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七 机缘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点击:3607]   [手机版]
背景色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七 机缘品
经文.注释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1。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2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系孙*3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4,延师居之,俄成宝坊*5。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遯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6,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7,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甚么?”

  曰:“名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能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8?”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9。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能,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犁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10四智*11,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12性清净,平等性智*13心无病,

   妙观察智*14见非功,成所作智*15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依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16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末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17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迷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18,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19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20,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21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22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23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甚么来?”

  曰:“圣谛*24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甚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狱,大阐禅宗。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25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26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27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遶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28,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29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后着《证道歌》,盛行于世。

  禅暂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甚么?”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曰:“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

  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注释

   *1大涅槃经:

  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涅槃经》、《大经》。内容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教义。分为十三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性品、一切大众所问品、现病品、圣行品、梵行品、婴儿行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师子吼菩萨品、迦叶菩萨品、憍陈如品。

  *2耆德:

  年老而有德行的人。

  *3魏武系孙:

  魏武,就是曹操;系孙,就是远孙。

  *4梵宇:

  指佛教寺院。

  *5宝坊:

  对寺院的美称。

  *6祖师:

  指六祖惠能大师。

  *7慢幢:

  我慢心一起,自负其高,犹如幢的高耸,所以将慢心比喻为慢幢。

  *8宗趣:

  指经典的主要意旨。

  *9知见:

  原指依自己的思虑分别而立的见解。与智能有别,智能是般若的无分别智,为离思虑分别的心识。惟作佛知见、知见波罗蜜时,则知见与智能同义。

  *10三身:

  即法身、报身、化身。

  *11四智:

  佛果的四智,为唯识宗所立。是将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前五识转变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种无漏智。

  *12大圆境智:

  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此种佛智清净圆明,洞彻内外,如大圆镜,可映现万物。

  *13平等性智:

  指体悟自、他平等的佛智。此智能能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生起大慈悲心。

  *14妙观察智:

  巧妙观察诸法而自在说法的佛智。

  *15成所作智:

  如来成就其本愿力所应作事。

  *16丈室:

  禅寺中住持的居室。

  *17灵光:

  众生本具的佛性,清净无染,灵灵昭昭,常放光明。

  *18三乘法:

  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的三种法门。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9四大:

  地、水、火、风。即:本质为坚性,有保持作用者,称为地大;本质为湿性,有摄集作用者,称为水大;本质为暖性,有成熟作用者,称为火大;本质为动性,有生长作用者,称为风大。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所以四大又称能造的色、能造的大种。被造作的一切色法,则称四大所造。

  *20寂灭:

  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的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有快乐的意思,所以称寂灭为乐。

  *21外道:

  又作外教、外法、外学。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

  *22涅槃:

  又作泥洹、般涅槃、大般涅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原来指吹灭,或表示吹灭的状态,后来转指烦恼的火灭尽,完成菩提的境地。这是超越生死(迷界)的悟界,也是佛教终极的实践目的。

  *23三际:

  即前际、中际、后际。指过去、现在、未来。

  *24圣谛:

  是指深妙无上的真理。又称第一义、真谛。

  *25止观:

  为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即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的对象(止),并生起正智能以观此一对象(观),称为止观。

  *26佛心宗:

  禅宗的别称。出自《楞伽经》的“佛语心为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传佛的心印为宗旨,所以又称佛心宗。

  *27威音王:

  乃过去庄严劫最初的佛名。

  *28无生:

  谓诸法的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

  *29威仪:

  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行、住、坐、卧四威仪。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话 第七 机缘品 译文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记 序 题前概说 六祖坛经讲记 行由品第一
 六祖坛经讲记 行由品第一 六祖坛经讲记 般若品第二
 六祖坛经讲记 疑问品第三 六祖坛经讲记 定慧品第四
 六祖坛经讲记 坐禅品第五 六祖坛经讲记 忏悔品第六
 六祖坛经讲记 机缘品第七 六祖坛经讲记 顿渐品第八
 六祖坛经讲记 护法品第九 六祖坛经讲记 付嘱品第十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代序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六祖坛经讲话 前言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译文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译文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