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05-018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平心静气)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点击:3010]   [手机版]
背景色
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一       海涛  辑

1.如果内心执守憎恨之念,我的心灵就不能得宁静。我也感受不到喜悦快乐;内心只有烦躁与夜不成眠。

2.当人处瞋恨心境时,就连看到密友都会觉得「不顺眼」,觉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当讨厌」。

3.仔细省视我们内心生起的愤怒或憎恨之情,就会发现它是出自于受伤害感,是我们感觉无法得到他人预期的对待时所产生的挫折感。

4.若是伤害已造成,那它就是发生过的事了。所以无论如何,采取报复手段都不可能减低或避免伤害之形成,因为这一切都已是既成事实了。

5.寂天菩萨云:「如果事情仍有补救之道,就毋需愠怒或不悦;而若情况已败坏到无可挽回的余地,那同样也没有恼火或生气的道理。」

6.若是不以容忍而用一种负面方式来响应困境,这么做非但不会有立即好处,反而会为将来的挫败预先埋下种子。

7.生起瞋恨心不仅会导致来生堕入「三恶道」,而且在瞋念炽旺、怒火攻心的瞬间,无论一个人再怎么努力维持体面样态,那副憎恶的怒容都是十分丑陋的。

8.生气的人身上所散发出的磁波力也极具敌意。这些力量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这些微妙的情绪波动不仅人类能够感知,甚至连宠物或其它动物都会在那刻间尽量避开怒火中烧的人。

9.瞋恨心的产生带来许多立即后果,它会使发怒者的外形变得面目可憎。盛怒之下的人,脑子根本无法发挥功用,就像陷入疯狂状态般。这些都是内心产生愤怒和憎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10.当瞋恨心已起才想要设法消弭,效果极为有限。因为在那瞬间,心灵正被瞋恨之情紧攫着,而妄图在那一刻去压抑怒气有些愚蠢,因为人在那时候几乎已失控。


 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二       海涛  辑


1.我们人类有避开受苦、不快乐以及麻烦的倾向,而会自然想寻求喜悦、幸福和快乐。

2.由于这种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和我们内心所生起的不满足以及不快乐感息息相关,寂天菩萨于是指出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可能需要一番修正。受苦不见得如我们所想的是件坏事。

3.我们内心那种扰人的不满足感和不对劲之感,正是使我们产生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避免这种不快和不满足感的生起,而不是等到瞋恨心已形成才来寻求对治。

4.了解佛教对苦难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件事。

5.产生快乐的因缘偶而才发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却极其多。

6.苦难是人类实相的一部分,是我们存在的本然面貌。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它就是我们必须忍受的事情。

7.藉由培养安忍的态度,使得心理上不致太受苦难遭遇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具备某种程度的容忍力,那生命将变得悲惨不堪。

8.没有受苦的经历就不会有出离心,因此我们的心志应该固守安忍心。不只省思人类的苦难是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更能获得极大好处。

9.人一旦发展出强烈的修行心,就应该真正付诸实行,也就是要增进自己的安忍心。

10.一个人是否过着灵性生活,正取决于他是否能成功地开发自己的内在生命,锻炼及调伏自己的心境。

11.在谈及修行大乘菩萨道所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时,最重要的实践就是要生出爱心和慈悲心。而为了能真正拥有这爱和慈悲的心灵特质,我们就必须能够对抗修道上的障碍物。

12.大乘佛教的修道路上,讲究的是智与方便兼顾,并互相影响,因此修习安忍就显得相当必要。

13.安忍心可以使人产生爱和慈悲的能力。


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三       海涛  辑


1.寂天菩萨云:「无论你曾做过多少善行,如供养诸佛或布施众生,这些千劫累世所集善业,都能因片刻瞋怒心而毁。」

2.瞬间生起之瞋恨心只损害到某些令人羡慕的福德,亦即对修道上方便善巧(指巧妙的度人方法)部分造成损伤,却较无关乎智慧的面向。特别是藉由持戒及慷慨布施所累积而得的福德,会受到瞋恨心相当大的影响。

