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陀法语 六月
 
[佛陀法语] [点击:5652]   [手机版]
背景色

  六月

  六月一日

  还应做甚么?你应如此思想:‘举止应纯正、洁净、光明磊落、没有瑕疵和自我约束。但不可因自身已纯正而妄自尊大,贬损他人。’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六月二日

  世间有那八种推诿责任的人。他们有那八种过失?当一个人被伙伴责怪时,以健忘为托词,说道:‘我记不得,我记不得。’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被车夫鞭打、催促时,竟乱跳、乱扭,把车厢吊转回头。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当他被伙伴责怪时,冲口争辩道:‘你有何资格说此话,你凭甚么认为自己可说此话!’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往后踪跃,把马车的围栏折断。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反驳道:‘你自己也做了这些事情,先纠正自己吧!’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挣脱被绑于柱子上的后腿,还将柱子踩坏。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避而不答,大动肝火,怒形于色。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跑错了路,使车厢摇晃不定。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然对大众比手划脚,为自己辩护。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高举身躯踢出双脚。这人就有如这马一样。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竟然不理会责怪者与众人,继续为所欲为。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不理会车夫或鞭子,紧咬著绑于嘴部的马衔。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说道:‘我没有犯错,我也不在乎。’就此不出声,使大众气恼。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被催促时,不肯前进或后退,像一根柱子一样,矗立不动。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又,当他被伙伴责怪时,说道:‘你们何必为我操心,我要放弃修行,重过凡夫的生活,你们满足了吧!’这有如一只放恣的马,当被车夫鞭打、催促时,缩进双脚,坐了下来。这人就如这马一般。

  六月三日

  看见有德行、定力、观察力、借藉知识与观察而得到解脱的这么一个比丘,能令人获益不浅;听见有关这么一个比丘之事迹,能令人获益不浅;前去拜访他,坐在他身边,牢记他所说的一切,跟随他过圣洁生活,能令人获益不浅。

  六月四日

  婆罗门阿拉摩南嗒(Aramadanda)说:‘克遮那(Kaccana)师父,何以贵族,婆罗门与居士们经常相互争吵?’

  ‘这是因为他们对感官欲乐加以执著、贪恋;受感官欲乐所束缚、奴役。’

  ‘克遮那师父,何以沙门们也相互争吵呢?’

  ‘这是因为他们对观念加以执著、贪恋;受观念所束缚、奴役。’

  六月五日

  妇女掌握了四种能力便掌握了这个世界。那四种?妇女应妥善料理事务、妥善管理工人、获得丈夫爱戴、妥善守护丈夫的财产。

  妇女应如何妥善料理事务?她在料理丈夫的家业时,不论是羊毛业或棉花业,都能驾轻就熟,毫不厌倦,并且能灵活地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安排和进行。

  妇女应如何妥善管理工人?她对丈夫家里的各个工人,不论是佣人、送信员或打杂者等人的工作,已完成与未完成部份都能了如指掌。她对患病者的病情也清楚明了,并且依他们所应得的份量分配软硬食物。

  妇女应如何获得丈夫的爱戴?她不做丈夫不喜爱的任何事情,即使该事能解救自己性命,她也不做。

  妇女应如何妥善守护丈夫的财产?她应妥善储藏丈夫所带回来的钱、粮食、金、银等,小心保管,绝不盗偷、滥用或浪费。

  六月六日

  在一场争执中,触犯者与责骂者若不自我检讨,将使纠纷难以和解、引发不愉快的争吵,导致大家不能和睦共处。双方应如何自我严厉检讨呢?触犯者应反省:‘我犯了过错,被他看见了;他因此生气,就当面指责我,我恼怒了,便到别人面前去造谣。总之,错的是我。’责骂者应如何自我严厉检讨呢?他应反省:‘这人做错了一些事,被我看见了。若他不曾做错,我就见不著。既然他已犯了错,又让我看见,使我感到不满而责骂他。他恼了便到别人面前造谣。所以,错的是我。’

  诚然,如果双方都能自我严厉检讨,大家就能和睦共处了。

  六月七日

  有四种人照耀了僧团,他们具有高深智慧、守持戒律、充满信心、学问渊博与依法修持。他们是那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善男与信女。

  谁若有智慧、充满信心、学问渊博,

  守持戒律与依法修持,

  便被誉为‘僧团之光’。

  德行高尚的比丘,

  学问渊博的比丘尼,

  满怀信心的善男信女,

  正是他们照耀了僧团,

  他们被誉为‘僧团之光’。

  六月八日

  摩伦亚铺达(Malunkaputta)对世尊说:‘长者,当我禅定时,想起了:‘对于世界是有限的、是无限的、是既有限又无限的、或既非有限,亦非无限的推测;对于灵魂与身体是同一的或不同一的推测;对于如来入灭后是存在或不存在、既存在亦不存在或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的推测,这种种推测,世尊都不曾加以解释,把它们搁置在一旁,不加以理会。长者,如果您不为我解释这些推测,我将舍弃这修行。如果您确实知道答案,就应该为我解说,否则,您就坦白承认您不晓得吧!’

