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华雨集第四册 五、佛法中特别爱好的数目
 
[印顺法师] [点击:2788]   [手机版]
背景色

五、佛法中特别爱好的数目

一 序说
  第一义谛中,「无数无量」,佛法是没有什么数目可说的;世谛中,为了施设教法,说成种种带数的词类,如三宝、四谛等。从一数到十数,十数以上的,经中有非常多的带数的词类,大抵是依据分类的自然需要,说成三、四、五等种种差别。这样,依事实而如此分类,那数目有什么可讨论的呢!然而,如大乘『华严经』的「十」数,形成一部的特征;又如『律』部多说「五」数,这就不能不说含有某种意义了。数目当然种种的,不限于某一数目的,但如统观一切而发见特别多用的,特别重视的,就有注意的必要。在初期佛经中,「四」与「四」的倍数,是有特殊地位的。不但「四」数极多,有些本来不一定是「四」数,或 [P224] 「四」之倍数的,终于以「四」为定论。所以不妨说,在佛法的开展中,佛与佛的弟子们,对于「四」这个数目,有着特别的好感。

  姊崎正治的『印度宗教史考』(三八二──三九四页),以为:释迦族S/a^kya 与塞克提族Skythae,即广义的塞迦族Saka,习惯上有颇多的类似。对「四」与「八」数,两种族同样的尊重,就是其中的一项。姊崎氏以此推定释迦族为塞种的一支。也许是这样的,但现在想要说明的是:初期经法,特重「四」数,尤其是流行于北方的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这是值得提示出来,予以注意的。释迦族,及早期佛法化区的文化传统,不能不说有特重「四」数的倾向。

  

二 教法
  在教法中,「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佛陀说法的总纲。这当然是依实际的需要,分为四谛,而决非凑成四数的。说到苦谛的内容,是「四 [P225] 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或加求不得苦;或更加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取蕴(古译五盛阴)苦,成为「八苦」,八是四的倍数。在经说中,苦谛本不一定是四、是八,而「八苦」终于成为定论。其实,经上说:「略说为一,五取蕴苦」。这是以生苦等七为别,五取蕴苦为总说,而又总、别合成八苦的,这又多少有点勉强了。说到集谛,起初但说是爱。爱的内容,经说有多种分类。其中,南传的赤铜鍱部Ta^mras/a^t!i^ya立三爱──后有爱、 贪喜俱行、彼彼喜乐。说一切有的『杂阿含经』,也是这样说,而北方的说一切有部论师,却说成「四爱」──爱、后有爱、贪喜俱行爱、彼彼喜乐爱。这使我想起了,说一切有部的『增壹阿含经』,有「四阿赖耶」──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6槱阿赖耶(摄大乘论上);而在赤铜鍱部中,也没有爱阿赖耶,只是三阿赖耶说(律之大品大犍度一‧五)。阿赖耶是着处,生死的症结所在,与集谛的爱,意义相通。被解说为「爱增长名取」的取,也立为「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灭谛是不可分别的。至于道谛的内容,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业、正语、 [P226]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是一致的教说,公认为圣道的原始内容。

  与「四谛」有同等地位的,是缘起,为佛陀正观而成佛的,是离二边的中道。在『杂阿含经』中,有支数不定的种种缘起说,而「十二缘起」被认为缘起说的定量;十二正是四的倍数。

  关于道谛,经中说有种种道品。如「四证净」──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圣所爱戒证净。这本为对于三宝的净信,由于重视戒行,因而增立为「四证净」。同样的,本为三念──念佛、念法、念僧;增念戒而成为「四念」(后来更增多为六念,八念,十念)。如「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四正断」,或名「四正勤」──未起恶令不起,已起恶令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广大。又依此「四正断」,别立为「四正断」──断断、律仪断、随护断、修断。「四神足」,是欲、勤、心、观。平常说五力,或说「四力」 ──信力、精进力、念力、慧力。「八正道」。修道而得证的,立「四沙门果」 ──须陀洹(译义为预流)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有「四 [P227] 预流支」,即「四证净」。别有「四预流支」(或译入流分)──亲近善友、多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趣入「四沙门果」的,有「四沙门果向」。「四果」与「四向」,合名「八补特伽罗」,也就是「四双」、「八辈」的内容。

  道品中与戒有关的,有「四圣种」──衣服喜足、饮食喜足、卧具喜足、乐断乐修。与「四圣种」有关的,『律』中立「四依法」──但三衣、常乞食、树下坐、陈弃药。与「四圣种」、「四依法」有关的,有「十二头陀行」──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食、一坐食、节量食、中后不饮浆、粪扫衣、但三衣、冢间住、树下坐、露地坐、但坐不卧。虽有作十三头陀行的,但一般以「十二头陀行」为准。「八斋戒」──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非梵行、离虚诳语、离饮酒、离高广大床、离涂饰香鬘歌舞观听、离非时食。「八敬法」,本是一敬法而分为八类的;各部『律』所说不同,而都说是「八敬」。

