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唯识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周叔迦居士] [点击:2255]   [手机版]
背景色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二十一章 佛果

修到「究竟位」便是证得「佛果」;但是佛果的确定意义,各宗解释却不同了。在名词上各宗大半是一样,便是圆满成就「三身」。

㈠「性宗」所说的「三身」是:

①「法身」

②「报身」

③「化身」

㈡「相宗」所说的「三身」是:

①「自性身」

②「受用身」

③「变化身」

 那「性宗」的意思说:成就佛果,就是「人我」、「法我」完全断尽,证得了究竟寂灭;那时自己就是绝对的真理,所以这真理就叫做「法身」。一方面也可以说绝对的真理就是自己,所以叫做「报身」自受法乐。由于法、报二身的功德,随类起化,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叫做「应化身」。但是「相宗」的意思不如此。既然叫做「身」,便有积聚的意思、所依的意思、自体的意思。那真理只是「所证」,不是「能证」 ,所以不能叫做身。虽然能所不二,但是必须能所合说,所以叫做「自性身」,便是总指性宗的「法身、报身」。

那么佛的应化事业有两种不同:

 ㈠为分证「无分别智」的登地菩萨现示自己所证的真如的道理,令登地的菩萨能享受大乘的法乐;这是应不是化,是与真理相应的,这便是「受用身」。

 ㈡随众生根机示现生老病死,由太子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灭;这是化不是应,是变化的幻相,这便是「变化身」。在这三身之中,「受用身」和「变化身」无须详细解释的。要明了佛果就是要明了那「自性身」。

 在这里有十重的解释:

 ㈠自性身的「相」有五种:

①「转依」是自性身的相。便是将那一切依他起的染分完全灭除,所以能解脱一切障碍;那一切依他起的清净分完全现前,所以获得了绝对的无垢的真如的圆成实性。

②「净法」是自性身的相。便是由六度圆满,得了十种自在;由施度圆满得「寿自在」、「心自在」、「众具自在」;由戒度圆满得「业自在」、「生自在」;由忍度圆满得「欲乐自在」;由进度圆满得「愿自在」;由禅度圆满得「神通自在」,由智度圆满得「智自在」、「法自在」。

③「不二」是自性身的相。便是有无不二、有为无为不二、一异不二。这自性身不能说是有,因为一切法空;也不能说自性身是没有,因为空有显现的自性是有的。一切业烦恼断尽,所以不是有为;又能自在示现一切有为法,所以不是无为。一切佛的自性身是同的,所以不能说是异;但是一切佛各各单独的证得,所以不能说是一。

④「常住」是自性身的相。因为常住是清净真如的自相,又由本愿的势力那所应作的事业无有了期。

⑤「不可思议」是自性身的相。因为这自性是一切寻思所不能想像的,一切世间譬喻所不能比拟的,是清净真如自己内证的。

⑵自陆身如何能「证得」?由于总缘大乘法的总相为境,以无分别智和无分别后得智修行「五相」。「五相」便是「无生相」、「无灭相」、「本来寂静相」、「自性涅槃相」、「无自性相」;无生相能念念消灭一切烦恼习气,无灭相能真正了知普遍无量无分别相,本来寂静相能现起清净分无分别无相的大法光明,自性涅槃相能令法身圆满成就,自性相能次第增进到究竟位。由此次第于十地中修集一切善法,以金刚后心破灭一切微细障碍,便证得自性身。

⑶自性身有五种自在:

①转色蕴成显示净土自在。

②转受蕴成大安乐自在。

③转想蕴成说法自在。

④转行蕴成应化事业成就善法自在。

⑤转识蕴成四智自在,便是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成 「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

⑷自性身有三处「依止」:

①「依止佛性」:便是自受法乐。法乐有五种:见此法身是一切佛所证,一切功能都相平等,这是一喜;见一佛所作利乐有情的事业,便等于一切佛所作,这是二喜;见一切经法的滋味,这是三喜;随所思念便成就一切事具足一切德,这是四喜;这喜无有烦恼习气一切过失,超过三界的喜,这是五喜。

②「依止受用身」:便是能教化成熟一切菩萨。

③「依止变化身」:便是能教化成熟一切声闻和资粮位菩萨等。

⑸自性身由第六种法所「摄持」:

①「清净」:便是除灭执持一切杂染种子的阿赖耶识而得清净法身。

②「异熟」:便是舍从前所受异熟的五根而得异熟智。

③「安住」:便是息灭一切世间的欲行而安住佛法。

④「自在」:便是转一切世间的事业而得神通自在。

⑤「言说」:便是转一切世间的见闻觉知一切戏论而得见闻觉知的自在,能令一切有情生起正智。

⑥「拔济」:便是能息除一切有情的灾难。

⑹自性身的「差别」:一切佛的自性身也有差别,也无差别。一切诸佛的自性身同是依止真如,同受无上法乐,同誓度脱一切众生,所以无有差别;但是各别的证得菩提,所以也有差别。那受用身和变化身也是如此。虽然受用身变化身不是依止真如,但是一切诸佛誓愿相同,所以无差别;各各成就各各的事业,所以也有差别。

