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看佛教的“花花世界”——从几则有“花”的佛教成语认识佛教(唯正)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点击:3030]   [手机版]
背景色

看佛教的“花花世界”——从几则有“花”的佛教成语认识佛教

唯正

  汉语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髓之一,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如“不即不离”出于《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生老病死”见于《法华经》:“生老病死,四苦也。”有的来自我国古大德著述的各种禅宗典籍。如“一刀两断”语本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

  佛典、佛偈的大量渗入,与佛教文化有关的佛教成语也让人目不暇接,使汉语的成语更加丰富,更加五彩斑斓。如拈花微笑、不立文字、一知半解、红炉片雪、顺水推舟、空中楼阁、不可思议、指点迷津、皆大欢喜等等。

  莲花是一种吉祥清净的花,出污泥而不染,洁香可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北宋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的洁身自好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篇传世美文也恰恰正是作者身居尘世、远离凡俗而历练出的高尚人格所透射出的精神灵光。

  在佛教中,花为“水、香、花、果、饮食、灯明”六种供物之首,表万行开敷而庄严佛果的寓意。《观无量寿经》上称:“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日经》疏八日:“花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是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以六种供物配于六波罗蜜,则花当于忍辱波罗蜜。以花有柔软之德,使人心缓和之故。《诸经要集》中详说了以花供佛之殊胜功德。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寺院墙壁、藻井、栏杆、桌围、香袋、拜垫等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着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被称为“莲花王子”。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可见花中之“莲花”与佛教有着殊胜的因缘。

  1、佛托胎就有“象口含莲”和降生有“步步生莲花”等成语流传至今。

  释迦牟尼的一生经历了八个主要的阶段,称为“八相成道”,亦称“八相示现”。《佛本行集经》等详叙了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早已成道,为了度化众生,化身“示现”八种相状,应时对机地降生人间。《起信论》所说“八相”是:“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入于涅槃。”托胎时,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夫人摩诃摩耶的左肋入胎。释迦在胎中为诸天说法,此即《起信论》所开“住胎”之相。佛祖降生于四月初八日,释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释迦牟尼在兰毗尼园“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大庄严经·诞生品》等亦有类似记载。就是说太子下地就能独立行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当时并且举目四顾,自谓:“天上天上,唯我独尊。”时天雨香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2、源于佛本生故事的“借花献佛”。

  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等佛本生故事中。据载,昔时有一婆罗门弟子,名曰善慧,于参访途中,至莲花城,闻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欲以鲜花供养燃灯佛,然国王已囊括全城鲜花以供养燃灯佛。善慧寻遍全城,不得一花。后于井边遇一年轻婢女,手捧一瓶,瓶中藏七茎优钵罗花,善慧乃恳切求花,“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枝莲花。婢女受其至诚所感,遂许以五茎,唯留二茎寄托善慧献佛,以积自己之功德。《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使我生死不失此愿。”

  然欲善慧许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结为夫妻”为条件。善慧求花心切,遂诺许之。得花之后,赶至城门许愿献花。“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燃灯佛乃为其授记,谓其于无量劫后,必可成佛,号为释迦牟尼。

  善慧即释迦牟尼之前身,婢女为释迦牟尼成佛前之妻子耶输陀罗之前身。

  3、有关佛教世界观的有如下成语:

  花花世界: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下。

  郁郁黄花(翠竹黄花):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日:“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色,岂非般若乎。”

  “镜花水月”喻世间实相,亦作“水月镜花”。这个典故出自佛家十喻。《大般若经·卷一》:“于诸法门,胜解观察,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太智度论·卷六》:“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各种法门,如果用殊胜的见解(真如佛性之理)去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都在说明诸法(万事万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处于因(主观或主要条件)、缘(客观或次要条件)和合的变化之中,或言动态平衡之中,细一分析,事物一时一刻也没有静止,而人们往往造成错觉,认为它们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如暂时出现的幻象、阳光下似野马奔腾般的尘埃、梦、水中之月、响声(响)、眼病昏花、影子、镜中之像、变化之事和海市蜃楼一样。以上十种比喻通常叫做佛家十喻。其中,“镜花水月”中的“镜”就是这十喻中的“像”、“镜中像”,经中常用!“镜中像”来比喻“缘生性空”的道理。如《诸法无行经》卷上谓:“譬如镜中像,虽可目见而无有实。一切色亦如是。”