  与定有关的,如「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四无色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 [P228] 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三类,综合名为「十二甘露门」。如安那般那念为「四事」(南传为四,北传演化为六事);广说为「十六特胜」(四的四倍)。又如「四想」──小想、大想、无量想、无所有想;「八解脱」;「八胜处」等定法,都是以四为数的。

  与慧相关的,是苦、集、灭、道「四智」。经说世间法是无常、苦、无我、无我所(如合后二为一,即无常、苦、无我──三修)。说一切有部以无我、无我所为空、无我,所以无常、苦、空、无我,名「苦谛四行相」。有部的四谛观,每谛作四行相,所以成四谛「十六行相」。属于这一系的,如犊子部 Va^tsi^putri^ya系立四谛「十二行相」;经部Su^trava^din立「八行相」,都是四的倍数,不过这是部派的论义了。此外,如「四处」──慧处、谛处、舍处、寂静处;「四行」──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四摄事」 ──布施摄事、爱语摄事、利行摄事、同事摄事。「八大人觉」──少欲觉、知足觉、远离觉、精进觉、正念觉、正定觉、正慧觉、不戏论觉。这都是与修行有 [P229] 关,而分为四类或八类的。

  以上,都约修道说。关于生死现实的,佛以五蕴、六处、(十二)因缘来说明。依事实分类,当然不可能一定说为四类的。然五蕴中,识于法取着,立「四识住」──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识住。色蕴中,能造色是「四大种」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或名为「四界」。六处中,依六根分别,经中说种种的六法,但六根识的取境,到底分为「四」类──(眼)见、(耳)闻、(鼻、舌、身合为)觉、(意)知了。因缘中,有「四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论师立「四缘」,或「二十四缘」,也是以四为数的。众生出生的不同,经说「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前生与后生的关联,论师立「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总之,教法方面,佛与佛弟子们,无疑是多以四及四的倍数来说明的。 [P230]

  

三 教典
  教典的辑集传诵,始于佛陀住世的时代,佛灭而后广泛的结集出来。最初集成的,是(相应)修多罗,分为「四品」──蕴品、处品、因缘品、道品。其后,增入祇夜、记说,即『杂(相应)阿含』部分。又依『杂阿含』,补充、分编为「四阿含经」──『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壹阿含』。虽然南传的巴利藏,加『小部』而为五部,或名五阿含,但这只是一部派的传说。如大众部Maha^sa^m!ghika系,及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系传宏于印度的部派,都不使『小部』与四部阿含并立(为五部),而别称之为杂藏;杂就是小的意思。这样,四部阿含合名为经藏,『小部』是杂藏;杂藏与经藏、律藏、论藏并立,成为「四藏」。「四阿含」与「四藏」,是佛教圣典部类的一般分类。

  教典的另一分类,起初是三分教(修多罗、祇夜、记说);其后发展、分别 [P231] 为九分教,即从修多罗到未曾有法。但在佛法的流传中,考订而为更严密的分类,成为「十二分教」,即「十二部经」,十二是四的倍数。

  初期集成的祇夜,是「八众诵」。称为伽陀、优陀南的,应有『波罗延那』、『义品』、『优陀南』。『波罗延那』是问答的偈颂集,是佛答「十六学童」所问的。除了序与结,恰好是「十六章」。『义品』,也是偈颂,与汉译的『义足经』(附有因缘)相当,共十六品。各部广『律』,虽传说「十六义品」,而『摩诃僧祇律』,却称之为「八跋渠」,也就是八品(卷二三)。南传的『义品』,内容有「窟八偈经」、「瞋八偈经」、「净八偈经」、「第一八偈经」,所以原始集成的『义品』,可能为八品,而每品以八偈组成。虽然现存的『义品』,偈数已多少不一,但仍留下八偈的古迹。这与「十六义品」的部类,都不出于四的倍数。『义品』与『波罗延那』,南传都编入『小部』的『经集』。『经集』最后这样说:「八诵量之圣典经集毕」。这可见『经集』全部,古代是分为「八诵」的。南传的『优陀南』,也分为八品。凡是可以看作早期集成的圣典,不是 [P232] 四品,就是八品、十六品;八偈,或是八诵;十二分。一切都依四及其倍数所组成,这能说是事实所限,或偶然的吗?

