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曾琦云)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点击:1793]   [手机版]
背景色

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

曾琦云  

    南北朝时期,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大师从天竺来到金陵,与梁武帝见面时,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师说:“并无功德。”武帝说:“何以无功德?”祖师说:“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说:“如何是真功德?”祖师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师说:“廓然无圣。”武帝说:“对朕者谁?”祖师说:“不识。”因为梁武帝不能领受佛教真谛,达摩祖师即离去,隐居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
    中国佛教自从达摩祖师开创了禅宗后,才真正走向成熟阶段,中国的寺院从此也变成了禅宗道场,从偶像崇拜转变为明心见性。我认为,中国禅宗的精神才代表了中国佛教的真正精神,它影响到中国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从初祖达摩大师,到第六祖慧能大师,中国的禅宗代代相传,它既来源于佛教,又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这种精神又从中国传扬开去,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使禅宗的精神变成了世界的精神,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禅宗的主体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在我国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后,各地寺庙恢复了不少,而许多信众到寺庙来烧香拜佛,并不明白佛教的真正精神,以一种有所求的目的来拜佛,与外道崇拜神灵并无差异,寺院佛教也就成为迷信的象征,极大地扭曲了佛教的本来形象。中国佛教过去的高僧叫做禅师,过去的道场之所以兴起,是先有一位悟道高僧,然后才有群众自发学道来修庙,在这个时候,寺庙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禅宗的大丛林就是一所大学。“自古名山僧占多”,是因为山林幽静,适合于禅者用功,以培养定力,更好地走入世间普度众生。而现在,名山已变成旅游胜地,过去那种用功的环境不复存在,更大的问题是当今人欲横流,修庙的目的不是启迪智慧,净化人生,而是以开发旅游经济为目的,或者是扩大本地知名度,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然民间滥修寺庙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群众愚昧,以崇拜神灵为手段,达到消灾免难的目的。
    从禅宗的主体精神来看,中国应该是一个无宗教的国家,因为现在我们给宗教所下的通常定义是:“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而禅宗强调自性即佛,心外无佛,完全否认有一个主宰我们命运的神灵,所以从这一意义来说,禅宗不能是宗教。既然禅宗不是宗教,而禅宗又是佛教的心宗,即是集中了佛教的精髓,那么佛教的寺庙不能看成是偶像崇拜,佛教的寺庙应当像过去一样成为修心悟道的场所,佛教的僧人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僧人素质的降低,寺庙已经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寺庙渐渐变成赢利的场所,它的本来意义渐渐丧失。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过渡时期,佛教应当走向何处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倡导“人间佛教”,中国佛教协会为倡导“人间佛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成效。但是,这一口号在整个佛教界、学术界及全社会还没有被充分重视,大家并没有真正认识佛教,把佛教简单地理解为寺庙宗教,一句话,即是佛教还没有从寺庙中解放出来,因此,佛教的伟大形象很多人(包括佛教徒和上层知识分子)还没有真正认识。当初,唐朝白居易居士问鸟巢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16个字概括了佛教的宗旨,也概括了禅宗的宗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对佛教的真谛作出了透彻的阐释,他说:“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古代大德已经分明地告诫我们佛教修行的真谛,但是我们许多人却不依教奉行,心外觅法,心外求佛,以为修行就是出家为僧,而一旦出家,烦恼反而更多,至于动机不纯而出家的人,更种下了堕落的因子。六祖慧能大师说了一首“无相颂”,谆谆告诫弟子们:“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如今佛教修行,大众均修净土,轻视了佛教心宗的弘扬,净宗行者却不知道,真正修净的人,即是修清净心,念佛要得力,就必须要观心。在生活中,如果保持了一颗清净的心,虽不念佛或未入佛门,也是真正的佛教信仰者。
    当然,我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否认修庙的功德,真正的寺庙是清净的象征,问题是真正的寺庙并不多,如果寺庙修成后反而变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那么奉法反而是坏法。所以修庙仅仅是手段,修心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寺庙像过去禅宗的道场一样,成为一所明心见性的大学,那么这样的寺庙就多多益善,否则,劳民伤财,于修行又有何益呢!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关键是需要人才来维持道场,一所寺庙有一位大德弘化一方,也就净化了一方土地,所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说:“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摘自《智慧之光·莲池海会》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石窟艺术(刘浩)
下一篇:佛教的三重社会责任

 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