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四念处 二、大念处经
 
[四念处] [点击:5513]   [手机版]
背景色

二、大念处经
 
Mahasatipatthana Sutta
The Greater Discourse on the Foundation of Mindfulness
 
巴利英译长部第22经
巴利英译:Maurice Walshe(英国)
英文中译:曾银湖(台湾)
※译文中的( )处是中译者加注,只供参考 。 

我听说是这样:有一段时间,世尊住在俱卢族人间一个叫做卡摩沙达摩的聚落里。在那儿,世尊告诸比丘说:「比丘们!」「世尊」比丘们应声。世尊说道:「比丘们,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引导众生至于清净,克服忧悲恼苦,去除痛苦悲伤,获得正道,体证涅槃—那就是四念处。」
 
「是那四念处呢 比丘们啊!比丘坚定正住,热切的,念念分明的,专注的,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就得以去除世间的渴爱和烦恼;他坚定正住,热切的,清明的,专注的,就感受(的状态)来观察思惟感受(的真相),就得以 除世间的渴爱和烦恼;他坚定正住,热切的,清明的,专注的,就心意(的状态)来观察思惟心意(的真相),就得以去除世间的渴爱和烦恼;他坚定正住,热切的,清明的,专注的,就心法(的状态)来观察思惟心法(的真相),就得以去除世间的渴爱和烦恼。」
 

  【身观念处】

一、专注于呼吸

「比丘们啊!比丘应该怎样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呢?比丘住于林间、树下或空旷之处,趺跏而坐,正身端坐,念住现前。专注于入息,专注于出息。长入息时知其为长入息,长出息时知其为长出息。短入息时知其为短入息,短出息时知其为短出息。他训练自己,系念著:『入息时,了了分明觉知全身(与入息互动的过程)。』他训练自己,系念著:『出息时,了了分明觉知全身(与出息互动的过程)』他训练自己,系念著:『入息时,平息了全身(与入息互动)的过程。』他训练自己,系念著:『出息时,平息了全身(与出息互动)的过程。』就像一个旋盘工(好比手拉胚的陶师)或他的助手,在做一个长转的时候,知道他正在做一个长转,或者在做一个短转的时候,知道他正在做一个短转,比丘也是一样,长入息时知道其为长入息せ如是训练自己,系念著:『出息时,平息了全身(与出息互动)的过程。』」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就(其他)外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就(自己)内在的和(其他)外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他坚定正住于观察思惟身体上生起的现相,他坚定正住于观察思惟身体上消失的现相,他坚定正住于观察思惟身体上生起和消失的两种现相。然则,念住『有身』对他而言,不过是为了觉察和认知(真相)所 而已,而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二、四威仪

「再者,比丘当走路时,了了分明正在走著;当站立时,了了分明正在站著;当坐下时,了了分明正在坐著;当躺卧时,了了分明正在卧著;不论身体处于何种状态,他都了了分明。」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其他)外在的,内在的兼外在的身体(状态)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三、念兹在兹

「再者,比丘在前进后退之间,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在前瞻后视之间,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在屈伸俯仰之间,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在穿衣持钵之间,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吃、喝、嚼、尝之间,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大、小便利之际,要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在行、住、坐、睡、醒、语、默之间,应了了分明他的一举一动。」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其他)外在的,内在的兼外在的身体(状态)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他都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四、忆念厌恶相(不净观):身体的各部份

「再者,比丘应观察此身,自脚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皮肤所包藏的充满了种种不净:『此身有发、毛、爪、齿、皮,肌、腱、骨、髓、肾,心、肝、膜、脾、肺,膈(肠膜)、肠、胃、粪、(脑)、胆(汁)、痰、脓、血、汗、脂、泪、(油)膏、涕、唾、(关节滑)液、尿。』就好像有一个袋子,两端开口,里面装了各种 物,诸如:粟米、稻米、绿豆、豌豆、芝麻、精米,有个好眼力的人打开袋子并检查它们,说道:『这是粟米,这是稻米,这是绿豆,这些是豌豆,这是芝麻,这是精米』比丘也是一样地观察此身:『这身上有发、(毛)、(爪)¨¨ ¨¨ 尿。』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其他)外在的,内在的兼外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五、四大元素

「再者,比丘观察此身,乃是元素所组成:『在此身中有地元素,水元素。火元素,风元素。』就好像一个熟练的屠夫或他的助手,宰杀了一头牛,把屠体分成 各部份,坐在十字路口(兜售)一般,比丘观察此身,也把身体分成各种元素来看待:『在此身中有地元素,有水元素,有火元素,有风元素。』」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而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六、九墓墟观

