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阅读菜根潭 心清智又明(孙赟)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点击:2995]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阅读菜根潭 心清智又明

孙赟

  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此书的珍贵价值。《菜根谭》内容博大精深, 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 商人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读书人可以从中悟到高妙的思辨方法和处世哲学。笔者最喜书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时时给人以澄明清远的智慧启迪,使人心清智明,颇得领悟禅机之妙。 

  《菜根谭》的作者是一个精通道教、儒教、佛教的大学者,彻研三教真理,明达人情世态,谙练人生滋味。菜根二字教诫世人,以坚忍、清苦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洪应明用精美雅致的语言 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以下是笔者从书中选取的几则精辟深刻的语录,细细品味可以启迪人固有的智慧,洗涤人染污的心灵,堪称明珠照室,朗日当空。                

  1、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民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当初被放逐的楚国大夫屈原曾痛苦地喟叹,世人皆醉我独醒,由此,倍感孤独,哀伤。屈原的高洁令人赞赏,但嫌人尽醉,执已独醒,则必然有驱之不散的苦恼。竞逐是世人的常态,俗名俗利浓于酒,醉得世人死不醒,名利权势的迷城,又有几个能参破,翻身跳出?故而,“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有大智慧脱离名缰利锁束缚的觉悟者,当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世人迷于名利竞逐自己决定不随其沉沦,但也不必讥笑嘲弄,只要切实关注自己的身心修养,恬淡宁静,潇洒自在,先以自了汉的洒脱风范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其如闻清凉的钟声,得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再以大悲之心,救度其出离物欲滔天的苦海,得到究竟的快乐,身心的自在。

  2、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

  面对纷繁的世事,烦恼的人生,有的人感到苦不堪言,有的人则善于从中超脱出离。推究根本的原因,实在是觉悟者与迷惑者的“一念”、“寸心”有所不同。觉悟者的念头是宽平的,他懂得心平则大地平,虽然世事纷纭,烦恼重重,但只要能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则可得清静、平等、正觉、解脱。

  觉悟者的寸心是宽广的,他努力拓展自己的心胸,不为琐事困扰,不为私利苦求。于是,他从狭窄的空间中 解放出来,拥有了如天地般广大的世界,自由翱翔,忘言忘机。

  3、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

  “饥来吃饭倦来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偏于身外觅神仙。”这首先贤的悟道诗,讲出了在吃饭、睡觉之类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藏有修行的大玄机。然而又有几个肯信,又有几个肯行?人们往往认为大道是奇妙的、神秘的 ,却不知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大道低回,至理不远,日行而不知,一悟即至佛地,读禅宗语录公案,多见有极平实的日常语,若要觅个入处,可从极平、至易的境地着眼领悟,或可获得意想不到的大收获。这种玄又玄、妙中妙,非有大机缘、大福德、大智慧,必不能遭遇,即便遭遇也必不能领受。故每思及此,常感叹不已。

  4 、趋炎附势之祸,其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古来有一些人为得到名利权势,不惜奴颜婢膝,置人格尊严于不顾,更有甚者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最后因果报应不爽,其祸甚惨亦甚速。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非常多,可谓不绝如缕。趋炎附势的小人自以为聪明灵巧,却不知所依仗的靠山,不是坚如磐石的泰山,而是易于消融的冰山,阴霾虽能遮掩太阳于一时,但终有云开雾散的时候,那时冰山融化,在其庇护下的趋炎附势之徒,便如树倒猢狲散,螃蟹下汤锅。相反地,如果能淡泊宁静,保持高洁的品性,坚贞的操守,则能常保安乐,常保康宁。淡味最久长,此语将人生的一个大奥妙点破,令信受者可从中得益不少。

  5、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不是逃避世间的,他的悲智双运,上求下化,都要在世间实现。绝迹尘嚣,虽可使此心不见尘境而不乱,但一朝混迹风尘,此心又乱迷颠倒。因而,若要获得大觉悟,必须在尘世的纷纭境上勘验过,最终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此语极显不为空缚的大智慧,学佛落入顽空,心如槁木寒灰,则是被空所缚。真正彻悟佛理者,在从事的正当事业中,不仅不会消极敷衍,反而十分精进敬业,因为,他明白与众生一体的道理,无私无我,以整个身心奉献于世间与众生。

  6、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所谓知足常乐,人心苦不知足,当欲壑难填之时,必会利令智昏,如飞蛾扑火,如鱼儿吞钩,最后落个“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悲剧下场。“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为贪得无厌者绘出传神画像。“权豪自甘乞丐”点醒世人,不知足便是沦为物欲的奴隶,像乞丐一样可悲复可怜。所以,觉悟者应看清对于物欲的迷狂追逐,不但得不到想像中的幸福、快乐,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使生命处在焦灼与煎熬之中。