  ‘摩伦亚铺达,我可曾对你说:来!做我的弟子,我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吗?’

  ‘没有,老师。’

  ‘那,你可曾对我说:唯当您解答这些问题后,我才成为您的弟子吗?’

  ‘没有,老师。’

  ‘既然如此,你这傻子在发甚么牢骚呢?如果有人说要等到这些疑问全被解答后才成为我的弟子,那么,可能还未获得解答时,他已死去了。这就有如一个被一支毒箭射伤的人一样,当朋友为他请来医生诊治伤口时,他说道:“等一等,在把毒箭拔出之前,我要知道箭是谁射的?他是甚么出身?是高的、矮的、肥的或瘦的?否则,我不愿把箭拔出。在把毒箭拔出之前,我要知道用以射这箭的弓是弹力弓、十字弓或长弓?否则,我不愿把箭拔出。在把毒箭拔出之前,我要知道箭是由芦草制的、木头制的或竹子制的?否则,我不愿把箭拔出。在把箭拔出之前,我要知道箭头是普通型或锯齿型?是牛齿造的或是铁造的?否则,我不愿把箭拔出。”早在这些问题能被完全解答之前,那人已死了。同样的,如果有人要等到世界是有限或无限等问题被清楚解答之后才愿意成为我的弟子,恐怕在获得解答之前,他们已死去了。’

  ‘是否要过圣洁生活,决定不在于探究世界是否有限的、是无限的、是既有限又无限的或既非无限,亦非有限的。是否要过圣洁生活,决定不在于灵魂与身体是同一或不同一的。不论世界是否有限或无限,生、老、病、死、悲伤、苦恼、痛苦、哀痛与失望等依然存在。我的教诲乃是为了断除这一切。对我没有解释的,你要了解这些是还没有被解释的,对我有解释的,你要了解这些是已经被解释的。我不解释的是甚么呢?是你所问的那些推测性问题。为甚么呢?因为它们与修行的目标无关,它不是圣洁生活的基础,不能助长割舍、放弃、镇定、寂静、高深知识、觉悟或证得涅槃。我所解释的是甚么呢?是四圣谛。为甚么呢?因为它与修行的目标相关连,是圣洁生活的基础,能助长割舍、放弃、镇定、寂静、高深知识、觉悟和证得涅槃。’

  六月九日

  须菩提尊者与一位虔信的比丘来会见世尊。他们坐下后,世尊问道:‘须菩提,这位比丘是谁呀?’

  ‘世尊,他是一位虔诚信徒,是一名虔诚信徒的儿子,来自虔诚信徒的家庭。’

  ‘但是,须菩提,他是否具备虔信者的传统特质呢?’

  ‘世尊,请现在就告诉我何谓虔信者的传统特质,以便我能分辨这比丘。’

  ‘那就仔细听著吧!比丘应有德行,遵守修行纪律,有良好的修行,能看清最微小过错的危险性,秉持戒律行事。再者他应多闻佛法,用心学习并谨记在心。这些佛法不论是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的部份,不论是在文句上或字义上都很美妙。这些佛法也将圣洁生活的完美与纯净完全展现出来。虔信弟子应多听、多记、多朗诵、多思考和多以智慧来洞察这些佛法。’

  ‘再者,他亲近善者,与善者交往,与善者结伴。’

  ‘又,他应平易近人、有耐性、聪明灵巧、理解力强,是很好的谈话对象。’

  ‘又,他与同修接触时,不论是大事或小事,都表现得既聪明又精力充沛,能为同修著想并且正确、妥善地处理事情。’

  ‘再者,他喜爱佛法,从精深的佛法与戒律中获得大喜悦,而且乐于与他人叙述说这一切。’

  ‘又,他能以坚强的毅力来摒除恶习,以坚定不移的定的意志来培育善德,不因具备善德会附带负荷而退却。’

  ‘又,他能轻易地证得那意识清净、能带来今世快乐的四禅。’

  ‘又,他能记起他的前世—一世、二世、五世、十世、一百世、十万世。’

  ‘又,他有著比凡人更为清净、卓越的天眼通,能观见众生的生灭。’

  ‘最后,他能在此生中以自力了悟、断除烦恼、获得心念的自由、以智慧而获得的自由,并坚守这自由。须菩提,这就是虔信者的传统特质。’

  六月十日

  流浪汉沙曼拉卡尼(Samandakani)问舍利佛尊者:‘尊者,请问如何辨别好与不好?’