  

四 人物与地区
  佛世弟子而集为一聚的,如千二百五十比丘,六群比丘,是有事实依据的,当然不能凑成四数。但「十六学童」问佛,早就为佛教界所传诵了。传说佛世有「四大声闻」──大迦叶、阿那律、宾头卢、罗!7亩罗,共同教化跋提长者及其姊的传说(五分律卷二六)。佛陀涅槃以后,佛教界有感于依怙及护持的需要,因而有「四大声闻」不入涅槃,住世宏化的传说。「四大声闻」是:大迦叶、君徒钵叹、宾头卢、罗!7亩罗(弥勒下生经‧舍利弗问经)。后来,「十六罗汉」住世护持佛法的传说,也流传人间。「十六罗汉」,初见于坚慧『入大乘论』;玄奘所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详说「十六罗汉」,及护持的化区。(在中国,讹传而成为十八罗汉)。以上是部派佛教的传说。在大乘佛教中,『般舟三昧经』 [P233] 有贤护等「八大菩萨」。『思益梵天所问经』等,又增一倍而成「十六菩萨」 ──贤护、宝积、……日藏、地持。

  至于如来,有「四无所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都是四的倍数。佛灭度后,有「八王分舍利」的传说。佛陀一生的化迹,见于石刻的,有四相、八相等。大乘佛教虽取舍不同,对佛陀一生的化迹,都揭示八事来总摄一切,这就是传说的「八相成道」。

  佛世的印度,传有「十六大国」,在汉译中,是一致的传说。但从巴利藏看来,就并不如此。如汉译的『长阿含经』的『阇尼沙经』,举鸯伽等十六国,与此相当的『长部』『阇尼沙经』,仅列举鸯伽、摩揭陀、迦尸、憍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沙、拘楼、般遮罗、婆蹉、首罗先那──十二国。『小部』的『小义释』里,也提到鸯伽、摩揭陀、迦尸、憍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沙竭罗、般遮罗、阿盘提、臾那、剑蒲阇──多少不同的十二国。『增支部』(三‧七0、八‧四二)说到十六国──鸯伽、摩揭陀、迦尸、憍萨罗、跋耆、末罗、支提、番 [P234] 伽(应与跋沙相当)、拘楼、般遮罗、婆蹉、首罗先那(即摩偷罗)、阿湿摩伽、阿盘提、健陀罗、剑蒲阇,与汉译的『阇尼沙经』相合。

  『长阿含』的『游行经』,说到「四处」立塔,为信众巡礼的圣地。「四处」是:诞生处(岚毗尼园)、成佛处(佛陀伽耶)、转*轮处(鹿野苑)、入涅槃处(拘尸那)。其后扩展为「八大灵塔」,即八大圣地。在上述「四处」外,再加舍卫城祇园现大神变处、曲女城三道宝阶处、王舍城化度声闻处、毗舍离舍寿量处(八大灵塔名号经)。大乘也有「八塔」的传说,多少增入大乘的传说(本生心地观经)。

  佛教传说的地理,以须弥山为中心,山在大海中。山的四方面,也就是海中有「四大洲」──东(方海中)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陀尼、北郁单越(拘罗)。还有「八中洲」。我们所住的是南阎浮提,中央有阿耨达池,从四方面流出「四(大)河」──恒河、辛头河、博叉河、徙陀河。南洲有「十六大国」;地上有「四大宝藏」。地下有「八热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八寒地狱」。 [P235] 有(金)轮王统一四天下(四洲),其后演化「四种轮王」──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须弥山顶是帝释天;诸天聚会处,有「四园」──波娄沙、杂色车、善杂色、欢喜。须弥山腰,四方有「四王天」住处──毗楼勒迦、提头赖咤、毗娄博叉、毗沙门。四大王天所统率的,是天龙「八部」──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7亩罗迦。色界有「四禅天」;无色界有「四无色处」。色界天中,或说十八天,或说十七天,说一切有部论定为「十六天」。佛出人间,人间、天上而预闻佛法的众生,共「八众」──梵众、魔众、帝释众、四王天众、婆罗门众、剎帝利众、吠奢众、沙门众。

  四、八、十二、十六,这些四与四的倍数,在法相安立上,佛与佛弟子的确是特别爱好的,这不能不说与民族文化的传统有关。 [P237]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六、辨法相与唯识
下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四、淫欲为道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一 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二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三 从印度佛教思想史论台贤教判..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四 印度佛教嬗变的历程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五 佛教思想的判摄准则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六 契理而又适应世间的佛法..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七 少壮的人间佛教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八 解脱道与慈悲心行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九 人菩萨行的真实形象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一0 向正确的目标迈进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一 正法的本质及其体系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二 三期佛教概说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三 佛教的发展与判教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四 法身尚在人间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五 无常‧性空‧..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六 融贯与抉择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七 中道之行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八 少壮的佛教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 生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二 死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