「再者, (1)就像比丘在墓墟之间看到被抛弃的尸体,死了一、二或三天,肿胀青瘀、溃烂流脓,将此身与其相比较,系念:『此身性质相同,将来也会变成像这个样子,无法避免那样的结局。』」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身体(状态),(其他)外在的,内在的兼外在的,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而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再者, (2)就像比丘在墓墟之间看到被抛弃的尸体,被乌鸦、秃鹰或兀鹰啄食,被野狗、胡狼或其他各种野兽啃食,将此身与其相比较,系念:『此身性质相同,将来也会变成像这个样子,无法避免那样的结局。』」

「再者, (3)就像比丘在墓墟之间看到被抛弃的尸体,血肉连筋的骸骨¨¨ (4)肉脱血渍连筋的骸骨¨¨(5)肉脱血乾连筋的骸骨¨¨(6)零乱地散落四处的肢骨—手骨、脚骨、胫骨、大腿骨、臀骨、脊骨、头盖骨,将此身与其相比较¨¨」

「再者, (7)就像比丘在墓墟之间看到被抛弃的尸体,骸骨白晰如贝壳般¨¨, (8)骸骨堆积经年¨¨,(9)骨骸腐蚀成尘¨¨,将此身与其相比较¨¨」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自己)内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就(其他)外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就(自己)内在的和(其他)外在的身体(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身体上生起的现相,观察思惟身体上消失的现相,观察思惟身体上生起和消失的现相。然则,念住『有身』对他而言,不过是为了觉察和认知(真相)所 而已。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身体(的状态)来观察思惟身体(的真相)。」

 

  【受观念处】

「比丘们,比丘应如何坚定正住,就感受来观察感受呢 比丘正在经历著愉快的感受时,对这愉快的感受要了了分明;正在经历著痛苦的感受时,对这痛苦的感受要了了分明;正在经历著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的感受时,对这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的感受要了了分明。经历著愉快的感官(例如:眼受、耳受、 受、舌受、身受)感受时,对愉快的感官感受要了了分明;经历著愉快而非感官的感受时,对愉快而非感官的感受要了了分明。经历著痛苦的感官感受时¨¨;经历著痛苦而非感官的感受时¨¨;经历著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的感官感受时¨¨;经历著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且非感官的感受时,对这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且非感官的感受要了了分明。」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感受来观察思惟感受;他坚定正住,就外在的感受来观察思惟感受¨¨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感受生起的现相,消失的现相,感受生起和消失的现相。然则,念住『有受』对他而言,不过是为了认知和觉察(真相)所 而已。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就感受来观察思惟感受。」

 

  【心观念处】

「比丘们,比丘应如何坚定正住,就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呢 比丘于贪欲心知其为贪欲心,心离贪欲知其离于贪欲;于 恨心知其为 恨心,心离 恨知其离于 恨;于愚痴心知其为愚痴心,心不愚痴知其不愚痴;于收摄心知其为收摄心,于放逸心知其为放逸心,于增上心知其为增上心,于停滞心知其为停滞心,于胜妙心知其为胜妙心,于下劣心知其为下劣心,于定心知其为定心,于散漫心知其为散漫心,于解脱心知其为解脱心,于系缚心知其为系缚心。」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他坚定正住,就外在的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意生起的现相¨¨然则,念住『有心』对他而言,不过是为了认知和察觉(真相)所 而已。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

 

  【法观念处】

「比丘们,比丘应如何坚定正住,就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呢 」

 

   一、五种障碍(北传译为五盖)

「比丘坚定正住,就有关于五种障碍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要如何观察思惟呢 比丘们,如果感官的欲望(北传译为贪欲)在自己(的内心)出现了,比丘知其出现;如果感官的欲望从自己(的内心)消失,比丘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感官欲望如何生起,他知道已生起的感官欲望如何舍弃,他知道已舍弃的感官欲望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果恶意(北传译为嗔恚)在自己(的内心)生起,比丘知其生起¨¨他知道已舍弃的恶意(敌意、憎)恨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果怠惰昏沉(北传译为睡眠)在自己(的内心)生起,比丘知其生起¨¨他知道已舍弃的怠惰昏沉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果沮丧和亢奋(北传译为掉举—掉是心情低落,举是心情昂扬)在自己(的内心)生起,比丘知其生起¨¨他知道已舍弃的沮丧和亢奋(心境的起伏不定)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果犹疑不定(北传译为疑法)在自己(的内心)生起,比丘知其生起。如果犹疑不定从他的内心消失,比丘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犹疑不定如何生起,他知道已生起的犹疑不定如何舍弃,他知道已舍弃的犹疑不定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法生起的现相¨¨然则,念住『所谓心法』对他而言,不过是为了认知和觉察(真相)而已。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就心法的五种障碍来观察思惟心法。」

 