  ‘尊长,轮回并不好,终止轮回才是好。有轮回就会发生以下不好的现象:冷与热、饥与渴、屎与尿、火灼伤、杖打伤、枪打伤、以及亲友相聚时对自己的辱骂中伤。但是,当轮回终止时,就会有以下好的现象:没有冷与热、没有饥与渴、没有屎与尿、没有火灼伤、杖打伤、枪射伤以及亲友相聚时不会对自己加以辱骂中伤。’

  六月十一日

  修习正精进有四种方法。那四种?即发愿阻止尚未升起之恶念的升起,并且努力精进、全力以赴来完成这目标。发愿去除已经升起之恶念,并且努力精进、全力以赴来完成此目标。发愿培育尚未升起之善念,并且努力精进,全力以赴来完成这目标。发愿促成已经升起之善念,愿它持久、不混乱、进一步发展、扩大、滋生、达至圆满,并且努力精进,全力以赴来完成这目标。

  六月十二日

  放弃恶行—这是办得到的。如果不可能办到,我也不会催促你们这么做。既然是办得到的,因此,我对你们说:‘放弃恶行’。如果放弃恶行会招致损失与悲伤,我就不会催促你们。但,既然放弃它能滋长利益和快乐,我就催促你们:‘放弃恶行’。

  培育善行—这是办得到的。如果不可能办到,我也不会催促你们这么做。既然是办得到的,因此,我对你们说:‘培育善行’。如果培育善行会招致损失与悲伤,我就不会催促你们。但,既然培育它能滋长利益和快乐,我就催促你们:‘培育善行’。

  六月十三日

  导师应视学生如儿子,学生则应视导师若父亲,如此,彼此便能互相尊重与顺从,能和睦共处,在求法与修行的过程中成长与进步。

  六月十四日

  一个人对如来的信心确定不疑、坚固不变、不为任何隐士、婆罗门、天神、魔罗、梵天或世人所动摇,他可以正确无误地说:‘我是真佛子,由佛口中生出、由佛法中生出,为佛法所创,是佛法的继承人。’

  六月十五日

  世尊说:‘语言如果具有某四种素质,可称得上是善语,非恶语、无过失之言语、不为智者所责备之言语。那四种?即说话时的用语是美妙而不丑陋的、正确而无谬误的、温和而不刻薄的、真实而非撒谎的。’

  有德者称美妙之言语为第一,

  称正确无谬误之言语为第二,

  称温和不刻薄之言语为第三,

  称真实非撒谎之言语为第四。

  这时,梵只娑(Vangisa)尊者从座位处站起来,把法衣的上端披在肩上,合掌礼敬佛陀,说道:‘世尊,我想起了一些东西。’接著,梵只娑尊者用以下词语赞美世尊:

  人应只说出既不伤害自己,

  亦不伤害他人之言语,

  这才是真正美妙之言语。

  应说出温和之言语,

  令人喜悦、受人欢迎之言语,

  不含恶意之言语,

  友善地与他人交谈。

  真实之言语不腐朽,

  这是永恒不变之法则,

  有德者坚持使用:

  真实、有用、正确之言语。

  佛陀所说之言语,

  使人赢得安乐、

  断除烦恼、证悟涅槃。

  这确实是至上之言语。

  六月十六日

  有人认为一个人造了业,他往后的一切经历就已由这业注定了。若这说法是真的,那么人就不可能过圣洁生活了,因为解除烦恼的机会根本不存在。若有人认为一个人造了业,他往后便会尝到业报。若这说法是真的,那么人就有可能过圣洁生活了,因为有解除烦恼的机会存在。

  例如有一个人造了一个小恶业,他今世可能尝到业报,也可能完全不会尝到业报。试想,那一类人会因犯了小罪过而下地狱呢?一个对身、口、意的培育不加留意的人,尚未启发智慧,尚未训练自己,是个渺小的人。他的生命是受到局限、不会快乐的。一个小恶业可能导致这样的人堕入地狱。

  现在有一个小心地发展身、口、意的人,已启发了智慧、已训练自己,已不是个渺小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受限制、是无可衡量的。这样的人造了小恶业,在今世可能尝到业报或完全不曾尝到业报。

  假设有一个人在一杯水中撒入一喱盐,那水便喝不得了。为甚么呢?因为那杯子很小。又假设一人在恒河里撒了一喱盐,那河水还是可以喝,为甚么呢?因为那河水太多了。

  六月十七日

  天神问世尊:‘长者,所有的隐士和婆罗门都教同样的法,遵守同样的戒律,欲求同样的东西,追求同样的目标吗?’

