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由茶入禅(王玲)
 
[禅茶文化] [点击:3769]   [手机版]
背景色

由茶入禅

王玲
 
素爱茶。南方故乡的那间茶馆一直是我过去留连、如今思念的地方。那山水式的布局和幽雅的环境,置身其中令人便乐以忘归。常是好书一册,香茗一壶,待饮罢掩卷,早已是“不知春去已多时”了。

北方数年的漂泊,竟没有冲淡对茶的情愫。凭着这份执着,在喧嚣的闹市区开设了一家自己的茶馆--大千茶艺馆。而今思念和乡愁、漂泊和痴执都有了一个栖息之所,也有了一份“得小住时且小住,爱如何时便如何”的从容自在。尤为欣慰的是藉着茶的机缘,得以管窥禅道之门,并从此踏上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禅修之路。伴着茶香,我愿把自己从茶入禅的经历及喜悦与大家分享。

一次,一位客人问及茶艺、茶道和禅茶一味。“它们之间的异同是什么?怎样体会禅茶一味?”我怔住了。随后,我搬来在学习茶艺过程中了解到的一点相关知识解释了一番。从眼神里看出他们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他们怎么会满意呢?因为我根本就不懂茶之为道的道理,更不用说禅茶一味的究竟了。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和启发:茶艺中包涵的渊深广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修养才是茶艺源源流长的真正生命力。不了解这些,的确是一个茶人的惭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茶座中有一位学佛多年的茶客,即向他请教“茶道”和“禅茶一味”的问题。他沉吟一会说:“我的确不懂,不过你可以从参禅悟道的实修中体会去!”于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七天的以观息法为禅修方法,以认识自己的心性为主题的专修训练。

这七天的训练对我的影响、转变和启发是相当大的。我第一次尝试去了解、认识自己的心,却发现它是如此喧嚣、混乱,难以驯服,它是如此虚弱、易受干扰,又是如此执着难以转化。从早到晚,乃至从生到死都喋喋不休、无有宁日。同时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内心宁静的美好和珍贵。这中间有一个微妙而有趣的现象:越是宁静,越能发觉自心的喧闹;越是觉察到自心的喧闹,反而喧闹就越少,越能趋于平静。

就这样,禅修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我专门开设了一间只能盘膝而坐的茶室--“禅茶室”供自己和打坐爱好者使用。每天,我都挤出时间在里面盘腿静坐。在其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时时修习观息法门,让自己宁静下来,凝神专注于每个细微的动作和每一次起心动念。告诉你吧,真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时间久了,我发现通过“观息法”得到的宁静在深度和广度上太有限。怎么和我在书本上了解的“禅境”、“空境”不同?“这就是禅?”我把这个疑问向“师傅”谈及。于是在一次品茶时,他开玩笑地说:“今天请我喝壶好茶,传你入禅大法。”茶泡好了。他缓缓将茶从闻香杯倒入茶碗,一本正经地说:“无上禅意,尽在闻香杯里。”我也举起闻香杯专心地闻着。“传法完毕。”他突然笑着说。见我一头雾水的样子,他说:“你专心吸闻茶香时,心中有杂杂念没有?”“没有”。“没有杂念的当下,是否清楚明白?这清楚明白而又无一丝杂念的心态不就是禅境吗?”经过他这么一指点,我当下豁然开朗。原来,孜孜以求的禅境,竟终日显现在平常生活中而不自知,如此平淡,平淡中有自有奇特。之后,他对我说:“稳定这一心境,并经常安住其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但是这并不是禅,不过,对你研究茶道,这份修炼是够用了。至于禅的真义,我也是在探寻之中。”

有了这次体验,不仅静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对茶之为道、禅之入茶也有了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认识到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所概括的茶道精神“清、寂、和、敬”, 不仅仅是指品茶环境的清洁、宁静,以及仪式、仪表的谦和、庄重,更主要的是强调茶人的精神状态——专注、凝定而又从容、空灵以及这种精神状态对每位茶客的感染、同化而形成的氛围。一个喋喋不休的头脑,一个充满分别、意见和矛盾的头脑,不仅会错过眼前这碗香茗,从禅茶一味的角度看,简直就是对它的污染。因为一念在心,就是不“敬”;就有分别,是不“和”;就有喧哗,即是不“寂”;就有染着,即是不“清”。“茶道无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尝而已。”(千休利语)“只是”二字不正是禅之于茶最简洁、传神的明示吗?

真想邀这位茶道圣者共饮眼前一盏!

第一次接触“生活禅”的内容,是两位来品茶的僧人赠送的几本《生活禅》和《禅》刊。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不仅准确地突显了禅的本质和核心,更主要的是揭示了禅的修行特色和精神,非常适合当代人学习受用。离开了当下日常生活的禅于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而没有禅心、禅的生活又的确有如行尸走肉的迷惑和痛苦。正如一位活佛所说:“虽然我的‘见地’可以象天空那么广阔,但我的‘行持’却必须象面粉粒那么细密。”这应该是对生活禅最好的注脚。我开始尽可能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和关注“生活禅”的情况,并且一直把能亲近净慧法师并皈依法师的座下做为一个心愿。读着“生活禅开题”、“禅七开示”等文章,直如在法师座下蒙受教诲和加持。

源于“生活禅”对我的启发,我对茶、茶之道的体会,又有了深化和拓展。不仅仅是茶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当下,都可以显露禅的光辉,都可以实践禅的修习,如流水相续一般纵横、贯穿于整个生命,才是真正的生活禅,才是真正禅者的生活。

今天,我们置身于繁杂而混乱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的旋涡中,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驱赶着,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生活禅”的提出在修行方面是一面契合时代的旗帜,是一剂安心清凉剂,它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去品尝一杯芳香四溢的茶。愿我的大千茶艺馆成为“生活禅”发展的驿站,成为都市沙漠中的一块绿洲。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茶与佛教(守望者)
下一篇:茶与禅(马守仁)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