 二、五蕴

「再者,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有关于对五蕴执著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如何观察思惟呢 比丘系念:色身就是这个样子,色身就是这样生起,色身就是这样消失;感受就是这个样子,感受就是这样生起,感受就是这样消失;觉想就是这个样子,觉想就是这样生起,觉想就是这样消失;业行(心意的形成,决意)就是这个样子,业行就是这样生起,业行就是这样消失;意识就是这个样子,意识就是这样生起,意识就是这样消失。」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坚定正住,就执著五蕴的心法来观察心法。」

 

三、六个内在的和外在的根尘

「再者,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有关于六个内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和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根尘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如何观察思惟呢 他知道眼根,他知道色尘,他知道任何依于这两者所生起的结缚(系缚)。他知道未生起的结缚(系缚)如何生起,他知道已生起的结缚(系缚)如何舍弃,他知道舍弃的结缚(系缚)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他知道耳根也知道声尘¨¨他知道 根也知道香尘¨¨他知道舌根也知道味尘¨¨他知道身根也知道触尘¨¨他知道意根也知道法尘,他知道任何依于这两者所生起的结缚,他知道未生起的结缚如何生起,他知道已生起的结缚如何舍弃,他知道舍弃的结缚如何于未来不再生起 。」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就六个内在的和外在的根尘心法来观察心法。」

 

四、七个正觉的因素(七觉支)

「再者,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有关于七个正觉因素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如何观察思惟呢 比丘,如果念觉支(意念专注的正觉因素)在自己(的内心)出现了,比丘知其出现;如果念觉支在自己(的内心)消失了,比丘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念觉支如何生起,他知道完全开发的念觉支是如何发生。如果择法觉支(检查身心状态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如果精进觉支(力行正道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如果喜觉支(法喜洋溢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如果猗息觉支(安详宁静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如果定觉支(专精一致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如果舍觉支(泰然舍弃的正觉因素)在他自己(的内心)出现了,比丘知其出现;如果舍觉支在他自己(的内心)消失了,他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舍觉支如何生起,他知道完全开发的舍觉支如何发生。」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 ¨¨ 他独立正住,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比丘应如是就关于七个正觉因素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

 

五、四圣谛

「再者,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有关于四圣谛的心法来观察心法,他如何观察思惟?比丘如实知『这是苦』;如实知『这是苦集』;如实知『这是苦灭』;如实知『这是苦灭之道』」

比丘们,什么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简而言之,对五蕴的执著(北传译为五阴炽盛)就是苦。

「比丘们,什么是生 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受生,形成、出生、诸蕴的出现,感官的获得,比丘们,那就叫做生。」

「什么是老 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老化,衰弱、落牙、白发、皱肤、佝偻、感官功能衰退,比丘们,那就叫做老。」

「什么是死 在任何种类的一切众生都有过世,迁逝、终止、消失、死亡、弥留、结束、诸蕴分离、舍弃身体,比丘们,那就叫做死。」

「什么是忧 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忧伤、哀愁、内心的忧愁、内心的忧患,比丘们,那就叫做忧。」

「什么是悲 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哭泣、哀悼、悲伤啜泣、大声恸哭,比丘们,那就叫做悲。」

「什么是苦 任何身体上痛苦的感受,不愉快的感受,从身体接触所产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那就叫做苦。」

「什么是恼 任何心理上痛苦的感受,心理上不愉快的感受,从心理接触所产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那就叫做恼。」

「什么是失望沮丧 不论什么时候,当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失望、绝望、沮丧、失神,比丘们,那就叫做失望沮丧。」

「比丘们,什么是怨憎会 任何人都会有他不想要、不喜欢、不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任何人都会遇到幸灾乐祸者,心怀害意、不适、不可靠的人、而必须与他们聚会、交往、连络、共事,比丘们, 那就叫做怨憎会。」

「什么是爱别离 任何人都会有他想要、喜欢、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任何人都会遇到随喜祝福者,心怀善意、适意、可靠的人,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晚辈、朋友、同事、血亲,却丧失聚会、交往、连络、共事的因缘,比丘们,那就叫做爱别离。」

「什么是求不得 比丘们,受生所支配的众生们生起这样的愿望:『哦!但愿我们不受生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必受生!』但是这不是靠著愿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受老、病、死、忧、悲、苦、恼和绝望所支配的众生们,生起这样的愿望。『哦!但愿我们不受老¨¨绝望所支配,但愿我们不会发生这些事!』但是这不是靠著愿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