  ‘不是的,众神之王!这世间由多种不同的因素合集而成,人们依附著其中一些因素,强烈地沉溺于它们之中。他们说道:‘只有这是真实的,其余都是假的。因此,所有的隐士和婆罗门都不教导同样的法,遵守同样的戒律、欲求同样的东西,追求同样的目标。’

  六月十八日

  悲悯的能力是甚么?悲悯有四根支柱、即慷慨布施;至上的善语是反覆地向全神专注的听众说法;最高的帮助是鼓励、激发那些缺乏信心者立信、缺德者立德、吝啬者布施、愚痴者开启智慧。至上的一视同仁是平等对待预流者与预流者、一来果者与一来果者、不还果者与不还果者、圣人与圣人。这就叫做悲悯的能力。

  六月十九日

  在这世上,生命是无常而难以预测的,

  生命是艰难、短暂并且充满苦恼的。

  有生必有死,这是世事的本质,

  有老必有亡,这是世事的发展。

  果实成熟了,可能在清晨时掉落,

  同样的,人生下来后,随时都可能死亡。

  陶工所制造的各种锅壶,

  最终总会破裂,

  同样的,所有的生命最终也必定结束。

  不论老、少、愚、智,

  没有人能逃出死亡的陷阱,

  全都会步向死亡。

  他们被死亡所征服,

  他们又投生到另一个世界,

  父亲既救不了自己的儿女,

  家庭也救不了成员。

  瞧啊!在亲属们的注视、哀哭流泪之下,

  人们一个一个地被抬走,

  就像牛被送到屠宰场一样。

  故,老死是世间极其自然之事,

  故,智者看透了世界的真相,

  他并不悲伤。

  六月廿日

  当有不生不灭存在时,

  为何还要追求被老死所束缚的欲乐呢?

  一切的诞生都离不开疾病与死亡。

  这是永生不灭的,

  这是永生不灭之境界,

  没有悲伤与嗔恨,

  没有障碍与绊倒,

  没有畏惧与燃烧。

  这是永生不灭之境界,

  过去曾为许多人证得,

  自我努力者,今日也可证得,

  不肯努力者,没法子证得。

  六月廿一日

  梭那(SONA)尊者独自修习禅定时想著:‘世尊的弟子们都以充沛的精力修行,我也是世尊的弟子,但心念却脱离不了烦恼。我家境富裕,大可放弃修行,还俗回家享受一番,并继续行善。’

  这时,世尊知道了梭那的心念,如伸出手一般,轻易地出现在梭那面前,对他说:‘梭那,你未出家之前是不是很善于弹琴?’

  ‘是的,世尊。’

  ‘当琴弦太紧时,琴声悦耳吗?可以弹奏吗?’

  ‘不,世尊。’

  ‘那当琴弦太松时,琴声悦耳吗?可以弹奏吗?’

  ‘不,世尊。’

  ‘当琴弦调得不太紧,也不太松,音调适中时,琴声悦耳吗?可以弹奏吗?’

  ‘是,可以的,世尊。’

  ‘同样的,梭那,太过急切求成,会导致慌乱;太过松弛,又会导致懒散,惟有坚持平衡,使各方面平衡发展,才能达到有价值的证悟。’

  六月廿二日

  米邻陀(Milindl)国王问道:‘那先尊者,信心有甚么特质?’

  ‘信心有宁静与发奋两种特质。’

  ‘宁静怎么是信心的特质呢?’

  ‘当信心升起时,它能破除一切障碍。当心念没有障碍时,一切都清澈、纯净和宁静。’

  ‘举个例子给我听吧!’

  ‘有一个国王带领四支军队—象队、骑兵队、战车队与步兵队过一条小溪。溪水被大军践踏得浑浊不清。这时,国王可能说:‘取水来!我们一齐畅饮。’部下可能回答道:‘遵命,陛下。’于是,部下们取了国王的净化污水之宝石。放入水中,使水中各种藻类消失,使泥泞沉淀。溪水便恢复了清澈、纯净与平静。于是,他们把水呈递给国王,说道:‘陛下,请喝吧!’