  总之,万物只是心、境相对而造成的无穷变幻而已(同上,卷十六)。“镜中像”亦作“镜花”,“花”指“空花”,往往与“水月”连用。佛经上以月喻佛身,以水喻众生之心,谓一佛能应众生之心而化现种种身形。“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华严经》)曹山本寂禅师说得很简捷:“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又净土宗提倡“念佛法门”,以“水月”喻说“自心作佛”(《观无量寿经》)之理:“念佛因缘,如来宝月现于心水。”(《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表明水清则月临,心静则佛现。《涅槃经.圣行品》谓:“如水中月,水动则动,犹如画像难成易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难发易坏。”后来,多用“水月镜花”比喻虚幻缥缈、空灵幽深的境界。

  4、传佛心印的“拈花微笑”。

  《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之为宗门以心传心之第一口实。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世尊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祥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槃”的最高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

  5、说禅分流的“一花五叶”。

  所谓“一花五叶”,即指我国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由达摩传入中国的“如来禅”(后称“祖师禅”);“五叶”指禅宗之流: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

  北魏年间,南天竺国僧人菩提达摩来华。当初,其师般若多罗认为“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指示达摩“当往震旦”传法。达摩来华后,先到南方,见到梁武帝,话不投机,便渡江北上,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豁然大悟。达摩在北方弘传禅宗,门人极多。其中慧可博览群书,晨夕参承,最受器中。达摩临终,命门人“各言其志”。众人或得“皮”、或得“肉”,或得“骨”,最后慧可作礼而拜,依位而立。达摩说:“汝得我髓。”达摩遂告慧可:“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又说偈云:“我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即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三。

  达摩六传至慧能。六祖慧能之后,禅宗析为两系。其中南岳一系分化出沩仰、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所谓“五叶”,即指南禅宗的这五家。后来,临济宗又衍化出黄龙、杨岐二派,故又名“五家七宗”。

  6、喻佛法难闻的“昙花一现”。

  梵语“优昙钵华”,译作“优昙钵罗华”、“邬昙妙华”、“优昙华”,意思是祥瑞灵异。《南史》有“优昙华(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世”之语。此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附近和斯里兰卡,树长一丈余,叶四五寸,花呈壶状,隐于花托。开花时间很短,俗称昙花一现,佛经中常用来比喻佛法难闻。《法华经·方便晶》:“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意思是说,《法华经》所宣扬的妙法希有珍贵,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就像优昙钵花的开放难得遇见一样。现在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譬喻稀少而又易亡夫的人或事物。

  7、比喻说法微妙的“口吐莲花”。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净的标志。说法微妙,谓之“口吐莲花”,似出于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然而,其源当上溯至南北朝时的佛图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术。佛图澄便“取钵盛水,烧香呪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

  8、形象地描绘天人供养的“天花乱坠”。

  传说佛说法时,诸天感动,撒下香花作为“供养”和皈教。如《心地观经·序分》云:“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又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佛教中多形容讲经说法,有声有色,极其动听。

  9、验证修行的“天女散花”。

  典故出自《维摩诘经·观众生晶》。维摩诘大士在丈室中“示疾”说法。时丈室中有一天女,为了试探会上大众的道行,把花办撒向他们。花办飘到菩萨众的身上,纷纷掉落地上;而碰到弟子们身上,便紧粘不掉。天女对弟子们说:大菩萨花不着身,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想”。你们还有“分别想”,因此花办就粘在身上了。

  此外还有反映佛教礼敬仪式的“香花供养”。如《梵网经·菩萨心地品》谓:“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华供养。”礼诵忏法的时候,在忏文里可以时常看到“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或是“香花迎、香花请”的词句。念到此处,礼忏的人应该双手捧持“香花盘碟”以伸供养。

  还有如今比喻通过努力而有收获的成语“开花结果”,如《续传灯录》卷三十谓:“开花结果自馨香。”意谓通过修行之“因”而逐渐证到觉悟之“果”。还有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或非常罕见的事物的“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热带一种常绿乔木,多年开花一次。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焦山师体禅师》:“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俗谚喻事难成叫铁树开花,言铁质树木不能开花,无开花结果之事。禅林用语中有“七花八裂”,谓支离破碎之意,然亦用于赞赏自在通达无障碍之意。还有“飞花落叶”:比喻独觉乘之人,独入山林,见飞花落叶,知世之无常,以开涅槃之悟等等佛教成语。

  所以,佛教与花有着如此殊胜的因缘,通过如上几则佛教成语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在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流转激荡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佛说法的方便机巧、形象微妙,我们不难在文字的演绎中有所体悟。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和合”从寒山、拾得祖师说起(阿莲)
下一篇:唐太宗《百字铭》解读(慎独)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