⑺自性身的「功德」略说有二百:

①四无量心

②八解脱

③八胜处

④十一切处

⑤二智

⑥四无碍解

⑦六神

⑧三十二相

⑨八十种好

⑩四净

⑾十力

⑿四无畏

⒀三念住

⒁三不护

⒂十八不共法

⒃拔除习气

⒄无忘失法大悲

⒅一切智

这二百种功德解释,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及细解了。要是想明白,可以看鄙人所作的「广百法明门论」便都在其中了。(可参阅懴云法师编「百法表解」)

⑻自性身「甚深」的道理有十二种:

①「生业住业甚深」:便是如来无生为生,无住为住。这是很难了

解的,所以自性身很深的。

②「安立数业甚深」:便是唯一成办利他的事业,以无差别性而具

足坚住的自性身和不坚住的受用身变化身,有无数无量的建设。

③「示现正觉甚深」:便是依他起中无有遍计所执性,所以不可以

说如来是成等正觉;但是依他起中却实有圆成实性,所以这等正觉实在是有的。由这有无不二而成如来,所以甚深。

④「离欲甚深」:便是烦恼即是菩提,因为悟入烦恼的法性。这不离染而不染,所以甚深。

⑤「断蕴甚深」:便是如来超过一切遍计所执的色受想行识等诸蕴而安住在法性蕴中。这法性蕴与色受等蕴不一不异。如来不舍法性诸蕴而妙得善永寂,所以甚深。

⑥「成熟甚深」:便是如来无思无虑而能成就一切利他事业,所以甚深。

⑦「显现甚深」:便是如来身是常住的,遍照世间如同日光,而众生由于恶业不能得见,所以甚深。

⑧「显现成道入灭甚深」:如来身是常住而有成道入寂的示现,所以甚深。

⑨「安住甚深」:便是如来在不法中,恶道中,非梵行中而得最胜的安住,所以甚深。

⑩「自体甚深」:便是如来以后得智遍行于一切境界中而却无分别,一切不行,所以甚深。⑾「灭惑甚深」:便是在菩萨位因为恐怕堕到二乘涅槃的原故,只伏烦恼而不断除他,方能修菩萨行以至于究竟位,这是甚深的。

⑿「不可思议甚深」:便是诸佛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是

不可以世间的理来思议的,所以甚深。

⑼要「思念」佛的法身,应当由七种情状去思念:

①诸佛对于一切法是得大自在的。

②如来法身是常存在的。

③如来是无有丝毫过失的。

④如来所成一切事业是无功用的。

⑤如来是极大富乐的。

⑥如来是一切染污所不能染的。

⑦如来是成办极大事业的。

⑽如来所成就的事「业」有五种:

①救济一切有情的灾难。

②救济一切恶道。

③救济一切不正道的修行。

④救济一切邪见。

⑤救济狭劣的声闻等令一切趣向佛果。

受用身与自性身的差别有六种:

㈠受用身可见而自性身不可见。

㈡受用身有种种佛会种种受用而自性身无有。

㈢随见者的根器所见的佛受用身有种种不同而自性身不然。

 ㈣随见者的进修或退化所见的佛受用身有种种的改变而自性身永无变易。

㈤受用身的法会有菩萨、声闻、诸天等一切问杂而自性身无有。

㈥自性身是由转阿赖耶识所得,受用身由转余识所得,所以不同。

因为小乘认为印度的王宫生、双林灭的释迦是真佛而非化佛,所以要举出七种理由来证明:

㈠法身菩萨已久得不退定,何以还受兜率天及人道中生?

㈡法身菩萨久得宿命智,何以释迦为太子时还受欲尘?

㈢法身菩萨久已分别邪正,何以释迦出家还先修外道定?

㈣法身菩萨久知三乘道理,何以释迦出家先修苦行?

㈤若释迦是真佛,但是一娑婆世界有百俱胝小世界,何以不在他方成佛而独在此土?

㈥若是此土是真佛,他方有化佛!则何以不在兜率天中成佛而在一切人中现化?

㈦若此土是真佛,他方一切相同,应亦是真佛,便是一佛土同时有多佛由此看来释迦是变化身不是自陆身。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唯识研究 第二十二章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
下一篇:唯识研究 第二十章 三学

 唯识研究 序 唯识研究 第一章 绪说
 唯识研究 第二章 百法 唯识研究 第三章 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
 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唯识研究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
 唯识研究 第六章 识有四分 唯识研究 第七章 阿赖耶识的异名
 唯识研究 第八章 阿赖耶识的四分 唯识研究 第九章 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
 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 唯识研究 第十一章 四缘
 唯识研究 第十二章 十二因缘 唯识研究 第十三章 名言的熏习
 唯识研究 第十四章 唯识学的宇宙观 唯识研究 第十五章 佛性
 唯识研究 第十六章 烦恼障同所知障 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唯识研究 第十九章 十地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