  心念就如水一样,众人像认真修习禅定的学生,烦恼就有如水藻和泥泞,而信心有如净化污水的宝石。当放入净化污水的宝石时,水藻消失、泥泞沉淀、水就变得清澈、纯净与平静。同样的,当信心升起时,便能消除一切障碍。没有了障碍的心是清澈、纯净与宁静的。’

  ‘尊者,发奋又怎么是信心的特质呢?’

  ‘陛下,当认真修习禅定的学生看到他人的心念已解脱了,自己就发奋证入预流、一来、不来或阿罗汉果位;修习禅定以证得尚未证得的、掌握尚未掌握的、了悟尚未了悟的。因此,发奋是信心的特质。’

  ‘举个例子给我吧!’

  ‘正如一片大雨云,化为雨水降落在高山上。雨水奔流下斜坡,灌满了山沟、山谷、小溪与河流,乃至把河堤给冲破了。现在有一群人站在河边,由于对河的深度、宽度一无所知,所以感到害怕、不敢前进。有一个对自己的能力与力气很有自信的人趋近河边,绑上缠腰布,跳入水中,并渡了河。其他人看见了,也纷纷跟著渡河了。同样的,认真修习禅定的学生看到他人的心念已解脱了,自己就发奋证入预流、一来、不来或阿罗汉果位;修习禅定以证得尚未证得的、掌握尚未掌握的、了悟尚未了悟的。因此,发奋是信心的特质。

  六月廿三日

  当我们想著:‘某某人伤害了我、正在伤害我、将伤害我’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著:‘某某人伤害了我心爱、珍惜的人、正在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将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著:‘某某人善待了我不喜爱、珍惜的人、正在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将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我们就是这样无端端地被激烦。

  六月廿四日

  ‘比丘们!婆罗门和居士们给了你们很大的帮助。他们供给你们法衣、乞钵、居所、椅座、药物与疗病用品。你们也给了婆罗门和居士们很大的帮助。你们教导那不论是在开头、中间或结尾部份,不论是在文句上或字义上都很美妙的佛法;向他们宣说了圣洁生活的完美与纯净。因此,在圣洁生活里,两方应相互扶持,以便渡过洪水,断除烦恼。’

  六月廿五日

  佛陀有如传下佛法遗产的人;佛法就是那笔遗产;僧团则有一群孩子,是遗产的继承人;他们继承了佛法。

  六月廿六日

  有些沙门、婆罗门接受信徒们供养,同时也以卑下的技艺来谋生。他们从事不正当的职业如相手术、相命、卜凶吉、解梦、寻找身上的吉征、观鼠卜凶吉、以米糠、米粉、谷粒、酥油等物祭祀火神、以口中之物或血祭神、观看指尖、房屋学、园地学、乌鸦学、占卜寿命、制造避箭符、解说畜生的呼叫等等。沙门乔达摩不从事这些卑下的技艺,这些不正当的职业。

  六月廿七日

  正如黎明是朝阳的先驱,一样的,亲近真、善、美是迈向八正道的先驱。当一个人与真、善、美为友时,便一定能培育与发展八正道。

  六月廿八日

  德行圆满的人不用故意想:‘愿我脱离懊悔’,因为德行圆满的人自然会脱离懊悔。脱离懊悔的人不用故意想:‘愿我喜悦’,因为脱离懊悔的人自然会喜悦。

  六月廿九日

  一个专心致力于清净的人在睡觉时、醒觉时都很快乐、他的五根清净,心念也清净。他知廉耻、怕犯错、有信心,决心证得最高境界。他深受同修们尊敬与推崇。他既使不能证得最高境界,至少也能往生善道。

  六月三十日

  世上有两种人的恩惠最难回报。那两种?即是你的父亲与母亲。纵使你将他们背在背上一百年,支持他们、为他们敷药、沐浴、按摩四肢及清除排泄物等等,也都不足以回报他们。即使你给他们掌管整个世间的权力,也不足以回报他们。为甚么呢?因为父母为孩子们付出很多—扶养他们、培育他们、把他们带入这个世间。然而谁若能使其不信佛法的父母相信佛法、无德行的父母变成有德行、吝啬的父母变得慷慨好施、愚痴的父母开启了智慧,那他便已回报了父母。他所做的比报答父母恩惠所需的还要多。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陀法语 七月
下一篇:佛陀法语 五月

 佛陀法语 作者简介 前言 佛陀法语 一月
 佛陀法语 二月 佛陀法语 三月
 佛陀法语 四月 佛陀法语 五月
 佛陀法语 七月 佛陀法语 八月
 佛陀法语 九月 佛陀法语 十月
 佛陀法语 十一月 佛陀法语 十二月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