知」,经文讲的实在太复杂、太艰难、太深奥了。

经文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还,像光明可以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归还,共有八类,所以称做「八还」,八类中又有好多实际的例子,当然就变得很复杂。不过把光明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日与黑夜还是被知,所以「八还」还是在被知的范畴。

最后,经文才讲「妙明真心」是没有办法归还的,也因为如此,所以「妙明真心」就是你的真性。「能知」本来就不是被知的东西,「被知的东西」还来还去还在被知当中。「能知」当然无法归还了,「能知」就是「汝之真性」,「汝之真性」归还到那里呢?找不到可还处,所以「汝之真性」就是真正的自己。

整个论述就是这样,「十番显现」则是用一个个的例子来显现真性。其实也可以这样讲:有「被知」就证明有「能知」,不然怎么会有「被知」呢?被谁知?当然是被你的「能知」所知;如果你没有「能知」的话,怎么会觉得那些东西是被你所知的?

《楞严经》的文字比较不这么直接,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比较难读;如果顺着人心的运作方式来讲,就是我的这种讲法了。

看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在用辞上,「能知、被知」的这种讲法比「能、所」要进步;而「能、所」的说法又比《楞严经》那样的说法进步。所以要把想法、观念说清楚,在用辞上是可以不断地求进步的,而其原本意义却是一样的。像释迦佛所说的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否有比较好的语言来说明,对于观念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

《楞严经》里有一段叙述什么是你的真心?真心在哪里?譬如说你的心向外看出去,所呈现的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整个宇宙……这样的世界、宇宙就是你的真心!这个状况如果用「能知与被知」来说的话也很简单:能知与被知是脱不开的,两个虽是对照的;但是二者同时存在。能知与被知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有「被知」而忘掉「能知」,就少了一半;如果只取「能知」而忘掉了「被知」,也是少了一半,只有全部具足才是完整的。

我们的心完整的话,必须二者具足,很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了能知;罗汉只有能知,忘掉了被知;而菩萨则是能知与被知皆具。从定慧来讲的话,罗汉是定多慧少,菩萨是慧多定少,两边分量上不平衡,当然也是不完整,而佛呢?就是定慧均等了。

有了这个观念,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宇宙万象就是被知的,而真心就是能知。所以《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与十番显现」,完全可以用「能知与被知」说得清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能知」,所以要努力的去体会「能知」,因为陷在「被知」中太深了。所以就教他先把「被知」的撇掉不要管,那个「能知」才能显现出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如果修得很好了,「被知」的都撇掉,「能知」显现出来了,此时可以成罗汉,成罗汉以后,又只有「能知」,「被知」的都撇掉,没有了,这样还是毛病。所以还要往上修,要修成菩萨,要入世,就是要进入「被知」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做到「能知与被知」平衡。

(摘录整理自2002年8月18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读《华严经》体悟无分别
下一篇:要「健全」我相,不要「破」我相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三)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