3.但若是由智慧行,或是经由观修而对胜义谛产生证悟,这些由禅修中得到的智慧并不属于瞋恨所能摧毁的范畴。

4.世间众恶莫过于瞋怒,修行最难莫过于坚忍。故此应精进于各法门,努力苦修安忍之功夫。

5.人常有各种负面情绪,像是自负、骄慢、嫉妒、贪婪、纵欲、心胸狭窄等等,但在这之中,尤以瞋恨心为首恶。

6.瞋恨心是人在灵修路上要走向开悟菩提心的最大绊脚石,会阻碍人产生利益众生和善良之心。

7.当人心中生起瞋恨心,就会扰乱原有的良善美德和心灵宁静。因此瞋恨被视为首恶。

8.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愤怒有时具有积极正面的意涵。但憎恨本身并未包含正面力量,它是完全负面的。所以我们应:「化愤怒为修行力量。」

9.在「六波罗蜜」中,最能令人生起菩提心的戒律即是忍辱。菩提道的最高境界所具备的正是佛性,而要证悟佛性就要由忍辱中得来。

10.利他之心能够发展成利益众生的无限大能,凡能生起利他之心的人,就必然是位真正得吾人景仰尊崇的对象。

11.如果有人犯下罪业或与别人产生恶缘而引致现世恶果,但只要到最后能有幸接近这种心怀利益众生大愿的人,那么他的未来仍能被导向积极光明的结果。这就是无限利他主义的强大力量。
        


 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四       海涛  辑


1.无明犹如首相或总裁,执着和憎恨则如两个最有权势的大臣,这三种负面力量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心灵的「三毒」(贪、瞋、痴)。也因此,我们人类的存在本质是在三毒的影响力下运作的。

2.当我们谈到自我或我执的观念时,应该先区别两种「我执」的差异。第一种我执,是某种自我中心的态度,指一个人将自己的利益当做唯一值得考量的因素,而对别人的需求或情感则一昧忘却或漠视。另一种我执则一种信念,相信有一种长存、永久、具体的自我或「我」存在。

3.贪欲是一种欲望的形式,但它是源于过分期待所导致的一种夸张欲望。对治贪欲,真正的解毒剂乃是满足之心。

4.贪欲,虽然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寻求满足,但即使达成了获得某物的欲望,人的内心仍难餍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若人能够拥有强烈满足感,那么无论实质上他是否得到这样东西,都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5.谦卑与安忍之间也有极密切的关连。因为我所谓的产生谦卑心,是指一个人虽有能力报复,但却决定不这么做。

6.容忍要求的是内心的自我锻炼,明白自己虽然可以采取其它攻击性作法,但却故意不那么做,这和被迫采取容忍态度不同。

7.有智慧的人纵然历经苦难,其心境仍然维持澄明不乱。因为与无明烦恼做殊死战,会对心灵造成许多伤害。

8.真正骁勇的战士,应该是不在乎任何痛苦、只想灭除内心瞋恨大敌者;而普通战士只能砍杀敌人而已。

9.当我们修行安忍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对抗瞋恨和愤怒的战争。此外,受苦还有诸多好处:能使人心生出离而骄慢尽除,对轮回的众生心生悲悯,对恶事心怀羞愧,于善行中找到喜悦。

10.修行的目标是增进一个人容忍和锻炼耐心的能力,因此需要对抗愤怒和憎恨的势力,尤其是憎恨心。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05-017佛教是和平的宗教
下一篇:05-019《菩萨所行法》

 05-019《菩萨所行法》 05-017佛教是和平的宗教
 05-016佛法释疑 05-015 《平心静气》辑要
 05-014心灵归依处 05-013中外处事嘉言录
 05-012劝世文句 05-011断恶修善回向净土
 05-010励志语录之迈向成功之路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