「比丘们,简而言之,怎么说对五蕴的执著是苦呢 如下所述:对色蕴的执著,对受蕴的执著,对想蕴的执著,对行(心理形成)蕴的执著,对识蕴的执著,简而言之,这些就是对五蕴的执著。 比丘们,那就叫做苦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集圣谛 那就是导致再生的渴爱,欣喜于贪欲和乐趣,时时处处寻找著新奇的欣乐:也就是感官的渴爱(欲爱),「存在」的渴爱(色爱),「不存在」的渴爱(无色爱)。」

「这渴爱从何处生起和滋长 世间任何适意和愉快的地方,就是渴爱生起和滋长的所在。」

「世间的适意和愉快是什么 世间的眼目是适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间的耳、鼻、舌、身、意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适意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世间的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出的感受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觉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意愿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渴爱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忆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

「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联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生起并滋长。比丘们,那就叫做苦集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灭圣谛呢 那就是渴爱的完全消失与熄灭,放弃、抛弃、解脱、舍离。如何舍弃这渴爱呢 它的止息是如何发生的呢 」

「世间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任何适意而愉快的事物,渴爱就在那儿止息。什么是世间适意和愉快的所在呢 」

「世间的眼目是适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间的耳、鼻、舌、身、意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世间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被舍弃,渴爱就在那儿止息。」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色、声、香、味、触、法的觉想;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意愿¨¨;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渴爱;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忆想¨¨;对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的联想是适意而愉快的,渴爱就在那儿结束,渴爱就在那儿止息,比丘们,那就叫做苦灭圣谛。」

「比丘们,什么是苦灭道迹圣谛呢 那就是八正道,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比丘们,什么是正见呢?比丘们,那就是知道苦,知道苦集,知道苦灭,知道苦灭道迹。这就叫做正见。」

「比丘们,什么是正志呢?决心离欲,决心不怀恶(敌)意,决心不愿伤害。比丘们,这就叫做正志。」

「比丘们,什么是正语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就叫做正语。」

「比丘们,什么是正业呢?不杀生,不取未经给与的东西,不做不正当的性行为,这就叫做正业。」

「比丘们,什么是正命?比丘们,圣弟子放弃错误的谋生方式,而以正当的方式维持生计。

(这就叫做正命)。」

「比丘们,什么是正勤?比丘们,比丘立志,努力、精勤、用心、奋力去防止尚未生起的邪恶的心理状态,不让它生起。他立志¨¨奋力去克服已经生起的邪恶的心理状态。他立志奋力去产生尚未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状态。他立志¨¨ ¨¨ 努力、精勤、用心并奋力去维护已经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状态,不让它们消失,让它们增长,开发至于完美。这就叫做正勤。」

「比丘们,什么是正念 比丘们,比丘坚定正住,就身体来观察思惟身体,热切的,念念分明的,专注的, 除了世间的渴爱和烦忧;他坚定正住,就感受来观察思惟感受¨¨;他坚定正住,就心意来观察思惟心意¨¨;他坚定正住,就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热切的,念念分明的,专注的, 除了世间的渴爱和烦忧。这就叫做正念。」

「比丘们,什么叫做正定 比丘舍离了感官的欲望,舍离了不善的心理状态,进入并保持初禅—离欲而生,有觉想、有思惟(有觉有观),充满喜乐。然后,平息觉想和思惟,得到内在的宁静和心意的专一,他进入并保持第二禅—专精而生,没有觉想和思惟,充满喜乐。然后,喜受消失了,保持著轻安舒泰,专注和念念分明,他自己体验著圣弟子所说:『住于宁静和专注就是快乐』的乐受,他进入了第三禅。然后,他舍弃了苦乐的感受,先前的悲喜皆已消失,他进入并保持于第四禅—超越苦乐,由宁静和专注所净化。这就叫做正定。比丘们,那就叫做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他坚定正住,就内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就外在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就内、外在兼具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法生起的现相:他坚定正住,观察思惟心法消失的的现相;他坚定正住,一并观察思惟心法生起和消失的现相。然而,念住『有此心法』不过是为了觉察和认知(真相)所 而已,不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比丘们,那就是比丘应如是就关于四圣谛的心法来观察思惟心法。」

 「比丘们,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七年,便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当生证得阿罗汉,或者,如果还有一些馀蕴,就会证得阿那含(不还者)。姑且不说七年—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就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姑且不谈一年—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就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姑且不谈半个月—任何人如果修习四念处,只要一周,便可望得到两种果证之一:当生证得阿罗汉,或者,如果还有一些馀蕴,就会证得阿那」含(不还者)。」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比丘们,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引导众生至于清净,克服忧悲恼苦,去除痛苦悲伤,获得正道,体证涅槃—那就是四念处。』因此,才作如是说。」

世尊如是说已,比丘们欢喜踊跃。 

一九九五、十、二译于台中远离轩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四念处 三、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下一篇:四念处 一、四念处修习纲要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二、说法地点的殊胜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