  闲读《菜根谭》可以感受到咀嚼菜根的甘醇,是一种至为高妙完美的精神享受,此乐不愿独享,愿与大家共享,使菜根之香飘入千万百姓家。

阅读菜根潭 心清智又明

孙赟

  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此书的珍贵价值。《菜根谭》内容博大精深, 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 商人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读书人可以从中悟到高妙的思辨方法和处世哲学。笔者最喜书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时时给人以澄明清远的智慧启迪,使人心清智明,颇得领悟禅机之妙。 

  《菜根谭》的作者是一个精通道教、儒教、佛教的大学者,彻研三教真理,明达人情世态,谙练人生滋味。菜根二字教诫世人,以坚忍、清苦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洪应明用精美雅致的语言 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以下是笔者从书中选取的几则精辟深刻的语录,细细品味可以启迪人固有的智慧,洗涤人染污的心灵,堪称明珠照室,朗日当空。                

  1、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民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当初被放逐的楚国大夫屈原曾痛苦地喟叹,世人皆醉我独醒,由此,倍感孤独,哀伤。屈原的高洁令人赞赏,但嫌人尽醉,执已独醒,则必然有驱之不散的苦恼。竞逐是世人的常态,俗名俗利浓于酒,醉得世人死不醒,名利权势的迷城,又有几个能参破,翻身跳出?故而,“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有大智慧脱离名缰利锁束缚的觉悟者,当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世人迷于名利竞逐自己决定不随其沉沦,但也不必讥笑嘲弄,只要切实关注自己的身心修养,恬淡宁静,潇洒自在,先以自了汉的洒脱风范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其如闻清凉的钟声,得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再以大悲之心,救度其出离物欲滔天的苦海,得到究竟的快乐,身心的自在。

  2、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

  面对纷繁的世事,烦恼的人生,有的人感到苦不堪言,有的人则善于从中超脱出离。推究根本的原因,实在是觉悟者与迷惑者的“一念”、“寸心”有所不同。觉悟者的念头是宽平的,他懂得心平则大地平,虽然世事纷纭,烦恼重重,但只要能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则可得清静、平等、正觉、解脱。

  觉悟者的寸心是宽广的,他努力拓展自己的心胸,不为琐事困扰,不为私利苦求。于是,他从狭窄的空间中 解放出来,拥有了如天地般广大的世界,自由翱翔,忘言忘机。

  3、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

  “饥来吃饭倦来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偏于身外觅神仙。”这首先贤的悟道诗,讲出了在吃饭、睡觉之类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藏有修行的大玄机。然而又有几个肯信,又有几个肯行?人们往往认为大道是奇妙的、神秘的 ,却不知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大道低回,至理不远,日行而不知,一悟即至佛地,读禅宗语录公案,多见有极平实的日常语,若要觅个入处,可从极平、至易的境地着眼领悟,或可获得意想不到的大收获。这种玄又玄、妙中妙,非有大机缘、大福德、大智慧,必不能遭遇,即便遭遇也必不能领受。故每思及此,常感叹不已。

  4 、趋炎附势之祸,其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古来有一些人为得到名利权势,不惜奴颜婢膝,置人格尊严于不顾,更有甚者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最后因果报应不爽,其祸甚惨亦甚速。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非常多,可谓不绝如缕。趋炎附势的小人自以为聪明灵巧,却不知所依仗的靠山,不是坚如磐石的泰山,而是易于消融的冰山,阴霾虽能遮掩太阳于一时,但终有云开雾散的时候,那时冰山融化,在其庇护下的趋炎附势之徒,便如树倒猢狲散,螃蟹下汤锅。相反地,如果能淡泊宁静,保持高洁的品性,坚贞的操守,则能常保安乐,常保康宁。淡味最久长,此语将人生的一个大奥妙点破,令信受者可从中得益不少。

  5、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不是逃避世间的,他的悲智双运,上求下化,都要在世间实现。绝迹尘嚣,虽可使此心不见尘境而不乱,但一朝混迹风尘,此心又乱迷颠倒。因而,若要获得大觉悟,必须在尘世的纷纭境上勘验过,最终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此语极显不为空缚的大智慧,学佛落入顽空,心如槁木寒灰,则是被空所缚。真正彻悟佛理者,在从事的正当事业中,不仅不会消极敷衍,反而十分精进敬业,因为,他明白与众生一体的道理,无私无我,以整个身心奉献于世间与众生。

  6、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所谓知足常乐,人心苦不知足,当欲壑难填之时,必会利令智昏,如飞蛾扑火,如鱼儿吞钩,最后落个“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悲剧下场。“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为贪得无厌者绘出传神画像。“权豪自甘乞丐”点醒世人,不知足便是沦为物欲的奴隶,像乞丐一样可悲复可怜。所以,觉悟者应看清对于物欲的迷狂追逐,不但得不到想像中的幸福、快乐,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使生命处在焦灼与煎熬之中。

  闲读《菜根谭》可以感受到咀嚼菜根的甘醇,是一种至为高妙完美的精神享受,此乐不愿独享,愿与大家共享,使菜根之香飘入千万百姓家。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走在学佛的路上(常耘)
下一篇:欢喜心是一贴良药(赵丽杰)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